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1827U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1827U
CN218731827U CN202222145336.XU CN202222145336U CN218731827U CN 218731827 U CN218731827 U CN 218731827U CN 202222145336 U CN202222145336 U CN 202222145336U CN 218731827 U CN218731827 U CN 218731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circuit board
terminal
transverse direction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53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义小平
钟维学
付壮飞
梁仁发
吴瑶
张标
杜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53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1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1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18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包括:本体,设有对接侧与安装侧,自对接侧凹陷形成的插槽;第一端子,设有第一基部、自第一基部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弹臂和自第一基部延伸形成的接线部,第一基部设于本体,第一弹臂设有显露于插槽的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用于与电子卡接触,接线部露出安装侧,用于与线缆连接;第二端子,设有第二基部、自第二基部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弹臂和自第二基延伸形成的免焊部,第二基部设于本体,第二弹臂设有显露于插槽的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用于与电子卡接触,免焊部露出安装侧,用于插入电路板。本实用新型便于替换拆卸以修理并能避免高速信号流经电路板造成损耗过大。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用于与电子卡配合的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电连接器,通常设于一电子卡和一电路板之间,用于将流经所述电子卡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和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供所述电子卡插接的一插槽,每一所述端子包括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接触部和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焊接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子卡接触以实现将流经所述电子卡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焊接部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以实现将流经所述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电路板。
然而,当所述电连接器发生损坏,需要将所述电连接器从所述电子卡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取出进行修理时,则需要将所述焊接部从所述电路板解焊下来,而解焊的过程容易使得所述端子发生不可逆转的形变,损坏其他的所述端子,而替换该额外损坏的其他所述端子,也可能损坏所述电路板,则造成成本的提高。
当所述电路板作为转接板使用时,也即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电路板两者整体作为一连接器组件使用时,流经所述电路板的信号会再传输至另一目标元件。然而当该信号为高速信号时,高速信号流经所述电路板时易发生损耗,造成高速信号的失真,难以达到目标元件所需达到的传输要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替换拆卸以修理并能避免高速信号流经电路板造成损耗过大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连接至一电路板和至少一导线,包括:一本体,设有一对接侧与一安装侧,自所述对接侧凹陷形成的一插槽;至少一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基部、自所述第一基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弹臂和自所述第一基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的一接线部,所述第一基部设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弹臂设有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第一接触部,所述接线部露出所述安装侧,用于与所述导线连接;至少一第二端子,设有一第二基部、自所述第二基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弹臂和自所述第二基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的一免焊部,所述第二基部设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二弹臂设有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第二接触部,所述免焊部露出所述安装侧,用于插入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免焊部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侧与所述安装侧沿一上下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插槽自所述对接侧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本体具有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沿一横向方向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横向方向与上下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设于至少一个所述侧壁,所述接线部沿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接线部的底面用于连接所述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于两个所述侧壁,多个所述第一端子的多个所述接线部在横向方向上呈两排设置,所述接线部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朝远离所述插槽一侧弯折并沿横向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接线部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自所述安装侧向上凹陷形成多个卡槽,每一所述卡槽对应收容一个所述接线部,且所述卡槽的槽底用于向下抵持一个所述接线部。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自所述安装侧向上凹陷形成多个卡槽,每一所述卡槽对应收容一个所述接线部,自所述卡槽的槽底向上凹陷形成一调节槽,所述接线部在纵长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调节槽在纵长方向上的宽度,纵长方向垂直于上下方向和横向方向,所述调节槽位于对应所述接线部的上侧。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至所述本体的一绝缘塞件,所述绝缘塞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侧的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沿横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相邻的至少两个限位部,所述接线部限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且所述限位部的底面低于所述接线部的底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沿一纵长方向延伸,纵长方向垂直于上下方向和横向方向,每一所述限位部设有在纵长方向上面对所述接线部的一限位面以及自所述限位面朝向所述接线部下方倾斜延伸的一倾斜面,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接线部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倾斜面自上往下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限位部设有自所述限位面朝向所述接线部上方倾斜延伸的一导引面,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接线部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导引面自下往上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侧包括一第一底面与一第二底面,所述第一底面相对所述第二底面靠近所述对接侧设置,所述接线部显露于所述第一底面,所述免焊部显露于所述第二底面,自所述第一底面向上凹陷形成一安装槽,所述主体部和所述限位部收容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主体部和所述限位部向下未超出所述第一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接地件,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于一个所述侧壁,所述接地件设有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连接的多个延伸臂,所述本体自所述安装侧向上凹陷形成一接地槽,所述接地槽收容所述接地件,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接地件的下方,挡止所述接地件向下脱离所述接地槽。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免焊部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侧与所述安装侧沿一上下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本体具有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在一横向方向上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横向方向与上下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设于至少一个所述侧壁,所述接线部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接线部在横向方向的一侧的表面用于连接所述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至所述本体的一绝缘塞件,所述绝缘塞件包括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凸伸形成的一固定部和自所述主体部向下凸伸形成的一定位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本体内,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绝缘塞件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主体部、所述定位部均显露于所述安装侧,所述主体部向上抵持于所述安装侧,且所述主体部围绕所述第一端子设置,所述接线部沿横向方向显露于所述定位部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接地件,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于一个所述侧壁,所述接地件设有分别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连接的多个延伸臂,自所述安装侧向上凹陷形成一接地槽,所述接地槽收容所述接地件,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接地件的下方,挡止所述接地件向下脱离所述接地槽。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设有位于所述插槽的一防呆部,所述防呆部将所述插槽分隔成一长槽和一短槽,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中至少部分用以传输差分信号,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中至少部分用以传输电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位于所述长槽的相对两侧,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短槽的相对两侧,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和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至少一导线;一电路板,设有至少一第一通孔;一电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设有一对接侧与一安装侧,自所述对接侧凹陷形成一插槽,所述安装侧面向所述电路板设置;至少一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基部、自所述第一基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弹臂和自所述第一基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的一接线部,所述第一基部设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弹臂设有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第一接触部,所述接线部露出所述安装侧,并与所述导线连接;至少一第二端子,设有一第二基部、自所述第二基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弹臂和自所述第二基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的一免焊部,所述第二基部设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二弹臂设有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第二接触部,所述免焊部露出所述安装侧,并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使得所述免焊部与所述电路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部较所述免焊部远离所述电路板设置,所述导线位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接线部之间,所述导线连接于所述接线部的近端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路板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侧与所述安装侧沿一上下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插槽自所述对接侧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本体具有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沿一横向方向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横向方向与上下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于至少一个所述侧壁,所述接线部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弯折并横向延伸,所述导线连接于所述接线部的近端部沿横向方向延伸并连接至所述接线部面向所述电路板的表面。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于两个所述侧壁,且多个所述第一端子的多个所述接线部在横向方向上呈两排设置,且多个所述接线部面向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插件和两个锁扣臂,所述插件包括一销体和与所述销体在横向方向上或纵长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卡扣部,所述本体于所述插槽的一端设有一安装台,所述锁扣臂相对所述安装台向下凸伸,所述本体设有上下贯穿所述安装台的一穿孔及设于所述安装台的一第一挡止部,且两个所述锁扣臂位于所述穿孔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锁扣臂设有背离所述销体凸设的一勾部,所述电路板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销体向下插入所述穿孔且位于两个所述锁扣臂之间,所述第一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扣部上方防止所述插件脱离所述安装台,所述销体和两个所述锁扣臂均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勾部和所述安装台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插件还设有一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一卡扣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销体在横向方向上或纵长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本体还设有设于所述安装台的一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二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一挡止部上方且两者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挡止部在所述第一卡扣部未移动至第一挡止部下方时挡止所述第二卡扣部向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臂由金属板材制成,所述锁扣臂组装至所述本体,所述勾部由所述金属板材沿板厚方向弯折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设有一让位开口,所述导线穿过所述让位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仅所述第二端子用于与所述电路板连接,而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与所述导线连接,且所述第二端子是通过所述免焊部插入所述电路板,以实现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的,可知当需要将所述电连接器从所述电路板上拆卸下来以修理时,也仅需将所述第二端子从所述电路板拔出即可,操作方便,也能有效避免所述第二端子在拆卸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损坏;而本实用新型在传输高速信号时,高速信号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端子流经所述导线,再通过所述导线传输至目标元件,以避免高速信号流经所述电路板发生过大损耗,造成失真,而电源或者低速信号则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流经所述电路板,再通过作为转接板的所述电路板流经至另一目标元件,可见本实用新型兼容性强,可用于同时传输高速信号、低速信号或电源,以满足使用者的多方位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与电子卡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连接器组件组合后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沿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沿C-C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7为图3沿D-D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连接器组件组合后隐藏电路板的局部立体图;
图9为图1中连接器组件组合后隐藏本体、锁扣臂和插件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E部的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局部的第一端子和绝缘塞件的正视图;
图12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图13中绝缘塞件的局部立体图;
图15为图12中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6为图1中第二端子与电路板上的一第二通孔配合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8为图17锁扣臂及插件组装至本体,且插件处于预锁位置剖切至第二锁扣臂的一剖视图;
图19为图17锁扣臂及插件组装至本体,且插件处于终锁位置剖切至第一锁扣臂的一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三实施例与电子卡的立体分解图;
图21为图20组合后的正视图;
图22为图21沿F-F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23为图20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4为图23中绝缘塞件与第一端子、接地件配合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6为图25组合后剖切至第一端子的剖视图;
图27为图25中绝缘塞件与第一端子、接地件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401909803000006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401909803000007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的四个实施例,其中如图1至图16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7至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20至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如图25至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四个实施例中的所述连接器组件均用于与一电子卡400配合,四个实施例中的所述连接器组件均包括与所述电子卡400配合的一电连接器100、与所述电连接器100连接的多根线缆200、与所述电连接器100连接的一电路板300。
为了便于理解,在四个实施例中,定义上下方向、横向方向和纵长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其中定义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定义横向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纵长方向为Y轴方向。
如图1和图20所示,在四个实施例中,每根所述线缆200包括四根导线201,四根所述导线201沿纵长方向并排,四根所述导线201分别包括相邻的一对信号线201S和分别设于该对所述信号线201S两侧的两根接地线201G。
如图1和图20所示,在四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300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电路板300的多个第一通孔301和两个第二通孔302。
如图9、图12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本体1、设于所述本体1的多个第一端子2、设于所述本体1的多个第二端子3、设于所述本体1 的一绝缘塞件4、设于所述本体1的两个接地件5、设于所述本体1的四个锁扣臂6以及自上往下安装至所述本体1的两个插件7。所述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沿上下方向自下往上安装至所述本体1,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包括多个信号端子2S和多个接地端子2G,所述信号端子2S用以传输差分信号,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 连接所述电子卡400与多根所述线缆200。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自下往上安装至所述本体1,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包括多个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用以传输电源,所述第二端子3插入所述电路板300的所述第一通孔301,以连接所述电子卡400与所述电路板 300,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均为所述电源端子,在别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中可以仅部分的几个所述第二端子3为所述电源端子。所述绝缘塞件 4自下往上安装至所述本体1。所述接地件5自下往上安装至所述本体1,所述接地件5 连接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G。所述锁扣臂6垂直插入所述电路板300的所述第二通孔302,并将所述本体1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00上。每一所述插件7插入两个所述锁扣臂6之间,用以防止所述锁扣臂6发生形变,造成所述本体1脱离所述电路板300(详见图7)。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锁扣臂6与所述本体1一体成型,均由绝缘材料制成。
如图2、图4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位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上方,所述本体1包括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接侧11和一安装侧12、自所述对接侧 11朝所述安装侧12向下凹陷形成的一插槽13、沿横向方向设于所述插槽13相对两侧的两个侧壁14、沿横向方向连接两个所述侧壁14且位于所述插槽13的一防呆部15、设于所述本体1的多个第一端子槽16、设于所述本体1的多个第二端子槽17、自所述安装侧12向上凹陷形成的一安装槽18(详见图15)以及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本体1两端的两个安装台19。
如图1、图2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侧12面向所述电路板300 设置,所述安装侧12包括一第一底面121和一第二底面122,所述第一底面121较所述第二底面122更靠近所述对接侧11设置,也即所述第一底面121位于所述第二底面122 的上方。
如图1、图12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槽13沿纵长方向延伸,所述插槽13用于接收所述电子卡400。所述插槽13包括一长槽131和一短槽132,所述防呆部15位于所述长槽131和所述短槽132之间,即所述防呆部15将所述插槽13分隔成所述长槽131与所述短槽132,所述第一底面121对应位于所述长槽131的下方,所述第二底面122对应位于所述短槽132的下方。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壁14上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16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槽17,针对同一所述侧壁14而言,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16沿纵长方向相邻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槽17沿纵长方向相邻排列设置,且所述第一端子槽16和所述第二端子槽17沿上下方向均贯穿所述本体1。
如图4、图5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设于两个所述侧壁14上的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16呈两排设置,且沿横向方向与所述长槽131相对,且每一所述第一端子槽16沿横向方向均与所述长槽131相互连通,设于两个所述侧壁14上的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槽17呈两排设置,且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短槽132相对,且每一所述第二端子槽17 沿横向方向均与所述短槽132相互连通,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16一一对应收容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槽17一一对应收容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
如图4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壁14上设有一个接地槽141,两个所述接地槽141分别一一对应收容两个所述接地件5,两个所述接地槽141与所述插槽13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并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插槽13的两侧。所述接地槽141沿纵长方向延伸,且自所述第一底面121向上凹陷形成,所述接地槽141沿横向方向与所述长槽131相对设置,且沿横向方向位于同一所述侧壁14的所述第一端子槽16远离所述长槽131的一侧,并沿横向方向与同一所述侧壁14上收容所述接地端子2G的所述第一端子槽16相互连通。
如图8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侧壁14还设有自所述安装侧12向上凹陷形成的多个卡槽142和自多个所述卡槽142的槽底一一对应向上凹陷形成的多个调节槽143。两个所述侧壁14上的多个所述卡槽142呈两排设置,多个所述卡槽142自所述第一底面121向上凹陷形成,所述卡槽142沿横向方向位于同一所述侧壁14的所述接地槽141远离所述长槽131的一侧,多个所述卡槽142一一对应收容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每一所述调节槽143位于对应的所述卡槽142的上方,每一所述调节槽143沿纵长方向的宽度小于对应的所述卡槽142沿纵长方向的宽度。
如图4和图15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8沿纵长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槽18自所述第一底面121向上凹陷形成,所述安装槽18收容部分的所述绝缘塞件4,所述安装槽18位于所述长槽131、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16和两个所述接地槽141的下方,且所述安装槽18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16、两个所述接地槽141沿上下方向相互连通。所述安装槽18沿横向方向位于两个所述侧壁14上的两排所述卡槽142之间,并沿横向方向与所述卡槽142相互连通。
如图6、图7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安装台19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其的一穿孔191和沿横向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穿孔191两侧的两个第一挡止部192。所述穿孔191用于收容所述插件7。两个所述第一挡止部192分别设于所述安装台19 沿横向方向的两个外表面上,并朝所述安装台19横向方向的外侧凸伸形成,所述第一挡止部192用于挡止所述插件7向上脱离所述本体1。
如图4、图9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端子2设有设于所述本体1的一第一基部21、自所述第一基部21的上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弹臂22 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21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接线部23。所述第一弹臂22设有一第一接触部221,所述第一接触部221显露于所述长槽131,用于与所述电子卡400接触。所述接线部23显露于所述第一底面121,用于与所述导线201焊接。多个所述第一端子 2沿横向方向呈两排设置,两排所述第一端子2设于所述长槽131的相对两侧。
如图4、图8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基部21固持于对应所述第一端子槽16,每一所述接线部23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21朝远离所述长槽131 一侧弯折并沿横向方向延伸,也即多个所述接线部23在横向方向上呈两排设置,且两排所述第一端子2的多个所述接线部23沿上下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底面121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也即两排所述第一端子2的多个所述接线部23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接线部23收容于所述卡槽142,且所述卡槽142的槽底向下抵持对应的所述接线部 23,以限制所述接线部23向上移动,所述调节槽143沿上下方向位于对应的所述接线部23的上侧,所述调节槽143沿纵长方向的宽度小于对应的所述接线部23沿纵长方向的宽度,限制所述接线部23移动至所述调节槽143,而所述调节槽143内的空气,可以用以降低所述信号端子2S的所述接线部23周围的介电常数,进而调节所述接线部23 的阻抗。所述接线部23的底面用于与所述导线201进行焊接,其中每一所述信号端子 2S的所述接线部23的底面用于与一个所述信号线201S焊接,每一所述接地端子2G的所述接线部23的底面用于与一个所述接地线201G焊接。在别的实施例中,两排所述接线部23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21可朝靠近所述长槽131一侧弯折并沿横向方向延伸,也可以其中一排所述接线部23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21朝远离所述长槽131一侧弯折并沿横向方向延伸,另一排所述接线部23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21朝靠近所述长槽131 一侧弯折并沿横向方向延伸,即两排所述接线部23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21沿横向方向朝同一侧弯折并延伸形成。
如图5、图9和图16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端子3设有设于所述本体1的一第二基部31、自所述第二基部31的上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弹臂32 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31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免焊部33。所述第二基部31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槽17,所述第二弹臂32设有一第二接触部321,所述第二接触部321显露于所述短槽132,用于与所述电子卡400接触。所述免焊部33显露于所述第二底面122,用于垂直插入所述电路板300的所述第一通孔301,以与所述电路板300连接,所述免焊部33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免焊部3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弧形臂331和设于两个所述弧形臂331之间的一空隙332。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沿横向方向呈两排设置,两排所述第二端子3设于所述短槽132的相对两侧。
如图7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221和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321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别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221和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321 可以分别位于不同平面。
如图1、图5和图16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免焊部33一一对应收容插入多个所述第一通孔301。针对每一所述免焊部33而言,所述免焊部33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301后,两个所述弧形臂331受到所述第一通孔301的孔壁的压缩,而朝所述间隙发生弹性形变,而两个所述弧形臂331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力,将两个所述弧形臂 331抵接于所述第一通孔301的孔壁,以此将所述免焊部33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 301。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端子2安装至所述本体1后,所述绝缘塞件4再沿上下方向安装至两排所述第一端子2之间,之后再将所述第一端子 2与所述线缆200焊接。所述绝缘塞件4包括设于所述安装侧12的一主体部41、自所述主体部41向上凸伸形成的一固定部42和自所述主体部41的横向两侧分别沿横向方向向外凸伸形成的多个限位部43。所述固定部42用于将所述绝缘塞件4固定于所述本体1,所述固定部42包括自所述主体部41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抵持部421和自所述主体部41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勾持部422。
如图4、图14和图15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抵持部421一一对应伸入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16,并沿横向方向抵持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21,以防止在拉扯对应所述线缆200时,所述第一端子2从所述第一端子槽16中脱离,同时所述抵持部421 夹设于所述第一基部21和所述本体1之间,以防止所述绝缘塞件4向下脱离所述本体1。多个所述勾持部422向下抵接所述本体1上面向上的表面,以进一步防止所述绝缘塞件 4向下脱离所述本体1。所述主体部41和多个所述限位部43共同收容于所述安装槽18,且所述主体部41和所述限位部43向下未超出所述第一底面121,也即所述主体部41 的底面和所述限位部43的底面不低于所述第一底面121设置(详见图2)。
如图4、图10和图1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限位部43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限位面431、自所述限位面431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的一导引面432和自所述限位面431向下倾斜延伸形成的一倾斜面433,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部43之间夹持有一个所述接线部23,所述限位部43的底面低于所述接线部23的底面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部43以及所述接线部23之间形成朝向下开口而用以供所述接线部23与所述导线201焊接时的焊料容纳的空间。所述限位面431在纵长方向上面对所述接线部23 设置,所述导引面432和所述倾斜面433在纵长方向上均朝远离邻近的所述接线部23 一侧倾斜延伸。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接线部23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导引面432自下往上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用以导引所述接线部23设于两个所述限位部43之间。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接线部23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倾斜面433自上往下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用以导引所述导线201设于两个所述限位部43之间。
如图4、图10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地件5沿纵长方向延伸,每一所述接地件5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平板部51、自所述平板部51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延伸臂52和自所述平板部51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固持部53。针对设于同一个所述侧壁14的所述接地件5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G而言,多个所述延伸臂52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G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延伸臂52抵接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2G,以实现所述接地件5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G的连接,所述固持部53向上插入所述本体1,以将所述接地件5固定于所述本体1。所述限位部43位于所述接地件5的下方,所述限位部43 挡止所述接地件5向下脱离所述接地槽141。
如图7、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安装台19对应的所述安装侧12设有两个所述锁扣臂6,两个所述锁扣臂6自所述安装侧12朝所述电路板300一体延伸形成,且两个所述锁扣臂6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穿孔191向下延伸至同一所述安装台19上的两个所述锁扣臂6之间。在别的实施例中,同一所述安装台19上的两个所述锁扣臂6可沿横向方向相对设置,而同一所述安装台19上的所述穿孔191则可向下延伸至对应的两个所述锁扣臂6之间。
如图7、图12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锁扣臂6的末端设有一勾部61,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锁扣臂6上的两个所述勾部61,沿纵长方向朝背离彼此的一侧凸伸形成。
如图1和图7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锁扣臂6收容于同一所述第二通孔302,所述勾部61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02位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下方,所述勾部61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302旁侧的所述电路板300的底面的下方,以将所述本体1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上方。
如图6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插件7包括一销体71、沿横向方向设于所述销体71相对两侧并与所述销体71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卡扣臂72,以及连接所述销体71和两个所述第一卡扣臂72并沿横向方向延伸的一连接部74。每一所述第一卡扣臂72的末端朝所述销体71凸伸形成一第一卡扣部721。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臂72可沿纵长方向与所述销体71间隔设置,这个跟同一个所述安装台19一体连接的两个所述锁扣臂6间隔设置的方位有关,即两个所述锁扣臂6在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如图6、图7和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当两个所述锁扣臂6收容于同一个所述第二通孔302,所述勾部61位于所述电路板300的底面的下方,并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302旁侧的所述电路板300的底面的下方时,将所述销体71插入所述穿孔191 和所述第二通孔302时,也即所述插件7处于终锁位置时,所述销体71此时位于两个所述勾部61之间,以防止两个所述锁扣臂6朝彼此移动,进而防止所述锁扣臂6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302中脱离,而是两个所述锁扣臂6朝背离所述销体71一侧移动,增大了所述勾部61沿纵长方向朝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302外侧凸伸的长度,以限制所述电路板300从所述勾部61向下脱离,进而保证所述本体1能稳固设于所述电路板300 的上方,而所述连接部74位于所述安装台19的顶面且贴合至所述安装台19的顶面,所述第一卡扣臂72位于所述安装台19沿横向方向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卡扣部721位于所述第一挡止部192的下方,所述第一挡止部192向下挡止所述第一卡扣部721,以防止所述插件7向上脱离对应的所述安装台19,并防止所述销体71从两个所述锁扣臂6 之间脱离。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多根所述线缆200呈上下两排设置,每排的多根所述线缆200沿纵长方向排布,且每根所述线缆200的四根所述导线201焊接于所述接线部23的近端部沿横向方向延伸,多根所述线缆200沿横向方向自所述本体1的一侧延伸而出,所述接线部23较所述免焊部33远离所述电路板300设置,所述接线部23与所述电路板300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导线201位于所述接线部23和所述电路板300之间,每排中相邻两个所述线缆200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线201G与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G的所述接线部23焊接。
如图17至图19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安装台19还设有沿横向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穿孔191两侧的两个第二挡止部193,两个所述第二挡止部193分别设于所述安装台19沿横向方向的两个外表面上,其中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安装台19同侧的所述第二挡止部193高于所述第一挡止部192且两者间隔设置,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安装台19同侧的所述第一挡止部192较所述第二挡止部193靠近所述插槽13设置,所述第二挡止部193用于挡止所述插件7向上脱离所述本体1。
如图17至图19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安装台19对应的所述安装侧12设有两个所述锁扣臂6,但所述锁扣臂6由金属板材制成,所述锁扣臂6是组装至所述本体1,所述勾部61由所述金属板材沿板厚方向弯折形成,两个所述锁扣臂6自上往下插入所述安装台19,并朝所述电路板300的方向延伸出所述安装侧12,两个所述锁扣臂6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穿孔191沿纵长方向位于同一所述安装台19上的两个所述锁扣臂6之间,两个所述锁扣臂6延伸出所述安装侧12的部分沿纵长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17至图19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插件7还包括沿横向方向设于所述销体71相对两侧并与所述销体71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卡扣臂73,沿横向方向延伸的所述连接部74还连接所述销体71、两个所述第一卡扣臂72和两个所述第二卡扣臂73,每一所述第二卡扣臂73的末端朝所述销体71凸伸形成一个第二卡扣部731。所述第二卡扣臂73与所述第一卡扣臂72沿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卡扣臂73在纵长方向上较所述第一卡扣臂72远离所述插槽13设置,且所述第一卡扣部721与所述第二卡扣部731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臂73可沿纵长方向与所述销体71间隔设置。
如图17至图19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对应同一个所述安装台19的两个所述锁扣臂6收容于同一个所述第二通孔302,所述勾部61位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下方,并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302旁侧的所述电路板 300的底面的下方,而所述销体71仅插入所述穿孔191而未插入所述第二通孔302时,也即所述插件7处于预锁位置时,所述销体71此时位于两个所述锁扣臂6之间,而所述连接部74位于所述安装台19的顶面上方且与所述安装台19的顶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卡扣臂72和所述第二卡扣臂73均位于所述安装台19沿横向方向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卡扣部731位于所述第二挡止部193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止部193向下挡止所述第二卡扣部731,以防止所述插件7向上脱离所述安装台19,而所述第一卡扣部721位于所述第一挡止部192的上方。所述插件7从预锁位置移动至终锁位置,仅需将所述插件 7继续朝下按压,直至所述销体71插入所述第二通孔302,所述第一卡扣部721向下越过所述第一挡止部192,且位于所述第一挡止部192的下方,所述第一挡止部192向下挡止所述第一卡扣部721,所述第二卡扣部731沿上下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二挡止部193 向下移动,两者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增大,如此在终锁位置,所述销体71此时位于两个所述勾部61之间,以防止两个所述锁扣臂6朝彼此移动,进而防止所述锁扣臂6 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302中脱离。
如图21、图22和图2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本体1、设于所述本体1的多个第一端子2、设于所述本体1的多个第二端子3、设于所述本体1 的一绝缘塞件4、设于所述本体1的两个接地件5以及自下往上安装至所述本体1的两个铁脚8。所述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沿一上下方向自下往上安装至所述本体1,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包括多个信号端子2S和多个接地端子2G,所述信号端子2S用以传输差分信号,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连接所述电子卡400与多个所述线缆200。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自下往上安装至所述本体1,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包括多个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用以传输电源,所述第二端子3插入所述电路板300的所述第一通孔301,以连接所述电子卡400与所述电路板300,在第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均为所述电源端子,在别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中可以仅部分的几个所述第二端子3为所述电源端子。所述绝缘塞件4自下往上安装至所述本体1。所述接地件5自下往上安装至所述本体1,所述接地件5连接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G。所述铁脚8垂直插入所述电路板300的所述第二通孔302,并将所述本体1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00上。
如图21、图22和图2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位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上方,所述本体1包括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接侧11和一安装侧12、自所述对接侧11朝所述安装侧12向下凹陷形成的一插槽13、沿一横向方向设于所述插槽13相对两侧的两个侧壁14、沿横向方向连接两个所述侧壁14且位于所述插槽13的一防呆部 15、设于所述本体1的多个第一端子槽16、设于所述本体1的多个第二端子槽17以及沿一纵长方向位于所述本体1两端的两个安装台19。
如图21和图2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侧12面向所述电路板300设置,所述安装侧12包括一第一底面121和一第二底面122,所述第一底面121位于所述第二底面122的上方,也即所述第一底面121较所述第二底面122更靠近所述对接侧11设置。
如图20和图2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插槽13沿纵长方向延伸,所述插槽 13用于接收所述电子卡400。所述插槽13包括一长槽131和一短槽132,所述防呆部 15位于所述长槽131和所述短槽132之间,即所述防呆部15将所述插槽13分隔成所述长槽131与所述短槽132,所述第一底面121对应位于所述长槽131的下方,所述第二底面122对应位于所述短槽132的下方。
如图20、图22和图2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壁14上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16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槽17,针对同一所述侧壁14而言,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16沿纵长方向相邻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槽17沿纵长方向相邻排列设置,且所述第一端子槽16和所述第二端子槽17沿上下方向均贯穿所述本体1。
如图20、图22和图2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设于两个所述侧壁14上的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16呈两排设置,且沿横向方向与所述长槽131相对,且每一所述第一端子槽16沿横向方向均与所述长槽131相互连通,设于两个所述侧壁14上的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槽17呈两排设置,且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短槽132相对,且每一所述第二端子槽 17沿横向方向均与所述短槽132相互连通,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16一一对应收容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槽17一一对应收容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
如图22和图2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壁14上设有一个接地槽141,两个所述接地槽141分别一一对应收容两个所述接地件5,两个所述接地槽141与所述插槽13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并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插槽13的两侧。所述接地槽141沿纵长方向延伸,且自所述第一底面121向上凹陷形成,所述接地槽141沿横向方向与所述长槽131相对设置,且沿横向方向位于同一所述侧壁14的所述第一端子槽16远离所述长槽131的一侧,并沿横向方向与同一所述侧壁14上收容所述接地端子2G的所述第一端子槽16相互连通。
如图22、图23和图24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端子2设有设于所述本体1的一第一基部21、自所述第一基部21的上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弹臂22 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21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接线部23。所述第一弹臂22设有一第一接触部221,所述第一接触部221显露于所述长槽131,用于与所述电子卡400接触。所述接线部23显露于所述第一底面121,用于与所述导线201焊接。多个所述第一端子 2沿横向方向呈两排设置,两排所述第一端子2设于所述长槽131的两侧。
如图22至图24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接线部23在横向方向上呈两排设置,所述接线部23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接线部23沿横向方向远离所述长槽131一侧的表面用于与所述导线201焊接。其中每一所述信号端子2S的所述接线部23沿横向方向远离所述长槽131一侧的表面用于与一个所述信号线201S焊接,每一所述接地端子2G的所述接线部23沿横向方向远离所述长槽131一侧的表面用于与一个所述接地线 201G焊接。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接线部23沿横向方向靠近所述长槽131一侧的表面也可用于与所述导线201焊接。
如图20、图21和图2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端子3设有设于所述本体1的一第二基部31、自所述第二基部31的上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弹臂32 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31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免焊部33。所述第二基部31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槽17,所述第二弹臂32设有一第二接触部321,所述第二接触部321显露于所述短槽132,用于与所述电子卡400接触。所述免焊部33显露于所述第二底面122,用于垂直插入所述电路板300的所述第一通孔301,以与所述电路板300连接,所述免焊部33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免焊部3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弧形臂331和设于两个所述弧形臂331之间的一空隙332。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沿横向方向呈两排设置,两排所述第二端子3设于所述短槽132的相对两侧。
如图2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221和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321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别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221和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321可以分别位于不同平面。
如图20和图2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免焊部33一一对应收容插入多个所述第一通孔301。针对每一所述免焊部33而言,所述免焊部33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301后,两个所述弧形臂331受到所述第一通孔301的孔壁的压缩,而朝所述间隙发生弹性形变,而两个所述弧形臂331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力,将两个所述弧形臂331 抵接于所述第一通孔301的孔壁,以此将所述免焊部33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301。
如图22至图24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塞件4包括一主体部41、自所述主体部41向上凸伸形成的一固定部42和自所述主体部41向下凸伸形成的一定位部44。所述固定部42设于所述本体1内,用于将所述绝缘塞件4固定于所述本体1,所述固定部42包括自所述主体部41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抵持部421和自所述主体部41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勾持部422。
如图22至图24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两排所述第一端子2沿上下方向分别插入所述主体部41,所述主体部41围绕所述第一端子2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基部21向上显露于所述主体部41,多个所述抵持部421和多个所述勾持部422均位于两排所述第一端子2之间,多个所述接线部23向下延伸,且呈两排显露于所述定位部44沿横向方向的两个表面,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定位部44两侧的两个表面沿横向方向凹陷形成多个定位槽441,多个所述接线部23一一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定位槽441,所述接线部23沿横向方向远离所述定位部44的表面用于与所述导线201连接。在第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端子2安装至所述本体1后,所述绝缘塞件4再沿上下方向安装至所述本体1,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插入所述主体部41,所述接线部23收容于所述定位槽441,之后再将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导线201焊接。所述第一基部21固持于所述第一端子槽16,所述抵持部421伸入所述第一端子槽16,并沿横向方向抵持所述第一基部21,以防止在拉扯所述线缆200时,所述第一端子2从所述第一端子槽16中脱离,同时所述抵持部421夹设于所述第一基部21和所述本体1之间,以防止所述绝缘塞件4向下脱离所述本体1。多个所述勾持部422向下抵接所述本体1上面向上的表面,以进一步防止所述绝缘塞件4向下脱离所述本体1。所述主体部41显露于所述第一底面121,并向上抵持至所述第一底面121,以限制所述绝缘塞件4向上过度移动,以将所述定位部44显露出所述第一底面121,以便于显露于所述定位部44的所述接线部23与对应的所述导线 201焊接。
如图22至图24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接地件5沿纵长方向延伸,每一所述接地件5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平板部51、自所述平板部51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延伸臂52和自所述平板部51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固持部53。针对设于同一个所述侧壁 14的所述接地件5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G而言,多个所述延伸臂52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G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延伸臂52抵接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2G,以实现所述接地件5 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G的连接,所述固持部53向上插入所述本体1,以将所述接地件5固定于所述本体1。所述限位部43位于所述接地件5的下方,所述限位部43挡止所述接地件5向下脱离所述接地槽141。
如图21至图2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铁脚8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插槽13的相对两侧,且两个所述铁脚8分别对应自下往上插入两个所述安装台19。每一所述铁脚8对应插入一个所述第二通孔302,以将所述本体1固定位于所述电路板300上方。每一所述铁脚8设有一稳固部81和自所述稳固部81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个勾扣部82,所述稳固部81向上插入所述安装台19并与所述安装台19干涉配合,两个所述勾扣部 82沿横向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勾扣部82穿过同一所述第二通孔302,并且所述勾扣部82的部分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302旁侧的所述电路板300的底面的下方,以勾扣至所述电路板300的底面,以将所述本体1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00上方。
如图20至图22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多根所述线缆200在横向方向上呈两排设置,且每根所述线缆200的四根所述导线201焊接于所述接线部23的近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电路板300还设有上下贯穿所述电路板300的一让位开口303,所述让位开口303供多根所述线缆200穿过。每排中相邻两个所述线缆200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线201G与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G的所述接线部23焊接。
如图25至图27所示,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塞件4设有两个且横向并排设置,每一所述绝缘塞件4包括一主体部41、自所述主体部41向上凸伸形成的一固定部42和自所述主体部41向下凸伸形成的一定位部44。所述固定部42设于所述本体1内,用于将所述绝缘塞件4固定于所述本体1,所述固定部42包括凸伸形成的多个阻挡部423。两排所述第一端子2一一对应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镶埋于两个所述绝缘塞件4,每排所述第一端子2沿上下方向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固定部42和对应的所述主体部41,所述固定部42和所述主体部41注塑成型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21的周围,所述第一弹臂22向上显露于对应的所述固定部42,两排所述第一端子2的多个所述接线部23同样在横向方向上呈两排,两排所述接线部23显露于所述定位部44沿横向方向的两个表面,所述定位部44注塑成型于所述接线部23沿横向方向靠近所述定位部44的部分,所述接线部23沿横向方向远离所述定位部44的表面用于与所述导线201焊接。
如图25至图27所示,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绝缘塞件4注塑成型,并一并组装至所述本体1后,再与所述线缆 200焊接。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绝缘塞件4一并组装至所述本体1后,所述固定部42 安装入所述本体1,所述第一弹臂22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槽16,多个所述阻挡部423 向下抵接所述本体1上面向上的表面,以限制所述绝缘塞件4向下脱离所述本体1。所述主体部41显露于所述第一底面121,并向上抵持至所述第一底面121,以限制所述绝缘塞件4向上过度移动,以将所述定位部44显露出所述第一底面121,以便于显露于所述定位部44的所述接线部23与所述线缆200焊接。
如图25和图27所示,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件5沿纵长方向延伸,每一所述接地件5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平板部51、自所述平板部51沿横向方向朝所述第一端子槽16一侧冲压形成的多个延伸臂52和自所述平板部51沿纵长方向凸伸形成的多个固持部53。针对设于同一个所述侧壁14的所述接地件5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G而言,多个所述延伸臂52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G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延伸臂52抵接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2G,以实现所述接地件5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G的连接,所述固持部53沿纵长方向插入所述本体1,以将所述接地件 5固定于所述本体1。
在第三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插件7 与所述锁扣臂6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在四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端子3的数量根据需求设置,例如可以是一个,对应的所述线缆200的所述导线201数量也根据需求设置,例如所述线缆200可以仅设置一个所述导线201,或者两个所述导线201等。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仅所述第二端子3用于与所述电路板300连接,而所述第一端子2 用于与所述导线201连接,且所述第二端子3是通过所述免焊部33插入所述电路板300,以实现所述第二端子3与所述电路板300之间的连接的,可知当需要将所述电连接器100 从所述电路板300上拆卸下来以修理时,也仅需将所述第二端子3从所述电路板300拔出即可,操作方便,也能有效避免所述第二端子3在拆卸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损坏;而本实用新型在传输高速信号时,高速信号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端子2流经所述导线201,再通过所述导线201传输至目标元件,以避免高速信号流经所述电路板300发生过大损耗,造成失真,而电源或者低速信号则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端子3流经所述电路板300,再通过作为转接板的所述电路板300流经至另一目标元件,可见本实用新型兼容性强,可用于同时传输高速信号、低速信号或电源,以满足使用者的多方位需求。
2)所述接线部23和所述免焊部33均显露于所述安装侧12,且所述接线部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免焊部33方向相互垂直,与所述接线部23连接的所述导线201的近端部与所述接线部23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与所述电路板300连接的所述免焊部33与所述电路板300相互垂直,可知所述导线201的近端部与所述电路板300相互平行,可知所述连接器组件在垂直于所述电路板300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
3)所述接线部23和所述免焊部33均显露于所述安装侧12,且所述接线部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免焊部33方向相互平行,与所述接线部23连接的所述导线201的近端部与所述接线部23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与所述电路板300连接的所述免焊部33与所述电路板300相互垂直,可知所述导线201的近端部与所述电路板300相互垂直,可知所述连接器组件在与所述电路板300平行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
4)每一所述接线部23均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21朝远离所述插槽13一侧弯折并沿横向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接线部23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可知针对每一所述第一端子2而言,所述第一接触部221和所述接线部23均位于所述第一基部21的相反两侧,多个所述接线部23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可知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可通过同一模具制造成型,而无需通过不同模具分别制造成型,节省了制造成本。
5)所述卡槽142自所述安装侧12沿上下方向向上凹陷形成,而所述接线部23沿横向方向延伸并收容于所述卡槽142,上下方向与横向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接线部23 的底面用于与所述导线201焊接,可知当所述导线201向上焊接至所述接线部23的底面时,所述导线201施加至所述接线部23的压力会驱动所述接线部23上移,而所述卡槽142的槽底向下抵持所述接线部23,可以在所述导线201焊接至所述接线部23时进行限位固定。
6)所述接线部23收容于所述卡槽142,所述调节槽143自所述卡槽142的槽底向上凹陷,也即所述调节槽143与所述卡槽142相互连通,所述接线部23在纵长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调节槽143在纵长方向上的宽度,可知所述接线部23仅收容于所述卡槽142,不能收容至所述调节槽143,且收容空气的所述调节槽143位于所述接线部23 的上侧,可知收容于所述调节槽143内的空气可以用以降低所述信号端子2S的所述接线部23周围的介电常数,进而调节所述信号端子2S的所述接线部23的阻抗。
7)所述绝缘塞件4设有位于所述接线部23相邻两侧的两个所述限位部43,可以限制所述接线部23朝相邻两侧的所述限位部43偏移,以对所述限位部43进行定位,且所述限位部43的底面低于所述接线部23的底面设置,以便于所述接线部23与所述导线201焊接时的焊料收容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部43和所述接线部23的底面之间,避免相邻的两个所述接线部23因焊料而形成短路。
8)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接线部23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倾斜面433自上往下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便于导引所述导线201移动至所述接线部23的底面,以焊接至所述接线部23的底面。
9)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接线部23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导引面432自下往上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便于导引所述接线部23移动至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部43之间,以实现两个所述限位部43对所述接线部23的定位。
10)所述主体部41和所述限位部43向下未超出所述第一底面121,也即所述绝缘塞件4向下未超出所述本体1的所述安装侧12,降低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体积,减少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占用空间。
11)基于所述限位部43对所述接线部23进行定位的功能外,所述限位部43位于所述接地件5的下方,又实现了挡止所述接地件5向下脱离所述接地槽141的功能,充分利用了所述限位部43,实现了所述限位部43的一举两得。
12)所述主体部41向上抵持于所述安装侧12,以限制所述绝缘塞件4向上过度移动,以将所述定位部44显露出所述第一底面121,以便于显露于所述定位部44的所述接线部23与所述导线201焊接。
13)基于所述主体部41限制所述绝缘塞件4向上过度移动,以将所述定位部44显露出所述第一底面121的功能外,所述主体部41位于所述接地件5的下方,又实现了挡止所述接地件5向下脱离所述接地槽141的功能,充分利用了所述主体部41,实现了所述主体部41的一举两得。
14)传输差分信号的所述第一端子2连接所述信号线201S,能保证差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而传输电源的所述第二端子3连接所述电路板300,此种混合搭配,既能兼顾差分信号的传输质量的保真,又能节省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成本。且所述第一端子2和所述第二端子3分别位于同一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所述长槽131和短槽132中,相较于所述第一端子2和所述第二端子3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电连接器100中,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减少了组装的麻烦,减小了所述电连接器100在所述电路板300上占用的空间。
15)所述第一挡止部192位于所述第一卡扣部721上方防止所述插件7向上脱离所述安装台19,保证所述勾部61不会发生形变,以限制所述勾部61从所述电路板300 的下方移动至所述电路板300的上方,进而保证所述本体1能与所述电路板300稳定连接。且所述插件7的插入方向与所述免焊部33的插入至所述电路板300的方向一致,可知使用者仅需于一方向对所述电连接器100进行施力,即可将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至所述电路板300,操作方便。
16)所述第二挡止部193位于所述第一挡止部192上方且两者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挡止部193在所述第一卡扣部721未移动至第一挡止部192下方时挡止所述第二卡扣部 731向上移动,以限制所述插件7在未将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至所述电路板300之前从所述本体1脱离。
17)所述锁扣臂6由金属板材制成,较所述锁扣臂6由绝缘材料制成,金属板材制成的所述锁扣臂6的强度大,能防止所述锁扣臂6因受力过大而断裂,且所述勾部61 由所述金属板材沿板厚方向弯折形成,可知所述勾部61的表面积大以更好地抵持所述电路板300的底面,防止所述本体1从所述电路板300上脱离。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电连接器,连接至一电路板和至少一导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设有一对接侧与一安装侧,自所述对接侧凹陷形成的一插槽;
至少一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基部、自所述第一基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弹臂和自所述第一基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的一接线部,所述第一基部设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弹臂设有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第一接触部,所述接线部露出所述安装侧,用于与所述导线连接;
至少一第二端子,设有一第二基部、自所述第二基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弹臂和自所述第二基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的一免焊部,所述第二基部设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二弹臂设有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第二接触部,所述免焊部露出所述安装侧,用于插入所述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免焊部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侧与所述安装侧沿一上下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插槽自所述对接侧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本体具有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沿一横向方向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横向方向与上下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设于至少一个所述侧壁,所述接线部沿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接线部的底面用于连接所述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于两个所述侧壁,多个所述第一端子的多个所述接线部在横向方向上呈两排设置,所述接线部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朝远离所述插槽一侧弯折并沿横向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接线部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自所述安装侧向上凹陷形成多个卡槽,每一所述卡槽对应收容一个所述接线部,且所述卡槽的槽底用于向下抵持一个所述接线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自所述安装侧向上凹陷形成多个卡槽,每一所述卡槽对应收容一个所述接线部,自所述卡槽的槽底向上凹陷形成一调节槽,所述接线部在纵长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调节槽在纵长方向上的宽度,纵长方向垂直于上下方向和横向方向,所述调节槽位于对应所述接线部的上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至所述本体的一绝缘塞件,所述绝缘塞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侧的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沿横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相邻的至少两个限位部,所述接线部限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且所述限位部的底面低于所述接线部的底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一纵长方向延伸,纵长方向垂直于上下方向和横向方向,每一所述限位部设有在纵长方向上面对所述接线部的一限位面以及自所述限位面朝向所述接线部下方倾斜延伸的一倾斜面,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接线部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倾斜面自上往下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限位部设有自所述限位面朝向所述接线部上方倾斜延伸的一导引面,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接线部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导引面自下往上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侧包括一第一底面与一第二底面,所述第一底面相对所述第二底面靠近所述对接侧设置,所述接线部显露于所述第一底面,所述免焊部显露于所述第二底面,自所述第一底面向上凹陷形成一安装槽,所述主体部和所述限位部收容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主体部和所述限位部向下未超出所述第一底面。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接地件,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于一个所述侧壁,所述接地件设有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连接的多个延伸臂,所述本体自所述安装侧向上凹陷形成一接地槽,所述接地槽收容所述接地件,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接地件的下方,挡止所述接地件向下脱离所述接地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免焊部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侧与所述安装侧沿一上下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本体具有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在一横向方向上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横向方向与上下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设于至少一个所述侧壁,所述接线部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接线部在横向方向的一侧的表面用于连接所述导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至所述本体的一绝缘塞件,所述绝缘塞件包括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凸伸形成的一固定部和自所述主体部向下凸伸形成的一定位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本体内,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绝缘塞件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主体部、所述定位部均显露于所述安装侧,所述主体部向上抵持于所述安装侧,且所述主体部围绕所述第一端子设置,所述接线部沿横向方向显露于所述定位部的外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接地件,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于一个所述侧壁,所述接地件设有分别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连接的多个延伸臂,自所述安装侧向上凹陷形成一接地槽,所述接地槽收容所述接地件,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接地件的下方,挡止所述接地件向下脱离所述接地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位于所述插槽的一防呆部,所述防呆部将所述插槽分隔成一长槽和一短槽,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中至少部分用以传输差分信号,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中至少部分用以传输电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位于所述长槽的相对两侧,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短槽的相对两侧,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和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17.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导线;
一电路板,设有至少一第一通孔;
一电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一本体,设有一对接侧与一安装侧,自所述对接侧凹陷形成一插槽,所述安装侧面向所述电路板设置;
至少一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基部、自所述第一基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弹臂和自所述第一基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的一接线部,所述第一基部设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弹臂设有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第一接触部,所述接线部露出所述安装侧,并与所述导线连接;
至少一第二端子,设有一第二基部、自所述第二基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弹臂和自所述第二基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的一免焊部,所述第二基部设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二弹臂设有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第二接触部,所述免焊部露出所述安装侧,并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使得所述免焊部与所述电路板固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较所述免焊部远离所述电路板设置,所述导线位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接线部之间,所述导线连接于所述接线部的近端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路板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侧与所述安装侧沿一上下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插槽自所述对接侧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本体具有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沿一横向方向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横向方向与上下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于至少一个所述侧壁,所述接线部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弯折并横向延伸,所述导线连接于所述接线部的近端部沿横向方向延伸并连接至所述接线部面向所述电路板的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于两个所述侧壁,且多个所述第一端子的多个所述接线部在横向方向上呈两排设置,且多个所述接线部面向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插件和两个锁扣臂,所述插件包括一销体和与所述销体在横向方向上或纵长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卡扣部,所述本体于所述插槽的一端设有一安装台,所述锁扣臂相对所述安装台向下凸伸,所述本体设有上下贯穿所述安装台的一穿孔及设于所述安装台的一第一挡止部,且两个所述锁扣臂位于所述穿孔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锁扣臂设有背离所述销体凸设的一勾部,所述电路板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销体向下插入所述穿孔且位于两个所述锁扣臂之间,所述第一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扣部上方防止所述插件脱离所述安装台,所述销体和两个所述锁扣臂均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勾部和所述安装台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上下两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还设有一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一卡扣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销体在横向方向上或纵长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本体还设有设于所述安装台的一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二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一挡止部上方且两者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挡止部在所述第一卡扣部未移动至第一挡止部下方时挡止所述第二卡扣部向上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臂由金属板材制成,所述锁扣臂组装至所述本体,所述勾部由所述金属板材沿板厚方向弯折形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一让位开口,所述导线穿过所述让位开口。
CN202222145336.XU 2022-08-15 2022-08-15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8731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5336.XU CN218731827U (zh) 2022-08-15 2022-08-15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5336.XU CN218731827U (zh) 2022-08-15 2022-08-15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1827U true CN218731827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5336.XU Active CN218731827U (zh) 2022-08-15 2022-08-15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18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95929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JP3142283U (ja) ラッチ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ガイド及びそのためのコネクタ
CN110098507B (zh) 电连接器
CN113078510B (zh) 连接器组件
CN112952428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1870176B2 (en)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12886340A (zh) 电连接器
EP0717468A2 (en) Make-first-break-last ground connections
CN104716492A (zh) 电连接器
CN114069292A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线端连接器
CN218731827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KR20020071452A (ko) 수평 전기 커넥터
CN217306798U (zh) 电连接器
CN110247214B (zh) 电连接器
CN210111175U (zh) 电连接器
CN211376973U (zh) 电连接器
US7056133B2 (en) Surface mounting connector
US20040106329A1 (en) Wire connected modular jack and assembling method
CN218005410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CN218732239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9760031U (zh) 一种插针及使用该插针的插头
CN219643158U (zh)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插接结构及一种连接器
KR20210004116A (ko) 기판 접속용 커넥터 구조
CN212412246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线端连接器
CN219203559U (zh) 堆叠式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