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6340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6340A
CN112886340A CN202110042076.0A CN202110042076A CN112886340A CN 112886340 A CN112886340 A CN 112886340A CN 202110042076 A CN202110042076 A CN 202110042076A CN 112886340 A CN112886340 A CN 112886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differential signal
shielding
elastic arm
but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20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6340B (zh
Inventor
冯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420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6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6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6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6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6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至少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及屏蔽壳围绕在至少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外围以形成立体屏蔽空间,每个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弹性臂设有第一绝缘块,第一绝缘块位于屏蔽壳内,屏蔽壳的第一壁向前延伸并遮盖弹性臂,延长第一壁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屏蔽面积,提高屏蔽效果,当对接件未插入对接腔时,第一绝缘块抵接屏蔽壳的第一壁,使弹性臂与第一壁之间绝缘间隔,避免因延长第一壁的长度而使得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屏蔽壳接触,防止发生短路,同时还能够保证多个第一接触部的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多个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始终保持与对接件稳定接触,提高与对接件接触的可靠性的电连接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多对信号端子,绝缘本体向后凹设有一插槽以供插头插入,每个信号端子具有朝向插槽倾斜延伸的一弹性部和自弹性部向下弯折进入插槽的一接触部,弹性部与接触部之间形成的夹度为钝角,为了减小相邻两对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每对信号端子的外围增设屏蔽壳以达到隔离信号干扰的目的,而为了获得较大的屏蔽面积,屏蔽壳的底壁向前延伸并遮盖整个弹性部,当弹性部与接触部形成的钝角过大时,则弹性部与屏蔽壳的底壁之间的间隙过小,因信号端子存在制造公差以及在组装的过程中存在组装误差,当将信号端子组装至屏蔽壳后,信号端子的弹性部与屏蔽壳的底壁容易发生接触,从而导致短路,同时由于多个信号端子的弹性部和接触部悬空设置于插槽中,使得多个信号端子的弹性变形无法保持一致,进而难以保证所有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的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影响信号端子与插头的接触可靠性,从而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的稳定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壳围绕在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外围以形成立体屏蔽空间,每一弹性臂设有第一绝缘块,第一绝缘块位于屏蔽壳内,屏蔽壳的第一壁向前延伸并遮盖弹性臂,延长第一壁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屏蔽面积,提高屏蔽效果,当对接件未插入对接腔时,第一绝缘块抵接屏蔽壳的第一壁,使弹性臂与第一壁之间绝缘间隔,避免因延长第一壁的长度而使得弹性臂与屏蔽壳接触,防止发生短路,同时还能够保证多个第一接触部的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多个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始终保持与对接件稳定接触,提高与对接件接触的可靠性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件相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一对接腔,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向前凹设有至少一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对接腔相连通;至少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一第一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一尾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前延伸的一弹性臂,自所述弹性臂凸伸进入所述对接腔的一第一接触部,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所述弹性臂对应设有两个第一绝缘块或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所述弹性臂共同设有一个第一绝缘块;至少一屏蔽壳,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屏蔽壳围绕在至少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外围以形成立体屏蔽空间,所述屏蔽壳具有向前延伸并部分显露于所述对接腔的一第一壁和与所述第一壁相对设置且较所述第一壁远离所述对接腔的一第二壁,每一所述弹性臂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块位于所述屏蔽壳内;
当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时,所述第一绝缘块抵接所述第一壁并且与所述第二壁之间有间隙,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抵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受到所述对接件的抵压力而朝远离所述对接腔的一侧偏移以带动所述弹性臂和所述第一绝缘块位移。
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一主体部注塑有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二绝缘块收容于所述屏蔽壳且与所述屏蔽壳相固定,所述第二绝缘块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块的后方且与所述第一绝缘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壁位于所述第二壁的下方,所述第二绝缘块沿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沿上下方向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具有多对,所述屏蔽壳、第一绝缘块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分别具有多个,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注塑成型于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绝缘块和所述第二绝缘块以及与对应的所述屏蔽壳形成一个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具有多个且沿横向方向间隔排成一排,所述绝缘本体收容有多个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位于相邻所述屏蔽壳沿横向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沿横向方向凸设有至少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相邻所述屏蔽壳的侧壁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块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前段并且与所述第一壁的前段抵接,当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所述弹性臂的前段较所述弹性臂的后段更靠近所述第一壁。
进一步,所述屏蔽壳包围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弹性臂,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壁的正下方且向前超出所述第一壁。
进一步,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中的两个所述弹性臂分别注塑有一个所述第一绝缘块,每一所述弹性臂靠近所述第一接触部的部分镶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
进一步,所述第一壁位于所述第二壁的下方,所述第一绝缘块于所述弹性臂的上下两侧具有一上绝缘部分和一下绝缘部分,所述上绝缘部分位于所述弹性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下绝缘部分位于所述弹性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壁之间,所述下绝缘部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壁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块具有朝向所述对接腔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自所述第一斜面向前并朝远离所述对接腔的一侧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连接处与所述屏蔽壳的所述第一壁接触。
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为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所述第一接触部自所述弹性臂向下弯折凸伸入所述对接腔,每一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绝缘本体收容有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至少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沿横向方向排成一排,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二主体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前延伸的一第二接触部及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后端的一第二尾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为横向方向。
进一步,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具有多对,所述屏蔽壳具有多个,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屏蔽壳,所述第二主体部沿横向方向位于两个所述屏蔽壳之间,所述第二主体部沿横向方向凸设有兩個凸出部,两个所述凸出部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横向两侧的两个所述屏蔽壳分别与两个所述凸出部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尾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后并向上弯折延伸,所述第二尾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后端顶部向上凸设形成,所述第二尾部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尾部的板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尾部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尾部的后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对接腔的上下两侧具有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向后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所述第二侧壁设有朝远离所述对接腔一侧向外突伸的一突伸部,所述突伸部内未设有所述屏蔽壳,所述第一收容槽具有多个且向前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沿横向方向间隔排成一排,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具有多对,所述屏蔽壳具有多个,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屏蔽壳并与多个所述屏蔽壳一起组装至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于所述第一侧壁内沿横向方向排成一排。
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一收容槽向上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面,所述第二壁显露于所述第一侧壁外,一第一遮蔽盖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且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所述第一遮蔽盖位于多个所述屏蔽壳的上方且与多个所述屏蔽壳的所述第二壁相接触,一第二遮蔽盖设于所述第二侧壁并遮盖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遮蔽盖的两端朝向所述第二侧壁弯折延伸有一臂部与所述第二遮蔽盖接触。
进一步,所述第二侧壁收容于有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的多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侧壁收容有一接地件,所述接地件沿上下方向遮盖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所述接地件向前延伸有多个第一弹臂和向后延伸有多个第二弹臂,多个所述第一弹臂向上凸伸入所述对接腔,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时,多个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对接件的接地部相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弹臂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弹臂抵接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触部仅由自所述弹性臂朝向所述对接腔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一段和自所述第一段向上弯折延伸的一第二段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屏蔽壳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屏蔽壳围绕在至少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外围以形成立体的屏蔽空间,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所述弹性臂对应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绝缘块或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所述弹性臂共同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位于所述屏蔽壳内,所述弹性臂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壁向前延伸并遮盖所述弹性臂,延长所述第一壁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屏蔽面积,提高屏蔽效果,当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时,所述第一绝缘块抵接所述第一壁,使所述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块绝缘间隔,避免因延长所述第一壁的长度而使得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屏蔽壳接触,防止发生短路的情况,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抵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受到所述对接件的抵压力而朝远离所述对接腔的一侧偏移并带动所述弹性臂和所述第一绝缘块位移,即所述弹性臂与所述第一绝缘块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运动,因此在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时,所述第一绝缘块抵接所述第一壁,使多个所述弹性臂的弹性变形的幅度大致相同,进而能够保证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始终保持与所述对接件稳定接触,提高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与所述对接件接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的绝缘本体、多个端子模组、多个第一接地端子、第一遮蔽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的绝缘本体、第二差分信号端子、第二接地端子、绝缘件、接地件以及第二遮蔽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未组装第一遮蔽盖和第二遮蔽盖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端子模组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9为图8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图8中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第一接地端子凸设有两个凸出部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实施例中的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弹性臂共同设有一个第一绝缘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896289110000051
Figure BDA00028962891100000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2,此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为SAS插座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件(未图示)相对接,并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件为SAS插头连接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以为卡缘连接器或其他接口的插座,所述对接件可以为电子卡或相匹配的插头,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多个第一接地端子22、多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3以及多个第二接地端子24。
请参阅图1、图6及图7,所述绝缘本体1沿横向方向延伸且呈纵长状,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一对接腔11,用以供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对接腔11的上下两侧具有一第一侧壁12和一第二侧壁13,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所述第一侧壁12位于所述第二侧壁13的上方,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向前凹设有沿横向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收容槽121和多个第二收容槽122,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121和多个所述第二收容槽122均向前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12且与所述对接腔11相连通,所述第二侧壁13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一第一部分131、一第二部分13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31和所述第二部分132之间的一突伸部133,所述第一部分131沿横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132沿横向方向的长度,所述突伸部133自所述第二侧壁13朝远离所述对接腔11的方向突伸,所述第二部分132和所述突伸部133也设有端子(未标号),所述绝缘本体1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具有向前延伸的两个导引柱14用以导引所述对接件与所述电连接器100对接,两个所述导引柱14位于所述对接腔11沿横向方向的两端。
请参阅图5和图10,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21的一第一主体部211,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向前延伸的一弹性臂212,自所述弹性臂212向下弯折凸伸进入所述对接腔11的一第一接触部213,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第一尾部214,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第一主体部211的厚度方向均为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尾部214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向后并向上弯折延伸,所述第一尾部214的厚度方向为前后方向。
请参阅图4、图7及图8,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有多个屏蔽壳4,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屏蔽壳4并与多个所述屏蔽壳4一起组装至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121,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于所述第一侧壁12内沿横向方向排成一排,多个所述屏蔽壳4对应固定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121,每一所述屏蔽壳4围绕在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外围以形成立体的屏蔽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壳4可以仅有一个且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仅有一对,也可以一个所述屏蔽壳4围绕在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外围。结合参阅图9及图10,每一所述屏蔽壳4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21且呈矩形框状的一基部41,所述基部41位于所述对接腔11的后方,每一所述屏蔽壳4的所述基部41的顶壁向上延伸有一第一弹片411,所述第一侧壁12对应多个所述屏蔽壳4设有多个卡孔123,每一所述卡孔123向上贯穿所述第一侧壁12的顶面,多个所述卡孔123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121对应且沿上下方向相连通,每一所述第一弹片411卡接于对应每一所述卡孔123,从而将所述屏蔽壳4与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
请参阅图4及图10,每一所述屏蔽壳4具有向前延伸且部分显露于所述对接腔11的一第一壁42和与所述第一壁42相对且较所述第一壁42远离所述对接腔11的一第二壁43,所述第一壁42和所述第二壁43自所述基部41向前延伸且位于所述对接腔11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壁42和所述第二壁43未设置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壁42位于所述第二壁43的下方,每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两个所述弹性臂212对应设有两个第一绝缘块3,两个所述第一绝缘块3位于对应所述屏蔽壳4内,所述弹性臂212位于所述第一壁42和所述第二壁43之间,所述第一壁42向前延伸并遮盖所述弹性臂212,延长所述第一壁42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屏蔽面积,提高屏蔽效果。
请参阅图10,在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11时,所述第一绝缘块3抵接所述第一壁42且与所述第二壁43之间有间隙,使所述弹性臂212与所述第一壁4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块3绝缘间隔,避免因延长所述第一壁42的长度而使得所述弹性臂212与所述屏蔽壳4接触,防止发生短路的情况,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11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相抵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受到所述对接件的抵压力而朝远离所述对接腔11的一侧偏移并带动所述弹性臂212和所述第一绝缘块3位移,即所述弹性臂212与所述第一绝缘块3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运动,因此在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11时,所述第一绝缘块3抵接所述第一壁42,使多个所述弹性臂的弹性变形的幅度大致相同,能够保证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11后,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始终保持与所述对接件稳定接触,提高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与所述对接件接触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4及图5,同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中的两个所述弹性臂212分别注塑有一个所述第一绝缘块3,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使所述第一绝缘块3与所述弹性臂212紧密固定,成型方便,简化工序,使同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中的两个所述弹性臂212的相互独立,避免同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偏移而带动另一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偏移,从而导致另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无法与所述对接件稳定接触,保证同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两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在与所述对接件接触时互不影响,即在对接前和对接过程中,同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始终位于同一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两个所述弹性臂212共同注塑有一个第一绝缘块3,所述第一绝缘块3也可以与对应所述弹性臂212组装固定。
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11时,所述弹性臂212靠近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部分的位移量较大,每一所述弹性臂212靠近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部分镶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能够有效避免所述弹性臂212靠近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部分与所述屏蔽壳4接触。
请参阅图4及图10,所述第一绝缘块3位于所述弹性臂212的前段并且与所述第一壁42的前段抵接,所述弹性臂212的前段较所述弹性臂212的后段更靠近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在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11时,所述弹性臂212的前段较所述弹性臂212的后段更靠近所述第一壁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臂212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1朝向靠近所述对接腔11的一侧倾斜设置,使所述弹性臂212的弹性形变性能好,所述弹性臂212的前段与所述第一壁42之间的间隙较小,在达到避免所述弹性臂212与所述第一壁42接触的效果的同时,使得注塑成型于所述弹性臂212的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体积较小,使所述弹性臂212沿上下方向移动顺畅。
请参阅图4、图6及图10,所述屏蔽壳4包围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和所述弹性臂212,所述第一接触部213位于所述第二壁43的正下方且向前超出所述第一壁42,延长所述第二壁43屏蔽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屏蔽面积,所述第二壁43能够对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周围的信号干扰进行屏蔽,提高屏蔽效果。
请参阅图10,所述第一绝缘块3于所述弹性臂212的上下两侧具有一上绝缘部分31和一下绝缘部分32,所述上绝缘部分31位于所述弹性臂21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壁43之间,所述下绝缘部分32位于所述弹性臂212的下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壁42之间,所述弹性臂21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壁42之间通过所述下绝缘部分32绝缘间隔,避免当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组装至所述屏蔽壳4后,所述弹性臂21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壁42接触而造成短路,所述弹性臂21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壁43之间通过所述上绝缘部分31绝缘间隔,避免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11,所述弹性臂212朝向所述第二壁43位移时所述弹性臂21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壁43相接触而造成短路。
请参阅图9及图10,所述第一绝缘块3具有朝向所述对接腔11倾斜延伸的一第一斜面321,使得所述屏蔽壳4容易与设有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组装,自所述第一斜面321向前并朝远离所述对接腔11的一侧倾斜延伸的一第二斜面322,所述第一斜面321和所述第二斜面322的连接处与所述屏蔽壳4的所述第一壁42接触,即所述下绝缘部分32的下表面包括所述第一斜面321和与所述第一斜面321连接的所述第二斜面322,在保证所述第一绝缘块3与所述第一壁42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绝缘块3与所述第一壁42的接触面积小,所述第一绝缘块3受到的摩擦力小,使所述第一绝缘块3更容易上下活动,有利于减小注塑成型于所述弹性臂212的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体积,使所述弹性臂212沿上下方向活动更顺畅。
请参阅图1、图4及图5,每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共同注塑有一个所述第二绝缘块5,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绝缘块5对应注塑于每一所述第一主体部211,所述第二绝缘块5收容于所述屏蔽壳4,每一所述屏蔽壳4自前向后套设于对应每一所述第二绝缘块5,所述第二绝缘块5沿横向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向内凹设有一凹槽51,所述基部41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壁分别朝向所述第二绝缘块5延伸有一第二弹片412,每一所述第二弹片412卡接于对应每一所述凹槽51,从而将所述屏蔽壳4与所述第二绝缘块5相固定。
请参阅图1及图10,所述第二绝缘块5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后方且与所述第一绝缘块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块5沿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沿上下方向的尺寸,使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在所述屏蔽壳4内无法移动,所述第一主体部211与所述弹性臂212的连接处作为支点,所述弹性臂212围绕该支点沿上下方向位移,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第一主体部211位于同一平面,当所述第一绝缘块3抵接所述第一壁42,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多个所述弹性臂212位于同一平面,从而使得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接触面位于同一平面。
请参阅图3及图10,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收容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多个端子槽124,每一所述端子槽124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收容槽121沿前后方向相连通,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对应多个所述端子槽124设有多个连接壁1241,每一所述连接壁1241连接对应每一所述端子槽124沿横向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所述连接壁1241的下表面为所述对接腔11的上壁面,所述第一接触部213仅由自所述弹性臂212朝向所述对接腔11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一段2131和自所述第一段2131向上弯折延伸的一第二段2132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自所述第二段2132再向前延伸水平的预压段,避免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长度过长而影响高频性能,仅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块3设于所述弹性臂212即可实现预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2132与所述连接壁1241的后端面沿前后方向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二段2132的最高点低于所述连接壁1241的上表面,无需向上弯折来延长所述第二段2132以与所述连接壁1241的后端面接触形成预压,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长度。
请参阅图1及图8,每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注塑成型于每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绝缘块3和所述第二绝缘块5以及与对应的所述屏蔽壳4形成一个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具有多个且沿横向方向间隔排成一排。
请参阅图1、图8及图11,每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固定于对应多个所述第二收容槽122,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包括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第二主体部221,自所述第二主体部221向前延伸并向下突伸进入所述对接腔11的一第二接触部222以及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221后端的一第二尾部223,所述第二尾部223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所述第二接触部222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厚度方向以及所述第二尾部223的厚度方向均为横向方向,所述第二尾部223自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后端的顶部向上凸设形成,所述第二尾部223的强度高且占用空间小,所述第二尾部223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尾部214的板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尾部214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尾部223的后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使得所述第一尾部214和所述第二尾部223焊接至所述电路板的同一表面。
请参阅图7和图11,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顶部向上凸设有一挡止部2211,所述挡止部2211位于所述第二尾部223的前方与所述第二尾部223间隔设置,所述挡止部2211挡止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避免在组装过程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过分向前插入所述第二收容槽122,所述挡止部2211与所述第二尾部22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尾部223与所述挡止部2211之间的空隙有助于爬锡,使锡覆盖所述第二尾部223的表面,焊接效果好。
请参阅图1、图10及图11,相比现有的第一接地端子22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形成,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厚度方向为横向方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采用不同的成型方式,使得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沿横向方向占用的空间较小,为所述屏蔽壳4的设置提供足够的空间,在不改变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排布距离的同时,使得在相邻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有空间同时容纳所述屏蔽壳4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保证所述电连接器100接地,所述屏蔽壳4对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行四面屏蔽的效果,能够避免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的信号干扰有利于所述第一传输高频信号。
请参阅图1、图7及图8,每一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横向方向延伸有一个凸出部2212,所述凸出部2212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每一所述凸出部2212与对应相邻的所述屏蔽壳4的侧壁沿横向方向相抵接,保证所述屏蔽壳4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接触更紧密,保证接地良好,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位于所述屏蔽壳4外,便于组装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第二收容槽122与对应相邻的所述第一收容槽121相连通,所述凸出部2212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相邻的所述第一收容槽121以与对应相邻的所述屏蔽壳4的侧壁相抵接,所述凸出部2212自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横向方向撕裂形成,有利于节省材料,所述第二主体部221呈片状,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板面的面积大,便于从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撕裂出所述凸出部2212。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横向方向位于两个所述屏蔽壳4之间,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横向方向撕裂有两个所述凸出部2212,两个所述凸出部2212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横向两侧的两个所述屏蔽壳4分别与两个所述凸出部2212相抵接,使相邻两个所述屏蔽壳4之间相互导通,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将多个所述屏蔽壳4串联在一起,提高屏蔽效果,同时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沿两个方向分别与两个所述屏蔽壳4相抵接,抵持力更稳定,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与所述屏蔽壳4的接触更稳定。
请参阅图1、图3及图10,每一所述第一收容槽121向上贯穿所述第一侧壁12的顶面,所述屏蔽壳4的所述第一壁42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一第一遮蔽盖6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2且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面,所述第一遮蔽盖6位于多个所述屏蔽壳4的上方且与多个所述屏蔽壳4的所述第一壁42相接触,通过所述第一遮蔽盖6将多个所述屏蔽壳4串接在一起,提高屏蔽效果,因所述第一遮蔽盖6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面,使得所述第一遮蔽盖6能够由上至下组装至所述第一侧壁12,便于组装。每一所述屏蔽壳4的所述第二壁43向上凸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面,所述第一遮蔽盖6遮蔽所述第一侧壁12的顶面,所述第一遮蔽盖6的后端延伸有多个固定脚61与所述电路板固定。
请参阅图2和图8,一第二遮蔽盖7设于所述第二侧壁13并遮蔽所述第二侧壁13,所述第二遮蔽盖7对应所述突伸部133凸设一突部71,所述突部71朝远离所述第二侧壁13的一侧突伸并遮盖所述突部71,所述第一遮蔽盖6沿横向方向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有一第一臂部62,所述第二遮蔽盖7沿横向方向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有一第二臂部72,所述绝缘本体1沿横向方向的两端分别贯穿设有一通槽15,两个所述第一通槽15均自所述第一侧壁12的顶面向下贯穿至所述第二侧壁13的底面,两个所述通槽15位于所述对接腔11的两端,所述第一臂部62和所述第二臂部72部分位于通槽15且相接触,设置所述第二遮蔽盖7配合所述第一遮蔽盖6隔离来自外界对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信号干扰,提高屏蔽效果。
请参阅图2、图8及图11,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3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二侧壁13,在本实施例中,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3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收容于所述第一部分131,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3和多个第二接地端子24共同镶埋于一绝缘件8,所述绝缘件8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131,每一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3和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包括与所述绝缘件8镶埋成型的一固定部241,自所述固定部241向前延伸且显露于所述对接腔11的一导接部242,自所述固定部241向后延伸的一焊接部243,所述第一部分131收容有一接地件9,所述接地件9延伸有卡臂(未标号)与所述绝缘件8顶面向下凹设的凹陷部(未标号)相卡接,从而将所述接地件9与所述绝缘件8固定,所述接地件9位于所述固定部241的上方。
请参阅图2和图11,所述接地件9向前延伸有多个第一弹臂91和向后延伸有多个第二弹臂92,多个所述第一弹臂91、多个所述第二弹臂92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对应,每一所述第二弹臂92与对应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的所述固定部241相抵接,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的所述固定部241的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件8的顶面以便与对应所述第二弹臂92相抵接,多个所述第一弹臂91向上凸伸入所述对接腔11,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11,多个所述第一弹臂91与所述对接件的接地部相接触,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的所述导接部242和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弹臂91与所述对接件的同一个接地端子的接地部相接触,所述对接件先与所述导接部242接触,然后再与所述第一弹臂91接触,使得所述对接件无需设置额外接地件9,也能提高电连接器100和所述对接件的整体接地效果,保证高频信号的传输。
参阅图13,此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连接关系和所述第一实施相同,所述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每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两个所述弹性臂212共同注塑有一个所述第一绝缘块3,即一个所述第一绝缘块3同时与两个所述弹性臂212注塑成型,在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11时,两个所述第一绝缘块3抵接对应所述第一壁42且与所述第二壁43之间均有间隙,使每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两个所述弹性臂212与对应所述第一壁42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一绝缘块3绝缘间隔,避免因延长所述第一壁42的长度而使得所述弹性臂212与所述屏蔽壳4接触,防止发生短路的情况,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11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相抵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受到所述对接件的抵压力而朝远离所述对接腔11的一侧偏移并带动所述弹性臂212和所述第一绝缘块3位移,即每两个所述弹性臂212与两个所述弹性臂212注塑成型的所述第一绝缘块3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运动,因此在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11时,每两个所述第一绝缘块3抵接对应所述第一壁42,能够保证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11后,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始终保持与所述对接件稳定接触,提高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与所述对接件接触的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弹性臂212位于所述第一壁42和所述第二壁43之间,所述第一壁42向前延伸并遮盖所述弹性臂212,延长所述第一壁42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屏蔽面积,提高屏蔽效果,当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11时,所述第一绝缘块3抵接所述第一壁42且与所述第二壁43之间有间隙,使所述弹性臂212与所述第一壁4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块3绝缘间隔,避免因延长所述第一壁42的长度而使得所述弹性臂212与所述屏蔽壳4接触,防止发生短路的情况,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11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相抵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受到所述对接件的抵压力而朝远离所述对接腔11的一侧偏移并带动所述弹性臂212和所述第一绝缘块3位移,即所述弹性臂212与所述第一绝缘块3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运动,因此在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11时,所述第一绝缘块3抵接所述第一壁42,使多个所述弹性臂的弹性变形的幅度大致相同,能够保证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11后,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始终保持与所述对接件稳定接触,提高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与所述对接件接触的可靠性。
2、每一所述第一主体部211注塑有所述第二绝缘块5,所述第二绝缘块5收容于所述屏蔽壳4且与所述屏蔽壳4相固定,所述屏蔽壳4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21,所述第二绝缘块5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后方且与所述第一绝缘块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块5沿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沿上下方向的尺寸,使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在所述屏蔽壳4内无法移动,保证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固定于同一平面,当所述第一绝缘块3抵接所述第一壁42,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多个所述弹性臂212也位于同一平面,从而使得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与所述对接件进行对接。
3、所述第一绝缘块3位于所述弹性臂212的前段并且与所述第一壁42的前段抵接,所述弹性臂212的前段较所述弹性臂212的后段更靠近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在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11时,所述弹性臂212的前段较所述弹性臂212的后段更靠近所述第一壁42,所述弹性臂212的前段与所述第一壁42之间的间隙较小,在达到避免所述弹性臂212与所述第一壁42接触的效果的同时,使得注塑成型于所述弹性臂212的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体积较小,使所述弹性臂212沿上下方向移动顺畅。
4、所述屏蔽壳4包围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和所述弹性臂212,所述第一接触部213位于所述第二壁43的正下方且向前超出所述第一壁42,延长所述第二壁43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屏蔽面积,所述第二壁43能够对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周围的信号干扰进行屏蔽,提高屏蔽效果。
5、同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中的两个所述弹性臂212分别注塑有一个所述第一绝缘块3,使同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中的两个所述弹性臂212相互独立,避免在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11时,同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偏移而带动另一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偏移,从而导致另一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3无法与所述对接件稳定接触,保证同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在分别与所述对接件接触时互不影响,即在对接前和对接过程中,同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始终位于同一平面。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11时,所述弹性臂212靠近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部分的位移量较大,每一所述弹性臂212靠近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部分镶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能够有效避免所述弹性臂212靠近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部分与所述屏蔽壳4接触。
6、所述第一绝缘块3具有朝向所述对接腔11倾斜延伸的所述第一斜面321,使得所述屏蔽壳4容易与设有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组装,自所述第一斜面321向前并朝远离所述对接腔11的一侧倾斜延伸的所述第二斜面322,所述第一斜面321和所述第二斜面322的连接处与所述屏蔽壳4的所述第一壁42接触,在保证所述第一绝缘块3与所述第一壁42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绝缘块3与所述第一壁42的接触面积小,所述第一绝缘块3受到的摩擦力小,使所述第一绝缘块3更容易上下活动,有利于减小注塑成型于所述弹性臂212的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体积,使所述弹性臂212沿上下方向活动更顺畅。
7、所述第一接触部213仅由自所述弹性臂212朝向所述对接腔11向下弯折延伸的所述第一段2131和自所述第一段2131向上弯折延伸的所述第二段2132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自所述第二段2132再向前延伸预压段,避免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长度过长而影响高频性能,仅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块3设于所述弹性臂212即可实现预压。
8、相比现有的第一接地端子22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形成,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厚度方向为横向方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采用不同的成型方式,使得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沿横向方向占用的空间较小,为所述屏蔽壳4的设置提供足够的空间,在不改变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排布距离的同时,使得在相邻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有空间同时容纳所述屏蔽壳4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保证所述电连接器100接地,所述屏蔽壳4对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行四面屏蔽的效果,能够避免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的信号干扰,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件相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一对接腔,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向前凹设有至少一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对接腔相连通;
至少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一第一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一尾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前延伸的一弹性臂,自所述弹性臂凸伸进入所述对接腔的一第一接触部,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所述弹性臂对应设有两个第一绝缘块或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所述弹性臂共同设有一个第一绝缘块;
至少一屏蔽壳,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屏蔽壳围绕在至少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外围以形成立体屏蔽空间,所述屏蔽壳具有向前延伸并部分显露于所述对接腔的一第一壁和与所述第一壁相对设置且较所述第一壁远离所述对接腔的一第二壁,每一所述弹性臂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块位于所述屏蔽壳内;
当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时,所述第一绝缘块抵接所述第一壁并且与所述第二壁之间有间隙,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抵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受到所述对接件的抵压力而朝远离所述对接腔的一侧偏移以带动所述弹性臂和所述第一绝缘块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主体部注塑有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二绝缘块收容于所述屏蔽壳且与所述屏蔽壳相固定,所述第二绝缘块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块的后方且与所述第一绝缘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壁位于所述第二壁的下方,所述第二绝缘块沿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沿上下方向的尺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具有多对,所述屏蔽壳、第一绝缘块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分别具有多个,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注塑成型于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绝缘块和所述第二绝缘块以及与对应的所述屏蔽壳形成一个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具有多个且沿横向方向间隔排成一排,所述绝缘本体收容有多个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位于相邻所述屏蔽壳沿横向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沿横向方向凸设有至少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相邻所述屏蔽壳的侧壁相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前段并且与所述第一壁的前段抵接,当所述对接件未插入所述对接腔,所述弹性臂的前段较所述弹性臂的后段更靠近所述第一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包围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弹性臂,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壁的正下方且向前超出所述第一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中的两个所述弹性臂分别注塑有一个所述第一绝缘块,每一所述弹性臂靠近所述第一接触部的部分镶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位于所述第二壁的下方,所述第一绝缘块于所述弹性臂的上下两侧具有一上绝缘部分和一下绝缘部分,所述上绝缘部分位于所述弹性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下绝缘部分位于所述弹性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壁之间,所述下绝缘部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壁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具有朝向所述对接腔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自所述第一斜面向前并朝远离所述对接腔的一侧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连接处与所述屏蔽壳的所述第一壁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为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所述第一接触部自所述弹性臂向下弯折凸伸入所述对接腔,每一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绝缘本体收容有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至少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沿横向方向排成一排,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二主体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前延伸的一第二接触部及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后端的一第二尾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为横向方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具有多对,所述屏蔽壳具有多个,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屏蔽壳,所述第二主体部沿横向方向位于两个所述屏蔽壳之间,所述第二主体部沿横向方向凸设有两个凸出部,两个所述凸出部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横向两侧的两个所述屏蔽壳分别与两个所述凸出部相抵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后并向上弯折延伸,所述第二尾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后端顶部向上凸设形成,所述第二尾部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尾部的板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尾部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尾部的后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对接腔的上下两侧具有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向后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所述第二侧壁设有朝远离所述对接腔一侧向外突伸的一突伸部,所述突伸部内未设有所述屏蔽壳,所述第一收容槽具有多个且向前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沿横向方向间隔排成一排,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具有多对,所述屏蔽壳具有多个,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屏蔽壳并与多个所述屏蔽壳一起组装至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于所述第一侧壁内沿横向方向排成一排。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收容槽向上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面,所述第二壁显露于所述第一侧壁外,一第一遮蔽盖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且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所述第一遮蔽盖位于多个所述屏蔽壳的上方且与多个所述屏蔽壳的所述第二壁相接触,一第二遮蔽盖设于所述第二侧壁并遮盖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遮蔽盖的两端朝向所述第二侧壁弯折延伸有一臂部与所述第二遮蔽盖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收容于有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的多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侧壁收容有一接地件,所述接地件沿上下方向遮盖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所述接地件向前延伸有多个第一弹臂和向后延伸有多个第二弹臂,多个所述第一弹臂向上凸伸入所述对接腔,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时,多个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对接件的接地部相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弹臂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弹臂抵接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仅由自所述弹性臂朝向所述对接腔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一段和自所述第一段向上弯折延伸的一第二段组成。
CN202110042076.0A 2021-01-13 2021-01-13 电连接器 Active CN112886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2076.0A CN112886340B (zh) 2021-01-13 2021-01-13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2076.0A CN112886340B (zh) 2021-01-13 2021-01-1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6340A true CN112886340A (zh) 2021-06-01
CN112886340B CN112886340B (zh) 2022-09-16

Family

ID=76045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2076.0A Active CN112886340B (zh) 2021-01-13 2021-01-1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634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9073A (zh) * 2022-01-11 2022-04-22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4421240A (zh) * 2022-01-26 2022-04-29 成电智连(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屏蔽元件以及电连接器
CN114639998A (zh) * 2022-02-18 2022-06-17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4639979A (zh) * 2022-02-18 2022-06-17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6014508A (zh) * 2023-03-27 2023-04-25 深圳市西点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屏蔽高速连接器
CN117317713A (zh) * 2023-09-28 2023-12-29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4639979B (zh) * 2022-02-18 2024-05-17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90543U (zh) * 2014-01-08 2014-07-02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电源连接器及使用磁性电源连接器组的电子系统
CN107104329A (zh) * 2017-05-03 2017-08-2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07482395A (zh) * 2016-06-08 2017-12-15 铜陵铜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Usb c型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90543U (zh) * 2014-01-08 2014-07-02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电源连接器及使用磁性电源连接器组的电子系统
CN107482395A (zh) * 2016-06-08 2017-12-15 铜陵铜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Usb c型电连接器
CN107104329A (zh) * 2017-05-03 2017-08-2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9073A (zh) * 2022-01-11 2022-04-22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4389073B (zh) * 2022-01-11 2023-09-19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4421240A (zh) * 2022-01-26 2022-04-29 成电智连(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屏蔽元件以及电连接器
CN114421240B (zh) * 2022-01-26 2024-04-30 成电智连(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屏蔽元件以及电连接器
CN114639998A (zh) * 2022-02-18 2022-06-17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4639979A (zh) * 2022-02-18 2022-06-17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4639998B (zh) * 2022-02-18 2024-02-27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4639979B (zh) * 2022-02-18 2024-05-17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6014508A (zh) * 2023-03-27 2023-04-25 深圳市西点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屏蔽高速连接器
CN116014508B (zh) * 2023-03-27 2023-06-09 深圳市西点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屏蔽高速连接器
CN117317713A (zh) * 2023-09-28 2023-12-29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6340B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86340B (zh) 电连接器
CN213151158U (zh) 背板连接器
CN112260009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13555708A (zh) 插头连接器
CN11534739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2072403B (zh) 电连接器
CN110504594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8206431B (zh) 电连接器
CN113036538B (zh) 电连接器
CN113437556B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6085565U (zh) 电连接器
CN113948943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16526192A (zh) 电连接器
CN116544691A (zh) 端子模组以及电连接器
CN214754451U (zh) 电连接器
CN214505831U (zh) 电连接器
CN109301544B (zh) 电连接器
CN110718797A (zh) 电连接器
CN111431000A (zh) 电连接器
CN219498410U (zh) 电连接器
CN216850408U (zh) 电连接器
CN213484116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CN215600595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7062614U (zh) 电连接器
CN219393782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