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2428A - 一种抛光机用磨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抛光机用磨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2428A
CN114102428A CN202111533213.7A CN202111533213A CN114102428A CN 114102428 A CN114102428 A CN 114102428A CN 202111533213 A CN202111533213 A CN 202111533213A CN 114102428 A CN114102428 A CN 114102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k
concave
worm wheel
swing
clamp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32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
莫进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Nade New Materials Co ltd
Foshan Na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Nade New Materials Co ltd
Foshan Na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Nade New Materials Co ltd, Foshan Na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Nade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332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24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2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24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4Headstocks; Working-spindles; Features relating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4Headstocks; Working-spindles; Features relating thereto
    • B24B41/047Grinding heads for working on plane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1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working-spindles carrying grinding wheels or workpieces
    • B24B47/12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working-spindles carrying grinding wheels or workpieces by mechanical gearing or electric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光机用磨头,特别涉及打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摆叉、连接条、夹件、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壳体的上圈罩、中圈罩及下圈罩形成有容纳室,蜗轮的两侧面布置有形状相同且以蜗轮的所在平面镜像对称且互为反转的两个凹凸部,摆叉上具有与凹凸部相滑行的滑动件;连接条的一端与摆叉连接,另一端延伸出下圈罩的外部;夹件上的套接座与连接条延伸出下圈罩的外部的一端相连接。这样,通过蜗轮侧面的凹凸部的结构设计,及蜗轮与滑动件的滑行轨迹,且夹件与摆叉连接,蜗轮侧面的凹凸部跟随蜗轮的转动而带动摆叉朝蜗轮的轴线方向往复摆动,使夹件中的打磨块对砖坯实现无间隔或无空行程地抛光打磨操作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抛光机用磨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打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光机用磨头。
背景技术
在工业陶瓷生产加工行业,需要经过砖坯的表面光滑度预处理、涂釉、烘干等多道工序,在砖坯生产加工中的表面光滑度预处理需要使用的设备通常是打磨机,由于砖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有对成品精度要求低的应用领域,也有对成品精度要求高的领域,对于成品精度要求高的应用领域尤其是瓷砖的表面光滑度体现的是瓷砖的美观和加工工艺质量,因此,对使用的打磨机的质量也会有高要求。
现有的打磨机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打磨机用于对砖坯打磨使用的结构一般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及打磨执行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传输力矩至所述打磨执行机构,所述打磨执行机构对砖坯进行打磨光滑处理。
但是,现有的打磨机其传动机构与打磨执行机构之间的配合还满足不了加工需求的协调性和同步性,如传动机构之间会存在间隔或空挡的传动现象,导致相互之间配合精度达不到高精度成品瓷砖的加工要求;在实际使用中,打磨机还面临着外壳油封效果不理想,容易泄油,及还有传动机构与打磨执行机构之间的装配工序比较繁琐,且达不到较好的稳固装配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抛光机用磨头,以解决目前抛光机中蜗轮蜗杆与摆叉在传动过程中的协调性及同步性不足,存在传动间隔或空挡,及传动机构之间的装配繁琐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抛光机用磨头,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平面为圆形,所述壳体通过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圈罩、中圈罩及下圈罩形成有容纳室;
蜗杆,所述蜗杆竖直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蜗杆外周环绕且啮合有多个蜗轮,所述多个蜗轮立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蜗轮与所述壳体同步转动,所述多个蜗轮的两侧面布置有形状相同的两个凹凸部,两个所述凹凸部以所述蜗轮的所在平面镜像对称且互为反转;
摆叉,所述摆叉的摆动平面垂直于所述外壳平面的直径且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摆叉设有分别与所述蜗轮两侧面的所述凹凸部相滑行的滑动件,布置于所述蜗轮的两侧面的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凹凸部形成交替滑行关系,且所述滑动件各自沿相对应侧面的所述凹凸部的二分之一路径进行滑行,所述凹凸部跟随所述蜗轮的转动而带动所述摆叉朝所述蜗轮的轴线方向往复摆动;
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摆叉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下圈罩的外部;
用于夹持磨块的夹件,所述夹件上部设有套接座,所述套接座与所述连接条延伸出所述下圈罩的外部的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件包括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相邻的所述第一夹件与所述第二夹件朝相反或相对方向摆动;相隔的两个第一夹件或相隔的两个第二夹件朝相同方向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摆叉上端部开设有与所述蜗轮的厚度相适配的分叉口,所述分叉口的上端部设置所述滑动件,所述蜗轮置于所述分叉口之间且与所述滑动件保持滑行关系;
所述摆叉的下端部连接有摆轴、曲臂及所述连接条,所述摆轴与所述撑板或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摆叉以所述摆轴为摆动轴心,所述摆叉同步带动所述曲臂及所述连接条,所述曲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件相连的连接条连接;
所述摆叉的力臂L1大于所述连接条的力臂L2。
进一步地,所述上圈罩的上端口部设有防止润滑油溅出的油封件。
进一步地,包括:
撑板,围绕所述蜗杆布置有多个所述撑板,所述撑板上开设有轴孔,相邻的两个撑板的轴孔一一对应且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蜗轮的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条为锥型键,所述锥型键一端与所述摆叉固定连接,所述锥型键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下圈罩外部后与所述套接座连接;
所述套接座开设有锥型孔,所述锥型键延伸出所述下圈罩外部的一端为锥型结构,所述锥型键设置锥型结构一端与所述锥型孔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下圈罩与所述锥型键相连之间具有空隙部,所述摆叉带动所述锥型键在所述空隙部限定的倾斜角度范围内往复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件通过所述套接座与所述锥型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锥型键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叉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夹件通过所述套接座与所述锥型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锥型键的另一端通过曲臂与所述摆叉连接;
所述摆叉通过所述锥型键带动所述第一夹件及所述第二夹件往复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条一端与所述摆叉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条固定连接所述下圈罩后延伸出外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套接座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件通过所述套接座与所述连接条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叉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夹件通过所述套接座与所述连接条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条的另一端通过曲臂与所述摆叉连接;
所述第一夹件及所述第二夹件的一端与所述摆叉固定连接,所述摆叉及所述套接座分别与所述连接条相对滑动,所述摆叉直接带动所述第一夹件及所述第二夹件往复摆动。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抛光机用磨头,通过在壳体内布置的蜗轮和蜗杆,利用蜗轮和蜗杆之间的啮合传动来带动用于夹持打磨块进行砖坯打磨的夹件,在蜗轮的两侧面设置凹凸部,该凹凸部布置有形状相同的两个凹凸部,两个凹凸部以蜗轮的所在平面镜像对称且互为反转,在凹凸部的两侧设置安装在摆叉上的滑动件,滑动件各自沿相对应侧面的凹凸部的二分之一路径进行滑行,使得蜗轮与摆叉之间进行无间隔或无空行程地传动,提高蜗轮与摆叉之间的传动衔接精度,降低摩擦耗损,降低工作噪音;由于夹件是与摆叉连接的,凹凸部跟随蜗轮的转动而带动摆叉朝蜗轮的轴线方向往复摆动,提高蜗轮、摆叉对夹件之间的传动效率,实现使用夹件中的打磨块对砖坯进行无间隔或无空行程地抛光打磨操作的效果,以此提高打磨效果,节约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抛光机用磨头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抛光机用磨头的油封件、蜗杆、蜗轮、壳体及夹件之间布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抛光机用磨头的蜗轮与滑动件配合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抛光机用磨头的摆叉连接滑动件、摆轴、连接条及曲臂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抛光机用磨头的凹凸部布置于蜗轮侧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抛光机用磨头的壳体与油封件、输出轴连接关系的正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抛光机用磨头的摆叉、底座、下圈罩、套接座及夹件之间连接关系的侧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抛光机用磨头的摆叉、底座、下圈罩、套接座及夹件之间连接关系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
01、上圈罩;02、中圈罩;03、下圈罩;031、空隙部
11、蜗杆;111、通孔;12、蜗轮;121、凹凸部;
21、摆叉;211、滑动件;212、摆轴;
31、连接条;31a、锥型键;
41、夹件;411、第一夹件;412、第二夹件;42、套接座;421、锥型孔;
51、油封件;
61、输出轴;
71、撑板;
81、轴承;
91、曲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抛光机用磨头。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7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抛光机用磨头,包括壳体、蜗杆11、蜗轮12、摆叉21、连接条31及用于夹持磨块的夹件41,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壳体的平面为圆形,所述壳体主要包括的上圈罩01、中圈罩02及下圈罩03几部分。上圈罩01、中圈罩02及下圈罩03分别类似于内中空的环绕形状结构,且上圈罩01、中圈罩02及下圈罩03呈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关系,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螺丝连接或焊接或使用其他锁定零部件进行连接。壳体通过上圈罩01、中圈罩02及下圈罩03几部分相互连接后形成容纳室,所述容纳室可用于安装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驱动机构或装配部件。
请参阅图2所示,蜗杆11竖直设于壳体内,也即是所述蜗杆11竖直布置于上圈罩01、中圈罩02及下圈罩03内,蜗杆11外周环绕且啮合有多个蜗轮12。确切地说,在蜗杆11的外周等距地环绕布置有三个蜗轮12,三个蜗轮12分别与蜗杆11的外周的其中一部位进行啮合传动,三个蜗轮12立放于壳体中,且蜗轮12与壳体同步转动,相邻的两个蜗轮12之间的夹角为120°,当然蜗轮12之间的装配角度也可以根据其他实际应用情况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此处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3-4所示,三个蜗轮12的两侧面布置有形状相同的两个凹凸部121,两个所述凹凸部分别为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于本实施例中,设于蜗轮12两侧面的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以蜗轮12所在平面为中心呈镜像布置,其中第二凹凸部以蜗轮12的轴心为支点旋转180°,以此使得蜗轮12两侧面的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呈现为反对称布置关系。
所述凹凸部121优选采用的是凹凸轮或平面轮,对于凹凸部以凹凸轮或平面轮来表述的过程或效果在此不作赘述,下文继续以凹凸部来进行表述,其与用凹凸轮或平面轮进行表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效果一致。
于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与蜗轮12之间的设计要求是,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可设为全圆环形,因此,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需要环绕蜗轮12的轴心布置,且与蜗轮12为同心同轴布置。由于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外边缘分别布置到蜗轮12的齿轮内侧边处,而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内边缘分别布置到蜗轮12轴孔的外边缘,所以,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整体上分别是呈现出中部开孔的饼状的全圆环形状结构。
关于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厚度设计是:
当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分别设为全圆环形时,所述一侧的第一凹凸部和所述一侧的第二凹凸部的平面为全圆环形且其最高点、最低点分别设在全圆环形直径两端,并从最高点向最低点线性或曲线渐低。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摆叉的摆动平面垂直于外壳平面的直径且设于壳体内,摆叉21设有分别与蜗轮12两侧面的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相滑行的滑动件211,也即是蜗轮12两侧的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分别对应布置一个滑动件211与其进行滑行,滑动件211分别沿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侧面的滑行方式至少包括摩擦滑行和滚动滑行,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滑行方式,在此不作限定。所述滑动件211的材质优先采用尼龙材质,滑动件211通过采用尼龙材质,可提高滑动件211的耐用性,及起到抗振的作用,还可使得滑动件211与凹凸部121之间的滑行效果更好,也提高滑动件211与凹凸部121之间的摩擦系数。
依据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厚度设计特征,即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设计特征,布置于蜗轮12的两侧面的滑动件211分别与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形成交替滑行关系。
更具体地,当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分别设为全圆环形时,所述滑动件211分别与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最高点至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分别与蜗轮12轴心相对应点的轨迹始终保持滑行接触。
所以,蜗轮12两侧的所述滑动件211各自沿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二分之一路径进行滑行,也即是当第一凹凸部与相对应的滑动件211滑行时,第二凹凸部与相对应的滑动件211相分离。
这样,由于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厚度布置的特点,即可通过滑动件211分别与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之间的摩擦驱动摆叉21朝蜗轮12的轴线方向往复摆动。因此,第一凹凸部与相对应侧的滑动件211摩擦滑行时就会向另外第二凹凸部与相应侧的滑动件211分离的一侧倾斜摆动,以此使得摆叉21能够无间隔或无空档地进行往复摆动。
对于所述连接条31的设计要求是,所述连接条31与蜗杆11呈垂直关系布置,连接条31的一端与摆叉21连接,另一端延伸出下圈罩03的外部,所述夹件41上部设有套接座42,而该套接座42与连接条31延伸出所述下圈罩03的外部的一端相连接;这样,当蜗轮12带动摆叉21时,摆叉21通过连接条31来带动夹持磨块的夹件41对砖坯进行抛光打磨操作。
这样,通过在壳体内布置的蜗轮12和蜗杆11,利用蜗轮12和蜗杆11之间的啮合传动来带动用于夹持打磨块进行砖坯打磨的夹件41,在蜗轮12的两侧面分别设置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且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形状相同,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以蜗轮12的所在平面镜像对称且互为反转,在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一侧分别设置安装在摆叉21上的滑动件211,滑动件211各自沿相对应侧第一凹凸部或第二凹凸部的二分之一路径进行滑行,使得蜗轮12与滑动件211之间进行无间隔或无空行程地传动,提高蜗轮12与摆叉21之间的传动衔接精度,降低摩擦耗损,降低工作噪音;由于夹件41是与摆叉21连接的,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分别跟随蜗轮12的转动而带动摆叉21朝蜗轮12的轴线方向往复摆动,提高蜗轮、摆叉对夹件之间的传动效率,实现使用夹件41中的打磨块对砖坯进行无间隔或无空行程地抛光打磨操作的效果,以此提高打磨效果,节约能耗。
优选的,请参阅图1、图2所示,所述夹件41包括第一夹件411和第二夹件412,关于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的摆动操作设计要求是,处于相邻布置的第一夹件411与第二夹件412朝相反或相对方向摆动,也即是当第一件与第二夹件412往相反方向摆动完毕后,复位时会朝相对方向摆动,然后再往相反相反摆动,以此重复摆动。另外,处于相隔布置的两个第一夹件411或相隔的两个第二夹件412设计为朝相同方向摆动。
更具体地,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相互交替间隔地围绕所述下圈罩03的外周等距布置有多个;于本实施例中,实际上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是布置于下圈罩03的下方的,而设置于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上的套接座42则是与贯穿下圈罩03的连接条31相连接,优选的是,在下圈罩03的外周交替间隔等距布置三个第一夹件411及三个第二夹件412。
这样,通过对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的合理位置布置和摆动方向设置,可有效提高夹件41对砖坯抛光打磨操作的效率,同时也方便夹件41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装配。通过对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之间的交替间隔等距布置,使得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在实际抛光打磨时效率更高,且不会造成夹件41的卡顿情况。
优选的,请参阅图5所示,对于摆叉21的结构设计要求是,在摆叉21的上端部开设有分叉口,该分叉口主要是呈U形形状,或者说分叉口是由摆叉21上端部向上延伸出的两条支杆形成。所述分叉口的开口宽度设计为与蜗轮12的厚度相适配,以此使得蜗轮12能够放置到分叉口中,且在分叉口的上端部设置滑动件211,即是在摆叉21上端部向上延伸出的两条支杆上分别安装有滑动件211。将蜗轮12置于分叉口之间,且蜗轮12的凹凸部121与分别设于分叉口两侧的滑动件211保持滑行关系。
这样,通过分叉口两侧的滑动件211与蜗轮12侧面的凹凸部121之间的滑行,即可使得摆叉21自身朝蜗轮12轴线方向往复摆动。
更具体地,在摆叉21的下端部连接有摆轴212、曲臂91及所述连接条31,其中,摆轴212是与摆21叉活动连接的,而摆轴212的两端可与撑板71或壳体固定连接,相当于摆叉21是由摆轴212来支撑的,且摆叉21还以摆轴212为摆动轴212心实现往复摆动的目的。
另外,当摆叉21在蜗轮12的带动下,同时带动曲臂91及连接条31,曲臂91的另一端与第二夹件412相连的连接条31连接。这样,即可实现摆叉21同时带动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的效果,且第一夹件411与第二夹件412是呈相反方向或相对方向摆动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升摆叉21通过连接条31来带动夹件41的效果,需要对摆叉21的力臂L1及连接条31的力臂L2作出实质性的实验调整,经过多次实验操作可得,当摆叉21的力臂L1与连接条31的力臂L2的比例为1.5:1时,摆叉21通过连接条31带动夹件41的摆动幅度及摆动时间是最优的。当然在实际操作中,L1:L2的比例范围在1.2:1-2:1之间也是可达到摆叉21带动夹件41的较好的效果的。
优选的,请参阅图2、图6所示,上圈罩01的上端口部设有防止传动部件中的润滑油飞溅出来的油封件51,由于本实施例的蜗轮12和蜗杆11是以垂直方式进行布置的,在蜗轮12和蜗杆11啮合传动时润滑油就会垂直向上或水平向外飞溅。
这样,通过将油封件51设置在上圈罩01的上端口部,可有效防止内部传动机构的润滑油垂直向上或水平向外飞溅出来而影响正常工作,提高砖坯抛光打磨的安全性,对实际工作起到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更具体地,抛光机用磨头还包括固定底板(图中未标注),所使用的固定底板为圆饼形状,该固定底板设于蜗轮12的下方,固定底板的外周边下圈罩03的内周壁固定连接,摆叉也安装在固定底板上,也即是固定底板与摆叉21及下圈罩03同步转动,对应连接条31且在固定底板上等距布置有多个所述摆叉21;于本实施例中,摆叉21也是在下圈罩03内,且摆叉21具体设置有六个,也即是在固定底板上等距布置有六个摆叉21,当然摆叉2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操作需要进行安排,在此不作限定。这样,通过合理安装固定底板,可以方便安装外壳内的蜗轮12、蜗杆11、输出轴61及摆叉21等机构或部件。
优选的,请参阅图1、图2所示,对于蜗杆11及输出轴61之间的设计要求是,蜗杆11贯穿上圈罩01且延伸至中圈罩02及下圈罩03中,在蜗杆11的中部贯穿有通孔111,而蜗杆11的外周即是与蜗轮12啮合的齿轮条。
更具体地,抛光机用磨头还包括输出轴61,输出轴61竖直布置且贯穿于上圈罩01、中圈罩02及下圈罩03内,更具体地,输出轴61通过轴承81贯穿蜗杆11中部的通孔111,使输出轴61的转动轴线与蜗杆11的中轴线为共线关系,且输出轴61的下端贯穿蜗杆11中部的通孔111后与固定底板相连接,通过相关连接关系,使得输出轴61、上圈罩01、中圈罩02、下圈罩03及固定底板呈同步转动关系。在输出轴61转动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蜗杆11的静止状态,其可在蜗杆11的顶部设置固定法兰,以固定蜗杆11的位置,避免蜗杆11在抛光打磨工作过程中转动,保证蜗杆11的静止状态。
优选的,请参阅图1所示,抛光机用磨头还包括撑板71,撑板71立放安装在固定底板上,当输出轴61获得外部动力时,带动固定底板转动,固定底板带动撑板61,同样设于撑板61上的蜗轮12也会随其转动,这时的蜗轮12的转动属于公转。撑板71围绕着蜗杆11外周布置有多个,于本实施例中,优先设置三块撑板71,该撑板71整体上呈三面弯折非共面的结构,两边的撑板71的弯折面向中间的折弯面靠近,形成撑板71的两边的弯折面向中间弯折面包裹的形状。撑板71上开设有轴孔,通过在撑板71的两边的弯折面上开设轴孔,且需使得相邻的两个撑板71的轴孔一一对应,相邻的两块撑板71之间相隔留置有用于容纳蜗轮12的空间,相邻的两块撑板71通过转轴相连接,且转轴穿过蜗轮12的中心部,使得蜗轮12能够稳固地装配在两块撑板71之间。
这样,通过对撑板71的合理布置,使得更方便地安装蜗轮12,在最大地限度上发挥蜗轮12与蜗杆11配合传动和输出力矩的效果。
优选的,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连接条31为锥型键31a,锥型键31a一端与摆叉21固定连接,锥型键31a的另一端延伸出下圈罩03外部后与套接座42连接;实际应用中,是将锥型键31a延伸出下圈罩03外部的一端设置为锥型结构,且通过该锥型键31a的锥型端与套接座42相固定连接。以此实现连接条31间接地连接夹件41的目的。
优选的,在锥型键31a穿过下圈罩03时,需要在下圈罩03与锥型键31a相连接处或相连接之间设置一空隙部031,所述空隙部031实则是保持锥型键31a与下圈罩03之间留置空间,使得锥型键31a与下圈罩03之间能够保持活动状态,当然为了使得锥型键31a能够穿过下圈罩03时可以灵活地摆动,可在下圈罩03的空隙部031内设于与锥型键31a相适配的活动零件(如轴承等),通过在下圈罩03内设置活动零部件,可以减少锥型键31a与下圈罩03的空隙部之间的摩擦损耗,提高锥型键31a的灵活摆动效果。由于锥型键31a在穿过下圈罩03时,锥型键31a是有一段处于下圈罩03的空隙部031中的,所以锥型键31a的摆动范围是受到一定的角度限制的,其摆动角度限定是以锥型键31a与空隙部031两端口部之间的间距为准;这样,在摆叉21带动锥型键31a时,摆叉21即可在下圈罩03留置的空隙部031限定的倾斜角度范围内往复摆动。
优选的,套接座42开设有锥型孔421,而锥型键31a延伸出下圈罩03外部的一端为锥型结构。更具体地,锥型键31a设置的锥型结构其锥型直径由连接摆叉21一端向连接套接座42一端逐渐减小,而套接座42设置的锥型孔421的锥型孔421径自面向锥型键31a一侧指向另一侧逐渐减小,因此使得锥型键31a设置锥型结构一端与锥型孔421相适配,以此实现连接条31间接地连接夹件41的目的。
优选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条31的设置锥型结构的特征,对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的布置要求作出调整,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夹件411通过套接座42与锥型键31a的一端固定连接,锥型键31a的另一端与摆叉21固定连接。
而第二夹件412通过套接座42与锥型键31a的一端固定连接,锥型键31a的另一端通过曲臂91与摆叉21连接。
这样,由于锥型键31a两端都已分别固定连接摆叉21及套接座42,所以当蜗杆11啮合蜗轮12驱动摆叉21时,摆叉21即可通过锥型键31a来带动第一夹件411,而由于第二夹件412是通过锥型键31a铰接摆叉21的,所述当摆叉21动作时,第一夹件411和第二夹件412都会往复摆动,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要求,第一夹件411与第二夹件412的摆动方向是呈相反关系的。
关于第一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
输出轴61在外部马达的驱动下,开始带动壳体转动,同时,而蜗杆11保持静止状态。在壳体转动的过程中,由于输出轴61及撑板71分别与固定底板固定连接,在输出轴61转动时,撑板71和固定底板也会随之转动,从而带动蜗轮12、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实现蜗轮12、第一夹件411、第二夹件412的公转。同时,由于蜗轮12与蜗杆11的啮合,蜗轮12即沿蜗杆11的螺纹行走,实现蜗轮12的自转。
在蜗轮12自转时,由于蜗轮12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蜗轮12的自转动会带动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基于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厚度轨迹设置特征,滑行于蜗轮12两侧面的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上的滑动件211会呈现相对蜗轮12左右往复移动的动作轨迹。
由于锥型键与下圈罩03之间是活动连接关系,当摆叉21朝蜗轮12的轴线方向往复摆动时,锥型键就会在下圈罩03设置的空隙部031限定的活动范围内进行摆动,进而带动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的往复摆动,从而实现利用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内安装的磨块进行打磨动作。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夹件41的驱动方式,其余部分均相同,具体进行如下分析:
优选的,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条31整体上呈圆柱状或方形状等,连接条31一端与摆叉21活动连接,连接条31固定连接下圈罩03后延伸出外部的另一端与套接座42活动连接,这里的连接条31与摆叉21及套接座42之间的活动连接可以通过设置轴承81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零部件,在此不作限定。这样,当连接在下圈罩03的固定作用下,实则上连接条31是起到支撑连接摆叉21和套接座42的目的。
优选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条31的设置特征,对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的布置要求作出调整,更具体地,由于第一夹件411是通过套接座42与连接条31连接的,所以第一夹件411通过套接座42与连接条31的一端活动连接,而连接条31的另一端与摆叉21活动连接。以此实现连接条31与摆叉21及第一夹件411之间的活动来接关系。
由于第二夹件412是通过连接条31与摆叉21连接的,所以第二夹件412通过套接座42与连接条31的一端活动连接,而连接条31的另一端通过曲臂与摆叉21连接。以此实现连接条31与摆叉21及第二夹件412之间的活动来接关系。
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的一端是与摆叉21固定连接的,而摆叉21及套接座42分别与连接条31是相对滑动设置,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摆叉21通过摆叉21来带动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往复摆动。
关于第二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
输出轴61在外部马达的驱动下,开始带动壳体转动,同时,而蜗杆11保持静止状态。在壳体转动的过程中,由于输出轴61及撑板71分别与固定底板固定连接,在输出轴61转动时,撑板71和固定底板也会随之转动,从而带动蜗轮12、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实现蜗轮12、第一夹件411、第二夹件412的公转。同时,由于蜗轮12与蜗杆11的啮合,蜗轮12即沿蜗杆11的螺纹行走,实现蜗轮12的自转。
在蜗轮12自转时,由于蜗轮12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蜗轮12的自转动会带动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基于凹凸部121的厚度轨迹设置特征,滑行于蜗轮12两侧面的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上的滑动件211会呈现相对蜗轮12左右往复移动的动作轨迹。
由于连接条31与下圈罩03之间是固定连接关系,当摆叉21朝蜗轮12的轴线方向往复摆动时,摆叉21与连接条31相对滑动,套接座42与连接条31也是相对滑动;这样,摆叉21就会直接带动第一夹件411,而第二夹件412可在摆叉21摆动时通过连接条31来带动,以此实现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的往复摆动,及利用第一夹件411及第二夹件412内安装的磨块进行打磨动作。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蜗轮两侧面的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形状设计,其余部分均相同,具体进行如下分析:
于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与蜗轮12之间的设计要求是,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可设为半圆环形,因此,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需要环绕蜗轮12的轴心布置,且与蜗轮12为同心同轴布置。由于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外边缘分别布置到蜗轮12的齿轮内侧边处,而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内边缘分别布置到蜗轮12轴孔的外边缘,所以,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整体上分别是呈现出中部开孔的饼状的半圆环形状结构。
关于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厚度设计是:
当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设为半圆环形时,所述一侧第一凹凸部和所述一侧的第二凹凸部的平面为半圆环形,其最高点处于半圆环中点,最低点处于半环两端点,并从最高点向最低点线性或曲线渐低。
更具体地,当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分别设为半圆环形时,所述滑动件211分别与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的最高点至最低点的轨迹始终保持滑行接触。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抛光机用磨头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抛光机用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平面为圆形,所述壳体通过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圈罩、中圈罩及下圈罩形成有容纳室;
蜗杆,所述蜗杆竖直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蜗杆外周环绕且啮合有多个蜗轮,所述多个蜗轮立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蜗轮与所述壳体同步转动,所述多个蜗轮的两侧面布置有形状相同的两个凹凸部,两个所述凹凸部以所述蜗轮的所在平面镜像对称且互为反转;
摆叉,所述摆叉的摆动平面垂直于所述外壳平面的直径且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摆叉设有分别与所述蜗轮两侧面的所述凹凸部相滑行的滑动件,布置于所述蜗轮的两侧面的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凹凸部形成交替滑行关系,且所述滑动件各自沿相对应侧面的所述凹凸部的二分之一路径进行滑行,所述凹凸部跟随所述蜗轮的转动而带动所述摆叉朝所述蜗轮的轴线方向往复摆动;
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摆叉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下圈罩的外部;
用于夹持磨块的夹件,所述夹件上部设有套接座,所述套接座与所述连接条延伸出所述下圈罩的外部的一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用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件包括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相邻的所述第一夹件与所述第二夹件朝相反或相对方向摆动;相隔的两个第一夹件或相隔的两个第二夹件朝相同方向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机用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叉上端部开设有与所述蜗轮的厚度相适配的分叉口,所述分叉口的上端部设置所述滑动件,所述蜗轮置于所述分叉口之间且与所述滑动件保持滑行关系;
所述摆叉的下端部连接有摆轴、曲臂及所述连接条,所述摆轴与所述撑板或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摆叉以所述摆轴为摆动轴心,所述摆叉同步带动所述曲臂及所述连接条,所述曲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件相连的连接条连接;
所述摆叉的力臂L1大于所述连接条的力臂L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用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圈罩的上端口部设有防止润滑油溅出的油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用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撑板,围绕所述蜗杆布置有多个所述撑板,所述撑板上开设有轴孔,相邻的两个撑板的轴孔一一对应且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蜗轮的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机用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为锥型键,所述锥型键一端与所述摆叉固定连接,所述锥型键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下圈罩外部后与所述套接座连接;
所述套接座开设有锥型孔,所述锥型键延伸出所述下圈罩外部的一端为锥型结构,所述锥型键设置锥型结构一端与所述锥型孔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抛光机用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圈罩与所述锥型键相连之间具有空隙部,所述摆叉带动所述锥型键在所述空隙部限定的倾斜角度范围内往复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抛光机用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件通过所述套接座与所述锥型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锥型键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叉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夹件通过所述套接座与所述锥型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锥型键的另一端通过曲臂与所述摆叉连接;
所述摆叉通过所述锥型键带动所述第一夹件及所述第二夹件往复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机用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一端与所述摆叉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条固定连接所述下圈罩后延伸出外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套接座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抛光机用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件通过所述套接座与所述连接条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叉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夹件通过所述套接座与所述连接条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条的另一端通过曲臂与所述摆叉连接;
所述第一夹件及所述第二夹件的一端与所述摆叉固定连接,所述摆叉及所述套接座分别与所述连接条相对滑动,所述摆叉直接带动所述第一夹件及所述第二夹件往复摆动。
CN202111533213.7A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抛光机用磨头 Pending CN1141024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3213.7A CN114102428A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抛光机用磨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3213.7A CN114102428A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抛光机用磨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2428A true CN114102428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65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3213.7A Pending CN114102428A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抛光机用磨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24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84994A (zh) * 2024-03-15 2024-04-16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陶瓷牙生产用打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84994A (zh) * 2024-03-15 2024-04-16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陶瓷牙生产用打磨装置
CN117884994B (zh) * 2024-03-15 2024-05-14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陶瓷牙生产用打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02428A (zh) 一种抛光机用磨头
CN211916313U (zh) 一种金属板材双面抛光装置
CN112355768A (zh) 一种液压油缸缸筒内壁去毛刺设备
CN216731271U (zh) 一种抛光机用磨头
CN114210778A (zh) 一种钢结构加工用钢板折弯机
CN115890264B (zh) 大型曲轴加工用切削装置
CN210732134U (zh) 一种3d无损抛光机旋转电机转接轴
CN215748578U (zh) 一种轴承套圈支撑的修磨夹具
CN211784267U (zh) 一种机械密封试验装置
CN211103439U (zh) 一种用于同步器齿套的磨削夹具
CN210878900U (zh) 一种旋转托架式轴承加工用打磨机构
CN212945639U (zh) 一种板材铣边装置
CN215589016U (zh) 一种用于精密光组件的带隔离器装配结构
CN218658360U (zh) 一种钢制支撑柱用抛光机
CN219664488U (zh) 一种自清洁的led单元板
CN217122844U (zh) 一种新型打磨变位机构
CN115056121B (zh) 一种双层高硼硅玻璃杯的全自动加工成型装置
CN215146918U (zh) 一种全自动三孔倒角机
CN220838516U (zh) 一种限位夹具组件
CN218052343U (zh) 一种滑动座安装结构
CN216939085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生产的焊接组件
CN218364366U (zh) 一种光杯组装机的组装治具
CN111469028A (zh) 一种多方位抛光装置
CN218152043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提升机用轴承座
CN214642984U (zh) 一种异形镜片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