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1272U - 泵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1272U
CN216241272U CN202122021027.7U CN202122021027U CN216241272U CN 216241272 U CN216241272 U CN 216241272U CN 202122021027 U CN202122021027 U CN 202122021027U CN 216241272 U CN216241272 U CN 216241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discharge
hole
suction
discharg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10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裕
小林喜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Powertrai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444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51277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1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1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泵,该泵具备:第一壳体,其具有收纳内转子和外转子的泵室;第二壳体,其位于第一壳体的轴向一侧;以及隔板,其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轴向之间。隔板具有:吸入孔,其与泵室的内部连接;以及排出孔,其远离吸入孔的绕中心轴线的周向一侧,与泵室的内部连接。第二壳体具有:吸入端口,其经由吸入孔与泵室的内部连接;以及排出端口,其远离吸入端口的周向一侧,经由排出孔与泵室的内部连接。排出孔具有:排出孔主体部;以及突出部,其从排出孔主体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周向另一侧突出。突出部在沿轴向观察时位于排出端口的外侧并且在周向上比排出端口接近吸入孔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
背景技术
已知具备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隔板的泵。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汽车的变速器用电动泵单元所具备的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3616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泵中,泵室内的流体经由设置于隔板的排出孔向排出端口排出。这时,有时流体急剧从泵室内流向排出端口,从而从泵室内排出的流体的压力较大地变动。由此,有时从泵室内排出的流体的压力的脉动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抑制从泵室内排出的流体的压力的脉动的结构的泵。
本实用新型的泵的一个方式具备:内转子,其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外转子,其包围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内转子啮合;第一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的泵室;第二壳体,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一侧;以及隔板,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之间。所述隔板具有:吸入孔,其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以及排出孔,其远离所述吸入孔的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一侧,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吸入端口,其经由所述吸入孔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以及排出端口,其远离所述吸入端口的周向一侧,经由所述排出孔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所述排出孔具有:排出孔主体部;以及突出部,其从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周向另一侧突出。所述突出部在沿轴向观察时位于所述排出端口的外侧并且在周向上比所述排出端口接近所述吸入孔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的位置。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所述突出部的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尺寸比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径向的尺寸小。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所述突出部的径向的尺寸随着从所述排出孔主体部接近所述吸入孔而变小。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径向的中央部。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所述吸入孔和所述排出孔主体部沿周向延伸,所述吸入孔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接近所述突出部而变大,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远离所述突出部而变小。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所述排出端口中的朝向轴向的所述排出孔这一侧的底面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随着向周向一侧远离所述吸入端口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而在轴向上远离所述排出孔。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吸入孔的整体与所述吸入端口的整体重合,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整体与所述排出端口的整体重合。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突出部的内缘为曲线状。
本实用新型的泵的一个方式具备:内转子,其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外转子,其包围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内转子啮合;第一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的泵室;第二壳体,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一侧;以及隔板,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之间。所述隔板具有:吸入孔,其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以及排出孔,其远离所述吸入孔的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一侧,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吸入端口,其经由所述吸入孔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以及排出端口,其远离所述吸入端口的周向一侧,经由所述排出孔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所述排出孔具有:排出孔主体部;以及突出部,其从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周向另一侧突出。所述突出部的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尺寸比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径向的尺寸小。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所述突出部的径向的尺寸随着从所述排出孔主体部接近所述吸入孔而变小。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径向的中央部。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所述吸入孔和所述排出孔主体部沿周向延伸,所述吸入孔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接近所述突出部而变大,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远离所述突出部而变小。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所述排出端口中的朝向轴向的所述排出孔这一侧的底面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随着向周向一侧远离所述吸入端口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而在轴向上远离所述排出孔。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吸入孔的整体与所述吸入端口的整体重合,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整体与所述排出端口的整体重合。
在上述方式的泵中,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突出部的内缘为曲线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能够在泵中抑制从泵室内排出的流体的压力的脉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泵的液压控制装置的图,是示出阀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泵的液压控制装置的图,是示出阀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泵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泵机构的图。
图5是从下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的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泵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沿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吸入孔、排出孔、吸入端口以及排出端口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排出孔的一部分和排出端口的一部分的图。
图9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排出孔的一部分和排出端口的一部分的图。
标号说明
2:壳体;10:泵;20:第一壳体;23:泵室;30:第二壳体;31:吸入端口;32a:底面;32s:倾斜部;32:排出端口;40:隔板;41:吸入孔;42:排出孔;42a:排出孔主体部;42b、142b:突出部;50:内转子;60:外转子;J1: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图中适当示出的中心轴线J1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中心轴线J1是后述的内转子50的旋转轴线。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绕中心轴线J1的周向简称为“周向”。轴向在图中用Z轴表示。将轴向中的Z轴的正侧称为“上侧”,将轴向中的Z轴的负侧称为“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相当于“轴向一侧”。周向在图中用箭头θ表示。在从上侧观察时,箭头θ朝向沿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逆时针前进的方向。将周向中的箭头θ所朝向的一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周向中的箭头θ所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称为“周向另一侧”。另外,上侧和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配置关系等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泵10是液压控制装置1所具备的油泵。即,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泵10输送的流体是油O。液压控制装置1例如搭载于车辆。液压控制装置1具备泵10和阀80。如图3所示,泵10具备壳体2和泵机构70。壳体2具有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以及隔板40。即,泵10具备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以及隔板40。
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以及隔板40例如也构成液压控制装置1的壳体。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沿轴向夹持隔板40而配置。第一壳体20例如位于隔板40的上侧。第二壳体30例如位于隔板40的下侧。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例如是分别在内部具有供油O流动的油路的部件。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设置于各壳体的油路中,将油O流动的方向的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将油O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20具有主体部21和安装部22。安装部22从主体部21向上侧突出。安装部22例如是向上侧开口的筒状。安装部22安装有驱动泵机构70的驱动装置90。
驱动装置90例如是马达或发动机。驱动装置90具备筒状部91、轴92以及O型圈93。筒状部91是驱动装置90的壳体的一部分。筒状部91为在下侧具有底部的筒状。筒状部91嵌合于安装部22的内侧。筒状部91的外周面设置有供O型圈93嵌入的槽。O型圈93密封筒状部91的外周面与安装部22的内周面之间。筒状部91的底部具有孔部91a。轴92能够绕中心轴线J1旋转。中心轴线J1是沿轴向延伸的假想线。轴92经由孔部91a比筒状部91向下侧突出。轴92的下侧的端部与泵机构70连结。
第一壳体20具有泵室23、吸入侧凹部25以及排出侧凹部26。泵室23、吸入侧凹部25以及排出侧凹部26例如设置于主体部21。
泵室23是在内部收纳泵机构70的部分。泵室23从第一壳体20的下侧的面向上侧凹陷。泵室23向下侧开口。如图4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泵室23为以偏心轴线J2为中心的圆形状。偏心轴线J2与中心轴线J1平行地延伸,是相对于中心轴线J1沿中心轴线J1的径向偏心的假想轴。如图3所示,泵室23的下侧的开口的一部分被隔板40封闭。泵室23的内部经由孔部24与安装部22的内部连接。
孔部24以从泵室23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上侧的面到主体部21的上侧的面的方式沿轴向贯通第一壳体20。如图5所示,孔部24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形状的孔。如图3所示,孔部24在主体部21的上侧的面中的被安装部22包围的部分开口。孔部24的内径例如比安装部22的内径小。
吸入侧凹部25和排出侧凹部26从泵室23的内侧面中的位于上侧的面向上侧凹陷。吸入侧凹部25与排出侧凹部26沿径向隔着中心轴线J1而配置。如图5所示,吸入侧凹部25和排出侧凹部26沿周向延伸。例如,在沿轴向观察时,吸入侧凹部25与后述的吸入端口31为相同形状,并且,与吸入端口31大小相同。例如,在沿轴向观察时,吸入侧凹部25与吸入端口31彼此整体重合。例如,在沿轴向观察时,排出侧凹部26与后述的排出端口32为相同形状,并且,与排出端口32大小相同。例如,在沿轴向观察时,排出侧凹部26与排出端口32彼此整体重合。
虽然省略了图示,第一壳体20除了泵室23,例如也设置有供油O流动的油路。设置于第一壳体20的油路例如沿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设置于第一壳体20的油路例如通过槽被隔板40从下侧封闭而构成,该槽从第一壳体20的下侧的面向上侧凹陷,并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30位于第一壳体20的下侧。在第二壳体30与第一壳体20之间沿轴向夹持隔板40。第二壳体30具有吸入端口31和排出端口32。在沿轴向观察时,吸入端口31和排出端口32与泵室23重叠。吸入端口31和排出端口32例如位于泵室23的下侧。吸入端口31经由后述的吸入孔41与泵室23的内部连接。排出端口32经由后述的排出孔42与泵室23的内部连接。被吸入泵室23的油O流入吸入端口31。从泵室23排出的油O流入排出端口32。
吸入端口31和排出端口32从第二壳体30的上侧的面向下侧凹陷。如图4所示,吸入端口31和排出端口32沿周向延伸。更详细而言,吸入端口31的径向内侧的缘部和排出端口32的径向内侧的缘部沿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延伸。吸入端口31的径向外侧的缘部和排出端口32的径向外侧的缘部沿以偏心轴线J2为中心的周向延伸。吸入端口31与排出端口32沿径向隔着中心轴线J1而配置。吸入端口31与排出端口32沿周向隔着间隔而配置。排出端口32位于远离吸入端口31的周向一侧(+θ侧)的位置。
吸入端口31的径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周向一侧而变大。排出端口32的径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周向一侧而变小。在吸入端口31内和排出端口32内,油O沿周向一侧方向(+θ方向)流动。即,在吸入端口31和排出端口32中,周向一侧为下游侧,周向另一侧为上游侧。
如图6所示,吸入端口31的底面31a具有倾斜部31s。底面31a是吸入端口31的内侧面中的位于下侧的面。底面31a朝向轴向的后述的吸入孔41侧即上侧。底面31a沿周向延伸。倾斜部31s随着朝向周向一侧(+θ侧)而位于上侧。即,倾斜部31s随着接近排出端口32的周向另一侧(-θ侧)的端部而在轴向上接近吸入孔41。
倾斜部31s例如是底面31a中的靠近周向一侧(+θ侧)的部分。倾斜部31s的周向一侧的端部是底面31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虽然省略了图示,底面31a中的靠近周向另一侧(-θ侧)的部分例如成为与轴向垂直的平坦部。底面31a的平坦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例如是底面31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底面31a的平坦部的周向一侧的端部例如与倾斜部31s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连接。
排出端口32的底面32a具有倾斜部32s。底面32a是排出端口32的内侧面中的位于下侧的面。底面32a朝向轴向的后述的排出孔42侧即上侧。底面32a沿周向延伸。倾斜部32s随着朝向周向一侧(+θ侧)而位于下侧。即,倾斜部32s随着向周向一侧远离吸入端口31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而在轴向上远离排出孔42。
倾斜部32s例如是底面32a中的靠近周向另一侧(-θ侧)的部分。倾斜部32s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是底面32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虽然省略了图示,底面32a中的靠近周向一侧(+θ侧)的部分例如成为与轴向垂直的平坦部。底面32a的平坦部的周向一侧的端部例如是底面32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底面32a的平坦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例如与倾斜部32s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连接。
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30具有吸入油路33和排出油路34。吸入油路33与吸入端口31连接。油O从液压控制装置1的外部被吸入到吸入油路33。被吸入到吸入油路33的油O流入吸入端口31。排出油路34与排出端口32连接。通过泵机构70从泵室23内排出到排出端口32的油O流入排出油路34。流入到排出油路34的油O向液压控制装置1的外部排出。
设置于第二壳体30的各油路例如沿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设置于第二壳体30的各油路例如通过槽被隔板40从上侧封闭而构成,该槽从第二壳体30的上侧的面向下侧凹陷,并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如图6所示,隔板40位于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的轴向之间。隔板40为具有朝向轴向的板面的板状。隔板40的板面例如与轴向垂直。隔板40的上侧的面与第一壳体20的下侧的端面接触。隔板40的下侧的面与第二壳体30的上侧的端面接触。设置于第一壳体20的油路与设置于第二壳体30的油路被隔板40沿轴向隔开。
隔板40具有吸入孔41和排出孔42。吸入孔41和排出孔42沿轴向贯通隔板40。吸入孔41和排出孔42与泵室23的内部连接。在沿轴向观察时,吸入孔41和排出孔42与泵室23重叠。吸入孔41和排出孔42例如位于泵室23的下侧。吸入孔41位于泵室23与吸入端口31的轴向之间。排出孔42位于泵室23与排出端口32的轴向之间。
如图4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孔41沿周向延伸。吸入孔41的径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周向一侧(+θ侧)而变大。吸入孔41中的周向一侧的端部是在吸入孔41中在周向上最接近后述的突出部42b的部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孔41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接近突出部42b而变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吸入孔41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称为下游侧端部41c。例如,在沿轴向观察时,吸入孔41与吸入端口31为相同形状,并且,与吸入端口31大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轴向观察时,吸入孔41的整体与吸入端口31的整体重合。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沿轴向观察时,某个对象的整体与其他对象的整体重合”包含在沿轴向观察时,某个对象不具有不与其他对象重合的部分,并且,其他对象不具有不与某个对象重合的部分的情况。
排出孔42位于远离吸入孔41的绕中心轴线J1的周向一侧(+θ侧)的位置。排出孔42具有排出孔主体部42a和突出部42b。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孔主体部42a沿周向延伸。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径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周向一侧(+θ侧)而变小。排出孔主体部42a中的周向一侧的端部是在排出孔42中在周向上最远离突出部42b的部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远离突出部42b而变小。例如,在沿轴向观察时,排出孔主体部42a与排出端口32为相同形状,并且,与排出端口32大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轴向观察时,排出孔主体部42a的整体与排出端口32的整体重合。
突出部42b从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周向另一侧(-θ侧)的端部向周向另一侧突出。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称为上游侧端部42c。突出部42b从上游侧端部42c朝向吸入孔41的下游侧端部41c向周向另一侧突出。突出部42b通过在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内侧面中的周向另一侧的缘部设置向周向另一侧凹陷的凹部而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轴向观察时,突出部42b在排出端口32的外侧,并且,在周向上位于比排出端口32接近吸入孔41的周向一侧(+θ侧)的端部即下游侧端部41c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轴向观察时,突出部42b不与排出端口32重叠。在沿轴向观察时,突出部42b与第二壳体30的上侧的端面重叠。第二壳体30的上侧的端面中的在沿轴向观察时与突出部42b重合的部分是在隔板40的上侧露出的露出部30a。如图6所示,露出部30a经由突出部42b的内部向泵室23的内部露出。由此,露出部30a与收纳于泵室23内的泵机构70沿轴向对置。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2b的径向的尺寸L2比排出孔主体部42a的上游侧端部42c的径向的尺寸L1小。突出部42b的径向的尺寸L2例如随着朝向周向另一侧(-θ侧)而变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2b的径向的尺寸L2随着从排出孔主体部42a接近吸入孔41而变小。另外,在图8中示出的尺寸L2表示突出部42b的周向一侧(+θ侧)的端部的尺寸L2。
突出部42b例如配置于沿径向远离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径向内缘部和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径向外缘部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2b从上游侧端部42c的径向的中央部向周向另一侧(-θ侧)突出。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2b设置于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径向的中央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某个对象设置于其他对象的径向的中央部”是指某个对象沿径向远离其他对象的径向两缘部,并且,某个对象的径向位置包含其他对象的径向的中心的径向位置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轴向观察时,突出部42b的内缘为曲线状。在沿轴向观察时,突出部42b的内缘例如包含向周向另一侧(-θ侧)凸出的大致半圆弧状的部分。突出部42b的内缘中的与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内缘连接的连接部分带有圆角,从而与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内缘平滑地连接。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某个对象为曲线状”只要是某个对象的形状是没有尖角的形状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2具有收纳有阀80的滑柱孔81。滑柱孔81例如设置于第一壳体20。滑柱孔81沿一个方向延伸。阀80例如是滑柱阀。阀80以能够沿滑柱孔81延伸的一个方向移动的方式收纳于滑柱孔81内。滑柱孔81内收纳有弹性部件82。弹性部件82例如是沿滑柱孔81延伸的方向延伸的螺旋弹簧。弹性部件82沿滑柱孔81延伸的一个方向对阀80施加弹力。
壳体2具有溢流油路83。溢流油路83例如以跨越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的方式设置。溢流油路83是连接排出油路34与吸入油路33的油路。溢流油路83从排出油路34通过滑柱孔81并延伸至吸入油路33。通过阀80切换溢流油路83中的比滑柱孔81接近排出油路34的一侧的第一部分83a与溢流油路83中的比滑柱孔81接近吸入油路33的一侧的第二部分83b的连接与切断。
图1示出了阀80成为关闭的状态,从而第一部分83a与第二部分83b被切断的状态。图2示出了阀80成为打开状态,从而第一部分83a与第二部分83b连接的状态。如图2所示,在第一部分83a与第二部分83b连接的状态下,排出油路34内的油O的一部分通过溢流油路83而流入吸入油路33。
壳体2具有连接油路84。连接油路84例如设置于第一壳体20。连接油路84例如连接第一部分83a与滑柱孔81。排出油路34内的油O经由第一部分83a和连接油路84流入滑柱孔81内。经由连接油路84流入滑柱孔81内的油O对阀80施加与弹性部件82对阀80施加弹力的方向相反方向的力。
排出油路34内的油O的压力变大时,经由连接油路84流入滑柱孔81内的油O的压力也变大。例如,在图1所示的阀80关闭的状态下,排出油路34内的油O的压力比规定的压力大时,从连接油路84流入滑柱孔81内的油O对阀80施加的力大于弹性部件82施加于阀80的力。因此,阀80克服弹性部件82的弹力而移动,从而成为图2所示的阀80打开的状态。由此,油O的一部分经由溢流油路83从排出油路34内排出,从而排出油路34内的油O的压力降低。
排出油路34内的油O的压力比规定的压力小时,从连接油路84流入滑柱孔81内的油O对阀80施加的力小于弹性部件82施加于阀80的力。因此,阀80利用弹性部件82的弹力而移动,从而再次成为图1所示的阀80关闭的状态。这样,阀80利用排出油路34内的油O的压力而进行开闭,由此能够抑制排出油路34内的油O的压力比规定的压力大。
如图4所示,泵机构70具有内转子50和外转子60。内转子50和外转子60收纳于泵室23内。内转子50能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内转子50具有环状部51和多个外齿部52。环状部51例如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例如,在沿轴向观察时,环状部51的外缘与吸入孔41的径向内缘部、吸入端口31的径向内缘部、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径向内缘部以及排出端口32的径向内缘部重叠。环状部51的外缘是在沿轴向观察时的内转子50的外缘中的与中心轴线J1的距离最小的部分。
多个外齿部52从环状部5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多个外齿部52沿绕中心轴线J1的周向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由多个外齿部52构成的内转子50的齿形例如为余摆线齿形。内转子50的外缘的沿轴向观察到的形状例如是余摆线曲线。
如图3所示,内转子50具有从环状部51的径向内缘部向上侧突出的突出筒部53。突出筒部53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筒状。突出筒部53向上侧开口。突出筒部53从下侧嵌合于孔部24的内部。
沿轴向贯通内转子50的连结孔部54由环状部51的内部和突出筒部53的内部构成。如图4所示,连结孔部54的内周面设置有在径向上隔着中心轴线J1对置地配置的一对平面部54a。平面部54a例如是与径向垂直的平坦的面。
如图3所示,内转子50连结有驱动装置90的轴92。轴92从内转子50的上侧插入连结孔部54。虽然省略了图示,轴92的外周面设置有与一对平面部54a对置地配置的平面部。通过内转子50的平面部54a与轴92的平面部对置地配置,轴92在周向上钩挂于内转子50。由此,通过轴92绕中心轴线J1旋转,内转子50也绕中心轴线J1旋转。
如图4所示,外转子60为包围内转子50的环状。外转子60例如是以偏心轴线J2为中心的圆环状。外转子60嵌合于泵室23的内部。外转子60具有环状部61和多个内齿部62。环状部61例如是以偏心轴线J2为中心的圆环状。例如,在沿轴向观察时,环状部61的内缘与吸入孔41的径向外缘部、吸入端口31的径向外缘部、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径向外缘部以及排出端口32的径向外缘部重叠。环状部61的内缘是在沿轴向观察时的外转子60的内缘中的与偏心轴线J2的距离最大的部分。
多个内齿部62从环状部61的内周面向以偏心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的内侧突出。多个内齿部62沿绕偏心轴线J2的周向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由多个内齿部62构成的外转子60的齿形例如是余摆线齿形。外转子60的内缘的沿轴向观察到的形状例如是余摆线曲线。
通过内齿部62与外齿部52啮合,外转子60与内转子50啮合。内转子50与外转子60在周向的一部分啮合。内转子50通过驱动装置90绕中心轴线J1旋转,由此与内转子50啮合的外转子60绕偏心轴线J2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转子50和外转子60沿周向一侧方向(+θ方向)旋转。
内转子50通过驱动装置90绕中心轴线J1旋转时,油O从液压控制装置1的外部被吸入到吸入油路33内。如图6所示,被吸入到吸入油路33的油O经由吸入端口31和吸入孔41被吸入到泵室23内。被吸入到泵室23内的油O进入内转子50的外齿部52与外转子60的内齿部62的间隙,并伴随着内转子50和外转子60的旋转在泵室23内向周向一侧(+θ侧)移动。外齿部52与内齿部62的间隙内的油O向周向一侧移动之后,经由排出孔42和排出端口32被排出到排出油路34。
根据本实施方式,排出孔42具有排出孔主体部42a和从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即上游侧端部42c向周向另一侧突出的突出部42b。突出部42b在沿轴向观察时位于排出端口32的外侧并且在周向上比排出端口32接近吸入孔41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即下游侧端部41c的位置。因此,如图6所示,在泵室23内被送到周向一侧的油O先流入突出部42b,再流入排出孔主体部42a。而且,在沿轴向观察时,突出部42b位于排出端口32的外侧,因此突出部42b的下侧的开口被第二壳体30的上侧的端面封闭。由此,通过突出部42b和第二壳体30的上侧的端面制作凹部,该凹部的轴向的深度比由排出孔主体部42a和排出端口32的底面32a构成的凹部浅。因此,流入突出部42b的油O的量比流入排出孔主体部42a的油O的量少。流入突出部42b的油O在露出部30a上向周向一侧流动,从而流入排出端口32。
如上所述,排出孔42中的供油O从泵室23内开始流入的部分设置有能够使油O的流入量比排出孔主体部42a小的突出部42b,由此能够减少伴随着泵机构70的周向的旋转而从泵室23内开始流入排出端口32时的油O的流量。因此,能够抑制油O从泵室23内向排出端口32急剧流动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从泵室23内排出时油O的压力较大地变动的情况。因此,能够在泵10中抑制从泵室23内排出的油O的压力的脉动。
另外,突出部42b设置于隔板40,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冲压加工等对隔板40的一部分进行冲裁而容易地制作突出部42b。由此,例如,与在设置于第二壳体30的排出端口32设置突出部42b这样的凹部或槽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设置能够减少开始流入排出端口32时的油O的流量的部分。因此,能够使壳体2的制造容易,并且能够抑制从泵室23内排出的油O的压力的脉动。而且,通过在隔板40设置突出部42b,能够仅改变隔板40而不使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变更,由此能够容易地使突出部42b的形状变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突出部42b的径向的尺寸L2比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即上游侧端部42c的径向的尺寸L1小。因此,容易更适当地减少从泵室23内经由突出部42b流入排出端口32的油O的流量。由此,容易更适当地减少油O从泵室23内开始流入排出端口32内时的油O的流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从泵室23内排出时油O的压力较大地变动的情况,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从泵室23内排出的油O的压力的脉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突出部42b的径向的尺寸L2随着从排出孔主体部42a接近吸入孔41而变小。因此,与向周向一侧的方向旋转的内转子50与外转子60的间隙对置的突出部42b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内转子50和外转子60向周向一侧旋转而变大。由此,能够使从泵室23内流入突出部42b内的油O的量随着内转子50和外转子60向周向一侧旋转而逐渐增加。因此,能够使经由突出部42b流入排出端口32的油O的量逐渐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油O从泵室23内急剧流入排出端口32。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从泵室23内排出时油O的压力较大地变动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泵室23内排出的油O的压力的脉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突出部42b设置于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径向的中央部。在这里,如图4所示,在内转子50的外齿部52与外转子60的内齿部62的间隙开始在轴向上与排出孔42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重叠时,外齿部52与内齿部62的间隙中的与排出孔42在轴向上重叠的部分的径向的尺寸比排出孔主体部42a的上游侧端部42c的径向的尺寸L1小。而且,在齿部52与内齿部62的间隙开始在轴向上与排出孔42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重叠时,外齿部52与内齿部62的间隙中的与排出孔42在轴向上重叠的部分的径向位置容易与排出孔主体部42a的上游侧端部42c的径向中央部的径向位置相同。因此,通过在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径向的中央部设置突出部42b,能够减小突出部42b的大小,并且能够在外齿部52与内齿部62的间隙开始在轴向上与排出孔42重叠时使突出部42b适当地和外齿部52与内齿部62的间隙对置。因此,能够缩小设置于隔板40的孔的面积,从而能够抑制隔板40的强度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吸入孔41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接近突出部42b而变大。在这里,如图4所示,内转子50的环状部51的外缘与外转子60的环状部61的内缘的径向的距离随着在与吸入孔41在轴向上重叠的部分朝向周向一侧而变大。而且,在与吸入孔41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外齿部52与内齿部62的径向的间隙也随着朝向周向一侧而变大。因此,通过使吸入孔41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接近突出部42b而变大,能够对应于外齿部52与内齿部62的间隙变大的情况而增大吸入孔41的径向的尺寸。由此,容易使油O适当地从吸入孔41吸入泵室23内,并且容易使吸入孔41的大小变得较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远离突出部42b而变小。在这里,如图4所示,内转子50的环状部51的外缘与外转子60的环状部61的内缘的径向的距离随着在与排出孔主体部42a在轴向上重叠的部分朝向周向一侧而变小。而且,在与排出孔主体部42a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外齿部52与内齿部62的径向的间隙也随着朝向周向一侧而变小。因此,通过使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远离突出部42b而变小,能够对应于外齿部52与内齿部62的间隙变小的情况而缩小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径向的尺寸。由此,容易使油O适当地从泵室23内向排出孔主体部42a排出,并且容易使排出孔主体部42a的大小变得较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排出端口32中的轴向的朝向排出孔42侧的底面32a具有随着向周向一侧远离吸入端口31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即下游侧端部41c而沿轴向远离排出孔42的倾斜部32s。因此,能够在设置有倾斜部32s的部分使排出端口32的轴向的深度随着朝向周向一侧而逐渐变深。由此,能够使从排出孔主体部42a流入排出端口32的油O的量随着内转子50和外转子60向周向一侧旋转而逐渐增加。因此,即使在油O从排出孔主体部42a开始流入排出端口32时,也能够抑制流入排出端口32的油O的流量急剧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从泵室23内排出时油O的压力较大地变动的情况。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泵室23内排出的油O的压力的脉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沿轴向观察时,吸入孔41的整体与吸入端口31的整体重合。因此,能够适当地使油O从吸入端口31经由吸入孔41吸入到泵室23内。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沿轴向观察时,排出孔主体部42a的整体与排出端口32的整体重叠。因此,能够使油O适当地从泵室23内经由排出孔主体部42a向排出端口32排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沿轴向观察时,突出部42b的内缘为曲线状。因此,例如,在通过模具对隔板40的一部分进行冲裁而制作突出部42b的情况下,与在沿轴向观察时突出部42b的内缘为具有尖角的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模具磨损。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采用其他结构和其他方法。排出孔的突出部只要在沿轴向观察时位于排出端口的外侧并且在周向上比排出端口接近吸入孔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的位置,就可以是任意形状,也可以是任意大小。
在沿轴向观察时,突出部的内缘也可以是具有尖角的形状。如在图8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突出部也可以是使排出孔主体部向周向另一侧延长而得到的形状。在该情况下,突出部的径向的尺寸例如比排出孔主体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径向的尺寸大。突出部也可以是图9所示的突出部142b那样的形状。突出部142b是在周向另一侧具有带有圆角的顶部的大致三角形状。在沿轴向观察时,突出部142b的内缘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和弯曲地延伸的部分。在突出部142b的内缘,该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与该弯曲地延伸的部分平滑地连接。即,在沿轴向观察时,突出部142b的内缘为不具有尖角的曲线状。
排出孔的突出部只要是突出部的径向的尺寸比排出孔主体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径向的尺寸小,也可以设置于在沿轴向观察时与排出端口重叠的位置。即,例如也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突出部42b位于更靠周向一侧的位置,并在沿轴向观察时与排出端口32重叠。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的径向的尺寸也比排出孔主体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径向的尺寸小,因此能够减少流体从排出孔向排出端口开始排出时的流体的流量。由此,能够抑制流体急剧流入排出端口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从泵室内排出的流体的压力的脉动。
吸入孔的形状和排出孔主体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在沿轴向观察时,吸入孔的一部分也可以不与吸入端口重叠。在沿轴向观察时,排出孔主体部的一部分也可以不与排出端口重叠。吸入端口的底面也可以不具有倾斜部。排出端口的底面也可以不具有倾斜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泵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泵也可以搭载于液压控制装置以外的设备。泵也可以搭载于除了搭载于车辆的设备以外的设备。搭载有泵的液压控制装置也可以搭载于车辆以外的设备。通过泵输送的流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水等。以上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个结构和各个方法能够在彼此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组合。

Claims (15)

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
该泵具备:
内转子,其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外转子,其包围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内转子啮合;
第一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的泵室;
第二壳体,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一侧;以及
隔板,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之间,
所述隔板具有:
吸入孔,其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以及
排出孔,其远离所述吸入孔的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一侧,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
吸入端口,其经由所述吸入孔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以及
排出端口,其远离所述吸入端口的周向一侧,经由所述排出孔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
所述排出孔具有:
排出孔主体部;以及
突出部,其从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周向另一侧突出,
所述突出部在沿轴向观察时位于所述排出端口的外侧并且在周向上比所述排出端口接近所述吸入孔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尺寸比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径向的尺寸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径向的尺寸随着从所述排出孔主体部接近所述吸入孔而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径向的中央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孔和所述排出孔主体部沿周向延伸,
所述吸入孔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接近所述突出部而变大,
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远离所述突出部而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端口中的朝向轴向的所述排出孔这一侧的底面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随着向周向一侧远离所述吸入端口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而在轴向上远离所述排出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吸入孔的整体与所述吸入端口的整体重合,
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整体与所述排出端口的整体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突出部的内缘为曲线状。
9.一种泵,其特征在于,
该泵具备:
内转子,其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外转子,其包围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内转子啮合;
第一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的泵室;
第二壳体,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一侧;以及
隔板,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之间,
所述隔板具有:
吸入孔,其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以及
排出孔,其远离所述吸入孔的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一侧,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
吸入端口,其经由所述吸入孔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以及
排出端口,其远离所述吸入端口的周向一侧,经由所述排出孔与所述泵室的内部连接,
所述排出孔具有:
排出孔主体部;以及
突出部,其从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周向另一侧突出,
所述突出部的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尺寸比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径向的尺寸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径向的尺寸随着从所述排出孔主体部接近所述吸入孔而变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径向的中央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孔和所述排出孔主体部沿周向延伸,
所述吸入孔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接近所述突出部而变大,
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径向的尺寸随着在周向上远离所述突出部而变小。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端口中的朝向轴向的所述排出孔这一侧的底面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随着向周向一侧远离所述吸入端口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而在轴向上远离所述排出孔。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吸入孔的整体与所述吸入端口的整体重合,
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排出孔主体部的整体与所述排出端口的整体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突出部的内缘为曲线状。
CN202122021027.7U 2020-08-28 2021-08-25 Active CN21624127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4476 2020-08-28
JP2020144476A JP7512772B2 (ja) 2020-08-28 ポン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1272U true CN216241272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498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1027.7U Active CN216241272U (zh) 2020-08-28 2021-08-25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127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39453A (ja) 2022-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88158B2 (ja)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及び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US9581156B2 (en) Gear pump including an inner ro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teeth
US9828991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EP2781750B1 (en) Internal gear pump
JP5905120B2 (ja) 内接型ギヤポンプ
US10851685B2 (en) Balancer device and lubricating system for oil pump and balancer shaft bearing
CN216241272U (zh)
CN110832203A (zh)
CN216518582U (zh) 流体压力控制装置和泵
JP7512772B2 (ja) ポンプ
US10837442B2 (en) Variable oil pump
US20080025851A1 (en) Inverted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for an engine oil pump
JP2014009596A (ja) ポンプ
CN114294071A (zh) 一种商用车全可变排量机油泵
JP2011099388A (ja) バキュームポンプ
JP6794745B2 (ja) 流体圧ポンプ
KR101007013B1 (ko) 자동차용 연료펌프에 형성된 펌프부의 마찰저감구조
US10920773B2 (en) Variable oil pump
CN108291660B (zh) 安全阀构造体
JP2018123793A (ja) オイルポンプ
CN216950839U (zh)
CN212155139U (zh) 电动油泵
JP3843961B2 (ja) 燃料ポンプ
CN116745528A (zh) 泵装置
JP2022151279A (ja) 可変容量型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