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4234A -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4234A
CN114094234A CN202111249106.1A CN202111249106A CN114094234A CN 114094234 A CN114094234 A CN 114094234A CN 202111249106 A CN202111249106 A CN 202111249106A CN 114094234 A CN114094234 A CN 114094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temperature
initial temperature
heating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91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秋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91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42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4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42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在电池处于非加热状态时,获取所述电池的当前初始温度;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电池加热至所述目标加热温度。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电池加热时考虑电池自身所产生的能量增益和能量损耗,通过计算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对应的满足电池最大能量增益的目标加热温度,使电池在加热时实现放电能量的最大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降低了整车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车辆的重要动力来源,为了保证电池高效的工作状态,避免长时间处于性能低下状态,通常需要给电池增设升温功能,良好的升温功能有利于延长动力电池寿命,降低整车能耗,提高续驶里程。
但是,本发明人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中发现,目前用于触发电池升温功能的条件并未考虑电池在加热时自身所产生的能量增益和能量损耗,不利于降低整车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根据电池的不同初始温度得到对应满足电池最大能量增益的目标加热温度,从而实现电池的放电能量以及车辆续航里程的最大化,降低整车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池处于非加热状态时,获取所述电池的当前初始温度;
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其中,所述电池在某一温度的能量增益为所述电池在该温度的放电能量相对于在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的放电能量的增益,与所述电池从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加热至该温度所耗能量之间的差值;
控制所述电池加热至所述目标加热温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预设加热温度阈值的获取方式为:
建立所述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其中,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为该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以能量增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对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每一初始温度对应的最大能量增益;
从每一初始温度对应的最大能量增益中确定大于预设增益阈值的最小值;
将所述最小值对应的初始温度作为预设加热温度阈值。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电池不进行加热。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具体为:
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初始温度与使所述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加热温度之间的预置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其中,不同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是通过以能量增益最大化作为目标,求解所述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而得到的;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为该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包括:
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建立所述电池在所述当前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其中,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为该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以能量增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对所述当前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的建立方式具体为:
建立所述电池在该初始温度下的放电增益函数;其中,所述放电增益函数为所述电池在某一加热温度的放电能量相对于在该初始温度的放电能量的增益、该初始温度与该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建立所述电池在该初始温度下的加热耗能函数;其中,所述加热耗能函数为所述电池从该初始温度至某一加热温度的加热所耗能量、该初始温度与该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所述放电增益函数和所述加热耗能函数,建立该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
本发明一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控制装置,包括:
初始温度获取模块,用于在电池处于非加热状态时,获取所述电池的当前初始温度;
加热温度确定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其中,所述电池在某一温度的能量增益为所述电池在该温度的放电能量相对于在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的放电能量的增益,与所述电池从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加热至该温度所耗能量之间的差值;
电池加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池加热至所述目标加热温度。
本发明一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在电池加热时考虑电池自身所产生的能量增益和能量损耗,并通过计算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对应的满足电池最大能量增益的目标加热温度,使电池在加热时实现放电能量的最大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电池升温时并未考虑电池本身所产生的能量损耗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降低了整车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加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1至步骤S13:
S11、在电池处于非加热状态时,获取所述电池的当前初始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池处于非加热状态时,通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电池的放电电流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电池的输出功率也会因温度下降而下降。
S12、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其中,所述电池在某一温度的能量增益为所述电池在该温度的放电能量相对于在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的放电能量的增益,与所述电池从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加热至该温度所耗能量之间的差值。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池处于非加热状态时,为了保证电池高效的工作状态,避免电池长时间处于性能低下状态,需要对电池进行加热,而在电池进行加热的过程中,随着电池温度的不断上升,电池自身会产生一定的能量增益以及能量损耗,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不将这些能量考虑进去,无法实现电池放电能量的最大化。
S13、控制所述电池加热至所述目标加热温度。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将电池自身的能量增益考虑进加热控制过程中,并通过使电池加热至产生最大能量增益的目标温度,从而实现不同初始温度下放电能量的最大化,达到精准控制电池温升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电池的升温功能通常是根据电池的当前温度触发,即通过检测电池的温度来启动或停止对电池的加热,当温度低于某一预定温度时开始对电池进行加热,并当温度达到另一预定温度时停止对电池进行加热,这种方法会使触发电池升温功能的条件过于单一,并不利于降低整车能耗和提升车辆的续航能力。
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能够在电池加热时考虑电池自身所产生的能量增益和能量损耗,通过计算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对应的满足电池最大能量增益的目标加热温度,使电池在加热时实现放电能量的最大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电池升温时并未考虑电池本身所产生的能量损耗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降低了整车能耗。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步骤S12中,所述预设加热温度阈值的获取方式为:
建立所述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其中,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为该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以能量增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对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每一初始温度对应的最大能量增益;
从每一初始温度对应的最大能量增益中确定大于预设增益阈值的最小值;
将所述最小值对应的初始温度作为预设加热温度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池进行加热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电池自身会产生一定放电能量和耗电能量,而在不同的温度下,电池的放电能量和耗电能量的大小关系并不是稳定的,若在电池的耗电能量增益大于放电能量增益的情况下,仍控制电池进行加热,则此时电池的能量增益为负值,电池的工作状态反而会变差。因此,为了保证电池增益的最大化,在实际试验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电池的加热温度范围进行限定,例如,设定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预设加热温度阈值,以避免电池因加热而带来的反面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增益阈值和预设加热温度阈值均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或试验进行设定的,在此仅为举例说明,而不作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电池自身的能量增益来设定对应的加热温度阈值,能够使电池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通过加热来提升电池的工作性能,以保证电池的高效工作状态,同时,良好的升温性能也有利于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以及降低整车能耗。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S14、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电池不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的是,电池自身会产生一定的放电能量,并消耗一定的能量,但是放电能量与消耗能量之间的差值不一定为正值,即电池在加热过程中不一定产生能量增益,也可能产生能量亏损。
值得说明的是,对电池进行升温加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电池的高效工作状态,但是,前提条件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而本实施例通过结合电池自身的加热特性来设立加热温度阈值,能够针对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状态,对电池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估,以避免出现电池因无条件的升温加热而带来的电池损耗现象。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步骤S12中,所述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具体为:
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初始温度与使所述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加热温度之间的预置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其中,不同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是通过以能量增益最大化作为目标,求解所述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而得到的;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为该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示例性的,参见下表1,表示初始温度与使所述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加热温度之间的预置对应关系。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初始温度小于零摄氏度时,电池的最大能量增益为负值,则不需要再对电池进行加热。
表1
Figure BDA0003321867310000071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提前计算得到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目标加热温度,以及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最大能量增益,能够在电池满足加热条件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对应关系来得到对应的加热温度,从而实现快速且准确的加热控制。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步骤S12中,所述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包括:
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建立所述电池在所述当前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其中,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为该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以能量增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对所述当前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求解目标加热温度时,既可以通过提前试验和计算得到不同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并在电池进行加热时直接通过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也可以通过实时计算,来得到满足对应要求的加热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体是提前配置好加热数据,还是通过实时计算得到相关加热数据,可以根据实际试验和需求,以及加热条件和环境等进行选择,在此不作限定。同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也应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能够直接通过函数计算结果对电池进行加热控制,以保证电池的放电能量最大化,且计算方法和控制流程都较为简便。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的建立方式具体为:
建立所述电池在该初始温度下的放电增益函数;其中,所述放电增益函数为所述电池在某一加热温度的放电能量相对于在该初始温度的放电能量的增益、该初始温度与该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建立所述电池在该初始温度下的加热耗能函数;其中,所述加热耗能函数为所述电池从该初始温度至某一加热温度的加热所耗能量、该初始温度与该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所述放电增益函数和所述加热耗能函数,建立该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
示例性的,对于电池来说,在某一初始条件下(T0,SOC,SOH…),如果对电池加热至温度T1(T1>T0),那么放电增益函数可以为:
ΔE=f(T1,SOC,SOH…)-f(T0,SOC,SOH…)
加热耗能函数可以为:
Q=g(T1-T0)
则考虑电池自身的消耗后的能量增益函数可以为:
W=ΔE-Q=f(T1,SOC,SOH…)-f(T0,SOC,SOH…)-g(T1-T0)
其中,SOC(State of Charge,电池荷电状态)指的是当前剩余有效电量百分比,是后续可行驶里程估计及能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参数,其值受电池类型、连接方式、SOH(State of Health,电池的健康状态)、工作温度和充放电率等多因素影响。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在电池加热时考虑电池自身所产生的能量增益和能量损耗,能够使电池在加热时实现放电能量的最大化,从而进一步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降低整车能耗。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电池在某一温度的放电能量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21867310000091
其中,E为所述放电能量,T为温度,A、B、C均为可通过测试得到的相关系数;
所述电池在某一初始温度下的加热耗能函数为:
Q=X×ΔT+Y
其中,Q为所述加热所耗能量,ΔT为加热温度与该初始温度的差值,X、Y均为可通过测试得到的相关系数。
示例性的,根据上述放电能量和所述加热耗能函数,则可以得到电池的能量增益函数:
Figure BDA0003321867310000101
其中,W为电池的能量增益,T0为未加热前初始温度,T1为加热目标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电池的放电能量函数、加热耗能函数以及对应的能量增益函数,均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或试验进行设定的,在此仅为举例说明,而不作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在电池处于不同初始温度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加热,电池会因为温度上升而带来电池能量增益,此时,可以根据对应的能量增益来确定电池是否需要加热,如果需要加热,则将电池加热至目标加热温度,以实现放电能量的最大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电池升温时并未考虑电池本身所产生的能量损耗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降低了整车能耗。
参见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加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初始温度获取模块21,用于在电池处于非加热状态时,获取所述电池的当前初始温度;
加热温度确定模块22,用于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其中,所述电池在某一温度的能量增益为所述电池在该温度的放电能量相对于在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的放电能量的增益,与所述电池从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加热至该温度所耗能量之间的差值;
电池加热控制模块23,用于控制所述电池加热至所述目标加热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加热控制装置,能够通过初始温度获取模块21所述电池的当前初始温度,通过加热温度确定模块22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通过电池加热控制模块23控制所述电池加热至所述目标加热温度。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电池加热时考虑电池自身所产生的能量增益和能量损耗,通过计算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对应的满足电池最大能量增益的目标加热温度,使电池在加热时实现放电能量的最大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电池升温时并未考虑电池本身所产生的能量损耗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降低了整车能耗。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加热温度确定模块22中,所述预设加热温度阈值的获取方式为:
建立所述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其中,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为该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以能量增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对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每一初始温度对应的最大能量增益;
从每一初始温度对应的最大能量增益中确定大于预设增益阈值的最小值;
将所述最小值对应的初始温度作为预设加热温度阈值。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电池加热选择模块24,用于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电池不进行加热。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加热温度确定模块22中,所述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具体为:
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初始温度与使所述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加热温度之间的预置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其中,不同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是通过以能量增益最大化作为目标,求解所述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而得到的;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为该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加热温度确定模块22中,所述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包括:
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建立所述电池在所述当前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其中,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为该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以能量增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对所述当前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的建立方式具体为:
建立所述电池在该初始温度下的放电增益函数;其中,所述放电增益函数为所述电池在某一加热温度的放电能量相对于在该初始温度的放电能量的增益、该初始温度与该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建立所述电池在该初始温度下的加热耗能函数;其中,所述加热耗能函数为所述电池从该初始温度至某一加热温度的加热所耗能量、该初始温度与该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所述放电增益函数和所述加热耗能函数,建立该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电池在某一温度的放电能量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21867310000121
其中,E为所述放电能量,T为温度,A、B、C均为可通过测试得到的相关系数;
所述电池在某一初始温度下的加热耗能函数为:
Q=X×ΔT+Y
其中,Q为所述加热所耗能量,ΔT为加热温度与该初始温度的差值,X、Y均为可通过测试得到的相关系数。
示例性的,根据上述放电能量和所述加热耗能函数,则可以得到电池的能量增益函数:
Figure BDA0003321867310000131
其中,W为电池的能量增益,T0为未加热前初始温度,T1为加热目标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对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包括:处理器30、存储器3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3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个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3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3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终端设备3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终端设备3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3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30、存储器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示意图仅仅是终端设备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3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3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30是所述终端设备3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设备3的各个部分。
所述存储器31可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所述处理器30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1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1内的数据,实现所述终端设备3的各种功能。所述存储器3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3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3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30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实施例附图中,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上述所述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池处于非加热状态时,获取所述电池的当前初始温度;
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其中,所述电池在某一温度的能量增益为所述电池在该温度的放电能量相对于在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的放电能量的增益,与所述电池从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加热至该温度所耗能量之间的差值;
控制所述电池加热至所述目标加热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加热温度阈值的获取方式为:
建立所述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其中,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为该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以能量增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对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每一初始温度对应的最大能量增益;
从每一初始温度对应的最大能量增益中确定大于预设增益阈值的最小值;
将所述最小值对应的初始温度作为预设加热温度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电池不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具体为:
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初始温度与使所述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加热温度之间的预置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其中,不同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是通过以能量增益最大化作为目标,求解所述电池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而得到的;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为该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包括:
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建立所述电池在所述当前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其中,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为该初始温度对应的能量增益、该初始温度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以能量增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对所述当前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的建立方式具体为:
建立所述电池在该初始温度下的放电增益函数;其中,所述放电增益函数为所述电池在某一加热温度的放电能量相对于在该初始温度的放电能量的增益、该初始温度与该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建立所述电池在该初始温度下的加热耗能函数;其中,所述加热耗能函数为所述电池从该初始温度至某一加热温度的加热所耗能量、该初始温度与该加热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所述放电增益函数和所述加热耗能函数,建立该初始温度下的能量增益函数。
7.一种电池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温度获取模块,用于在电池处于非加热状态时,获取所述电池的当前初始温度;
加热温度确定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小于预设加热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确定使所述电池的能量增益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目标加热温度;其中,所述电池在某一温度的能量增益为所述电池在该温度的放电能量相对于在所述当前初始温度的放电能量的增益,与所述电池从所述当前初始温度加热至该温度所耗能量之间的差值;
电池加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池加热至所述目标加热温度。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
CN202111249106.1A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40942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9106.1A CN114094234A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9106.1A CN114094234A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4234A true CN114094234A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9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9106.1A Pending CN114094234A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423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1346A (zh) * 2022-06-16 2022-07-2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和存储介质
CN115295925A (zh) * 2022-09-30 2022-11-04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的方法、装置、电池组件、存储介质和车辆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110A (zh) * 2009-06-18 2010-12-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电池加热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029724A1 (en) * 2010-08-02 2012-02-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Battery thermal system control strategy
JP2012178899A (ja) * 2011-02-25 2012-09-13 Nissan Motor Co Ltd 充電装置
CN105514527A (zh) * 2016-02-03 2016-04-20 重庆新御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加热装置、蓄电池及车辆
CN107499148A (zh) * 2017-05-22 2017-12-22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EP3293034A1 (en) * 2016-09-12 2018-03-1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US10355327B1 (en) * 2015-10-30 2019-07-16 Loon Llc Dynamic battery pack thermal management
CN110228396A (zh) * 2018-12-06 2019-09-13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增加电池包续航里程的方法、装置、控制器和介质
WO2020259071A1 (zh) * 2019-06-24 2020-12-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71359A (zh) * 2020-11-13 2021-01-26 睿驰电装(大连)电动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电池的加热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147316A (zh) * 2021-06-03 2021-07-23 上海高诗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车的热管理方案的系统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110A (zh) * 2009-06-18 2010-12-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电池加热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029724A1 (en) * 2010-08-02 2012-02-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Battery thermal system control strategy
JP2012178899A (ja) * 2011-02-25 2012-09-13 Nissan Motor Co Ltd 充電装置
US10355327B1 (en) * 2015-10-30 2019-07-16 Loon Llc Dynamic battery pack thermal management
CN105514527A (zh) * 2016-02-03 2016-04-20 重庆新御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加热装置、蓄电池及车辆
EP3293034A1 (en) * 2016-09-12 2018-03-1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CN107499148A (zh) * 2017-05-22 2017-12-22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CN110228396A (zh) * 2018-12-06 2019-09-13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增加电池包续航里程的方法、装置、控制器和介质
WO2020259071A1 (zh) * 2019-06-24 2020-12-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71359A (zh) * 2020-11-13 2021-01-26 睿驰电装(大连)电动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电池的加热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147316A (zh) * 2021-06-03 2021-07-23 上海高诗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车的热管理方案的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1346A (zh) * 2022-06-16 2022-07-2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和存储介质
CN115295925A (zh) * 2022-09-30 2022-11-04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的方法、装置、电池组件、存储介质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94234A (zh)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619925B (zh) 锂离子电池低温快充加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68160B (zh) 车辆充电时间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19111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 open-circuit voltage profile of a vehicle battery, dependent on a state of charge
WO2021232872A1 (zh) 车辆电池管理软件更新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315294A (zh)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和电池管理系统
CN113954695A (zh) 电动汽车电池冷却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车辆
CN113581014B (zh) 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78094A1 (zh) 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43279A1 (zh) 电池soc可用窗口值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231787A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39549A (zh) 电池的阻抗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95622A (zh)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00763A (zh) 基于车云协调的电池内阻异常监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81450A (zh) 电参数采样方法、采样装置、耳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25401A (zh) 一种电池性能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805641A (zh) 一种智能节点电池剩余电量计算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6400222A (zh) 电池soc估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0517076A (ja) バッテリー抵抗推定装置及び方法
CN111551859B (zh) 电池可用电量计量方法、计算机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259866B (zh) 充电方法、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48692A (zh) 一种储能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10387A (zh) 能耗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Hoque et al. Accurate Online Full Charge Capacity Modeling of smartphone batteries
CN117250513A (zh) 电池充放电脉冲频率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