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1575B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51575B CN114051575B CN202080048514.8A CN202080048514A CN114051575B CN 114051575 B CN114051575 B CN 114051575B CN 202080048514 A CN202080048514 A CN 202080048514A CN 114051575 B CN114051575 B CN 1140515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discharge port
- air
- opening
- clo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2—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sliding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80—Self-contained air purifi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4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g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H、空气净化过滤器20、送风单元30、以及流路切换构件200,所述外壳H包括:吸入口A1,用于吸入空气,第一排放口A51,沿第一方向排放空气,第二排放口A52,沿第二方向排放空气,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20设置在外壳H的内部,用于过滤从吸入口A1流入的空气,所述送风单元30提供送风力,使得从所述吸入口A1流入的空气向第一排放口A51和第二排放口A52中的至少一个流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200用于切换排放流路,使得从所述送风单元30供应的空气流向所述第一排放口A51和所述第二排放口A52中的至少一个流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200包括升降构件210和开闭构件220,所述升降构件210包括第一连通部216和阻挡部215,所述第一连通部216敞开,使得从所述送风单元30供应的空气流向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所述阻挡部215用于阻挡从所述送风单元30供应的空气向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流动,所述开闭构件220可移动地设置以开闭所述第一连通部216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升降构件210和所述开闭构件220的移动,实现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和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的开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器,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通过多个排放口选择性地排放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将被污染的空气净化为新鲜空气的装置。通过使流入的空气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可以去除灰尘和细菌并去除异味。
普通的空气净化器包括用于吸入待净化空气的送风扇(送风部)和用于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过滤器等,这些空气净化器被配置为通过位于外壳的正面或顶部的一个排放口排放净化空气。
另一方面,近期已经提出在外壳的正面和顶部分别设置排放口,并且通过多个排放口中的一部分选择性地排放空气的空气净化器。
作为一个示例,本申请人的韩国专利公开第2017-0066025号已经提出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在外壳上设置有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并且具备流路切换构件,用于将通过送风扇排放的空气引导至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中的至少一个。
在根据上述韩国专利公开第2017-0066025号的空气净化器中,连接送风扇与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的流路具有类似矩形的截面结构,并且通过驱动流路切换构件绕水平轴线旋转,可以部分地打开或关闭具有矩形截面的如上所述的流路,从而形成流向第一排放口或第二排放口的气流。
然而,由于上述空气净化器为流路切换构件打开和关闭具有矩形截面的流路的结构,所以连接到流路切换构件的排放口的形状和外壳的设计有很多限制。
此外,所述空气净化器不仅具有流路切换构件绕水平方向的轴线在大约180度的范围内旋转的结构,并且由于排放口部分与流路切换构件之间的距离大,因此存在需要很多安装空间的问题。
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将被污染的空气净化为新鲜空气的装置。通过使流入的空气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可以去除灰尘和细菌并去除异味。
普通的空气净化器包括用于吸入待净化空气的送风扇(送风部)和用于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过滤器等,这些空气净化器被配置为通过位于外壳的正面或顶部的一个排放口排放净化空气。
另一方面,近期已经提出在外壳的正面和顶部分别设置排放口,并且通过多个排放口中的一部分选择性地排放空气的空气净化器。
作为一个示例,本申请人的韩国专利公开第2017-0066025号已经提出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在外壳上设置有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并且具备流路切换构件,用于将通过送风扇排放的空气引导至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中的至少一个。
在根据上述韩国专利公开第2017-0066025号的空气净化器中,连接送风扇与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的流路具有类似矩形的截面结构,并且通过驱动流路切换构件绕水平轴旋转,可以部分地打开或关闭具有矩形截面的如上所述的流路,从而形成流向第一排放口或第二排放口的气流。
然而,由于上述空气净化器具有流路切换构件打开和关闭具有矩形截面的流路的结构,所以连接到流路切换构件的排放口的形状和外壳的设计有很多限制。
此外,所述空气净化器不仅具有流路切换构件绕水平方向的轴线在大约180度的范围内旋转的结构,并且由于排放口部分与流路切换构件之间的距离大,因此存在需要很多安装空间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KR2017-0066025A(2017.06.14.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些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排放口部分和流路切换构件所占空间的空气净化器。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具有净化空气流过环状空气流路后通过流路切换构件选择性地供应到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能够同时通过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排放净化空气,并且可以同时控制通过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侧排放的空气量。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被配置为净化空气流过环状空气流路,从而可以将排放口的形状和外壳的设计实现为与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不同的形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作为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空气净化过滤器、送风单元、以及流路切换构件,所述外壳包括:吸入口,用于吸入空气,第一排放口,沿第一方向排放空气,第二排放口,沿第二方向排放空气,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用于过滤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所述送风单元提供送风力,使得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向所述第一排放口和所述第二排放口中的至少一个流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用于切换排放流路,使得从所述送风单元供应的空气向所述第一排放口和所述第二排放口中的至少一个流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包括升降构件和开闭构件,所述升降构件包括第一连通部和阻挡部,所述第一连通部敞开,使得从所述送风单元供应的空气向第一排放口侧流路流动,所述阻挡部用于阻挡从所述送风单元供应的空气向第二排放口侧流路流动,所述开闭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以开闭所述第一连通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升降构件的升降和所述开闭构件的移动,实现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和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的开闭;所述外壳具备流入口和排放口侧外壳,所述流入口供从所述送风单元供应的空气流入,所述排放口侧外壳具备所述第一排放口和所述第二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侧外壳包括基底构件和盖构件,所述基底构件上形成有所述流入口,所述盖构件设置在所述基底构件的上侧,并且其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和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开闭构件可以沿所述升降构件的径向滑动,从而开闭所述第一连通部。
此外,所述流路切换构件还包括:驱动构件,提供驱动力以滑动所述开闭构件,以及动力传递构件,将所述驱动构件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开闭构件;随着所述动力传递构件受到所述驱动构件的驱动而旋转,所述开闭构件可以沿所述升降构件的径向滑动。
另外,所述驱动构件包括:驱动电机,以及驱动齿轮部,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动力传递构件包括:主体部,从动齿轮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驱动齿轮部啮合旋转,以及弧形引导槽,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用于将所述从动齿轮部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开闭构件。
此外,所述开闭构件形成为多个,所述弧形引导槽以对应于多个所述开闭构件的个数形成,多个所述开闭构件可以随着所述动齿轮部的旋转沿所述升降构件的径向外侧或内侧同时滑动。
另外,所述开闭构件可以包括:第一突起,由所述弧形引导槽引导;第二突起,由形成在所述升降构件的下表面上的线性引导槽引导。
此外,所述开闭构件配置在所述升降构件与动力传递构件之间,并且可以随着所述动力传递构件的旋转在所述升降构件的下侧滑动以开闭所述第一连通部。
另外,所述流入口呈环状,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可以形成在所述升降构件的内侧,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可以以包围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的形式形成在所述升降构件的外侧。
此外,所述基底构件包括用于引导所述流路切换构件的升降的倾斜引导部,所述动力传递构件可以包括具有倾斜角度的倾斜部,从而可以随着所述主体部的旋转而被所述倾斜引导部引导并升降。
另外,所述流路切换构件的升降可以由设置在所述盖构件与所述基底构件之间的升降引导构件引导。
此外,所述盖构件可以包括流路分离单元,用于划分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与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
另外,所述基底构件包括在其中央放置所述流路切换构件的放置部,所述放置部的外围可以形成环状流入口。
作为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空气净化过滤器、送风单元、以及流路切换构件,所述外壳包括:吸入口,用于吸入空气,第一排放口,沿第一方向排放空气,第二排放口,沿第二方向排放空气,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用于过滤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所述送风单元提供送风力,使得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向所述第一排放口和所述第二排放口中的至少一个流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用于切换排放流路,使得从所述送风单元供应的空气向所述第一排放口和所述第二排放口中的至少一个流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包括升降构件和开闭构件,所述升降构件包括第一连通部和阻挡部,所述第一连通部敞开,使得从所述送风单元通过位于所述流路切换构件的下方的流入口供应的空气流向第一排放口侧流路,所述阻挡部用于阻挡向第二排放口侧流路的流动,所述开闭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连通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流入口呈环状,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形成在所述升降构件的内侧,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以环绕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的形式形成在所述升降构件的外侧,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和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通过所述升降构件的升降和所述开闭构件的移动实现开闭。
发明效果
根据具有这种构造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以获得以下效果:减小排放口部分和流路切换构件所占空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以获得以下效果:净化空气流过环状空气流路后,通过流路切换构件选择性地供应到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以获得以下效果:能够同时通过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排放净化空气,并且可以同时调节通过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侧排放的空气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通过使净化空气流过环状空气流路,可以将排放口的形状和外壳的设计实现为与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不同的形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从图1所示的空气净化器中分离排放口侧外壳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4是将图3所示的排放口侧外壳和容纳在其中的流路切换构件分解后从俯视角度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将图4所示的排放口侧外壳和容纳在其中的流路切换构件分解后从仰视角度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俯视角度示出图4所示的流路切换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仰视角度示出图5所示的流路切换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俯视角度示出图6所示的流路切换构件的开闭主体扩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从仰视角度示出图8所示的流路切换构件的立体图。
图10和图11是沿图3的线I-I'截取的截面立体图,图10是示出空气通过第一排放口(顶部排放口)排放的状态的截面立体图,图11是示出空气通过第二排放口(正面/侧面排放口)排放的状态的截面立体图。
最佳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被修改为各种其它形式,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例。此外,提供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完整地描述本发明。为了更清楚地描述,附图中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可能被夸大。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应的元件。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从图1所示的空气净化器10中分离排放口侧外壳100而示出的立体图,图4是将图3所示的排放口侧外壳100和容纳在其中的流路切换构件200分解后从俯视角度示出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将图4所示的排放口侧外壳100和容纳在其中的流路切换构件200分解后从仰视角度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此外,图6是从俯视角度示出图4所示的流路切换构件200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从仰视角度示出图5所示的流路切换构件200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从俯视角度示出图6所示的流路切换构件200的开闭主体221扩张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从仰视角度示出图8所示的流路切换构件200的立体图,图10和图11是沿图3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空气通过第一排放口(顶部排放口)A51排放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1是示出空气被通过第二排放口(正面/侧面排放口)A52排放的状态的截面立体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包括:外壳H,形成产品的外观,空气净化过滤器20,过滤和净化空气,送风单元30,提供送风力,以及流路切换构件200,用于切换流路;还可以包括:操作单元40,供用户操作,以及控制单元50,用于控制空气净化器10。
首先,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H构成空气净化器10产品的外观,所述外壳H上可以设置吸入口A1和排放口A5,所述吸入口A1用于吸入外界空气,所述排放口A5用于将在外壳H的内部被处理的空气排放到外部。排放口A5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排放空气的第一排放口A51和沿第二方向排放空气的第二排放口A52,由多个构成。例如,第一排放口A51可形成于外壳H的上表面,以朝向外壳H的上表面排放空气,第二排放口A52可形成于外壳H的前、后、左、右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以朝向外壳H的前、后、左、右侧中的至少一部分方向排放空气。然而,第一排放口A51和第二排放口A52的形状和安装位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形式,并且可以根据内部流路结构或所需的排放性能而改变。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外壳主体的制造和零件的组装,这种外壳H可以具有在分别制造形成有吸入口A1的吸入口侧外壳150和形成有第一排放口A51和第二排放口A52的排放口侧外壳100后彼此组装的结构。
参考图2,空气净化过滤器20设置在外壳H内部,用于过滤(净化)从吸入口A1流入的空气,作为一示例,可以设置在吸入口A1后端的空气流路中。此外,空气净化过滤器20可以设置在送风单元30的前端,使得从吸入口A1吸入的空气被空气净化过滤器20过滤后流入送风单元30。
这种空气净化过滤器20可以配置成与吸入口A1后端的空气流路的形状和截面积相对应的形状。例如,当吸入口A1形成在外壳H的多个面时,空气净化过滤器20可以是具有圆形或角形横截面并且在其内部形成有空间的立体式过滤器。此外,空气净化过滤器20可以从具有各种形状和功能的已知的过滤器中选择,过滤器的类型、个数和形状等可以根据所需净化功能和流路的形状等进行各种变更。
另外,送风单元30提供送风力,使得从吸入口A1流入的空气向第一排放口A51和第二排放口A52中的至少一个流动。
这种送风单元30可以像一般的空气净化器10一样包括送风扇和风扇电机,并且可以包括风扇外壳,以将通过吸入口A1流入的空气供应到排放口A5侧。
作为一示例,当空气净化过滤器20具有圆形或角形横截面并且形成为在其内部形成有空间的立体式过滤器时,涡轮风扇或轴流风扇可以用作风扇电机,但是不限于此。
另外,从送风单元30送出的空气通过位于流路切换构件200下侧(空气流路上的流路切换构件的前端)的流入口A2供应到流路切换构件200,并且可以通过流路切换构件200的流路切换选择性地排放到第一排放口A51和第二排放口A52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参考图2,控制单元50控制送风单元30和流路切换构件200的驱动,使得来自送风单元30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口A51和第二排放口A52中的至少一个排放。此时,流路切换构件200可以被配置为可切换流路,使得空气通过第一排放口A51排放,或者通过第二排放口A52排放,又或者通过第一排放口A51和第二排放口A52两者排放。流路切换构件200可以被配置为可调节通过第一排放口A51和第二排放口A52排放的空气的比率。
另外,至于通过排放口A5中的哪一个排放口A51、A52排放空气,可以通过控制单元50自动控制或者可以由用户操作操作单元40来执行。
接下来,将参照图3至图11描述排放口侧外壳100和流路切换构件200的构造。
首先,排放口侧外壳100位于吸入口侧外壳(图1中的150)的顶部,所述排放口侧外壳100可以包括流入口A2、第一排放口A51以及第二排放口A52,所述流入口A2供从送风单元30供应的空气流入。
参照图4、图5、图10和图11,所述排放口侧外壳100可以包括:基底构件130,其中形成有流入口A2;以及盖构件110,设置在所述基底构件130的上侧。盖构件110上可以形成第一排放口侧流路(图10和图11中的A3)和第二排放口侧流路(图10和图11中的A4),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供从流入口A2流入的空气向第一排放口A51侧流动,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供从流入口A2流入的空气向第二排放口A52侧流动。
所述盖构件110包括:流路分离单元113,用于划分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与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侧面盖单元115,设置在所述流路分离单元113的外侧,并且在其与流路分离单元113之间形成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以及上侧盖单元111,设置在所述流路分离单元113与侧面盖单元115的上侧,并且形成有第一排放口A51。图4和图5示出了盖构件110由流路分离单元113、侧面盖单元115以及上侧盖单元111这3个构件分割构成的结构,但是这种盖构件110的分割结构可以被不同地改变。例如,盖构件110可以分成2个或4个以上的构件来分割形成,或者可以形成为一体式结构。
参照图3至图5、图10及图11,第一排放口A51穿过上侧盖单元111的上表面形成,所述上侧盖单元111的下表面的中央设置有盖部111a以覆盖安装有驱动构件240的部分。
另外,流路分离单元113位于上侧盖单元111的下方,如图10和图11所示,可以划分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与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为此,流路分离单元113可以具备向竖直方向延伸的侧壁部113a。在这种情况下,在侧壁部113a的内侧可以形成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在侧壁部113a的外围可以形成环状的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
这种侧壁部113a可具有对应于第二连通部213的形状,以便关闭形成在稍后将描述的升降构件210的侧面的第二连通部213。
此外,流路分离单元113的中央形成有开口部113d,因此通过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排放口A51排放。
另一方面,流路分离单元113的下方可以设置侧面盖单元115。所述侧面盖单元115与流路分离单元113结合,并且在流路分离单元113与侧面盖单元115之间可以形成第二排放口A52。在这种情况下,在流路分离单元113与侧面盖单元115之间可以具备间隔设置的多个延伸杆115a。第二排放口A52可以由延伸杆115a之间的间隔开的空间构成。另一方面,在图4和图5中,延伸杆115a被示出为形成在侧面盖单元115上,但是延伸杆115a也可以形成在流路分离单元113上。
另外,侧面盖单元115在中央形成有供空气流动的开口部115c,围绕开口部115c的内周面对应于形成在外壳H的内部的空气流路的侧面。参照图10和图11,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形成在围绕侧面盖单元115的开口部115c的内周面与流路分离单元113的侧壁部113a之间。因此可以设置为,在阻断流向第二排放口A52的空气流动时,围绕开口部115c的内周面与稍后将描述的升降构件210的阻挡部215接触。
此外,侧面盖单元115可包括排放限制部115b,所述排放限制部115b部分地阻挡第二排放口A52,使得空气仅通过排放口侧外壳100的前、后、左、右侧中的一部分排放。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排放限制部115b可以被构造成阻挡第二排放口A52的大约一半,使得空气通过第二排放口A52部分排放,所述第二排放口A52与外壳H的正面和左右侧面中的正面相邻的部分对应。通过这种排放限制部115b的构造,可以向需要排放空气的区域集中(通过强风力)地排放空气。排放限制部115b形成为从侧面盖单元115向上侧突出,并且排放限制部115b的上端可以嵌入结合在形成于流路分离单元113的下表面的安装槽113c中。
或者,当构造成通过外壳H的前、后、左、右的所有侧面排放空气时,也可以不设置前述的排放限制部115b。
另外,基底构件130可以包括基底部131和侧面引导部135,所述侧面引导部135安装在所述基底部131的上部,并且与侧面盖单元115一起在内部形成空气流路。
所述基底部131在中央可以具备用于放置下述的流路切换构件200的动力传递构件230的放置部131a。所述放置部131a的周围可以形成环状的流入口A2。为了形成这种流入口A2,放置部131a可以通过支撑杆131b连接到基底部131的外侧主体部分。另外,流入口A2可以具有圆形或角形的环状。在图4和图5中,流入口A2被示为具有圆形环状,但是流入口A2的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角形(例如,四边形或多边形等)环状。
另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侧面引导部135的上侧结合到侧面盖单元115的下侧并在其内部形成空气流路,并且侧面引导部135的下侧与基底部131结合。
此外,形成在侧面引导部135的中央的开口部135a不仅用作供流路切换构件200升降的通道,而且提供空气流动的路径。
接下来,将参照图4至图11描述流路切换构件200。
所述流路切换构件200被配置为切换排放流路,使得从送风单元30供应的空气向第一排放口A51和第二排放口A52中的至少一个流动。如图4至图11所示,流路切换构件200可以包括升降构件210、开闭构件220、动力传递构件230以及驱动构件240,所述动力传递构件230的下侧可以结合帽构件250。此外,流路切换构件200可以被配置为其整体在外壳H的内部升降。
所述升降构件210可以包括:升降主体211;第一连通部216,所述第一连通部216敞开以使从送风单元30通过流入口A2供应的空气向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流动;以及阻挡部215,用于阻挡朝向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的流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形成在升降主体211的内侧,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以包围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的形式形成在升降主体211的外侧。
此外,升降构件210在升降主体211的下表面形成有下表面部214,第一连通部216可以贯通形成在下表面部214。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连通部216与下表面部214的周围相邻并被划分为多个形成,并且被配置为通过下述的开闭构件220的滑动动作开闭。
另外,升降构件210的阻挡部215设置在流路分离单元113与侧面盖单元115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阻挡来自流入口A2的空气向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流动。这种阻挡部215可以在升降主体211的上侧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
另一方面,升降构件210不仅包括第一连通部216,还包括在升降主体211的侧部贯穿形成的第二连通部213,以便从送风单元30通过流入口A2供应的空气向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流动。所述第二连通部213可以在升降主体211的侧部通过由多个连接杆212形成的开口构成。此外,第二连通部213可以具有与流路分离单元113的侧壁部113a对应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当与流路分离单元113的侧壁部113a接触时,第二连通部213可以闭合。
另外,开闭构件220被可移动地安装以开闭第一连通部216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一连通部216可以被配置为沿升降构件210的径向滑动,即向径向的内侧和外侧滑动以开闭第一连通部216。此外,如图4至图11所示,开闭构件220可以安装在升降构件210的下侧与下述的动力传递构件230的上侧之间。但是,在可以开闭第一连通部216的前提下,其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另外,虽然示出了开闭构件220在径向外侧位置(扩张位置)处闭合第一连通部216的实施例,但是也可以改变第一连通部216的形成位置,使得在径向外侧位置(扩张位置)处敞开第一连通部216。
另一方面,开闭构件220可以被分成多个以向升降构件210的径向内侧和外侧滑动,并且可以通过下述的驱动构件240的驱动而滑动以开闭第一连通部216。
另外,流路切换构件200可以包括驱动构件240和动力传递构件230,用于开闭构件220的移动和/或升降构件210的升降。
所述驱动构件240包括驱动电机241和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241的驱动齿轮部242,并且提供用于移动开闭构件220和/或者升降升降构件210的驱动力。这种驱动构件240可以被配置为固定到形成在升降构件210的下表面的电机安装部219以与升降构件210一起升降。
此外,动力传递构件230将驱动构件240的驱动力传递到开闭构件220,并且可以设置在开闭构件220的下方。
这种动力传递构件230可以包括:主体部231;从动齿轮部232,与驱动构件240的驱动齿轮部242啮合并进行旋转;弧形引导槽233,形成在主体部231,以将所述从动齿轮部232的旋转力传递到开闭构件220。
此外,开闭构件220还可以具备开闭主体221。开闭主体221的下表面可以形成由弧形引导槽233引导的第一突起222。此外,开闭主体221的上表面还可以形成有第二突起223,所述第二突起223由形成在升降构件210的下表面的线形引导槽217引导。
在这种情况下,弧形引导槽233以对应于多个开闭构件220的个数形成,并且开闭构件220的第一突起222可以插入到每个弧形引导槽233中。此外,第一突起222可以通过贯穿弧形引导槽233并且根据形成在基底构件130的基底部131的上表面的下侧引导槽133沿直线方向引导。
因此,当驱动构件240的驱动齿轮部242旋转时,与驱动齿轮部242啮合的从动齿轮部232旋转,由此,动力传递构件230可整体地沿一侧方向(图9的曲线箭头)旋转。另外,随着动力传递构件230的旋转,开闭构件220的第一突起222被弧形引导槽233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开闭构件220的下表面的第一突起222贯通弧形引导槽233并且其旋转运动受到下侧引导槽133的限制,并且/或者形成在开闭构件220的上表面的第二突起223的旋转运动受到形成在升降构件210的下表面的线形引导槽217的限制。因此,当动力传递构件230旋转时,开闭构件220的第一突起222由弧形引导槽233引导,所述弧形引导槽233具有距主体部231的中心的距离远离的形状,开闭构件220沿升降构件210的径向外侧方向(图6和图9的直线箭头)直线移动。由此,如图8和图9所示,开闭构件220的开闭主体221可以闭合升降构件210的第一连通部216。此外,当沿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驱动齿轮部242时,开闭构件220沿升降构件210的径向内侧方向运动,由此,第一连通部216处于敞开的状态。
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弧形引导槽233的弧形和第一连通部216的径向位置,可以根据驱动齿轮部242的旋转角度调整第一连通部216的敞开程度和开闭与否,并且可由此调节通过第一连通部216的空气排放量。
此外,通过与多个开闭构件220对应地设置弧形引导槽233和第一突起222,多个开闭构件220可以根据驱动齿轮部242和从动齿轮部232的旋转而同时沿升降构件210的径向外侧或内侧滑动。
另一方面,为了使升降构件210在径向内侧与外侧之间滑动,弧形引导槽233可以具有弧形形状,即所述弧形形状被形成为弧形引导槽233与主体部23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在主体部231的外侧部分大于主体部231的内侧部分的形状。
另外,帽构件250可以结合到动力传递构件230的下侧,帽构件250的帽体251上可以形成有引导孔252,供下述的升降引导构件G贯通设置。
另一方面,流路切换构件200可以被配置为其整体在外壳H的内部升降,尤其在排放口侧外壳100的内部升降。
具体地,流路切换构件200可以配置为放置在基底构件130的基底部131以根据动力传递构件230的旋转而升降。
为此,固定地安装在排放口侧外壳100的内部的基底构件130的基底部131可以具备倾斜引导部132,以引导流路切换构件200的升降。此外,动力传递构件230可以具备具有与倾斜引导部132对应的倾斜和形状的倾斜部(图7和图9中的234),以通过倾斜引导部132的引导而升降。
驱动齿轮部242以及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部232通过驱动构件240的驱动而旋转时,动力传递构件230的主体部231和倾斜部234随之旋转。由此,倾斜部234将沿着固定安装的基底构件130的倾斜引导部13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为了引导这种流路切换构件200的升降,可以在盖构件110与基底构件130之间设置升降引导构件(图4、图5、图10、图11中的G)。所述升降引导构件G可以贯通帽构件250的引导孔252和升降构件21的贯通孔(未给出附图标记)而固定安装到盖构件110和基底构件130。
如上所述,驱动齿轮部242以及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部232通过驱动构件240的驱动而旋转时,动力传递构件230的主体部231、弧形引导槽233以及倾斜部234随之旋转。由此,开闭构件220沿升降构件210的径向外侧或内侧旋转,此外,动力传递构件230的倾斜部234沿基底构件130的倾斜引导部132升降(上升或下降),从而可以实现升降构件210的升降。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升降构件210的升降和开闭构件220的移动实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和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的开闭。
例如,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当驱动构件240沿顺时针方向驱动时,动力传递构件230的弧形引导槽233以及倾斜部23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开闭构件220位于升降构件210的径向外侧的位置(扩张位置),流路切换构件200整体升降,使得升降构件210位于图11的上升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开闭构件220的开闭主体221与第一连通部216接触而闭合第一连通部216,由此,不构成流入口A2与形成在升降构件210的内侧的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之间的连通。
此外,如图11所示,当升降构件210位于上升位置时,阻挡部215与侧面盖单元115处于隔开间隔的状态,由此可以敞开流路分离单元113与侧面盖单元115之间的空间。由此,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敞开,从而可以实现通过第二排放口A52的排放。
另一方面,在图11的状态下,当沿逆时针方向驱动驱动构件240时,动力传递构件230的弧形引导槽233以及倾斜部23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开闭构件220位于升降构件210的径向内侧的位置(缩小的位置),流路切换构件200整体下降,使得升降构件210位于图10的下降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开闭构件220不与第一连通部216接触,因此第一连通部216处于敞开的状态,由此,形成流入口A2与形成在升降构件210的内侧的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之间连通,从而可以实现通过第一排放口A51的排放。
此外,如图10所示,当升降构件210位于下降位置时,阻挡部215被配置为与流路分离单元113和侧面盖单元115接触,从而可以闭合流路分离单元113与侧面盖单元115之间的空间。由此,不构成流入口A2与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之间的连通。
另一方面,升降构件210不仅可以包括第一连通部216,还可以包括在升降主体211的侧部贯通形成的第二连通部213,以便从送风单元30通过流入口A2供应的空气向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流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被形成为与第一连通部216和第二连通部213连通。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所示,在升降构件210的上升位置和开闭构件220的扩张位置(位于径向外侧位置)处,第一连通部216与开闭构件220的开闭主体221接触而闭合,并且第二连通部213与流路分离单元113接触而闭合。由此,在升降构件210的上升位置处,流入口A2与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之间不构成经过第一连通部216和第二连通部213的连通。另外,在升降构件210的上升位置处,阻挡部215处于与侧面盖单元115隔开间隔的状态,使得流路分离单元113与侧面盖单元115之间的空间被敞开,由此,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被敞开,从而可以通过第二排放口A52进行排放。
反之,如图10所示,在升降构件210的下降位置处,第一连通部216不与开闭构件220的开闭主体221接触而被敞开,此外,第二连通部213不与流路分离单元113接触而处于敞开的状态。由此,通过第一连通部216和第二连通部213,流入口A2与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的之间构成连通,从而可以实现通过第一排放口A51的排放。另外,当升降构件210位于下降位置时,阻挡部215被配置为与流路分离单元113和侧面盖单元115接触,由此可以闭合流路分离单元113与侧面盖单元115之间的空间。由此,不构成流入口A2与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之间的连通。
另一方面,以上描述了下述结构:即在图10中所示的升降构件210的下降位置,可以通过第一排放口A51实现排放,但通过第二排放口A52的排放受限;在图11所示的升降构件210的上升位置,通过第一排放口A51的排放受限,但可通过第二排放口A52实现排放,但是升降构件210还可以位于图10的下降位置与图11的上升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和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处于部分敞开的状态,因此可以同时实现通过第一排放口A51和第二排放口A52的排放。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调整弧形引导槽233的位置/形状、基底构件130的倾斜引导部131和动力传递构件220的倾斜部234的倾斜角度、第一连通部216和/或第二连通部213的设置位置和大小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驱动构件240的驱动角度调节升降构件210的升降高度,并且可以根据开闭构件220的移动距离调节第一连通部216和/或第二连通部213的敞开与否与敞开程度。由此,还可以调节通过第一排放口A51的空气排放量和通过第二排放口A52的空气排放量。
接下来,将参照图10和图11描述流路切换构件200的作用。
如图10所示,当升降构件210位于下降位置时,可形成升降构件210的第一连通部216和第二连通部213敞开的状态,因此流入口A2与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相互连通。由此,来自流入口A2的空气可经过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向第一排放口A51排放。作为参考,图10中左侧的箭头表示下述状态:来自流入口A2的空气通过第一连通部216流入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后,从第一排放口A51排放。此外,图10中右侧的箭头表示下述状态:来自流入口A2的空气通过第二连通部213流入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后,从第一排放口A51排放。
在图10所示的升降构件210的下降位置中,升降构件210的限制部接触流路分离单元113和侧面盖单元115,因此流路分离单元113与侧面盖单元115之间的空间闭合,由此,流入口A2与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之间的连通被切断,从而无法实现通过第二排放口A52的排放。
在图10的状态下,当流路切换构件200的驱动构件240运转时,随着驱动电机24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齿轮部242以及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部232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动力传递构件230可以整体地旋转。
形成在开闭构件220的下表面的第一突起222贯通弧形引导槽233并且借助形成在基底构件130的基底部131的上表面的下侧引导槽133向直线方向引导,从而其旋转运动受到限制,以及/或者形成在开闭构件220的上表面的第二突起223借助形成在升降构件210的下表面的线形引导槽217向直线方向引导,从而其旋转运动受到限制。弧形引导槽233具有根据动力传递构件230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而远离主体部231的中心的形状。因此,当弧形引导槽223随着动力传递构件230旋转而对第一突起223施加压力时,多个开闭构件220同时沿升降构件210的径向外侧移动,从而可以如图8、图9及图11所示的那样,闭合第一连通部216。在图11的状态下,通过第一排放口A51的空气排放受到限制。
此外,当驱动电机241在图10的状态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动力传递构件230的主体部231和倾斜部234也随之旋转,由此,倾斜部234随固定地安装的基底构件130的倾斜引导部132向上移动。此时,随着动力传递构件230的向上移动,流路切换构件200也根据升降引导构件G的引导整体地向上移动。
当升降构件210上升达到位于图11所示的上升位置时,升降构件210的阻挡部215可以向上移动并处于不与侧面盖单元115接触的状态。由此,流路分离单元113与侧面盖单元115之间的空间被敞开,使得流入口A2与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处于相互连通的状态,并且来自流入口A2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向第二排放口A52排放。此外,升降构件210的第二连通部213向上侧移动,从而与流路分离单元113的侧壁部(图4和图5的113a)接触。由此,通过第一连通部216和第二连通部213均无法实现流入口A2与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之间的连通,并且无法实现通过第一排放口A51的排放。
另外,当驱动电机241在图11所示的升降构件210的上升位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实现与上述移动方向相反的移动,如图10所示,开闭构件220可位于升降构件210的径向内侧,并且升降构件210可位于下降位置。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调节驱动电机241的旋转角度,使得升降构件210位于图10的下降位置与图11的上升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当位于这种中间位置时,升降构件210的第一连通部216和/或第二连通部213处于被部分地敞开(闭合)的状态,因此流入口A2与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被部分地连通。此外,因升降构件210的限制不与侧面盖单元115接触,因此流入口A2与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处于被部分地连通的状态。由此,通过第一排放口A51的排放和通过第二排放口A52排放均可以被实现。
此外,通过调节升降构件210的第一连通部216和/或第二连通部213的敞开程度,也可以调节供应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A3和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4的空气的量。此时,可以调节通过第一排放口A51排放的空气排放量和通过第二排放口A52排放的空气排放量。
尽管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限于此,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技术精神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气净化器20:空气净化过滤器
30:送风单元40:操作单元
50:控制单元100:排放口侧外壳
110:盖构件111:上侧盖单元
111a:盖部113:流路分离单元
113a:侧壁部113c:安装槽
113d:开口部115:侧面盖单元
115a:延伸杆115b:排放限制部
115c:开口部130:基底构件
131:基底部131a:放置部
131b:支撑杆132:倾斜引导部
133:下引导槽135:侧面引导部
135a:开口部150:吸入口侧外壳
200:流路切换构件210:升降构件
211:升降主体212:连接杆
213:第二连通部214:下表面部
215:阻挡部216:第一连通部
217:线形引导槽219:电机安装部
220:开闭构件221:开闭主体
222:第一突起223:第二突起
230:动力传递构件231:主体部
232:从动齿轮部233:弧形引导槽
234:倾斜部240:驱动构件
241:驱动电机242:驱动齿轮部
250:帽构件251:帽体
252:引导孔A1:吸入口
A2:流入口A3:第一排放口侧流路
A4:第二排放口侧流路A5:排放口
A51:第一排放口(正面/侧面排放口)
A52:第二排放口(顶部排放口)
G:升降引导构件H:外壳
Claims (11)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中,
包括:
外壳,形成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沿第一方向排放空气的第一排放口、以及沿第二方向排放空气的第二排放口,
空气净化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用于过滤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
送风单元,提供送风力,使得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向所述第一排放口和所述第二排放口中的至少一个流动,以及
流路切换构件,用于切换排放流路,使得从所述送风单元供应的空气向所述第一排放口和所述第二排放口中的至少一个流动;
所述流路切换构件包括:
升降构件,具备第一连通部和阻挡部,敞开的所述第一连通部使从所述送风单元供应的空气向第一排放口侧流路流动,所述阻挡部用于阻挡从所述送风单元供应的空气向第二排放口侧流路流动,以及
开闭构件,设置为能够移动,以开闭所述第一连通部的至少一部分;
通过所述升降构件的升降和所述开闭构件的移动,实现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和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的开闭,
所述外壳具备供从所述送风单元供应的空气流入的流入口和形成有所述第一排放口和所述第二排放口的排放口侧外壳,
所述排放口侧外壳包括基底构件和盖构件,所述基底构件上形成有所述流入口,所述盖构件设置在所述基底构件的上侧,并且其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和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
所述流路切换构件进一步包括:驱动构件,提供驱动力以滑动所述开闭构件;以及动力传递构件,将所述驱动构件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开闭构件,
随着所述动力传递构件受到所述驱动构件的驱动而旋转,所述开闭构件沿所述升降构件的径向滑动,
所述驱动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齿轮部,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包括:主体部;从动齿轮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驱动齿轮部啮合旋转;以及弧形引导槽,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用于将所述从动齿轮部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开闭构件,
所述基底构件包括用于引导所述流路切换构件的升降的倾斜引导部,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包括具有倾斜角度的倾斜部,以便随着所述主体部的旋转而被所述倾斜引导部引导并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开闭构件形成为多个,
多个所述开闭构件随着所述从动齿轮部的旋转沿所述升降构件的径向外侧或内侧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弧形引导槽以对应于多个所述开闭构件的个数形成,
多个所述开闭构件随着所述从动齿轮部的旋转沿所述升降构件的径向外侧或内侧同时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开闭构件包括:
第一突起,由所述弧形引导槽引导;
第二突起,由形成在所述升降构件的下表面上的线性引导槽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形成在所述升降构件的内侧,
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以包围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的形式形成在所述升降构件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开闭构件包括由所述弧形引导槽引导的第一突起,
所述基底构件上形成用于引导所述第一突起的直线运动的下引导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流路切换构件的升降由设置在所述盖构件与所述基底构件之间的升降引导构件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盖构件包括流路分离单元,用于划分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与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盖构件还包括侧面盖单元,设置在所述流路分离单元的外侧,以在其与所述流路分离单元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
所述升降构件的阻挡部闭合所述流路分离单元与所述侧面盖单元之间的空间,以便在所述升降构件的下降位置不形成所述流入口与所述第二排放口侧流路之间的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升降构件包括形成在下表面部的所述第一连通部和形成在侧部的第二连通部,
为使在所述升降构件的上升位置处不构成所述流入口与所述第一排放口侧流路之间的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开闭构件接触而闭合,并且所述第二连通部与所述流路分离单元接触而闭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盖构件还包括上侧盖单元,设置在所述流路分离单元和所述侧面盖单元的上侧,并且形成有所述第一排放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9-0079674 | 2019-07-02 | ||
KR1020190079674A KR20210003623A (ko) | 2019-07-02 | 2019-07-02 | 공기청정기 |
PCT/KR2020/008599 WO2021002675A1 (ko) | 2019-07-02 | 2020-07-01 | 공기청정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51575A CN114051575A (zh) | 2022-02-15 |
CN114051575B true CN114051575B (zh) | 2023-11-24 |
Family
ID=74100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48514.8A Active CN114051575B (zh) | 2019-07-02 | 2020-07-01 | 空气净化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11076B2 (zh) |
JP (1) | JP7558212B2 (zh) |
KR (1) | KR20210003623A (zh) |
CN (1) | CN114051575B (zh) |
WO (1) | WO202100267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10105602A (ko) | 2020-02-19 | 2021-08-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청정기 |
USD1012257S1 (en) * | 2020-12-01 | 2024-01-23 | Coway Co., Ltd. | Air purifier |
USD1013136S1 (en) * | 2020-12-07 | 2024-01-30 | Coway Co., Ltd. | Air purifier |
USD1012258S1 (en) * | 2020-12-11 | 2024-01-23 | Coway Co., Ltd. | Air purifier |
USD1023271S1 (en) * | 2021-07-08 | 2024-04-16 | Shenzhen Chenbei Technology Co., Ltd. | Air purifier |
KR20240126262A (ko) * | 2023-02-13 | 2024-08-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가습기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5944U (ja) * | 1993-12-06 | 1995-07-04 |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 空調用空気吹出しボックス |
CN101676638A (zh) * | 2008-09-19 | 2010-03-2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吸顶式空调机 |
KR20100062121A (ko) * | 2008-12-01 | 2010-06-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청정기 |
CN101737920A (zh) * | 2008-11-05 | 2010-06-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4764183A (zh) * | 2014-01-08 | 2015-07-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打开和关闭排放口的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 |
CN105333531A (zh) * | 2015-11-30 | 2016-02-17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风向的空气净化器 |
KR20190075721A (ko) * | 2017-12-21 | 2019-07-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청정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158581B1 (ko) | 2005-06-15 | 2012-06-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습기 |
KR101307841B1 (ko) | 2011-07-20 | 2013-09-12 | 주식회사 위닉스 | 가습형 공기청정기 |
JP5864344B2 (ja) | 2012-04-09 | 2016-02-17 | バルミューダ株式会社 | 空気清浄装置 |
JP5916114B2 (ja) | 2012-05-24 | 2016-05-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 |
KR20140096964A (ko) | 2013-01-29 | 2014-08-06 | 코웨이 주식회사 | 순환구조 건조기 |
JP6398072B2 (ja) | 2013-03-27 | 2018-10-0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加湿空気清浄機 |
CN104654540B (zh) | 2013-11-22 | 2017-06-20 |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 |
KR101698842B1 (ko) * | 2015-07-17 | 2017-01-2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1837621B1 (ko) | 2015-12-04 | 2018-03-13 | 코웨이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장치 |
KR101916887B1 (ko) | 2016-12-07 | 2018-11-08 | 코웨이 주식회사 | 풍향조절 가능한 공기청정기 |
JP6251832B1 (ja) | 2017-06-23 | 2017-12-20 | 株式会社Cmc | 空気清浄機 |
CN107355899B (zh) | 2017-09-08 | 2023-08-08 | 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空气加湿净化器 |
CN210951648U (zh) | 2019-11-28 | 2020-07-07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升降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
-
2019
- 2019-07-02 KR KR1020190079674A patent/KR20210003623A/ko unknown
-
2020
- 2020-07-01 JP JP2021577594A patent/JP755821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7-01 WO PCT/KR2020/008599 patent/WO2021002675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7-01 CN CN202080048514.8A patent/CN114051575B/zh active Active
- 2020-07-01 US US17/618,800 patent/US1211107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5944U (ja) * | 1993-12-06 | 1995-07-04 |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 空調用空気吹出しボックス |
CN101676638A (zh) * | 2008-09-19 | 2010-03-2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吸顶式空调机 |
CN101737920A (zh) * | 2008-11-05 | 2010-06-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KR20100062121A (ko) * | 2008-12-01 | 2010-06-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청정기 |
CN104764183A (zh) * | 2014-01-08 | 2015-07-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打开和关闭排放口的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 |
CN105333531A (zh) * | 2015-11-30 | 2016-02-17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风向的空气净化器 |
KR20190075721A (ko) * | 2017-12-21 | 2019-07-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청정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540354A (ja) | 2022-09-15 |
KR20210003623A (ko) | 2021-01-12 |
WO2021002675A1 (ko) | 2021-01-07 |
JP7558212B2 (ja) | 2024-09-30 |
US12111076B2 (en) | 2024-10-08 |
CN114051575A (zh) | 2022-02-15 |
US20220235954A1 (en) | 2022-07-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51575B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111720910B (zh) | 空气净化器 | |
EP3330624B1 (en) | Slim-type air processing device | |
CN111720912B (zh) | 空气净化器 | |
KR102706897B1 (ko) | 풍향 조절형 팝업 토출부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청정기 | |
KR20210003624A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102639773B1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102102980B1 (ko) | 선풍기 겸용 공기청정기 | |
KR20210154011A (ko) | 공기 청정기 | |
KR102706902B1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20180000287A (ko) | 공기 청정기 | |
KR102315840B1 (ko) | 외기를 활용한 공기 청정장치 | |
CN108895642B (zh) | 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 |
CN108361401A (zh) | 真空阀 | |
KR20240085457A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102583018B1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20210125303A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20220004346A (ko) | 공기 청정기 | |
KR20220142600A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100713296B1 (ko) | 환기 청정 장치 | |
KR20240068325A (ko) | 공기청정기 | |
CN111228930A (zh) | 空气净化器 | |
KR20240102546A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20220131096A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20240099807A (ko) | 공기조화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