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1014B - 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1014B
CN113581014B CN202110833552.0A CN202110833552A CN113581014B CN 113581014 B CN113581014 B CN 113581014B CN 202110833552 A CN202110833552 A CN 202110833552A CN 113581014 B CN113581014 B CN 113581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liquid inlet
battery
targe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35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1014A (zh
Inventor
卢晨
葛俊良
凌阳阳
王陆阳
姚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335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1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1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1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1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1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02J7/00719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电池需要冷却时,采集所述车辆的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放电电流,并计算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和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并执行所述冷却策略。本发明避免了急冷在电池内部产生冷凝水导致电池内部损坏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以电池作为主要或全部动力源的车辆中,由于电池的电芯在高温使用过程中,性能会下降甚至直接做切断保护。为了丰富电池的使用场景,目前会给电池配备液体流通管路,通过对液体温度的调整带动电芯温度的变化,但是由于电池内部布置的液体流通回路不可能完全环抱模组,也无法通过电池内部,故液冷过程会加大整个电池内部电芯间的温度差异,并且同时开始冷却时的急冷也有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水汽凝结,形成冷凝水,从而影响到内部电路,损坏电池。因此,如何防止急冷在电池内部产生冷凝水导致电池内部损坏的现象发生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如何防止急冷在电池内部产生冷凝水导致电池内部损坏的现象发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检测到车辆电池需要冷却时,采集所述车辆的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放电电流,并确定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和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
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
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并执行所述冷却策略。
可选地,确定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目标放电倍率,并将所述目标放电倍率和预设温度电流表中的所有放电倍率进行匹配;
若在各所述放电倍率中存在和所述目标放电倍率匹配的匹配放电倍率,则将所述匹配放电倍率对应的温度作为预期温度。
可选地,确定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入液口温度,检测所述入液口温度是否小于所述预期温度;
若所述入液口温度小于所述预期温度,则根据所述匹配放电倍率预估所述入液口温度升温至所述预期温度的预期时间。
可选地,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流量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预期时间对应的降温时间,获取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并根据所述降温时间预估所述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中的最小入液口流量,将所述最小入液口流量作为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流量。
可选地,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流量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预期时间对应的降温时间,获取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并根据所述降温时间预估所述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中的最高入液口温度,并将所述最高入液口温度作为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
可选地,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是最高入液口温度,则将所述最高入液口温度对应的入液口流量作为目标入液口流量,并确定冷却策略为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流量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并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温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
可选地,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是最小入液口流量,则将所述最小入液口流量对应的入液口温度作为目标入液口温度,并确定冷却策略为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流量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并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温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装置,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车辆电池需要冷却时,采集所述车辆的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放电电流,并确定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和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
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并执行所述冷却策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设备,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在车辆电池需要冷却时,采集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放电电流,并确定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和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再根据预期时间直接预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并将其作为冷却策略,再执行冷却策略。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电池进行冷却时,由于急冷导致电池内部产生水汽凝结,损坏电池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装置的装置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设备可以是搭载了虚拟化平台的PC机或服务器(如X86服务器)等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该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并执行以下安全组件的权限配置方法实施例中的操作。
基于上述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实施例,如下所述。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检测到车辆电池需要冷却时,采集所述车辆的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放电电流,并确定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和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
由于目前电池内部布置的液体流通回路不可能完全环抱模组,也无法通过电池内部,故液冷过程会加大整个电池内部电芯间的温度差异,同时开始冷却时的急冷也有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水汽凝结,影响内部电路。此外给流通液体降温终究是要消耗整车的能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会在检测到车辆电池需要冷却时,确定该故障是否会影响到车辆的电池使用,若影响,则会对故障进行标记,并显示标记的标记信息,以告知用户车辆电池需要冷却,且该故障影响到电池的使用。并且,在确定车辆的故障会影响到车辆的电池使用时,会采集车辆的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放电电流,即收集车辆的电池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长内的总放电电流,并根据总放电电流计算在预设时长内的有效放电电流,再计算有效放电电流的平均值,将此平均值作为平均放电电流。其中,有效放电电流可以是预设时长内车辆正常行驶时,电池放电的电流。并且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电池的放电电流有高有低,因此可以直接先确定有效放电电流对应的有效时长,并计算有效放电电流和有效时长的比例值,将此比例值作为平均放电电流。有效时长为车辆正常行驶时的时长。
当采集到平均放电电流后,需要查询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并查询电池自当前温度上升至预期温度所需的时间,即预期时间。而查询方式可以是到提前测试好的SOC-温升曲线,或提前测试并记录好的表格中进行查询。其中,预期温度是用户提前设置的任意温度值。
并且,在确定预期温度和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会提前对车辆的电池电芯进行不同倍率的放电测试,以得到放电测试数据(即温升数据),并根据放电测试数据汇总形式SOC-温升曲线,或形成相应的表格等。其中,不同倍率可以是0.5倍、1倍、1.5倍和2倍等。即会在电池电芯正常工作时的放电电流基础上,进行倍率调节,以得到各个不同倍率的放电电流,并收集电池在以不同倍率的放电电流进行放电时,电池温度变化趋势、温度变化趋势对应的时间,将其作为放电测试数据。
也就是通过实时查取的平均放电电流及当前SOC,来预估车辆后续行驶过程中可能温升至预设温度的升温时间(即预期时间),再根据电池不同的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情况确定电池降温所需的降温时间,根据升温时间和降温时间确定实现稳定电池温度所需的最小流量和/或最高入液口温度,再根据最小流量和/或最高入液口温度对电池进行调整,以满足电池电芯冷却要求。
步骤S20,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
步骤S30,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并执行所述冷却策略。
在确定预期温度和预期时间后,还需要确定电池内部管路的入液口的温度和流量,即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其中,电池内部管路为电池内部的液体流通管路。因此需要实时检测获取电池内部的液体流通管路中入液口的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当发现电池内部温度过高时,可以根据实时获取的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来实时计算入液口温度下降至一定温度的时间。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预期时间作为降温时间。并在确定降温时间满足一定条件时,对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进行调整,以便快速降低电池的温度,满足电芯冷却要求,达到防止急冷(即快速冷却)在电池内部产生冷凝水导致电池内部损坏的现象发生,并且可以保证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始终处于电池最佳工作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预期时间为降温时间时,则可以在提前训练好的数据表或图中确定降温时间对应的入液口温度(即目标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即目标入液口流量)满足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保持电池最佳工作温度所需,此时就可以直接将该降温时间对应的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作为冷却策略,并执行该冷却策略。执行冷却策略的方式可以是先获取电池当前时刻实际的实际入液口温度和实际入液口流量,并检测降温时间对应的入液口温度与实际入液口温度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则将实际入液口温度调整为和降温时间对应的入液口温度相同。同时,检测降温时间对应的入液口流量是否与实际入液口流量相同,若不相同,则将实际入液口流量调整为和降温时间对应的入液口流量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车辆电池需要冷却时,采集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放电电流,并确定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和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再根据预期时间直接预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并将其作为冷却策略,再执行冷却策略。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电池进行冷却时,由于急冷导致电池内部产生水汽凝结,损坏电池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确定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的步骤的细化,包括:
步骤a,确定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目标放电倍率,并将所述目标放电倍率和预设温度电流表中的所有放电倍率进行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当采集到车辆的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放电电流时,可以先确定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放电倍率,并将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放电倍率作为目标放电倍率。
获取预设温度电流表中的所有放电倍率,并将目标放电倍率与预设温度电流表中所有放电倍率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其中,放电倍率可以是根据车辆正常行驶时,电池放电的电流大小来确定。例如,当车辆正常行驶时,电池放电的电流大小作为1倍的放电倍率。其中,预设温度电流表可以是用户提前进行测试得到不同放电倍率电芯的温升数据的汇总集合表。
步骤b,若在各所述放电倍率中存在和所述目标放电倍率匹配的匹配放电倍率,则将所述匹配放电倍率对应的温度作为预期温度。
当经过判断发现在各个放电倍率中存在和目标放电倍率匹配的放电倍率,则将其作为匹配放电倍率,并将此匹配放电倍率在预设温度电池表中对应的所有温度作为初始温度,并在各个初始温度中选择一个初始温度作为预期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目标放电倍率,并在预设温度电流表中存在和目标放电倍率匹配的匹配放电倍率时,将匹配放电倍率对应的温度作为预期温度,从而保障了获取到的预期温度的准确性。
具体地,确定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的步骤,包括:
步骤c,获取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入液口温度,检测所述入液口温度是否小于所述预期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获取电池内部管路的入液口温度,即电池内部管路当前时刻实际的入液口温度,并检测该入液口温度是否小于预期温度,并根据不同的检测结果执行不同的操作。
步骤d,若所述入液口温度小于所述预期温度,则根据所述匹配放电倍率预估所述入液口温度升温至所述预期温度的预期时间。
当经过判断发现入液口温度小于预期温度,则可以确定若电池以当前的放电倍率进行放电,则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此时就需要根据匹配放电倍率计算电池内部管路中从当前时刻的入液口温度升温至预期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并将其作为预期时间。但是若入液口温度大于预期温度,则确定电池在后续的放电过程中,电池温度会下降,并在下降到一定范围时,会进行相应的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调整,以保障电池温度始终处于一定范围内。例如,若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放电倍率为0.5C,且根据预设温度电流表中记载的数据可知,在0.5C放电倍率下,电池需要经过30分钟,其温度会从入液口温度30℃升温至预期温度35℃,此时就可以确定预期时间为30分钟。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池内部管路的入液口温度小于预期温度时,根据匹配放电倍率预估入液口温度升温至预期温度的预期时间,从而保障了获取到的预期时间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检测实时获取的入液口温度是否大于预期温度;
若实时获取的入液口温度大于预期温度,则对所述入液口温度和所述入液口流量进行预调整,并根据所述预调整的调整结果重新计算降温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重新计算降温时间时,需要先检测入液口温度是否大于预期温度。当经过判断发现入液口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则需要对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进行预调整,再根据预调整后的入液口温度和调整后的入液口流量来计算降温时间。例如,当预期温度为35℃时,若入液口温度为40℃,则确定入液口温度大于预期温度。但是若入液口温度小于或等于预期温度,则直接根据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计算降温时间。其中,预调整是预估进行调整,但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入液口温度大于预期温度时,需要对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进行预调整,再根据预调整的调整结果计算降温时间,从而保障了计算得到的降温时间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流量的步骤,包括:
步骤g,确定所述预期时间对应的降温时间,获取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并根据所述降温时间预估所述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中的最小入液口流量,将所述最小入液口流量作为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先确定预期时间对应的降温时间,即可以直接将预期时间作为降温时间。并且对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进行调整之前,需要提前进行降温测试,确定不同流量及不同入液口温度的降温效果,再收集降温测试的相应数据,制作成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或图。在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中存储有不同温度、流量降温时所需要用到的降温时间。
因此需要获取预期温度对应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即确定在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目标放电倍率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到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并在该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中确定若经过降温时间从预期温度降温至当前温度(即电池的正常温度),所需要的最小入液口流量,并将最小入液口流量作为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预期温度对应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标准中的最小入液口流量,并将最小入液口流量作为目标入液口流量,从而保障了获取到的目标入液口流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流量的步骤,还包括:
步骤k,确定所述预期时间对应的降温时间,获取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并根据所述降温时间预估所述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中的最高入液口温度,并将所述最高入液口温度作为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先确定预期时间对应的降温时间,即可以直接将预期时间作为降温时间。并且对入液口温度和入液口流量进行调整之前,需要提前进行降温测试,确定不同流量及不同入液口温度的降温效果,再收集降温测试的相应数据,制作成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或图。在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中存储有不同温度、流量降温时所需要用到的降温时间。
因此需要获取预期温度对应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即确定在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目标放电倍率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到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并在该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中确定若经过降温时间从预期温度降温至当前温度,所需要的最高入液口温度,并将最高入液口温度作为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预期温度对应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标准中的最高入液口温度,并将最高入液口温度作为目标入液口温度,从而保障了获取到的目标入液口温度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的步骤,包括:
步骤n,若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是最高入液口温度,则将所述最高入液口温度对应的入液口流量作为目标入液口流量,并确定冷却策略为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流量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并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温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经过判断发现目标入液口温度为最高入液口温度,就可以直接在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或图中获取最高入液口温度对应的入液口流量,并将其作为目标入液口流量,再根据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构建冷却策略,即可以将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流量调整为目标入液口流量,即调整为最高入液口温度对应的入液口流量,并将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温度调整为目标入液口温度,即调整为最高入液口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确定目标入液口温度是最高入液口温度时,根据最高入液口温度确定目标入液口流量,再确定冷却策略,从而保障了获取到的冷却策略的有效性。
步骤m,若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是最小入液口流量,则将所述最小入液口流量对应的入液口温度作为目标入液口温度,并确定冷却策略为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流量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并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温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经过判断发现目标入液口流量是最小入液口流量,就可以直接在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或图中获取最小入液口流量对应的入液口温度,并将其作为目标入液口温度,再根据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构建冷却策略,即可以将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流量调整为目标入液口流量,即调整为最小入液口流量,并将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温度调整为目标入液口温度,即调整为最小入液口流量对应的入液口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确定目标入液口温度是最高入液口温度时,根据最高入液口温度确定目标入液口流量,再确定冷却策略,从而保障了获取到的冷却策略的准确性。
参照图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装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A10,用于当检测到车辆电池需要冷却时,采集所述车辆的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放电电流,并确定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和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
预估模块A20,用于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
执行模块A3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并执行所述冷却策略。
可选地,采集模块A10,用于:
确定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目标放电倍率,并将所述目标放电倍率和预设温度电流表中的所有放电倍率进行匹配;
若在各所述放电倍率中存在和所述目标放电倍率匹配的匹配放电倍率,则将所述匹配放电倍率对应的温度作为预期温度。
可选地,采集模块A10,用于:
获取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入液口温度,检测所述入液口温度是否小于所述预期温度;
若所述入液口温度小于所述预期温度,则根据所述匹配放电倍率预估所述入液口温度升温至所述预期温度的预期时间。
可选地,预估模块A20,用于:
确定所述预期时间对应的降温时间,获取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并根据所述降温时间预估所述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中的最小入液口流量,将所述最小入液口流量作为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流量。
可选地,预估模块A20,用于:
确定所述预期时间对应的降温时间,获取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并根据所述降温时间预估所述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中的最高入液口温度,并将所述最高入液口温度作为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
可选地,执行模块A30,用于:
若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是最高入液口温度,则将所述最高入液口温度对应的入液口流量作为目标入液口流量,并确定冷却策略为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流量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并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温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
可选地,执行模块A30,用于:
若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是最小入液口流量,则将所述最小入液口流量对应的入液口温度作为目标入液口温度,并确定冷却策略为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流量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并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温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
上述各功能模块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设备,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通信总线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以实现上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各实施例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检测到车辆电池需要冷却时,采集所述车辆的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放电电流,并计算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和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其中,所述预期温度为与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目标放电倍率在预设温度电流表中对应的温度;
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
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并执行所述冷却策略;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是最高入液口温度,则将所述最高入液口温度对应的入液口流量作为目标入液口流量,并确定冷却策略为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流量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是最小入液口流量,则将所述最小入液口流量对应的入液口温度作为目标入液口温度,并确定冷却策略为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流量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目标放电倍率,并将所述目标放电倍率和预设温度电流表中的所有放电倍率进行匹配;
若在各所述放电倍率中存在和所述目标放电倍率匹配的匹配放电倍率,则将所述匹配放电倍率对应的温度作为预期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入液口温度,检测所述入液口温度是否小于所述预期温度;
若所述入液口温度小于所述预期温度,则根据所述匹配放电倍率预估所述入液口温度升温至所述预期温度的预期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流量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预期时间对应的降温时间,获取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并根据所述降温时间预估所述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中的最小入液口流量,将所述最小入液口流量作为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流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的步骤,还包括:
确定所述预期时间对应的降温时间,获取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并根据所述降温时间预估所述温度流量时间对照表中的最高入液口温度,并将所述最高入液口温度作为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
6.一种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车辆电池需要冷却时,采集所述车辆的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放电电流,并确定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和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其中,所述预期温度为与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目标放电倍率在预设温度电流表中对应的温度;
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并执行所述冷却策略;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是最高入液口温度,则将所述最高入液口温度对应的入液口流量作为目标入液口流量,并确定冷却策略为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流量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是最小入液口流量,则将所述最小入液口流量对应的入液口温度作为目标入液口温度,并确定冷却策略为将所述电池内部管路的当前入液口流量调整为所述目标入液口流量。
7.一种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的步骤。
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所述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的步骤。
CN202110833552.0A 2021-07-22 2021-07-22 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81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3552.0A CN113581014B (zh) 2021-07-22 2021-07-22 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3552.0A CN113581014B (zh) 2021-07-22 2021-07-22 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1014A CN113581014A (zh) 2021-11-02
CN113581014B true CN113581014B (zh) 2023-03-28

Family

ID=7824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3552.0A Active CN113581014B (zh) 2021-07-22 2021-07-22 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10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5374B (zh) * 2021-11-26 2023-09-08 深圳市英维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进液温度控制方法、系统、温度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3593A (zh) * 2019-06-17 2020-12-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2455287A (zh) * 2019-09-06 2021-03-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动力电池的冷却方法、装置
CN112455283A (zh) * 2020-11-25 2021-03-0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失控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5847A (en) * 1981-08-07 1983-11-15 Energy Development Associat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cooling liquid to a storage battery
JP2004253213A (ja) * 2003-02-19 2004-09-09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の冷却制御装置
CN106483470B (zh) * 2016-12-22 2018-12-11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未来运行工况预测的电池剩余放电能量预测方法
CN109591541B (zh) * 2017-09-30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WO2019244489A1 (ja) * 2018-06-22 2019-12-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池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3593A (zh) * 2019-06-17 2020-12-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2455287A (zh) * 2019-09-06 2021-03-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动力电池的冷却方法、装置
CN112455283A (zh) * 2020-11-25 2021-03-0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失控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1014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81014B (zh) 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24461B (zh) 电池功率限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49097A (zh) 一种模糊测试工具性能测评方法、装置
CN112109586A (zh) 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51234B (zh) 风扇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变流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70508B (zh) 雷达tr组件功率器件的寿命检测方法
CN114614051B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
CN115077032A (zh) 压缩机母线电压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3915729B (zh) 空调器及其温度传感器的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134569A (zh) 一种芯片工作环境温度检测方法、系统和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17747892B (zh) 燃料电池发热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用电设备
CN115291652B (zh) 一种评估集中器cpu体质的动态评估方法
CN115616364B (zh) 故障电弧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4503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行驶放电电流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3408667B (zh) 状态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35782B (zh) 车辆冷却系统的故障排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188619B (zh) 用于预警电池热失控状态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362438B (zh) 一种总线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25295B (zh) 车辆的燃料电池的性能测试方法、其装置以及其系统
CN113525103B (zh) 电动汽车跛行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7317462A (zh) 电池热失控扩展的抑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45683A (zh) 水利物联网设备上下电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10738A (zh) 直流支撑电容温度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7648010A (zh) 电池测试环境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7491895A (zh) 电池衰老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