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1384B - 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1384B
CN114101384B CN202010897664.8A CN202010897664A CN114101384B CN 114101384 B CN114101384 B CN 114101384B CN 202010897664 A CN202010897664 A CN 202010897664A CN 114101384 B CN114101384 B CN 1141013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
inlet
plate
strip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76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1384A (zh
Inventor
徐江华
阮星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976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1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1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1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01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1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00Straightening, restoring form or 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of sheet metal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Stretching sheet metal combined with rolling
    • B21D1/02Straightening, restoring form or 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of sheet metal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Stretching sheet metal combined with rolling by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21Control or correction devices in association with moving st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4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 B21D43/08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rollers
    • B21D43/09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rollers by one or more pairs of rollers for feeding sheet or strip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包括: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2)之前时,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与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则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出口张紧辊之后时,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本发明的张紧力控制方法中,当板带焊缝(5)经过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用抗断带能力弱的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张紧辊的张紧力,弱抗断带板带则不会发生断带事故,使得板带平整工艺的连续性得到保证。

Description

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整机的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平整机的作用是对带钢施加一定轧制力,以使带钢获得必要的性能和表面质量,满足后工序加工的要求,在热镀锌生产线上设置有平整机,从而使镀锌板成品能有较好的表面质量及内部性能。
以某钢铁公司镀锌车间的平整机为例,参见图2和图3,在平整机1的入口侧和出口侧通常设置有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板带4依次通过入口张紧辊2、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进行平整,通过控制平整机1轧制力以及控制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进行板带4延伸率控制,从而能够改善带钢的机械性能。而为了能提高平整机的生产效率,通常会将两卷板带焊接起来后进行平整工艺。在对不同的板带实施平整工艺时,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对板带施加的张紧力是不同的,因此当前一卷板带平整结束,后一卷板带进入平整机时,需要将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成针对后一卷板带的张紧力参数。
对于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常规过程为:当板带焊缝5位于平整机1之前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则设定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而当板带焊缝5经过平整机1后并位于平整机1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则切换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则切换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也就是说,当板带焊缝5经过平整机1时,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则切换为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
然而,事实上,在热镀锌产线中的带钢品种规格复杂多变,当焊缝前后两卷板带的抗拉强度差异较大时,在工艺参数切换时,尤其是在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值切换时,抗拉强度较低的板带容易发生断带的情况,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影响正常的生产节奏。为了避免断带事故的发生,操作工在焊缝前后两卷板带发生品种规格变化时进行手动干预,这样同样会影响生产效率。
中国专利(CN110170535A)介绍了一种镀锌光整机过焊缝轧制力自动控制方法,该方法考虑焊缝到达平整机前后的不同位置时采用不同的平整机轧制力设定值,主要目的是保证前后两卷带钢的延伸率达标,却未考虑稳定通板过程中张紧力设定的重要作用。
以下介绍一下现有的平整工艺方法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
现有的平整机与张紧辊对板带张紧平整时,针对板带设置有多个张紧力参数,其中主要有如下参数:
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该参数与板带截面积的乘积即为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该参数用于设置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以使板带得到较好张紧效果。
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该参数与板带截面积的乘积即为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该参数用于设置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该参数与板带截面积的乘积即为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该参数用于设置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该参数与板带截面积的乘积即为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该参数用于设置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上述张紧力参数的值通常是由板带本身的材质而确定的,其数值越大,则说明其抗拉性能越好。上述入口极限张紧力和出口极限张紧力的意义在于,当板带的张紧力超过入口极限张紧力或出口极限张紧力时,板带极有可能发生断带事故,因此要避免张紧辊的张紧力超过入口极限张紧力或出口极限张紧力。
板带经过平整机后会有一定的延伸率,为了使该延伸率能达到目标要求,应使出口张紧力大于入口张紧力,因此,针对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和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以及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和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还设置有一个大于1.0的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同样地,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因此,只要知道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和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的数值,通过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相乘计算,即可得到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和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的数值,进而可以计算得到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目标张紧力、入口极限张紧力和出口极限张紧力的数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当板带焊缝经过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用抗断带能力弱的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张紧辊的张紧力,弱抗断带板带则不会发生断带事故,进而使得板带平整工艺的连续性得到保证。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在平整机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分别设置有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焊接连接的板带依次运行经过入口张紧辊、平整机和出口张紧辊;
所述张紧力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之前时,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步骤2,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与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则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步骤3,当板带焊缝位于出口张紧辊之后时,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包括:
步骤2.1,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入口目标张紧力大的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入口目标张紧力小的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步骤2.2,将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
若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弱抗断带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若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
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和平整机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1具体包括:
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则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则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2具体包括:
步骤2.2.1,当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则将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
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
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和平整机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
步骤2.2.2,当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则将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
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
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和平整机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
进一步地,步骤2.2.1中所述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具体包括:
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
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与平整机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
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与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进一步地,步骤2.2.2中所述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具体包括:
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
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与平整机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与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具体包括: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具体包括: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本发明的张紧力控制方法相对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方法中,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对于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用抗断带能力弱的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张紧辊的张紧力,从而保证了焊接的板带在经过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时,尤其是当板带焊缝经过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即板带交接切换时,弱抗断带板带不会发生断带事故,进而使得板带平整工艺的连续性得到保证,提升了平整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平整机、入口张紧辊、出口张紧辊和板带的位置示意图,其中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前,图中箭头为板带运行方向;
图2为平整机、入口张紧辊、出口张紧辊和板带的位置示意图,其中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和平整机之间,图中箭头为板带运行方向;
图3为平整机、入口张紧辊、出口张紧辊和板带的位置示意图,其中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和出口张紧辊之间,图中箭头为板带运行方向;
图4为平整机、入口张紧辊、出口张紧辊和板带的位置示意图,其中板带焊缝位于出口张紧辊后,图中箭头为板带运行方向;
图5为本发明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平整机、2-入口张紧辊、3-出口张紧辊、4-板带、5-板带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方式为一种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该张紧力控制方法针对平整机1前后的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在平整机1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分别设置有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经过焊接连接的连续板带4依次运行经过入口张紧辊2、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从而实现对板带4的平整工艺过程。当前一卷板带完成平整,后一卷板带开始进行平整,前一卷板带和后一卷板带之间的焊缝则会依次经过入口张紧辊2、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
参见图5,所述张紧力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之前时,如图1所示,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具体来说,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在步骤1中,由于焊缝后板带还没有进入张紧辊的张紧区域,因此张紧辊张紧力的设定就不必去考虑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只考虑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目标张紧力是板带进行张紧平整的工艺参数,正常情况下,用入口目标张紧力和出口目标张紧力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则能够获得较好的工艺效果。
步骤2,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2和图3所示,则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其中具体包括:
步骤2.1,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其中,入口目标张紧力大的板带则被确定为强抗断带板带,而入口目标张紧力小的板带则被确定为弱抗断带板带。
步骤2.1具体包括: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对比的结果有两种: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则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而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则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步骤2.2,将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若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弱抗断带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若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按照常规过程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所述常规过程是指,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平整机1之间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当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超过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必须用弱抗断带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否则,若以强抗断带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的话,极易导致弱抗断带板带发生断带,而当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不必担心上述问题,可以按照常规过程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张紧力不超过弱抗断带板带的极限张紧力,那么弱抗断带板带也就不会发生断带情况。
步骤2.2的过程中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而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另一种情况是当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而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因此,步骤2.2进一步包括步骤2.2.1和步骤2.2.2。
步骤2.2.1,当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则将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按照所述常规过程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上述步骤2.2.1中所述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具体包括:
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平整机1之间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当板带焊缝5位于平整机1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步骤2.2.2,当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则将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按照所述常规过程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上述步骤2.2.2中所述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具体包括:
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平整机1之间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5位于平整机1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
步骤3,当板带焊缝5位于出口张紧辊3之后时,如图4所示,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具体来说,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在步骤3中,由于焊缝前板带已经完全离开了张紧辊的张紧区域,因此张紧辊张紧力的设定就不必再去考虑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只考虑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即可。
当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设定的张紧力确定之后,则可依据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以及设定的目标板带延伸率等参数来设定平整机1对板带施加的轧制力,平整机1的轧制力可通过公式1来计算得到:
P=f(r,tin,tout,B,H,R,σ) (1)
式中:r为目标板带延伸率,B为板带宽度度,H为板带厚度,tin为入口单位面积张紧力设定,tout表示出口单位面积张紧力设定,R为平整机工作辊直径,σ为板带屈服强度。
在公式1中,先通过计算板带宽度B和板带厚度H的乘积来得出板带的截面积,然后,计算板带截面积与tin的乘积来得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计算板带截面积与tout的乘积来得出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最后依据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并结合r、R、σ计算得出平整机1的目标设定轧制力。上述依据公式1进行计算的过程是实时动态进行的,平整机1根据实时计算得出的目标设定轧制力来实时动态地调整轧制力。
以下提供3个具体实施例:
该3个具体实施例的实施背景是热镀锌后的平整机1,在该平整机1的前后设置有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
实施例1:
板带张紧平整参数设置如下:
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为1.1。
焊缝前板带的屈服强度σ=450N/mm2
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80N/mm2
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80×1.1=88N/mm2
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100N/mm2
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100×1.1=110N/mm2
焊缝前板带的厚度为1mm,宽度1500mm,则焊缝前板带的截面积1500mm2
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80×1500=120KN。
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88×1500=132KN。
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100×1500=150KN。
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110×1500=165KN。
焊缝后板带的屈服强度σ=250N/mm2
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45N/mm2
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45×1.1=49.5N/mm2
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60N/mm2
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60×1.1=66N/mm2
焊缝后板带的厚度为1mm,宽度1500mm,则焊缝前板带的截面积1500mm2
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45×1500=67.5KN。
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49.5×1500=74.25KN。
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60×1500=90KN。
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66×1500=99KN。
本实施例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之前时,如图1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也就是120KN,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132KN。
步骤2,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2和图3所示,则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其中具体包括:
步骤2.1,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由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120KN,而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67.5KN,则确定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而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步骤2.2,将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其中,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120KN,而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90KN,即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平整机1之间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即90KN,此时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即99KN。
设目标板带延伸率r=0.01,平整机工作辊直径R=600mm;
由于此时焊缝前板带处于平整机1处,所以采用焊缝前板带的屈服极限σ=450N/mm2
入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in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即60N/mm2
出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out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即66N/mm2
如前所述,板带宽度B为1500mm,板带厚度H为1mm;
此时的平整机轧制力应设定为:
P=f(r,tin,tout,B,H,R,σ)=f(0.01,60,66,1500,1.0,600,450)=2553KN。
当板带焊缝5位于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即67.5KN,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74.25KN。
由于此时焊缝后板带处于平整机1处,所以采用焊缝后板带的屈服极限σ=250N/mm2
入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in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即45N/mm2
出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out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即49.5N/mm2
此时的平整机轧制力为:
P=f(r,tin,tout,B,H,R,σ)=f(0.01,45,49.5,1500,1.0,600,250)=2553KN。
步骤3,当板带焊缝5位于出口张紧辊3之后时,如图4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也就是保持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为67.5KN,而出口张紧辊3同样保持张紧力为74.25KN。
实施例2:
板带张紧平整参数设置如下:
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为1.1。
焊缝前板带的屈服强度σ=250N/mm2
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45N/mm2
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45×1.1=49.5N/mm2
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60N/mm2
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60×1.1=66N/mm2
焊缝前板带的厚度为1mm,宽度1500mm,则焊缝前板带的截面积1500mm2
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45×1500=67.5KN。
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49.5×1500=74.25KN。
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60×1500=90KN。
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66×1500=99KN。
焊缝后板带的屈服强度σ=450N/mm2
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80N/mm2
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80×1.1=88N/mm2
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100N/mm2
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100×1.1=110N/mm2
焊缝后板带的厚度为1mm,宽度1500mm,则焊缝后板带的截面积1500mm2
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80×1500=120KN。
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88×1500=132KN。
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100×1500=150KN。
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110×1500=165KN。
本实施例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之前时,如图1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也就是67.5KN,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74.25KN。
步骤2,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2和图3所示,则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其中具体包括:
步骤2.1,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由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67.5KN,而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120KN,则确定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而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步骤2.2,将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其中,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120KN,而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90KN,即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平整机1之间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即67.5KN,出口张紧辊3的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74.25KN。
当板带焊缝5位于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即90KN,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即99KN。
设目标板带延伸率r=0.01,平整机工作辊直径R=600mm;
由于此时焊缝后板带处于平整机1处,所以采用焊缝后板带的屈服极限σ=450N/mm2
入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in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即60N/mm2
出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out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即66N/mm2
如前所述,板带宽度B为1500mm,板带厚度H为1mm;
此时的平整机轧制力应设定为:
P=f(r,tin,tout,B,H,R,σ)=f(0.01,60,66,1500,1.0,600,450)=2534KN。
步骤3,当板带焊缝5位于出口张紧辊3之后时,如图4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即120KN,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132KN。
由于此时焊缝后板带处于平整机1处,所以采用焊缝后板带的屈服极限σ=450N/mm2
入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in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即80N/mm2
出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out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即88N/mm2
此时的平整机轧制力为:
P=f(r,tin,tout,B,H,R,σ)=f(0.01,80,88,1500,1.0,600,450)=2417KN。
实施例3:
板带张紧平整参数设置如下:
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为1.1。
焊缝前板带的屈服强度σ=250N/mm2
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45N/mm2
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45×1.1=49.5N/mm2
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60N/mm2
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60×1.1=66N/mm2
焊缝前板带的厚度为1mm,宽度1500mm,则焊缝前板带的截面积1500mm2
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45×1500=67.5KN。
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49.5×1500=74.25KN。
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60×1500=90KN。
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66×1500=99KN。
焊缝后板带的屈服强度σ=280N/mm2
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50N/mm2
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50×1.1=55N/mm2
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70N/mm2
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70×1.1=77N/mm2
焊缝后板带的厚度为1mm,宽度1500mm,则焊缝后板带的截面积1500mm2
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50×1500=75KN。
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55×1500=82.5KN。
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70×1500=105KN。
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77×1500=115.5KN。
本实施例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之前时,如图1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也就是67.5KN,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74.25KN。
步骤2,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2和图3所示,则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其中具体包括:
步骤2.1,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由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67.5KN,而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75KN,则确定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而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步骤2.2,将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其中,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75KN,而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90KN,即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
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平整机1之间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保持不变,即分别为67.5KN和74.25KN,
当板带焊缝5位于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即75KN,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82.5KN。
设目标板带延伸率r=0.01,平整机工作辊直径R=600;
由于此时,由于焊缝后板带处于平整机1处,所以采用焊缝后板带的屈服极限σ=280;
入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in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即50N/mm2
出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out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即50×1.1=55N/mm2
如前所述,板带宽度B为1500,板带厚度H为1;
此时的平整机轧制力应设定为:
P=f(r,tin,tout,B,H,R,σ)=f(0.01,50,55,1500,1.0,600,280)=1259KN。
步骤3,当板带焊缝5位于出口张紧辊3之后时,如图4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基于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也就是说,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保持不变,分别为75KN和82.5KN。
本实施方式的张紧力控制方法中,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对于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用抗断带能力弱的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张紧辊的张紧力,尤其是始终保持张紧力不超过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板带焊缝5在经过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时,即板带交接切换时,保证了弱抗断带板带不会发生断带事故,从而使得板带平整工艺的连续性得到保证,提升了平整机1的工作效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在平整机(1)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分别设置有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焊接连接的板带(4)依次运行经过入口张紧辊(2)、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
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力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2)之前时,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步骤2,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则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步骤3,当板带焊缝位于出口张紧辊(3)之后时,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步骤2中所述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包括:
步骤2.1,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入口目标张紧力大的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入口目标张紧力小的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步骤2.2,将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
若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弱抗断带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若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
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平整机(1)之间时,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具体包括:
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则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则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具体包括:
步骤2.2.1,当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则将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
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
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平整机(1)之间时,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
步骤2.2.2,当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则将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
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
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平整机(1)之间时,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1中所述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具体包括:
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
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平整机(1)之间时,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
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1)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2中所述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具体包括:
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
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平整机(1)之间时,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1)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具体包括: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具体包括: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CN202010897664.8A 2020-08-31 2020-08-31 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101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7664.8A CN114101384B (zh) 2020-08-31 2020-08-31 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7664.8A CN114101384B (zh) 2020-08-31 2020-08-31 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1384A CN114101384A (zh) 2022-03-01
CN114101384B true CN114101384B (zh) 2024-01-09

Family

ID=80360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7664.8A Active CN114101384B (zh) 2020-08-31 2020-08-31 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1384B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2015A (ja) * 1986-10-28 1988-05-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帯鋼のスキンパスミル
JP2002153905A (ja) * 2000-11-21 2002-05-28 Nkk Corp 調質圧延機における溶接部通板方法および通板装置
JP2002178019A (ja) * 2000-12-18 2002-06-25 Kawasaki Steel Corp スキンパスミルの圧延方法
JP2006151651A (ja) * 2004-11-30 2006-06-15 Sato Corp 印字用紙巻取り装置
JP2007105740A (ja) * 2005-10-11 2007-04-26 Nippon Steel Corp 湿式調質圧延方法およびその圧延機
JP2007211334A (ja) * 2006-02-13 2007-08-23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高張力熱延鋼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48229A (ja) * 2007-03-08 2008-10-16 Nippon Steel Corp 調質圧延液および調質圧延液用原液
KR20090077433A (ko) * 2008-01-11 2009-07-15 이에 유나이티드 스틸 코포레이션 냉간 압연강의 연속 제조방법
JP2010214422A (ja) * 2009-03-17 2010-09-30 Nisshin Steel Co Ltd 鋼板の調質圧延方法
CN101905246A (zh) * 2010-08-13 2010-12-08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轧机动态变规格焊缝自动控制方法
CN102046850A (zh) * 2008-05-30 2011-05-04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钢板的酸洗处理方法以及酸洗处理装置
CN102260781A (zh) * 2010-05-24 2011-11-30 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 连退机组带钢延伸率和平整工艺状态在线预警方法
CN102371278A (zh) * 2010-08-26 2012-03-1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稳定性指标的连退平整机板形自动控制方法
CN103350110A (zh) * 2013-03-26 2013-10-16 江苏甬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光亮表面的奥氏体不锈钢带的制作方法
CN103480651A (zh) * 2012-06-13 2014-01-0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架四辊平整机组的辊型曲线设计方法
CN104271789A (zh) * 2012-04-23 2015-01-0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热冲压用镀锌钢板的制造方法、热冲压用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热冲压部件
CN105792955A (zh) * 2013-09-21 2016-07-20 应用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铜铝复合材料的等温态法制备工艺与系统
CN107838193A (zh) * 2016-09-19 2018-03-27 烨联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冷轧线
CN107871873A (zh) * 2017-09-28 2018-04-03 长沙锂安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箔材结构、电池、制备方法及制备系统
CN109079002A (zh) * 2018-08-15 2018-12-25 江苏通光光缆有限公司 不锈钢带曲面平整装置
CN209843844U (zh) * 2019-06-28 2019-12-2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2015A (ja) * 1986-10-28 1988-05-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帯鋼のスキンパスミル
JP2002153905A (ja) * 2000-11-21 2002-05-28 Nkk Corp 調質圧延機における溶接部通板方法および通板装置
JP2002178019A (ja) * 2000-12-18 2002-06-25 Kawasaki Steel Corp スキンパスミルの圧延方法
JP2006151651A (ja) * 2004-11-30 2006-06-15 Sato Corp 印字用紙巻取り装置
JP2007105740A (ja) * 2005-10-11 2007-04-26 Nippon Steel Corp 湿式調質圧延方法およびその圧延機
JP2007211334A (ja) * 2006-02-13 2007-08-23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高張力熱延鋼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48229A (ja) * 2007-03-08 2008-10-16 Nippon Steel Corp 調質圧延液および調質圧延液用原液
KR20090077433A (ko) * 2008-01-11 2009-07-15 이에 유나이티드 스틸 코포레이션 냉간 압연강의 연속 제조방법
CN102046850A (zh) * 2008-05-30 2011-05-04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钢板的酸洗处理方法以及酸洗处理装置
JP2010214422A (ja) * 2009-03-17 2010-09-30 Nisshin Steel Co Ltd 鋼板の調質圧延方法
CN102260781A (zh) * 2010-05-24 2011-11-30 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 连退机组带钢延伸率和平整工艺状态在线预警方法
CN101905246A (zh) * 2010-08-13 2010-12-08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轧机动态变规格焊缝自动控制方法
CN102371278A (zh) * 2010-08-26 2012-03-1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稳定性指标的连退平整机板形自动控制方法
CN104271789A (zh) * 2012-04-23 2015-01-0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热冲压用镀锌钢板的制造方法、热冲压用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热冲压部件
CN103480651A (zh) * 2012-06-13 2014-01-0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架四辊平整机组的辊型曲线设计方法
CN103350110A (zh) * 2013-03-26 2013-10-16 江苏甬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光亮表面的奥氏体不锈钢带的制作方法
CN105792955A (zh) * 2013-09-21 2016-07-20 应用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铜铝复合材料的等温态法制备工艺与系统
CN107838193A (zh) * 2016-09-19 2018-03-27 烨联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冷轧线
CN107871873A (zh) * 2017-09-28 2018-04-03 长沙锂安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箔材结构、电池、制备方法及制备系统
CN109079002A (zh) * 2018-08-15 2018-12-25 江苏通光光缆有限公司 不锈钢带曲面平整装置
CN209843844U (zh) * 2019-06-28 2019-12-2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croneedle arrays as transdermal and intra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Materials science, manufacture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Eneko Larraneta;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第104卷;1-32 *
Simulation algorithm for automotive steel sheet texture formation in temper mill;V.K. Belov等;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第39卷;7326–7337 *
光整机及其在热镀锌生产线上的应用;王业科;轧钢(第04期);55-57 *
双机架在线平整机组过焊缝技术应用;齐海峰;中国冶金;第28卷(第7期);61-64 *
双机架平整机板形控制算法及其应用;徐江华;上海金属;第35卷(第6期);43-47 *
平整机张力控制的积分饱和问题及其对策;李东亭;张伟;;变频器世界(第08期);66-69 *
焊缝过光整机时的张力优化;石坤;张荣娟;罗静;;武钢技术(第01期);46-4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1384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5246B (zh) 轧机动态变规格焊缝自动控制方法
CA113869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mper-rolled profile of cold rolled steel strip after continuous annealing
CN108714629B (zh) 一种热连轧卷取侧导板压力位置综合控制方法
CN110465561B (zh) 一种热轧带钢矫平矫工艺
CN112007950B (zh) 一种抗拉强度500MPa捆带钢的轧制方法
CN110170535B (zh) 一种镀锌光整机过焊缝轧制力自动控制方法
CN114101384B (zh) 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CN113118783B (zh) 一种1.5~4mm规格低碳钢横折缺陷控制方法
CN112813233B (zh) 一种热镀锌带钢温度过渡方法
CA1038662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latness of metal sheet in rolling
NZ514712A (en) Producing a cold-formable metal-coated strip having a residual (through thickness distribution) stress of no more than 100 Mpa
CN110280600B (zh) 一种带钢表面形貌控制方法
CN110227724B (zh) 一种焊缝过连退六辊冷轧平整机的参数控制方法
CN112222202B (zh) 一种带钢焊缝过平整设备张力切换的控制方法
CN111590335A (zh) 一种控制横折纹缺陷的平整酸洗产线
CN212311405U (zh) 一种控制横折纹缺陷的平整酸洗产线
JP5761071B2 (ja) 高張力鋼板の調質圧延方法、調質圧延設備及び圧延ライン
CN113560372B (zh) 一种连退机组稳定控制焊缝区域板形的方法
JP7548252B2 (ja) 板圧延の先進率予測方法及び圧延方法
CN108500060B (zh) 一种锆板、带冷轧机组的轧制工艺布置及轧制方法
CN115582433A (zh) 一种薄规格高强度带钢的微中浪板形精整方法
JP2541989B2 (ja) 連続焼鈍設備における調質圧延方法
JP5087759B2 (ja) 連続焼鈍酸洗ライン向け熱間圧延ステンレス鋼帯の製造方法
JP5092562B2 (ja) 鋼板の調質圧延方法
CN116532476A (zh) 一种防止带钢断带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