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3097B - 停车管理方法以及停车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停车管理方法以及停车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3097B
CN114023097B CN202111247440.3A CN202111247440A CN114023097B CN 114023097 B CN114023097 B CN 114023097B CN 202111247440 A CN202111247440 A CN 202111247440A CN 114023097 B CN114023097 B CN 114023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slave node
data
node
ent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74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3097A (zh
Inventor
闫军
田志锋
王永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per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per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per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per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74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3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3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3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3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3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4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individual free spaces in parking areas
    • G08G1/145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individual free spaces in parking areas where the indication depends on the parking areas
    • G08G1/148Management of a network of parking are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停车管理方法以及停车管理系统,停车管理方法包括:主节点发送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第一从节点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对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二从节点;第二从节点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停车泊位数据以及第一次判断结果,对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第一从节点;第一从节点根据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主节点;主节点接收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进行更新与存储。

Description

停车管理方法以及停车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路侧停车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停车管理方法以及停车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停车”的发展,路侧停车管理通过对停车大数据的掌握,依托其高频、刚需的优势,实现停车智慧化、管理可视化和运营高效化,能够为车主提供电子支付、车位查询、车位预订、车位导航、周边信息推送等价值体验。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打造的智慧停车凭借诸多优势,对整个城市停车以及出行带来改变。
传统的停车管理系统主要是基于地磁、视频桩、高位视频技术来实现。但是,传统的停车管理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各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不存在共享,进而无法从全局角度准确计算泊位内车辆出入事件,从而导致出现误报或漏报的问题。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解决传统停车管理系统无法从全局角度准确计算泊位内车辆出入事件,而导致出现误报或漏报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停车管理方法以及停车管理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停车管理方法,包括:
主节点发送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所述第二从节点包括除所述第一从节点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从节点;
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以及所述停车泊位数据,对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所述第二从节点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次判断结果,对所述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所述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所述主节点;
所述主节点接收所述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进行更新与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以及所述停车泊位数据,对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二从节点,包括:
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以及所述停车泊位数据,获取多个图像与泊位状态,并根据所述多个图像与所述泊位状态,判断对应的泊位内是否存在车辆;
若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所述泊位内存在车辆,则所述第一从节点判断存在入场事件,获取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并发送所述入场车牌号码与所述入场时间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从节点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次判断结果,对所述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一从节点,包括:
所述第二从节点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所述入场车牌号码以及所述入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
若所述第二从节点匹配成功,则所述第二从节点发送反对信息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所述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所述主节点,包括:
所述第一从节点接收所述反对信息,判断所述泊位内的入场车辆的所述入场车牌号码错误,不存在所述入场事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以及所述停车泊位数据,对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二从节点,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所述泊位内不存在车辆,则所述第一从节点判断存在出场事件,获取出场车牌号码与出场时间,并发送所述出场车牌号码与所述出场时间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从节点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次判断结果,对所述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一从节点,包括:
所述第二从节点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所述出场车牌号码以及所述出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
若所述第二从节点匹配成功,则所述第二从节点发送赞成信息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所述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所述主节点,包括:
所述第一从节点接收所述赞成信息,判断所述泊位内的出场车辆的所述出场车牌号码正确,存在所述出场事件,并生成停车出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所述主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节点发送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所述第二从节点包括除所述第一从节点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从节点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客户端设备发送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所述主节点、所述第一从节点以及所述第二从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停车管理系统,包括主节点、第一从节点以及第二从节点,所述第二从节点包括除所述第一从节点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从节点;
所述主节点用于发送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所述第一从节点与所述第二从节点;
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对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所述第二从节点用于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次判断结果,对所述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所述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所述主节点;
所述主节点用于接收所述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进行更新与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以及所述停车泊位数据,获取多个图像与泊位状态,并根据所述多个图像与所述泊位状态,判断对应的泊位内是否存在车辆;
当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所述泊位内存在车辆时,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判断存在入场事件,获取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并发送所述入场车牌号码与所述入场时间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从节点用于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所述入场车牌号码以及所述入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发送反对信息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接收所述反对信息,判断所述泊位内的入场车辆的所述入场车牌号码错误,不存在所述入场事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所述泊位内不存在车辆时,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判断存在出场事件,获取出场车牌号码与出场时间,并发送所述出场车牌号码与所述出场时间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从节点用于根据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所述出场车牌号码以及所述出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发送赞成信息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接收所述赞成信息,判断所述泊位内的出场车辆的所述出场车牌号码正确,存在所述出场事件,并生成停车出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所述主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停车管理系统还包括客户端设备,用于发送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所述主节点、所述第一从节点以及所述第二从节点。
上述停车管理方法以及停车管理系统中,矩阵相机数据、停车泊位数据以及停车区域类型在主节点、第一从节点以及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之间互联互通,数据信息资源实现共享。第一从节点对泊位内车辆出入场事件进行判断时,结合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进行判断。第一从节点结合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共同对泊位内车辆出入场事件进行判断,使得多个节点之间互联互通,可以更加精确地判断泊位内的车辆出入场事件。将车辆出入场事件判断之后,第一从节点生成的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传输至主节点,进行数据更新与存储。主节点也可以将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备份至多个从节点进行更新,可以使得各个节点之间均能实时获知出入车辆的实时状态,使得所有节点之间互联互通。
从而,通过本申请停车管理方法,可以使得所有节点之间相互关联,即可以使得所有主控机之间相互关联。每个节点管理对应配置的车位相机,每个车位相机管理对应配置的泊位区域。所有节点之间相互关联,使得每个车位相机管理的泊位区域内的车辆信息可以互相关联,进而扩宽了管理的泊位区域可视范围。所有节点之间数据共享,可以从全局角度准确计算泊位内车辆出入场事件,解决了误报或漏报等问题,提高了泊位内车辆进出场判定的精确度,避免了数据误报或漏报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停车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停车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停车管理方法,包括:
S10,主节点发送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第二从节点包括除第一从节点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从节点;
S20,第一从节点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对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第二从节点;
S30,第二从节点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停车泊位数据以及第一次判断结果,对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第一从节点;
S40,第一从节点根据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主节点;
S50,主节点接收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并进行更新与存储。
在S10中,主节点、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形成了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系统的节点类型主要包括了主节点与从节点。从节点包括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第一从节点可以理解为当前本节点。第二从节点可以理解为除第一从节点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从节点。也可以理解为,第二从节点包括除了当前本节点之外的其他从节点,可以包括1个、2个、3个或者多个从节点。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可以形成1对1或者1对N的信息传输。主节点按照停车场景下发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从节点,也就是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停车场景包括同侧场景、异侧场景以及中位场景。通过主节点分别与第一从节点和第二从节点的数据传输,实现了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的资源共享,且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
不同停车场景对应不同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主节点发送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
在S20、S30以及S40中,第一从节点接收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启动停车业务对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结合第二从节点(包括除第一从节点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从节点)进行第二次判断,完成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出入场事件的判断。
在S50中,根据S40中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出入场事件对应的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对主节点对应的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进行更新与存储。
在S10至S50中,矩阵相机数据、停车泊位数据以及停车区域类型在主节点、第一从节点以及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之间互联互通,数据信息资源实现共享。第一从节点对泊位内车辆出入场事件进行判断时,结合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进行判断。第一从节点结合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共同对泊位内车辆出入场事件进行判断,使得多个节点之间互联互通,可以更加精确地判断泊位内的车辆出入场事件。将车辆出入场事件判断之后,第一从节点生成的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传输至主节点,进行数据更新与存储。主节点也可以将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备份至多个从节点进行更新,可以使得各个节点之间均能实时获知出入车辆的实时状态,使得所有节点之间互联互通。
从而,通过本申请停车管理方法,可以使得所有节点之间相互关联,即可以使得所有主控机之间相互关联。每个节点管理对应配置的车位相机,每个车位相机管理对应配置的泊位区域。所有节点之间相互关联,使得每个车位相机管理的泊位区域内的车辆信息可以互相关联,进而扩宽了管理的泊位区域可视范围。所有节点之间数据共享,可以从全局角度准确计算泊位内车辆出入场事件,解决了误报或漏报等问题,提高了泊位内车辆进出场判定的精确度,避免了数据误报或漏报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停车管理方法还包括:客户端设备发送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多个节点,多个节点获取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形成主节点、第一从节点以及第二从节点。
完成分布式系统中多个节点的相关数据配置、矩阵相机的相关数据配置以及停车泊位的相关数据配置。将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发送至多个节点。一个节点对应一个主控机设备。每个节点管理对应配置的车位相机,每个车位相机管理对应配置的泊位区域。也可以理解为,将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发送至多个主控机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设备发送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多个节点,包括:
客户端设备配置分布式系统节点的节点编号与节点协议地址;
客户端设备配置矩阵相机的相机协议地址与矩阵类型;
客户端设备配置停车泊位的管理矩阵相机;
客户端设备将节点编号、节点协议地址、相机协议地址、矩阵类型以及管理矩阵相机发送至多个节点。
客户端设备配置分布式系统节点,选择需要节点的个数,即选择需要主控机的个数,构成分布式系统。配置每个分布式系统节点对应的节点编号ID和节点协议地址IP(也可以称为节点互联网协议地址)。节点协议地址IP为主控机内网IP。随机选取多个节点中一个节点为主节点,也就是随机选取多个主控机设备中一个主控机设备为主节点,其他节点为从节点。
客户端设备配置相机协议地址IP。矩阵类型可以为同侧场景类型、异侧场景类型或者中位场景类型。
客户端设备选择停车泊位对应的所属的矩阵相机。一个矩阵相机可以管理多个停车泊位。
客户端设备将配置的节点编号、节点协议地址、相机协议地址、矩阵类型以及管理矩阵相机的数据发送至多个节点。将配置数据下发到所有节点,也就是所有主控机设备上。
客户端设备通过将配置数据发送至多个节点,使得多个节点获取了节点编号、节点协议地址、相机协议地址、矩阵类型以及管理矩阵相机的配置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停车场景调用对应的配置数据,使得所有节点之间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彼此之间互联互通。
根据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多个节点进行初始化,形成主节点、第一从节点以及第二从节点。
读取节点编号与节点协议地址,对多个节点进行初始化,根据客户端设备的配置数据形成主节点、第一从节点以及第二从节点。
根据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完成所有节点的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各个节点获得自己的节点类型,如主节点或者从节点(第一从节点或者第二从节点)。各个节点通过读取节点编号ID与节点协议地址IP完成网络接口初始化,能够实现1对1或者1对N的数据信息传输,实现多个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信息资源共享。1对1数据信息传输为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可以包括主节点与第一从节点之间的通信、主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之间的通信以及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之间的通信。1对N数据信息传输为1个节点发送消息,N个节点同时收到,可以包括主节点分别与第一从节点和第二从节点之间的通信以及各个从节点之间的通信。N小于配置的所有设备节点总数,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根据主节点与从节点的节点类型,从节点完成向主节点注册过程。完成注册后,主节点按照停车场景下发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通过节点编号ID与节点协议地址IP,使得所有节点都具有各自的属性。通过初始化将所有节点分成主节点、第一从节点以及第二从节点的节点类型,启动各自的功能特性,以方便根据不同的停车场景进行停车业务计算。
在一个实施例中,S20,第一从节点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对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第二从节点,包括:
S210,第一从节点根据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获取多个图像与泊位状态,并根据多个图像与泊位状态,判断对应的泊位内是否存在车辆;
S220,若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存在车辆,则第一从节点判断存在入场事件,并获取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并发送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至第二从节点。
在S210中,不同停车场景对应不同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第一从节点(也就是对应的主控机设备)接收到主节点发送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后,根据停车区域类型启动停车业务计算。停车区域类型包括同侧场景停车、异侧场景停车以及中位场景停车。第一从节点(也就是对应的主控机设备)通过矩阵相机获取并保存1张图像。矩阵相机可以间隔1s获取并保存1张图像,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第一从节点(也就是对应的主控机设备)通过矩阵相机扫描检测泊位状态。矩阵相机可以间隔30s扫描一次泊位状态,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对泊位内扫描一次泊位状态对应的时间内的图像,进行车辆检测。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车辆检测算法对过去30s内的多个图像,进行车辆检测,用以判断第一从节点对应的车位相机管理的泊位区域进行检测,判断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是否存在车辆。
在S220中,若泊位内存在车辆,则第一从节点判断有入场事件产生,并对泊位内的车辆进行车牌检测,获得泊位内入场车辆的车牌号码与对应的入场时间。
在S210至S220中,通过第一从节点对应的多个图像与泊位状态判断泊位内是否存在车辆,若存在车辆则第一从节点判断存在入场事件,若不存在车辆则第一从节点判断存在出场事件。通过S210至S220可以对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是否存在车辆进行初步判定,并将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发送至第二从节点进行匹配,进一步进行匹配判定,可以解决误报或漏报等问题,提高泊位内车辆进出场判定的精确度,避免数据误报或漏报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S30,第二从节点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停车泊位数据以及第一次判断结果,对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第一从节点,包括:
S310,第二从节点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停车泊位数据、入场车牌号码以及入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
S320,若第二从节点匹配成功,则第二从节点发送反对信息至第一从节点。
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的入场车辆的入场车牌号码错误,不存在入场事件。
在S310中,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之间互联互通,可以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第一从节点对应的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发送至第二从节点进行进一步匹配判断,使得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
对于入场置信度低或者泊位内车牌不可见的入场事件,第一从节点将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发送到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进行投票二次确认,判断是否在入场后车牌出现在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管理的停车区域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入场置信度低的入场事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判断:通过车辆检测算法计算给出的检测结果的置信度低,或者在泊位扫描一次泊位状态时间段内检测到的车辆结果少。
在S320中,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接收第一从节点对应的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当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接收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入场时间后,获取入场时间以后的时间段内矩阵相机抓拍的车牌进行匹配。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接收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入场时间后,获取入场时间以后1分钟内矩阵相机抓拍的车牌进行匹配。若第二从节点匹配成功,则表明入场车牌号码对应的车牌并未进入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投出反对票。也可以理解为,若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匹配成功,说明在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上发现了该车牌,表明第一从节点对应的入场车牌号码并没有在第一从节点上,并没有入场,不存在入场事件。
若第二从节点匹配成功,也就是第一从节点接收到反对票(也可以理解为反对信息),则表明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的入场车辆的入场车牌号码是错误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举例说明:当对从节点A对应的泊位内存不存在入场事件进行判断时,从节点A将检测到入场车牌号码与对应的入场时间发送至从节点B。从节点B接收到入场车牌号码与对应的入场时间后,判断从节点A给出的入场时间后,从节点B对应的检测区域内是否存在从节点A对应的入场车牌号码。若从节点B对应的检测区域内存在从节点A对应的入场车牌号码,表明入场车牌号码并没有进入从节点A对应的泊位内,从节点B发出反对信息至从节点A,从节点A则认为对应的泊位内的入场车辆的入场车牌号码是错误的,从节点A判断不存在入场事件。
在S310与S320中,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之间互联互通,能够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第一从节点结合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共同对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入场事件进行判断,使得多个节点之间互联互通,可以更加精确地判断泊位内的车辆入场事件的真实性。通过S310与S320的步骤,可以使得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之间建立相互关联的关系。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相互关联,使得每个车位相机管理的泊位区域内的车辆信息可以互相关联,进而扩宽了管理的泊位区域可视范围。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之间数据共享,可以从全局角度准确计算泊位内车辆入场事件,解决了误报或漏报等问题,提高了泊位内车辆入场判定的精确度,避免了数据误报或漏报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S40,第一从节点根据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主节点,包括:
S410,第一从节点根据反对信息,判断泊位内的入场车辆的入场车牌号码错误,不存在入场事件。进而,第一从节点将错误的入场车牌号码对应的入场流水数据进行删除,不发送至主节点进行存储与更新。
在S410中,第一从节点根据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发送的反对信息,经过两次判断,共同对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出入场事件进行判断,使得多个节点之间互联互通,可以更加精确地判断泊位内的车辆的入场事件的真实性。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相互关联共同对入场事件进行判断,使得每个车位相机管理的泊位区域内的车辆信息可以互相关联,进而扩宽了管理的泊位区域可视范围。第一从节点根据反对信息,将错误的入场车牌号码对应的入场流水数据进行删除,进一步可以节省储存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S20,第一从节点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对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第二从节点,还包括:
S230,若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不存在车辆,则第一从节点判断存在出场事件,获取出场车牌号码与出场时间,并发送出场车牌号码与出场时间至第二从节点。
在S230中,泊位内是否存在车辆可以包括三种情况:泊位内不存在车辆、泊位内存在1个车辆和泊位内存在大于1个车辆。出场时间为车辆离开泊位的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S30,第二从节点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停车泊位数据以及第一次判断结果,对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第一从节点,还包括:
S330,第二从节点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停车泊位数据、出场车牌号码以及出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
S340,若第二从节点匹配成功,则第二从节点发送赞成信息至第一从节点。
在S330中,当出场时间时,如果在泊位外没有检测到出场车牌号码,则通过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进行投票二次确认。通过第二从节点进行匹配,判断在出场后,出现在其他从节点管理的泊位区域内。
在S340中,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接收第一从节点对应的出场车牌号码与出场时间。当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接收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出场时间后,获取出场时间以后的时间段内矩阵相机抓拍的车牌号码进行匹配。若第二从节点匹配成功,则表明其他从节点匹配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出场车牌号。若第二从节点匹配成功,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投出赞成票至第一从节点,表明第一从节点对应的出场车牌号正确,可以判断出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的车辆是否真实出场。否则,第一从节点内的车辆的出场车牌号码,可能存在遮挡等其他干扰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举例说明:当从节点A对应的泊位内车辆出场,对应的出场车牌号码为12345。从节点A将检测到出场车牌号码与对应的出场时间发送至从节点B。从节点B接收到出场车牌号码与对应的出场时间后,判断从节点A给出的入场时间后,从节点B对应的检测区域内是否存在从节点A对应的出场车牌号码。若从节点B对应的检测区域内存在从节点A对应的入场车牌号码,表明出场车牌号码为12345确实不在A节点对应的泊位内,从节点A判断存在出场事件。进而,从节点A存在的出场事件为高置信度事件,可以判断出从节点A对应的泊位内的车辆是否真实出场。
在S330至S340中,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之间互联互通,能够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第一从节点结合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共同对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场事件进行判断,使得多个节点之间互联互通,可以更加精确地判断泊位内的车辆出场事件。通过S330至S340的步骤,可以使得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之间建立相互关联的关系。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相互关联,使得每个车位相机管理的泊位区域内的车辆信息可以互相关联,进而扩宽了管理的泊位区域可视范围。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之间数据共享,可以从全局角度准确计算泊位内车辆出场事件,解决了误报或漏报等问题,提高了泊位内车辆出场判定的精确度,避免了数据误报或漏报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S40,第一从节点根据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主节点,还包括:
S420,第一从节点根据赞成信息,判断泊位内的出场车辆的出场车牌号码正确,存在出场事件,并生成停车出场流水数据发送至主节点。
在S420中,第一从节点根据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发送的赞成信息,经过两次判断,共同对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出入场事件进行判断,使得多个节点之间互联互通,可以更加精确地判断泊位内的车辆的入场事件。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相互关联共同对入场事件进行判断,使得每个车位相机管理的泊位区域内的车辆信息可以互相关联,进而扩宽了管理的泊位区域可视范围。在S420中,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对出场事件进行判断之后,将第一节点生成的停车出场流水数据发送至主节点进行更新与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S50,主节点接收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并进行更新与存储,包括:
S510,主节点接收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进行更新与存储,通过数据镜像备份工具(rsync)增加备份方式备份到其他从节点(也就是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并将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传输至云平台。
在S510中,主节点接受第一从节点生成的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包括出场流水数据与入场流水数据。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通过数据库形式记录,包括停车场信息、主控机信息、流水号、出入场类型、出入场时间、车牌号码、车牌颜色及流水置信度等数据。
主节点对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进行存储与更新,并对数据库进行本地备份,并通过数据镜像备份工具(rsync)增加备份方式备份到其他从节点。同时,通过主节点将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当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出现损坏时,可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节点、第一从节点以及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之间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高性能、可靠传输的消息传递架构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实现分布式系统中REQ/REP,PUB/SUB消息模式。通过1对1请求/应答(REQ/REP)模式,将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上传至主节点,通过REP结果确认是否上传成功。通过1对N发布/订阅(PUB/SUB)模式,实现设备节点注册、状态更新、数据共享,满足1对多的需求。
请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停车管理系统100包括主节点10、第一从节点20以及第二从节点30,第二从节点30包括除第一从节点20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从节点。主节点10用于发送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第一从节点20与第二从节点30。第一从节点20用于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停车泊位数据,对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第二从节点。
第二从节点用于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停车泊位数据以及第一次判断结果,对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第一从节点。
第一从节点用于根据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主节点。
主节点10用于接收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并进行更新与存储。
关于主节点10、第一从节点20以及第二从节点30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从节点20用于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获取多个图像与泊位状态,并根据多个图像与泊位状态,判断对应的泊位内是否存在车辆;
当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存在车辆时,第一从节点20用于判断存在入场事件,并获取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并发送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至第二从节点30。
本实施例中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从节点30用于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停车泊位数据、入场车牌号码以及入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发送反对信息至第一从节点。
本实施例中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从节点用于接收反对信息,判断泊位内的入场车辆的入场车牌号码错误,不存在入场事件。
本实施例中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不存在车辆时,第一从节点用于判断存在出场事件,获取出场车牌号码与出场时间,并发送出场车牌号码与出场时间至第二从节点。
本实施例中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从节点用于根据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停车泊位数据、出场车牌号码以及出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发送赞成信息至第一从节点。
本实施例中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从节点用于接收赞成信息,判断泊位内的出场车辆的出场车牌号码正确,存在出场事件,并生成停车出场流水数据发送至主节点。
本实施例中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停车管理系统100还包括客户端设备40,用于发送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主节点10、第一从节点20以及第二从节点30。
本实施例中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配置设备40包括节点配置单元(图中未标出)。节点配置单元用于配置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并将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发送至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节点管理单元。各个节点的节点管理单元根据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可以形成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配置设备40可以为客户端计算机等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节点10包括第三节点管理单元(图中未标出)、数据管理单元(图中未标出)以及第三消息分发单元(图中未标出)。第三节点管理单元用于根据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读取节点编号与节点协议地址,完成网络接口初始化。数据管理单元用于接收从节点发送的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并对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进行存储与更新。数据管理单元用于将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传输至云平台。数据管理单元还可以用于通过rsync(数据镜像备份工具)增加备份方式备份到其他从节点。当数据出现损坏时,可以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第三消息分发单元用于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高性能可靠传输的消息传递架构,能够实现分布式系统中REQ/REP,PUB/SUB消息模式。通过1对1请求/应答(REQ/REP)模式,确认从节点发送的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是否上传至主节点。通过1对N发布/订阅(PUB/SUB)模式,实现设备节点注册、状态更新、数据共享,满足1对多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从节点包括第一节点管理单元(图中未标出)、第一停车业务处理单元(图中未标出)以及第一消息分发单元(图中未标出)。第一节点管理单元用于根据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读取节点编号与节点协议地址,完成网络接口初始化。第一停车业务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多个图像与泊位状态,判断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是否存在车辆,若泊位内存在车辆,则存在入场事件,并获取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第一停车业务处理单元通过第一消息分发单元将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发送至第二从节点(可以理解为其他从节点)进行匹配,实现投票二次确认,判断是否在入场后,该车牌出现在其他位置。第一停车业务处理单元通过第一消息分发单元接收反对信息,判断泊位内的入场车辆的入场车牌号码错误,不存在入场事件。
第一停车业务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泊位内不存在车辆,则存在出场事件,并获取出场车牌号码与出场时间。第一停车业务处理单元通过第一消息分发单元将出场车牌号码与出场时间发送至第二从节点进行匹配。第一停车业务处理单元通过第一消息分发单元接收赞成信息,判断泊位内的出场车辆的出场车牌号码正确,存在出场事件。第一消息分发单元用于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高性能可靠传输的消息传递架构,能够实现分布式系统中REQ/REP,PUB/SUB消息模式,实现1对1请求/应答(REQ/REP)模式和1对N发布/订阅(PUB/SUB)模式。第一停车业务处理单元通过第一消息分发单元将停车出入场流水发送至数据管理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从节点包括第二节点管理单元(图中未标出)、第二停车业务处理单元(图中未标出)以及第二消息分发单元(图中未标出)。第二节点管理单元用于根据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读取节点编号与节点协议地址,完成网络接口初始化。第二停车业务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若匹配成功,通过第二消息分发单元发送反对信息至第一从节点。第二停车业务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出场车牌号码与出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若匹配成功,通过第二消息分发单元发送赞成信息至第一从节点。第二消息分发单元用于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高性能可靠传输的消息传递架构,能够实现分布式系统中REQ/REP,PUB/SUB消息模式,实现1对1请求/应答(REQ/REP)模式和1对N发布/订阅(PUB/SUB)模式。
第一停车业务处理单元通过运用车辆检测识别和车辆跟踪算法对第一从节点对应的矩阵相机识别到的车牌号进行检测,并结合第二从节点(也就是其他从节点)矩阵相机识别到的车牌号进行匹配,完成车辆出入场事件的判断,并将生成的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数据管理单元。每一个从节点在停车业务处理过程中结合其他从节点进行事件判断。
第一消息分发单元、第二消息分发单元以及第三消息分发单元用于基于通信协议在主节点、第一从节点以及第二从节点之间传输通信数据。
本申请停车管理系统100,能够实现主控机设备分布式计算,停车业务数据集中管理,并通过分布式协同,使各个主控机设备节点之间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了边缘计算设备检测车辆出入场准确度,降低数据误报和漏报。本申请停车管理系统100,实现了只有主节点边缘计算设备与后台系统连接,其他边缘计算设备(也就是从节点对应的主控机设备)通过局域网实现数据传输,资源共享,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是示例性方法的实例。基于设计偏好,应该理解,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得到重新安排。所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性的顺序给出了各种步骤的要素,并且不是要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或层次。
为使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申请,上面对所公开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方式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公开并不限于本文给出的实施例,而是与本申请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当然,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本申请中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变、修改和变型。此外,使用在权利要求书的说明书中的任何一个术语“或者”是要表示“非排它性的或者”。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单元,和步骤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为清楚展示硬件和软件的可替换性(interchangeability),上述的各种说明性部件(illustrative components),单元和步骤已经通用地描述了它们的功能。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或单元都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停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节点发送每个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所述第二从节点包括除所述第一从节点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从节点;
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以及所述停车泊位数据,对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所述第二从节点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次判断结果,对所述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所述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所述主节点;
所述主节点接收所述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进行更新与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以及所述停车泊位数据,对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二从节点,包括:
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以及所述停车泊位数据,获取多个图像与泊位状态,并根据所述多个图像与所述泊位状态,判断对应的泊位内是否存在车辆;
若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所述泊位内存在车辆,则所述第一从节点判断存在入场事件,获取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并发送所述入场车牌号码与所述入场时间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节点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次判断结果,对所述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一从节点,包括:
所述第二从节点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所述入场车牌号码以及所述入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
若所述第二从节点匹配成功,则所述第二从节点发送反对信息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停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所述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所述主节点,包括:
所述第一从节点接收所述反对信息,判断所述泊位内的入场车辆的所述入场车牌号码错误,不存在所述入场事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以及所述停车泊位数据,对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二从节点,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所述泊位内不存在车辆,则所述第一从节点判断存在出场事件,获取出场车牌号码与出场时间,并发送所述出场车牌号码与所述出场时间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停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节点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次判断结果,对所述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一从节点,包括:
所述第二从节点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所述出场车牌号码以及所述出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
若所述第二从节点匹配成功,则所述第二从节点发送赞成信息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停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所述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所述主节点,包括:
所述第一从节点接收所述赞成信息,判断所述泊位内的出场车辆的所述出场车牌号码正确,存在所述出场事件,并生成停车出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所述主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节点发送每个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第一从节点与第二从节点,所述第二从节点包括除所述第一从节点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从节点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客户端设备发送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所述主节点、所述第一从节点以及所述第二从节点。
9.一种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节点、第一从节点以及第二从节点,所述第二从节点包括除所述第一从节点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从节点;
所述主节点用于发送每个停车场景对应的停车区域类型、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所述第一从节点与所述第二从节点;
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对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泊位内车辆的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发送第一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所述第二从节点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次判断结果,对所述出入场事件进行第二次判断,并发送第二次判断结果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次判断结果,判断所述出入场事件是否真实,并生成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所述主节点;
所述主节点用于接收所述停车出入场流水数据进行更新与存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以及所述停车泊位数据,获取多个图像与泊位状态,并根据所述多个图像与所述泊位状态,判断对应的泊位内是否存在车辆;
当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所述泊位内存在车辆时,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判断存在入场事件,获取入场车牌号码与入场时间,并发送所述入场车牌号码与所述入场时间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节点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所述入场车牌号码以及所述入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发送反对信息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接收所述反对信息,判断所述泊位内的入场车辆的所述入场车牌号码错误,不存在所述入场事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从节点对应的所述泊位内不存在车辆时,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判断存在出场事件,获取出场车牌号码与出场时间,并发送所述出场车牌号码与所述出场时间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节点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停车场景对应的所述停车区域类型、所述矩阵相机数据、所述停车泊位数据、所述出场车牌号码以及所述出场时间进行车牌号码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发送赞成信息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节点用于接收所述赞成信息,判断所述泊位内的出场车辆的所述出场车牌号码正确,存在所述出场事件,并生成停车出场流水数据发送至所述主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客户端设备,用于发送分布式系统节点数据、矩阵相机数据以及停车泊位数据至所述主节点、所述第一从节点以及所述第二从节点。
CN202111247440.3A 2021-10-26 2021-10-26 停车管理方法以及停车管理系统 Active CN114023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7440.3A CN114023097B (zh) 2021-10-26 2021-10-26 停车管理方法以及停车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7440.3A CN114023097B (zh) 2021-10-26 2021-10-26 停车管理方法以及停车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3097A CN114023097A (zh) 2022-02-08
CN114023097B true CN114023097B (zh) 2022-09-20

Family

ID=80057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7440.3A Active CN114023097B (zh) 2021-10-26 2021-10-26 停车管理方法以及停车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30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2728B (zh) * 2022-03-23 2024-02-02 超级视线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停车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694408B (zh) * 2022-04-19 2024-02-09 超级视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度泊位状态的停车订单生成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77455A (ko) * 2015-12-28 2017-07-06 김형근 주차공간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6805774U (zh) * 2017-05-17 2017-12-26 智慧互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t型监控杆的路侧停车管理系统
CN108205928A (zh) * 2018-01-01 2018-06-26 智慧互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电子车牌与传感器管理停车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8765976B (zh) * 2018-06-21 2020-09-25 智慧互通科技有限公司 路侧平行停车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8961814B (zh) * 2018-06-26 2021-08-20 南京领泊悦行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多因素的判断车位是否有车覆盖的方法
CN109327684A (zh) * 2018-11-23 2019-02-12 智慧互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摄像机矩阵的路侧停车的管理系统
CN111815791B (zh) * 2020-07-02 2022-05-13 深圳市凯达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路边停车自动缴费方法及系统
CN112509364B (zh) * 2020-11-17 2021-11-09 北京精英路通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停车状态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3097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23097B (zh) 停车管理方法以及停车管理系统
US11966994B2 (en) Blockchain-bas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traffic violation event
CN107730977B (zh) 一种临时停车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7148257A1 (zh) 停车管理方法、平台及系统
CN111508261A (zh) 使用区块链的停车信息共享系统
CN109479005A (zh) 区块链实现的方法和系统
CN105701551A (zh) 一种智能停车平台及其智能停车方法
CN107067248A (zh) 一种智能地锁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225520A (zh) 一种停车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30075A (zh) 公租车预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449524B2 (en) Parking infrastructure powered by a decentralized, distributed database
CN109712392A (zh) 基于区块链的停车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120426A (zh) 一种寻车方法及装置
CN109508404A (zh) 维修教学视频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239998B (zh) 一种停车场单车的共享方法和装置
WO2017148372A1 (zh) 停车管理方法、主服务器、客服务器、终端及停车服务器
Ismail et al. IoT based smart parking system
KR20220013500A (ko) 주차장 교환이용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주차관제장치 및 주차장 교환이용 시스템
CN113096434B (zh) 用于管理停车位的方法、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559440A (zh) 一种车辆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09448430A (zh) 一种自动出入放行组件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525676A (zh) 一种非机动车管理装置及方法
TWI735326B (zh) 電動車充電之充電管理系統及方法
WO2020108601A1 (zh) 一种车辆管理装置及方法
Gaikwad et al. IoT-based smart parking system in smart c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