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3942A -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3942A
CN114063942A CN202110866499.4A CN202110866499A CN114063942A CN 114063942 A CN114063942 A CN 114063942A CN 202110866499 A CN202110866499 A CN 202110866499A CN 114063942 A CN114063942 A CN 114063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print
printing
data
typ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64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井智康
神田龙一
近藤功一
南保宏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293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57317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63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39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2Image or content composition onto a page
    • G06F3/1243Variable data printing, e.g. document forms, templates, labels, coupons, advertisements, logos, watermarks, transactional printing, fixed content versio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06F3/1215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increased printing speed, i.e. reducing the time between printing start and print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Detecting type of paper, e.g. by automatic reading of a code that is printed on a paper package or on a paper roll or by sensing the grade of translucency of the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6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input data format or job format or job typ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1Dividing a job according to job requirements, e.g. black/white and colour pages, covers and body of books, ta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包括处理器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终端设备进行:生成多个标签数据集以用于创建多个打印标签,每个标签数据集包括打印数据和属性规格信息;获取用于多个打印设备的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每个介质类型信息集指示安装在对应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基于多个标签数据集和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从多个打印设备当中,确定多个标签数据集的多个输出目的地;以及将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发送到对应输出目的地。

Description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集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种打印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254566描述了一种用于创建彼此重叠的多个打印标签的技术。在该技术中,操作终端将打印数据输出到使用相互不同类型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多个打印设备。
当如在上述传统技术中通过生成打印数据并将其输出到多个打印设备来创建多个打印标签时,实际安装在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必须适合于创建多个打印标签。
然而,上述传统技术并未特别考虑打印介质的类型是否适合于打印标签的创建。因此,如果安装在任何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与待在该打印设备上创建的打印标签不兼容,则操作员可能需要更改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调整打印数据、更换安装在设备中的打印介质等。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创建彼此待重叠的多个打印标签。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集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可靠且快速地创建以期望形式用于重叠状态中的多个打印标签;以及一种打印处理方法,用于可靠且快速地创建以期望形式用于重叠状态中的多个打印标签。
(1)为了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根据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终端设备的计算机可读指令集,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使终端设备能够与多个打印设备通信,在所述多个打印设备中能安装有打印介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集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终端设备进行:(a)生成多个标签数据集,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用于创建在其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的多个打印标签中的相应打印标签,每个标签数据集包括指示对应打印标签的打印内容的打印数据和指定用于创建对应打印标签的打印介质属性的属性规格信息;(b)通过通信接口,获取多个打印设备中的相应打印设备的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每个介质类型信息集指示安装在对应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c)基于在(a)中生成的多个标签数据集和在(b)中获取的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从多个打印设备当中确定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相应标签数据集的多个输出目的地;以及(d)将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发送到在(c)中确定的对应输出目的地。
(2)在根据方面(1)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优选的是,在(c)中的确定包括:(e)针对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中的每一个,确定在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中的任一个与介质类型信息之间是否满足匹配条件;以及(f)当在(e)中确定在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中的一个与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中的一个之间满足匹配条件时,将与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中的一个对应的打印设备确定为在包含属性规格信息中的一个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
(3)在根据方面(1)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优选的是,每当在(c)中确定了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一个的一个输出目的地时,在(d)中将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一个发送到在(c)中确定的一个输出目的地。
(4)在根据方面(1)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优选的是,在(c)中确定了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相应标签数据集的所有多个输出目的地之后,在(d)中将所有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发送到在(c)中确定的对应输出目的地。
(5)在根据方面(2)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优选的是,当在(e)中确定了在一个属性规格信息集和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中的一个之间满足匹配条件,而在(e)中确定了在另一属性规格信息集和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中的任一个之间不满足匹配条件时,与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中的一个对应的打印设备在(c)中不仅被确定为在包含一个属性规格信息集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而且还被确定为在包含另一个属性规格信息集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
(6)在根据方面(1)至(5)中的任一方面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优选的是:计算机可读指令集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终端设备进一步进行:(g)通过通信接口,获取多个打印设备中的相应打印设备的多个打印分辨率信息集,每个打印分辨率信息集指示对应打印设备的打印分辨率;并且从多个打印设备中的特定打印设备当中确定多个输出目的地,特定打印设备具有等同的打印分辨率。
(7)在根据方面(6)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优选的是,在特定打印设备的数量对于在(a)中生成的多个标签数据集的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在(c)中将由对应打印分辨率信息指示的打印分辨率的偏差的绝对值大于预定阈值的打印设备被确定为的输出目的地,通过从打印设备的打印分辨率中减去由打印设备的打印分辨率和已经在(c)中确定为输出目的地的特定打印设备的打印分辨率组成的组的平均值来计算打印设备的打印分辨率的偏差。
(8)在根据方面(1)至(5)中的任一方面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优选的是:打印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字符或图案或图像;在打印时要使用的打印颜色;以及在打印时要使用的打印分辨率;并且每个介质类型信息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打印介质的宽度;打印介质的颜色;以及打印介质的材料。
(9)在根据方面(1)至(5)中的任一方面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优选的是:打印设备包括安装部,能够供应打印介质的介质容纳体可拆卸地能安装在该安装部中;并且每个介质类型信息集是指示被安装在对应打印设备的安装部中的介质容纳体的类型的容纳体类型信息。
(10)在根据方面(1)至(5)中的任一方面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优选的是: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单元;并且计算机可读指令集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终端设备进一步进行:(h)通过通信接口,获取多个打印设备中的相应打印设备的多个设备标识信息集;以及(i)在显示单元上显示在(c)中被确定为输出目的地的每个打印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11)在根据方面(3)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优选的是,计算机可读指令集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终端设备进一步进行:(j)在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一个在(d)中被发送之后,在显示单元上显示包括尚未通过(d)的发送而发送的打印数据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
(12)在根据方面(6)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优选的是: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单元;并且计算机可读指令集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终端设备进一步进行:(k)在特定打印设备的数量对于多个标签数据集的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显示是否许可使用打印分辨率与特定打印设备的打印分辨率不同的打印设备的问询。
(13)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使用多个打印设备来创建在其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的多个打印标签的打印处理方法,该打印处理方法包括:(a)生成:用于创建第一打印标签的第一标签数据,第一标签数据包括第一打印数据和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第一打印数据指示第一打印标签的第一打印内容,第一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用于创建第一打印标签的打印介质属性;以及用于创建第二打印标签的第二标签数据,第二标签数据包括第二打印数据和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第二打印数据指示第二打印标签的第二打印内容,第二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用于创建第二打印标签的打印介质属性;(b)获取指示被安装在第一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的第一介质类型信息;(c)获取指示被安装在第二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的第二介质类型信息;(d)当第一介质类型信息与第一属性规格信息匹配时,将第一打印数据发送到第一打印设备;以及(e)当第二介质类型信息与第二属性规格信息匹配时,将第二打印数据发送到第二打印设备。
(14)根据又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终端设备的计算机可读指令集,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计算机可读指令集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终端设备进行:(a)生成:用于创建第一打印标签的第一标签数据,第一标签数据包括第一打印数据和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第一打印数据指示第一打印标签的第一打印内容,第一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用于创建第一打印标签的打印介质属性;以及用于创建第二打印标签的第二标签数据,第二标签数据包括第二打印数据和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第二打印数据指示第二打印标签的第二打印内容,第二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用于创建第二打印标签的打印介质属性;(b)通过通信接口获取指示被安装在第一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的第一介质类型信息;(c)通过通信接口获取指示被安装在第二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的第二介质类型信息;(d)当第一介质类型信息与第一属性规格信息匹配时,将第一打印数据发送到第一打印设备;以及(e)当第二介质类型信息与第二属性规格信息匹配时,将第二打印数据发送到第二打印设备。
附图说明
实施例的特定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目的将从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中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打印系统中包括的终端设备和标签打印机的功能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3是能安装在打印设备中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D是示出了通过重叠三个打印标签来创建一个打印标签的示例的说明图,图4A示出了当三个打印标签重叠时形成最顶层的一个打印标签,图4B示出了当三个打印标签重叠时形成中间层的另一打印标签,图4C示出了当三个打印标签重叠时形成最底层的另一打印标签,图4D示出了通过依次重叠三个打印标签而创建的复合标签;
图5是示出了通过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将打印数据分发并发送到适合于创建打印标签的对应标签打印机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了由根据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CPU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在适于无法设定某些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的情况下的变形例中,将打印数据分发并发送到适合于创建打印标签的对应标签打印机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了在考虑打印分辨率的情况下设定输出目的地的变形例中,将打印数据分发并发送到适合于创建打印标签的对应标签打印机的方式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了在考虑打印分辨率的情况下设定输出目的地的变形例中,将打印数据分发并发送到适合于创建打印标签的对应标签打印机的方式的另一示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了在考虑打印分辨率的情况下设定输出目的地的变形例中,将打印数据分发并发送到适合于创建打印标签的对应标签打印机的方式的又一示例的说明图;以及
图11是示出了由根据变形例的终端设备的CPU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
<打印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的整体结构。在图1的示例中,打印系统1包括操作终端2和多个标签打印机3。例如,操作终端2由智能手机配置成。多个标签打印机3均连接到操作终端2。在本例中,三个标签打印机3a、3b、3c无线连接到操作终端2。标签打印机3a-3c中的每个可以与操作终端2进行信息交换。作为智能手机的替代,操作终端2可以由通用个人计算机等配置成。标签打印机3a-3c被配置成响应于在操作终端2上进行的用户操作来创建打印标签L。为了方便,将标签打印机3a、3b、3c等简称为标签打印机3。操作终端2是终端设备的示例。多个标签打印机3是多个打印设备的示例。
<操作终端>
如图2所示,操作终端2包括CPU 11、存储器12、操作单元13、显示单元14、通信控制单元15和大容量存储设备16。例如,存储器12包括RAM 12a、ROM 12b等。CPU 11是处理器的示例。通信控制单元15是通信接口的示例。
用户在操作单元13上输入指令和信息。显示单元14显示各种信息和消息。注意,操作单元13和显示单元14可以被配置为拥有操作单元13和显示单元14两者的功能的触摸屏。通信控制单元15控制与标签打印机3的信号(信息)交换。
大容量存储设备16存储各种程序和信息。存储器12的ROM 12b存储用于CPU 11执行稍后描述的图6和图7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的打印处理程序。作为替代,打印处理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大容量存储设备16中。注意,大容量存储设备16不限于内置存储器,而可以是合适的外部存储器(诸如SD卡)。存储打印处理程序的ROM 12b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
CPU 11根据预先存储在ROM 12b和大容量存储设备16中的程序,使用RAM 12a的临时存储功能来进行各种处理并与标签打印机3交换各种信号(各种信息)。
<标签打印机>
如图2所示,标签打印机3中的每个包括控制电路21、墨盒保持器22、设置在墨盒保持器22中的墨盒传感器31,以及通信控制单元23。控制电路21包括ROM 21a、RAM 21b和CPU21c。墨盒101可拆卸地安装在墨盒保持器22中。墨盒101是介质容纳体的示例。墨盒保持器22是安装部的示例。
墨盒传感器31被配置成根据本领域已知的合适方法(诸如机械检测或光学或磁检测)检测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墨盒保持器22)中的墨盒101的类型。
当控制电路21经由通信控制单元23连接到操作终端2的通信控制单元15时,标签打印机3可以与操作终端2交换信息。
<墨盒和墨盒保持器>
图3示出了墨盒101的详细结构和墨盒保持器22的相关结构。墨盒101具有壳体101A、第一辊103、第二辊105、色带供应辊107、色带卷取辊108和带进给辊109。
第一辊103是通过围绕卷轴构件103A卷绕基带102而形成的辊并布置在壳体101A中。例如,基带102由结合粘合剂层、基层、安装粘合剂层和脱膜层配置成。这些层从形成第一辊103的卷绕基带102的面向内侧朝向相反侧依次层叠。
第二辊105是通过围绕卷轴构件105A卷绕透明覆盖膜104而形成的辊。透明覆盖膜104具有与基带102相同的宽度。注意,虽然在附图中为了简化而描绘为同心圆,但第一辊103和第二辊105实际上以螺旋形状卷绕。
如上所述,通过将墨盒101安装在墨盒保持器22中,覆盖膜104、基带102等间接地安装在墨盒保持器22(标签打印机3)中。
色带供应辊107放出墨带106。色带卷取辊108卷取已经用于打印的墨带106。注意,在覆盖膜104是当加热时可以产生规定颜色的热敏带的情况下,不需要墨带106。基带102、覆盖膜104和墨带106是打印介质的示例。
带进给辊109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墨盒101的带排出部附近。带进给辊109通过压力将基带102结合到覆盖膜104以形成打印标签带110,同时传送该打印标签带。
色带卷取辊驱动轴27和带进给辊驱动轴28设置在墨盒保持器22中。色带卷取辊驱动轴27设置用于卷取墨带106的已经用于打印的部分。带进给辊驱动轴28设置用于传送上述打印标签带110。当传送辊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力被发送到色带卷取辊驱动轴27和带进给辊驱动轴28时,色带卷取辊108和带进给辊109被驱动以彼此结合地旋转。
墨盒保持器22还设置有打印头29,该打印头29随着覆盖膜104被传送而在覆盖膜104上打印期望内容。
固定刀片25和可动刀片26沿着打印标签带110的传送路径设置在带进给辊109和压力辊24的下游侧上。可动刀片26被配置成与固定刀片25协同在厚度方向上切穿打印标签带110。
<标签打印机操作的概要>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标签打印机3中,当墨盒101安装在墨盒保持器22中时,覆盖膜104和墨带106被插入在打印头29和与打印头29相对的压纸辊30之间。同时,基带102和覆盖膜104被插入在带进给辊109和与带进给辊109相对的压力辊24之间。
当色带卷取辊108和带进给辊109被驱动以沿着由图3中的相应箭头B和C指示的方向同步旋转时,压力辊24和压纸辊30旋转,于是基带102从第一辊103放出并供应到带进给辊109,并且覆盖膜104从第二辊105放出。打印头29通过由打印驱动电路(未示出)通电的打印头29中的多个加热元件而在覆盖膜104上进行打印。色带卷取辊驱动轴27驱动色带卷取辊108以卷取已经用于在覆盖膜104上进行打印的墨带106。
基带102和覆盖膜104的打印部分在带进给辊109与压力辊24之间一体地结合以形成打印标签带110,并且打印标签带110被传送出墨盒101。通过固定刀片25和可动刀片26的协同操作,将打印标签带110的已经被传送出墨盒101的部分切断,从而产生打印标签L。
<复合标签>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唯一不同的打印标签L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并彼此结合。在其结合状态中,打印标签L进而被粘贴到期望对象上。在该示例中,在标签打印机3a-3c上创建了三个打印标签L。更具体地,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类型的墨盒101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中,并且这些标签打印机3用于创建待彼此重叠的多个唯一不同的打印标签L。下面将参考图4A至图4C描述这些打印标签L的一些示例。
图4A示出了当三个打印标签重叠时形成最顶层的一个打印标签LA。在该示例中,包括具有通过中间的对角线的圆圈的红色禁止标记M1形成在打印标签LA的每个纵向端部上。图4B示出了当三个打印标签重叠时形成中间层的另一打印标签LB。在该示例中,在打印标签LB的每个纵向端部上形成有描绘吸烟的蓝色香烟图标M2。图4C示出了当三个打印标签重叠时构成最底层的另一打印标签LC。在该示例中,沿着打印标签LC的纵向中心区域形成有包括字符串“禁止吸烟”的黑色文本T1。
在该示例中,用于创建图4A中的打印标签LA的打印标签带110和用于创建图4B中的打印标签LB的打印标签带110均具有透明的颜色。因此,如上所述,通过依次重叠作为最顶层的打印标签LA、作为中间层的打印标签LB和作为底层的打印标签LC来创建图4D所示的打印标签LL。在以下描述中,打印标签LL将被称为“复合标签LL”。此外,打印标签LA将被称为“顶部标签LA”,打印标签LB将被称为“中间标签LB”,并且打印标签LC将被称为“底部标签LC”。
由于使打印标签LA-LC重叠,相应的顶部标签LA和中间标签LB的两个纵向端部上的禁止标记M1和香烟图标M2重叠,以配置复合标签LL中的复合禁止吸烟标记M12。此外,上述文本T1布置在两个禁止吸烟标记M12之间。为了方便以下说明,将禁止标记M1、香烟图标M2和禁止吸烟标记M12简称为“标记M”,并将这些标记M和文本T1称为“打印对象”。
注意,在该示例中的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和底部标签LC都具有相同的宽度和相同的长度。因此,通过重叠图4A所示的顶部标签LA、图4B所示的中间标签LB和图4C所示的底部标签LC使得它们彼此精确对准来创建复合标签LL。
如上所述,通过将墨盒101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的墨盒保持器22中而在标签打印机3中使用墨盒101。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地使用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中的各种墨盒101来创建各种打印标签L。在此,例如,可以通过选择性地使用生成具有不同颜色的打印标签带110的多种类型的墨盒101来创建具有彼此不同的带颜色的打印标签L。打印标签的颜色(即,打印标签带110的带颜色)是打印介质的颜色的示例。
类似地,通过选择性地使用具有不同颜色的墨带106的多种类型的墨盒101,可以创建用于打印上述打印对象的具有不同打印颜色的打印标签L。注意,如果墨带106改变,则用于创建打印标签的覆盖膜104和基带10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是通用的,并且如果基带102改变,则用于创建打印标签的覆盖膜104和墨带106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是通用的。这些情况等同于使用相互不同类型的打印介质。
<本实施例的特征>
具有上述配置的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是具有多个标签打印机3共享创建多个打印标签L的处理。接下来,将作为示例详细描述上述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和底部标签LC被分配给三个标签打印机3a-3c并由其创建的情况。
<打印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三个相互不同类型的墨盒101中的覆盖膜104上打印对应的打印对象来创建上述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和底部标签LC。为了创建这些标签,在操作终端2上生成表示顶部标签LA的打印内容的打印数据、表示中间标签LB的打印数据和表示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并且这些打印数据集被分发并输出到标签打印机3a-3c。打印内容包括由相应的打印头29打印的字符、图案、图标、图像等。打印数据还包括墨带106的打印颜色的规格。即,每个打印数据集指定用于创建对应打印标签L的打印颜色。打印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一项就足够了:待打印的字符或图案或图像;当打印时使用的打印颜色;以及当打印时使用的打印分辨率(后文描述)。
<属性规格信息>
每个打印数据集与指定用于创建对应打印标签L的打印标签带110和墨带106的属性规格信息相关联。属性规格信息包括用于创建对应打印标签L的打印标签带110的带宽度和带颜色的规格。属性规格信息还包括用于创建对应打印标签L的墨带106的打印颜色的规格。即,每个属性规格信息集指定用于创建对应打印标签L的墨盒110的属性(在下文中,称为“墨盒属性”)。与上述打印数据一样,在操作终端2上生成该属性规格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墨盒属性的规格: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被包括在如上所述的属性规格信息中。然而,属性规格信息还可以包括覆盖膜104、基带102等的材料成分的规格。此外,属性规格信息包括带宽度、带颜色、打印颜色、带材料(即,材料成分)等的规格中的至少一个就足够了。
<安装的墨盒类型对标签数据的适用性>
如上所述针对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和底部标签LC中的每一个生成的打印数据被输出到标签打印机3a-3c,并且每个标签打印机3单独地创建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和底部标签LC中的所分配的一个。因此,在输出上述打印数据之前,重要的是确定实际安装在每个标签打印机3中的墨盒101的类型是否适合于创建对应的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和底部标签LC。
如上所述,每个标签打印机3中的墨盒传感器31检测安装在其中的墨盒101的类型。此外,墨盒101的类型与覆盖膜104、墨带106、基带102等的类型(即,覆盖膜104、墨带106、基带102等的属性)预相关。因此,覆盖膜104、墨带106、基带102等的属性(即,诸如上述带宽度、带颜色、打印颜色、带材料等的墨盒属性)通过使用墨盒传感器31检测墨盒101的类型来检测。为了方便,在以下描述中将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和底部标签LC简称为“标签LA-LC”。
为了确定上述适用性,本实施例中的操作终端2在生成用于创建标签LA-LC中的每个的标签数据之后(即,在生成用于创建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用于创建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和用于创建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之后),获取与标签打印机3a-3c的墨盒传感器31的检测结果对应的墨盒类型信息。
每个标签数据集包括:用于创建对应打印标签L的打印数据;以及与该打印数据相关联的属性规格信息。即,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包括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和与该打印数据相关联的属性规格信息,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包括中间标签LB的打印数据和与该打印数据相关联的属性规格信息,并且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包括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和与该打印数据相关联的属性规格信息。
墨盒类型信息表示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a-3c的墨盒保持器22中的墨盒101的类型。即,与标签打印机3a的墨盒传感器31的检测结果对应的墨盒类型信息表示实际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a中的墨盒101的类型,与标签打印机3b的墨盒传感器31的检测结果对应的墨盒类型信息表示实际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b中的墨盒101的类型,并且与标签打印机3c的墨盒传感器31的检测结果对应的墨盒类型信息表示实际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c中的墨盒101的类型。因此,墨盒类型信息包括诸如上述带宽度、带颜色、打印颜色、带材料等的墨盒属性。这是因为墨盒101的类型与如上所述的墨盒属性预相关。墨盒类型信息是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并且也是容纳体类型信息的示例。包括在墨盒类型信息中的带宽度是打印介质的宽度的示例。包括在墨盒类型信息中的带颜色是打印介质的颜色的示例。包括在墨盒类型信息中的带材料是打印介质的材料的示例。墨盒属性是打印介质属性的示例。
<打印数据的分发和发送>
基于标签LA-LC中的每个的标签数据和从标签打印机3a-3c中的每个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操作终端2将打印数据分发并发送到适合于创建标签LA-LC的对应标签打印机3a-3c。接下来,将参考图5描述这种分发和发送的示例。
<从每个标签打印机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操作终端2从标签打印机3a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指示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a中的墨盒101具有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蓝色的打印颜色。为了方便,在以下描述中将该墨盒101称为“墨盒B”。此符号将用于所有附图。
操作终端2从标签打印机3b获取的墨盒信息指示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b中的墨盒101具有12mm的带宽度、白色的带颜色和黑色的打印颜色。为了方便,在以下描述中将该墨盒101称为“墨盒C”。类似地,操作终端2从标签打印机3c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指示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c中的墨盒101具有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红色的打印颜色。为了方便,在以下描述中将该墨盒101称为“墨盒A”。
<由操作终端生成的标签数据>
在由操作终端2针对顶部标签LA生成的标签数据中,属性规格信息指定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红色的打印颜色。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的打印数据包括上述禁止标记M1的图像,并且指定用于将禁止标记M1形成为红色的红色打印颜色。
类似地,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指定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蓝色的打印颜色。此外,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的打印数据包括上述香烟图标M2的图像,并且指定用于将香烟图标M2形成为蓝色的蓝色打印颜色。
类似地,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指定12mm的带宽度、白色的带颜色和黑色的打印颜色。此外,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的打印数据包括上述文本T1,并且指定用于将文本T1形成为黑色的黑色打印颜色。
<设定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
基于上述示例中的信息,由于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c中的墨盒A与由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带宽度:12mm”、“带颜色:透明”以及“打印颜色:红色”)指定的墨盒属性匹配,所以操作终端2将标签打印机3c设定为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当操作终端2将该打印数据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c时,标签打印机3c创建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红色禁止标记M1的透明打印标签带110,并切断所创建的打印标签带110,从而创建顶部标签LA。
类似地,由于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a中的墨盒B与由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带宽度:12mm”、“带颜色:透明”以及“打印颜色:蓝色”)指定的墨盒属性匹配,所以操作终端2将标签打印机3a设定为中间标签LB的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当操作终端2将该打印数据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a时,标签打印机3a创建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蓝色香烟图标M2的透明打印标签带110,并切断所创建的打印标签带110,从而创建中间标签LB。
类似地,由于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b中的墨盒C与由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带宽度:12mm”、“带颜色:白色”以及“打印颜色:黑色”)指定的墨盒属性匹配,所以操作终端2将标签打印机3b设定为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当操作终端2将该打印数据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b时,标签打印机3b创建具有形成在其中的黑色文本T1的白色打印标签带110,并切断所创建的打印标签带110,从而创建底部标签LC。
在顶部标签LA与中间标签LB之间的关系中,顶部标签LA是第一打印标签的示例,并且中间标签LB是第二打印标签的示例;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是第一标签数据的示例,并且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是第二标签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并且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并且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标签打印机3c是第一打印设备的示例,并且标签打印机3a是第二打印设备的示例;以及从标签打印机3c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一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并且从标签打印机3a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二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
在中间标签LB与底部标签LC之间的关系中,中间标签LB是第一打印标签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是第二打印标签的示例;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是第一标签数据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是第二标签数据的示例;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标签打印机3a是第一打印设备的示例,并且标签打印机3b是第二打印设备的示例;以及从标签打印机3a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一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并且从标签打印机3b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二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
在顶部标签LA与底部标签LC之间的关系中,顶部标签LA是第一打印标签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是第二打印标签的示例;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是第一标签数据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是第二标签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标签打印机3c是第一打印设备的示例,并且标签打印机3b是第二打印设备的示例;以及从标签打印机3c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一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并且从标签打印机3b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二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
<控制过程>
将参考图6中的流程图描述由操作终端2的CPU 11执行的控制过程以实现上述方法的示例。CPU 11基于在存储于ROM 12b中的程序中包括的打印处理程序来执行该控制过程。通过执行该打印处理程序,CPU 11实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下述打印方法。
在S5中,CPU 11经由操作单元13接收用于创建上述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和底部标签LC的打印内容的编辑操作。基于这些编辑操作,CPU 11为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和底部标签LC中的每一个生成标签数据。
在S10中,CPU 11基于在S5中生成的标签数据,来针对标签LA-LC中的每个标识在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换言之,CPU 11标识针对标签LA-LC中的每个指定的墨盒属性,诸如带宽度、带颜色、打印颜色等。在本实施例中,在S10中,CPU 11针对标签LA-LC中的每个标识由在S5中生成的对应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
根据以上示例,所指定的墨盒属性被标识为来自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的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红色的打印颜色;所指定的墨盒属性被标识为来自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的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蓝色的打印颜色;并且所指定的墨盒属性被标识为来自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的12mm的带宽度、白色的带颜色和黑色的打印颜色。
在S15中,CPU 11设定搜索条件以搜索适合于创建标签LA-LC的标签打印机3。搜索条件是从标签打印机3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满足与在S10中标识的任何属性规格信息集相关的匹配条件。即,当在从标签打印机3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与在S10中标识的任何属性规格信息集之间满足匹配条件时,满足搜索条件。匹配条件是由墨盒类型信息指示的墨盒属性与由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的墨盒属性完全匹配。
在S15中,CPU 11设定搜索满足以上设定的搜索条件的标签打印机3的搜索范围。最初,例如,在S15中,CPU 11将搜索范围设定为能与操作终端2通信的所有标签打印机3。可替代地,CPU 11可以设定初始搜索范围以将能够与操作终端2通信的这些标签打印机3限制为特定制造商的产品。
在S20中,CPU 11通过通信控制单元15针对标签打印机3搜索在S15中设定的搜索范围。在S25中,CPU 11确定是否已经找到落入搜索范围内的标签打印机3。如果已经找到落入搜索范围内的标签打印机3(S25:是),则CPU 11前进到S30。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找到落入搜索范围内的标签打印机3(S25:否),则CPU 11返回到S20。即,CPU 11重复步骤S20和S25,直到找到落入搜索范围内的标签打印机3或者直到经过预定时间段(即,发生超时)。注意,当在CPU 11重复步骤S20和S25的同时已经经过预定时间段时,CPU 11结束图6所示的处理。
在S30中,CPU 11经由通信控制单元15从在S20中找到的标签打印机3获取墨盒类型信息和打印机信息。即,标签打印机3的CPU 21c经由通信控制单元23将指示安装在墨盒保持器22中的墨盒101的类型的墨盒类型信息和打印机信息发送到操作终端2。
墨盒类型信息指示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中的墨盒101的类型。CPU 11可以通过墨盒101的类型与覆盖膜104、墨带106等的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来获取该标签打印机3的墨盒属性,即,上述带宽度、带颜色、打印颜色等。
打印机信息包括标签打印机3的型号名称信息和序列号、打印头29的容量等。打印头29的容量可以包括打印分辨率。可替代地,不需要在S30中与墨盒类型信息一起获取打印机信息。即,CPU 11可以在S30中仅获取墨盒类型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机信息可以以某种其他形式与所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相关联,并且CPU 11可以使用该相关性在合适的时机获取打印机信息。在打印机信息中包括的型号名称信息是设备标识信息的示例。同样,在打印机信息中包括的序列号是设备标识信息的示例。
在S35中,CPU 11确定在S20中找到的标签打印机3是否满足搜索条件。即,当在S30中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与在S10中标识的任何属性规格信息集之间满足匹配条件时,CPU11确定在S20中找到的标签打印机3满足搜索条件。另一方面,当在S30中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与在S10中标识的任何属性规格信息集之间不满足匹配条件时,即,当在S30中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不满足与S10中标识的所有属性规格信息集相关的匹配条件时,CPU 11确定在S20中找到的标签打印机3不满足搜索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定在S20中找到的标签打印机3是否满足搜索条件,CPU 11确定在S30中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否满足与以下任一项相关的匹配条件: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以及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更具体地,CPU 11确定由在S30中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指示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是否完全匹配在S10中标识的以下(1)、(2)和(3)中的任一项:(1)由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的“带宽度:12mm、带颜色:透明以及打印颜色:红色”;(2)由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的“带宽度:12mm、带颜色:透明以及打印颜色:蓝色”;以及(3)由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的“带宽度:12mm、带颜色:白色以及打印颜色:黑色”。
例如,在由在S30中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指示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完全匹配由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的(3)“带宽度:12mm、带颜色:白色以及打印颜色:黑色”的情况下,CPU 11确定在S30中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与包括在底部标签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之间满足匹配条件LC。此外,在这种情况下,CPU 11确定在S20中找到的标签打印机3满足搜索条件。
注意,不是如上所述的完全匹配,匹配条件可以允许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中的至少一者的尺寸轻微差异或偏差。
如果在S20中找到的标签打印机3不满足搜索条件,即,在S30中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不满足与在S10中标识的任何属性规格信息集相关的匹配条件(S35:否),则CPU 11返回到S20。然而,如果在S20中找到的标签打印机3满足搜索条件,即,在S30中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与在S10中标识的任何属性规格信息集之间满足匹配条件(S35:是),则CPU 11将在S20中找到的标签打印机3设定为包括在标签数据中的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该标签数据包括在S35中已经确定为与在S30中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完全匹配的属性规格信息。此后,CPU11前进到S40。例如,在CPU 11在S35中确定由所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指示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与由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的(3)“带宽度:12mm,带颜色:白色以及打印颜色:黑色”完全匹配的情况下,CPU 11将在S20中找到的标签打印机3设定为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
在S40中,CPU 11将在S30中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和打印机信息存储在合适的位置,诸如上述的大容量存储设备16。
在S45中,CPU 11向在S35中设定为输出目的地的标签打印机3发送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该标签数据包含在S30中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已在S35中确定为完全匹配的属性规格信息。标签打印机3的CPU 21c经由通信控制单元23接收该打印数据。
在上述示例中,CPU 11将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c,其中,正在安装与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指定的12mm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红色的打印颜色的墨盒属性匹配的墨盒A。可替代地,CPU 11将中间标签LB的打印数据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a,其中,正在安装与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指定的12mm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蓝色的打印颜色的墨盒属性匹配的墨盒B。可替代地,CPU 11将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b,其中,正在安装与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指定的12mm带宽度、白色的带颜色和黑色的打印颜色的墨盒属性匹配的墨盒C。通过该处理,通过操作终端2根据在S30中发送的其自身的墨盒类型信息来将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和底部标签LC的创建分配给标签打印机3a、3b和3c,并且标签打印机3a、3b和3c中的每个创建构成复合标签LL的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和底部标签LC中的所分配的一个。
在S50中,CPU 11基于存储在S40中的打印机信息来在显示单元14上显示在S45中打印数据已发送到的每个标签打印机3的标识信息,诸如型号名称信息或序列号。换言之,在S50中,CPU 11在显示单元14上显示在S35中确定为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的每个标签打印机3的标识信息。除了标识信息之外,在S50中,CPU 11在显示单元14上显示在S45中发送的每个打印数据的序列号等。在此,每当在S35中做出“是”确定时累积地显示标识信息。因此,每当由对应标签打印机3a-3c依次打印一个标签LA-LC时,将执行打印的标签打印机3添加到显示单元14上的显示中。
上述图5示出了在标签LA、LB和LC的所有打印数据已经被发送之后操作终端2的显示单元14上的显示状态。如图所示,显示在显示单元14上的信息指示具有序列号“001”的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已经被发送到由“机器-c”标识的标签打印机3c。类似地,显示在显示单元14上的信息指示具有序列号“002”的中间标签LB的打印数据已经被发送到由“机器-a”标识的标签打印机3a,并且具有序列号“003”的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已经被发送到由“机器-b”标识的标签打印机3b。通过以这种方式在显示单元14上显示已经向其发送打印数据的所有标签打印机3,用户可以容易地识别哪些标签打印机3已经执行了打印。
返回图6,在S55中,CPU 11更新上述搜索条件。更具体地,CPU 11从搜索条件中排除在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该标签信息包含在S45中发送的打印数据。例如,在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已经在S45中被发送的情况下,在所找到的标签打印机3是否满足搜索条件的S35的下一个和后续的确定中,CPU 11不进行在墨盒类型信息与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之间是否满足匹配条件的确定。
在S55中,CPU 11还更新上述搜索范围。更具体地,CPU 11从搜索范围(搜索目标)中排除在S35中确定的满足搜索条件的标签打印机3(即,墨盒属性在S35中已经确定为完全匹配在S5中生成的及在S10中标识的指定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并且在S45中已将打印数据发送到的标签打印机3)。随后,CPU 11前进到S60。
在S60中,CPU 11确定是否已经发送在S5中生成的所有打印数据。在该示例中,CPU11确定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中间标签LB的打印数据和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是否已经全部发送。如果已经发送所有打印数据(S60:是),则CPU 11结束图6中的处理。当剩余打印数据尚未发送时(S60:否),CPU 11前进到S65。
在S65中,CPU 11在显示单元14上显示在S55中更新的搜索条件。换言之,CPU 11显示在S5中生成的及在S10中标识的用于在S35中的下一个和后续的确定中的指定的墨盒属性(即,指定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此时,满足更新的搜索条件(即,满足显示的墨盒属性)的标签打印机3的示例连同上述的其标识信息等一起显示。以这种方式,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操作终端2正在搜索哪种类型的标签打印机3。从该显示中,用户可以准备好适用的标签打印机3和墨盒101。在S65中的处理之后,CPU 11返回到上述S20。
根据图6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CPU 11为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和底部标签LC中的每一个生成打印数据。此后,每当找到适合于任一个打印数据集的标签打印机3时,CPU11将对应打印数据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换言之,每当在S35中确定一个打印数据集的一个输出目的地时,在S45中将一个打印数据集发送到所确定的输出目的地。
<实施例的效果>
在上述本实施例中,CPU 11基于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中的墨盒101的墨盒类型信息和在S5中生成的标签数据,在图6的流程图的S35中针对每个打印标签L设定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以这种方式,针对每个打印数据集,CPU 11将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设定为其墨盒类型信息适合于在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的标签打印机3,即,其安装的墨盒101拥有与待创建的打印标签L兼容的覆盖膜104、墨带106和基带102的标签打印机3。在S45中,CPU 11然后将每个打印数据集输出到设定为输出目的地的对应标签打印机3。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可以将用于创建一个打印标签L的每个打印数据集可靠地输出到具有适合于该打印数据的覆盖膜104、墨带106、基带102等的标签打印机3。因此,可以可靠且迅速地创建以重叠状态使用的期望形式的多个打印标签L。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定特征,在S35中,当在标签打印机3的墨盒类型信息与包括在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之间满足匹配条件时,CPU 11将标签打印机3设定为输出目的地。因此,可以更可靠地将每个打印数据集输出到安装有合适的墨盒101的标签打印机3。
如图6的流程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另一特征在于,每当针对与一个打印标签L相关的打印数据设定输出目的地时,将打印数据输出到设定为输出目的地的标签打印机3。换言之,当在S35中确认存在适合作为输出目的地的标签打印机3的同时,在S45中输出每个打印数据集。
该方法适合于安装在位于附近的标签打印机3中的墨盒101的类型未知的情况或不清楚安装的墨盒101是否适合于待创建的打印标签L的形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当在设定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之后使用输出所有打印标签L的打印数据的方法相比,可以更快速且更可靠地创建多个打印标签L。将在后面参考图11以变形例描述后一种方法。
本实施例的另一特征在于,能够供应覆盖膜104、基带102、墨带106等的墨盒101可拆卸地安装在墨盒保持器22中,并且表示墨盒101的类型的墨盒类型信息用作介质类型信息。因此,在S35中,CPU 11基于上述标签数据和与安装在每个标签打印机3中的墨盒101的类型相关的墨盒类型信息,将标签打印机3设定为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结果,CPU 11可以将标签数据(更具体地,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设定为拥有与待创建的打印标签L兼容的墨盒101的标签打印机3。
本实施例的另一特征是在图6的流程图中执行的S50中的处理。在该处理中,CPU11在操作终端2的显示单元14上显示:已被设定为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并且已将打印数据发送到的每个标签打印机3的标识信息,诸如型号名称信息、序列号等;以及所发送的打印数据的序列号等。以这种方式,用户可以容易地标识打印数据已被输出到的标签打印机3。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其中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化。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些变形例中的一些,其中,相似的零件和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以避免重复描述。
(1)存在不满足搜索条件的标签打印机的情况
由于在S35中确认所获取的多个墨盒类型信息集是否满足与属性规格信息集相关的匹配条件,所以对于一些属性规格信息集可能不满足匹配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操作终端2无法针对在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设定输出目的地,该标签数据包括不满足匹配条件的属性规格信息。在此,将参考图7描述设计成用于处理这种情况的变形例,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图5对应。
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与图5的示例一样,具有12mm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蓝色的打印颜色的墨盒B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a中,并且具有12mm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红色的打印颜色的墨盒A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c中。因此,标签打印机3a与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兼容,该标签数据包含指定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蓝色的打印颜色的属性规格信息。此外,标签打印机3c与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兼容,其属性规格信息指定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红色的打印颜色。
然而,具有24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黑色的打印颜色的墨盒D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b中。因此,标签打印机3b不适合于以下任一项:中间标签LB的指定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蓝色的打印颜色的属性规格信息;顶部标签LA的指定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红色的打印颜色的属性规格信息;以及底部标签LC的指定12mm的带宽度、白色的带颜色和黑色的打印颜色的属性规格信息。因此,与上述实施例不同,CPU 11无法针对底部标签LC设定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因为底部标签LC需要12mm的带宽度、白色的带颜色和黑色的打印颜色。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该变形例,操作终端2未向标签打印机3b发送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或底部标签LC的任何打印数据。相反,假设用户将用墨盒C更换标签打印机3c中的墨盒A,操作终端2将剩余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发送到剩余标签打印机3a和3c中的一个,具体地是图7的示例中的标签打印机3c。
因此,标签打印机3c首先在墨盒A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c中的状态中接收包括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的打印数据并创建对应的顶部标签LA。然后,标签打印机3c在其显示单元上显示提示用户用墨盒C更换墨盒A的消息。随后,用户移除墨盒A并将墨盒C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c中。标签打印机3c在墨盒C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c中的状态中从操作终端2接收包括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的打印数据并创建对应的底部标签LC。
在上述变形例中的顶部标签LA与底部标签LC之间的关系中,顶部标签LA是第一打印标签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是第二打印标签的示例;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是第一标签数据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是第二标签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标签打印机3c是第一打印设备的示例,并且标签打印机3b是第二打印设备的示例;以及从标签打印机3c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一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并且从标签打印机3b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二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
<变形例(1)的效果>
如上所述,可能会发生无法针对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确定输出目的地的异常。作为对该异常的补救,变形例的CPU 11将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设定为其墨盒类型信息满足与顶部标签LA的属性规格信息相关的匹配条件的标签打印机3c。换言之,标签打印机3c被设定为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和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两者的输出目的地。结果,在用户用墨盒C更换墨盒A的同时,可以使用相应的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和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在标签打印机3c上创建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C。
(2)考虑打印分辨率来设定输出目的地的情况
将参考与上述实施例的图5对应的图8至图10来描述该变形例。
<输出到具有通用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
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与图5的示例一样,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a中的墨盒是墨盒B,其具有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蓝色的打印颜色。此外,具有12mm的带宽度、白色的带颜色和黑色的打印颜色的墨盒C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b中,并且具有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红色的打印颜色的墨盒A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c中。
因此,标签打印机3a与包括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的打印数据兼容,其属性规格信息指定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蓝色的打印颜色。类似地,标签打印机3b与包括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的打印数据兼容,其属性规格信息指定12mm的带宽度、白色的带颜色和黑色的打印颜色。此外,标签打印机3c与包括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的打印数据兼容,其属性规格信息指定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红色的打印颜色。
在图8所示的变形例中,除了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之外,包括用于打印头29的打印分辨率信息的打印机信息从每个标签打印机3发送到操作终端2。在该示例中,标签打印机3a和标签打印机3c两者中的打印头29的打印分辨率信息为300dpi,而标签打印机3b的打印头29的打印分辨率信息为180dpi。因此,标签打印机3b的打印分辨率与标签打印机3a和3c的打印分辨率不同。在此,与本实施例中一样,将中间标签LB和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分别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a和标签打印机3c。然而,如果与本实施例一样将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b,则底部标签LC将形成有与顶部标签LA和中间标签LB的打印质量不同的打印质量。
在此,在图8所示的变形例中,除了标签打印机3a-3c之外还提供了标签打印机3d。标签打印机3d还将其墨盒类型信息和打印机信息发送到操作终端2。墨盒类型信息指示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d中的墨盒101具有12mm的带宽度、白色的带颜色和黑色的打印颜色。打印机信息包括指示标签打印机3d中的打印头29具有300dpi的分辨率的打印分辨率信息。以这种方式,操作终端2从标签打印机3d获取打印机信息和墨盒类型信息两者。
标签打印机3d与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兼容,其属性规格信息指定12mm的带宽度、白色的带颜色和黑色的打印颜色。此外,标签打印机3d的300dpi分辨率等同于标签打印机3a和3c的分辨率。
在这种情况下,操作终端2将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发送到具有300dpi的等同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d,而不是将打印数据发送到具有180dpi的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b,其与标签打印机3a和3c的分辨率不同。注意,标签打印机3d的打印分辨率不必完全等同于标签打印机3a和3c的分辨率,并且可以略有不同,只要分辨率基本等同即可。在下文中,完全等同和基本等同的打印分辨率将被称为“近似等同”。该变形例中的标签打印机3a、3c、3d是特定打印设备的示例。
在该变形例的顶部标签LA与中间标签LB之间的关系中,顶部标签LA是第一打印标签的示例,并且中间标签LB是第二打印标签的示例;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是第一标签数据的示例,并且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是第二标签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并且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并且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标签打印机3c是第一打印设备的示例,并且标签打印机3a是第二打印设备的示例;以及从标签打印机3c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一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并且从标签打印机3a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二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
在该变形例的中间标签LB与底部标签LC之间的关系中,中间标签LB是第一打印标签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是第二打印标签的示例;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是第一标签数据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是第二标签数据的示例;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标签打印机3a是第一打印设备的示例,并且标签打印机3d是第二打印设备的示例;以及从标签打印机3a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一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并且从标签打印机3d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二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
在该变形例的顶部标签LA与底部标签LC之间的关系中,顶部标签LA是第一打印标签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是第二打印标签的示例;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是第一标签数据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是第二标签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标签打印机3c是第一打印设备的示例,并且标签打印机3d是第二打印设备的示例;以及从标签打印机3c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一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并且从标签打印机3d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二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
<在获得使用不同打印分辨率的许可之后的输出>
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与图8的示例一样,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a中的墨盒是墨盒B,其具有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蓝色的打印颜色,并且打印头29具有300dpi的分辨率。此外,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c中的墨盒是墨盒A,其具有12mm的带宽度、透明的带颜色和红色的打印颜色,并且打印头29具有300dpi的分辨率。此外,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b中的墨盒是墨盒C,其具有12mm的带宽度、白色的带颜色和黑色的打印颜色,并且打印头29具有180dpi的分辨率。
在该变形例中,打印分辨率近似等同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为两个(即,标签打印机3a和3c),而待创建的打印标签L的数量为三个。因此,如果操作终端2遵循仅将打印数据发送到具有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的上述规则,则无法为至少一个打印数据集(在该示例中为一个集)设定输出目的地。换言之,针对标签数据集的数量,具有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不足。具体地,具有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缺少一个。该变形例中的标签打印机3a和3c是已经确定为输出目的地的特定打印设备的示例。
因此,在假设操作终端2遵循上述规则而无法为打印数据设定输出目的地的情况下,根据该变形例的操作终端2将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设定为其打印分辨率与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值相差很大的标签打印机3。因此,在该示例中,操作终端2将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设定为标签打印机3b。注意,用于确定打印分辨率是否“相差很大”的标准可以是打印分辨率的偏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诸如30dpi。针对上述确定的标签打印机3的打印分辨率的偏差通过从目标标签打印机3的打印分辨率中减去由目标标签打印机3的打印分辨率和已经设定为输出目的地的标签打印机3的打印分辨率构成的组的平均值来计算。在图9所示的该示例中,针对上述确定的标签打印机3b的打印分辨率的偏差通过从标签打印机3c的打印分辨率中减去标签打印机3a-3c的打印分辨率的平均值来计算。
在该示例中,操作终端2在显示单元14上显示:指示在标签打印机3b上创建时底部标签LC的打印质量将较低的消息,因为标签打印机3b具有与标签打印机3a和3c不同的打印分辨率;以及是否许可使用其打印分辨率与标签打印机3a和3c的打印分辨率不同的标签打印机3b的问询。当用户进行输入操作以指示许可使用标签打印机3b并且操作终端2获取该输入时,操作终端2将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b。
在该变形例的顶部标签LA与中间标签LB之间的关系中,顶部标签LA是第一打印标签的示例,并且中间标签LB是第二打印标签的示例;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是第一标签数据的示例,并且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是第二标签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并且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并且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标签打印机3c是第一打印设备的示例,并且标签打印机3a是第二打印设备的示例;以及从标签打印机3c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一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并且从标签打印机3a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二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
在该变形例的中间标签LB与底部标签LC之间的关系中,中间标签LB是第一打印标签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是第二打印标签的示例;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是第一标签数据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是第二标签数据的示例;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标签打印机3a是第一打印设备的示例,并且标签打印机3b是第二打印设备的示例;以及从标签打印机3a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一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并且从标签打印机3b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二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
在该变形例的顶部标签LA与底部标签LC之间的关系中,顶部标签LA是第一打印标签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是第二打印标签的示例;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是第一标签数据的示例,并且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是第二标签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并且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标签打印机3c是第一打印设备的示例,并且标签打印机3b是第二打印设备的示例;以及从标签打印机3c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一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并且从标签打印机3b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二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
<在一个标签打印机上更换墨盒的同时进行打印>
在图10的示例中,与图8的示例一样,标签打印机3a与由包括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的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兼容。此外,标签打印机3c与由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兼容。此外,标签打印机3b与由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兼容。如在图8中,标签打印机3b的打印分辨率为180dpi,而标签打印机3a和3c的打印分辨率为300dpi。
与图8的示例不同,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未设置标签打印机3d。因此,由于操作终端2因为标签打印机3b的分辨率与其他标签打印机3a和3c的分辨率不同而无法将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输出到标签打印机3b,所以操作终端2无法为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设定输出目的地。
因此,与上述变形例(1)一样,该变形例中的操作终端2未向标签打印机3b发送任何顶部标签LA、中间标签LB或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在此,假设用户将用墨盒C更换标签打印机3a中的墨盒B和标签打印机3c中的墨盒A中的一者,将剩余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从操作终端2发送到其他标签打印机3a和3c中的一个。在该变形例中,假设用户将用墨盒C更换标签打印机3c中的墨盒A,将底部标签LC的打印数据从操作终端2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c。
具体地,标签打印机3c首先在其中被安装有墨盒A的状态中接收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并以300dpi的打印分辨率创建对应的顶部标签LA。此后,用户移除墨盒A并将墨盒C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c中。然后,标签打印机3c在其中安装有墨盒C的状态中从操作终端2接收在底部标签LC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并以300dpi的打印分辨率创建对应的底部标签LC。
在该变形例的顶部标签LA与中间标签LB之间的关系中,顶部标签LA是第一打印标签的示例,并且中间标签LB是第二打印标签的示例;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是第一标签数据的示例,并且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是第二标签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并且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打印数据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在顶部标签LA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一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并且在中间标签LB的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是第二属性规格信息的示例;标签打印机3c是第一打印设备的示例,并且标签打印机3a是第二打印设备的示例;以及从标签打印机3c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一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并且从标签打印机3a获取的墨盒类型信息是第二介质类型信息的示例。
<控制过程>
将参考图11中的流程图描述由根据本变形例的操作终端2的CPU 11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的控制过程的示例。与本实施例中一样,CPU 11通过执行根据本变形例的打印处理程序来进行该控制过程。打印处理程序被包括在存储于ROM 12b中的程序中。通过执行该过程,CPU 11实现根据以下描述的本变形例的打印方法。
在完成与图6中的相同步骤相同的步骤S5、S10和S15之后,CPU 11前进到图11中的新的步骤S17。在S17中,CPU 11经由指示最小搜索数量的操作单元13接收来自用户的设定。如上所述,当在多个标签打印机3上创建多个打印标签L时,该最小搜索数量被设定为等同于打印标签L的数量。最小搜索数量用于搜索其打印头29具有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
接下来,如图6中所述,CPU 11在S20中搜索标签打印机3,并且随后前进到新的步骤S22。与图6的S65中一样,在S22中,CPU 11在显示单元14上显示搜索条件。因此,与本实施例中一样,CPU 11显示在S5中生成及在S10中标识的指定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以及适合于这些墨盒属性的标签打印机3的示例。因此,与图6的步骤S65一样,CPU 11可以清楚地向用户示出操作终端2正在搜索哪种类型的标签打印机3,并且用户可以准备好相关的标签打印机3和墨盒101。
在完成S22中的处理以及与图6中的处理相同的S25、S30和S35中的处理之后,CPU11前进到新的步骤S52。注意,用于打印头29的打印分辨率信息始终被包括在在该变形例的S30中获取的打印机信息中。在S52中,CPU 11更新已经检索到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即,在S35中已经确定满足搜索条件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与图6的处理不同,每当CPU 11找到与上述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匹配的标签打印机3(即,满足搜索条件的标签打印机3)时,本变形例中的CPU 11在S52中增加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而不是将打印数据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
接下来,与图6中一样,CPU 11在S55中更新搜索范围和搜索条件。在该变形例中,CPU 11更新搜索范围以从中排除已经在S52中增加的检索到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的标签打印机3。此外,该变形例中的CPU 11更新搜索条件以从中排除已经在S35中确定的属性规格信息,以完全匹配已经在S52中增加的检索到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的标签打印机3的墨盒类型信息。随后,CPU 11前进到新的步骤S70。
在S70中,CPU 11确定在S52中更新的检索到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在S17中设定的最小搜索数量。如果检索到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未达到最小搜索数量,则CPU 11返回到上述S20,并且如果检索到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最小搜索数量,则CPU 11前进到S75。
在S75中,CPU 11确定检索到的具有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最小搜索数量。如果检索到的具有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最小搜索数量(S75:是),则CPU 11前进到S95。此外,在S75中,CPU 11将在S35中已经确定为满足匹配条件(即,匹配所有指定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并在S75中已经确定为具有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检索到的标签打印机3设定为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
当从S75前进到S95时,与图6的S45一样,CPU 11将对应打印数据发送到设定为输出目的地的标签打印机3。标签打印机3的CPU 21c经由通信控制单元23从操作终端2接收打印数据。以这种方式,设定为输出目的地的标签打印机3创建针对创建的多个标签。在上述示例中,标签打印机3创建标签LA-LC。
在S100中,与图6的S50中描述的一样,CPU 11在显示单元14上显示在S95中打印数据已经发送到的每个标签打印机3的标识信息(诸如型号名称信息或序列号)、每个发送的打印数据集的序列号等。随后,CPU 11结束图11中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CPU 11在S75中确定检索到的具有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小于最小搜索数量(S75:否),则在S80中CPU 11在显示单元14上显示是否许可用具有不同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进行打印的问询。与前面在图9中描述的一样,这是因为检索到的具有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在此时不足。如果用户在操作单元13上进行操作以输入对问询的接受的响应(S80:是),则CPU 11前进到S95以创建标签LA-LC。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不同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被包括作为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
然而,如果用户未经由操作单元13进行操作以输入对问询的接受的响应(S80:否),则在S85中,CPU 11在显示单元14上显示关于是否许可在一个标签打印机3上打印多个打印标签L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问询。如上所述,这是因为检索到的具有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在此时不足。在该示例中,CPU 11在显示单元14上显示关于是否许可在一个标签打印机3上打印所有多个打印标签L的问询。
如果用户未在操作单元13上进行操作以输入对问询的接受的响应(S85:否),则CPU 11前进到S92。然而,如果用户在操作单元13上进行操作以输入对问询的接受的响应(S85:是),则在S90中,CPU 11将最小搜索数量设定为1并返回到S20。在这种情况下,在S90中,CPU 11重置当前搜索范围和搜索条件并将它们返回到在S15中初始设定的搜索范围和搜索条件。然后,当CPU 11在返回到S20之后前进到S95时,CPU 11将在S5中生成的所有打印数据集发送到一个打印机3。因此,在一个标签打印机3上创建与所有发送的打印数据集对应的所有打印标签L,同时用户依次用对应的一个墨盒来更换墨盒101。
在S92中,CPU 11经由操作单元13从用户接收用于创建打印标签L(在该示例中,标签LA-LC)的打印分辨率的规格。在接收到打印分辨率的规格时,CPU 11重置当前范围和搜索条件,并将它们返回到在S15中初始设定的搜索范围和搜索条件。此外,CPU 11将在S92中接收到的用户指定的打印分辨率添加到搜索条件。更进一步,CPU 11将最小搜索数量设定为大于或等于二(2)且小于在S17中初始设定的数量的数量。在该示例中,CPU 11将最小搜索数量设定为二(2)。
在完成S92中的处理之后,CPU 11返回到S20。例如,在返回到S20之后,CPU 11找到具有与用户指定的打印分辨率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两个标签打印机3并前进到S95的情况下,CPU 11发送在S5中生成的三个打印数据集中的两个并将剩余一个打印数据集发送到两个标签打印机3中的另一个。因此,在两个标签打印机3中的一个上创建与发送的两个打印数据集对应的两个打印标签L,同时用户用对应的一个墨盒来更换墨盒101。此外,在两个标签打印机3中的另一个上创建与发送的一个打印数据集对应的一个打印标签L。
进行上述说明是为了找到至少两个标签打印机3,其打印头29具有近似相同的打印分辨率。上述图10示出了找到都具有300dpi的打印分辨率的两个标签打印机3a和3c的情况。在图10的示例中,在标签打印机3c上创建两个打印标签L,并且具体地是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C,而在标签打印机3a上创建剩余的中间标签LB。
<变形例的效果>
该变形例获得了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效果。此外,该变形例获得以下效果。
具体地,当在本变形例中针对多个打印数据集设定输出目的地时,在S75中,CPU11将具有近似等同的打印分辨率的多个标签打印机3设定为输出目的地。由于在S95中接收打印数据集的标签打印机3以近似相同的打印分辨率创建打印标签L,所以所有打印标签L的打印质量可以保持近似一致。
在此,如上所述,虽然将具有近似相同的打印分辨率的标签打印机3设定为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是一般规则,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标签打印机3的数量可能对于待创建的打印标签L的数量是不足的。假设用户在S80中输入接受,则该变形例通过在S95中输出打印数据时将其打印分辨率不被认为近似等同的附加标签打印机3设定为输出目的地来解决这种情况。以这种方式,通过仅牺牲多个打印标签L的打印质量的一些均匀性,可以可靠地创建所有针对创建的打印标签L。
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1中S20-S80和S95中描述的一样,CPU 11首先针对所有打印标签L提供的打印数据设定输出目的地,并且随后在S95中将该打印数据输出到每个对应的标签打印机3。换言之,在确定所有打印数据集的所有输出目的地之后,将所有打印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发送到对应的输出目的地。因此,在S20-S70中,CPU 11首先确认是否存在适合作为所有打印数据集的输出目的地的标签打印机3,并且随后在S95中输出打印数据集。
因此,该方法对于当存在其中安装有多种墨盒101的大量标签打印机3时或者当预先知道安装在附近的标签打印机3中的墨盒101粗略地适合于待创建的打印标签L的形式时的这种情况是理想的。因此,与使用诸如图6所示的、每当针对一个打印标签L设定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时CPU 11将打印数据输出到该输出目的地的方法时相比,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更快地创建多个打印标签L。
(3)其他变形例
在以上描述中,当标签打印机3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与由在标签数据中包括的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匹配时,满足匹配条件。除此之外,匹配条件可以要求标签打印机3中的打印头29的打印分辨率与由标签数据预先指定的打印分辨率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当标签打印机3的带宽度、带颜色、打印颜色和打印分辨率与在标签数据的属性规格信息中指定的带宽度、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以及在标签数据的打印数据中指定的打印分辨率匹配时,CPU 11将标签打印机3设定为打印数据的输出目的地。
此外,打印标签和标签打印机的数量不限于在上述示例中使用的数量。
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层压方法,其中,在与基带102分离的覆盖膜104上进行打印,并且将覆盖膜104和基带102结合在一起。然而,本公开可以应用于在设置于基带中的打印带层上进行打印的方法(非层压型)。
此外,图6和图11所示的流程图不将本公开限制于其中指示的步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或删除步骤,或者可以重新排列它们的顺序。
除了已经描述的内容之外,可以以合适的组合使用根据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的方法。
此外,尽管未单独示出,但可以通过各种修改来实现本公开。

Claims (14)

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终端设备的计算机可读指令集,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使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与多个打印设备通信,在所述多个打印设备中能安装有打印介质,
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集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进行:
(a)生成多个标签数据集,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用于创建在其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的多个打印标签中的相应打印标签,每个标签数据集包括指示对应的所述打印标签的打印内容的打印数据和指定用于创建对应的所述打印标签的打印介质属性的属性规格信息,
(b)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获取所述多个打印设备中的相应打印设备的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每个介质类型信息集指示被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打印设备中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类型;
(c)基于在(a)中生成的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和在(b)中获取的所述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从所述多个打印设备当中确定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相应标签数据集的多个输出目的地;以及
(d)将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发送到在(c)中确定的对应的所述输出目的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在(c)中的所述确定包括:
(e)针对所述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中的每一个,确定在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包括的所述属性规格信息中的任一个与所述介质类型信息之间是否满足匹配条件;以及
(f)当在(e)中确定在所述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中的一个与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包括的所述属性规格信息中的一个之间满足所述匹配条件时,将与所述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中的所述一个对应的所述打印设备确定为在包含所述属性规格信息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所述打印数据的所述输出目的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每当在(c)中确定了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一个的一个输出目的地时,在(d)中将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所述一个发送到在(c)中确定的所述一个输出目的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在(c)中确定了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相应标签数据集的所有所述多个输出目的地之后,在(d)中将所有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发送到在(c)中确定的对应的所述输出目的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当在(e)中确定了在一个属性规格信息集与所述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中的一个之间满足所述匹配条件,而在(e)中确定了在另一个属性规格信息集与所述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中的任一个之间不满足所述匹配条件时,与所述多个介质类型信息集中的所述一个对应的所述打印设备在(c)中不仅被确定为在包含所述一个属性规格信息集的所述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所述打印数据的所述输出目的地,而且还被确定为在包含所述另一个属性规格信息集的所述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所述打印数据的所述输出目的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集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进行:
(g)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获取所述多个打印设备中的相应打印设备的多个打印分辨率信息集,每个打印分辨率信息集指示对应的所述打印设备的打印分辨率,并且
其中,从所述多个打印设备中的特定打印设备当中确定所述多个输出目的地,所述特定打印设备具有等同的打印分辨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在所述特定打印设备的数量对于在(a)中生成的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的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在(c)中将由对应的所述打印分辨率指示的所述打印分辨率的偏差的绝对值大于预定阈值的所述打印设备确定为所述输出目的地,通过从所述打印设备的所述打印分辨率中减去由所述打印设备的所述打印分辨率和已经在(c)中确定为所述输出目的地的所述特定打印设备的所述打印分辨率组成的组的平均值来计算打印设备的所述打印分辨率的所述偏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字符或图案或图像;
在打印时要使用的打印颜色;以及
在打印时要使用的打印分辨率,并且
其中,每个介质类型信息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打印介质的宽度;
所述打印介质的颜色;以及
所述打印介质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安装部,能够供应所述打印介质的介质容纳体可拆卸地能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并且
其中,每个介质类型信息集是指示被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打印设备的所述安装部中的所述介质容纳体的类型的容纳体类型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集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进行:
(h)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获取所述多个打印设备中的相应打印设备的多个设备标识信息集;以及
(i)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在(c)中被确定为所述输出目的地的每个打印设备的所述设备标识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集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进行:
(j)在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中的所述一个在(d)中被发送之后,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包括尚未通过(d)的所述发送而发送的所述打印数据的所述标签数据中包括的所述属性规格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集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进行:
(k)在所述特定打印设备的所述数量对于所述多个标签数据集的所述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显示关于是否许可使用打印分辨率与所述特定打印设备的打印分辨率不同的所述打印设备的问询。
13.一种使用多个打印设备来创建在其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的多个打印标签的打印处理方法,所述打印处理方法包括:
(a)生成:
用于创建第一打印标签的第一标签数据,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包括第一打印数据和第一属性规格信息,所述第一打印数据指示所述第一打印标签的第一打印内容,所述第一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用于创建所述第一打印标签的打印介质属性;以及
用于创建第二打印标签的第二标签数据,所述第二标签数据包括第二打印数据和第二属性规格信息,所述第二打印数据指示所述第二打印标签的第二打印内容,所述第二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用于创建所述第二打印标签的打印介质属性;
(b)获取指示被安装在第一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的第一介质类型信息;
(c)获取指示被安装在第二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的第二介质类型信息;
(d)当所述第一介质类型信息与所述第一属性规格信息匹配时,将所述第一打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打印设备;以及
(e)当所述第二介质类型信息与所述第二属性规格信息匹配时,将所述第二打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打印设备。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终端设备的计算机可读指令集,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集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进行:
(a)生成:
用于创建第一打印标签的第一标签数据,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包括第一打印数据和第一属性规格信息,所述第一打印数据指示所述第一打印标签的第一打印内容,所述第一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用于创建所述第一打印标签的打印介质属性;以及
用于创建第二打印标签的第二标签数据,所述第二标签数据包括第二打印数据和第二属性规格信息,所述第二打印数据指示所述第二打印标签的第二打印内容,所述第二属性规格信息指定用于创建所述第二打印标签的打印介质属性;
(b)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获取指示被安装在第一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的第一介质类型信息;
(c)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获取指示被安装在第二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的第二介质类型信息;
(d)当所述第一介质类型信息与所述第一属性规格信息匹配时,将所述第一打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打印设备;以及
(e)当所述第二介质类型信息与所述第二属性规格信息匹配时,将所述第二打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打印设备。
CN202110866499.4A 2020-07-30 2021-07-29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0639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29395A JP7573170B2 (ja) 2020-07-30 印刷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処理方法
JP2020-129395 2020-07-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3942A true CN114063942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004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6499.4A Pending CN114063942A (zh) 2020-07-30 2021-07-29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2079528B2 (zh)
CN (1) CN11406394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73407A (ja) * 2022-05-26 2023-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6066A (ja) * 2001-06-20 2003-01-10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ネットワーク端末検索装置
JP4794910B2 (ja) * 2005-05-30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複数の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有する電子機器とホスト装置を有する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前記システムのセットアップ方法、前記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セットアップ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7317157A (ja) * 2006-04-25 2007-12-06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作成システム
JP2007317151A (ja) 2006-05-25 2007-12-06 Kazumi Nanba ノートパソコン用簡易取り付け型マウスパッド
JP2008210086A (ja) 2007-02-26 2008-09-11 Brother Ind Ltd プリンタ制御装置
JP2010017937A (ja) 2008-07-10 2010-01-2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12053512A (ja) 2010-08-31 2012-03-15 Brother Ind Ltd 分散印刷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521929B2 (ja) 2010-09-14 2014-06-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分散印刷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12254566A (ja) 2011-06-09 2012-12-2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ラベル作成用編集プログラム及びラベル編集装置
JP6183778B2 (ja) 2013-04-10 2017-08-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作成用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ラベル作成用処理方法
JP2015066826A (ja) 2013-09-30 2015-04-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処理プログラム
US10579315B2 (en) * 2015-05-08 2020-03-03 Ecolab Usa Inc. Multi-level system for label creation and printing
WO2016186614A1 (en) * 2015-05-15 2016-11-24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Redirecting a print job
JP2018008476A (ja) 2016-07-15 2018-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7153593B2 (ja) * 2019-03-26 2022-10-1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ラベ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サーバ
JP7298297B2 (ja) * 2019-05-24 2023-06-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35584A1 (en) 2022-02-03
JP2022026094A (ja) 2022-02-10
US12079528B2 (en) 202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13431B1 (en)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EP1792740B1 (en) Tape printing device and tape cassette
JP4613839B2 (ja) テープ印字装置
US8967892B2 (en) Tape printer which prints purchase support information for a tape cartridge
JP2008210086A (ja) プリンタ制御装置
CN112148232A (zh) 编辑装置
CN114063942A (zh)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500809B2 (ja) 印刷装置
CN114055965A (zh)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打印设备及其创建打印标签的方法
US20190176481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control terminal,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method, printing control terminal controll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a
JP2020053753A (ja) 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6351282B2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2148231A (zh) 打印控制装置
JP7573170B2 (ja) 印刷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処理方法
CN11337065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266769B2 (ja)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US10423370B2 (en) Print data generating device, print data generating system, print data generat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identifying errors in generating print data
JP2018008476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11630615B2 (en)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set of program instructions for transmitting first and second sets of print data
JP7573175B2 (ja) 印刷処理プログラム、印刷装置、及び、印刷処理方法
JP2009037552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1574157B2 (en) Printer printing sets of print data in order which depends on mounted medium type
JP7284626B2 (ja) 電子機器、装着ユニット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891098B2 (ja)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印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85684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