CN114114749B - 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4749B
CN114114749B CN202111009621.2A CN202111009621A CN114114749B CN 114114749 B CN114114749 B CN 114114749B CN 202111009621 A CN202111009621 A CN 202111009621A CN 114114749 B CN114114749 B CN 114114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main surface
emitting module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96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14749A (zh
Inventor
榎村惠滋
中林拓也
桥本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h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376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7013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a Corp filed Critical Nichi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14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4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14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4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5Manufacturing aspects; Material asp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 G02B6/002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for ho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light source, e.g. by forming holes or rece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3Details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light sources to drivers, circuit board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光学特性的修正。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导光体,其包含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主面侧;配线层,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侧,与所述光源电连接。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中间体形成对所述光学特性进行修正的要素的工序。

Description

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将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和导光板组合的发光模块被广泛利用于例如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等面状光源。伴随着对液晶显示屏的薄型化的要求提高,例如,在背光源设置于液晶面板的背面的直下式液晶显示屏中,液晶面板和发光模块的距离变近,因而发光模块的辉度分布和色度分布等光学特性容易对液晶显示屏的光学特性产生影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特许第799777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修正光学特性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导光体,其包含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主面侧;配线层,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侧,与所述光源电连接;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中间体形成修正所述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配线基板;导光体,其配置在所述配线基板上,并且包含第一主面、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即与所述配线基板相对配置的第二主面、从所述第一主面贯通至所述第二主面的多个第一孔部;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孔部内的所述配线基板上;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将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光源更换为其他光源而在所述配线基板上进行再配置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包含配线基板和在所述配线基板上配置的多个光源在内的中间体的工序;使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将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光源更换为其他光源而再配置于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工序;在对所述光源进行再配置之后,将包含第一主面、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即与所述配线基板相对配置的第二主面在内的导光体配置于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工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光学特性的修正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中间体的示意俯视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中间体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中间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中间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中间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中间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D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E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F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G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H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I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J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K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L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M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N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O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4P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顶视图。
图4Q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5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俯视图。
图6B是图6A的VIB-VIB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俯视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俯视图。
图8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俯视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9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9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0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1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1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1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1E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4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5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5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6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俯视图。
图18是图17的XVIII-XVII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1A和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孔部内的光源和光反射性部件的配置关系的示意俯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图21A是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的光调节部件的示意俯视图。
图21B是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的光调节部件的示意俯视图。
图21C是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的光调节部件的示意俯视图。
图21D是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的光调节部件的示意俯视图。
图21E是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的光调节部件的示意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面状光源、9…发光区域、10…导光体、11…第一主面、12…第二主面、13…第一孔部、14…隔断槽、15…凹部、17…光调节孔、20…光源、43…光反射性部件、47…壁部、50…配线基板、52…配线层、70…透光性部件、75…槽、76…光反射性部件、80~82…光调节部件、90…荧光体层、100…发光模块、111,112…中间体、120…层叠构造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各附图中,对相同构成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根据需要而使用特定的表示方向和位置的用语(例如,“上”、“下”和包含这些用语的其他用语),然而这些用语的使用是为了使参照附图的发明理解容易,并不根据这些用语的意思而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且,多个附图中所示的相同附图标记的部分为相同或同等的部分或部件。并且,各部件在硬化前后或者切割前后等,即使在状态或形状等不同的情况下,也使用相同名称。
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示例用于具体化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发光模块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为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且,以下记载的构成零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的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则并不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而旨在表示示例。并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实施方式。并且,附图所示的部件的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是为了明确说明,因而存在夸张的情况。并且,剖视图在观察剖面时省略其后方能够看见的部分,因而存在使用仅表示剖面形态的端视图的情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中间体的工序。
图1A和图1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中间体111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中间体111的示意剖视图。
中间体111包含导光体10、多个光源20、配线层52。导光体10包含第一主面11和第一主面11相反侧的第二主面12。第一主面11是发光模块的发光面。光源20配置于导光体10的第二主面12侧。配线层52配置于导光体10的第二主面12侧,与光源20电连接。
如图1A所示,多个光源20在与第一主面11平行的面内以纵向和横向等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多个光源20能够在纵向或横向以一定的间隔配置。光源20的间隔能够根据发光模块的大小和目标亮度等而适当地选择。并且,如图1B所示,多个光源20也可以仅配置为一个方向的线状。
光源20发出的光,入射到导光体10,在导光体10内导光。导光体10具有相对于光源20发出的光的透光性。光源20具有后述那样的发光元件。光源20发出的光是指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并且,在光源20包含荧光体的情况下,光源20发出的光也包含荧光体发出的光。相对于光源20发出的光的导光体10的透过率例如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
作为导光体1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亚克力、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酯纤维等热塑性树脂、环氧树脂或者硅胶等热固性树脂或者玻璃。
导光体10的厚度例如优选为200μm以上800μm以下。导光体10在其厚度方向,可以通过单层构成,也可以通过多层层叠体构成。
图3A~图3C是表示导光体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在图3A所示的中间体111A中,配线层52能够作为包含绝缘基材51的配线基板50的一部分而具备。配线基板50配置于导光体10A的第二主面12侧。导光体10A包含从第一主面11贯通至第二主面12的多个第一孔部13。光源20与第一孔部13内的配线基板50电连接。光源20在第一孔部13内,配置于第二主面12侧。光源20在剖视图中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第一孔部13内。在图3A所示的例子中,全部的光源20配置于第一孔部13。
图3B所示的中间体111B的导光体10B包含在第二主面12侧开口的凹部15。光源20在剖视图中,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凹部15内。在图3B所示的例子中,全部的光源20配置于凹部15内。
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中间体中,提前成型为板状或薄片状的导光体10A、10B与光源20组合。与此相对,在图3C所示的中间体111C中,在导光体10C的材料具有流动性的状态下,以覆盖光源20的上表面和侧面的方式配置,通过将其后固化而与光源20组合。
图2等所示的导光体10是包含图3A~图3C所示的各导光体10A、10B、10C的导光体。并且,图2等所示的中间体111是包含图3A~图3C所示的各中间体111A、111B、111C的导光体。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中间体,不仅能够使用图3A~图3C所示例的中间体,也能够使后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形成了修正光学特性的构成要素的发光模块作为新的中间体使用。例如,作为中间体,能够准备第一实施方式中示例的形成了隔断槽14的发光模块,在测定该中间体的光学特性之后,形成其他的实施方式所示例的修正光学特性的构成要素。像这样,将测定光学特性前的物体广义地定义为中间体,之后,能够将形成了修正光学特性的构成要素的物体定义为发光模块。并且,能够在形成修正光学特性的构成要素之后,测定光学特性,根据需要而进一步形成相同的构成要素或不同的构成要素。
接下来,参照图4A~图4Q,对光源进行说明。图2等所示的光源20是包含图4A~图4Q所示的各光源20A~20P的光源。
图4A所示的光源20A包含发光元件21和透光性部件25。光源20A可以进一步包含覆盖部件24和光调节部件26的至少一个。
发光元件21包含半导体层叠体22和正负一对电极23。电极23与配置于导光体10的第二主面12侧的配线层52连接。发光元件21能够发出可视光或紫外光。发光元件21作为可视光,能够发出蓝色至红色的光。半导体层叠体22例如能够包含InxAlyGa1-x-yN(0≤x,0≤y,x+y≤1)。
半导体层叠体22能够至少具备一个能够发出上述那样的发光色的发光层。例如,半导体层叠体22能够在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之间包含能够发出一个发光色的发光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发光层可以是双异质结或单量子阱结构(SQW)等具有单一活性层的结构,也可以是像多量子阱结构(MQW)那样具有一组的活性层群的结构。并且,半导体层叠体22能够包含多个发光层。例如,半导体层叠体22可以是在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之间包含多个发光层的结构,也可以是重复顺序包含n型半导体层和发光层和p型半导体层结构的结构。在多个发光层中,可以包含发光色不同的活性层,也可以包含发光色相同的活性层。需要说明的是,相同发光色可以是指在使用上视为相同发光色的范围,例如,主波长可以存在数nm程度的误差。作为发光色的组合能够适当地选择。例如,在半导体层叠体22包含两个活性层的情况下,作为发光色的组合,能够列举出蓝色光和蓝色光、绿色光和绿色光、红色光和红色光、紫外光和紫外光、蓝色光和绿色光、蓝色光和红色光或者绿色光和红色光等。
透光性部件25能够覆盖发光元件21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的至少一个。在图4A所示的光源20A中,表示了透光性部件25覆盖发光元件21的上表面和侧面的例子。作为透光性部件25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硅胶、环氧树脂等透光性树脂或玻璃。并且,透光性部件25作为这些透光性的材料和母体,可以在其母体中含有荧光体。荧光体被发光元件21发出的光激发,是发出与发光元件21发出光的波长不同的波长的光的波长变换物质。
光源20A能够具备配置于发光元件21的下表面侧的覆盖部件24。覆盖部件24具有相对于光源20A发出的光的反射性。例如,覆盖部件24相对于发光元件21的光的反射率能够为70%以上。覆盖部件24例如是包含光扩散剂的白色树脂部件。作为光扩散剂,例如能够列举出TiO2、SiO2、Al2O3、ZrO2、ZnO等微粒。
覆盖部件24以电极23表面(图4A中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从覆盖部件24露出的方式配置。覆盖部件24与发光元件21的半导体层叠体22的下表面接触,或者,经由透光性部件配置。也可以配置于覆盖发光元件21的侧面的透光性部件25的下表面。
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覆盖部件24与半导体层叠体22的下表面接触覆盖。并且,覆盖部件24与电极23的侧面接触覆盖。另外,覆盖部件24与透光性部件25的下表面接触覆盖。
光源20A能够具备配置于发光元件21的上表面侧的光调节部件26。光调节部件26反射发光元件21和荧光体发出的光的一部分,而使另一部分透过。例如,光调节部件26相对于发光元件21的光的反射率能够为90%以上。光调节部件26能够具有透光性树脂和分散包含于透光性树脂中的光扩散剂。透光性树脂例如能够列举出硅胶、环氧树脂。作为光扩散剂,例如能够列举出TiO2、SiO2、Al2O3、ZrO2、ZnO等微粒。光调节部件26例如可以为Al、Ag等光反射性的金属部件或者DBR(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另外,光调节部件26可以将它们组合使用。
对于图4B所示的光源20B来说,覆盖部件24覆盖发光元件21的半导体层叠体22的侧面和下表面。在半导体层叠体22的上表面上配置透光性部件25。在覆盖半导体层叠体22的侧面的覆盖部件24上也配置透光性部件25。在透光性部件25上配置光调节部件26。
图4C所示的光源不包含前述的透光性部件25和覆盖部件24,包含发光元件21和配置于发光元件21的上表面的光调节部件26。
图4D所示的光源20D仅由发光元件21组成。光源20D的第一面(下表面)20a是发光元件21的下表面。光源20D的第二面(上表面)20b是发光元件21的上表面。光源20D的侧面20c是发光元件21的侧面。
图4E~图4I所示的光源20E~20I是发光元件21的半导体层叠体22的侧面被透光性部件25覆盖的光源。在发光元件21的侧方,透光性部件25构成光源20E~20I的侧面20c的全部或一部分。通过这样结构的光源20E~20I,能够使从发光元件21的侧方射出的光容易朝着光源20E~20I的侧方射出。
另外,在光源20E~20H中,发光元件21的上表面也被透光性部件25覆盖。另外,光源20H和20L的透光性部件25包含第一透光性部件251和配置于其上的第二透光性部件252的两层结构。并且,光源20M的透光性部件25包含第二透光性部件252和层叠于其上的第一透光性部件251的两层结构。例如,能够使第一透光性部件251作为包含波长变换物质的层,使第二透光性部件252作为实质上不包含波长变换物质的层。并且,第一透光性部件251和第二透光性部件252可以是分别包含不同的波长变换物质或者包含相同波长变换物质的层。透光性部件25可以是三层以上的结构。另外,覆盖半导体层叠体22侧面的透光性部件25和覆盖半导体层叠体22上表面的透光性部件25可以为一体,也可以为分体。分体的情况可以分别使用相同部件的透光性部件25,也可以使用波长变换物质的种类或浓度等不同的透光性部件25。
在光源20E和20F中,发光元件21的半导体层叠体22的下表面和电极23从透光性部件25露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发光元件21的电极23的厚度薄。电极23的厚度例如能够为0.5μm以上100μm以下。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光源的厚度变小。因此,能够使发光模块变薄。
图4J~图4Q所示的光源20J~20P是在发光元件21的侧方配置光反射性的覆盖部件24的光源。覆盖部件24直接或者间接地覆盖发光元件21的半导体层叠体22的侧面。在光源20J~20O中,覆盖部件24经由覆盖发光元件21的半导体层叠体22侧面的透光性接合部件27而覆盖发光元件21的半导体层叠体22的侧面。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光源20P那样,覆盖部件24可以与发光元件21的半导体层叠体22的侧面接触。
在光源20N中,覆盖部件24覆盖透光性部件25的侧面。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光调节部件位于透光性部件25的上表面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光调节=件而容易控制光。并且,在光源20O中,覆盖部件24在透光性部件25中,覆盖下层侧的第一透光性部件251的侧面,而不覆盖上层侧的第二透光性部件252的侧面。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配置于第二透光性部件252的上面的光调节部件26而容易控制光。
在光源20J~20O中,透光性部件25和发光元件21通过透光性接合部件27接合。透光性接合部件27覆盖发光元件21的半导体层叠体22的侧面。透光性接合部件27可以在发光元件21和透光性部件25之间。并且,透光性接合部件27可以像光源20P那样省略。作为透光性接合部件27,能够使用环氧胶树脂、硅胶树脂、将它们混合的树脂等。
图4P和图4Q所示的光源20P具备多个发光元件21。在这里,表示了具备排列为两列两行的四个发光元件21的例子。发光元件21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多个发光元件21的发光波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能够在图4P中上侧的列中,从左排列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在下侧的列中,从左排列蓝色发光元件、红色发光元件。像这样具备光的三原色即三色的发光元件的情况下,在它们的上面配置的透光性部件25中可以不具备波长变换物质。
光源20G~20P包含覆盖发光元件21的半导体层叠体22的下表面和电极23的侧面的光反射性的覆盖部件24。也就是说,光源的第一面20a由覆盖部件24和发光元件21的电极23构成。由此,能够抑制通过配线基板等吸收发光元件21的光。
光源20F、20H、20I、20K、20L、20M、20O和20P在发光元件21的上方具备光调节部件26。光源20I与发光元件21的上表面和光调节部件26接触。这些各光源的第二面20b由光调节部件26构成。光调节部件26包含光反射性的部件。通过具备光调节部件26,而能够调节从光源向上方射出的光量。由此,能够减少从成为发光模块的光提取面的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侧目视确认时的亮度不均匀,而能够成为均匀性良好的发光模块和面状光源。
发光元件21的半导体层叠体22的下表面和电极23的侧面被覆盖部件24或透光性部件25覆盖的光源可以包含覆盖电极23的电镀层或溅射膜等金属膜。对于金属膜的材料来说,例如能够使Ag、Ni、Au、Ru、Ti、Pt等作为单一层或者层叠使用。作为层叠结构,例如,能够为以Ag/Cu、Ni/Au、Ni/Ru/Au、Ti/Pt/Au、Cu/Ni/Au的顺序层叠的层叠结构。金属膜可以以连续覆盖覆盖一对电极23的侧面的覆盖部件24和透光性部件25的一部和电极23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具备在准备中间体111之后,如图5A所示,使中间体111中的多个光源20发光而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
通过配线层52而分别向多个光源20供给电力,各自的光源20发光。可以是多个光源20的全部发光,也可以仅使从多个光源20中选择的光源20发光。
光源20发出的光在导光体10内导光,而从第一主面11射出。在各实施方式中,光学特性的测定是从相对于第一主面11垂直的正上方或者从相对于第一主面11倾斜的斜上方测定第一主面11的射出光的光学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光源20包含从被激发至发光的应答速度相对较慢的荧光体(例如KSF荧光体等)的情况下,在光源20点亮之后,通过经过一段时间而测定,而能够测定安定的光学特性。
光学特性是例如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发光面)11内的辉度分布或色度分布或辉度分布以及色度分布双方。
并且,如图5B所示,可以使第一主面11的射出光例如通过彩色滤光片,扩散片、棱镜片等光学部件200而测定。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具备在测定中间体111的光学特性之后,基于该测定结果,在中间体111形成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在各实施方式中,光学特性的修正例如包含降低第一主面(发光面)11内的辉度分布和/或色度分布的不均。并且,光学特性的修正包含将第一主面(发光面)11内的特定区域的辉度和/或色度变换为修正前。
[第一实施方式]
图6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俯视图。图6A表示观察导光体10第一主面11的俯视图。
图6B是图6A的VIB-VIB线的示意剖视图。
形成修正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包含在导光体10形成划分包含导光体10中的至少一个的光源20的区域的隔断槽14的工序。
作为形成隔断槽14的方法,能够列举出使用旋转刀片、超声切割机,热切机等,除去导光体10的一部分的方法。或者,能够列举出激光照射或喷射等方法。
隔断槽14是在通过使发光模块一部分的光源20发光而进行局部调光的时候,成为用于使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的对比度提高的高的分隔部分。例如,如图6A所示,如果使被隔断槽14围绕的四边形区域成为一个发光区域9,则一个发光区域9能够成为局部调光的驱动单位。优选隔断槽14以各发光区域9在俯视图中成为四边形的方式而形成为格子状。但是,并不限于此,可以为使发光区域在俯视图中成为三角形的三角格子状的隔断槽,也可以为使发光区域在俯视图中成为六边形的六边格子状的隔断槽。
优选各发光区域9的辉度和色度无不均。特别是,优选与邻接的发光区域9的辉度差和色度差小。因此,通过使具备不具备隔断槽14的导光体10和光源20的中间体111发光,根据各光源20的发光特性而调节隔断槽14的位置或宽度等,而能够降低各发光区域9间的辉度不均或色度不均,而能够降低使其发光为面状的发光模块中的辉度分布或色度分布不均。
例如,在图6A所示的发光模块中,隔断槽14以分别围绕一个光源20的方式配置。并不限于此,可以以在一个发光区域9配置两个以上的光源20的方式配置隔断槽14。
基于中间体111的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通过例如调节隔断槽14和光源20之间的距离、隔断槽14的宽度、深度等,来修正光学特性。由此,能够使各发光区域9成为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发光区域。例如,在多个光源20中,使相对亮的光源20和隔断槽14的距离大于相对暗的光源20和隔断槽14的距离。
在图6B中,示例了在第一主面11侧具有开口,底没有到达第二主面12的有底的隔断槽14。隔断槽14可以为在第二主面12侧具有开口,底没有到达第一主面11的有底的槽。并且,隔断槽14可以从第一主面11贯通至第二主面12。并且,在形成这样的隔断槽14之后测定光学特性,基于该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隔断槽14内配置折射率低于导光体10的折射的部件或空气,而能够修正光学特性。并且,基于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通过在隔断槽14内配置光反射性部件,调节其配置的位置或透光率,而能够修正光学特性。在光反射性部件为含有填料的树脂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改变填料的浓度而调节透光率。
像这样,通过与不具备隔断槽14的中间体111的光学特性对应而形成隔断槽14,能够降低发光模块的辉度分布不均或色度分布不均。特别是,在导光体10的面积大的情况下,对应制造工序时产生的热,而容易受到导光体10的热收缩的影响。因此,例如,即使使用预先形成了隔断槽14的导光体10,也存在最终完成的发光模块中发光区域9的面积等产生差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预先测定发光特性而使用选择的光源20,如果经过工序而导光体10热收缩,则存在发光区域9的光学特性会从所期望的光学特性出现偏差,而得到辉度分布或色度分布存在不均的发光模块的情况。因此,通过上述那样测定光学特性之后,形成隔断槽14,则不易受到工序中的热史影响,而能够成为具备所期望的辉度分布和色度分布的发光模块。
[第二实施方式]
图7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作为中间体112使用第一实施方式得到的发光模块的情况为例子而列举说明。也就是说,中间体112的导光体10在图5A所示的中间体111的构成以外,包含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隔断槽14。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中间体,能够使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形成的中间体。例如,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中间体不限于具备隔断槽14的中间体,也能够使用不具备隔断槽14的中间体。
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包含准备具有隔断槽14的中间体112的工序和如图7A所示,使中间体112中的多个光源20发光,测定从第一主面11射出光的光学特性的工序。
并且,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包含测定光学特性之后,基于该测定结果,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在中间体112形成光调节孔17的工序。
图7B是表示形成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8A~图8C表示形成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的示意俯视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如图8A~图8C所示,包含在隔断槽14和光源20之间的导光体10形成光调节孔17的工序。
作为形成光调节孔17的方法,能够列举出使用旋转刀片、超声切割机、热切机等除去导光体10的一部分的方法。或者,能够列举出激光照射或喷射等方法。并且,也能够使用热压而使导光体10的一部分变形的方法。
光调节孔17是能够减少光源附近的辉度分布不均的槽。例如,具备隔断槽14的中间体,即被隔断槽14围绕的发光区域9在俯视图中为四边形的情况下,光调节孔17能够作为减少发光区域9内的辉度分布不均的槽。
作为光调节孔17,能够列举出主要具备使光源20的光反射而使光的前进方向改变的侧面的情况和主要具备使光源20的光折射而使光的前进方向改变的侧面的情况。并且,通过利用光调节孔17的光的反射或折射,而光能够容易地向着容易变暗的区域前进,而能够使辉度分布不均减少。
例如,被隔断槽14围绕的发光区域9在俯视图中是四边形,在光源20位于发光区域9的中心附近的情况下,与从光源20至发光区域9的各边中心的距离相比,光源20至发光区域9的各角部的距离变长。因此,发光区域9的角部附近与其他地方相比容易变暗。光调节孔17能够以光源20的光容易传播至这样的容易变暗的角部的方式调节。
在图8A~图8C所示的例子中,发光区域9在俯视图中是大致正方形,光源20位于该中心。并且,以与发光区域9的四个边或四个角部对应的方式配置四个光调节孔17。在这里所示的例子中,各附图中光调节孔17为相同形状。但是,能够与光源20的位置或光学特性等对应,而使光调节孔17为1~3个。
这样的光调节孔17即使在不具备隔断槽14的中间体中也有效。例如,在如图6A所示的具备配置于纵向和横向的光源20的中间体中,假定不具有隔断槽14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配置于纵向或横向的光源20彼此的间隔小于配置于斜斜方的光源20彼此的间隔。也就是说,由于配置于斜方的光源20彼此的间隔大,因而与具备隔断槽14情况的角部相当的部分离光源20的距离远,由于光源20的光难以传播而容易变暗。因此,即使在不具备隔断槽14的情况下,通过以光容易从光源20传播至斜向的方式形成光调节孔17,而能够使光容易传播至光源20间容易变暗的部分。由此,能够减少发光模块的辉度分布的不均。
如图7B所示,例如,光调节孔17是在第一主面11侧具有开口的有底的孔。并且,光调节孔17可以是在第二主面12侧具有开口的有底的孔。并且,光调节孔17可以从第一主面11管通至第二主面12。
光调节孔17内能够维持空气层。并且,在形成光调节孔17之后测定光学特性,基于该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能够在光调节孔17内配置折射率低于导光体10的折射的部件,或者光反射性部件,而修正光学特性。
如图8A~图8C所示,光调节孔17能够在隔断槽14围绕的一个发光区域9内形成多个。在这里,列举各自的发光区域9在俯视图中是四边形,光源20位于四边形中心的情况为例子进行说明。
图8A所示的光调节孔17具有使光源20的光在与光源20相对侧的侧面(内侧面)反射的功能。在图8A中,为了便于说明,在发光区域9内设定假想的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第一直线L1在发光区域9的顶视图中,是连接光源20的中心和隔断槽14中的光源20的中心至最远部分的直线。第二直线L2是在发光区域9的顶视图中,连接光源20的中心和隔断槽14中的光源20的中心至最近部分的直线。
发光区域9的形状是四边形,在光源20位于四边形中心的情况下,隔断槽14中的光源20的中心至最远的部分是发光区域9的角部。在顶视图中,发光区域9的形状是四边形,在光源20的中心和发光区域9的中心一致的情况下,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分别存在四根。
在图8A所示的顶视图中,分别在发光区域9的四边和光源20之间形成光调节孔17。也就是说,光调节孔17形成于和第二直线L2交差的位置。另外,光调节孔17以不配置于第一直线L1上的方式形成。
在图8A所示的例子中,光调节孔17的俯视图中的形状是V字形。详细地说,连结倾斜的两个直线状槽的弯折部分以与光源20的一个边相对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的光调节孔17,从光源20的一边射出的光通过被光调节孔17的两个内侧面反射,而被反射的光向着发光区域9的角部的方向前进。需要说明的是,在光调节孔17的内部为空气等的情况下,向与两个内侧面接触的部分照射的光不被反射而维持原样通过光调节孔17内。
在图8A所示的例子中,示例了光调节孔17是线对称的V字状。但是,并不限于此,能够为一方的槽长于另一方的槽的V字状或相对于中心线的角度不同的两个槽构成的V字状等,与光源20的位置和角部的位置关系对应,而适当地调节光调节孔17的形状。
另外,光调节孔17可以不为上述那样两个直线状或曲线状的槽组合构成的形状,而为一个直线状或直线状的槽。相对于像V字状那样、角度不同的两个槽构成的光调节孔而使光向两个角部反射的情况,一个槽构成的光调节孔能够使光向一个角部反射。
图8B是光调节孔17的变形例。在图8B中,为了便于说明,设定与图8A同样的假想的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
在图8B所示的顶视图中,对于分别在发光区域9的四边和光源20之间,配置光调节孔17的点来说,与图8A所示的例子相同。图8B所示的光调节孔17具有使从光源20相对侧的侧面(内侧面)入射到光调节孔17内的光折射至位于发光区域9的边侧的侧面(外侧面)的功能。
图8B中的光调节孔17与光源20相对侧的侧面(内侧面)相对于光源20的一个边平行。并且,与发光区域9的边相对一侧的侧面(外侧面)相对于发光区域9的边倾斜。光源20的光通过该光调节孔17的内侧面,入射至光调节孔17内之后,被外侧面折射而向角部方向前进。由此,能够使角部附近变亮,而能够减少辉度分布不均。
在图8B所示的例子中,光调节孔17的俯视图形状是三角形,例如是直角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三角形。并且,可以是三棱锥台形。光调节孔17不配置于第一直线L1上,而与第二直线L2交差。光调节孔17的外侧面如图8B所示,除了在俯视图中是直线状以外,也可以是曲线。也就是说,光调节孔17的俯视图形状可以是半圆状或半椭圆状。
通过形成图8B所示的光调节孔17,从光源20射出而传播至第二直线L2附近的光的一部分,能够一边通过光调节孔17折射而改变前进方向,一边通过光调节孔17而朝向第一直线L1附近。由此,发光区域9的角部变亮,而能够减少发光区域9内的辉度分布的不均。
图8C是光调节孔17另外的其他变形例。在图8C中,为了便于说明,设定与图8A同样的假想的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
在图8C所示的顶视图中,分别在发光区域9的四个角部和光源20之间,配置光调节孔17。光调节孔17具有使从光源20相对侧的侧面(内侧面)入射至光调节孔17内的光折射至位于发光区域9的角部侧一侧的侧面(外侧面)的功能。
在图8C中,光调节孔17的与光源20相对一侧的侧面(内侧面)在俯视图中是直线状。并且,与发光区域9的角部相对一侧的侧面(外侧面)在俯视图中是凹曲线状。在光源20的光通过该光调节孔17的内侧面,入射到光调节孔17内之后,被外侧面折射而以向角部聚光的方式前进。由此,能够使角部附近变亮,而能够减少发光区域9内的辉度分布不均。
图8C所示的光调节孔17的俯视图形状是平凹型的凹透镜状。光调节孔17的凹面向着发光区域9的角部。光调节孔17配置于与第一直线L1交差的位置,而不配置在第二直线L2上。
光调节孔17内部的折射率低于导光体10的折射率,由于光调节孔17的形状是凹透镜状,因而在光调节孔17中产生与通常的凸透镜类似的光学作用,通过光调节孔17的光被聚光。通过光调节孔17的光向靠近第一直线L1的方向折射,而被聚光于发光区域9的角部附近。由此,发光区域9的角部变亮,而能够减少发光区域9内辉度分布的不均。
[第三实施方式]
图9A~图9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于包含准备中间体111的工序和使中间体111中的多个光源20发光,测定从第一主面11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的工序的点来看,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基于该测定结果,作为形成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包含在光源20的上方和/或光源20上方以外的区域,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形成反射光源20发出光的至少一部分的光调节部件80的工序。由此,能够修正光学特性。
作为形成光调节部件80的方法,能够列举出印刷、浇注、喷射、溅射、蒸镀、预先成型的光调节部件80的粘贴、涂层等方法。
如图9A所示,在准备将光源20配置于导光体10的凹部15的中间体的情况下,能够在位于光源20的上方和/或光源20上方以外区域的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上配置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光调节部件80。
光调节部件80具有相对于光源20发出的光的反射性和透光性。光调节部件80能够具有透光性树脂和分散包含于透光性树脂中的光扩散剂。透光性树脂例如为硅胶、环氧树脂。光扩散剂例如能够列举出TiO2、SiO2、Al2O3、ZrO2、ZnO等微粒。
配置于光源20的正上方的光调节部件80能够使向光源20的正上方向射出的光的一部分扩散反射,而使其他一部分透过。由此,能够抑制光源20的正上方区域的辉度与不是光源20正上方的区域的辉度相比而变得极高的情况。
例如,在多个光源20的多个正上方区域中,通过在辉度相对亮的区域配置相对透光率低的光调节部件80,能够减少第一主面11内的辉度分布的不均。
如图3C所示,即使在使用通过导光体10C密封光源20的中间体111C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导光体10C的第一主面11上的光源20的上方配置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光调节部件80。光调节部件80在光源20的正上方区域中,能够全面地配置。也就是说,光调节部件80在光源20的正上方区域中,能够为点状或条纹状等部分地配置。
配置于光源20的正上方以外的光调节部件80,例如能够配置于位于邻接的光源20之间的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配置在这样的位置的光调节部件80能够与光源20间的距离或光源20的配置对应,而适当地调节配置的位置。
光调节部件80能够配置于光源20的正上方和光源20的正上方以外的区域双方。
图9B表示了作为中间体,准备导光体10和导光体10的第一孔部13内配置光源20和透光性部件70的中间体;表示了将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光调节部件80配置于位于光源20的上方的透光性部件70上的例子。透光性部件70在第一孔部13内覆盖光源20的上表面和侧面。光调节部件80的一部分也可以配置于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上。
透光性部件70具有相对于光源20发出的光的透光性,例如,能够使用与导光体10的材料相同的树脂,或者与导光体10的材料的折射率差小的树脂。相对于光源20发出的光,光调节部件80的透光率低于透光性部件70的透光率。
如图9C所示,作为中间体,能够使用具备:具备第一孔部13的导光体10和配置于第一孔部13内的光源20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可以在第一孔部13内不具备透光性部件。并且,能够在配置于第一孔部13内的光源20的上表面,配置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光调节部件80。之后,可以在第一孔部13内形成透光性部件,也可以使第一孔部13内维持空气层。并且,在第一孔部13内,可以使形成覆盖光源20和光源20上的光调节部件80的透光性部件的部分作为中间体,另外,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也可以在透光性部件上配置与图9B同样的光调节部件。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A~图10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于包含准备中间体111的工序和使中间体中的多个光源20发光,测定从第一主面11射出光的光学特性的工序的点来看,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基于该测定结果,作为形成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包含在光源20的上方或光源20的附近形成荧光体层的工序。由此,能够修正光学特性。
作为形成荧光体层的方法,能够列举出印刷、浇注、喷射、溅射、蒸镀、预先成型的荧光体层的粘贴等方法。
如图10A所示,在准备将光源20配置于导光体10的凹部15的中间体的情况下,能够在位于光源20的上方的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上配置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荧光体层90。
如图3C所示,即使在准备用导光体10C密封光源20的中间体111C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位于光源20的上方的导光体10C的第一主面11上配置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荧光体层90。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例如使包含荧光体的光源20或不包含荧光体的光源20发光,作为光学特性测定色度分布。基于该测定结果,例如,在荧光体的颜色相对不足的区域配置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荧光体层90。由此,能够减少第一主面11内的色度分布的不均。
图10B作为中间体,准备导光体10和配置于导光体10的第一孔部13内的光源20和透光性部件70的中间体,表示了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将荧光体层90配置于位于光源20的上方的透光性部件70上的例子。
在图10C所示的例子中,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在将包含荧光体91的液状的透光性树脂供给给第一孔部13内之后,使其硬化。由此,在第一孔部13内形成透光性部件70。此时,基于光学特性(色度分布)的测定结果,通过调节液状(未硬化)的透光性树脂中含有的荧光体91的组成成分、含有量等,能够进行色度修正,而能够减少色度分布不均。
[第五实施方式]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准备的中间体具有在导光体10的第一孔部13配置光源20的构成。
图19是从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侧观察第一孔部13和配置于第一孔部13的光源20的示意俯视图。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于包含准备中间体111的工序和使中间体中的多个光源20发光,而测定第一主面11射出光的光学特性的工序的点来说,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基于该测定结果,作为形成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使光反射性部件43如图19所示那样,形成于第一孔部13的内侧面和光源20的侧面之间的配线基板50上。由此,能够修正光学特性。
作为形成光反射性部件43的方法,能够列举出浇注、喷射、溅射、蒸镀、预先成型的光反射性部件43的粘贴等方法。
光反射性部件43配置于第一孔部13内的光源20周边的配线基板50上。光反射性部件43具有相对于光源20发出的光的反射性。光反射性部件43例如是在透光性的树脂材料中作为光扩散剂包含TiO2、SiO2、Al2O3、ZrO2、ZnO等微粒的白色树脂部件。
光学特性的测定的结果为,在光源20周边的辉度低的情况下,能够为了提高光源20周边的辉度而配置光反射性部件43。
在将光源20配置于导光体10的第一孔部13的中间体中,可能存在第一孔部13内的光源20的面向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例如,在图11B的剖面中左侧所示的光源20在第一孔部13内位于与中心相比偏左的位置。因此,该光源20的侧面和第一孔部13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在光源20的周向中不均匀。
即,第一孔部13包含:第一区域a1,其第一孔部13的内侧面和光源2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距离;第二区域a2,其第一孔部13的内侧面和光源2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在该情况下,第一区域a1的辉度容易比第二区域a2的辉度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光反射性部件43配置于第一区域a1的配线基板50上而不配置与第二区域a2的配线基板50上,能够通过光反射性部件43散射第一区域a1的光来抑制第一区域a1的辉度与第二区域a2的辉度相比变得过高的情况。即,通过第一孔部13内光源20的位置偏移,能够修正光源20的周向中的辉度的不均匀分布。
并且,在将光源20配置于导光体10的第一孔部13的中间体中,可能存在第一孔部13自己的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第一孔部13的位置偏移使相邻的第一孔部13间的距离偏移产生。在该情况下,即使光源20在第一孔部13内被配置于中心,相邻的光源20间的距离也会产生偏移。
例如,在图11D所示的例子中,由于第一孔部13的位置偏移,而导光体10具有:第三区域a3,其光源20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d3;第四区域a4,其光源20间的距离为大于第三距离d3的第四距离d4。在该情况下,第三区域a3的辉度容易高于第四区域a4的辉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第三区域a3的第一孔部13内的配线基板50上形成光反射性部件43,利用光反射性部件43散射第三区域a3的光,而能够抑制第三区域a3的辉度与第四区域a4的辉度相比而变得过高的情况。
[第六实施方式]
图11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在图11C所示的中间体中,例如,配置于左侧的第一孔部13的光源20位于第一孔部13内与中心相比偏向左侧的位置。因此,该光源20的侧面和第一孔部13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在光源20的周向中不均匀。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包含导光体10中的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之间的光源20的图11C所示剖面中,在第一区域a1侧的部分形成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槽。另外,在该槽内形成光反射性的壁部47。并且,槽内可以是空气层。由此,能够修正光学特性。
作为形成壁部47的方法,在通过激光照射等形成槽之后,能够列举出在槽内通过浇注、喷射、印刷等方法配置光反射性的部件的方法。
壁部47(或者槽)如图11C所示,其底部能够设置为与光源20的上表面相比而位于更上侧的深度。但是,并不限于此,壁部47的深度能够与光学特性对应而适当调节。并且,在顶视图中,壁部47的宽度能够设置为光源20的宽度幅相同或宽于该宽度。也就是说,能够设置为在顶视图中大于第一孔部13宽度的宽度。并且,剖视图中的壁部47的角度能够如图11C所示那样,设置为与导光体10的厚度方向平行的角度。也就是说,能够设置为相对于导光体10的厚度方向而具备倾斜侧面的壁部47。并且,壁部47和第一孔部13的距离例如能够设置为与第一孔部13的内侧面至光源20的侧面的距离相等的距离。
例如,壁部47是形成于从导光体10的第一区域a1侧部分的第一主面11侧形成的槽内的白色树脂部件。白色树脂部件例如是在透光性的树脂材料中作为光扩散剂包含TiO2、SiO2、Al2O3、ZrO2、ZnO等微粒。
在第一主面11平行的方向中,壁部47和第一区域a1的距离小于壁部47和第二区域a2的距离。壁部47的一部分可以与光源20的第一区域a1侧的侧面相对。
从光源20的第一区域a1侧的侧面向斜上方射出的光能够被壁部47反射而朝向第二区域a2侧。由此,能够抑制第一区域a1的辉度与第二区域a2的辉度相比变得过高的情况。即,通过第一孔部13内的光源20位置的偏移,而能够修正光源20的周向中的辉度的不均匀分布。
在图11E所示的例子中,由于第一孔部13位置的偏移,导光体10具有:第三区域a3,其光源20间的距离等于第三距离d3;第四区域a4,其光源20间的距离为大于第三距离d3的第四距离d4。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第三区域a3的导光体10形成槽或前述那样的光反射性的壁部47,光源20的从第三区域a3侧的侧面向斜上方射出的光能够被壁部47(或槽)反射,而朝向第四区域a4侧。由此,能够抑制第三区域a3的辉度与第四区域a4的辉度相比而变得过高的情况。配置于第三区域a3的壁部47可以仅配置于与第四区域a4邻接侧的光源20(图11E中中央的光源20)的附近,或者仅配置于不与第四区域a4邻接侧的光源20(图11E中左侧的光源20)的附近。壁部47(或槽)与间隔第三距离d3配置的两个光源20间的中点相比配置于更靠近光源20的位置。并且,在第三区域a3的导光体10形成前述的隔断槽14的情况下,壁部47(或槽)与隔断槽14相比而配置于更靠近光源20的位置。
[第七实施方式]
图12A和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形成修正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包含将作为要素的透光性部件70配置于第一孔部13内的工序。
测定在第一孔部13内配置光源20的中间体的辉度和/或色度。基于该测定结果,与光源20对应选择配置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透光性部件70的折射率。由此,能够减少第一主面11内的辉度分布和/或色度分布的不均。例如,能够使透光性部件70的折射率从与光源20的母材(例如图4A所示的透光性部件25)相同的折射率、高于光源20的母材的折射率、低于光源20的母材的折射率的三个中选择。
并且,如图12A所示,例如,配置于左侧的第一孔部13的光源20在第一孔部13内位于与中心相比偏左侧的位置。因此,该光源20的侧面和第一孔部13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在光源20的周向中不均匀。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透光性部件70的上表面形成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相对于第一主面11倾斜的倾斜面71。由此,能够通过光源20的配置偏移修正光学特性的偏移。
倾斜面71与折射率低于透光性部件70的部件或空气接触。因此,能够使从光源20射出的光通过倾斜面71全反射。倾斜面71以与第二区域a2侧相比第一区域a1侧位于更下方的方式倾斜。详细地说,透光性部件70的上表面在剖视图中由一个倾斜面71构成。换言之,透光性部件70的倾斜面71的最低部分位于与第一孔部13的内侧面接触的部分。像这样,通过在光源20的正上方为一个倾斜面71,而能够使光源20的光被一个倾斜面71反射。在这里,对于光源20的光来说,与第一区域a1侧相比容易朝向第二区域a2侧反射。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区域a1的辉度与第二区域a2的辉度相比而变得过高的情况。即,通过第一孔部13内光源20位置的偏移,而能够修正光源20的周向中的辉度的不均匀分布。
在图12B所示的例子中,在透光性部件70的上表面形成例如在剖视图V字状的凹部74。该凹部74的内面包含在剖视图中相对于第一主面11倾斜的第一倾斜面72和第二倾斜面73。作为凹部74,能够列举出三角锥状、四角锥状、圆锥状等锥状的凹部74。或者,三角锥台状、四角锥台状、圆锥台状等锥台状的凹部74。
在凹部74为圆锥状的情况下,在剖视图中,第一倾斜面72以与第二区域a2侧相比第一区域a1侧更低的方式倾斜。第二倾斜面73以与第一区域a1侧相比第二区域a2侧更低的方式倾斜。第一倾斜面72的下端和第二倾斜面73的下端位于与第二区域a2相比而更靠近第一区域a1侧的光源20的上方,形成凹部74的底。
根据图12B所示的例子,由于形成第二倾斜面73,因而与图12A所示的例子相比,能够使向第一区域a1侧反射的成分变多。也就是说,由于图12A所示的透光性部件70的凹部在剖视图中在光源20的上方具有一个倾斜面71,因而能够使从光源20上方射出的光向一个方向反射。与此相对,由于图12B所示的凹部74在剖视图中在光源20的上方具有两个倾斜面72、73,因而能够使从光源20上方射出的光向两个方向反射。能够通过与光源20的位置的偏移量对应,而调节倾斜面71~73的最低位置,而减少辉度的偏差。
例如,在将透光性部件70的材料配置于第一孔部13内之后,配置具备倾斜面的凸状型,通过使其硬化而能够形成具有倾斜面71~73的凹部。也就是说,在形成具有和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齐平的上表面的透光性部件70之后,能够通过研磨机等切削除去透光性部件70的一部分,而形成倾斜面71~73。
[第八实施方式]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形成修正第八实施方式中的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包含在透光性部件70形成作为要素的槽75的工序。
如图13A所示,例如,配置于左侧的第一孔部13的光源20位于第一孔部13内与中心相比偏向左侧的位置。因此,该光源20的侧面和第一孔部13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在光源20的周向不均匀。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透光性部件70中的第一区域a1侧的部分形成作为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槽75,而能够通过光源20的配置偏移修正光学特性的偏移。
例如,能够在槽75内,配置折射率低于透光性部件70的部件或空气层。由此,能够使从光源20射出的光在槽75和透光性部件70的界面全反射。
从光源20朝向槽75向斜上方射出的光能够在槽75和透光性部件70的界面反射,而朝向第二区域a2侧。由此,能够抑制第一区域a1的辉度与第二区域a2的辉度相比而变得过高的情况。即,能够通过第一孔部13内光源20位置的偏移,而修正光源20的周向中的辉度的不均匀分布。
如图13B所示,可以在槽75内形成光反射性部件76。从光源20朝向光反射性部件76而向斜上方射出的光能够被光反射性部件76反射,而朝向第二区域a2侧。由此,能够抑制第一区域a1的辉度与第二区域a2的辉度相比而变得过高的情况。
作为光反射性部件76,例如,能够使用与图9A~图9C所示的光调节部件80相同材料的部件。光反射性部件76可以配置于透光性部件70的上表面。配置于透光性部件70的上表面的光反射性部件76能够发挥前述的光调节部件80同样的功能。
作为形成槽75的方法,能够列举出激光照射等。并且,作为形成光反射性部件76的方法,能够列举出浇注、喷射、印刷等方法。
槽75如图13A所示,其底部能够设置为与光源20的上表面相比而位于更上侧的深度。并且,在顶视图中,槽75的宽度能够设置为与光源20的宽度相同或设置为宽于该宽度。并且,剖视图中的槽75的角度能够如图13A所示那样,设置为与导光体10的厚度方向平行的角度。也就是说,能够设置为具备相对于导光体10的厚度方向倾斜的侧面的槽75。并且,在剖视图中,优选槽75配置于光源20的上表面的端部上或者与上表面的正上方相比而配置于更外侧。
[第九实施方式]
图14A~图14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如图14A所示,准备包含配线基板50、配置于配线基板50上的导光体10、配置于导光体10的第一孔部13的多个光源20的中间体。第一孔部13内没有形成透光性部件。各光源20的前述电极23例如经由焊料而与配线层52连接。
使该中间体中的多个光源20的全部或选择的光源20发光,测定从第一主面11射出光的光学特性。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基于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通过将配线基板50上的光源20更换为其他的光源20而再配置于配线基板50上,来修正光学特性。
在图14A中,例如右侧所示的光源20-1的辉度和/或色度与其他的光源20的辉度和/或色度有偏差的情况下,将该光源20-1作为更换对象。
给中间体加热,使焊料熔融,而将光源20-1从配线基板50取出(图14B)。接下来,如图14C所示,将其他的光源20-2再配置于配线基板50上光源20-1被取出的位置。使焊料熔融,使光源20-2的电极23与配线层52接合。相对于配线基板50的光源20-1的提取和光源20-2的再配置通过导光体10的第一孔部13进行。
并且,在第九实施方式中,除了使光源20发光而测定光学特性的工序之外,也能够测定配线基板50上的光源20的位置,基于该光源20的位置的测定结果,将配线基板50上的光源20-1更换为其他的光源20-2而再配置于配线基板50上。
[第十实施方式]
图15A~图15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如图15A所示,准备包含配线基板50和配置于配线基板50上的多个光源20的中间体。该中间体不包含导光体10。各光源20的电极23例如经由焊料,与配线层52连接。使该中间体中的多个光源20的全部或选择的光源20发光,测定射出光的光学特性。
在图15A中,在例如右侧所示的光源20-1的辉度和/或色度与其他的光源20的辉度和/或色度有偏差的情况下,将该光源20-1作为更换对象。
给中间体加热,使焊料熔融,而将光源20-1从配线基板50取出(图15B)。接下来,如图15C所示,将其他的光源20-2再配置于配线基板50上的光源20-1被取出的位置。使焊料熔融,而使光源20-2的电极23与配线层52接合。
将光源20-2再配置于配线基板50上之后,如图15D所示,将导光体10配置于配线基板50上。导光体10具有第一孔部13,在该第一孔部13内配置光源20。之后,在配置导光体10的状态下使光源20发光而进行光学特性的测定,而能够继续形成修正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
根据第十实施方式,能够在没有导光体10的状态下,加热而使焊料熔融,取出光源20-1或使光源20-2与配线层52接合。因此,作为导光体10,能够使用耐热性低的材料。
并且,在第十实施方式中,除了使光源20发光而测定光学特性的工序之外,也能够在将导光体10配置于配线基板50上之前,测定配线基板50上的光源20的位置,基于该光源20位置的测定结果,将配线基板50上发热光源20-1更换为其他的光源20-2而再配置于配线基板50上。
[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16A~图16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6A所示,准备包含导光体10、多个光源20、与光源20电连接的配线层52的中间体。导光体10以覆盖光源20的上表面和侧面的方式密封光源20,而与光源20成为一体。并且,例如如图3B所示那样,在导光体10上形成凹部15,在该凹部15配置光源20。配线层52配置于导光体10的第二主面12,与光源20的前述电极23连接。
使该中间体中的多个光源20的全部或选择的光源20发光,测定从第一主面11射出光的光学特性。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具备基于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将光源20包括导光体10的一部分更换为其他光源20而进行再配置的工序。
在图16A中,在例如右侧所示的光源20-1的辉度和/或色度与其他的光源20的辉度和/或色度有偏差的情况下,将该光源20-1作为更换对象。
将光源20-1包括导光体10的一部分(光源20-1上面部分和光源20-1的周边部分)从中间体取出(图16B)。也将配置于第二主面12、与光源20-1连接的配线层52与光源20-1一同取出。
接下来,如图16C所示,使其他光源20-2包括导光体10的一部分(光源20-2的上面部分和光源20-2的周边部分),再配置于中间体中的光源20-1被取出的部分。与光源20-2连接的配线层52与导光体10的一部分一起,在进行光源20-2的再配置之后配置于导光体10的第二主面12。并且,光源20-2能够与导光体10的一部分一起,与配线层52一体地进行再配置。
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例如,能够在对于尺寸大于产品尺寸的导光体10而组合多个光源20的状态下进行发光模块的制造,最终,在包含至少一个光源20的任意区域中分割导光体10,而使其成为各自的产品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具备:在发光模块的制造途中的中间体中使多个光源发光,而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基于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中间体形成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和/或更换光源而进行再配置的工序。由此,根据制造偏移或各光源的特性偏移等,即使产生发光面内的辉度分布和色度分布的不均,也能够修正该不均。其结果为,能够减少发光模块的产品间的个体差(光学特性的偏移),而能够制造安定的光学特性的发光模块。需要说明的是,在前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组合实施两个以上的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发光模块和面状光源的一例进行说明。
[第十二实施方式]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1的示意俯视图。
面状光源1能够具备一个或多个光源20。在面状光源1具备多个光源20的情况下,各光源20间被隔断槽14划分。也将该划分的一个区域称为发光区域9。并且,在具备一个光源20的面状光源的情况下,一个面状光源具备一个发光区域9。
一个发光区域9例如能够作为局部调光的驱动单位。在图17中,示例了具备两行三列划分的六个发光区域9的面状光源1。需要说明的是,构成面状光源1的光源20的数量和发光区域9的数量并不限于图17所示的数量。并且,通过并列多个面状光源1,而能够成为面积更大的面状光源装置。
在图17中,以相对于面状光源1的发光面平行,并且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为X方向和Y方向。面状光源1例如具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两边和沿着Y方向延伸的两边的四边形的外形。
图18是图17的沿XVIII-XVIII线的示意剖视图,表示包含一个光源20的部分示意剖面。面状光源1具备发光模块100和配线基板50。
发光模块100具备层叠构造体120和光源20。层叠构造体120具备导光体10和配置于导光体10的第二主面12的光反射性部件41。
导光体10包含第一孔部13。光反射性部件41在与第一孔部13重合的位置包含第二孔部41a。即,层叠构造体120具备包含第一孔部13和第二孔部41a的贯通孔H。第一孔部13和第二孔部41a能够设置为相同宽度(直径)。或第一孔部13的宽度(直径)能够设置为大于第二孔部41a的宽度(直径),或设置为小于该宽度。第一孔部13和第二孔部41a能够在俯视图中设置为圆形、椭圆形。第一孔部13和第二孔部41a能够在俯视图中设置为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优选第一孔部13和第二孔部41a在俯视图中,各自的中心一致。
能够在隔断槽14内配置光反射性部件42。优选光反射性部件4具有相对于光源20发出的光的反射性。作为光反射性部件42,例如能够使用在透光性的树脂材料中包含光扩散剂的白色树脂部件。作为光扩散剂,例如能够列举出TiO2、SiO2、Al2O3、ZrO2、ZnO等微粒。并且,作为光反射性部件42,也可以使用Al、Ag等光反射性的金属部件。并且,在隔断槽14内,可以配置折射率低于导光体10折射的部件或空气层。
光源20配置于层叠构造体120的贯通孔H内的配线基板50上。光源20例如具有前述的图4A所示的构成。并且,光源20可以是图4B~图4Q所示构成的光源。
层叠构造体120配置于配线基板50上。导光体10的第二主面12与配线基板50相对,光反射性部件41配置于第二主面12和配线基板50之间。
光反射性部件41具有相对于光源20发出的光的反射性。例如,作为光反射性部件41,能够使用薄片状的树脂部件。作为光反射性部件41,能够使用在透光性的树脂材料中包含多个气泡的白色树脂部件。并且,作为光反射性部件41,能够使用在透光性的树脂材料中包含光扩散剂的白色的树脂部件。作为光扩散剂,例如能够列举出TiO2、SiO2、Al2O3、ZrO2、ZnO等微粒。作为光反射性部件41所包含的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亚克力、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酯纤维等热可塑性树脂,或者能够使用环氧树脂或硅胶等热固性树脂等。
光反射性部件41经由接合层62与配线基板50接合。接合层62例如是环氧胶树脂、丙烯酸树脂、烯烃树脂等的树脂层。即,导光体10经由接合层62和光反射性部件41而配置于配线基板50上。
在贯通孔H内的光源20周边的配线基板50上配置光反射性部件43。光反射性部件43具有相对于光源20发出的光的反射性。光反射性部件43例如是在透光性的树脂材料中包含作为光扩散剂的TiO2、SiO2、Al2O3、ZrO2、ZnO等微粒的白色树脂部件。
光反射性部件43在图19所示的俯视图中,配置于贯通孔H的内侧面Ha和光源20的侧面20a之间的配线基板50上。
前述的透光性部件70配置于贯通孔H内。透光性部件70配置于光源20的侧面20a和贯通孔H的内侧面Ha之间。能够在光源20的侧面20a和透光性部件70之间,以及在贯通孔H的内侧面Ha和透光性部件70之间,以形成空气层等的空间的方式配置。
透光性部件70配置于光反射性部件43的上面和光源20的上面,覆盖光反射性部件43和光源20。透光性部件70的上表面能够设置为平坦的面。或者,透光性部件70的上表面能够设置为凹状或凸状的曲面。透光性部件70能够与贯通孔H的内侧面Ha的全部面接触。或者,透光性部件70能够以导光体10的第一孔部13的内侧面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配置。并且,透光性部件70可以具备从贯通孔H内延伸至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的上面的部分。
配线基板50具备绝缘基材51和配置于绝缘基材51上的配线层52。配线基板50能够进一步具备覆盖配线层52的绝缘性的覆盖层53。并且,配线基板50能够具备与配线层52电连接的导电部54。绝缘基材51和覆盖层53例如能够包含聚酰亚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配线层52和导电部54例如能够含有铜、铝等金属材料。
光源20的电极23经由导电性的接合部件61与导电部54接合。接合部件61例如能够使用Au-Sn、Au-Ag-Cu、Au-Bi等焊料,或金属膏等。
透光性部件70可以配置于光源20和配线基板50之间,以及可以配置于接合部件61的周围。
在透光性部件70上配置前述的光调节部件80。光调节部件80能够以覆盖透光性部件70的上表面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优选光调节部件80如图17所示,配置于在俯视图中与光源20重合的位置。例如,光调节部件80如图17所示,俯视图是大于四边形的光源20的四边形。光调节部件80在俯视图中,能够设置为圆形、三角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形状。并且,可以使光调节部件80一直延伸至透光性部件70的上表面和其周边的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的上面。
在光源20的上表面的光调节部件26和透光性部件70的上表面的光调节部件80之间,配置透光性部件70的一部分。对于透光性部件70来说,与光调节部件26和光调节部件80相比,相对于光源20发出的光的透光率高。相对于光源20发出的光的透光性部件70的透光率能够设置为光调节部件26和光调节部件80的透光率的2倍~100倍。
光调节部件26使向光源20的正上方向射出的光的一部分扩散反射,使其他一部分透过。由此,在面状光源1的各发光区域9中,能够抑制光源20的正上方区域的辉度与其他区域的辉度相比而变得既高的情况。也就是说,能够减少从被隔断槽14划分的一个发光区域9射出的光的辉度不均。
并且,以从光调节部件26间隔的方式在透光性部件70上配置光调节部件80。在光调节部件26和光调节部件80之间,填充透光率高于光调节部件26和光调节部件80的透光性部件70的一部分。从光源20射出的光或被光源20周边的光反射性部件43反射的光等被导光至光调节部件26和光调节部件80之间的透光性部件70中。被导光至透光性部件70的光的一部分被光调节部件80扩散反射,其他的一部分透过光调节部件80。由此,光源20的正上方区域不会变得过亮,并且不会变得过暗,其结果为,能够减少发光区域9的发光面内的辉度不均。
通过配置于贯通孔H内的光源20周边的配线基板50上的光反射性部件43,能够减少光源20的周边区域的光吸收。
配置于导光体10的第二主面12的光反射性部件41在导光体10内被导光,使朝向第二主面12的光向面状光源1的发光面即第一主面11侧反射,而使从第一主面11提取的光的辉度提高。
在光反射性部件41和第一主面11之间的区域中,光源20的光一边反复在光反射性部件41和第一主面11的全反射,一边朝向隔断槽14而在导光体10内被导光。朝向第一主面11的光的一部分从第一主面11被提取出至导光体10的外部。
[第十三实施方式]
图20是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剖视图。图20表示面状光源中光源20配置的部分和其周边部分的剖面。
导光体10如前述的图3所示的构成那样,包含在第二主面12侧开口的凹部15。光源20配置于凹部15。在凹部15的内侧面和光源20的侧面之间,配置光反射性部件45。光反射性部件45例如是在透光性的树脂材料中包含光扩散剂的白色树脂部件。光源20经由光反射性部件45,相对于导光体10固定。
在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中,在与凹部15相对的位置形成凹部16,在该凹部16配置光调节部件46。光调节部件46与前述的光调节部件80同样地构成。
与第十二实施方式同样,在导光体10的第二主面12配置光反射性部件41。光反射性部件41配置于配线基板50和导光体10的第二主面12之间。发光元件21的电极23与配线基板50的配线层52连接。
在导光体10的第二主面12中的光源20的周边区域和光反射性部件45的下表面配置光反射性部件44。光反射性部件44例如是在透光性的树脂材料中包含光扩散剂的白色树脂部件。
[第十四实施方式]
图21A~图21E是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的光调节部件81、82的示意俯视图。
导光体10包含划分包含至少一个光源20的区域(发光区域)的隔断槽14。基于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作为形成修正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具备在隔断槽14的周边配置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工序。在图21A~图21E中,示例了在光源20的上面配置第一光调节部件81的例子。光源20上的第一光调节部件81和隔断槽14周边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可以通过相同的工序形成,或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工序形成。并且,可以准备预先具备第一光调节部件81或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任意一方的中间体,在测定光学特性之后,形成第一光调节部件81和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任意一方或双方。
对于第一光调节部件81和第二光调节部件82来说,例如通过在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使用光反射性的树脂,在规定位置使用具有开口部的掩膜的印刷法或喷墨法而在规定的位置配置构成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树脂材料之后并使其硬化形成。
像这样使用掩膜形成第一光调节部件81和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方法在测定光学特性之前,需要以下这样的准备。首先,在光学特性中,特别是对于辉度特性来说,假定几个辉度特性模式。例如,假定光源附近的亮度和隔断槽部分的亮度差大于10%的情况、5%以上10%以下的情况、小于5%的情况的三种辉度特性模式,决定用于修正该情况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准备三个掩膜。并且,在测定光学特性之后,判断适用于哪一个而使用合适的掩膜配置第二光调节部件82。像这样,能够缩短判断如何进行修正的时间,而能够使生产节拍提高。通过使用掩膜,例如与使点状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一个一个单独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作业所花的时间。预设设定的辉度特性模式除了上述三种以外,能够进一步设定更多种类的辉度特性模式。辉度特性模式以及与之对应的掩膜开口部的模式的数量越多,则越容易抑制修正后的光学特性的偏差。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不使用这样的掩膜,而可以对每个光源或发光区域单独形成不同要素。
像这样,在预设设定辉度特性模式的情况下,可以替换上述那样的掩膜,例如,可以使用在转录薄膜上以规定的模式形成树脂材料并硬化得到的第一光调节部件81或第二光调节部件82。也就是说,与在导光体10上使其硬化而形成第一光调节部件81或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方法不同,可以使预先硬化的第一光调节部件81或第二光调节部件82通过转录而形成要素。
第一光调节部件81和第二光调节部件82与前述的光调节部件80同样,具有相对于光源20发出的光的反射性和透光性。第一光调节部件81和第二光调节部件82能够具有透光性树脂和分散包含于透光性树脂中的光扩散剂。透光性树脂例如是硅胶、环氧树脂。光扩散剂例如能够列举出TiO2、SiO2、Al2O3、ZrO2、ZnO等微粒。
作为光学特性,例如,能够基于光源20上的辉度和隔断槽14上的辉度的比,以使光源20上的辉度和隔断槽14上的辉度的差变小的方式,选择第一光调节部件81和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光透光率。例如,根据光调节部件81、82的厚度或光扩散剂的浓度等,能够改变光调节部件81、82的光透光率。
第一光调节部件81覆盖光源20的上表面的全面,进一步覆盖光源20的周边(光源20和孔部13的内侧面之间的区域)。
第二光调节部件82能够在一个发光区域中,配置一个或多个。各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形状能够设置为点状或条纹状。作为点状的具体形状,例如能够列举出圆形,椭圆形、环带形状、另外将这些形状变形的形状、缺少一部分的形状或将它们的一部分结合的形状等。对于多个第二光调节部件82来说,各自的大小和形状能够设置为一部分或全部是相同形状。在图21A~图21D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光调节部件82包含多个点。基于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通过改变根据点状的多个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第一主面11的每单位面积的覆盖率(或者没有配置点状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区域的率(开口率)),而能够调节隔断槽14上和隔断槽14周边区域的透光率(辉度)。
在图21A和图21B所示的例子中,点状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沿着隔断槽14的长度方向配置。在图21B所示的例子中,与图21A所示的例子相比,使隔断槽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点状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数量(或者密度)变大。由此,能够使与隔断槽14划分区域的角部相比容易变亮的隔断槽1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亮度和角部的亮度的差缩小。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1A~图21D中,在中央所图示的与发光区域邻接的发光区域中,表示了第二光调节部件82以相同模式形成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能够与各发光区域的光学特性对应,在相邻的发光区域中形成不同形状或模式的第一光调节部件81或第二光调节部件82。
在图21C和图21D所示的例子中,以隔断槽14横跨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环带形状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例如图6B所示,在隔断槽14为有底的槽的情况下,第二光调节部件82能够从导光体10的上表面连续配置至限定隔断槽14的导光体10的侧面上。
并且,作为第二光调节部件82,在使用预先硬化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情况或使用作为构成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树脂材料而粘度高的树脂材料的情况下,能够以与限定隔断槽14的导光体10的侧面不接触的方式形成第二光调节部件82。
在图21D所示的例子中,能够通过使沿着隔断槽14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延长至配置于隔断槽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程度,而使隔断槽14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亮度和角部的亮度的差缩小。
在图21E所示的例子中,沿着隔断槽14的长度方向连续配置第二光调节部件82。通过使该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宽度增大至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程度,而能够使隔断槽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亮度和角部的亮度的差缩小。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光调节部件82也可以与上述的图21C、图21D所示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同样,以仅与导光体10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或者,以从导光体10的上表面至限定隔断槽14的导光板10的侧面上连续的方式形成。
除了第一光调节部件81的、覆盖光源20上面和孔部13上面的部分之外,也可以在其周边形成点状的多个部分。通过点状的多个部分,能够抑制光源20的周边变得过亮。
图21A~图21E所示的第一光调节部件81和第二光调节部件82如前述的图5B所示,可以配置于与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相对配置的光学部件(例如扩散片)200上。
例如,对图21A~图21E的分别所示的每个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模式准备多个掩膜,基于光学测定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掩膜,使用该掩膜将第二光调节部件82通过印刷等配置于导光体10或扩散片。并且,通过分别印刷图21A~图21E所示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模式等而准备配置的多个扩散片,基于光学测定的结果,选择与导光体10组合合适的扩散片。扩散片能够与中间体分别准备。其结果为,能够缩短发光模块的制造所花费的期间。
作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第一例,从没有配置第一光调节部件81和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导光体10的辉度测定结果来看,选择配置于光源20上的第一光调节部件81和配置于隔断槽14的周边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组合。
作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第二例,在导光体10的光源20上配置第一光调节部件81,在与扩散片的隔断槽14对应的位置配置第二光调节部件82,从配置第一光调节部件81的导光体10的辉度测定结果来看,选择组合于该导光体10的扩散片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模式。
作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第三例,将在光源20上配置第一光调节部件81的导光体10和扩散片组合并进行辉度测定,从其测定结果来看,选择在导光体10的第一主面11的隔断槽14周边配置的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模式。
作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第四例,将第二光调节部件82配置于导光体10的隔断槽14的周边,在与扩散片的光源20上对应的位置配置第一光调节部件81,从配置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导光体10的辉度测定结果来看,选择组合于该导光体10的扩散片的第一光调节部件81。
作为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的第五例,将没有配置第一光调节部件81和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导光体10、在与隔断槽14对应的位置配置第二光调节部件82的扩散片组合并进行辉度测定,从该测定结果来看,选择配置于导光体10的光源20上的第一光调节部件81。
以上,参考具体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具体例。基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地实施设计变更而得到的全部方式只要包含本发明的主旨,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另外,在本发明思想的范畴中,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各种变更例和修正例中想到,则这些变更例和修正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8)

1.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导光体,其包含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主面侧;配线层,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侧,与所述光源电连接;隔断槽,其划分包含至少一个的所述光源的区域;
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
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中间体形成对所述光学特性进行修正的要素的工序;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俯视图中在所述隔断槽与所述光源之间的所述导光体形成光调节孔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所述导光体形成隔断槽的工序,该隔断槽划分包含所述导光体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光源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所述光源上形成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反射的光调节部件的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所述光源上或所述光源附近形成荧光体层的工序。
5.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导光体,其包含第一主面、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从所述第一主面贯通至所述第二主面的多个第一孔部;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主面侧;配线层,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侧,与所述光源电连接;配线基板,其包含对所述配线层进行支承的绝缘基材;所述导光体使所述第二主面与所述配线基板相对而配置于所述配线基板上,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第一孔部内的所述配线基板上;
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
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中间体形成对所述光学特性进行修正的要素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俯视图中,在所述第一孔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光源的侧面之间的所述配线基板上形成光反射性部件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所述第一孔部包含:第一区域,其所述第一孔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光源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区域,其所述第一孔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光源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配线基板上形成所述光反射性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所述导光体具有:第三区域,其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四区域,其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为大于所述第三距离的第四距离;
在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第一孔部内的所述配线基板上形成所述光反射性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所述第一孔部包含:第一区域,其所述第一孔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光源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区域,其所述第一孔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光源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形成槽的工序,该形成槽的工序在所述导光体的包含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所述光源在内的剖面中的所述第一区域侧的部分形成槽。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所述导光体具有:第三区域,其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四区域,其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为大于所述第三距离的第四距离,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所述第三区域中,在与所述光源间的中心相比而更靠近所述光源的位置的导光体上形成槽的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包含在所述槽的内部形成光反射性部件的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所述第一孔部内配置透光性部件的工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来选择所述透光性部件的折射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进一步包含在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形成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面倾斜的倾斜面的工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进一步包含在所述透光性部件形成槽的工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进一步包含在所述透光性部件的所述槽形成光反射性部件的工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2、5至10、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进一步具备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将所述光源连同所述导光体的一部分更换为其他的光源并进行再配置的工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2、5至10、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所述导光体包含在所述第二主面侧开口的凹部,
所述光源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凹部。
19.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配线基板;导光体,其配置在所述配线基板上,并且包含第一主面、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即与所述配线基板相对配置的第二主面、从所述第一主面贯通至所述第二主面的多个第一孔部;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孔部内的所述配线基板上;
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
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将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光源更换为其他光源而在所述配线基板上进行再配置的工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进一步具备:
对所述配线基板上的所述光源的位置进行测定的工序;
基于所述光源的位置的测定结果,将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光源更换为其他光源并在所述配线基板上进行再配置的工序。
21.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准备包含配线基板和在所述配线基板上配置的多个光源在内的中间体的工序;
使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
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将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光源更换为其他光源并在所述配线基板上进行再配置的工序;
在对所述光源进行再配置之后,将包含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即与所述配线基板相对配置的第二主面的导光体配置于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工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进一步具备:
在将所述导光体配置在所述配线基板上之前,对所述配线基板上的所述光源的位置进行测定的工序;
基于所述光源的位置的测定结果,将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光源更换为其他光源而在所述配线基板上进行再配置的工序。
23.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导光体,其包含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主面侧;配线层,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侧,与所述光源电连接;
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
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中间体形成对所述光学特性进行修正的要素的工序;
所述导光体包含对包含至少一个所述光源的区域进行划分的隔断槽,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光源的上方和所述隔断槽的周边配置具有相对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性和透光性的光调节部件的工序,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包含所述光源上的辉度与所述隔断槽上的辉度的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所述光调节部件包含多个点,
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来选择所述点的覆盖率。
25.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导光体,其包含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主面侧;配线层,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侧,与所述光源电连接;
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
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中间体形成对所述光学特性进行修正的要素的工序;
所述导光体包含对包含至少一个所述光源的区域进行划分的隔断槽,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光源的上方和所述隔断槽的周边配置具有相对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性和透光性的光调节部件的工序,
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来选择所述光调节部件的光透光率。
26.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将所述光调节部件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一主面。
27.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导光体,其包含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主面侧;配线层,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侧,与所述光源电连接;
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
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中间体形成对所述光学特性进行修正的要素的工序;
所述导光体包含对包含至少一个所述光源的区域进行划分的隔断槽,
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光源的上方和所述隔断槽的周边配置具有相对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性和透光性的光调节部件的工序,
将所述光调节部件配置于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一主面相对配置的光学部件。
28.根据权利要求1、2、5至10、12至16、19、20至25、2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所述光学特性是辉度分布和/或色度分布。
CN202111009621.2A 2020-08-31 2021-08-31 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41147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5938 2020-08-31
JP2020145938 2020-08-31
JP2021037653A JP7270133B2 (ja) 2020-08-31 2021-03-09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21-037653 2021-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4749A CN114114749A (zh) 2022-03-01
CN114114749B true CN114114749B (zh) 2024-04-09

Family

ID=80356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9621.2A Active CN114114749B (zh) 2020-08-31 2021-08-31 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40401B2 (zh)
CN (1) CN114114749B (zh)
TW (1) TWI8074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70483A1 (en) * 2022-04-28 2023-11-01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9710A (zh) * 2001-02-14 2004-04-14 油化电子株式会社 导光体、光反射片及使用该光反射片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光反射片的制造方法
JP2007335152A (ja) * 2006-06-13 2007-12-27 Fujifilm Corp 面状照明装置、透過率調整体の配置方法、及び面状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0364515A (zh) * 2018-03-26 2019-10-22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发光模块
CN111257991A (zh) * 2018-11-30 2020-06-09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模块
CN111326647A (zh) * 2018-12-14 2020-06-23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384226A (zh) * 2018-12-28 2020-07-07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97771B2 (en) 2004-06-01 2011-08-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ED array systems
JP3127478U (ja) 2006-08-08 2006-12-07 玄基光電半導體股▲分▼有限公司 円錐状プリズム式lcdバックライト照明装置
KR101209759B1 (ko) * 2008-03-26 2012-12-06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네 덴시 이마후쿠 세이사쿠쇼 반도체 발광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301002B2 (en) 2008-07-10 2012-10-30 Oree, Inc. Slim waveguide coup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0070885A1 (ja) 2008-12-15 2010-06-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322728B2 (ja) 2009-03-27 2013-10-23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Led光源及びled光源の製造方法
CN102052600B (zh) 2009-11-10 2013-04-24 清华大学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JP2012204337A (ja) 2011-03-28 2012-10-22 Sharp Corp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469387B (zh) * 2012-05-16 2015-01-11 Ligitek Electronics Co Ltd 發光模組
KR101996264B1 (ko) 2012-08-30 2019-07-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 렌즈,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명 장치
US11073725B2 (en) * 2018-03-26 2021-07-27 Nichia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 emitting module
JP6923814B2 (ja) * 2018-03-26 2021-08-2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
JP6756346B2 (ja) * 2018-06-29 2020-09-16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753458B2 (ja) 2018-12-28 2020-09-09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
US11073654B2 (en) * 2018-12-28 2021-07-27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module with recesses in light guide plate
US11061178B2 (en) 2019-03-05 2021-07-13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module
JP6866903B2 (ja) 2019-03-05 2021-04-28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
US11800615B2 (en) 2019-03-18 2023-10-24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9710A (zh) * 2001-02-14 2004-04-14 油化电子株式会社 导光体、光反射片及使用该光反射片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光反射片的制造方法
JP2007335152A (ja) * 2006-06-13 2007-12-27 Fujifilm Corp 面状照明装置、透過率調整体の配置方法、及び面状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0364515A (zh) * 2018-03-26 2019-10-22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发光模块
CN111257991A (zh) * 2018-11-30 2020-06-09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模块
CN111326647A (zh) * 2018-12-14 2020-06-23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384226A (zh) * 2018-12-28 2020-07-07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4749A (zh) 2022-03-01
US20220066088A1 (en) 2022-03-03
TW202221959A (zh) 2022-06-01
US11740401B2 (en) 2023-08-29
TWI807401B (zh) 202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92629U (zh) 面状光源
JP7002714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面状光源、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3759599B (zh) 面状光源及面状光源的制造方法
JP7208548B2 (ja) 面状光源および面状光源の製造方法
CN112310056B (zh) 发光装置和面发光光源
TWI786715B (zh) 發光模組及面狀光源
JP2020109783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CN114114749B (zh) 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11009603A (zh) 发光装置
JP7117684B2 (ja) 面状光源の製造方法
JP7193744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JP7270133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7066964B2 (ja) 面状光源
JP7332895B2 (ja) 面状光源の製造方法、面状光源、および光源
CN115128865A (zh) 反射部件以及光源装置
JP7295438B2 (ja) 面状光源
JP7299522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状光源
JP7260796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面状光源
JP7314474B2 (ja) 面状光源
JP7140987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3204138B (zh) 发光模块、面状光源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US11581460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module
JP7148810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JP7001945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037701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