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3844U - 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3844U
CN209843844U CN201920997530.6U CN201920997530U CN209843844U CN 209843844 U CN209843844 U CN 209843844U CN 201920997530 U CN201920997530 U CN 201920997530U CN 209843844 U CN209843844 U CN 209843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battery
composite
positive
posi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975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安
陆贵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975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3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3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3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包括:负极复合模块,所述负极复合模块用于将负极片和隔膜热复合成负极复合片;正极复合模块,所述正极复合模块用于将多个正极片和所述隔膜热复合成正极复合片;卷绕模块,所述卷绕模块用于将所述负极复合片和所述正极复合片共同卷绕多次并形成所述复合式电池极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所制备的复合式电池极组集卷绕、热复合和叠片工艺以一体,改善了卷绕电芯应力集中在边缘,影响电池性能的问题,且复合式电池极组卷绕成与电池壳体相匹配的形状,充分利用电池内的空间,提升电池容量。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下,欧洲各国纷纷发布燃油车禁售时间表,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全行业的重视下,电动汽车由“油改电”迅速升级到标准平台化,主流车企均推出自己的电动车专属平台,新能源汽车迎来市场利好局面,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各个动力电池厂商纷纷进行大规模扩产,以满足动力电池的需求。
目前,动力电池极组的制备工艺主要以卷绕、热复合和叠片为主,各种制备工艺各有所长,以卷绕工艺组成的电芯具有高倍率的放电能力和卓越的高低温性能,且易于加工,热复合工艺的电池极组是将正极、负极和隔膜在热辊压机上进行加工,以隔膜-负极-隔膜-正极的顺序辊压成热复合电芯,以叠片工艺制成电池极组具有更好的循环特性和能量密度,且叠片不存在卷绕中极组边缘的弯折部,避免了极片和隔膜之间出现打皱变形,引起接触不良的现象。
然而,上述各制备工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卷绕工艺制成的极片呈卷状,卷状极片中存在边缘的弯折部,这部分弯折是应力的集中部位,易出现微短路、电击穿以及析锂的现象,且极片的内阻高,放电平台低,放电容量少,充放电过程中,电芯内部的温度分布不均匀,电芯循环寿命低,同时,卷状极组的形状一般为椭圆形,与电池的外壳形状并不匹配,电池壳体内的边缘处会存在间隙,使得电池内部空间难以充分利用,导致电芯的能量密度低,热复合加工复杂繁琐,在加工时需要制作两种类型的子单元,并预先进行数量的匹配,加工过程中更换材料会耗费大量时间,导致设备的稼动率低下,叠片工艺在生产中,每片电芯均需要焊接极耳,当多片电芯复合叠加时,极耳数量极多,超声焊接工序易发生焊接不良,且生产效率低,设备投资额较大,生产过程中粉尘控制难度大,同时电芯之间需要对齐后再进行焊接,一旦对齐度不足就会出现不良品,因此,不良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通过将卷绕、热复合和叠片工艺集成,制成复合式电池极组,且复合式电池极组的形状与电池壳体的形状相匹配,提升了电池极组的电容量,改善了卷绕工艺造成的电池极组应力集中在边缘处,且制备时设备稼动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包括:
负极复合模块,所述负极复合模块用于将负极片和隔膜热复合成负极复合片;
正极复合模块,所述正极复合模块用于将多个正极片和所述隔膜热复合成正极复合片;
卷绕模块,所述卷绕模块用于将所述负极复合片和所述正极复合片共同卷绕多次并形成所述复合式电池极组。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复合模块还包括:正极制片模块,所述正极制片模块用于将所述正极片分割成多片,多片所述正极片具有相同的规格,且多片所述正极片之间具有预设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式电池极组为矩形或者正方形,多个所述正极片在竖直方向上呈叠片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复合片卷绕多次形成负极卷,所述负极卷包括多个卷边部和多个平直部,所述平直部与水平方向平行,相邻的所述平直部分别与所述卷边部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片与所述平直部平行,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的两侧均与所述隔膜接触。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正极片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所述间距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d为相邻的所述正极片之间的间隔,x为所述正极片与所述卷边部的对齐度,n为当前所述正极片的片数,TS为所述隔膜的厚度,TA为所述负极片的厚度,TC为所述正极片的厚度,LC为所述正极片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复合片和所述负极复合片中,所述正极片与所述隔膜之间以及所述负极片与所述隔膜之间均为单面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卷绕模块还包括:卷针,所述正极复合片和所述负极复合片以所述卷针为转轴进行卷绕。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复合式电池极组和电池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壳体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复合式电池极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复合式电池极组的形状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匹配并填满所述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通过包括正极复合模块、负极复合模块和卷绕模块,负极复合模块用于将负极片和隔膜热复合成负极复合片,正极复合模块用于将多个正极片和隔膜热复合成正极复合片,卷绕模块用于将负极复合片和正极复合片卷绕成复合式电池极组,复合式电池极组集卷绕、热复合和叠片的工艺于一体,解决了卷绕电芯的应力集中在边缘弯折处,易于导致电芯变形影响其性能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复合式电池极中极片与隔膜的粘结效果好,正极片以叠片结构排列保证电芯的稳定性,提升电池极组的性能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中正极复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中负极复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复合式电池极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负极复合片卷绕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的整体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
10-负极复合模块;
20-正极复合模块;
30-卷绕模块;
22-正极制片模块;
100-负极复合片;
11-负极片;
111-平直部;
112-卷边部;
200-正极复合片;
21-正极片;
40-隔膜;
50-隔热膜;
60-热辊压机;
70-卷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1,如图1所示,通过包括负极复合模块10、正极复合模块20和卷绕模块30,负极复合模块10用于将负极片11和隔膜40热复合为负极复合片100,正极复合模块20用于将多个正极片21和隔膜40复合成正极复合片200,卷绕模块30用于将正极复合片200和负极复合片100共同卷绕成复合式电池极组。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复合式电池极组也就是电池的电芯,电芯是指单个含有正极和负极的电化学电芯,电芯是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芯的质量代表了电池的电容量,以卷绕的方式制成的电芯也被成为卷芯,具有卓越的高低温性能,能够在高温和低温的状态下均正常工作,且具有超强的循环寿命,通过将正极复合片200和负极复合片100卷绕成电池极组,满足电池组的要求。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负极复合片100由负极片11和隔膜40通过热复合而成,隔膜40是电池在电解反应时,用以将正负两极分开防止在电解液中直接反应损失能量的一层薄膜,隔膜40一般位于正负极之间,将正负极分隔开,避免正负极直接接触造成短路,负极复合片100中将负极片11与隔膜40热压为一个整体。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正极复合片200由正极片21和隔膜40热复合而成,正极片21与负极片11不同,正极片21与负极片11的材质不同,负极片11的一般较为柔软,当将负极片11卷绕为卷状时,负极片11不易发生断裂,且负极片11卷绕时的弯折部分能够承受直角的角度,正极复合片200的材质较硬,当将正极复合片200像负极复合片100一样卷绕时,正极片21难以承受过大角度的弯折,当正极片21弯折成椭圆形时,正极片21的弯折处就是应力的集中点,一旦弯折的角度再大,就会发生断裂,即使是正极片21仅弯折为椭圆状时,正极片21也出现在弯折方向的收缩量过大的情况,导致隔膜40变形严重挤压正极片21,进而导致电芯发生变形,变形后的电芯不仅外观平整度变差,内部还会存在隔膜40褶皱等缺陷,致使电池出现容量低、循环性能差及自放电快等质量问题,尤其是卷绕较厚的电芯,卷绕后的变形问题尤为突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复合式电池极组是由多种工艺复合的方式制成,现有技术中,电芯的制造工艺有卷绕、热复合和叠片,但各工艺的优缺点也较为明显,本申请中,正极片21在电池极组中以叠片的形式设置,避免卷绕时,应力集中在弯折部分造成电池容量低、循环差的问题,负极复合片100和正极复合片200均是以热复合的形式,分别将负极片11与隔膜40、正极片21与隔膜40热压复合,热复合能够保证极片与隔膜40之间的粘结性能,正极复合片200和负极复合片100以卷绕的工艺方式构成复合式电池极组,保证加工生产的高效率,集卷绕工艺、热复合工艺和至叠片工艺于一体,结合各工艺的优点,一举多得。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1,通过包括正极复合模块20、负极复合模块10和卷绕模块30,负极复合模块10用于将负极片11和隔膜40热复合成负极复合片100,正极复合模块20用于将多个正极片21和隔膜40热复合成正极复合片200,卷绕模块30用于将负极复合片100和正极复合片200卷绕成复合式电池极组,复合式电池极组集卷绕、热复合和叠片的工艺于一体,解决了卷绕电芯的应力集中在边缘弯折处,易于导致电芯变形影响其性能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复合式电池极中极片与隔膜40的粘结效果好,正极片21以叠片结构排列保证电芯的稳定性,提升电池极组的性能和稳定性。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正极复合模块20中还包括:正极制片模块22,正极制片模块22用于将正极片21切割成多个规格大小相同的正极片21,也就是将一整片正极片21分割成多个小片的正极片21,正极片21与隔膜40热复合之前,先将正极片21通过正极制片模块22,正极制片模块22包含在正极复合模块20内,而且通过正极制片模块22切割后的正极片21之间具有预设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片21在与隔膜40进行热复合时,正极片21被分割成规格相同的正极切片,被分割后的正极片21以固定间隔放置在隔膜40上,再将多个正极片21与隔膜40进行热复合构成正极复合片200,正极复合片200与负极复合片100在结构上不同,负极复合片100中的负极片11是一整片负极片11,而正极复合片200中的正极片21是切割而成的正极片21,并不是整片的正极片21,多个正极片21以预设的间隔排列。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负极复合模块10与正极复合模块20类似,但负极片11是直接与隔膜40进行复合的,并不用进行分割,负极片11整个一整片与隔膜40复合成负极复合片100。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正极复合片200和负极复合片100共同卷绕成电池极组时,负极复合片100和正极复合片200以隔膜40、负极片11、隔膜40、正极片21的顺序排列成电池极组,其中,正极片21在电池极组中为多个,多个正极片2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相互对应,可以理解为,在电池极组中,正极片21在竖直方向上呈叠片结构排列,相邻正极片21的位置相互处于对齐的状态,正极片21并没有弯折的部分,而是以直片的方式排列。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复合式电池极组呈矩形或正方形,复合式电池极组为动力电池的电芯,是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合式电池极组设置在动力电池的壳体中,其形状一般要与动力电池的形状相匹配,动力电池的外形一般为矩形或正方体,因此,复合式电池极组的形状也同样卷绕成矩形或者正方形,保证将动力电池内部的空间充分利用,尽可能的提升电池的容量。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电芯的形状一般为椭圆形,这是由于现有的卷绕电芯中,正负极均为整片结构进行卷绕,受限于正极的材质,当将正极卷绕成矩形或正方形时,正极的弯折角度过大,正极会发生断裂而导致电芯损坏,一般仅能将正极弯成椭圆形,这就导致将椭圆形的电芯设置在电池内部时,椭圆形的上下两侧和电池壳体之间存在空隙,电池的内部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正极片21是以切片的形式存在于复合式电池极组中的,卷绕成矩形或者正方形,甚至其他的形状均不会对正极片21造成影响,仅能够充分利用电池内部的空间提升电芯容量,又可以避免正极片21因具有弯折部分而导致应力集中,引起电芯变形,影响电芯性能的问题。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将正极复合片200和负极复合片100卷绕成双层或多层的结构,增加产品的多样性。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负极片11与隔膜40之间以及正极片21与隔膜40之间均为单面热复合,负极片11的单侧与隔膜40接触并热复合,组成的负极复合片100一侧为隔膜40,另一侧为负极片11,正极复合片200与负极复合片100相同,现有技术中,无论是正极还是负极均为双面复合,也就是说,正极和负极的两面均与隔膜40复合,热加工时需要准备多组原料,工序繁琐且费时,而单面热复合的负极复合片100和正极复合片200在加工时工序简单,且能够保证热复合工艺带来的极片与隔膜40之间的高效粘结性。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负极片11经多次卷绕形成负极卷,负极卷呈多层卷状,负极卷具有多个平直部111和卷边部112,其中,平直部111是指负极卷中与水平面平行的部分,相邻的平直部111之间由卷边部112连接,由于负极卷的卷状结构,平直部111形成上下堆叠的结构,平直部111与上下相邻的平直部111之间通过卷边部112连接,卷边部112就是负极卷中带有弯折的边缘部分,由于负极卷卷成的形状是矩形或正方形,因此,卷边部112与平直部111为垂直连接,可以理解为,平直部111为与水平方向平行的部分,而卷边部112为与水平方向垂直的部分。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正极复合片200与负极复合片100共同卷绕成复合式电池极组时,正极片21所在为位置与平直部111相对应,也就是说,正极片21上下对应的位置均为平直部111,正极片21本身仅在平直部111所对应的区域内,不会延伸到卷边部112所对应的位置,相邻的正极片21的位置与平直部111相对应,同时,正极片21之间的位置是相互对齐的,可以理解为,正极片21与其上下相邻的正极片21之间所对应的位置相同,且相邻正极片21的边框之间相互对齐。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相邻正极片21之间具有预设间隔,预设间隔是为了确定正极片21设置的位置,能够正好处于相互对齐的状态,其中,预设间距需要满足间距公式,间距公式如下所示:
间距公式中,d代表相邻正极片21之间的间距,n代表当前正极片21的片数,即当设置第一片正极片21时,此时n=1,第一片正极片21并非直接设置在最前端的,设置第一片时需要考虑正极片21与隔膜40最前端之间的距离,即间距d=x,x为当前正极片21与卷边部112的对齐度,也就是当前的正极片21与距离当前正极片21最近的负极片11之间的对齐度数值,当与隔膜40的最前端距离x后,设置第一片正极片21,之后再设置第二片正极片21,此时,n=2,再根据公式d=3x+2TS+TA+LC计算第二片正极片21与第一片正极片21之间的间距,其中,TS为隔膜40的厚度,具体为单层隔膜40的厚度,由于卷成卷状后,隔膜40会出现叠在一起的情况,TS为单层隔膜40的厚度,TA为负极片11的厚度,LC为正极片21的长度,正极片21的规格大小均相同,因此,可以认为是第一片正极片21的长度,计算出的结果就是第二片正极片21与第一片正极片21之间的间距,根据算出的间距设置第二片正极片21后,再设置第三片正极片21,此时n>2,再根据公式d=2x+2nTS+nTA+(n-2)TC计算第三片正极片21与第二片正极片21之间的间距,其中,n为当前的正极片21的片数,例如当设置第三片时n=3,也就是说从设置第三片正极片21之后都根据公式d=2x+2nTS+nTA+(n-2)TC来计算间距,TC为正极片21的厚度,计算出间距后设置第三片正极片21,之后根据需要设置的正极片21的个数,循环计算间距并设置相应的正极片21。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卷绕模块30中还包括:卷针70,在负极复合片100和正极复合片200共同卷绕成复合式电池极组时,卷针70为基准的旋转轴,正极复合片200和负积复合片均以卷针70为转轴进行卷绕。
具体的,在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复合式电池极组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负极片11一侧的外表面上预先包裹隔膜40,将所述负极片11与所述隔膜40进行热复合处理形成负极复合片100。
隔膜40预设包裹在负极片11的一侧,负极片11仅在其中一侧的外表面包裹隔膜40,然后将隔膜40与负极片11一起通过热辊压机60里进行热复合处理,具体的,将隔膜40悬挂在放卷轴上,根据隔膜40辊的序号和标识方向进行设置,在设备操作屏上选择并设定好隔膜40放卷的张力和速度,选定完毕后,对隔膜40进行放卷,放卷过程中采用在线纠偏控制系统,使得纠偏范围:≤±20mm,纠偏控制系统能够避免隔膜40在放卷的过程中发生较大的角度偏移,负极片11和隔膜40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设置在另一个放卷轴上,设定完毕后进行放卷,放卷后的隔膜40和负极片11进入热辊压机60,负极片11与隔膜40完成热复合形成负极复合片100,负极复合片100在导向辊的作用下待机准备下一道工序。
步骤102,对正极片21进行切割,将切割后的多个正极片21以固定间隔排列并放置在所述隔膜40上,将所述隔膜40与所述正极片21的切割片进行热复合处理形成正极复合片200。
正极片21需要进行切片处理,在进行热复合前,首先,将隔膜40悬挂在放卷轴上,根据隔膜40辊的序号和标识方向进行设置,在设备操作屏上选择并设定好隔膜40放卷的张力和速度,选定完毕后,对隔膜40进行放卷,放卷过程中采用在线纠偏控制系统,使得纠偏范围:≤±20mm,正极片21设置在另一个放卷轴上,同样设定正极片21的张力和速度,开始放卷时,隔膜40从放卷轴上放出,正极片21从放卷轴进入制片机70中,制片机70主要的作用是根据相邻正极片21的预设间隔对正极片21进行切割,正极片21之间的预设间隔复合正极片21的间隔公式,该公式在实施例一中已经进行了详尽的叙述,这里就不再做重复性的说明了,根据正极片21之间的间隔和正极片21从放卷机中放出的速度,对正极片21进行切割制片,切割后的正极片21与隔膜40一起进入热辊压机60,热辊压机60对正极片21和隔膜40进行热复合并形成正极复合片200,正极复合片200待机等待下一步工序。
步骤103,将所述正极复合片200和所述负极复合片100对齐并以外部设置的卷针70为基准进行卷绕。
正极复合片200和负极复合片100进行到卷绕机中待机,卷绕机中根据预设的卷绕大小,在卷绕机中设置卷针70,卷针70设置完毕后,正极复合片200和负极复合片100开始送出,其中负极复合片100在正极复合片200的外侧,且负极复合片100中设有隔膜40的一侧与正极复合片200中设有正极片21的一侧接触,正极复合片200和负极复合片100一同放出并以卷针70为转轴进行翻转卷绕。
步骤104,重复卷绕操作,直至将所述正极复合片200和所述负极复合片100卷绕成预设规格的复合式电池极组。
正极复合片200和负极复合片100以卷针70为基准持续翻转并卷绕,依照预设的规格大小卷绕成复合式电池极组,复合式电池极组为矩形或者正方形,具体的形状与电池壳体的形状相匹配。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正极复合片200中设有所述隔膜40的一侧与所述负极复合片100中设有所述负极片11的一侧贴合。
负极片11和正极片21在进行热复合时,都是单面复合,因此,在设置隔膜40时,需要保证隔膜40从放卷轴上放出时,隔膜40仅与负极片11或者正极片21的其中一侧接触,也可以理解为,正极片21或者负极片11在进行热复合时仅需设置一卷隔膜40即可。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热辊压机60内的两侧预先设置隔热膜50。
负极复合片100和正极复合片200在热复合时,需要预先在热辊压机60中设置隔热膜50,隔热膜50一般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膜,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具体的,以负极复合片100进行热复合时为例,隔热膜50分别设置在热辊压机60的上下两侧,隔热膜50也同样设置在放卷轴上,当负极片11和隔膜40开始放卷时,隔热膜50优先放卷进入热辊压机60中,负极片11和隔膜40伸入到上下两侧的隔热膜50中间进到热辊压机60中,热复合完毕后,上下两侧的隔热膜50在通过热辊压后进行收卷,再次卷回隔热膜50卷,等待下次使用,隔热膜50除了起到在热辊压机60中保护负极片11和隔膜40的作用外,在热复合时,由于负极片11和隔膜40一直位于隔热膜50中间,隔热膜50还起到牵引的作用,辅助热复合完成的负极复合片100从热辊压机60中出来,正极复合片200在进行热复合时,隔热膜50的作用和工作过程与负极复合片100时相同,这里不再进行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实施例一中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复合式电池极组放置于电池壳体内部,复合式电池极组的形状与电池壳体相匹配,复合式电池极组能够填满电池壳体,保证电池壳体内部的空间被充分利用,复合式电池极组包括负极复合片100和正极复合片200,正极复合片200和负极复合片100卷绕成复合式电池极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极复合模块,所述负极复合模块用于将负极片和隔膜热复合成负极复合片;
正极复合模块,所述正极复合模块用于将多个正极片和所述隔膜热复合成正极复合片;
卷绕模块,所述卷绕模块用于将所述负极复合片和所述正极复合片共同卷绕多次并形成所述复合式电池极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复合模块还包括:正极制片模块,所述正极制片模块用于将所述正极片分割成多片,多片所述正极片具有相同的规格,且多片所述正极片之间具有预设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电池极组为矩形或者正方形,多个所述正极片在竖直方向上呈叠片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复合片卷绕多次形成负极卷,所述负极卷包括多个卷边部和多个平直部,所述平直部与水平方向平行,相邻的所述平直部分别与所述卷边部垂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与所述平直部平行,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的两侧均与所述隔膜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正极片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所述间距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d为相邻的所述正极片之间的间隔,x为所述正极片与所述卷边部的对齐度,n为当前所述正极片的片数,TS为所述隔膜的厚度,TA为所述负极片的厚度,TC为所述正极片的厚度,LC为所述正极片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复合片和所述负极复合片中,所述正极片与所述隔膜之间以及所述负极片与所述隔膜之间均为单面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模块还包括:卷针,所述正极复合片和所述负极复合片以所述卷针为转轴进行卷绕。
9.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制备的复合式电池极组和电池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复合式电池极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复合式电池极组的形状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匹配并填满所述容纳空间。
CN201920997530.6U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 Active CN209843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7530.6U CN209843844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7530.6U CN209843844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3844U true CN209843844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89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97530.6U Active CN209843844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3844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453A (zh) * 2020-09-08 2020-12-01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复合叠片电芯和锂电池
CN112199824A (zh) * 2020-09-18 2021-01-08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大分切收卷后的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及系统、方法和锂电池
WO2021068705A1 (zh) * 2019-10-10 2021-04-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13594532A (zh) * 2021-08-03 2021-11-0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及其制备方法、系统和二次电池
CN114101384A (zh) * 2020-08-31 2022-03-0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WO2023184903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卷绕设备及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8705A1 (zh) * 2019-10-10 2021-04-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设备
US11961955B2 (en) 2019-10-10 2024-04-16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of secondary battery
CN114101384A (zh) * 2020-08-31 2022-03-0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CN114101384B (zh) * 2020-08-31 2024-01-0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CN112018453A (zh) * 2020-09-08 2020-12-01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复合叠片电芯和锂电池
CN112199824A (zh) * 2020-09-18 2021-01-08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大分切收卷后的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及系统、方法和锂电池
CN112199824B (zh) * 2020-09-18 2022-06-17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大分切收卷后的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及系统、方法和锂电池
CN113594532A (zh) * 2021-08-03 2021-11-0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及其制备方法、系统和二次电池
WO2023184903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卷绕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43844U (zh) 一种复合式电池极组制备装置和动力电池
CN105355962B (zh) 一种卷绕式叠片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6025374A (zh) 一种叠片电池的制作方法
KR101767636B1 (ko) 전극 시이트용 압연 롤
CN101901934A (zh) 一种卷绕式叠片方形锂离子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11016A (zh) 一种叠片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08352492A (zh) 二次电池电芯及其卷绕成型系统
CN205646029U (zh) 一种卷绕式叠片电芯单元的连续复合装置
CN102136603A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83638A (zh) 一种卷绕堆叠式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34262A (zh) 电芯制作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2993416B (zh) 一种电池极片的卷叠装置和电池极片的卷叠方法
CN112652802B (zh) 一种叠片装置
CN202454681U (zh) 高效率锂离子电池
CN215896485U (zh) 一种预锂电芯加工装置及预锂电芯加工系统
CN105932339A (zh) 一种卷绕式锂离子叠片电池的快速制备方法
CN109301339A (zh) 电芯卷绕工艺
CN219106248U (zh) 一种热复合卷芯制备装置
CN108899585B (zh) 一种锂电池穿插式电芯及其制造方法
CN219267841U (zh) 一种电芯和电池
CN117239259A (zh) 一种预锂电芯卷绕加工方法
CN110277538A (zh) 一种叠片电池极片的制作方法及叠片电池
CN218101372U (zh) 叠片电池的叠片设备及电芯
CN110265630B (zh) 一种电极组件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CN118073668B (zh) 一种分段式卷绕方法、卷芯及卷绕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