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9810B - 电动泵 - Google Patents

电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9810B
CN114109810B CN202110995250.3A CN202110995250A CN114109810B CN 114109810 B CN114109810 B CN 114109810B CN 202110995250 A CN202110995250 A CN 202110995250A CN 114109810 B CN114109810 B CN 1141098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concave portion
suction
axial direction
suction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52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9810A (zh
Inventor
桥本裕
小林喜幸
永井友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os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09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9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09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9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6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中具有与泵机构在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吸入部具有第一吸入侧凹部和第二吸入侧凹部。排出部具有第一排出侧凹部和第二吸排出侧凹部。第一吸入侧凹部的底面和第二吸入侧凹部的底面分别具有吸入侧倾斜面,所述吸入侧倾斜面相对于与轴向交叉的面倾斜。第一排出侧凹部的底面和第二排出侧凹部的底面具有排出侧倾斜面。第一吸入侧凹部的吸入侧倾斜面和第二吸入侧凹部的吸入侧倾斜面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且以随着朝向绕中心轴的周向的一侧而在轴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第一排出侧凹部的排出侧倾斜面和第二排出侧凹部的排出侧倾斜面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且以随着朝向周向的一侧而在轴向上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Description

电动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泵。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泵,包括泵机构,上述泵机构具有:内转子,上述内转子具有外齿;以及外转子,上述外转子包围内转子,且具有与内转子的外齿啮合的内齿。例如,作为上述这样的泵,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余摆线式齿轮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678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这样的泵中设置有:泵收纳部,上述泵收纳部对内转子和外转子进行收纳;以及吸入部和排出部,上述吸入部和上述排出部与泵收纳部相连。当流体从吸入部流入泵收纳部内时,存在泵收纳部内的内转子和外转子因流体的压力而倾斜的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包括:泵机构,所述泵机构能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并具有内转子和外转子,所述内转子具有外齿,所述外转子将所述内转子包围,并具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内齿;以及泵外壳,所述泵外壳具有泵收纳部、吸入部及排出部,所述泵收纳部对所述泵机构进行收纳,所述吸入部及所述排出部与所述泵收纳部相连。所述泵外壳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泵机构的轴向一侧与所述泵机构在轴向上相对;以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在所述泵机构的轴向另一侧与所述泵机构在轴向上相对,并在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在轴向上夹住所述泵机构。所述吸入部具有:第一吸入侧凹部,所述第一吸入侧凹部从所述第一端面向轴向一侧凹陷;以及第二吸入侧凹部,所述第二吸入侧凹部从所述第二端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所述排出部具有:第一排出侧凹部,所述第一排出侧凹部从所述第一端面向轴向一侧凹陷;以及第二排出侧凹部,所述第二排出侧凹部从所述第二端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所述第一吸入侧凹部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吸入侧凹部的底面分别具有吸入侧倾斜面,所述吸入侧倾斜面相对于与轴向交叉的面倾斜。所述第一排出侧凹部的底面和所述第二排出侧凹部的底面分别具有排出侧倾斜面,所述排出侧倾斜面相对于与轴向交叉的面倾斜。所述第一吸入侧凹部的所述吸入侧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吸入侧凹部的所述吸入侧倾斜面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且以随着朝向绕所述中心轴的周向的一侧而在轴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排出侧凹部的所述排出侧倾斜面和所述第二排出侧凹部的所述排出侧倾斜面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且以随着朝向周向的一侧而在轴向上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提供一种电动泵,能抑制泵机构的抖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剖视图,其是图5的I-I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泵机构和吸入侧的结构的包括局部截面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泵机构和排出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其是包括图5的III-II I截面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泵机构、吸入部和排出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其包括沿着图5的IV-IV线的泵外壳侧的剖视图和沿着图6的VI-VI线的泵罩侧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泵外壳侧的第一吸入侧凹部和第一排出侧凹部侧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泵罩的内表面侧的图。
图7是表示泵机构与泵外壳侧的吸入部及排出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参照的各附图中,适当示出了XYZ坐标系以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
在XYZ坐标系中,X轴方向设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中心轴J是后述的马达220的轴21的中心轴线。Y轴方向是与X轴正交的方向中的、与图1的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其是与图1的纵深方向平行的方向。在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中,均将图中所示的箭头指向的一侧设为+侧,相反侧设为-侧。
在以下的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将与中心轴J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即中心轴J的绕轴方向简称为“周向”。将周向中的、从+X一侧观察时顺时针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的一侧”。将周向中的、从+X一侧观察时逆时针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的另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上述“周向的一侧”、且电动泵200内的油流动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此外,有时将上述“周向的另一侧”、且电动泵200内的油流动的方向上的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
此外,有时将X轴方向的正侧(+X侧)称为“前侧”。同样,有时将X轴方向的负侧(-X侧)称为“后侧”。后侧(-侧)相当于本发明的轴向一侧。前侧(+X侧)相当于本发明的轴向另一侧。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200是将油作为流体输送的电动油泵。电动泵200例如用于装设于车辆等的设备的供油。如图1和图2所示,电动泵200包括泵外壳210、马达220和泵机构30。
泵外壳210具有外壳主体211、泵罩212和马达罩213。外壳主体211具有:马达收纳部211a,上述马达收纳部211a对马达220进行收纳;泵收纳部211b,上述泵收纳部211b对泵机构30进行收纳;以及第一通孔211c,上述第一通孔211c使马达收纳部211a的内部与泵收纳部211b的内部相连。
马达收纳部211a设置于外壳主体211中的后侧(-X侧)的部分。马达收纳部211a呈朝后侧开口、并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马达收纳部211a的后侧的开口被马达罩213从后侧封堵。收纳于马达收纳部211a的马达220具有:转子22,上述转子22具有轴21;定子23,上述定子23位于转子22的径向外侧;汇流条组件224;汇流条罩225;以及第一轴承27和第二轴承28。第一轴承27和第二轴承28在本实施方式是滚动轴承。第一轴承27和第二轴承28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也可以是滑动轴承。轴21的前侧的端部与泵机构30连接。
如图1所示,汇流条组件224具有:多个汇流条224a;以及树脂制的汇流条保持件224b,上述汇流条保持件224b对多个汇流条224a进行保持。汇流条组件224在从轴向观察时呈圆环状。多个汇流条224a以局部埋入汇流条保持件224b的方式被保持。
汇流条组件224位于定子23的后侧。汇流条组件224从后侧插入到马达收纳部211a中。
汇流条224a的一侧的端部与定子23的从线圈23c向后侧延伸的线圈线23d连接。
汇流条罩225位于汇流条组件224的后侧。汇流条罩225从后侧插入到马达收纳部211a中。虽省略图示,但汇流条罩225在从轴向观察时呈圆环状。汇流条罩225从后侧覆盖汇流条组件224。从汇流条罩225的后侧盖上马达罩213。
马达罩213是从后侧覆盖汇流条罩225的圆板状的构件。马达罩213具有:圆筒部213a,上述圆筒部213a沿中心轴J延伸;以及圆环状的罩主体213b,上述罩主体213b从圆筒部213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扩展。虽省略图示,但圆筒部213a朝马达罩213的轴向的两侧开口。如图2所示,圆筒部213a的前侧的开口部是对第一轴承27进行保持的轴承保持部213c。如图3所示,在圆筒部213a的后侧的开口部安装有通气管60。虽省略图示,但通气管60在内部内置有过滤器。通气管60的过滤器例如是使气体经过并截断液体的气液分离过滤器。
罩主体213b在径向上扩展至汇流条罩225的外侧。罩主体213b在比汇流条罩225更靠径向外侧的部位通过螺钉紧固于外壳主体211。
如图2所示,第二轴承28从后侧插入到第一通孔211c中。在第一通孔211c的内部从前侧依次配置有油密封件15、固定环16、波纹垫圈17和第二轴承28。
轴21穿过第二轴承28、波纹垫圈17、固定环16和油密封件15的内孔。轴21的前侧的端部与泵机构30连接。
泵收纳部211b位于马达收纳部211a的前侧(+X)侧。泵收纳部211b由朝前侧开口的凹部构成。泵收纳部211b例如是从前侧观察时呈圆形的凹部。泵收纳部211b的前侧的开口被泵罩212从前侧封堵。收纳于泵收纳部211b的泵机构30具有:内转子31,上述内转子31与轴21的前侧的端部连接;以及外转子32,上述外转子32位于内转子31的径向外侧。
本实施方式的泵机构30例如是余摆线式泵。内转子31与外转子32相互啮合。具有外齿的内转子31和具有与内转子31的外齿31a啮合的内齿32a的外转子32是泵齿轮。内转子31和外转子32分别具有余摆线齿形。在内转子31处连接有马达220的轴21。通过使轴21绕中心轴J旋转,内转子31被带动旋转。通过内转子31旋转,与内转子31啮合的外转子32也旋转。如此,马达220使内转子31旋转来驱动泵机构30。外转子32的转轴是相对于中心轴J在径向上偏心的轴。
泵罩212固定于外壳主体211的前侧。泵罩212从泵收纳部211b向径向外侧扩展。泵罩212在比泵收纳部211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使用图1所示的多个螺钉215紧固于外壳主体211的朝向前侧的外壳侧连接端面211d。在外壳侧连接端面211d处配置有环状的密封构件214,上述密封构件214从径向外侧包围泵收纳部211b的开口部。密封构件214对外壳主体211与泵罩212之间进行密封。
如图4所示,泵外壳210具有:第一端面210a;第二端面210b;与泵收纳部211b相连的吸入部61和排出部62;以及吸入侧流路81和排出侧流路82。第一端面210a设置于外壳主体211。第一端面210a是泵收纳部211b的内侧面中的位于后侧的面。第一端面210a朝向前侧。第一端面210a在泵机构30的后侧与泵机构30在轴向上相对。第一端面210a例如是与轴向正交的平坦面。
第二端面210b设置于泵罩212。第二端面210b是泵罩212的后侧的面中的、与泵机构30相对的部分。第二端面210b朝向后侧。第二端面210b在泵机构30的前侧与泵机构30在轴向上相对。第二端面210b在与第一端面210a之间在轴向上夹住泵机构30。第二端面210b将泵收纳部211b的前侧的开口封堵。第二端面210b例如是与轴向正交的平坦面。
如图2所示,吸入部61经由吸入侧流路81与设置于泵外壳210的侧面的吸入口51相连。吸入口51例如位于比泵收纳部211b更靠马达220一侧的位置处。从吸入口51流入吸入侧流路81的油流入吸入部61。如图2和图4所示,吸入部61具有:第一吸入侧凹部71,上述第一吸入侧凹部71相对于泵收纳部211b位于外壳主体211一侧;以及第二吸入侧凹部91,上述第二吸入侧凹部91相对于泵收纳部211b位于泵罩212一侧。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从轴向观察的形状与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从轴向观察的形状例如是互为相同的形状。第一吸入侧凹部71和第二吸入侧凹部91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第一吸入侧凹部71和第二吸入侧凹部91例如在从轴向观察时整体彼此相互重合。
如图3所示,排出部62经由排出侧流路82与设置于泵外壳210的侧面的排出口52相连。排出口52例如位于比泵收纳部211b更靠马达220一侧的位置处。从泵机构30排出的油流入排出部62。如图3和图4所示,排出部62具有:第一排出侧凹部72,上述第一排出侧凹部72相对于泵收纳部211b位于外壳主体211一侧;以及第二排出侧凹部92,上述第二排出侧凹部92相对于泵收纳部211b位于泵罩212一侧。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轴从向观察的形状与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从轴向观察的形状例如是互为相同的形状。第一排出侧凹部72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第一排出侧凹部72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例如在从轴向观察时整体彼此相互重合。
如图4所示,第一吸入侧凹部71和第一排出侧凹部72从第一端面210a向后侧凹陷。第一吸入侧凹部71和第一排出侧凹部72例如配置于在轴向上互为相同的位置处。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轴向的深度T1与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轴向的深度T2例如互为相等。另外,深度T1和深度T2也可以互为不同。
如图5所示,第一吸入侧凹部71和第一排出侧凹部72例如是沿周向延伸的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轴向观察时,第一吸入侧凹部71和第一排出侧凹部72以沿着绕中心轴J的周向的圆弧状延伸。
如图7所示,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径向外缘部和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径向外缘部在从轴向观察时在沿泵机构30的外转子32的外周圆的方向、即绕外转子32的转轴的周向上以圆弧状延伸。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径向内缘部和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径向内缘部在从轴向观察时在绕中心轴J的周向上以圆弧状延伸。
在从轴向观察时,第一吸入侧凹部71中的朝向径向内侧的侧面71a和第一排出侧凹部72中的朝向径向内侧的侧面72a与泵机构30的外转子32的朝向径向内侧的内周面32b中的、直径最大的多个部分32c在轴向上重合。
如图5中的粗箭头所示,在第一吸入侧凹部71内和第一排出侧凹部72内,油从周向的另一侧流向周向的一侧。也就是说,在第一吸入侧凹部71和第一排出侧凹部72中,周向的另一侧、即图5的与粗箭头指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为上游侧,周向的一侧、即图5的粗箭头指向的一侧为下游侧。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径向的宽度沿绕中心轴J的周向随着从上游侧端部71h向下游侧端部71j而逐渐扩大。上游侧端部71h是第一吸入侧凹部71中的周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下游侧端部71j是第一吸入侧凹部71中的周向的一侧的端部。也就是说,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径向的宽度随着从周向的另一侧向周向的一侧而变大。
另一方面,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径向的宽度沿绕中心轴J的周向随着从上游侧端部72h向下游侧端部72j而逐渐变窄。上游侧端部72h是第一排出侧凹部72中的周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下游侧端部72j是第一排出侧凹部72中的周向的一侧的端部。也就是说,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径向的宽度随着从周向的另一侧向周向的一侧而变小。
如图4所示,第二吸入侧凹部91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从第二端面210b向前侧凹陷。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轴向的深度T3与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轴向的深度T4例如互为相等。另外,深度T3和深度T4也可以互为不同。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深度T3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深度T4比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深度T1和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深度T2小。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深度T3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深度T4比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深度T1和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深度T2大。
如图6所示,第二吸入侧凹部91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例如是沿周向延伸的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轴向观察时,第二吸入侧凹部91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以沿着绕中心轴J的周向的圆弧状延伸。
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径向外缘部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径向外缘部在从轴向观察时沿绕外转子32的转轴的周向以圆弧状延伸。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径向内缘部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径向内缘部在从轴向观察时沿绕中心轴J的周向以圆弧状延伸。虽然省略图示,但第二吸入侧凹部91中的朝向径向内侧的侧面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中的朝向径向内侧的侧面与泵机构30的外转子32的朝向径向内侧的内周面32b中的、直径最大的多个部分32c在轴向上重合。
如图6中的粗箭头所示,在第二吸入侧凹部91内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内,油从周向的另一侧流向周向的一侧。也就是说,在第二吸入侧凹部91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中,周向的另一侧、即图6的与粗箭头指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为上游侧,周向的一侧、即图6的粗箭头指向的一侧为下游侧。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径向的宽度沿绕中心轴J的周向随着从上游侧端部91h向下游侧端部91j而逐渐扩大。上游侧端部91h是第二吸入侧凹部91中的周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下游侧端部91j是第二吸入侧凹部91中的周向的一侧的端部。也就是说,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径向的宽度随着从周向的另一侧向周向的一侧而变大。
另一方面,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径向的宽度沿绕中心轴J的周向随着从上游侧端部92h向下游侧端部92j而逐渐变窄。上游侧端部92h是第二排出侧凹部92中的周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下游侧端部92j是第二排出侧凹部92中的周向的一侧的端部。也就是说,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径向的宽度随着从周向的另一侧向周向的一侧而变小。
如图4所示,在第一吸入侧凹部71连接有吸入侧流路81。吸入侧流路81开口于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朝向径向内侧的侧面71a。在第一排出侧凹部72连接有排出侧流路82。排出侧流路82开口于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朝向径向内侧的侧面72a。
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底面71f具有吸入侧平坦面71c和吸入侧倾斜面71b。底面71f是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内侧面中的、位于后侧并朝向前侧的面。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底面72f具有排出侧平坦面72c和排出侧倾斜面72b。底面72f是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内侧面中的、位于后侧并朝向前侧的面。
吸入侧平坦面71c和排出侧平坦面72c是与轴向交叉的面。吸入侧平坦面71c和排出侧平坦面72c例如是与轴向正交的面。吸入侧平坦面71c和排出侧平坦面72c例如与第一端面210a平行。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吸入侧平坦面71c在周向上位于比吸入侧倾斜面71b更靠吸入侧流路81一侧的位置处,并与吸入侧倾斜面71b的周向的另一侧(上游侧)的端部相连。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排出侧平坦面72c在周向上位于比排出侧倾斜面72b更靠排出侧流路82一侧的位置处,并与排出侧倾斜面72b的周向的一侧(下游侧)的端部相连。
吸入侧倾斜面71b和排出侧倾斜面72b是相对于吸入侧平坦面71c和排出侧平坦面72c倾斜的面。吸入侧倾斜面71b随着从吸入侧平坦面71c向周向的一侧(下游侧)而位于前侧。排出侧倾斜面72b随着从排出侧平坦面72c向周向的另一侧(上游侧)而位于前侧。吸入侧倾斜面71b相对于吸入侧平坦面71c的倾斜角度θ1与排出侧倾斜面72b相对于排出侧平坦面72c的倾斜角度θ2例如互为相等。倾斜角度θ1、θ2较为理想的是在例如15°~35°的范围内。另外,倾斜角度θ1和倾斜角度θ2也可以互为不同。
第一吸入侧凹部71具有面71d,上述面71d从吸入侧倾斜面71b中的周向的一侧的下游侧端部71j向前侧的泵机构30沿轴向延伸。面71d例如是与周向正交的面。第一排出侧凹部72具有面72d,上述面72d从排出侧倾斜面72b中的周向的另一侧的上游侧端部72h向前侧的泵机构30沿轴向延伸。面72d例如是与周向正交的面。
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底面91f具有吸入侧平坦面91c和吸入侧倾斜面91b。底面91f是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内侧面中的、位于前侧并朝向后侧的面。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底面92f具有排出侧平坦面92c和排出侧倾斜面92b。底面92f是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内侧面中的、位于前侧并朝向后侧的面。
吸入侧平坦面91c和排出侧平坦面92c是与轴向交叉的面。吸入侧平坦面91c和排出侧平坦面92c例如是与轴向正交的面。吸入侧平坦面91c和排出侧平坦面92c例如与第二端面210b平行。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吸入侧平坦面91c在周向上位于比吸入侧倾斜面91b更靠吸入侧流路81一侧的位置处,并与吸入侧倾斜面91b的周向的另一(上游)侧的端部相连。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排出侧平坦面92c在周向上位于比排出侧倾斜面92b更靠排出侧流路82一侧的位置处,并与排出侧倾斜面92b的周向的一(下游)侧的端部相连。
吸入侧倾斜面91b和排出侧倾斜面92b是相对于吸入侧平坦面91c和排出侧平坦面92c倾斜的面。吸入侧倾斜面91b随着从吸入侧平坦面91c向周向的一侧(下游侧)而位于后侧。排出侧倾斜面92b随着从排出侧平坦面92c向周向的另一侧(上游侧)而位于后侧。
吸入侧倾斜面91b相对于吸入侧平坦面91c的倾斜角度θ3与排出侧倾斜面92b相对于排出侧平坦面92c的倾斜角度θ4例如互为相等。倾斜角度θ3、θ4较为理想的是在例如0°~15°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角度θ3、θ4的大小比倾斜角度θ1、θ2的大小小。另外,倾斜角度θ3和倾斜角度θ4也可以互为不同。倾斜角度θ3、θ4的大小既可以与倾斜角度θ1、θ2的大小相同,也可以比倾斜角度θ1、θ2的大小大。
第二吸入侧凹部91具有面91d,上述面91d从吸入侧倾斜面91b中的周向的一侧的下游侧端部91j向后侧的泵机构30沿轴向延伸。面91d例如是与周向正交的面。第二排出侧凹部92具有面92d,上述面92d从排出侧倾斜面92b的周向中的另一侧的上游侧端部92h向后侧的泵机构30沿轴向延伸。面92d例如是与周向正交的面。
吸入部61的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底面71f与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底面91f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吸入侧倾斜面71b与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吸入侧倾斜面91b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吸入侧平坦面71c与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吸入侧平坦面91c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较为理想的是,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底面71c与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底面91f在从轴向观察时例如以相互的面积的80%~90%以上重合。
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底面71f与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底面91f例如从轴向观察到的面积相同。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底面71f与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底面91f例如在从轴向观察时整体彼此相互重合。吸入侧倾斜面71b和吸入侧倾斜面91b例如从轴向观察到的面积相同。吸入侧倾斜面71b和吸入侧倾斜面91b例如在从轴向观察时整体彼此相互重合。吸入侧平坦面71c和吸入侧平坦面91c例如从轴向观察到的面积相同。吸入侧平坦面71c和吸入侧平坦面91c例如在从轴向观察时整体彼此相互重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入侧凹部71中的吸入侧平坦面71c与吸入侧倾斜面71b间的边界部B1在从轴向观察时与第二吸入侧凹部91中的吸入侧平坦面91c与吸入侧倾斜面91b间的边界部B2重合。
排出部62的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底面72f与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底面92f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排出侧倾斜面72b与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排出侧倾斜面92b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排出侧平坦面72c与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排出侧平坦面92c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较为理想的是,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底面72f与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底面92f在从轴向观察时例如以相互的面积的80%~90%以上重合。
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底面72f与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底面92f例如从轴向观察到的面积相同。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底面72f与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底面92f例如在从轴向观察时整体彼此相互重合。排出侧倾斜面72b和排出侧倾斜面92b例如从轴向观察到的面积相同。排出侧倾斜面72b和排出侧倾斜面92b例如在从轴向观察时整体彼此相互重合。排出侧平坦面72c和排出侧平坦面92c例如从轴向观察到的面积相同。排出侧平坦面72c和排出侧平坦面92c例如在从轴向观察时整体彼此相互重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排出侧凹部72中的排出侧平坦面72c与排出侧倾斜面72b间的边界部B3在从轴向观察时与第二排出侧凹部92中的排出侧平坦面92c与排出侧倾斜面92b间的边界部B4重合。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某个边界部在从轴向观察时与另一个边界部重合”,只要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某个边界部的局部与另一个边界部的局部重合即可。
如图5所示,第一排出侧凹部72在上游侧端部72h具有半圆状的缺口72k。如图6所示,第二排出侧凹部92在上游侧端部92h一侧具有半圆状的缺口92k。
吸入侧流路81与第一吸入侧凹部71中的、底面71f成为吸入侧平坦面71c的部分连接。吸入侧流路81与第一吸入侧凹部71连接的连接位置从上游侧端部71h朝周向的一侧远离。
如图2所示,吸入侧流路81具有:流路81a,上述流路81a从与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连接位置向径向外侧延伸;流路81b,上述流路81b从流路81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后侧延伸;以及流路81c,上述流路81c从流路81b的后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流路81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开口于泵外壳210的外周面的吸入口51相连。即,吸入侧流路81是对开口于泵外壳210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的吸入口51和第一吸入侧凹部71进行连接的流路。
盖85从泵外壳210的外周面嵌入到流路81a与流路81b的交叉部。盖86从泵外壳210的前侧的端面嵌入到流路81b的前侧的端部。盖85、86将构成流路81a、81b的钻孔的开口封堵。从流路81a与流路81b的交叉部延伸至盖86的流路是在通过模具形成流路81b的过程中形成的孔,从作为流路的功能面来看并非是吸入侧流路81所必须的部位。
如图5所示,排出侧流路82与第一排出侧凹部72中的、底面72f成为排出侧平坦面72c的部分连接。排出侧流路82与第一排出侧凹部72连接的连接位置从下游侧端部72j朝周向的另一侧远离。
如图3所示,排出侧流路82具有流路82a,上述流路82a从与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连接位置向径向外侧延伸。流路82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开口于泵外壳210的外周面的排出口52相连。排出侧流路82具有流路82b,上述流路82b从流路82a分岔并向后侧延伸。流路82b的后侧的端部到达泵外壳210的后侧的端部。
在流路82b内配置有泄压阀95。泄压阀95具有:阀芯95a,上述阀芯95a能沿轴向移动;螺旋弹簧95b,上述螺旋弹簧95b朝前侧按压阀芯95a;以及固定部95c,上述固定部95c对螺旋弹簧95b的后侧的端部进行支承。固定部95c是阳螺纹状,拧入到流路82b的后侧的端部。固定部95c将流路82b的后侧的端部的开口封堵。
如图3所示,排出侧流路82具有流路82c,上述流路82c从流路82b向图示下侧延伸。流路82c从流路82b内的阀芯95a沿轴向进退的区域分岔。流路82c的图示下侧的端部与图2所示的吸入侧流路81相连。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流路82c与比流路81c与流路81b连接的位置靠后侧的位置连接。
泄压阀95在排出侧流路82的压力的作用下动作。当阀芯95a在油压力的作用下向后侧后退规定长度以上时,流路82b与流路82c相连,排出侧流路82c内的油的一部分返回到吸入侧流路81。由此,能将电动泵200的排出压力维持在限制值以下。此外,通过设置泄压阀95,能抑制由异常的压力导致的配管和设备的破损。
当泵机构30被马达220驱动时,油从吸入口51被吸入到吸入侧流路81内。如图2中的粗箭头所示,吸入到吸入侧流路81内的油依次流过流路81c、流路81b、流路81a并流入第一吸入侧凹部71内。如图4中的箭头F所示,在泵作用下,从吸入侧流路81被吸入到第一吸入侧凹部71内的油一边在第一吸入侧凹部71内流动,一边被抽吸向泵机构30。更为详细而言,第一吸入侧凹部71内的油被抽吸到内转子31的外齿31a与外转子32的内齿32a之间。被泵机构30抽吸后的油随着内转子31和外转子32的旋转在泵收纳部211b内向周向的一侧移动。被抽吸到泵机构30的油的一部分还流入第二吸入侧凹部91内。第二吸入侧凹部91内的油例如一边流向周向的一侧,一边被重新抽吸到内转子31的外齿31a与外转子32的内齿32a之间。
在上述这样构成的电动泵200中,通过泵机构30在泵收纳部211b内朝周向的一侧移动的油流入第一排出侧凹部72内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内。流入第一排出侧凹部72内的油在第一排出侧凹部72内流向周向的一侧并向排出侧流路82排出。流入第二排出侧凹部92内的油例如一边流向周向的一侧,一边重新被抽吸到内转子31的外齿31a与外转子32的内齿32a之间,并如图4中的箭头F所示那样经由第一排出侧凹部72向排出侧流路82排出。如图3中的粗箭头所示,排出到排出侧流路82的油在流路82a中流动并从排出口52排出到电动泵200的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200中,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底面71f和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底面91f分别具有相对于与轴向交叉的面倾斜的吸入侧倾斜面71b、91b。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吸入侧倾斜面71b和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吸入侧倾斜面91b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且以随着朝向绕中心轴J的周向的一侧而在轴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因此,第一吸入侧凹部71内的油和第二吸入侧凹部91内的油一边随着泵机构30朝周向的一侧旋转而沿吸入侧倾斜面71b、91b流向周向的一侧,一边被导向在轴向上朝向泵收纳部211b内的朝向。
由此,能一边保持泵机构30从第一吸入侧凹部71内的油接受到的朝前侧的力与泵机构30从第二吸入侧凹部91内的油接受到的朝后侧的力的平衡,一边将油从第一吸入侧凹部71内和第二吸入侧凹部91内抽吸到泵机构30。因此,能在利用油的压力从轴向两侧适当地按压泵机构30的状态下使泵机构30旋转。因此,能抑制内转子31和外转子32在泵收纳部211b内倾斜,能抑制内转子31和外转子32振动。由此,能使内转子31和外转子32稳定地旋转。因此,能抑制从泵机构30排出的油的抽吸量的下降和吸入压力的波动等。此外,能减轻内转子31及外转子32与泵收纳部211b的内侧面之间的摩擦。
另一方面,在排出部62一侧在轴向上相对的排出侧倾斜面72b、92b彼此朝随着朝向周向的一侧(下游侧)而在轴向上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因此,从泵机构30排出的油沿排出侧倾斜面72b、92b被高效地引导向第一排出侧凹部72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内。由此,能一边保持从泵机构30向第一排出侧凹部72内排出的油的朝后侧的力与从泵机构30向第二排出侧凹部92内排出的油的朝前侧的力的平衡,一边从泵机构30向第一排出侧凹部72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排出油。因此,能抑制内转子31和外转子32在泵收纳部211b内倾斜,能抑制内转子31和外转子32振动。由此,能使内转子31和外转子32稳定地旋转。因此,能抑制从泵机构30排出的油的排出量的下降和排出压力的波动等。
如此,通过在吸入侧和排出侧使相对于泵机构30的油的吸入量及吸入压力与排出量及排出压力之间的平衡均等,能减轻内转子31及外转子32与泵收纳部211b的内侧面之间的摩擦,能抑制内转子31的旋转损失。而且,能减轻内转子31及外转子32与泵罩212的内侧面及泵收纳部211b的内侧面之间的磨损。由于能减轻磨损,因而能抑制发热、磨损粉末,能抑制对电动泵200的恶劣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入部61一侧,第一吸入侧凹部71中的吸入侧平坦面71c与吸入侧倾斜面71b间的边界部B1在从轴向观察时与第二吸入侧凹部91中的吸入侧平坦面91c与吸入侧倾斜面91b间的边界部B2重合。由此,在轴向上相对的吸入侧倾斜面71b与吸入侧倾斜面91b彼此的大致整体重合,因此,在一方的第一吸入侧凹部71内的油沿吸入侧倾斜面71b流动的周向位置处,另一方的第二吸入侧凹部91内的油也沿吸入侧倾斜面91b流动。
另一方面,在排出部62一侧,第一排出侧凹部72中的排出侧平坦面72c与排出侧倾斜面72b间的边界部B3在从轴向观察时与第二排出侧凹部92中的排出侧平坦面92c与排出侧倾斜面92b间的边界部B4重合。由此,在轴向上相对的排出侧倾斜面72b与排出侧倾斜面92b彼此的大致整体重合,因此,在一方的第一排出侧凹部72内的油沿排出侧倾斜面72b流动的周向位置处,另一方的第二排出侧凹部92内的油也沿排出侧倾斜面92b流动。
因此,更容易在吸入侧和排出侧双方保持泵机构30自轴向两侧从油受到的压力的平衡。因此,在吸入时和排出时内转子31的旋转更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泵外壳210一侧的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吸入侧平坦面71c与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排出侧平坦面72c配置于在轴向上互为相同的位置处。由此,容易使和第一吸入侧凹部71连接的吸入侧流路81与和第一排出侧凹部72连接的排出侧流路82的位置在轴向上一致。由此,与吸入侧平坦面71c与排出侧平坦面72c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相比,能更容易使油从吸入侧流路81流向排出侧流路82。因此,泵机构30更稳定地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入侧凹部71和第二吸入侧凹部91分别具有面71d、91d,上述面71d、91d从吸入侧倾斜面71b、91b中的周向的一侧的端部向泵机构30沿轴向延伸。此外,第一排出侧凹部72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分别具有面72d、92d,上述面72d、92d从排出侧倾斜面72b、92b中的周向的另一侧且上游侧的端部向泵机构30沿轴向延伸。如此,通过从底面71f、91f向泵机构30一侧立起的面71d、91d使油容易被抽吸向泵机构30,并且通过从泵机构30一侧向底面72f、92f延伸的面72d、92d使油容易从泵机构30排出。此外,通过沿轴向的面71d、91d、72d、92d能增大各凹部71、72、91、92的轴向的深度,能抑制在油向泵机构30吸入的流动和油从泵机构30排出的流动中产生弹回。其结果是,能减轻油的波动并使油顺畅地流动。
而且,在从轴向观察时,第一吸入侧凹部71、第一排出侧凹部72、第二吸入侧凹部91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以沿绕中心轴的轴向的圆弧状延伸。由此,从吸入侧流路81流入的油一边沿第一吸入侧凹部71的圆弧和第二吸入侧凹部91的圆弧流动,一边被导向泵机构30而被高效地抽吸。此外,从泵机构30排出的油一边沿第一排出侧凹部72的圆弧和第二排出侧凹部92的圆弧流动,一边高效地向排出侧流路82排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200中,通过抑制泵机构30的抖动,不仅能减轻摩擦,还能减轻泵波动,从而有望改善效率。
另外,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将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和附注等中说明的各结构(构成要素)组合,且能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替换及其他变更。
(符号说明)
22转子;30泵机构;31内转子;31a外齿;32外转子;32a内齿;61吸入部;62排出部;71第一吸入侧凹部;71b吸入侧倾斜面;71c吸入侧平坦面;71d、72d、91d、92d(沿轴向延伸的)面;72b排出侧倾斜面;72c排出侧平坦面;71f、72f、91f、92f底面;72第一排出侧凹部;91第二吸入侧凹部;91b吸入侧倾斜面;91c吸入侧平坦面;92第二排出侧凹部;92b排出侧倾斜面;92c排出侧平坦面;200电动泵;210泵外壳;210a第一端面;210b第二端面;211b泵收纳部;B1、B2、B3、B4边界部;J中心轴。

Claims (6)

1.一种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机构,所述泵机构能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并具有内转子和外转子,所述内转子具有外齿,所述外转子将所述内转子包围,并具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内齿;以及
泵外壳,所述泵外壳具有泵收纳部、吸入部及排出部,所述泵收纳部对所述泵机构进行收纳,所述吸入部及所述排出部与所述泵收纳部相连,
所述泵外壳具有:
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泵机构的轴向一侧与所述泵机构在轴向上相对;以及
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在所述泵机构的轴向另一侧与所述泵机构在轴向上相对,并在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在轴向上夹住所述泵机构,
所述吸入部具有:
第一吸入侧凹部,所述第一吸入侧凹部从所述第一端面向轴向一侧凹陷;以及
第二吸入侧凹部,所述第二吸入侧凹部从所述第二端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
所述排出部具有:
第一排出侧凹部,所述第一排出侧凹部从所述第一端面向轴向一侧凹陷;以及
第二排出侧凹部,所述第二排出侧凹部从所述第二端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
所述第一吸入侧凹部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吸入侧凹部的底面分别具有吸入侧倾斜面,所述吸入侧倾斜面相对于与轴向交叉的面倾斜,
所述第一排出侧凹部的底面和所述第二排出侧凹部的底面分别具有排出侧倾斜面,所述排出侧倾斜面相对于与轴向交叉的面倾斜,
所述第一吸入侧凹部的所述吸入侧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吸入侧凹部的所述吸入侧倾斜面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且以随着朝向绕所述中心轴的周向的一侧而在轴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一排出侧凹部的所述排出侧倾斜面和所述第二排出侧凹部的所述排出侧倾斜面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局部彼此相互重合,且以随着朝向周向的一侧而在轴向上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入侧凹部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吸入侧凹部的底面分别具有吸入侧平坦面,所述吸入侧平坦面与轴向交叉,并与所述吸入侧倾斜面的周向的另一侧相连,
所述第一排出侧凹部的底面和所述第二排出侧凹部的底面分别具有排出侧平坦面,所述排出侧平坦面与轴向交叉,并与所述排出侧倾斜面的周向的一侧相连,
所述第一吸入侧凹部中的、所述吸入侧平坦面与所述吸入侧倾斜面间的边界部在从轴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吸入侧凹部中的、所述吸入侧平坦面与所述吸入侧倾斜面间的边界部重合,
所述第一排出侧凹部中的、所述排出侧平坦面与所述排出侧倾斜面间的边界部在从轴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排出侧凹部中的、所述排出侧平坦面与所述排出侧倾斜面间的边界部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入侧凹部的所述吸入侧平坦面和所述第一排出侧凹部的所述排出侧平坦面配置于在轴向上互为相同的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入侧凹部和所述第二吸入侧凹部分别具有从所述吸入侧倾斜面中的周向的一侧的端部向所述泵机构沿轴向延伸的面。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出侧凹部和所述第二排出侧凹部分别具有从所述排出侧倾斜面中的周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向所述泵机构沿轴向延伸的面。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在从轴向观察时,
所述第一吸入侧凹部、所述第二吸入侧凹部、所述第一排出侧凹部和所述第二排出侧凹部以沿绕所述中心轴的周向的圆弧状延伸。
CN202110995250.3A 2020-08-28 2021-08-27 电动泵 Active CN1141098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4479A JP2022039456A (ja) 2020-08-28 2020-08-28 電動ポンプ
JP2020-144479 2020-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9810A CN114109810A (zh) 2022-03-01
CN114109810B true CN114109810B (zh) 2024-05-28

Family

ID=80441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5250.3A Active CN114109810B (zh) 2020-08-28 2021-08-27 电动泵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39456A (zh)
CN (1) CN11410981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9643A1 (en) * 1996-09-17 1998-03-18 Toyoda Koki Kabushiki Kaisha Vane type rotary pump
JP2002168179A (ja) * 2000-12-04 2002-06-14 Unisia Jkc Steering System Co Ltd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WO2005012729A1 (ja) * 2003-08-04 2007-11-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および該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を備えた冷却システム
JP2009174448A (ja) * 2008-01-25 2009-08-06 Aisin Seiki Co Ltd 流体ポンプ
CN203239559U (zh) * 2012-09-21 2013-10-16 住友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啮合齿轮泵
CN204126884U (zh) * 2013-09-26 2015-01-2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电动泵
CN209838679U (zh) * 2016-09-30 2019-12-24 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2729A (ja) * 2003-06-23 2005-01-13 Nanao Corp 情報提供装置
JP6522430B2 (ja) * 2015-06-02 2019-05-29 Kyb株式会社 ポン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9643A1 (en) * 1996-09-17 1998-03-18 Toyoda Koki Kabushiki Kaisha Vane type rotary pump
JP2002168179A (ja) * 2000-12-04 2002-06-14 Unisia Jkc Steering System Co Ltd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WO2005012729A1 (ja) * 2003-08-04 2007-11-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および該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を備えた冷却システム
JP2009174448A (ja) * 2008-01-25 2009-08-06 Aisin Seiki Co Ltd 流体ポンプ
CN203239559U (zh) * 2012-09-21 2013-10-16 住友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啮合齿轮泵
CN204126884U (zh) * 2013-09-26 2015-01-2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电动泵
JP2015068181A (ja) * 2013-09-26 2015-04-1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電動ポンプ
CN209838679U (zh) * 2016-09-30 2019-12-24 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9810A (zh) 2022-03-01
JP2022039456A (ja) 2022-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81156B2 (en) Gear pump including an inner ro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teeth
EP2042742A1 (en) Fluid machine
JP4431160B2 (ja) 流体機械
CN114109810B (zh) 电动泵
JP6105280B2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US11401936B2 (en) Motor-driven roots pump with smooth activation in low-temperature environment
CN110832203A (zh)
WO2010095505A1 (ja) 内接ギヤポンプ
EP3828415B1 (en) Internal gear pump
JP5166327B2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5863436B2 (ja) 流体機械
JP6430557B2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JP7490549B2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112576498B (zh) 齿轮泵
US11982270B2 (en) Pump device
CN216241272U (zh)
JP5009732B2 (ja) 内接歯車ポンプ
JP2010185297A (ja) 内接歯車ポンプ
JP2016217289A (ja) ギアポンプ
CN117597515A (zh) 内啮合齿轮泵
JP6321338B2 (ja) ポンプ装置
WO1998059171A1 (fr) Pompe a engrenages
JP2022122793A (ja) スカベンジポンプ
JP2021161959A (ja) 圧縮機
JP4301120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