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3698B - 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3698B
CN114103698B CN202111597438.9A CN202111597438A CN114103698B CN 114103698 B CN114103698 B CN 114103698B CN 202111597438 A CN202111597438 A CN 202111597438A CN 114103698 B CN114103698 B CN 114103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fixed
pile
charging pi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74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3698A (zh
Inventor
赵鹏亮
白少华
赵海胜
路广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Static Traffic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Static Traffic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Static Traffic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Static Traffic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74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36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3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3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03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3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4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peculiar to garages,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securing devices, 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and operating schemes; center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停车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包括停车位板、保护筒、充电桩、压力传感器、拍照识别摄像机、电机和充电桩保护装置,所述停车位板安装在地面上;所述保护筒固定于停车位板的一端;所述充电桩转动安装于保护筒的内部;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对称安装于停车位板顶部靠近保护筒的一端;所述充电桩保护装置安装于保护筒与充电桩、停车位板之间。此车位通过充电桩保护装置的设置,使得电动汽车在充电时能够被阻碍,在驾驶员完成充电桩的整理收回时能够电动汽车驶出,从而有利于避免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驾驶员未整理充电桩即驶离从而造成充电桩裸露,从而有利于避免外部会对充电桩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停车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清洁能源汽车的逐渐发展,使得电动汽车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在生活中使用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在电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车载电源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公开了部分电动汽车停车位方面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682313.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停车位,包括智能控制单元以及通过线路桥架与其电性连接的车位,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有线充电器,所述车位包括至少由部分LED灯围成的边框,所述边框内设置有智能地砖和无线充电板,所述智能地砖包括钢化玻璃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钢化玻璃板下方的光伏面板,所述智能地砖为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和/或所述车位供电。
现有技术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大都是通过与电动汽车的停车位配合的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对于一些露天设置的充电停车位,由于充电桩属于电力装置,充电完成后,无法提醒使用者对充电线和充电桩主体进行收纳保护,在雨水天气时存在雨水腐蚀造成充电桩损坏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避免充电桩由于外界因素损坏提出的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包括停车位板、保护筒、充电桩、压力传感器、拍照识别摄像机、电机和充电桩保护装置,所述停车位板安装在地面上;所述保护筒固定于停车位板的一端;所述充电桩转动安装于保护筒的内部;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对称安装于停车位板顶部靠近保护筒的一端;所述拍照识别摄像机安装于保护筒朝向停车位板的一侧侧壁;所述电机安装于保护筒的底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充电桩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压力传感器、拍照识别摄像机电性串联;所述充电桩保护装置安装于保护筒与充电桩、停车位板之间;
其中,在电动汽车充电后,充电桩保护装置对电动汽车进行阻挡同时保护充电桩在线路整理完毕且复位后电动汽车才能够驶离。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安装筒、固定通电触头和第二安装筒,所述第一安装筒固定于充电桩的正面,所述第一安装筒的开口处插接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固定通电触头固定于充电桩的侧壁且位于第一安装筒的中心处,所述固定通电触头的外圈转动安装有环形充电触头,所述环形充电触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环形缠绕于环形充电触头的外圈,所述充电线的自由端贯穿第一安装筒的侧壁延伸出去后固定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挂接于充电桩的侧壁,所述第二安装筒插接安装于充电桩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筒内部的中心处固定有压力开关,所述环形充电触头与充电桩之间安装有自动收线机构,所述自动收线机构在充电完毕后能够自动转动对充电线进行收回,所述充电桩与停车位板之间安装有车辆停阻机构,所述车辆停阻机构在充电桩未整理完毕复位时对车辆进行阻碍使得车辆无法驶离。
优选的,所述车辆停阻机构包括第一转动圈、牵引槽、四个开口和第一内槽,所述第一转动圈固定于充电桩的底部,所述第一转动圈转动安装于保护筒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圈的侧壁固定有牵引绳,所述牵引槽开设于停车位板与保护筒之间,所述牵引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定滑轮,所述第一内槽开设于停车位板的内部,所述第一内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牵引板,所述牵引板上固定有两个第一拉动板,所述牵引绳背向第一转动圈的一端穿过牵引槽和内部的定滑轮后与牵引板的端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开口对称开设于停车位板的顶部,四个所述开口的内部均滑动插设有阻挡条,四个所述阻挡条的底部均设为倾斜面,四个所述阻挡条的底部均设有楔形支撑块,四个所述楔形支撑块位于第一内槽的内部且分别与两个第一拉动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拉动板朝向保护筒的一侧均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朝向保护筒的一端均与第一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自动收线机构包括第二转动圈、安装槽、箱体、让位口,所述第二转动圈固定于环形充电触头朝向充电桩的一侧,所述安装槽开设于充电桩的内部,所述第二转动圈位于安装槽的内部,所述第二转动圈的外圈固定有盘簧,所述盘簧外圈的端部与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固定于环形充电触头背向充电桩的一侧,所述让位口开设在安装板正面,所述箱体贯穿安装板正面的让位口后延伸出去,所述箱体与安装板之间安装有卡位机构,所述卡位机构对充电线进行卡位使得充电线在充电拉动时不会被自动收回,在充电完毕后能够自动转动收回。
优选的,所述卡位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内槽、第二限位块、翻转板,所述让位口用于给箱体让位,两个所述第二内槽对称开设于箱体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内槽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第二拉动板,两个所述第二拉动板的相背侧均固定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背向第二拉动板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的端部穿过第二内槽后伸出箱体的外部,所述第二限位块环形阵列固定于让位口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相对侧均设有弧形引导面,两个所述第二拉动板的相对侧均固定有铰接板,两个所述铰接板的相对侧均与第二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铰接板中间转动处背向充电线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背向铰接板的一端均开设有卡位槽,两个所述卡位槽的内部均插设有卡块,所述翻转板铰接安装于箱体正面的开口处,两个所述卡块朝向翻转板的一端均与翻转板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板的两端与两个第二拉动板相互接触,两个所述第二拉动板的相对侧与第二内槽的内壁之间均固定有第三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圈外圈背向充电线的一端同轴固定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二安装筒背向充电桩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与第一同步轮的外圈共同传动连接有同步皮带,所述压力开关与第二安装筒之间安装有开关阻隔机构,所述开关阻隔机构在充电线被拉动时对压力开关进行阻挡且在充电线被整理复位后露出压力开关。
优选的,所述开关阻隔机构包括螺纹套和第三内槽,所述螺纹套同轴固定于第二同步轮背向第二安装筒的一侧,所述螺纹套的内圈螺纹插接有管状螺杆,所述第三内槽开设于第二安装筒的内部,所述管状螺杆滑动插设于第三内槽的内部,所述管状螺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五内槽,所述压力开关位于第五内槽的内部,所述管状螺杆朝向第三内槽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两个插接槽,所述第三内槽的内部对称固定有两个与插接槽相对应的直杆,两个所述直杆分别插设于两个插接槽的内部,所述第五内槽内部背向第二安装筒的一端安装有密封机构。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四个第四内槽,四个所述第四内槽阵列开设于管状螺杆的内部,四个所述第四内槽的内部均滑动插设有封闭挡板,四个所述封闭挡板的相对端分别穿过四个第四内槽且延伸至第五内槽的内部,四个所述封闭挡板的相背端均固定有第四弹簧,四个所述第四弹簧的相背端分别与四个第四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封闭挡板相对端朝向第二安装筒的一侧均铰接有第二铰接杆,四个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外圈均套设有第一铰接杆,四个所述第一铰接杆背向第二铰接杆的一端均铰接于管状螺杆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的侧壁翻转安装有翻转伞,所述翻转伞包括多个伞架和伞布,多个所述伞架均转动连接在充电桩的侧壁上,所述伞布为扇形且固定于多个伞架的顶部,所述伞架与充电桩的侧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维持伞架展开的维持扭簧,所述充电桩的侧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滑轨,所述环形槽的内部通过两个滑轨纵向滑动安装有推动环,所述推动环位于翻转伞的上方,所述推动环的外壁对称固定有两个滑块,所述保护筒的内壁开设有两个与两个滑块相对应的倾斜滑槽,两个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倾斜滑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推动环内圈的底部开设有倾斜面,所述翻转伞展开后端部向下倾斜,所述倾斜面与翻转伞展开后的倾斜度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充电桩保护装置的设置使得电动汽车在充电时能够被阻碍,在驾驶员完成充电桩的整理收回时电动汽车才能驶出,避免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驾驶员未整理充电桩即驶离造成充电桩裸露导致外部会对充电桩造成损坏;
2、通过开关阻隔机构的设置使得充电线被拉出使用时压力开关能够被密封遮挡,使得充电线未被收回时压力开关难以被按压启动,避免驾驶员在未收回充电线时启动压力开关,使得驾驶员只有在收回充电线时才能够对充电桩进行转动复位,有利于对充电线进行保护;
3、通过翻转伞的设置使得在充电桩使用过程中能够展开翻转伞对充电桩进行保护,在充电桩复位时收起翻转伞避免翻转伞对充电桩的复位造成阻碍,有利于对充电桩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打开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停车位板和保护筒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停车位板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保护筒和充电桩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5中B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5中C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5中D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保护筒外壁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图9中E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一安装筒及其内部结构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图11中F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图12中G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安装筒对压力开关阻隔状态下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图14中H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停车位板处去除且第一安装筒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图16中I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图16中J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停车位板;2、保护筒;3、充电桩;4、压力传感器;5、拍照识别摄像机;6、电机;7、第一转动圈;8、牵引绳;9、定滑轮;10、牵引槽;11、牵引板;12、楔形支撑块;13、开口;14、阻挡条;15、第一拉动板;16、第一弹簧;17、第一内槽;18、倾斜滑槽;19、第一安装筒;20、安装板;21、固定通电触头;22、环形充电触头;23、充电线;24、充电头;25、第二转动圈;26、盘簧;27、箱体;28、第二内槽;29、第二拉动板;30、第二弹簧;31、第一限位块;32、第二限位块;33、铰接板;34、固定块;35、卡位槽;36、卡块;37、翻转板;38、第三弹簧;39、第一同步轮;40、同步皮带;41、第二同步轮;42、第二安装筒;43、螺纹套;44、第三内槽;45、管状螺杆;46、插接槽;47、直杆;48、压力开关;49、封闭挡板;50、第四内槽;51、第四弹簧;52、第一铰接杆;53、第二铰接杆;54、第五内槽;55、翻转伞;5501、维持扭簧;56、环形槽;57、滑轨;58、推动环;59、滑块 。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至图18所示的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包括停车位板1、保护筒2、充电桩3、压力传感器4、拍照识别摄像机5、电机6和充电桩保护装置;停车位板1,停车位板1安装在地面上;保护筒2,保护筒2固定于停车位板1的一端;充电桩3,充电桩3转动安装于保护筒2的内部;压力传感器4,两个压力传感器4对称安装于停车位板1顶部靠近保护筒2的一端;拍照识别摄像机5,拍照识别摄像机5安装于保护筒2朝向停车位板1的一侧侧壁;电机6,电机6安装于保护筒2的底部,电机6的输出轴与充电桩3同轴固定连接,电机6与压力传感器4、拍照识别摄像机5电性串联;充电桩保护装置,充电桩保护装置安装于保护筒2与充电桩3、停车位板1之间;
其中,在电动汽车充电后,充电桩保护装置对电动汽车进行阻挡同时保护充电桩3在线路整理完毕且复位后电动汽车才能够驶离;工作时,现有技术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大都是通过与电动汽车的停车位配合的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对于一些露天设置的充电停车位,由于充电桩属于电力装置,充电完成后,无法提醒使用者对充电线和充电桩主体进行收纳保护,在雨水天气时存在雨水腐蚀造成充电桩损坏的情况,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停车位板1能够为电动汽车的停放提供空间,保护筒2能够对充电桩3进行保护,有利于避免充电桩3长期暴露在外造成充电桩3在风雨侵蚀下的损坏,充电桩3能够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压力传感器4安装在停车位板1上在电动汽车停放时在压力作用下启动连通电源,拍照识别摄像机5能够对电动汽车进行拍照识别,在电动汽车停放时才会启动连通电源,从而通过外设的处理器将压力传感器4和拍照识别摄像机5得到的信息同步进行接受后启动电机6,使得只有在电动汽车停放在规定位置时才会启动电机6,电机6启动后通过输出轴带动充电桩3转动,充电桩3转动后由保护筒2内部露出,从而使得电动汽车驾驶员能够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桩保护装置能够对充电桩3进行保护,使得充电桩3在充电时能够对电动汽车进行阻碍使得驾驶员只能够在充电完毕后对充电桩3进行整理收回时才能够驶离,从而有利于避免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未整理充电桩3后即驶离,从而有利于避免充电桩3充电后的散乱造成的露天受损,从而有利于对充电桩3进行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充电桩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安装筒19、固定通电触头21和第二安装筒42,第一安装筒19固定于充电桩3的正面,第一安装筒19的开口处插接安装有安装板20,固定通电触头21固定于充电桩3的侧壁且位于第一安装筒19的中心处,固定通电触头21的外圈转动安装有环形充电触头22,环形充电触头2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充电线23,充电线23环形缠绕于环形充电触头22的外圈,充电线23的自由端贯穿第一安装筒19的侧壁延伸出去后固定有充电头24,充电头24挂接于充电桩3的侧壁,第二安装筒42插接安装于充电桩3的内部,第二安装筒42内部的中心处固定有压力开关48,环形充电触头22与充电桩3之间安装有自动收线机构,自动收线机构在充电完毕后能够自动转动对充电线23进行收回,充电桩3与停车位板1之间安装有车辆停阻机构,车辆停阻机构在充电桩3未整理完毕复位时对车辆进行阻碍使得车辆无法驶离;工作时,通电触头21能够连通充电桩3内部的电源,环形充电触头22能够在与通电触头21转动配合使得电源连通,从而使得环形充电触头22能够在转动的同时保持电源的连通,充电线23能够与环形充电触头22连接保持电源的连通,第一安装筒19能够对充电线23进行收纳,安装板20能够将第一安装筒19的开口处密封,从而有利于避免充电线23的散落同时有利于拆卸而对充电线23进行维修整理,充电头24能够连通充电线23同时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第二安装筒42能够对压力开关48进行安装,压力开关48能够在充电完毕后启动电机6从而带动充电桩3转动复位,自动收线机构能够在充电完毕后自动转动对充电线23进行回收,从而有利于方便对充电线23的收回,车辆停阻机构能够对电动汽车进行阻碍,使得电动汽车在充电时能够被阻碍,在驾驶员完成充电桩3的整理收回时能够电动汽车驶出,从而有利于避免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驾驶员未整理充电桩3即驶离从而造成充电桩3裸露,从而有利于避免外部会对充电桩3造成损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车辆停阻机构包括第一转动圈7、牵引槽10、四个开口13和第一内槽17,第一转动圈7固定于充电桩3的底部,第一转动圈7转动安装于保护筒2的内部,第一转动圈7的侧壁固定有牵引绳8,牵引槽10开设于停车位板1与保护筒2之间,牵引槽1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定滑轮9,第一内槽17开设于停车位板1的内部,第一内槽17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牵引板11,牵引板11上固定有两个第一拉动板15,牵引绳8背向第一转动圈7的一端穿过牵引槽10和内部的定滑轮9后与牵引板11的端部固定连接,四个开口13对称开设于停车位板1的顶部,四个开口13的内部均滑动插设有阻挡条14,四个阻挡条14的底部均设为倾斜面,四个阻挡条14的底部均设有楔形支撑块12,四个楔形支撑块12位于第一内槽17的内部且分别与两个第一拉动板15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拉动板15朝向保护筒2的一侧均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弹簧16,两个第一弹簧16朝向保护筒2的一端均与第一内槽17的内壁固定连接;工作时,在电动汽车驶入停车位板1上时,充电桩3转动露出时带动第一转动圈7转动,第一转动圈7转动时拉动牵引绳8,牵引绳8在定滑轮9的作用下转向且拉动后带动牵引板11移动,牵引槽10能够为牵引绳8的拉动提供空间,牵引板11移动后带动第一拉动板15移动,第一拉动板15移动时挤压第一弹簧16压缩,第一拉动板15移动后带动楔形支撑块12移动,楔形支撑块12移动后带动楔形支撑块12移动,楔形支撑块12移动后通过楔形面挤压阻挡条14的底面,阻挡条14被挤压后沿着开口13向上移动,从而对汽车进行阻碍,使得电动汽车驶入充电时难以驶出,在充电汽车充电完毕充电桩3转动复位时带动第一转动圈7转动使得牵引绳8松开,牵引绳8松开后失去对牵引板11的拉动,使得压缩的第一弹簧16通过弹性力推动第一拉动板15移动复位,第一拉动板15移动复位后带动楔形支撑块12复位,从而使得阻挡条14的底部失去支撑,从而使得阻挡条14向下移动缩回,使得电动汽车能够驶离,从而使得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被阻碍难以驶离,同时在充电完毕后且将充电桩3整理完毕复位时才能够驶离,从而有利于避免充电完毕后驾驶员遗忘对充电桩3的整理,从而有利于避免充电线23散落被外部环境污染或者踩踏而造成的耗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自动收线机构包括第二转动圈25、安装槽、箱体27、让位口,第二转动圈25固定于环形充电触头22朝向充电桩3的一侧,安装槽开设于充电桩3的内部,第二转动圈25位于安装槽的内部,第二转动圈25的外圈固定有盘簧26,盘簧26外圈的端部与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箱体27固定于环形充电触头22背向充电桩3的一侧,让位口开设在安装板20正面,箱体27贯穿安装板20正面的让位口后延伸出去,箱体27与安装板20之间安装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对充电线23进行卡位使得充电线23在充电拉动时不会被自动收回,在充电完毕后能够自动转动收回;工作时,在准备充电时箱体27能够方便操作者转动带动环形充电触头22转动,环形充电触头22转动后带动充电线23放卷从而有利于被驾驶员拉动展开,环形充电触头22转动后带动第二转动圈25转动,第二转动圈25转动后带动盘簧26转动后产生弹性力,卡位机构在环形充电触头22转动过程中对箱体27进行限位,使得充电线23被拉动时环形充电触头22只能够单向转动,从而有利于避免盘簧26的弹性力在充电线23被拉动时拉扯充电线23转动收卷,在充电完毕后能够通过解除卡位机构的卡位作用,使得盘簧26的弹性力带动第二转动圈25反向转动,第二转动圈25转动后带动环形充电触头22转动从而对充电线23进行收卷,从而有利于对充电线23进行整理回收,从而有利于方便充电完毕后驾驶员对充电线23的收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卡位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内槽28、第二限位块32、翻转板37,让位口用于给箱体27让位,两个第二内槽28对称开设于箱体27的内部,两个第二内槽28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第二拉动板29,两个第二拉动板29的相背侧均固定有第二弹簧30,两个第二弹簧30背向第二拉动板29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块31,两个第一限位块31的端部穿过第二内槽28后伸出箱体27的外部,第二限位块32环形阵列固定于让位口的内壁上,第一限位块31与第二限位块32的相对侧均设有弧形引导面,两个第二拉动板29的相对侧均固定有铰接板33,两个铰接板33的相对侧均与第二内槽28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铰接板33中间转动处背向充电线23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块34,两个固定块34背向铰接板33的一端均开设有卡位槽35,两个卡位槽35的内部均插设有卡块36,翻转板37铰接安装于箱体27正面的开口处,两个卡块36朝向翻转板37的一端均与翻转板37固定连接,翻转板37的两端与两个第二拉动板29相互接触,两个第二拉动板29的相对侧与第二内槽28的内壁之间均固定有第三弹簧38;工作时,第二内槽28的内部能够对第二拉动板29进行滑动安装,第二拉动板29能够对第二弹簧30进行固定安装,翻转板37能够对两个第二拉动板29进行支撑,使得第二拉动板29的位置被固定,在箱体27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限位块31转动,第一限位块31转动后通过弧形面挤压第二限位块32,使得第一限位块31转动时在第二限位块32的弧形面挤压下推动第二弹簧30压缩,第二弹簧30压缩后为第一限位块31提供让位空间,使得第一限位块31被挤压后收回第二内槽28的内部进行让位,在转动通过一个第二限位块32后通过第二限位块32与第一限位块31平整面的挤压,使得第一限位块31被卡住无法反向转动,从而使得箱体27无法反向转动,从而有利于避免充电线23在拉动放卷过程中不会被反向转动收回,在充电完毕后,驾驶员能够翻转翻转板37,翻转板37翻转后松开对第二拉动板29的挤压,使得第二拉动板29在第三弹簧38的拉动下向箱体27的中部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拉动板29带动第二弹簧30和第一限位块31向箱体27的中部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限位块31与第二限位块32的限位作用消失,使得盘簧26能够带动环形充电触头22转动对充电线23进行收卷,从而有利于充电线23在被拉动放卷时不会被拉动,避免充电线23被拉扯损坏,在需要收回时能够自动转动对充电线23进行收卷,从而有利于对充电线23的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转动圈25外圈背向充电线23的一端同轴固定有第一同步轮39,第二安装筒42背向充电桩3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同步轮41,第二同步轮41与第一同步轮39的外圈共同传动连接有同步皮带40,压力开关48与第二安装筒42之间安装有开关阻隔机构,开关阻隔机构在充电线23被拉动时对压力开关48进行阻挡且在充电线23被整理复位后露出压力开关48;工作时,在电动汽车充电完毕驶离时,若驾驶员忘记对充电桩3的充电线23进行整理收回,容易造成充电桩3的充电线23被拉动或碾压损坏的情况,同时未整理收回的充电桩3暴露在外部使得保护筒2无法对其进行保护,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充电线23被拉动放卷时转动圈25转动能够带动第一同步轮39转动,第一同步轮39转动后带动同步皮带40传动,同步皮带40传动后带动第二同步轮41转动,第二同步轮41转动后带动开关阻隔机构转动开启,从而对压力开关48进行阻隔,使得充电线23被拉动放卷时能够阻隔压力开关48,从而使得充电时充电线23被展开时驾驶员无法按压压力开关48启动充电桩3的转动复位,从而有利于避免驾驶员未收回充电桩3直接启动充电桩3转动复位而造成的充电线23的受损和暴露,从而有利于对充电线23进行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开关阻隔机构包括螺纹套43和第三内槽44,螺纹套43同轴固定于第二同步轮41背向第二安装筒42的一侧,螺纹套43的内圈螺纹插接有管状螺杆45,第三内槽44开设于第二安装筒42的内部,管状螺杆45滑动插设于第三内槽44的内部,管状螺杆45的内部开设有第五内槽54,压力开关48位于第五内槽54的内部,管状螺杆45朝向第三内槽44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两个插接槽46,第三内槽44的内部对称固定有两个与插接槽46相对应的直杆47,两个直杆47分别插设于两个插接槽46的内部,第五内槽54内部背向第二安装筒42的一端安装有密封机构;工作时,第二同步轮41转动后带动螺纹套43转动,管状螺杆45的内部通过插接槽46与直杆47的插接使得管状螺杆45无法转动,使得螺纹套43转动后通过与管状螺杆45的螺纹连接带动管状螺杆45沿着第三内槽44移动,管状螺杆45移动后向外移动能够伸出第二安装筒42的外部,管状螺杆45伸出后第五内槽54内部的密封机构能够弹出,从而对压力开关48进行密封,使得充电线23被拉出使用时压力开关48能够被密封遮挡,从而使得充电线23未被收回时压力开关48难以被按压启动,从而有利于避免驾驶员在未收回充电线23时启动压力开关48,使得驾驶员只有在收回充电线23时才能够对充电桩3进行转动复位,从而有利于对充电线23进行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密封机构包括四个第四内槽50,四个第四内槽50阵列开设于管状螺杆45的内部,四个第四内槽50的内部均滑动插设有封闭挡板49,四个封闭挡板49的相对端分别穿过四个第四内槽50且延伸至第五内槽54的内部,四个封闭挡板49的相背端均固定有第四弹簧51,四个第四弹簧51的相背端分别与四个第四内槽50的内部固定连接,四个封闭挡板49相对端朝向第二安装筒42的一侧均铰接有第二铰接杆53,四个第二铰接杆53的外圈均套设有第一铰接杆52,四个第一铰接杆52背向第二铰接杆53的一端均铰接于管状螺杆45的内壁上;工作时,在管状螺杆45伸出时,第四弹簧51能够推动封闭挡板49伸出,四个封闭挡板49相互配合能够恰好将第五内槽54的开口处遮挡,使得驾驶员难以伸手进入第五内槽54的内部按压压力开关48,在压力开关48收回时带动管状螺杆45收回,使得压力开关48的边缘挤压第一铰接杆52,第一铰接杆52被挤压后向第五内槽54的内壁翻转,从而带动第二铰接杆53向第五内槽54的内壁翻转,第二铰接杆53带动封闭挡板49向第四内槽50的内部收回,从而使得管状螺杆45收回时露出压力开关48,第二铰接杆53在翻转过程中向第一铰接杆52的内部插接,从而使得第一铰接杆52与第二铰接杆53的组合长度变短,有利于避免对第一铰接杆52与第二铰接杆53翻转过程中的阻碍,从而使得管状螺杆45收回时能够自动露出压力开关48,从而有利于在充电线23收回时自动露出压力开关48方便驾驶员启动从而带动充电桩3转动复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充电桩3的侧壁翻转安装有翻转伞55,翻转伞55包括多个伞架和伞布,多个伞架均转动连接在充电桩3的侧壁上,伞布为扇形且固定于多个伞架的顶部,伞架与充电桩3的侧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维持伞架展开的维持扭簧5501,充电桩3的侧壁开设有环形槽56,环形槽56的内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滑轨57,环形槽56的内部通过两个滑轨57纵向滑动安装有推动环58,推动环58位于翻转伞55的上方,推动环58的外壁对称固定有两个滑块59,保护筒2的内壁开设有两个与两个滑块59相对应的倾斜滑槽18,两个滑块59滑动连接于倾斜滑槽18的内部;工作时,在充电桩3工作过程中,转动露出后的充电桩3失去了保护筒2的保护,从而导致充电桩3充电桩充电时暴露,从而可能会造成充电桩3在充电时被雨水淋湿造成损坏的情况,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充电桩3转动复位时带动环形槽56转动,环形槽56转动时带动内部通过滑轨57安装的推动环58转动,滑轨57使得推动环58只能够纵向移动,推动环58带动滑块59转动,滑块59在倾斜滑槽18的内部滑动,从而使得滑块59在转动时沿着倾斜滑槽18滑动带动推动环58向下移动,推动环58向下移动后向下推动翻转伞55,从而使得翻转伞55被向下翻转收回,从而使得充电桩3转动复位时能够自动收回翻转伞55,在充电桩3转动露出时翻转伞55能够自动展开,从而有利于在充电桩3使用过程中能够展开翻转伞55对充电桩3进行保护,在充电桩3复位时收起翻转伞55避免翻转伞55对充电桩3的复位造成阻碍,从而有利于对充电桩3进行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推动环58内圈的底部开设有倾斜面,翻转伞55展开后端部向下倾斜,倾斜面与翻转伞55展开后的倾斜度相配合;工作时,推动环58底部的倾斜面与翻转伞55展开后的倾斜度配合,使得推动环58向下移动时能够通过倾斜面的推动向上推动收回翻转伞55,从而有利于避免推动环58与翻转伞55的平直接触造成翻转伞55的难以收回。
本发明工作原理:现有技术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大都是通过与电动汽车的停车位配合的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对于一些露天设置的充电停车位,由于充电桩属于电力装置,充电完成后,无法提醒使用者对充电线和充电桩主体进行收纳保护,在雨水天气时存在雨水腐蚀造成充电桩损坏的情况,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停车位板1能够为电动汽车的停放提供空间,保护筒2能够对充电桩3进行保护,有利于避免充电桩3长期暴露在外造成充电桩3在风雨侵蚀下的损坏,充电桩3能够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压力传感器4安装在停车位板1上在电动汽车停放时在压力作用下启动连通电源,拍照识别摄像机5能够对电动汽车进行拍照识别,在电动汽车停放时才会启动连通电源,从而通过外设的处理器将压力传感器4和拍照识别摄像机5得到的信息同步进行接受后启动电机6,使得只有在电动汽车停放在规定位置时才会启动电机6,电机6启动后通过输出轴带动充电桩3转动,充电桩3转动后由保护筒2内部露出,从而使得电动汽车驾驶员能够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桩保护装置能够对充电桩3进行保护,使得充电桩3在充电时能够对电动汽车进行阻碍使得驾驶员只能够在充电完毕后对充电桩3进行整理收回时才能够驶离,从而有利于避免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未整理充电桩3后即驶离,从而有利于避免充电桩3充电后的散乱造成的露天受损,从而有利于对充电桩3进行保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3)

1.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停车位板(1)、保护筒(2)、充电桩(3)、压力传感器(4)、拍照识别摄像机(5)、电机(6)和充电桩保护装置,所述停车位板(1)安装在地面上;所述保护筒(2)固定于停车位板(1)的一端;所述充电桩(3)转动安装于保护筒(2)的内部;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4)对称安装于停车位板(1)顶部靠近保护筒(2)的一端;所述拍照识别摄像机(5)安装于保护筒(2)朝向停车位板(1)的一侧侧壁;所述电机(6)安装于保护筒(2)的底部,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与充电桩(3)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与压力传感器(4)、拍照识别摄像机(5)电性串联;所述充电桩保护装置安装于保护筒(2)与充电桩(3)、停车位板(1)之间;
其中,在电动汽车充电后,充电桩保护装置对电动汽车进行阻挡同时保护充电桩(3)在线路整理完毕且复位后电动汽车才能够驶离;
所述充电桩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安装筒(19)、固定通电触头(21)和第二安装筒(42),所述第一安装筒(19)固定于充电桩(3)的正面,所述第一安装筒(19)的开口处插接安装有安装板(20),所述固定通电触头(21)固定于充电桩(3)的侧壁且位于第一安装筒(19)的中心处,所述固定通电触头(21)的外圈转动安装有环形充电触头(22),所述环形充电触头(2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充电线(23),所述充电线(23)环形缠绕于环形充电触头(22)的外圈,所述充电线(23)的自由端贯穿第一安装筒(19)的侧壁延伸出去后固定有充电头(24),所述充电头(24)挂接于充电桩(3)的侧壁,所述第二安装筒(42)插接安装于充电桩(3)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筒(42)内部的中心处固定有压力开关(48),所述环形充电触头(22)与充电桩(3)之间安装有自动收线机构,所述自动收线机构在充电完毕后能够自动转动对充电线(23)进行收回,所述充电桩(3)与停车位板(1)之间安装有车辆停阻机构,所述车辆停阻机构在充电桩(3)未整理完毕复位时对车辆进行阻碍使得车辆无法驶离;
所述车辆停阻机构包括第一转动圈(7)、牵引槽(10)、四个开口(13)和第一内槽(17),所述第一转动圈(7)固定于充电桩(3)的底部,所述第一转动圈(7)转动安装于保护筒(2)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圈(7)的侧壁固定有牵引绳(8),所述牵引槽(10)开设于停车位板(1)与保护筒(2)之间,所述牵引槽(1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定滑轮(9),所述第一内槽(17)开设于停车位板(1)的内部,所述第一内槽(17)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牵引板(11),所述牵引板(11)上固定有两个第一拉动板(15),所述牵引绳(8)背向第一转动圈(7)的一端穿过牵引槽(10)和内部的定滑轮(9)后与牵引板(11)的端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开口(13)对称开设于停车位板(1)的顶部,四个所述开口(13)的内部均滑动插设有阻挡条(14),四个所述阻挡条(14)的底部均设为倾斜面,四个所述阻挡条(14)的底部均设有楔形支撑块(12),四个所述楔形支撑块(12)位于第一内槽(17)的内部且分别与两个第一拉动板(1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拉动板(15)朝向保护筒(2)的一侧均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弹簧(16),两个所述第一弹簧(16)朝向保护筒(2)的一端均与第一内槽(17)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自动收线机构包括第二转动圈(25)、安装槽、箱体(27)、让位口,所述第二转动圈(25)固定于环形充电触头(22)朝向充电桩(3)的一侧,所述安装槽开设于充电桩(3)的内部,所述第二转动圈(25)位于安装槽的内部,所述第二转动圈(25)的外圈固定有盘簧(26),所述盘簧(26)外圈的端部与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27)固定于环形充电触头(22)背向充电桩(3)的一侧,所述让位口开设在安装板(20)正面,所述箱体(27)贯穿安装板(20)正面的让位口后延伸出去,所述箱体(27)与安装板(20)之间安装有卡位机构,所述卡位机构对充电线(23)进行卡位使得充电线(23)在充电拉动时不会被自动收回,在充电完毕后能够自动转动收回;
所述卡位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内槽(28)、第二限位块(32)、翻转板(37),所述让位口用于给箱体(27)让位,两个所述第二内槽(28)对称开设于箱体(27)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内槽(28)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第二拉动板(29),两个所述第二拉动板(29)的相背侧均固定有第二弹簧(30),两个所述第二弹簧(30)背向第二拉动板(29)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块(31),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31)的端部穿过第二内槽(28)后伸出箱体(27)的外部,所述第二限位块(32)环形阵列固定于让位口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块(31)与第二限位块(32)的相对侧均设有弧形引导面,两个所述第二拉动板(29)的相对侧均固定有铰接板(33),两个所述铰接板(33)的相对侧均与第二内槽(28)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铰接板(33)中间转动处背向充电线(23)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块(34),两个所述固定块(34)背向铰接板(33)的一端均开设有卡位槽(35),两个所述卡位槽(35)的内部均插设有卡块(36),所述翻转板(37)铰接安装于箱体(27)正面的开口处,两个所述卡块(36)朝向翻转板(37)的一端均与翻转板(37)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板(37)的两端与两个第二拉动板(29)相互接触,两个所述第二拉动板(29)的相对侧与第二内槽(28)的内壁之间均固定有第三弹簧(38);
所述第二转动圈(25)外圈背向充电线(23)的一端同轴固定有第一同步轮(39),所述第二安装筒(42)背向充电桩(3)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同步轮(41),所述第二同步轮(41)与第一同步轮(39)的外圈共同传动连接有同步皮带(40),所述压力开关(48)与第二安装筒(42)之间安装有开关阻隔机构,所述开关阻隔机构在充电线(23)被拉动时对压力开关(48)进行阻挡且在充电线(23)被整理复位后露出压力开关(48);
所述开关阻隔机构包括螺纹套(43)和第三内槽(44),所述螺纹套(43)同轴固定于第二同步轮(41)背向第二安装筒(42)的一侧,所述螺纹套(43)的内圈螺纹插接有管状螺杆(45),所述第三内槽(44)开设于第二安装筒(42)的内部,所述管状螺杆(45)滑动插设于第三内槽(44)的内部,所述管状螺杆(45)的内部开设有第五内槽(54),所述压力开关(48)位于第五内槽(54)的内部,所述管状螺杆(45)朝向第三内槽(44)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两个插接槽(46),所述第三内槽(44)的内部对称固定有两个与插接槽(46)相对应的直杆(47),两个所述直杆(47)分别插设于两个插接槽(46)的内部,所述第五内槽(54)内部背向第二安装筒(42)的一端安装有密封机构;
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四个第四内槽(50),四个所述第四内槽(50)阵列开设于管状螺杆(45)的内部,四个所述第四内槽(50)的内部均滑动插设有封闭挡板(49),四个所述封闭挡板(49)的相对端分别穿过四个第四内槽(50)且延伸至第五内槽(54)的内部,四个所述封闭挡板(49)的相背端均固定有第四弹簧(51),四个所述第四弹簧(51)的相背端分别与四个第四内槽(50)的内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封闭挡板(49)相对端朝向第二安装筒(42)的一侧均铰接有第二铰接杆(53),四个所述第二铰接杆(53)的外圈均套设有第一铰接杆(52),四个所述第一铰接杆(52)背向第二铰接杆(53)的一端均铰接于管状螺杆(45)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3)的侧壁翻转安装有翻转伞(55),所述翻转伞(55)包括多个伞架和伞布,多个所述伞架均转动连接在充电桩(3)的侧壁上,所述伞布为扇形且固定于多个伞架的顶部,所述伞架与充电桩(3)的侧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维持伞架展开的维持扭簧(5501),所述充电桩(3)的侧壁开设有环形槽(56),所述环形槽(56)的内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滑轨(57),所述环形槽(56)的内部通过两个滑轨(57)纵向滑动安装有推动环(58),所述推动环(58)位于翻转伞(55)的上方,所述推动环(58)的外壁对称固定有两个滑块(59),所述保护筒(2)的内壁开设有两个与两个滑块(59)相对应的倾斜滑槽(18),两个所述滑块(59)滑动连接于倾斜滑槽(18)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环(58)内圈的底部开设有倾斜面,所述翻转伞(55)展开后端部向下倾斜,所述倾斜面与翻转伞(55)展开后的倾斜度相配合。
CN202111597438.9A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Active CN1141036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7438.9A CN114103698B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7438.9A CN114103698B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3698A CN114103698A (zh) 2022-03-01
CN114103698B true CN114103698B (zh) 2023-06-06

Family

ID=8036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7438.9A Active CN114103698B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36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6234B (zh) * 2022-03-17 2023-08-25 重庆惠程未来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保护装置
CN115072414B (zh) * 2022-07-12 2023-07-14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沥青拌合楼智能自动装车称重装置
CN115217360B (zh) * 2022-08-15 2023-08-15 徽辰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型新能源充电桩
CN115634399A (zh) * 2022-09-22 2023-01-24 江苏传艺钠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电防火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3159A1 (zh) * 2016-12-08 2018-06-14 珠海小可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充电器自动收线器及电动汽车充电器
CN110014919A (zh) * 2017-09-28 2019-07-16 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多功能充电桩
CN110481367A (zh) * 2019-08-05 2019-11-22 合肥巍华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智能停车库
CN111016706A (zh) * 2019-12-29 2020-04-17 张旦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
CN111731414A (zh) * 2020-07-28 2020-10-02 玉林师范学院 一种物联网智能引导电动车充电和防盗的停车系统
DE102019112255A1 (de) * 2019-05-10 2020-11-12 PION Technology AG Ladestation für Elektrofahrzeuge
CN112918285A (zh) * 2021-03-12 2021-06-08 北京易创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停车充电设备
CN113276714A (zh) * 2021-06-07 2021-08-20 葛旋宇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3159A1 (zh) * 2016-12-08 2018-06-14 珠海小可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充电器自动收线器及电动汽车充电器
CN110014919A (zh) * 2017-09-28 2019-07-16 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多功能充电桩
DE102019112255A1 (de) * 2019-05-10 2020-11-12 PION Technology AG Ladestation für Elektrofahrzeuge
CN110481367A (zh) * 2019-08-05 2019-11-22 合肥巍华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智能停车库
CN111016706A (zh) * 2019-12-29 2020-04-17 张旦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
CN111731414A (zh) * 2020-07-28 2020-10-02 玉林师范学院 一种物联网智能引导电动车充电和防盗的停车系统
CN112918285A (zh) * 2021-03-12 2021-06-08 北京易创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停车充电设备
CN113276714A (zh) * 2021-06-07 2021-08-20 葛旋宇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3698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03698B (zh) 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CN109573751B (zh) 一种快速收回线缆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其线缆收回方法
CN113733962B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用防漏电充电桩及其防漏电方法
CN116587906A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及其管理方法
CN217553724U (zh) 一种智慧充电桩安全管理装置
CN110607929A (zh) 一种用于室外停车位的汽车停车棚
CN11103831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装置
CN214564725U (zh) 一种智能充电桩
CN114876255A (zh) 一种两层升降横移后悬臂式停车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11473563U (zh) 用于室外停车位的汽车停车棚
CN212604410U (zh) 一种汽车前挡遮阳装置
CN113914675A (zh) 一种多功能候车亭
CN110843586B (zh) 一种智能型太阳能风能供电的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桩
KR101935584B1 (ko) 태양광 충전을 이용한 차량용 보호 덮개의 자동감김장치
CN114228525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智能充电站
CN108316698B (zh) 一种转盘式自行车停车装置
CN220764116U (zh) 一种具有充电定位组件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8577539U (zh) 一种升降式充电桩
CN219706740U (zh) 能够保护车身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6431170U (zh) 一种三车道道路检测车相机支架集成装置
CN117183783B (zh) 一种移动式智能能源车
CN209924889U (zh) 一种车牌识别开启的伸缩门
CN211874016U (zh) 立体智能停车库
CN218088321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通信线路收卷设备
CN213297310U (zh) 一种带顶压条的防水型公交候车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