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4369B - 自动包膜设备及包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包膜设备及包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4369B
CN114104369B CN202210077462.8A CN202210077462A CN114104369B CN 114104369 B CN114104369 B CN 114104369B CN 202210077462 A CN202210077462 A CN 202210077462A CN 114104369 B CN114104369 B CN 114104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lugs
product
groups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74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4369A (zh
Inventor
李大凯
张为龙
袁志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hongsh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Hostar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Hostar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Hostar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7746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4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4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4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04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4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1/00Wrapping, e.g.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ing,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in strips, sheets or blanks, of flexible material
    • B65B11/48Enclosing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by folding a wrapper, e.g. a pocketed wrapper, and securing its opposed free margins to enclose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包膜设备及包膜方法,包膜设备包括第一包覆装置与两组第二包覆装置,该第一包覆装置与两组第二包覆装置共同位于产品的前侧,且第一包覆装置沿左右方向位于两组第二包覆装置之间,其中,第一包覆装置包括用于将薄膜主体的第二部分包覆至产品的第一侧面上及将主体的第三部分包覆至产品的底面上的第一包覆机构、用于将两侧的第二凸耳折弯并贴合在产品左右两个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包覆机构,第二包覆装置则用于将第一凸耳下压并使其贴合在第二侧面及底面上。这样,不仅使得包膜加工的生产线大幅缩短,还节省了传输时间,在薄膜尚未因为自身的回弹而造成包膜失效前就完成了后一工序的包膜加工,保证了包膜加工的质量。

Description

自动包膜设备及包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包膜设备及包膜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块状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电池,需要对产品的头部进行包膜处理。由于需要对产品的多个表面进行包膜处理。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分为多个工序来对产品的不同表面进行包膜处理的,具体在包膜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先将薄膜折弯后包覆在产品的侧面,随后将高出产品的部分翻折并包覆在产品的另一个表面上。
然而,在产品由前一工序包膜完成再传输至下一个工序进行包膜处理的过程中,由于膜自身的回弹导致在前一工序上包好的膜向外张开而脱离产品的表面,导致前一工序包膜的失效,并影响后一工序包膜的操作,造成整个产品包膜的不良。此外,现有的包膜方式也导致产品的包膜加工线变得很长,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仅是简单地将现有的用于所有工序的包覆装置都集中到一个工位来对产品进行包膜处理,各包覆装置之间往往又会互相造成干涉,导致包膜无法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包膜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包膜设备,待包膜的产品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前侧的第一侧面,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二侧面,待包覆至所述产品上的薄膜包括主体、分设于所述主体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一凸耳、分设于所述主体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二凸耳均自所述主体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所述主体具有顺序相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两个所述第一凸耳分设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凸耳分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左右两侧,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固定地包覆在所述顶面上,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悬伸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前侧,所述包膜设备包括:
第一包覆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部分包覆至所述第一侧面上及用于将所述第三部分包覆至所述底面上的第一包覆机构、用于将两侧的所述第二凸耳折弯并贴合在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包覆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包覆机构包括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置的包覆辊,所述包覆辊的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包覆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地设置的两组折弯头,所述折弯头位于所述包覆辊的上方,所述折弯头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凸耳相配合的驱动面,两组所述驱动面相对地设置,其中,两组所述折弯头至少能够相对所述包覆辊沿前后方向平移运动地设置;
第二包覆装置,具有分设于所述产品左右两侧的两组,每组所述第二包覆装置均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凸耳下压并使其贴合在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底面上的包覆件,
其中,所述第一包覆装置与两组所述第二包覆装置共同位于所述产品的前侧,且所述第一包覆装置沿左右方向位于两组所述第二包覆装置之间。
优选地,所述包膜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薄膜予以整形处理的整形装置,所述整形装置包括吹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至少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吹风管,所述吹风管具有朝上设置的吹风口,当所述第一凸耳沿水平方向延伸时,两组所述吹风管的吹风口分别位于两组所述第一凸耳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下顶块,所述下顶块能够沿竖直方向升降地设于所述产品的下方,当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均转换为沿上下方向延伸后,所述下顶块能够向上伸入至所述第三部分的后侧,其中,所述下顶块沿左右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整形装置包括下安装座,所述下顶块与所述吹风组件均固定地安装在所述下安装座上而能够同步地沿前后方向平移运动及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能够向下压紧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方的上压块,所述上压块的底面为平面,且所述上压块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驱动面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沿左右方向呈弧形地向内拱起,两组所述驱动面呈逐渐向后张开的八字型。
优选地,所述包覆辊沿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主体沿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折弯头与所述包覆辊之间沿竖直方向的间距恒定地设置,两组所述折弯头沿左右方向的间距可调整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包覆件包括侧压块、位于所述侧压块上方的包覆轮,所述侧压块具有朝向所述产品的顶推面,所述顶推面呈沿左右方向向内朝向所述产品拱起的弧形;所述包覆轮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心线旋转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自动包膜设备还包括载具,所述产品固定地设置在所述载具上,所述产品上设置有所述薄膜的端部悬伸于所述载具外并与所述第一包覆装置及所述第二包覆装置相互配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包膜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包膜方法,待包膜的产品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前侧的第一侧面,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二侧面,待包覆至所述产品上的薄膜包括主体、分设于所述主体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一凸耳、分设于所述主体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二凸耳均自所述主体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所述主体具有顺序相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固定地包覆在所述顶面上,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悬伸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前侧,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凸耳分设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凸耳分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左右两侧,所述包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施力于所述主体的前部,使得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共同相对所述第一部分翻折至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使得所述第二部分贴合在所述第一侧面上;
步骤二、自下而上地向两侧的所述第一凸耳吹气,避免两侧的所述第一凸耳下塌的同时,自后向前地推动两侧的所述第二凸耳使其相对所述第二部分向后翻折,从而使得两侧的所述第二凸耳分别贴合在两侧的所述第二侧面上;
步骤三、驱使所述第三部分向前运动,使得所述第三部分保持在所述底面的前侧,同时从左右两侧分别向下施力于两侧的所述第一凸耳,使得两侧的所述第一凸耳向下翻折并包覆在对应侧的所述第二凸耳的外侧后,并进一步包覆在所述底面上;
步骤四、驱使所述第三部分向后运动,所述第三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折弯并包覆在所述底面上;
其中,在所述步骤一至所述步骤四中,所述产品的位置始终不变。
优选地,基于上述的自动包膜设备实施。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采用本发明的自动包膜设备和包覆方法,其中将用于包膜涉及的多个步骤的操作集中到一个加工工位上,一方面,不需要将产品从不同的加工工位上予以转移而分别实现不同工序的包膜加工,使得生产线大幅缩短;另一方面,由于节省了传输的时间,在前一工序包膜完成后,在薄膜尚未因为自身的回弹而造成包膜失效前就完成了后一工序的包膜加工,保证了包膜加工的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自动包膜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附图1的自动包膜设备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中产品在载具上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其中,薄膜的主体中第一部分已包覆至产品的顶面上;
附图4为本发明的自动包膜设备中整形装置与产品及薄膜予以配合整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的自动包膜设备中第一包覆机构与产品予以配合包膜加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覆辊将薄膜的第二部分包覆至产品的第一侧面上;
附图7为附图6的第一包覆机构中包覆轮与折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附图7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产品在载具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薄膜的第二部分已包覆至产品的第一侧面上;
附图10为本发明的自动包膜设备中第二包覆机构与产品予以配合包膜加工的结构示意图一,其中,折弯头尚未与第二凸耳接触;
附图11是本发明的自动包膜设备中第二包覆机构与产品予以配合包膜加工的结构示意图二,其中,折弯头向后运动并将第二凸耳包覆在第二侧面上;
附图12是本发明的自动包膜设备中第二包覆机构与产品予以配合包膜加工的结构示意图三,其中,折弯头完成对第二凸耳的包覆并向前运动复位;
附图13为产品在载具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个第二凸耳已分别包覆至产品的两个第三侧面上;
附图14为本发明的自动包膜设备中两组第二包覆装置与产品予以配合包膜加工的结构示意图一,其中,第一凸耳尚未包覆至第三侧面上;
附图15为本发明的自动包膜设备中两组第二包覆装置与产品予以配合包膜加工的结构示意图二,其中,第一凸耳已包覆至第三侧面及底面上;
附图16为产品在载具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个第一凸耳已分别包覆至产品的两个第三侧面及底面上;
附图17为本发明的自动包膜设备中第一包覆机构与产品予以配合包膜加工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其中,包覆辊将薄膜的第三部分包覆至产品的底面上;
附图18为本发明的自动包膜设备完成包覆加工后整形装置与产品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19为产品在载具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薄膜完成在产品上的包覆。
其中:1、薄膜;11、主体;11a、第一部分;11b、第二部分;11c、第三部分;12、第一凸耳;13、第二凸耳;2、产品;3、载具;
4、整形装置;41、上压块;41a、延伸部;42、吹风管;43、下顶块;44、下安装座;45、侧顶块;46、下撑块;
5、第一包覆装置;51、包覆辊;52、折弯头;52a、驱动面;
6、第二包覆装置;61、侧压块;61a、顶推面;62、包覆轮;63、移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3、图9、图13、图16、图19所示,待包膜的产品2固定地设置在载具3上并接受包膜加工处理,其中,产品2上用于包膜加工的端部悬伸于载具3外。该待包膜的产品2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前侧的第一侧面,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二侧面。
如图3所示,待包覆至产品2上的薄膜1包括主体11、分设于主体11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一凸耳12、分设于主体11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二凸耳13,第一凸耳12与第二凸耳13均自主体11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其中主体11具有自后向前依次相接的第一部分11a、第二部分11b及第三部分11c,两个第一凸耳12分设于第一部分11a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凸耳13分设于第二部分11b的左右两侧。尚未开始包膜的初始状态下,第一部分11a、第二部分11b及第三部分11c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部分11a固定地包覆在产品2的顶面上,第二部分11b与第三部分11c悬伸于产品2的第一侧面的前侧。
该自动包膜设备用于将薄膜1按照如下方式及顺序包覆到产品2的前部上:S1、将第二部分11b包覆至第一侧面上;S2、将两侧的第二凸耳13先向后折弯并包覆至两侧的第二侧面上;S3、将两侧的第一凸耳12向下折弯并包覆在对应侧第二凸耳13的外侧并进一步包覆在产品2的底面上;S4、将第三部分11c向后折弯并包覆至产品2的底面上,并从底部盖住第一凸耳12。
参见图1、图2所示,该包膜设备包括整形装置4、第一包覆装置5及两组第二包覆装置6,其中,整形装置4用于在包膜加工前及包膜加工的过程中对产品2和/或薄膜1予以整形,以配合包膜加工的顺利进行,避免产品2或是薄膜1出现翘曲、变形等现象而影响包膜加工。第一包覆装置5主要用于主体11及两个第二凸耳13的包覆加工,两个第二包覆装置6则用于两个第一凸耳12的包覆加工。
具体地,参见图1、图2及图4、图5所示,整形装置4包括:
上压块41,该上压块41主要用于向下压紧在第一部分11a的上方,以用于将第一部分11a固定地包覆贴合在产品2的顶面上,该上压块41的底面为平面,且上压块4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部分11a的宽度。此处该上压块41的后部还具有延伸部41a,该延伸部41a向下压紧在产品2上,以辅助产品2在载具3上的定位;
吹风组件,该吹风组件至少具有沿左右方向间隔地设置的两组吹风管42,吹风管42具有朝上设置的吹风口,当第一凸耳12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尚未被包覆至第二侧面上时,两组吹风管42的吹风口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凸耳12的正下方。该吹风组件能够在将第二凸耳13包覆至第二侧面之前或包覆过程中,向上对着第一凸耳12吹气,避免第一凸耳12向下垂坠耷拉而影响第二凸耳13的包覆;
下顶块43,该下顶块43能够沿竖直方向升降地设置在产品2的下方,当第二部分11b与第三部分11c尚未被折弯包覆而处于水平状态时,下顶块43能够从第二部分11b的下方托住第二部分11b,以对第二部分11b予以整形;当第二部分11b包覆至第一侧面上且第三部分11c尚未包覆至产品2上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时,该下顶块43能够向上伸入至第三部分11c的后侧,避免第三部分11c向后弯折而影响两侧第一凸耳12朝向产品2底面的包覆加工。该下顶块43沿左右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二部分11b及第三部分11c沿左右方向的宽度。本实施例中,下顶块43与吹风组件均固定地安装于下安装座44上,其中,两组吹风管42分设于下顶块43的左右两侧,这使得吹风管42与下顶块43能够同步地前后平移运动及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减少了驱动构件;
侧顶块45,能够沿左右方向平移运动地设于产品2左右方向的一侧,以用于沿水平方向抵靠于产品2的左右方向的一个侧面上,实现对产品2的辅助定位与整形;
下撑块46,该下撑块46能够沿上下方向升降运动地设于产品2的下方,该下撑块46用于与上压块41的延伸部41a沿上下方向配合而作用于产品2的同一位置处,实现对产品2厚度方向的辅助定位与整形。
参见图6至图8所示,第一包覆装置5包括用于将第二部分11b包覆至产品2的第一侧面上及用于将第三部分11c包覆至产品2的底面上的第一包覆机构,以及用于将两侧的第二凸耳13折弯并贴合包覆在产品2左右两个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包覆机构,其中,第一包覆机构包括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置的包覆辊51,该包覆辊51的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包覆辊51沿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主体1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在包覆辊51的外侧周面与薄膜1滚动配合的过程中,将薄膜1上与包覆辊51接触的部分压持并贴合在产品2的相应表面上。
第二包覆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地设置的两组折弯头52,两组折弯头52均位于包覆辊51的上方,每组折弯头52均具有用于与第二凸耳13相配合的驱动面52a,两组驱动面52a相对地设置,驱动面52a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沿左右方向呈弧形地向内拱起,两组驱动面52a呈逐渐向后张开的八字型。该两组折弯头52至少能够相对包覆辊51沿前后方向平移运动地设置,当折弯头52与第二凸耳13的高度位置一致时,两组折弯头52向后朝向产品2平移运动的过程中将两个第二凸耳13分别向后折弯并包覆至产品2左右两侧的第二侧面上。
此处,两组折弯头52与包覆辊51之间沿竖直方向的间距保持恒定地设置,如此,折弯头52与包覆辊51可以采用同一套平移及升降驱动机构,减少驱动构件的数量,并节省设备空间尺寸。两组折弯头52之间沿左右方向的间距可调整地设置,从而能够根据待加工产品2的宽度尺寸来调整两组折弯头52之间的间距。上述折弯头52的驱动面52a、包覆辊51的外侧周部均为软质面,以避免损伤薄膜1。
参见图14、图15所示,两组第二包覆装置6分设在产品2的左右两侧,第一包覆装置5与两组第二包覆装置6共同位于产品2的前侧,且第一包覆装置5沿左右方向位于两组第二包覆装置6之间。每组第二包覆装置6均包括用于将第一凸耳12下压并使其贴合在产品的第二侧面及底面上的包覆件。此处,具体地,包覆件包括侧压块61与位于侧压块61上方的包覆轮62,侧压块61具有朝向产品2的顶推面61a,顶推面61a呈沿左右方向向内拱起的弧形;包覆轮62绕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心线旋转地设置,侧压块61与包覆轮62共同设置在移动座63上,从而能够同步地升降及沿左右方向平移运动,节省驱动部件的数量,以及减小占用空间。
以下具体说明采用本实施例的自动包膜设备对产品2进行包膜加工的过程:
参见图1至图3所示,产品2固定在载具3上并随载具3被传输至包覆设备的加工工位上,薄膜1处于初始状态,产品2设置有薄膜1的前部悬伸于载具3的前侧。
参见图4、图5所示,整形装置4先对产品2及薄膜1予以整形处理,具体为,上压块41与下顶块43沿上下方向压持在薄膜1的主体11部分,侧顶块45朝向产品2平移并抵靠在产品2的侧部上,下撑块46向上运动并向上抵压在产品2的底部。这样,一方面使得产品2进一步被精准定位,另一方面也使得产品2及薄膜1上发生翘曲或变形的部位被修整复位。在整形完毕后,上压块41、侧顶块45及下撑块46保持对产品2的压持,下顶块43从薄膜1的下方退出。
接着,参见图6至图9所示,第一包覆装置5动作,包覆辊51与两组折弯头52同时趋近产品2平移运动,其中包覆辊51的高度高于薄膜1的高度。直至包覆辊51到达第二部分11b的正上方时,包覆辊51向下运动,包覆辊51下压第二部分11b使得其相对第一部分11a向下弯折并逐渐贴合至第一侧面上。第三部分11c也转换为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二部分11b的下方,两组第二凸耳13分别位于两组第二侧面的外侧。此过程中,两组折弯头52仍位于产品2的上方而不会与产品2发生干涉。
参见图10所示,完成第二部分11b在第一侧面上的包覆后,包覆辊51与两组折弯头52共同向前运动,随后整体的下降一定的高度,使得两组折弯头52的高度与两组第二凸耳13的高度相适应。吹气组件的两组吹风管42分别向上朝向两组第一凸耳12吹风,避免第一凸耳12向下耷拉。
参见图11所示,两组折弯头52同时向后运动,两组驱动面52a分别作用于两侧的第二凸耳13,使得第二凸耳13向后弯折而逐渐包覆至两侧的第二侧面上。完成上述包覆动作后,折弯头52向前平移而远离产品2与薄膜1,如图12所示。完成上述步骤后,薄膜1在产品2上包覆状态如图13所示。
参见图14所示,两组第二包覆装置6开始动作,左右各侧上,保持侧压块61高于薄膜1的状态下,侧压块61与包覆轮62共同沿左右方向朝向产品2平移运动,直至侧压块61位于第一凸耳12的正上方时,侧压块61与包覆轮62同时下降,侧压块61的顶推面61a先将第一凸耳12向下折弯并使其包覆至产品2的第二侧面上,随后,包覆轮62滚动地作用于第一凸耳12,使得第一凸耳12更好地贴合包覆在第二侧面上。
参见图15所示,在侧压块61与包覆轮62下降并将第一凸耳12包覆至第二侧面的过程中,下顶块43沿竖直方向上升,并伸入至第三部分11c的后侧,并轻微地施力于第三部分11c使得其下部边缘向前张开,避免第三部分11c向后弯曲而遮挡产品2的底面。随后,侧压块61与包覆轮62继续下降至包覆轮62的最高点与产品2的底面相互平齐时,包覆轮62沿左右方向朝向产品2平移运动,包覆轮62将第一凸耳12悬伸于第二侧面下方的部分朝向产品2折弯并使其包覆在产品2的底面上。完成上述步骤后,薄膜1在产品2上包覆状态如图16所示。随后,两组第二包覆装置6沿左右方向向外平移退出,下顶块43向下运动而远离薄膜1。
参见图17所示,第一包覆装置5的包覆辊51在保持其最高点与产品2的底面齐平的状态下沿水平方向向后朝向产品2平移,使得第三部分11c向后折弯并逐渐地包覆贴合在产品2的底面上,且将包覆在产品2底面上的第一凸耳12压合在第三部分11c与产品2底面之间。随后,第一包覆装置5的包覆辊51向前平移退出,薄膜1在产品2上的包覆状态如图18、图19所示,如此,完成了薄膜1在产品2上的包覆。解除整形装置4对产品2的抵压,包覆好薄膜1的产品2便可随载具3从包覆设备上下料处理。
综上,采用本发明的自动包膜设备,其中将用于包膜涉及的多个步骤的操作集中到一个加工工位上,一方面,不需要将产品2从不同的加工工位上予以转移而分别实现不同工序的包膜加工,使得生产线大幅缩短;另一方面,由于节省了传输的时间,在前一工序包膜完成后,薄膜1尚未因为自身的回弹而造成包膜失效前就完成了后一工序的包膜加工,保证了包膜加工的质量。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自动包膜设备,待包膜的产品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前侧的第一侧面,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二侧面,待包覆至所述产品上的薄膜包括主体、分设于所述主体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一凸耳、分设于所述主体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二凸耳均自所述主体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所述主体具有顺序相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两个所述第一凸耳分设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凸耳分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左右两侧,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固定地包覆在所述顶面上,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悬伸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膜设备包括:
第一包覆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部分包覆至所述第一侧面上及用于将所述第三部分包覆至所述底面上的第一包覆机构、用于将两侧的所述第二凸耳折弯并贴合在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包覆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包覆机构包括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置的包覆辊,所述包覆辊的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包覆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地设置的两组折弯头,所述折弯头位于所述包覆辊的上方,所述折弯头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凸耳相配合的驱动面,两组所述驱动面相对地设置,其中,两组所述折弯头至少能够相对所述包覆辊沿前后方向平移运动地设置;
第二包覆装置,具有分设于所述产品左右两侧的两组,每组所述第二包覆装置均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凸耳下压并使其贴合在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底面上的包覆件,
其中,所述第一包覆装置与两组所述第二包覆装置共同位于所述产品的前侧,且所述第一包覆装置沿左右方向位于两组所述第二包覆装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膜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薄膜予以整形处理的整形装置,所述整形装置包括吹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至少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吹风管,所述吹风管具有朝上设置的吹风口,当所述第一凸耳沿水平方向延伸时,两组所述吹风管的吹风口分别位于两组所述第一凸耳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包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下顶块,所述下顶块能够沿竖直方向升降地设于所述产品的下方,当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均转换为沿上下方向延伸后,所述下顶块能够向上伸入至所述第三部分的后侧,其中,所述下顶块沿左右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包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包括下安装座,所述下顶块与所述吹风组件均固定地安装在所述下安装座上而能够同步地沿前后方向平移运动及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包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能够向下压紧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方的上压块,所述上压块的底面为平面,且所述上压块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面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沿左右方向呈弧形地向内拱起,两组所述驱动面呈逐渐向后张开的八字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辊沿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主体沿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折弯头与所述包覆辊之间沿竖直方向的间距恒定地设置,两组所述折弯头沿左右方向的间距可调整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件包括侧压块、位于所述侧压块上方的包覆轮,所述侧压块具有朝向所述产品的顶推面,所述顶推面呈沿左右方向向内朝向所述产品拱起的弧形;所述包覆轮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心线旋转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包膜设备还包括载具,所述产品固定地设置在所述载具上,所述产品上设置有所述薄膜的端部悬伸于所述载具外并与所述第一包覆装置及所述第二包覆装置相互配合。
10.一种自动包膜方法,待包膜的产品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前侧的第一侧面,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二侧面,待包覆至所述产品上的薄膜包括主体、分设于所述主体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一凸耳、分设于所述主体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二凸耳均自所述主体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所述主体具有顺序相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固定地包覆在所述顶面上,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悬伸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前侧,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凸耳分设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凸耳分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施力于所述主体的前部,使得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共同相对所述第一部分翻折至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使得所述第二部分贴合在所述第一侧面上;
步骤二、自下而上地向两侧的所述第一凸耳吹气,避免两侧的所述第一凸耳下塌的同时,自后向前地推动两侧的所述第二凸耳使其相对所述第二部分向后翻折,从而使得两侧的所述第二凸耳分别贴合在两侧的所述第二侧面上;
步骤三、驱使所述第三部分向前运动,使得所述第三部分保持在所述底面的前侧,同时从左右两侧分别向下施力于两侧的所述第一凸耳,使得两侧的所述第一凸耳向下翻折并包覆在对应侧的所述第二凸耳的外侧后,并进一步包覆在所述底面上;
步骤四、驱使所述第三部分向后运动,所述第三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折弯并包覆在所述底面上;
其中,在所述步骤一至所述步骤四中,所述产品的位置始终不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包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包膜设备实施。
CN202210077462.8A 2022-01-24 2022-01-24 自动包膜设备及包膜方法 Active CN114104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7462.8A CN114104369B (zh) 2022-01-24 2022-01-24 自动包膜设备及包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7462.8A CN114104369B (zh) 2022-01-24 2022-01-24 自动包膜设备及包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4369A CN114104369A (zh) 2022-03-01
CN114104369B true CN114104369B (zh) 2022-04-08

Family

ID=80361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7462.8A Active CN114104369B (zh) 2022-01-24 2022-01-24 自动包膜设备及包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4369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3623A (en) * 1972-01-18 1973-10-09 Dow Chemical Co Method of forming a dispensing package
JPH0431206A (ja) * 1990-05-14 1992-02-03 Fuji Mach Co Ltd 包装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312206A (zh) * 2000-03-08 2001-09-12 伊利诺斯工具工程有限公司米玛公司 带折叠薄膜装置的载荷缠绕包装机
WO2008002024A1 (en) * 2006-06-26 2008-01-03 Lg Chem, Ltd. Electrode plate for battery cell and process of preparing the same
KR20130112383A (ko) * 2012-04-04 2013-10-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전극리드-전극 탭 결합부로 이루어진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 셀
CN103359314A (zh) * 2013-07-02 2013-10-23 江苏科瑞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包膜机构
CN204062661U (zh) * 2014-07-02 2014-12-31 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易贴膜的led背光模组
CN204150263U (zh) * 2014-08-28 2015-02-11 福建省卓越鸿昌建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边翻砖打包装置
CN104648711A (zh) * 2013-11-25 2015-05-27 泰州市环球电子有限公司 覆膜辅助装置
TWM512007U (zh) * 2015-08-17 2015-11-11 Merho Entpr Company Ltd 運般用紙箱
DE102014117866A1 (de) * 2014-12-04 2016-06-09 Kuka Industries Gmbh Isolierverpackungstechnik für Batteriezellen
CN205327639U (zh) * 2016-01-12 2016-06-22 泉州华硕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开启的防伪包装箱
CN106711493A (zh) * 2017-01-25 2017-05-24 浙江海悦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包膜包边机的包膜装置
CN107826308A (zh) * 2017-12-12 2018-03-23 阜阳市金亮涂料有限公司 蓄电池高效包膜工艺
CN110282173A (zh) * 2019-06-20 2019-09-27 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卷芯的包覆方法及电池
CN112173235A (zh) * 2020-11-30 2021-01-05 昆山鸿仕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包膜机及全自动包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52633A1 (de) * 2008-10-22 2010-04-29 Kh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Verpackungseinheit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3623A (en) * 1972-01-18 1973-10-09 Dow Chemical Co Method of forming a dispensing package
JPH0431206A (ja) * 1990-05-14 1992-02-03 Fuji Mach Co Ltd 包装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312206A (zh) * 2000-03-08 2001-09-12 伊利诺斯工具工程有限公司米玛公司 带折叠薄膜装置的载荷缠绕包装机
WO2008002024A1 (en) * 2006-06-26 2008-01-03 Lg Chem, Ltd. Electrode plate for battery cell and process of preparing the same
KR20130112383A (ko) * 2012-04-04 2013-10-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전극리드-전극 탭 결합부로 이루어진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 셀
CN103359314A (zh) * 2013-07-02 2013-10-23 江苏科瑞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包膜机构
CN104648711A (zh) * 2013-11-25 2015-05-27 泰州市环球电子有限公司 覆膜辅助装置
CN204062661U (zh) * 2014-07-02 2014-12-31 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易贴膜的led背光模组
CN204150263U (zh) * 2014-08-28 2015-02-11 福建省卓越鸿昌建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边翻砖打包装置
DE102014117866A1 (de) * 2014-12-04 2016-06-09 Kuka Industries Gmbh Isolierverpackungstechnik für Batteriezellen
TWM512007U (zh) * 2015-08-17 2015-11-11 Merho Entpr Company Ltd 運般用紙箱
CN205327639U (zh) * 2016-01-12 2016-06-22 泉州华硕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开启的防伪包装箱
CN106711493A (zh) * 2017-01-25 2017-05-24 浙江海悦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包膜包边机的包膜装置
CN107826308A (zh) * 2017-12-12 2018-03-23 阜阳市金亮涂料有限公司 蓄电池高效包膜工艺
CN110282173A (zh) * 2019-06-20 2019-09-27 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卷芯的包覆方法及电池
CN112173235A (zh) * 2020-11-30 2021-01-05 昆山鸿仕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包膜机及全自动包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PLC控制L型大板块包装机的设计;张志锋等;《包装工程》;20160630(第11期);全文 *
电雷管在线自动包膜机的研制;周大鹏;《煤矿爆破》;20180630(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4369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88022B2 (ja) 横方向の湾曲を有するガラスシートの3つの段階の形成
KR100872601B1 (ko) 차량용 패널의 헤밍장치
EP3479920B1 (en) Hemming device and hemming method
CN114104369B (zh) 自动包膜设备及包膜方法
CN107350378A (zh) 一种冷柜内胆z形底板生产线
CN206952037U (zh) 一种冷柜内胆z形底板生产线
US7562551B2 (en) Press die set for a multi-step press system
JPH0220621A (ja) ヘミング装置
JPH10314856A (ja) リンクカムを応用した複合加工方法及び装置
KR101127134B1 (ko) 프레스 금형장치
KR20120094621A (ko) 링크 밴딩 시스템
JPH10263715A (ja) プレス装置
JP2017019004A (ja) ヘミング加工装置
JP2009095844A (ja) プレス装置
JPH0583491B2 (zh)
JP7205902B2 (ja) ヘミング加工装置
JP3750435B2 (ja) ヘミング加工装置
JPH0735630Y2 (ja) ワーク搬送装置
JP3149796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H10297559A (ja) 車体組立ラインにおけるドア取付装置
JP2704884B2 (ja) プレス装置
JP3785926B2 (ja) U字形状導体の成形装置および成形方法
JP2007152392A (ja) ヘミング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GB2202435A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seat
JP2000263136A (ja) 曲げ加工方法及び曲げ加工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2, zengshan Road, Lujia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hongsh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9 Jinzhu Road, Lujia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HOSTAR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