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2376A - 一种传感器治具、供料机构和组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感器治具、供料机构和组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2376A
CN114012376A CN202111205602.7A CN202111205602A CN114012376A CN 114012376 A CN114012376 A CN 114012376A CN 202111205602 A CN202111205602 A CN 202111205602A CN 114012376 A CN114012376 A CN 114012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groove
feeding
conveyor belt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56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化云
颜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que Sca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que Sca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que Sca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que Sca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56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23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2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237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传感器治具、供料机构和组装设备,所述传感器治具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形状与传感器的主体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形状与传感器的导线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传感器的主体,所述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传感器的导线。本发明的传感器治具,针对传感器的主体和导线,分别设置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以分别容纳主体和导线,传感器整体的固定效果好,主体和导线都不容易松动或脱离,传感器供料方便,后续吸附转移或组装等工序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传感器治具、供料机构和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秤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治具、供 料机构和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秤是人们日常称量重量最经常使用的设备。电子秤采用了现 代传感器技术,可以满足并解决现实生活的称量要求,同时有效地消 除人为误差,使之更符合法制计量管理和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要 求。
电子秤的传感器一般设置在底部四角处脚垫位置。通过传感器感 测压力的变化,称量出重量。目前,在电子秤的生产过程中,传感器 供料麻烦,不方便后续组装工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感器治具、供料机构和组装设备,传 感器供料方便,后续吸附转移或组装等工序方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治具,所述传感器治具上设置有第一容 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所述第 一容纳槽的形状与传感器的主体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形状 与传感器的导线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传感器的主 体,所述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传感器的导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缺 口,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对接的一侧开设有延伸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槽中设置有下沉槽,所述下沉槽自所述缺 口处延伸至所述延伸槽中。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治具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位于所述 第二容纳槽处。
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纳槽中设置有具有开口的挡块。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治具的底部还设置有定位凸条。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治具上设置有四组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 二容纳槽,四组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并排设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供料机构,用于运输如上所述传感器治具, 包括上料运输带、下料运输带、横向驱动组件和载台;所述上料运输 带和所述下料运输带并排设置,所述横向驱动组件和所述载台位于所 述上料运输带和所述下料运输带的端部,所述载台滑动设置在所述横 向驱动组件上;所述横向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载台沿X轴移动,以使所 述载台与所述上料运输带或所述下料运输带对接。
可选地,所述上料运输带和所述下料运输带远离所述载台的一端 还设置有流转机构,所述流转机构与所述上料运输带和所述下料运输 带对接;所述流转机构上设置有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一滚动件用于驱 动传感器治具沿X轴移动,以使传感器治具从所述下料运输带流转至 所述上料运输带。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组装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传感器治具和如 上所述的供料机构。
本发明的传感器治具,针对传感器的主体和导线,分别设置第一 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以分别容纳主体和导线,传感器整体的固定效果 好,主体和导线都不容易松动或脱离,传感器供料方便,后续吸附转 移或组装等工序方便。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 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 来阐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 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组装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组装设备的另一侧示意图;
图3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料转移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G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组装机构的仰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组装机构的另一仰视图;
图9是图8中H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2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组装机构的仰视图;
图13是图12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传感器治具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传感器固定在传感器治具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图1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安装座、传感器和脚垫组装好后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上料机构;2、供料机构;21、上料运输带;22、 下料运输带;23、横向驱动组件;24、载台;241、第二滚动件;25、 流转机构;251、第一滚动件;3、第三上料机构;4、第一组装机构; 41、第二驱动组件;42、吸附夹持组件;421、安装板;422、第二吸 取件;422a、第一吸附孔;422b、凸条;423、夹持件;423a、夹爪; 423a1、夹持凹槽;423a2、延伸部;423a3、倾斜面;424、压紧件; 425、第二伸缩驱动件;5、第二组装机构;51、第三驱动组件;52、 第三吸取件;521、凹槽;522、第二吸附孔;6、料转移机构;61、 第一驱动组件;62、第一吸取组件;621、安装件;622、第一伸缩驱 动件;623、第一吸取件;623a、连接部;623b、凸沿;623c、钩拉部;623c1、钩部;623e、支臂;623f、吸嘴;63、第二吸取组件;7、 传输机构;8、旋转调节机构;81、旋转座;82、旋转驱动件;9、第 一检测机构;10、定位机构;20、第二检测机构;30、分料机构;40、 传感器治具;401、第一容纳槽;401a、缺口;401b、延伸槽;401c、 下沉槽;402、第二容纳槽;403、避让孔;404、定位凸条;50、安 装座;501、卡勾;60、传感器;601、主体;602、导线;70、脚垫。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 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 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如图14和图15所示,公开了一种传感 器治具40,所述传感器治具40用于固定传感器60并放置在所述供 料机构2上运输,所述传感器治具40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401和第 二容纳槽402;第一容纳槽401和第二容纳槽402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401的形状与传感器60的主体601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二容纳 槽402的形状与传感器60的导线602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容纳槽 401用于容纳传感器60的主体601,所述第二容纳槽402用于容纳传 感器60的导线602。本发明的传感器治具,针对传感器60的主体601 和导线602,分别设置第一容纳槽401和第二容纳槽402以分别容纳 主体601和导线602,传感器60整体的固定效果好,主体601和导 线602都不容易松动或脱离,传感器供料方便,后续吸附转移或组装 等工序方便。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槽401与所述第二容纳槽402相对的一侧 开设有缺口401a,与所述第二容纳槽402相对接的一侧开设有延伸 槽401b。缺口401a和延伸槽401b的设置,可以方便第二吸取件422 上的凸条422b在传感器60的主体601的边沿进行限位,第二吸取件 422可以更精准地吸附住传感器60的主体601。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槽401中设置有下沉槽401c,下沉槽401c 自缺口401a处延伸至延伸槽401b中。下沉槽401c的设置可以使得 传感器60的主体601中间区域悬空,减少主体601和第一容纳槽401 底面的贴合,第二吸取件422可以更加容易地将主体601吸起。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治具40上设置有避让孔403,所述避让孔 403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402处。在本方案中,避让孔403可以起到 避让夹持件423的作用,夹持导线602的时候,夹持件423的两个夹 爪423a可以深入到避让孔403中,对导线602进行夹持。
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纳槽402中设置有具有开口的挡块(未图 示),挡块用于将导线602限位在第二容纳槽402中,使得导向不容 易从第二容纳槽402中出来。挡块设置开口可以保证导线602可以从 第二容纳槽402进出。挡块可以是软垫块,可以形变,方便从开口处 压入到第二容纳槽402中。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治具40的底部还设置有定位凸条404,所 述定位凸条404用于与供料机构2的边沿卡位,从而定位传感器治具 40,传感器治具40在供料机构2上不容易掉落。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治具40上设置有四组第一容纳槽401和第 二容纳槽402,四组第一容纳槽401和第二容纳槽402并排设置。即 每个传感器治具40上可以固定四个传感器60,可以刚好用于同一个 电子秤的组装中,方便组装。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6所示,结合图1,公开了一 种供料机构2,用于运输如上实施例所述传感器治具。所述供料机构 2包括上料运输带21、下料运输带22、横向驱动组件23和载台24; 所述上料运输带21和下料运输带22并排设置,所述横向驱动组件 23和所述载台24位于所述上料运输带21和所述下料运输带22的端 部,所述载台24滑动设置在所述横向驱动组件23上;所述横向驱动 组件23驱动所述载台24沿X轴移动,以使载台24与所述上料运输 带21或所述下料运输带22对接。在本方案中,当传感器治具40被 上料运输带21传送至载台24上时,横向驱动组件23驱动所述载台 24沿X轴移动,载台24与下料运输带22对接,第一组装机构4将 传感器治具40上的传感器60取走后,下料运输带22直接将空的传 感器治具40带走。横向驱动组件23和载台24的设置可以让上料运 输带21和下料运输带22并排设置,从而使得上料运输带21的上料 位置和下料运输带22下料位置处于同一端,下料运输带22上的空的 传感器治具40重新放置传感器60后,可以直接通过上料运输带21 运输至载台24处,传感器治具40的上料的效率高。而如果是传统运 输带在一端上料,中间取料,另一端下料。即上下料分别位于运输带 的两端。空的传感器治具40需要从另一端下料端移动到上料端,距 离长,操作麻烦,上料效率低。
可选地,如图17所示,所述上料运输带21和下料运输带22远 离所述载台24的一端还设置有流转机构25,所述流转机构25与上 料运输带21和下料运输带22对接。所述流转机构25上设置有第一 滚动件251,第一滚动件251用于驱动传感器治具40沿X轴移动, 以使传感器治具40从下料运输带22流转至上料运输带21。通过设 置流转机构25,并排设置的上料运输带21和下料运输带22形成运 输回路。传感器治具40可以通过流转机构25直接从上料运输带21 流转至下料运输带22,在这过程中,将新的传感器60装在传感器治 具40上,传感器60的供料不间断,效率高。第一滚动件251可以为 滚轮、滚轴、传送皮带等。
可选地,所述载台24在上设置有第二滚动件241,第一滚动件 251用于驱动传感器治具40沿Y轴移动,以使传感器治具40从载台 24上移动至下料运输带22。第一组装机构4将传感器治具40上的传 感器60取走后,第二滚动件241滚动,可以将空的传感器治具40从 载台24上运输至下料运输带22上。第二滚动件241的设置既可以方 便传感器治具40运输至下料运输带22上,又可以使得传感器治具 40的传感器60取走之后,载台24才将传感器治具40带走,确保第 二组装机构5可以吸取到传感器治具40上的传感器60。第二滚动件 241可以为滚轮、滚轴、传送皮带等。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结合图19,公 开了一种组装设备,包括如上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器治具和如上实施例 所述的供料机构。
具体地,组装设备包括依据生产线路设置的第一上料机构1、供 料机构2、第三上料机构3、第一组装机构4和第二组装机构5;所 述第一上料机构1用于上料安装座50,所述供料机构2用于上料传 感器60,所述供料机构2用于上料脚垫70;所述第一组装机构4用 于将所述供料机构2上的传感器60组装到安装座50上;所述第二组 装机构5用于将所述第三上料机构3上的脚垫70组装到安装座50上。
通过设置第一上料机构1、供料机构2、第三上料机构3、第一 组装机构4和第二组装机构5,第一上料机构1、供料机构2、第三 上料机构3分别负责安装座50、传感器60、脚垫70的上料。第一组 装机构4将传感器60组装在安装座50上,第二组装机构5将脚垫 70组装在安装上,完成电子秤传感器模块的组装工序,组装方便, 效率高。组装好后的安装座50、传感器60和脚垫70为传感器模块, 可以直接用于电子秤整机的生产组装。
可选地,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依据生产线路 设置的料转移机构6和传输机构7;所述料转移机构6用于将所述第 一上料机构1的安装座50转移到所述传输机构7上。在本方案中, 通过料转移机构6可以将安装座50转移到传输机构7上,传输机构 7将安装座50向下一工位输送,以完成后续的组装。其中,传输机 构7可以是传送带等。
可选地,所述料转移机构6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料机构1和所述传 输机构7之间;所述料转移机构6包括第一驱动组件61、第一吸取 组件62和第二吸取组件63,所述第一吸取组件62和第二吸取组件63并排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1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1驱动所述第一吸取组件62和所述第二吸取组件63在X轴和Z轴方向上移 动;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旋转调节机构8,所述旋转调节机构8设置 在所述第一吸取组件62和第一上料机构1之间;所述第一吸取组件 62用于将所述第一上料机构1的安装座50吸取到所述旋转调节机构8上,所述旋转调节机构8用于旋转调节所述安装座50的角度,所 述第二吸取组件63用于将所述旋转调节机构8的安装座50吸取到所 述传输机构7上。
通过第一驱动组件61驱动第一吸取组件62和第二吸取组件63 同时在X轴上往复运动,第一吸取组件62将第一上料机构1上的安 装座50吸取到旋转调节机构8,旋转调节机构8将安装座50调整到 正确角度后,第一驱动组件61再驱动第一吸取组件62到第一上料机构1处吸取安装座50。与此同时,第二吸取组件63同时移动到旋转 调节机构8处,并吸取旋转调节机构8上已经调整好角度的安装座 50。在第一驱动组件61的带动下,第一吸取组件62将新吸取的安装 座50放置在旋转调节机构8上进行新一轮的角度调整,第二吸取组 件63则将上一次调整好角度的安装座50吸取到传输机构7上。在本 方案中,通过第一吸取组件62和第二吸取组件63的同时吸取转移, 可以不间断地进行吸取安装座50→调整角度→吸取至传输机构7的 动作,吸取新的安装座50的同时,可以同时将调整好角度的安装座 50吸取至传输机构7,组装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在第一吸取组件 62从旋转调节机构8处运动至第一上料机构1重新吸取安装座50的 过程中,旋转调节机构8可以进行角度调整,充分利用操作的间隙时 间,安装座转移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在第一上料机构1上时,安装座50的方向是随意排布的,在将 安装座50吸取至传输机构7之前,先通过旋转调节机构8将安装座 50的角度调节好,在后续的安装中,传感器60和脚垫70才能精准、 快速地安装在安装座50上。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旋转调节机构8包括旋转座81和旋 转驱动件82,旋转座81与旋转驱动件82连接,旋转驱动件82驱动 旋转座81旋转,进行角度调整。放置在旋转调节机构8上的安装座 50可以通过视觉检测机构检测角度是否偏移。当安装座50角度偏移时,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旋转驱动件82旋转相应角度,实现角度调整。 旋转驱动件82可以是电机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取组件62包括安装件621、第一伸缩驱动 件622和多个第一吸取件623;所述第一吸取件623安装在所述安装 件621上,多个所述第一吸取件623沿Y轴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 件621上,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622与所述第一吸取件623连接,以驱动调节所述第一吸取件623之间的间距。在本方案中,多个第一吸 取件623可以同时吸取多个安装座50,效率高。通过第一伸缩驱动 件622的带动,调节各个第一吸取组件62之间的间距,可以方使得 各第一吸取件623对准待吸取的安装座50以及将安装座50放置在对 应的旋转调节机构8上。具体地,因为安装座50在第一上料机构1 上是依次紧挨着排列的,第一伸缩驱动件622缩小各第一吸取件623 之间的间距,让第一吸取件623对准对应的安装座50,方便吸取。 而旋转调节机构8之间的间距较大,移动到旋转调节机构8处时,第 一伸缩驱动件622驱动增大各第一吸取件623之间的间距,让第一吸 取件623对准对应的旋转调节机构8,以保证将各安装座50精准地 放置到旋转调节机构8的旋转座81上。
当第一吸取件623设置有多个的时候,旋转调节机构8也对应设 置有多个。具体地的,因为每个电子秤底部四角处个需要1个传感器 60,即需要4个传感器60,所以,第一吸取件623和旋转调节机构8 皆设置有4个。以4个为一组,一组刚好用于一个电子秤,方便后续的组装。
可选地,最外侧的所述第一吸取件623上设置有连接部623a和 凸沿623b,其余的所述第一吸取件623上相对设置有钩拉部623c和 凸沿623b,钩拉部623c端部形成有钩部623c1。钩拉部623c位于所 述相邻的凸沿623b之上。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622与所述最外侧的 所述吸取件上的连接部623a连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622伸长时, 带动最外侧的第一吸取件623移动,每个凸沿623b分别与相邻钩拉 部623c的钩部623c1卡位,从而拉动其余第一吸取件623移动,增 大各吸取件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622收缩时,带动最外侧的第一吸取移动,由此推动每个第一吸取件623靠拢,减小各吸取 件之间的间距。通过钩拉部623c和凸沿623b的配合,仅需要第一伸 缩驱动件622的伸缩驱动,就可以巧妙地实现多个第一吸取件623之 间间距的同时调节,结构简单,调节效率高。
可选地,第二吸取组件63也设置有第一吸取件623,所述第一 吸取件623和第二吸取件422皆设置有两个支臂623e和两个吸嘴 623f。两个支臂623e相对设置,两个吸嘴623f分别设置两个支臂 623e的侧边。吸嘴623f吸附的时候,支臂623e可以与安装座50接 触,起到定位和辅助支撑安装座50的作用。第二吸取组件63的第一 吸取件623也可以设置4个。
可选地,料转移机构6和第一组装机构4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检测 机构9,第一检测机构9用于检测安装座50的角度是否正确。若安 装座50的角度正确,则正常进行后续的组装作业;若安装座50的角 度错误,则后续的组装作业跳过。第一检测机构9可以进一步确认安 装座50的角度是否正确,后续作业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作 业,提高组装的良率和效率。第一检测机构9可以是CCD等视觉检测 机构。当安装座50以4个为一组的时候,当一组中只要出现有一个 安装座50的角度错误,则整组的的组装作业都跳过,保证每组全部是组装完好的,方便直接用于同一个电子秤的组装。
可选地,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第一组装机构4包括第二驱动 组件41和吸附夹持组件42,所述吸附夹持组件42安装在所述第二 驱动组件41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1驱动所述吸附夹持组件42在 X轴、Y轴和Z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吸附夹持组件42包括安装板421、 安装在所述安装板421上的第二吸取件422和夹持件423。所述第二 吸取件422用于吸附住传感器60的主体601,所述夹持件423用于 夹持住传感器60的导线602。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二驱动组件41驱 动吸附夹持组件42三维运动,实现对传感器60的吸附夹持。其中, 传感器60包括主体601以及连接在主体601上的导线602。第二吸 取件422吸附传感器60的主体601,不容易伤害到传感器60的主体 601;夹持件423适合于夹持传感器60的导线602,夹持效果好。通 过对传感器60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传感器60固定效果好, 不容易对传感器60造成损伤。第二吸取件422可以连接真空装置, 实现真空吸附。
可选地,所述第二吸取件422上用于吸取传感器60的一面上设 置有第一吸附孔422a,第一吸附孔422a可以与外接气管连通。第一 吸附孔422a四周设置有凸条422b,凸条422b在第一吸附孔422a吸 附传感器60的时候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
可选地,所述夹持件423包括两个夹爪423a,两个夹爪423a相 对设置,且能够相互靠拢或远离。两个夹爪423a上分别开设有夹持 凹槽423a1,两个夹持凹槽423a1相互朝向。当两个夹爪423a相互 靠拢时,两个夹持凹槽423a1形成夹持孔,夹持孔用于夹持传感器 60的导线602。在吸附夹持组件42工作时,第二吸取件422吸附住 传感器60的主体601,同时夹持件423的两个张开的夹爪423a闭合, 将传感器60的导线602夹持在两个夹持凹槽423a1形成的夹持孔中。 与普通的机械手相比,通过设置两个可以夹爪423a,并在夹爪423a 上设置夹持凹槽423a1形成夹持孔,更加适用于夹持传感器60的导 线602,夹持容易,夹持效果好。两个夹爪423a之间相互靠拢或远 离可以通过设置气缸等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夹爪423a上朝向另一夹爪423a的一侧延伸设置有延伸 部423a2,延伸部423a2位于夹持凹槽423a1的上方。在夹持的时候, 当夹爪423a被带动沿Z轴向下运动夹持导线602的时候,夹爪423a 不断向下移动,延伸部423a2可以抵挡住传感器60的导线602,使得传感器60的导线602处于夹持凹槽423a1的夹持范围内,夹爪423a 不会因移动越位而导致夹持凹槽423a1不能对准传感器60的导线 602。当两个夹爪423a靠拢的时候,延伸部423a2可以起到导向的作 用,传感器60的导线602会沿着延伸部423a2的底沿准确地滑入到夹持凹槽423a1中,夹持精准。
可选地,夹持凹槽423a1下方的侧面设置有倾斜面423a3,倾斜 面423a3增大了进入区域,可以方便导线602进入到夹持凹槽423a1 的夹持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吸附夹持组件42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421上 的压紧件424和第二伸缩驱动件425,所述压紧件424位于所述第二 吸取件422和所述夹持件423之间,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425与所述 夹持件423连接,以驱动所述夹持件423靠近或远离所述压紧件424。 如图19所示,安装座50上设有卡勾501,卡勾501用于固定传感器 60的导线602,卡勾501侧边开口。本方案中,在第二吸取件422和 夹持件423之间设置压紧件424,当吸附夹持组件42将传感器60压 在安装座50上以完成安装的时候,压紧件424会压在传感器60的导线602上,即传感器60的导线602被压紧件424件压在安装座50上 暂时固定。在导线602卡入到卡勾501之前,第二伸缩驱动件425驱 动夹持件423靠近压紧件424移动,夹持件423和压紧件424之间的 导线602弯曲,再左右调节夹持件423使得夹持件423和压紧件424 之间的导线602处于卡勾501侧边的开口处,第二伸缩驱动件425再 驱动夹持件423远离压紧件424移动,夹持件423和压紧件424之间 的导线602拉直,导线602进入到卡勾501中卡位。压紧件424压紧 住夹持件423和压紧件424之间的导线602,避免夹持件423在远离 或靠近压紧件424的运动过程中拉扯到导线602与传感器60的主体 601的连接位置,防止导线602与传感器60的主体601分离或损坏 连接。并且,通过第二伸缩驱动件425驱动夹持件423远离或靠近压 紧件424运动,并与压紧件424配合,可以方便、快速地将导线602 卡入到卡勾501中实现固定,效率高,组装方便。具体地,第二伸缩 驱动件425可以为气缸等。
可选地,如图10至图13所示,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 第三上料机构3侧边的定位机构10;所述第二组装机构5包括第三 驱动组件51和第三吸取件52,所述第三吸取件52安装在所述第三 驱动组件51上,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1驱动所述第三吸取件52在X轴和Z轴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三吸取件52将所述第三上料机构3上 的脚垫70吸附到所述定位机构10上定位后,再将脚垫70吸附组装 到安装座50上。脚垫70在第三上料机构3处于无序排列状态,并且 处于容易移动的状态,第三吸取件52对位难以非常精准,直接吸取 处于第三上料机构3上的脚垫70安装在安装座50上,安装对位差, 安装效果不好。在本方案中,第三吸取件52先将第三上料的脚垫70 吸附到定位机构10上定位。此时脚垫70处于确定的状态,第三吸取 件52在该状态下重新吸附脚垫70,可以对位精准地将脚垫70吸附 住,精准地安装到安装座50上。可选地,定位机构10上设置有用于 定位脚垫70的定位凹槽。
可选地,第三吸取件52的吸附面设置有凹槽521,所述凹槽521 形状与脚垫70形状相适应。凹槽521中设置有多个第二吸附孔522。 设置凹槽521可以限位脚垫70,多个第二吸附孔522可以将脚垫70 牢固地吸附住。第三吸取件52可以通过气管外界真空装置,实现真空吸附,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第三吸取件52也可以为4个,每 次吸附4个脚垫70。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组装机构5之后还设置有第二 检测机构20,第二检测机构20之后还设置有分料机构30。第二检测 机构20用于检测安装座50、传感器60和脚垫70的的组装是否正确, 分料机构30根据第二检测机构20的检测结果将组装错误和组装正确 的传感器模块分开,提高质检效率。第二检测机构20可以是CCD等 视觉检测机构,分料机构30可以是NG分选机构等。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 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 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Claims (10)

1.一种传感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治具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形状与传感器的主体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形状与传感器的导线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传感器的主体,所述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传感器的导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缺口,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对接的一侧开设有延伸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中设置有下沉槽,所述下沉槽自所述缺口处延伸至所述延伸槽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治具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处。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中设置有具有开口的挡块。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治具的底部还设置有定位凸条。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治具上设置有四组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四组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并排设置。
8.一种供料机构,用于运输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传感器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运输带、下料运输带、横向驱动组件和载台;所述上料运输带和所述下料运输带并排设置,所述横向驱动组件和所述载台位于所述上料运输带和所述下料运输带的端部,所述载台滑动设置在所述横向驱动组件上;所述横向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载台沿X轴移动,以使所述载台与所述上料运输带或所述下料运输带对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运输带和所述下料运输带远离所述载台的一端还设置有流转机构,所述流转机构与所述上料运输带和所述下料运输带对接;所述流转机构上设置有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一滚动件用于驱动传感器治具沿X轴移动,以使传感器治具从所述下料运输带流转至所述上料运输带。
10.一种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治具和如权利要求8至9任一项所述的供料机构。
CN202111205602.7A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传感器治具、供料机构和组装设备 Withdrawn CN1140123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5602.7A CN114012376A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传感器治具、供料机构和组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5602.7A CN114012376A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传感器治具、供料机构和组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2376A true CN114012376A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56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5602.7A Withdrawn CN114012376A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传感器治具、供料机构和组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23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3747B (zh) 一种自动fpc贴合机及贴板方法
KR100935616B1 (ko) 오토 lcm 조립기
CN113401651A (zh) 一种半导体元件自动上料测试装置
CN109592157B (zh) 一种贴装设备
CN113245809B (zh) 多摄像头组装设备
CN215118859U (zh) 晶圆取料装置
CN113083620A (zh) 装配设备和封装设备
CN210155287U (zh) 成品测试机电池供应运送检测装置
CN114043208A (zh) 一种传感器组装机构和组装设备
CN209787738U (zh) 自动贴装设备
CN112928052B (zh) 固晶机
CN110519933B (zh) 一种折弯装置及生产线
CN116351648B (zh) 点胶生产线及加工方法
CN114012376A (zh) 一种传感器治具、供料机构和组装设备
CN112045418A (zh) 一种组装装置
CN216780748U (zh) 装配装置
CN110931398A (zh) 一种封装设备
CN213916933U (zh) 一种上料装置
CN215542287U (zh) 装配设备和封装设备
KR102567088B1 (ko) 광학 정렬기용 테이프 제거 장치
CN215923683U (zh) 一种半导体元件自动上料测试装置
CN214254357U (zh) 固晶机
JPH10212023A (ja) 回路基材作業システム
JPH10163692A (ja) 回路部品搬送装置
CN112091608A (zh) 一种组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0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