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9309A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9309A
CN114069309A CN202111257744.8A CN202111257744A CN114069309A CN 114069309 A CN114069309 A CN 114069309A CN 202111257744 A CN202111257744 A CN 202111257744A CN 114069309 A CN114069309 A CN 114069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lternating current
sub
current termin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77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69309B (zh
Inventor
黄振维
许长新
刘允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zconn Internation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izconn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zconn International Corp filed Critical Bizconn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2577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930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25774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069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9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9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69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9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6Securing by a separate resilient retaining piece supported by base or case, e.g. collar or metal contact-retention cl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母连接器及插置在母连接器上的子连接器,所述母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及复数个直流端子,第一外壳上具有子连接器插入槽,所述子连接器能可拆卸地插置在所述子连接器插入槽内,所述子连接器包括第二外壳及复数个交流端子,第一外壳的前面板上开设有分别匹配直流端子及交流端子的直流接口及交流接口。该种连接器具有结构简单、公差要求低、装配容易、节省物料、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益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部件,特别是一种可同时传输直流电及交流电的供电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众多的连接器中,有一种是可以用于电源供应器的供电端连接器直、交流混合式电连接器(下简称供电端连接器)。供电端连接器需同时从直流电源及交流电源取电。直流电源部份,藉由供电端连接器中的直流端子从与其焊接的电路板上取电后,提供予受电端的连接器(下称受电端连接器)。
亦即,供电端连接器是需要事先和电路板连接的,而为了让供电端连接器和电路板连接,会将电路板连同供电端连接器连接器一并进行加温回流焊,以使二者固定。然而,受限技术,交流电需以缆线方式与供电端连接器供电,而供缆线不耐热,故无法随供电端连接器一并进入烤炉进行回流焊。故此,己知做法是将供电端连接器分拆为直流部件及交流部件两单独元件,先将供电端连接器的直流部件经回流焊焊接于电路板后,再将交流部份以垂直于电路板工作面方向插入电路板,以实现直、交流混合式电连接器的制造。
该种产品中,若焊直流连接器时有出现较大公差时,则连接器的直流部件因为错位,有可能会无法安插在电路板上。再者,为防止插入力度过大导致电路板弯折、破损,故将电连接器插入电路板的过程需较为严谨,过程较慢,耗时较长。如此,使得焊接及生产时对公差要求高,结构也更加复杂,不仅提高了生产难度,也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成本。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解决了现有产品存在的结构复杂、公差要求高、生产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技术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接器,包括母连接器及插置在母连接器上的子连接器,所述母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及复数个直流端子,第一外壳上具有子连接器插入槽,所述子连接器能可拆卸地插置在所述子连接器插入槽内,所述子连接器包括第二外壳及复数个交流端子,第一外壳的前面板上开设有分别匹配直流端子及交流端子的直流接口及交流接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直流端子具有直流入电端及直流出电端,所述直流入电端穿过第一外壳底面并延伸到第一外壳底面下方,所述直流出电端的安装位置适配直流接口的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子连接器弹性锁扣,所述第二外壳外壁设置有配合所述子连接器锁扣的子连接器锁块,所述子连接器弹性锁扣可扣紧在子连接器锁扣款处并配合将子连接器锁紧在第一外壳的子连接器插入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子连接器容纳槽的内侧壁设置有子连接器导向槽,所述第二外壳外侧壁设置有配合所述子连接器导向槽的子连接器导向块,所述子连接器可通过子连接器导向块沿着子连接器导向槽滑动并使得子连接器插入到子连接器插入槽内;
所述子连接器插入槽在其靠近第一外壳前面板的区域设置有交流端子导向槽组,所述交流端子具有交流出电端且交流出电端插入到交流端子插入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壳上具有复数个直流端子插入槽,所述直流端子插入槽内侧壁具有直流端子导向槽,所述直流端子对应插入到直流端子插入槽内,直流端子导向槽深度方向具有倒钩,直流端子侧部具有直流端子导向凸起,所述直流端子导向凸起用于插入到所述直流端子导向槽中并与倒勾抵持,以对直流端子12进行导向及限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外壳内部设置有交流端子插入槽,第二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交流端子的交流端子弹性卡勾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所述交流端子弹性卡勾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用于将交流端子固定在交流端子插入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外壳上针对每一个交流端子插入槽均对应设置一个交流端子弹性卡勾及一个交流端子限位凸块;所述交流端子弹性卡勾、交流端子限位凸块与第二外壳为一体成型塑胶壳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交流端子插入槽具有三个,其中两个竖向平行设置,一个横向设置,所述交流端子具有三个并对应设置在三个交流端子插入槽中,其中竖向设置的两个交流端子插入槽中,交流端子弹性卡勾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分别设置在交流端子插入槽的下壁及上壁,横向设置的一个交流端子插入槽中,交流端子弹性卡勾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分别设置在交流端子插入槽的上壁及侧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壳两侧设置有连接器导向榫件并可通过连接器导向榫件实现快速插接功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壳侧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台,所述第二外壳侧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及第二固定台上均开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孔,固定孔中可设置固定螺丝并通过固定螺丝将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相互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壳为一体成型塑胶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壳底部设置有电路板,第一外壳底部设置有一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内设置有底部弹性卡勾,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对应的通孔,所述底部弹性卡勾穿过电路板上的通孔并将电路板固定在第一外壳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交流端子后端具有交流入电端且交流入电端连接有交流线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种连接器具有母连接器及子连接器,子连接器可拔插地插置在母连接器内,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时的公差要求,降低生产难度及生产成本;另外,通过交流端子弹性卡勾的方式固定交流端子,不仅简化结构,且节省装配工艺,降低了生产难度及生产成本,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
综上,该种连接器解决了现有产品存在的结构复杂、公差要求高、生产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拆除电路板后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中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第一外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第一外壳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第二外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10。本说明书中的所称「本发明」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是指「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之意,不构成对元件的限缩性定义。需强调的是,本发明的各图是按照真实比例绘制而成,各元件的形状、相对大小及相对位置均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但为了保持说明书的简洁,故仅就主要元件的大致位置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10,其揭露了本发明的一种连接器,更明确的说,本发明是一种能提供高电流的直、交流混合式供电端电连接器(下简称供电端连接器)。
由图1-4可见,本发明的供电端连接器包括母连接器1及插置在母连接器1中的子连接器2,需要时,电路板3亦可视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一部份。
母连接器1在组合前,其本身内部仅包括用于高电流直流电传输的直流端子,而不包括用于传输交流电的端子;而子连接器2内仅包括用于高电流交流电的传输,其中不包括用于传输直流电的端子,所称高电流交流电,是指10A以上的电流。于本例中,本连接器能承受50A或以上的直流电以及20A以上的交流电。更明确的说,本发明的连接器能承受不大于100A的直流电及不大于25A的交流电。
如图1,母连接器1包括第一外壳11及多个设于其中的直流端子12,具体地,第一外壳11的整体为一体成型(one piece formed)的绝缘塑胶件。见图8,第一外壳1由前方至后方,可按结构大致分成前端部1A、基板部1B及后端部1C三个部份。前端部1A及后端部1C分别位于基板部1B的两侧,前端部1A略呈长方柱体,其四周轮廓均相较基板部1B略为内缩并略小于基板部1B,前端部1A由该基板部1B往前方延伸而成。而以功能分,第一外壳1可分为设于图8左侧的直流部1D及右侧的交流部1E。
见图7,第一外壳11的直流部1D的后端部1C设有复数个不同形状的直流端子插入槽116,更明确的说,其包括了呈6乘2矩阵排列的方型端子插孔矩阵,以及两个直向且并排的倒U字型(后端面11B下侧未封口)端子插孔。倒U字型(后端面11B下侧未封口)的直流端子插入槽116于第一外壳11的后端面11B及下端面11D分别有连通的开口。方型端子插孔矩阵于第一外壳111的后端面11B、上端面11C及下端面11D均分别有连通的开口。
各个直流端子插入槽116于后端面11B的入口处的两侧内侧壁均设有往前、后方向延伸的直流端子导向槽117,两侧内侧壁的直流端子导向槽117在高度方向上错开(位于不同的高度),如此,可以在不调整直流端子导向槽117的宽度的前提下,允许较厚的直流端子进入,最大化直流端子12的厚度,符合安全规格的要求。
直流端子导向槽117的延伸深度为第一外壳11在前后方向的三分之一以下。而各个直流端子导向槽117的最深处设有一倒勾1171,每个倒勾1171的厚度由后往前渐增后连接一垂直表面。藉此与直流端子12分别进行导向及限位。而为形成该倒勾1171,前述的各个直流端子插入槽116的上端面11C均分别设有多个射出成型时所留下的成型穿孔1161,该成型穿孔1161兼具散热功能。
另外,前述各不同形状的直流端子插入槽116的直流端子导向槽117亦分别地位于不同的高度上。
见图6,后端部1C的左侧(交流部1E)部份设有环状侧壁围绕而成并呈中空管状的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往前后方向延伸并连通第一外壳11的前面板11A及后端面11B。见图6,第一外壳11的环状侧壁相对后端面的部份左下方设有一缺口110A,而第一外壳11相对缺口部份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台119。第一固定台119设有垂直穿孔。需要强调的是,子连接器插入槽110不以往前后方向延伸为限,需要时,以电路板3为参考平面,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可以是沿电路板3的上表面的法向量方向或与电路板3呈锐角的方向延伸而成。
而环状侧壁结构的右侧的内侧面设有子连接器导向槽114,子连接器导向槽114从后端面11B往前延伸并呈先渐缩,后矩型通道的形状。第一外壳11的交流部1E的上端面11C处设置有子连接器弹性锁扣113,子连接器弹性锁扣113与第一外壳11一体成型,呈一倒勾状,并位于子连接器插入槽110中。
如图7,子连接器插入槽110中,在靠近第一外壳11前面板11A的区域设置有三个交流端子导向槽组115,每一组交流端子导向槽组115由相互邻接的两个导向槽组合而成,各导向槽之间设有一由后至前渐扩的凸出结构,使两侧的导向槽渐缩,如此,对应的端子对在插入时可自动定位。三组交流端子导向槽组115中,包括至少一组横式穿槽及至少一组竖式穿槽。本发明包括在上的一组横式穿槽及两组在下的竖式穿槽,惟需要时,可同为横式穿槽或竖式穿槽。
见图8,第一外壳11的前端部1A的左右两侧沿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器导向榫件118,两个导向榫件118由基板部1B往前方延伸而成并分别突出前面板11A并呈类圆头的圆锥状的剖半结构。两个导向榫件118的剖面相互面对,用于与受电端的连接器中的插孔对应并实现快速插接功能。
见图8,第一外壳11的前面板11A上开设有多个分别匹配直流端子12及交流端子22的直流接口111及交流接口112;各个直流接口111分别与对应的直流端子插入槽116连通。各个交流接口112分别经对应的交流端子导向槽组115与子连接器插入槽110连通。见图2,第一外壳1的左、右侧底部分别设置有一插入孔(未示出)及一定位孔(未標示),插入孔分别用于容置底部弹性卡勾4以与电路板3固定,定位孔与第一固定台119及第二固定台215上的固定孔对应,以藉由固定螺丝相互固定。
见图5,直流端子12是从后端往前对应地插入到直流端子插入槽116内,直流端子导向槽117深度方向具有倒钩1171,直流端子12侧部具有直流端子导向凸起123,所述直流端子导向凸起123用于插入到所述直流端子导向槽117中并与倒勾1171抵持,以对直流端子12进行导向及限位。
第一外壳11底部可进一步设置有电路板3,电路板3上开设有对应的通孔,底部弹性卡勾4穿过电路板3上的通孔并将电路板3固定在第一外壳11底部。第一外壳11上设置有子连接器弹性锁扣113。见图2及图5,直流端子12具有直流入电端121及直流出电端122,直流入电端121穿过第一外壳11底面并延伸到第一外壳11底面下方,直流出电端122的安装位置适配直流接口112的位置,位于第一外壳11底部的电路板3与直流端子入电端122电性连接。直流端子入电端122贯穿电路板3并藉由回流焊与电路板3上的电路电性连接。直流端子12除可用于传输电能外,在应用在其他领域时,也可以藉由增加讯号传输用直流端子12的方式被用于传输讯号。
另外,见图4,子连接器2可拆卸地插置在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内,子连接器2包括第二外壳21及复数个交流端子22,交流端子22后端具有交流入电端222且交流入电端222连接有交流线缆23。
见图10,第二外壳21是一体成型而成的。第二外壳21可视为包括三个矩型管状结构的组合,每一矩型管状结构分别构成交流端子插入槽210,由第二外壳21的后方观之,可知交流端子插入槽210于后端面21B上的开口呈类似品字状排列。而每个交流端子插入槽210中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交流端子22的交流端子弹性卡勾211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交流端子弹性卡勾211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用于将交流端子22固定在交流端子插入槽210内;第二外壳21上针对每一个交流端子插入槽210均对应设置一个交流端子弹性卡勾211及一个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交流端子弹性卡勾211、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与第二外壳21为一体成型塑胶壳体;本实施例中,交流端子插入槽210具有三个长方型开口,各长方型开口至少包括一竖向及一横向排列者。于本例中,各开口的其中两个为竖向平行设置,一个横向设置。见图4,交流端子22具有三对,每对包括两片平行排列的端子片,并对应设置在三个交流端子插入槽210中,其中竖向设置的两个交流端子插入槽210中,交流端子弹性卡勾211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分别设置在交流端子插入槽210的下壁及上壁,横向设置的一个交流端子插入槽210中,交流端子弹性卡勾211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分别设置在交流端子插入槽210的上壁及侧壁。第二外壳21侧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台215,
在组合时,子连接器弹性锁扣113可扣紧在子连接器锁块213处并配合将子连接器2锁紧在第一外壳11的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内。
见图10,第二外壳21外壁设置有配合子连接器锁扣113的子连接器锁块213,子连接器弹性锁扣113可扣紧在子连接器锁块213处并配合将子连接器2锁紧在第一外壳11的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内。
第一固定台119及第二固定台215上均开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孔,固定孔中可设置固定螺丝并通过固定螺丝将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21固定于电路板3上。
应用时,母连接器1的第一外壳11通过连接器导向榫件118与对应的插座导向插入,实现快速插接,子连接器2插入到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后,第一固定台119上的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台215上的固定台同心,这时候插入锁紧螺丝并锁紧。
第二外壳21外侧壁设置有配合子连接器导向槽114的子连接器导向块214,子连接器2可通过子连接器导向块214沿着子连接器导向槽114滑动并使得子连接器2插入到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内;
交流端子22具有交流出电端221且交流出电端221插入到交流端子插入槽115内。
第一外壳11上设置有子连接器弹性锁扣113,第二外壳21外壁设置有配合子连接器锁扣113的子连接器锁块213,子连接器弹性锁扣113可扣紧在子连接器锁块213处并配合将子连接器2锁紧在第一外壳11的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内。
将子连接器2插入到子连接器插入槽110时,利用子连接器导向槽114及子连接器导向块214对子连接器2进行导向,利用交流端子导向槽组115对交流端子22进行导向,子连接器导向槽114及交流端子导向槽组115在其槽口部位置均设置有便于插入的倾斜宽口部,可实现快速紧精准插接,子连接器2插入到位后,子连接器锁扣113锁紧在子连接器锁块213上,实现自锁功能。当需要拆下子连接器2时,利用子连接器锁扣113的弹性变形性能实现解锁。
装配产品时,将交流端子22插入到交流端子插入槽210后,交流端子利用交流端子弹性卡勾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实现锁紧,能够降低装配难度及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也免去了现有产品中的端子插销,节省物料成本。
具体实施本发明时,能够简化产品结构,降低对公差的要求,降低装配难度及生产成本,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母连接器(1)及能插置在母连接器(1)上的子连接器(2),所述母连接器(1)包括第一外壳(11)及复数个直流端子(12),第一外壳(1)上具有子连接器插入槽(110),所述子连接器(2)能可拆卸地插置在所述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内,所述子连接器(2)包括第二外壳(21)及复数个交流端子(22),第一外壳(11)的前面板上开设有分别匹配直流端子(12)及交流端子(22)的直流接口(111)及交流接口(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端子(12)具有直流入电端(121)及直流出电端(122),所述直流入电端(121)穿过第一外壳(11)底面并延伸到第一外壳(11)底面下方,所述直流出电端(122)的安装位置适配直流接口(112)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1)上设置有子连接器弹性锁扣(113),所述第二外壳(21)外壁设置有配合所述子连接器锁扣(113)的子连接器锁块(213),所述子连接器弹性锁扣(113)可扣紧在子连接器锁扣款(213)处并配合将子连接器(2)锁紧在第一外壳(11)的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连接器容纳槽(110)的内侧壁设置有子连接器导向槽(114),所述第二外壳(21)外侧壁设置有配合所述子连接器导向槽(114)的子连接器导向块(214),所述子连接器(2)可通过子连接器导向块(214)沿着子连接器导向槽(114)滑动并使得子连接器(2)插入到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内;
所述子连接器插入槽(110)在其靠近第一外壳(11)前面板的区域设置有交流端子导向槽组(115),所述交流端子(22)具有交流出电端(221)且交流出电端(221)插入到交流端子插入槽(115)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1)上具有复数个直流端子插入槽(116),所述直流端子插入槽(116)的两个面对的内侧壁分别具有直流端子导向槽(117),所述两个直流端子导向槽(117)在高度方向错开,所述直流端子(12)对应插入到直流端子插入槽(116)内,直流端子导向槽117深度方向具有倒钩(1171),直流端子(12)侧部具有直流端子导向凸起(123),所述直流端子导向凸起(123)用于插入到所述直流端子导向槽(117)中并与倒勾(1171)抵持,以对直流端子(12)进行导向及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21)内部设置有交流端子插入槽(210),第二外壳(2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交流端子(22)的交流端子弹性卡勾(211)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所述交流端子弹性卡勾(211)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用于将交流端子(22)固定在交流端子插入槽(2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21)上针对每一个交流端子插入槽(210)均对应设置一个交流端子弹性卡勾(211)及一个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所述交流端子弹性卡勾(211)、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与第二外壳(21)为一体成型塑胶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端子插入槽(210)具有三个,其中两个竖向平行设置,一个横向设置,所述交流端子(22)具有三个并对应设置在三个交流端子插入槽(210)中,其中竖向设置的两个交流端子插入槽(210)中,交流端子弹性卡勾(211)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分别设置在交流端子插入槽(210)的下壁及上壁,横向设置的一个交流端子插入槽(210)中,交流端子弹性卡勾(211)及交流端子限位凸块(212)分别设置在交流端子插入槽(210)的上壁及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1)两侧设置有连接器导向榫件(118)并可通过连接器导向榫件(118)实现快速插接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1)侧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台(119),所述第二外壳(21)侧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台(215),所述第一固定台(119)及第二固定台(215)上均开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孔,固定孔中可设置固定螺丝并通过固定螺丝将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21)相互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1)为一体成型塑胶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1)底部设置有电路板(3),第一外壳(1)底部设置有一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内设置有底部弹性卡勾(4),所述电路板(1)上开设有对应的通孔,所述底部弹性卡勾(4)穿过电路板(3)上的通孔并将电路板(3)固定在第一外壳(11)底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端子(22)后端具有交流入电端(222)且交流入电端(222)连接有交流线缆(23)。
CN202111257744.8A 2021-10-27 一种连接器 Active CN114069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7744.8A CN114069309B (zh) 2021-10-27 一种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7744.8A CN114069309B (zh) 2021-10-27 一种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9309A true CN114069309A (zh) 2022-02-18
CN114069309B CN114069309B (zh) 2024-05-31

Family

I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72589Y (zh) * 2002-09-25 2003-09-10 高麟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电连接器
CN101533970A (zh) * 2007-12-04 2009-09-16 莫列斯公司 易连接的模块连接器
JP2012009375A (ja) * 2010-06-28 2012-01-12 Smk Corp コネクタ装置
CN206947654U (zh) * 2017-04-07 2018-01-30 威海乐士康电子有限公司 复合连接装置
CN110462941A (zh) * 2017-01-30 2019-11-15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带缆线通过的多件式电源连接器
KR20210062500A (ko) * 2019-11-21 2021-05-31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커넥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72589Y (zh) * 2002-09-25 2003-09-10 高麟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电连接器
CN101533970A (zh) * 2007-12-04 2009-09-16 莫列斯公司 易连接的模块连接器
JP2012009375A (ja) * 2010-06-28 2012-01-12 Smk Corp コネクタ装置
CN110462941A (zh) * 2017-01-30 2019-11-15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带缆线通过的多件式电源连接器
CN206947654U (zh) * 2017-04-07 2018-01-30 威海乐士康电子有限公司 复合连接装置
KR20210062500A (ko) * 2019-11-21 2021-05-31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커넥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95929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US1024330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H0645033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1173586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locking portions
KR101987593B1 (ko) 보드 투 보드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US616206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4069309B (zh) 一种连接器
CN114069309A (zh) 一种连接器
US20220393402A1 (en) First electrical connector, seco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7306798U (zh) 电连接器
CN216698783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CN110311261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合
CN110911876A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20200203880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19626929U (zh) 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18731827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9643158U (zh)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插接结构及一种连接器
CN210806090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3851902A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8997259U (zh) 一种带有固定锁紧结构的电连接器
CN221041581U (zh) 电连接器
CN221080439U (zh) 电连接器
CN217691834U (zh) 电连接器
CN214849347U (zh) 一种易插插座
CN212257742U (zh) 接插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