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6929U - 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6929U
CN219626929U CN202320806956.5U CN202320806956U CN219626929U CN 219626929 U CN219626929 U CN 219626929U CN 202320806956 U CN202320806956 U CN 202320806956U CN 219626929 U CN219626929 U CN 219626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late
terminal
groove
insulato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69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坚波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69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6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6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6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插置部以及与所述插置部连接的接线部,所述插置部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围合形成一供插针插于其中的插接腔,且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下端面低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下端面。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便于对导电端子进行前向抵接限位,从而能够避免插、拔插针时导电端子发生蹿动,进而避免导电端子在蹿动时与端子槽发生碰撞导致变形,提高导电端子的导电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一般设置有导电端子(母端子),用于与具有插针(公端子)的插头对接以连接多个电路或电线。现有连接座的导电端子一般是直接向前插装在绝缘体件安装孔内,其向后的移动一般通过倒刺状的卡接结构限制,但是,连接座向前的移动一般并未设置相应的阻挡结构进行限制。特别是对于连接大功率信号(如供电信号)的连接座的导电端子,由于连接座对应的插针尺寸较大,且插针插入功率连接座时弹片的弹性作用力较大,在将插头从导电端子上取下时,导电端子容易随插针的移动而发生蹿动,导致导电端子上用于连接插针的弹片在快速移动过程中顶压到绝缘体前端的围壁,从而可能导致弹片变形,进而降低导电端子的导通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电端子,包括插置部以及与所述插置部连接的接线部,所述插置部包括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位板连接且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定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围合形成一供插针插于其中的插接腔,且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下端面低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下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上端面低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下端面,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向插接腔内凸出的凸起或向插接腔内伸出的限位弹片;所述第二定位板对应第一导向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向内的凸起或向内伸出的限位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板的至少一侧通过至少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至少一侧连接;和/或
所述接线部与第一定位板的上端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包括上连接板以及下连接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第一端两侧通过两上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第一端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第二端两侧通过两下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第二端两侧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上端分别与两上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下端分别与两下连接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与两个所述下连接板的下缘平齐。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下连接板上相对设置有第三导向部和第四导向部,所述第三导向部为向内的凸起或向内伸出的限位弹片,所述第四导向部为向内的凸起或向内伸出的限位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或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卡接片,所述卡接片的上端向外倾斜。
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中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设置有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位于绝缘体的上端,所述第二面位于绝缘体的下端;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第一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槽的槽底开设有向下贯穿第二面的插针通孔;所述第一端子槽中设置有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的插置部插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中,所述接线部显露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外,所述外壳上对应接线部的一侧设置有与安装腔连通的进线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子槽的槽底围绕插针通孔形成有方环形的抵持台阶,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伸入第一端子槽的槽底并与抵持台阶抵接,所述抵持台阶形成用于阻止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向下移动的阻止面;
所述第一端子槽对应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两个槽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卡接通孔,两个所述卡接通孔水平贯穿所述第一端子槽的对应槽壁和绝缘体的对应侧壁;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或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卡接片,所述卡接片的上端向外倾斜并伸入对应的卡接通孔中,所述卡接通孔的上孔壁形成用于阻止所述卡接片向上移动的阻止面。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体呈台阶状,包括上台阶和下台阶,所述第一面为上台阶的上端面,所述第二面为下台阶的下端面;所述上台阶上设置有第一引线槽和第二引线槽,所述第一引线槽和第二引线槽均与第一端子槽连通,且所述第一引线槽和第二引线槽对称设置在第一端子槽的两侧,所述接线部设置在第一引线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体的第一面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槽,所述绝缘体的第一面上还设置多个第二端子槽,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槽均设置在绝缘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子槽中设置有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连接端子;
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中分别设置有一压块,所述压块的下端与导电端子抵接,所述压块的上端与绝缘体的第一面齐平;第一所述压块的一侧分别水平伸入对应的第二引线槽中并连接有一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均穿设出绝缘体的侧面,并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便于对导电端子进行前向抵接限位,通过卡接片能够对导电端子进行反向抵接限位,从而能够避免插、拔插针时导电端子发生蹿动,进而避免导电端子在蹿动时与第一端子槽发生碰撞导致变形,能够提高导电端子的导电性能。通过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分别设置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能够对插针进行导向;接线部与第一定位板垂直设置,可以大大减小线缆中导线的弯曲角度,避免导线的导电性能因弯曲过大而下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电端子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插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向视剖示图。
图6为图4的B-B向视剖示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导电端子-100;第一定位板-110;卡接片-111;凸起-112;第二定位板-120;限位弹片-121;上连接板-130;第一接触部-131;第二接触部-132;第一弧形部-135;第二弧形部-136;下连接板-140;接线部-150;第一压片-151;第二压片-152;底板-153;
绝缘体-200;上台阶-201;下台阶-202;第一面-211;第二面-212;第一端子槽-220;插针通孔-221;卡接通孔-222;抵持台阶-223;第一引线槽-231;第二引线槽-232;第二端子槽-240;压块-251;连接部-252;连接杆-253;
外壳-300;容纳腔-310;进线口-3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电端子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包括插置部和与所述插置部连接的接线部150,所述插置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110、与所述第一定位板110连接且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定位板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二定位板120之间的第一接触部131以及第二接触部132,所述第一定位板110、第二定位板120、第一接触部131以及第二接触部132围合形成一供插针插于其中的插接腔。所述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二定位板120的下端面低于第一接触部131和第二接触部132的下端面;以便于在导电端子100连接在连接器上之后,通过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二定位板120对导电端子100进行前向限位。
所述第一定位板110的至少一侧通过至少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120的至少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板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上连接板130;为了使导电端子100的结构更加牢固,避免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二定位板120发生变形,所述连接板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下连接板140。本实施例中,连接板包括两个上连接板130以及两个下连接板140;所述第一定位板110的上端两侧分别通过两上连接板130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板120的上端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110的下端两侧分别通过两下连接板140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板120的下端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110、第二定位板120与两个所述下连接板140的下缘平齐。所述第一接触部131和第二接触部132的上端分别与两上连接板130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131和第二接触部132的下端分别与两下连接板140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一接触部131和第二接触部132为向插接腔内伸出的弹片,所述第一接触部131的下端设置有向插接腔内凸出的第一弧形部135,所述第二接触部132的下端设置有向插接腔内凸出的第二弧形部136。所述第一弧形部135和第二弧形部136之间的间距(即第一接触部131和第二接触部132之间的最小间距)与插针的尺寸相适配,以便于使第一弧形部135和第二弧形部136与插针弹性抵接。
所述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二定位板120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卡接片111,当然,所述卡接片111也可以只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10上或者只设置在第二定位板120上。所述卡接片111的上端向外倾斜以便于在导电端子100连接在连接器上之后对导电端子100进行反向限位。
为了增加导电端子100对插针的导向作用,避免插针斜向从插针通孔221插入导电端子100。所述第一定位板110临近第一端子槽220槽底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上端面低于第一接触部131和第二接触部132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定位板120对应第一导向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可以均为向内凸出的凸起112,也可以均为向内伸出的限位弹片121。或者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中的一个为向内凸出的凸起112,另一个为向内伸出的限位弹片121,从而通过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形成插针的导向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向内凸出的凸起112,第二导向部为向内伸出的限位弹片121。
当第一定位板110的下端通过两个下连接板140与第二定位板120的下端连接时,也可以在两个下连接板140上相对设置第三导向部(图中未示出)和第四导向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导向部和第四导向部可以均为向内凸出的凸起112,也可以均为向内伸出的限位弹片121;或者第三导向部和第四导向部中的一个为向内凸出的凸起112,另一个为向内伸出的限位弹片121,从而通过第三导向部和第四导向部形成插针的导向结构。当然,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一导向部、第二导向部、第三导向部和第四导向部,从而通过第一导向部、第二导向部、第三导向部和第四导向部形成插针的导向结构。
为了便于从连接器的侧面引入连接线缆,所述接线部150可以与第一定位板110的上端垂直连接。为了使接线部150与线缆的导线牢固连接,所述接线部150可以包括与第一定位板110相连的“U”形的底板153,所述底板153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压片151和两个第二压片152。将线缆连接在接线部150时,使两个第一压片151向下弯折将金属导线压紧在底板153上,并将两个第二压片152向下弯折压紧线缆的绝缘层,从而对线缆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定位板110、第二定位板120和两个下连接板140与抵持台阶223抵接,便于对导电端子100进行前向抵接限位,通过卡接片111能够对导电端子100进行反向抵接限位,从而能够避免插、拔插针时导电端子100发生蹿动,进而避免导电端子100在蹿动时发生碰撞导致变形,提高导电端子100的导电性能。通过设置多个导向部形成导向结构,能够对插针进行导向;接线部150与第一定位板110垂直设置,可以大大减小线缆中导线的弯曲角度,避免导线的导电性能因弯曲过大而下降。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外壳300,所述外壳300中设置有容纳腔310,所述容纳腔310中设置有插接结构。在所述外壳300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与安装腔连通的进线口320,以便于从进线口320引入的线缆与插接结构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插接结构包括绝缘体200,所述绝缘体20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绝缘体200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下面以绝缘体200处于第一面211朝上、第二面212朝下的状态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该状态只是为了便于对插接结构进行说明,并非插接结构实际使用时的状态。所述绝缘体200可以为台阶状,包括较宽的上台阶201和较窄的下台阶202,所述第一面211为上台阶201的上端面,所述第二面212为下台阶202的下端面。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绝缘体200的第一面211竖直设置有第一端子槽220,所述绝缘体200上可以并排设置多个第一端子槽220。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体200上并排设置有四个第一端子槽220。每一所述第一端子槽220中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传输功率信号的连接端子,用于传输功率信号的连接端子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导电端子100,四个所述第一端子槽220的槽底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一个向下贯穿第二面212的插针通孔221。所述插针通孔221的尺寸小于第一端子槽220的尺寸,从而使所述第一端子槽220的槽底围绕插针通孔221形成方环形的抵持台阶223,以便于通过抵持台阶223对导电端子100的下端进行限位,避免在拔出插针时导电端子100向下发生蹿动。
所述导电端子100的插置部插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220中,所述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二定位板120伸入第一端子槽220的槽底并与抵持台阶223抵接。由于第一定位板110、第二定位板120与两个所述下连接板140的下缘平齐,因此,两个下连接板140也与抵持台阶223抵接,使得所述抵持台阶223形成用于阻止导电端子100向下移动的阻止面,以便于对导电端子100进行前向限位,避免在拨出插头时插针带动导电端子100向下发生蹿动。通过使第一定位板110、第二定位板120与两个所述下连接板140同时与抵持台阶223抵接,在插头拔出时能够使导电端子100的受力稳定,避免导电端子100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变形。
所述第一端子槽220左右两侧的槽壁(即对应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二定位板120的两个槽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柱形的卡接通孔222,两个所述卡接通孔222水平贯穿所述第一端子槽220的对应槽壁和绝缘体200的对应侧壁。所述第一定位板110和/或第二定位板120上的卡接片111的上端向外倾斜并伸入对应的卡接通孔222中。所述卡接通孔222的上孔壁形成用于阻止所述卡接片111向上移动的阻止面,以便于对导电端子100进行反向限位,避免导电端子100在安装完成后脱离第一端子槽220。
所述接线部150可以显露于所述第一端子槽220的上端槽口外。可以在所述上台阶201上设置第一引线槽231和第二引线槽232,所述第一引线槽231和第二引线槽232均与第一端子槽220连通,且所述第一引线槽231和第二引线槽232对称设置在第一端子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引线槽231位于临近进线口320的一侧,所述接线部150设置在第一引线槽231中,从而使四个所述导电端子100的接线部150均朝后设置,以便于将从进线口320引及的线缆的导线连接到接线部150上。由于绝缘体200上设置的导电端子100数量较多,为避免线缆的四根导线与四个接线部150连接时,与两侧的接线部150连接的导线弯曲角度过大影响导线的导电性能,所述进线口320还可以相对于外壳300的后侧面倾斜一定角度进行设置。
为了将连接供电信号的线缆和连接控制信号的线缆通过一个连接器进行连接,所述绝缘体200的第一面211上还可设置多个第二端子槽240。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绝缘体200的第一面21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端子槽240,两个所述第二端子槽240均设置在绝缘体200的左侧,所述第二端子槽240中设置有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连接端子(图中未标示);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连接端子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控制信号连接座的连接端子,当然,也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导电端子100。
当需要将第二端子槽240均设置在绝缘体200的右侧时,可以先将插接结构整体旋转180°,使第二端子槽240位于绝缘体200的右侧。由于第一引线槽231和第二引线槽232对称设置第一端子槽220的左右两侧,因此,在将插接结构整体旋转180°后,第一引线槽231和第二引线槽232的位置发生的对换,即,原先的第一引线槽231从后侧转动到前侧,成为第二引线槽232,原先的第二引线槽232从前侧转动到后侧,从而临近进线口320,变成新的第一引线槽231。另外,由于两个卡接通孔222对称设置在第一端子槽220的左右两侧,在将插接结构整体旋转180°后,两个卡接通孔222仍然对称设置在第一端子槽220的左右两侧。因此,在将插接结构整体旋转180°后,只是将第二端子槽240从绝缘体200的左侧移动到了右侧,而第一端子槽220、第一引线槽231、第二引线槽232和两个卡接通孔222的位置相当于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可以按照之前的方式将导电端子100设置在第一端子槽220中,从而可以同时适配控制线缆在左侧和右侧的连接方式。
四个所述第一端子槽220中分别设置有一压块251,所述压块251的上端与导电端子100抵接,下端与绝缘体200的第一面211齐平。四个所述压块251分别水平伸入四个第二引线槽232中,并分别连接有一连接部252,四个所述连接部252均穿设出绝缘体200的侧面,并通过连接杆253固定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
本实施例中,插接结构的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二定位板120伸入第一端子槽220的槽底对导电端子100进行定位,能够避免插、拔插针的过程中导电端子100发生蹿动,进而避免导电端子100在蹿动时与第一端子槽220发生碰撞导致变形,从而能够提高导电端子100的使用寿命。通过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分别设置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能够对插针进行导向。接线部150与第一定位板110垂直设置,可以大大减小线缆中导线的弯曲角度,避免导线的导电性能因弯曲过大而下降。在绝缘体200的一侧设置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连接端子,能够将连接供电信号的线缆和连接控制信号的线缆通过一个连接器进行连接,提高连接效率。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采用的插接结构能够避免插、拔插针的过程中导电端子100发生蹿动,提高导电端子100的使用寿命,并能够对插针进行导向。还可以减小线缆中导线的弯曲角度,能够将连接供电信号的线缆和连接控制信号的线缆通过一个连接器进行连接,减少连接器的成本,提高连接效率,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置部以及与所述插置部连接的接线部,所述插置部包括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位板连接且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定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围合形成一供插针插于其中的插接腔,且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下端面低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上端面低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下端面,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向插接腔内凸出的凸起或向插接腔内伸出的限位弹片;所述第二定位板对应第一导向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向内的凸起或向内伸出的限位弹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至少一侧通过至少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至少一侧连接;和/或
所述接线部与第一定位板的上端垂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上连接板以及下连接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第一端两侧通过两上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第一端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第二端两侧通过两下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第二端两侧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上端分别与两上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下端分别与两下连接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与两个所述下连接板的下缘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连接板上相对设置有第三导向部和第四导向部,所述第三导向部为向内的凸起或向内伸出的限位弹片,所述第四导向部为向内的凸起或向内伸出的限位弹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或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卡接片,所述卡接片的上端向外倾斜。
7.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中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设置有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位于绝缘体的上端,所述第二面位于绝缘体的下端;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第一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槽的槽底开设有向下贯穿第二面的插针通孔;所述第一端子槽中设置有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的插置部插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中,所述接线部显露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外,所述外壳上对应接线部的一侧设置有与安装腔连通的进线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的槽底围绕插针通孔形成有方环形的抵持台阶,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伸入第一端子槽的槽底并与抵持台阶抵接,所述抵持台阶形成用于阻止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向下移动的阻止面;
所述第一端子槽对应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两个槽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卡接通孔,两个所述卡接通孔水平贯穿所述第一端子槽的对应槽壁和绝缘体的对应侧壁;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或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卡接片,所述卡接片的上端向外倾斜并伸入对应的卡接通孔中,所述卡接通孔的上孔壁形成用于阻止所述卡接片向上移动的阻止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呈台阶状,包括上台阶和下台阶,所述第一面为上台阶的上端面,所述第二面为下台阶的下端面;所述上台阶上设置有第一引线槽和第二引线槽,所述第一引线槽和第二引线槽均与第一端子槽连通,且所述第一引线槽和第二引线槽对称设置在第一端子槽的两侧,所述接线部设置在第一引线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的第一面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槽,所述绝缘体的第一面上还设置多个第二端子槽,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槽均设置在绝缘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子槽中设置有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连接端子;
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中分别设置有一压块,所述压块的下端与导电端子抵接,所述压块的上端与绝缘体的第一面齐平;第一所述压块的一侧分别水平伸入对应的第二引线槽中并连接有一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均穿设出绝缘体的侧面,并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CN202320806956.5U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Active CN219626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6956.5U CN219626929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6956.5U CN219626929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6929U true CN219626929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1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6956.5U Active CN219626929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69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6251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e regarding terminals
US6171126B1 (en) Battery receptacle connector
US4618207A (en) Two piece modular receptacle
JPH0797507B2 (ja) モジュラープラグ用ジヤツク
CN11534739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4069292A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线端连接器
US869639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ransfer contact for connecting cable and another contact
CN110247247B (zh) 一种插座壳体、插座及转接连接组件
CN219626929U (zh) 一种用于连接线缆的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19643158U (zh)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插接结构及一种连接器
TWI801957B (zh) 電連接器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14784548A (zh) 电连接器
CN112787126B (zh) 电性端子以及电连接器
CN101847799B (zh) 电连接器
CN220439943U (zh) 工业连接器
CN116505334B (zh) 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
CN218005410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CN220368176U (zh) 线缆电连接器
CN218997163U (zh) 一种汽车连接器结构
CN218732239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6698968U (zh) 一种模块化连接器
CN217562867U (zh) 电连接器
CN217642029U (zh) 插头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合
CN216980938U (zh) 一种多pin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