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5410U -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5410U
CN218005410U CN202221521164.5U CN202221521164U CN218005410U CN 218005410 U CN218005410 U CN 218005410U CN 202221521164 U CN202221521164 U CN 202221521164U CN 218005410 U CN218005410 U CN 218005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guide
connector assembl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211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芹
吴永发
吴祝平
方志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211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5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5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5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插头及插座,插座设有第一本体及安装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第一本体设有侧壁、端壁、底壁及一插接槽,插头设有一第二本体及收容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第二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上凸起的对接凸台和安装凸台,第一本体的底壁上安装有一凸伸入插接槽内的导向件,导向件凸伸超过侧壁和端壁,第二本体的安装凸台上开设有容纳导向件的导向插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向件与导向插孔的相互配合,使得两者的插接更加顺畅,可避免互配过程中出现因盲插或斜插而引起的端子变形、塑胶损坏进而造成接触不良等问题,使得插头和插座之间的接触更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板对板(Board to Board)电连接器是电子产品中常用的一种连接器,其用于将两个电路板建立电性连接,其通常包括插头和插座,其分别焊接在两个电路板上,通过两者的插接实现两个电路板之间的通信连接。一般来说,板对板电连接器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以插头、插座的形式成对使用,插头和插座往往采用纵长形或方形的结构,且内部的导电端子排列呈两排,当插头和插座相互插接后两者利用导电端子实现电性连接。然而,随着电连接器的尺寸和体积逐渐小型化、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两者在插接的时候时常容易出现偏差、插接不畅的问题,无法实现盲插,而一旦斜插或插错发生,就十分容易导致导电端子的变形、塑胶体的受损,从而影响产品良品率或者插接后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插接不顺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插头及插座,所述插座设有第一本体及安装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侧壁、端壁、底壁及一插接槽,所述插头设有一第二本体及收容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上凸起的对接凸台和安装凸台,所述第一本体的底壁上安装有一凸伸入所述插接槽内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凸伸超过所述侧壁和端壁,所述第二本体的安装凸台上开设有容纳所述导向件的导向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的底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导向件设有一扁平状的安装头及一长条状的导向柱,所述安装头卡持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插孔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包括一主槽及一位于主槽纵向两端的副槽,且所述主槽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均大于所述副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的底壁设有一朝向所述插接槽凸起的凸壁,且所述凸壁上开设有若干固定所述第一端子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通所述底壁。
进一步地,所述凸壁位于所述主槽的区域内,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副槽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呈T字型,所述导向柱的顶部设有一锥形面,所述导向插孔内也设有一锥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主体臂及自主体臂垂直向上延伸出的接触臂和固定臂,所述固定臂插置于所述凸壁上的贯穿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呈F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基部的纵向长度及横向宽度均大于所述对接凸台,且所述基部的两侧凸出于所述对接凸台,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对接凸台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凸台的顶面高于所述对接凸台的顶面,所述安装凸台的横向宽度窄于所述对接凸台的横向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向件与导向插孔的相互配合,使得两者的插接更加顺畅,可避免互配过程中出现因盲插或斜插而引起的端子变形、塑胶损坏进而造成接触不良等问题,使得插头和插座之间的接触更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的插接前的纵向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的插接后的纵向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的插座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的插头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座100及插头200,两者各自安装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上并且彼此相互插接,实现两个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所述插座100呈纵长形,其包括:第一本体10、收容于第一本体10内的若干第一端子20及安装于第一本体10上的一对导向件30。所述第一本体10呈纵长形,其设有一对纵长形的侧壁(左侧壁11及右侧壁12)、连接所述一对侧壁的一对端壁13以及一底壁14,所述左侧壁11、右侧壁12、端壁13及底壁14彼此一体成型且共同围成一纵长形的插接槽15,其中,所述左侧壁11和所述右侧壁1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一对端壁13分别连接于所述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的纵向两端,且所述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上均设有若干纵向排列的容纳槽16,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端子20,且所述端壁13的顶面与所述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的顶面齐平设置。所述底壁14位于所述插接槽15的底部,并设有一向上凸起的凸壁141及位于凸壁141两端的安装孔142,所述凸壁141位于所述第一端子20的分布区域,而所述安装孔142则位于所述第一端子20分布区域之外,用于安装所述导向件30,且所述安装孔142在竖直方向上贯通所述底壁14,且所述凸壁141上还开设有若干贯穿孔143(配合参图1),所述贯穿孔143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端子20数量相同,且贯穿孔143向下贯通所述底壁14,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端子20的固定臂23。所述插接槽15包括一位于第一本体10中央区域的主槽151及位于主槽151纵向两端的副槽152,所述主槽151和副槽152一体相连相通,且主槽151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均大于所述副槽152,所述底壁14的凸壁141位于所述主槽151内,所述底壁141的安装孔142位于所述副槽152内,其中,所述主槽151与所述第一端子20对应设置,即所述第一端子20均分布于所述主槽151区域,因此,所述第一端子20的电性接触发生于所述主槽151内,而所述副槽152则用于供所述导向件30与安装孔142的对接,即副槽152区域内并不发生电性接触。
所述第一端子20设有一主体臂21以及自主体臂21垂直向上延伸出的接触臂22和固定臂23,所述主体臂21安装于所述底壁14上,所述接触臂22收容于所述容纳槽16内并面向所述主槽151,用于与插头电性对接,而所述固定臂23向上插置于所述凸壁141上的贯穿孔143内,用于将第一端子20固定在底壁14上,且所述固定臂2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接触臂22的高度。
所述导向件30呈T字型,其设有一扁平状的安装头31及一长条形的导向柱32,所述安装头31插置于所述安装孔142内实现固定定位,所述导向柱32自所述安装头31垂直向上延伸入所述副槽152内,并进一步向上凸伸出所述副槽152,使得导向柱32的顶部凸出于所述第一本体10,即导向柱32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本体10的左侧壁11、右侧壁12及端壁13,优选地,为了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所述导向柱32的顶部设有一锥形面33,以便于更加顺畅的实现导向插接。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壁14的安装孔142呈圆形,所述导向件30的安装头31也呈圆形,两者通过彼此之间的硬干涉实现卡持固定,所述导向件30自下而上安装至所述底壁14上。优选地,所述导向件30可以是金属件,也可以是塑胶件,或者是金属和塑胶的结合结构,例如,在塑胶件中内嵌一金属件。
所述插头200呈纵长形,其包括:第二本体40、收容于第二本体40内的若干第二端子50及安装于第二本体40两端的一对固定件60。所述第二本体40设有一基部41、自基部41向上凸起的对接凸台42及位于所述对接凸台42纵向两端的安装凸台43,其中,所述基部41的纵向长度及横向宽度均大于所述对接凸台42,如图5所示,所述基部41的两侧凸出于所述对接凸台42,可用于实现对所述插座的支撑,所述对接凸台42的两侧表面开设有若干容纳所述第二端子50的槽道44,所述安装凸台43与所述对接凸台42为一体结构,其表面开设有一导向插孔45,用于与所述导向件30插接配合,且所述导向插孔45内还设有一锥形面46,其可与所述导向柱32上的锥形面33配合,共同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插接更加顺畅,且所述安装凸台43的顶面高于所述对接凸台42的顶面,所述安装凸台43的横向宽度窄于所述对接凸台42的横向宽度。所述第二端子50呈F字型,其设有一底臂51及自底臂51向上凸伸出的接触臂52和固定臂53,所述接触臂52收容于所述槽道44内,所述固定臂53插置于所述对接凸台42内部,实现卡持固定。所述固定件60设有一焊接板61及自焊接板61一侧垂直向上弯折而成的T字型限位板62,所述焊接板61焊接至一电路板上,而所述T字型限位板62则卡持于所述安装凸台43内,实现固定连接。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插座100、插头200相互插接时,通过所述导向件30与导向插孔45的相互配合,使得两者的插接更加顺畅,利用导向件30和导向插孔45可实现预先定位,避免互配过程中出现因盲插或斜插而引起的端子变形、塑胶损坏进而造成接触不良等问题,使得接触过程更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插头及插座,所述插座设有第一本体及安装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侧壁、端壁、底壁及一插接槽,所述插头设有一第二本体及收容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上凸起的对接凸台和安装凸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底壁上安装有一凸伸入所述插接槽内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凸伸超过所述侧壁和端壁,所述第二本体的安装凸台上开设有容纳所述导向件的导向插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底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导向件设有一扁平状的安装头及一长条状的导向柱,所述安装头卡持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插孔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包括一主槽及一位于主槽纵向两端的副槽,且所述主槽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均大于所述副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底壁设有一朝向所述插接槽凸起的凸壁,且所述凸壁上开设有若干固定所述第一端子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通所述底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壁位于所述主槽的区域内,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副槽的区域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呈T字型,所述导向柱的顶部设有一锥形面,所述导向插孔内也设有一锥形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主体臂及自主体臂垂直向上延伸出的接触臂和固定臂,所述固定臂插置于所述凸壁上的贯穿孔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呈F字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纵向长度及横向宽度均大于所述对接凸台,且所述基部的两侧凸出于所述对接凸台,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对接凸台为一体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台的顶面高于所述对接凸台的顶面,所述安装凸台的横向宽度窄于所述对接凸台的横向宽度。
CN202221521164.5U 2022-06-17 2022-06-17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Active CN218005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21164.5U CN218005410U (zh) 2022-06-17 2022-06-17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21164.5U CN218005410U (zh) 2022-06-17 2022-06-17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5410U true CN218005410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5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21164.5U Active CN218005410U (zh) 2022-06-17 2022-06-17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5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42606B (zh) 电连接器
CN109950727B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8233024B (zh) 电连接器
EP0717468A2 (en) Make-first-break-last ground connections
CN109193216B (zh) 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CN215451814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US8197261B2 (en) Telecommunication connector having a flexible circuit board wound across a support member and ends being bent into fixing plates coupled to two rows of terminals
CN218005410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CN216698783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CN215119431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15133352A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21148033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2366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21051711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8827928U (zh) 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
CN218975843U (zh) 电连接器
CN215119343U (zh) 连接器
CN110600932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140493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9860218U (zh) 电连接器
CN216850466U (zh) 一种具有金属外壳限位导向框的连接器
CN220368176U (zh) 线缆电连接器
CN218731827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0897701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