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9157A - 可动支承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可动支承结构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9157A
CN114009157A CN202080046162.2A CN202080046162A CN114009157A CN 114009157 A CN114009157 A CN 114009157A CN 202080046162 A CN202080046162 A CN 202080046162A CN 114009157 A CN114009157 A CN 114009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ed
pair
movable support
connector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61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09157B (zh
Inventor
宫本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09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9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09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9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4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conductive parts having primarily a non-electric function, e.g. frame, casing, ra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20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nections not cover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16B2200/93Fastener comprising feature for establishing a good electrical conn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or insulation fe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目的是在第2部件相对可动地支承于第1部件时,第2部件更不易从第1部件脱离。可动支承结构体具备:第1部件,具有可动支承部和防脱限制部;和第2部件,具有被支承部和接纳部,所述可动支承部限制沿着第1方向朝向所述可动支承部滑动移动的所述被支承部向滑动移动方向里侧的移动,并将所述滑动移动的被支承部以能沿着所述第1方向及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承,所述防脱限制部以随着从相对于所述接纳部向与所述第2部件相反的一侧离开的位置朝向所述被支承部滑动移动的一侧而逐渐接近所述接纳部的姿势延伸,在所述防脱限制部的顶端形成的防脱面能够从所述被支承部企图脱出的方向接触所述接纳部。

Description

可动支承结构体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可动支承结构体。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联锁连接器能移动地装配于密封保持构件的结构。联锁连接器在形成于保持构件的插通槽中插通而以能浮动的状态被支承。另外,在联锁连接器形成有弹性卡止片。在保持构件形成有弹性卡止片卡止的被卡止部。在联锁连接器插通于插通槽的状态下,通过弹性卡止片与被卡止部卡止,从而实现联锁连接器的防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84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期望如联锁连接器的可动体相对于支承体更不易脱落。
因此,本公开以在第2部件相对可动地支承于第1部件时,第2部更不易从第1部件脱离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可动支承结构体,具备:第1部件,具有可动支承部和防脱限制部;和第2部件,具有被支承部和接纳部,所述可动支承部限制沿着第1方向朝向所述可动支承部滑动移动的所述被支承部向滑动移动方向里侧的移动,并将所述滑动移动的被支承部以能沿着所述第1方向及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承,所述防脱限制部以随着从相对于所述接纳部向与所述第2部件相反的一侧离开的位置朝向所述被支承部滑动移动的一侧而逐渐接近所述接纳部的姿势延伸,在所述被支承部朝向所述可动支承部滑动移动的状态下,在所述防脱限制部的顶端形成的防脱面能够从所述被支承部企图脱出的方向接触所述接纳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在第2部件相对可动地支承于第1部件时,第2部件更不易从第1部件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盖装配于设备箱体的开口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可动支承部及被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可动支承部及被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5是可动支承部的主视图。
图6是沿着图2的VI-VI线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可动支承结构体如下。
(1)一种可动支承结构体,具备:第1部件,具有可动支承部和防脱限制部;和第2部件,具有被支承部和接纳部,所述可动支承部限制沿着第1方向朝向所述可动支承部滑动移动的所述被支承部向滑动移动方向里侧的移动,并将所述滑动移动的被支承部以能沿着所述第1方向及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承,所述防脱限制部以随着从相对于所述接纳部向与所述第2部件相反的一侧离开的位置朝向所述被支承部滑动移动的一侧而逐渐接近所述接纳部的姿势延伸,在所述被支承部朝向所述可动支承部滑动移动的状态下,在所述防脱限制部的顶端形成的防脱面能够从所述被支承部企图脱出的方向接触所述接纳部。考虑到在被支承部将要从可动支承部拔出的情况下,在防脱限制部的顶端部施加被支承部的脱落方向的力及向第1部件侧的力。但是,那样的力被倾斜姿势的防脱限制部有效地挡住。因此,防脱限制部自身不易以使顶端部向第1部件侧移位的方式变形。由此,可抑制防脱限制部和接纳部的钩挂解除。由此,在第2部件相对可动地支承于第1部件时,第2部件不易从第1部件脱离。
(2)也可以为,在所述防脱限制部的顶端形成的按压面从与所述第2部件相反的一侧接触所述接纳部,将所述第2部件向离开所述第1部件侧按压。第2部件相对于第1部件不易晃动。
(3)也可以为,在所述防脱限制部的顶端的至少一方的侧部形成有侧方突出部,所述侧方突出部从与所述第2部件相反的一侧接触所述第2部件,将所述第2部件向离开所述第1部件的一侧按压。
(4)也可以为,所述可动支承部及所述被支承部的一方具有一对插入突部,所述可动支承部及所述被支承部的另一方具有所述一对插入突部插入的一对导槽,在所述一对导槽中的供所述一对插入突部插入的插入口侧端部,以空出能在所述一对导槽内插入所述一对插入突部的间隙的状态形成有防脱突部,所述防脱突部将所述一对导槽局部封闭。一对插入突部不易从一对导槽脱离,第2部件相对于第1部件不易脱离。
(5)也可以为,所述可动支承部具有与沿着所述第1方向朝向所述可动支承部滑动移动的所述被支承部在滑动移动方向里侧对置的里侧接纳部,所述里侧接纳部具有在所述第2方向上通过间隙分离的一对分割里侧接纳部。可实现轻量化,并且由一对分割里侧接纳部稳定地挡住被支承部。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可动支承结构体的具体例。另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可动支承结构体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可动支承结构体是装配于设备箱体的开口的盖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盖2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盖20装配于设备箱体10的开口部11的状态的主视图。
设备箱体10是通过金属等形成的构件,例如是电气设备的外壳。在该设备箱体10形成开口10h。在该开口10h装配开口部11。开口部11具备筒部12和支架部13。筒部12通过树脂等形成。在此,筒部12形成为细长的筒状。支架部13通过金属板等形成。支架部13在筒部12的外周部的轴方向中间部向筒部12的外周侧伸出。本支架部13通过螺钉等固定于设备箱体10。在支架部13固定于设备箱体10的状态下,筒部12在俯视时位于设备箱体10的开口10h内。例如,将支架部13的一部分作为嵌件部分通过模具成形筒部12,从而筒部12和支架部13一体化。
筒部12内的空间在设备箱体10的内方及外方开口。盖20是将该筒部12的外侧开口关闭的盖。
盖20具备盖主体30和连接器50。
盖主体30是通过树脂等形成的构件,形成为能嵌入到筒部12的形状。在此,盖主体30在俯视时形成为具有与筒部12的内周面形状相应的形状的板状。在此,筒部12形成为细长筒状,因此盖主体30形成为长圆板形状。通过盖主体30嵌入到筒部12,从而筒部12的开口被封闭。
在此,在盖主体30的外侧装配有由金属板等形成的屏蔽盖28。在此,屏蔽盖28利用螺钉29等固定于盖主体30。在盖主体30嵌入到筒部12的状态下,屏蔽盖28将开口部11的周围覆盖而进行电磁屏蔽。在该状态下,屏蔽盖28通过螺钉紧固到支架部13而与设备箱体10接地。屏蔽盖28不是必需的,也可以省略。
连接器50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能相对移动的状态保持于盖主体30的构件。在此,连接器50以可动的状态保持于盖主体30的朝向设备箱体10内的部分。在设备箱体10内设置对方侧连接器16(参照图2)。对方侧连接器16是能与连接器50连接的连接器。对方侧连接器16在盖主体30嵌入到筒部12的状态下支承于能与由该盖主体30保持的连接器50连接的位置。
例如,假设对方侧连接器16是具有两个端子的连接器,且连接器50也是具有两个端子的连接器。另外,假设连接器50的两个端子变为通过电线等短路构件导通的状态。并且,当盖20安装于开口部11时,则连接器50与对方侧的连接器16连接。于是,对方侧连接器16的两个端子与连接器50中对应的两个端子连接而变为导通状态。
对方侧连接器16相对于开口部11的配置位置能产生制造误差、组装误差等。另外,关于连接器50相对于盖主体30的保持位置也能产生制造误差、组装误差等。为了吸收这样的误差,连接器50在规定范围内可动地支承于盖主体30。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主体30是具有可动支承部及防脱限制部的第1部件的一例。连接器50是具有被支承部和接纳部的第2部件的一例。在盖主体30的靠近宽度方向一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可动支承部40。在此,盖主体30在俯视时形成为细长的形状,有时将长边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将短边方向称为进深方向。可动支承部40将连接器50支承为可动。可动支承部40的位置不作特别限定。在连接器50的基端部设置有被支承部60。连接器50借助被支承部60由可动支承部40可动地支承。
对可动支承部40及被支承部60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图3及图4是示出可动支承部40及被支承部60的立体图。在图3及图4中,由可动支承部40支承前的被支承部60用假想线示出。图5是可动支承部40的主视图。图6是沿着图2的VI-VI线的局部剖视图。
可动支承部40能沿着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移动地支承沿着第1方向X朝向可动支承部40滑动移动的被支承部60。在此,所谓第1方向X是在被支承部60支承于可动支承部40时被支承部60朝向可动支承部40移动的方向。所谓第2方向Y是与第1方向X正交的方向。在此,在将连接器50相对于盖主体30的延伸方向作为第3方向Z时,第2方向Y与第1方向X及第3方向Z双方正交。另外,也可以掌握为第3方向Z是连接器50相对于连接器16的连接方向。另外,可动支承部40在第1方向X上以限制被支承部60向滑动移动方向里侧移动的状态支承被支承部60。
更具体地,可动支承部40具备一对滑动支承部42和里侧接纳部46。
一对滑动支承部42以在盖主体30中朝向设备箱体10的部分隔开间隔地突出的方式形成。滑动支承部42包括在XZ平面上扩展的板状部分。一对滑动支承部42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在此之间配设被支承部60。在一对滑动支承部42的向内部分(在此为滑动支承部42的顶端部中的向内部分)形成有一对导槽43。导槽43以沿着被支承部60的滑动移动方向、在此为X方向的方式形成。一对导槽43在相互面对侧及延伸方向一端侧开口。一对导槽43中延伸方向一端侧的端部是后述的一对插入突部62插入的插入口侧端部。
在一对导槽43中的插入口侧端部形成有防脱突部44。该防脱突部44在导槽43的插入口侧端部将该导槽43局部封闭。另外,在导槽43的插入口侧端部,在防脱突部44与导槽43的内表面之间空出能将插入突部62插入的间隙。在此,防脱突部44以从导槽43中的盖主体30侧的面突出的方式形成。在防脱突部44与导槽43中的连接器50侧的面之间形成有与插入突部62的厚度尺寸相同程度(优选相同)的间隙。另外,防脱突部44包括朝向被支承部60的滑动移动方向的里侧逐渐突出的导向面44f1。在插入突部62插入到导槽43内时,插入突部62通过与该导向面44f1接触,从而被引导到上述间隙。由此,插入突部62顺利地被引导到导槽43内。另外,防脱突部44中的导槽43的延伸方向中间侧的面形成为与第1方向X正交的止动面44f2。在插入突部62超过防脱突部44收纳于导槽43的状态下,插入突部62通过与止动面44f2接触,从而不易从导槽43脱出。
里侧接纳部46设置于滑动支承部42中的被支承部60的滑动移动方向里侧。该里侧接纳部46设置于与朝向可动支承部40滑动移动的被支承部60在滑动移动方向里侧对置的位置。
在此,里侧接纳部46包括一对分割里侧接纳部46a、46a。一对分割里侧接纳部46a、46a分别设置于一对滑动支承部42。分割里侧接纳部46a的一部分将导槽43的延伸方向另一端侧封闭。分割里侧接纳部46a的另一部分从滑动支承部42中滑动方向里侧的顶端侧部分朝向一对滑动支承部42之间突出。一对分割里侧接纳部46a、46a在第2方向Y上通过间隙分离。一对分割里侧接纳部46a、46a也可以相互连接。
被支承部60是构成连接器50的基端部的部分。在此,连接器50的基端部51形成为相对于连接器50的顶端侧部分向第1方向X侧突出的形状。连接器50的基端部51比顶端部突出的量是多少,接着说明的插入突部62就形成得长出多少。由此,插入突部62在导槽43内容易稳定。
被支承部60包括从连接器50的基端部51的两侧突出的一对插入突部62。一对插入突部62分别形成为能嵌入到导槽43的细长板形状。一对插入突部62的朝外的面之间的间隔大于一对滑动支承部4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但是小于一对导槽43的槽底面之间的间隔。另外,连接器50的基端部51的两侧面之间的尺寸小于一对滑动支承部4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因此,连接器50的基端部51的被支承部60能够沿着作为将一对滑动支承部42连接的方向的第2方向Y在规定范围内移动。
插入突部62的长度尺寸小于导槽43的长度尺寸。因此,在导槽43的延伸方向上,插入突部62能变为收纳于导槽43内的状态。另外,在此,导槽43的宽度大于插入突部62的厚度。因此,插入突部62在第3方向Z上能够在导槽43内移动。因此,被支承部60在第3方向Z上也在规定的范围内可动地被支承。结果是,连接器50相对于盖主体30能够在规定范围内倾斜,连接器50能够配合对方侧连接器16的姿势而倾斜。因此,可顺利进行将连接器50与对方侧连接器16连接的作业。
另外,被支承部60在沿第1方向X滑动移动的方向上通过上述里侧接纳部46而被限制移动。在滑动移动的方向的反向、即被支承部60从可动支承部40脱落的方向上,通过接着说明的接纳部64和防脱限制部48的钩挂可限制被支承部60的移动。
另外,可动支承部将被支承部支承为在规定范围内能移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为,可动支承部是截面为T字状的凸部,且被支承部是该截面为T字状的突部以具有游隙的状态能滑动地嵌入的截面为T字状的槽。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说明了可动支承部40具有一对导槽43,且被支承部60具有一对插入突部62的例子。也可以与该结构相反,是可动支承部具有一对插入突部,且被支承部具有一对导槽的结构。
被支承部60相对于可动支承部40的防脱通过防脱限制部48与接纳部64接触而进行。
连接器50的基端部51从可动支承部40侧观看开口。在基端部51形成有接纳部64。在此,将形成于基端部51的开口包围的周壁部分中滑动移动方向里侧的壁部的顶端部是接纳部64。接纳部64形成为与一对插入突部6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板状。接纳部64的端缘部中滑动移动方向里侧的部分(向外部分)形成为被倒角的斜面形状。在此,接纳部64的端缘部中滑动移动方向外侧的部分(向内部分)也形成为被倒角的斜面形状。接纳部64中比形成为上述斜面形状的部分靠里侧的部分的两面形成为与滑动移动方向正交的面。
防脱限制部48设置于可动支承部40。防脱限制部48以从相对于接纳部64向与连接器50相反的一侧离开的位置朝向被支承部60滑动移动的一侧而逐渐接近所述接纳部64的姿势延伸。更具体地,从可动支承部40中一对滑动支承部42之间的里侧部分、且第1方向X的中间部朝向被支承部60插入侧延伸出延伸基片47。在延伸基片47的顶端部以折返的方式设置有防脱限制部48。防脱限制部48在一对滑动支承部42之间以随着从一对滑动支承部42的里侧朝向顶端侧而朝向被支承部60相对于可动支承部40的滑动移动方向的方式以倾斜姿势延伸。在此,防脱限制部48中除折返部分及顶端部之外的部分为直线板状。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部在一对导槽43之间位于被支承部60的滑动移动方向靠里。并且,在被支承部60滑动插入到可动支承部40的状态下,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部配置于能与接纳部64接触的位置。该防脱限制部48能以其基部侧为中心弹性变形。由此,防脱限制部48能沿着作为连接器50的较长方向的第3方向Z移位。因为防脱限制部48倾斜地延伸,所以该防脱限制部48变得比较长。由此,更加省空间,在防脱限制部48能设置尽量充分的弹性变形区域。
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部包括防脱面48f1。在此,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部包括在第3方向Z上向连接器50侧突出的部分48a。该部分48a中被支承部60的滑动移动方向里侧的面是防脱面48f1。在被支承部60朝向可动支承部40滑动移动的状态下,防脱面48f1配置成从被支承部60企图防脱的方向(即被支承部60的滑动移动方向外侧)能接触接纳部64。
更具体地,在防脱限制部48没有弹性变形的自然状态下,当沿着被支承部60的滑动移动方向透视时,包括防脱面48f1的部分48a存在于与接纳部64重合的位置。特别是,即使在插入突部62在导槽43内与连接器50侧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也就是说,被支承部60在可动支承部40的可动范围内位于最远离盖主体30的位置的状态),该位置关系也成立。因此,在被支承部60滑动移动而安装到可动支承部40的状态下,防脱限制部48的防脱面48f1与接纳部64接触而进行被支承部60的防脱。该状态是防脱状态。
另外,防脱限制部48能从上述防脱状态下的姿势向从被支承部60插入到可动支承部40时的接纳部64的相对的通过路径退避的方向、即盖主体30侧弹性变形。在连接器50的被支承部60安装于盖主体30的可动支承部40时,接纳部64相对于部分48a的倾斜面从与防脱面48f1相反的一侧接触。由此,防脱限制部48能够向上述退避的方向变形。并且,当部分48a超过接纳部64时,防脱限制部48返回原形状,变为上述防脱状态。
另外,被支承部60在利用防脱面48f1实现防脱的位置与被里侧接纳部46限制向里侧移动的位置之间设置有差。在此,防脱面48f1和里侧接纳部46的间隔大于接纳部64的厚度。由此,被支承部60能够在第1方向X上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
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部包括按压面48f2。在此,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部包括在第1方向X上向被支承部60的滑动移动方向里侧突出的部分48b。该部分48b中在第3方向Z上朝向连接器50的面是按压面48f2。按压面48f2在插入突部62收纳于导槽43内的状态下设置于与接纳部64从盖主体30侧能接触的位置。例如,在插入突部62在导槽43内与连接器50侧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也就是说,被支承部60在可动支承部40的可动范围内位于最远离盖主体30的位置的状态)下与接纳部64从盖主体30侧能接触的位置。在图6中,图示出在防脱限制部48没有弹性变形的初期状态下,包括按压面48f2的部分48b配设于与接纳部64重叠的区域的情况。并且,在被支承部60滑动插入到可动支承部40的状态下,在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形成的按压面48f2从与连接器50相反的一侧与接纳部64接触,将连接器50向离开盖主体30侧按压。
另外,在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的至少一方侧部形成有侧方突出部49。在此,在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的两侧部形成有一对侧方突出部49。更具体地,在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部中比部分48a靠盖主体30侧设置有侧方突出部49。在第1方向X上,按压面48f2和侧方突出部49的位置错开。侧方突出部49中连接器50侧的面在第3方向Z上与按压面48f2设置于相同位置。并且,在按压面48f2与接纳部64接触的状态下,侧方突出部49与被支承部60从盖主体30侧接触。在此,一对侧方突出部49与将连接器50的基端部51的开口包围的周壁部分中两侧壁部接触。由此,一对侧方突出部49也从与盖主体30相反的一侧与连接器50接触,将该连接器50向离开盖主体30的方向按压。
根据这样构成的可动支承结构体,防脱限制部48以从相对于接纳部64向与连接器50相反的一侧离开的位置朝向被支承部60滑动移动的一侧而逐渐接近接纳部64的姿势延伸。并且,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部的防脱面48f1与接纳部64接触而实现被支承部60的防脱。考虑到在被支承部60将要从可动支承部40拔出的情况下,在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部施加被支承部60的脱落方向的力及向盖主体30方向的力。但是,那样的力被倾斜姿势的防脱限制部48的延伸方向的刚性有效地挡住。因此,防脱限制部48自身不易以使顶端部向盖主体30侧移位的方式变形。由此,可抑制防脱限制部48和接纳部64的钩挂解除。由此,在连接器50相对可动地支承于盖主体30时,连接器50不易从盖主体30脱离。
另外,在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形成的按压面48f2从与连接器50相反的一侧接触接纳部64,将连接器50向离开盖主体30侧按压。因此,连接器50相对于盖主体30不易晃动。由此,例如,可抑制连接器50的振动。另外,也不需用于抑制连接器50的振动的其他对策。在被支承部60相对于可动支承部40的可动幅度被设定得大的情况下,作为用于抑制连接器50的振动的结构也是有效的。
另外,因为利用侧方突出部49将连接器50向离开盖主体30侧按压,所以连接器50相对于盖主体30更加不易晃动。侧方突出部49也可以省略。特别是,通过在按压面48f2的两侧设置一对侧方突出部49,从而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部能够稳定地按压连接器50。
另外,因为在导槽43设置有防脱突部44,所以插入突部62不易从导槽43脱离,且连接器50不易从盖主体30脱离。
另外,防脱限制部48的顶端部在被支承部60的滑动移动方向里侧将接纳部64向连接器50侧按压。因此,连接器50有可能容易向被支承部60的滑动移动方向外侧倾斜,换句话讲,容易以使插入突部62中防脱突部44侧的端部向盖主体30侧移位的方式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突部44在导槽43内设置于盖主体30侧。因此,即使连接器50如上述那样倾斜,插入突部62也容易与防脱突部44接触,可有效地进行被支承部60从可动支承部40的防脱。
另外,因为一对分割里侧接纳部46a、46a通过间隙分离,所以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一对分割里侧接纳部46a、46a能够稳定地挡住被支承部60。另外,树脂使用量也能够削减。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盖主体30是第1部件、连接器50是第2部件的例子。也可以与该关系相反,盖主体是第2部件,连接器是第1部件。在该情况下,可动支承部及防脱限制部设置于连接器,被支承部及接纳部设置于盖主体。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相互不矛盾就能够适当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设备箱体
10h开口
11开口部
12筒部
13支架部
16对方侧连接器
20盖
28屏蔽盖
29螺钉
30盖主体
40可动支承部
42滑动支承部
43导槽
44防脱突部
44f1导向面
44f2止动面
46里侧接纳部
46a分割里侧接纳部
47延伸基片
48防脱限制部
48a部分
48b部分
48f1防脱面
48f2按压面
49侧方突出部
50连接器
51基端部
60被支承部
62插入突部
64接纳部
X第1方向
Y第2方向
Z第3方向

Claims (5)

1.一种可动支承结构体,具备:
第1部件,具有可动支承部和防脱限制部;和
第2部件,具有被支承部和接纳部,
所述可动支承部限制沿着第1方向朝向所述可动支承部滑动移动的所述被支承部向滑动移动方向里侧的移动,并将所述滑动移动的被支承部以能沿着所述第1方向及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承,
所述防脱限制部以随着从相对于所述接纳部向与所述第2部件相反的一侧离开的位置朝向所述被支承部滑动移动的一侧而逐渐接近所述接纳部的姿势延伸,
在所述被支承部朝向所述可动支承部滑动移动的状态下,在所述防脱限制部的顶端形成的防脱面能够从所述被支承部企图脱出的方向接触所述接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支承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防脱限制部的顶端形成的按压面从与所述第2部件相反的一侧接触所述接纳部,将所述第2部件向离开所述第1部件的一侧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支承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防脱限制部的顶端的至少一方的侧部形成有侧方突出部,
所述侧方突出部从与所述第2部件相反的一侧接触所述第2部件,将所述第2部件向离开所述第1部件的一侧按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动支承结构体,其中,
所述可动支承部及所述被支承部的一方具有一对插入突部,
所述可动支承部及所述被支承部的另一方具有所述一对插入突部插入的一对导槽,
在所述一对导槽中的供所述一对插入突部插入的插入口侧端部,以空出能在所述一对导槽内插入所述一对插入突部的间隙的状态形成有防脱突部,所述防脱突部将所述一对导槽局部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动支承结构体,其中,
所述可动支承部具有与沿着所述第1方向朝向所述可动支承部滑动移动的所述被支承部在滑动移动方向里侧对置的里侧接纳部,
所述里侧接纳部具有在所述第2方向上通过间隙分离的一对分割里侧接纳部。
CN202080046162.2A 2019-07-10 2020-06-04 可动支承结构体 Active CN1140091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8571 2019-07-10
JP2019-128571 2019-07-10
PCT/JP2020/022046 WO2021005926A1 (ja) 2019-07-10 2020-06-04 可動支持構造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9157A true CN114009157A (zh) 2022-02-01
CN114009157B CN114009157B (zh) 2023-06-30

Family

ID=74114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6162.2A Active CN114009157B (zh) 2019-07-10 2020-06-04 可动支承结构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2009615B2 (zh)
JP (1) JP7255683B2 (zh)
CN (1) CN114009157B (zh)
DE (1) DE112020003255T5 (zh)
WO (1) WO20210059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47525A (ja) * 2021-09-27 2023-04-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ロックコネクタ付カバー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3252A (zh) * 2005-09-14 2007-03-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TW200937768A (en) * 2008-01-25 2009-09-0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Connector
CN101997197A (zh) * 2009-08-24 2011-03-3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4060073A (ja) * 2012-09-18 2014-04-0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7091803A (ja) * 2015-11-10 2017-05-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ロック機構
CN107634379A (zh) * 2016-07-19 2018-01-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46495A (en) * 1970-01-19 1972-02-29 Bunker Ramo Connector device having detent lock
US3671921A (en) * 1970-10-28 1972-06-20 Amp Inc Multi-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JPS5823189U (ja) * 1981-08-08 1983-02-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固定構造
FR2618951B1 (fr) * 1987-07-28 1994-01-28 Metallo Ste Fse Connecteur pour tubes cathodiques tels que prevus pour la television pourvu d'une semelle telescopique destinee a assurer la protection totale des sorties de contact durant le stockage, le transport et la manutention jusqu'a son insertion aussi bien manuelle qu'automatique dans le circuit imprime
JP2590304Y2 (ja) * 1992-04-23 1999-02-10 株式会社カンセイ 電気コネクタ
US5773332A (en) * 1993-11-12 1998-06-30 Xircom, Inc. Adaptable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s
US5971777A (en) * 1997-11-21 1999-10-26 3Com Corporation Breakaway physical/electrical media jack
EP1764879B1 (en) 2005-09-14 2008-12-3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connector, a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5644657B2 (ja) 2011-05-10 2014-12-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載用電気機器のシールカバ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3252A (zh) * 2005-09-14 2007-03-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TW200937768A (en) * 2008-01-25 2009-09-0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Connector
CN101997197A (zh) * 2009-08-24 2011-03-3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4060073A (ja) * 2012-09-18 2014-04-0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7091803A (ja) * 2015-11-10 2017-05-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ロック機構
CN107634379A (zh) * 2016-07-19 2018-01-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05926A1 (ja) 2021-01-14
US20220278479A1 (en) 2022-09-01
CN114009157B (zh) 2023-06-30
US12009615B2 (en) 2024-06-11
DE112020003255T5 (de) 2022-03-24
JP7255683B2 (ja) 2023-04-11
JPWO2021005926A1 (zh) 2021-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40170B1 (ko) 커넥터
US7828583B2 (en) Connector with an aligner with a flexible deformable arm with a slit
US9446719B2 (en) Holder for mobile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employing same
US10873156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9972936B2 (en) Connector member and connector
KR20150013043A (ko) 커넥터
CN112470348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JP2011048995A (ja) コネクタ
WO2015050034A1 (ja) コネクタ
CN114009157A (zh) 可动支承结构体
JP3866893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を利用したコネクタ装置
WO2012029351A1 (ja) コネクタ
CN112117599B (zh) 可动支承结构体
US10468810B2 (en) Connector expansion structure
US10153578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KR101581893B1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US9780486B2 (en) Connector
JP6506904B2 (ja) コネクタ
US10559924B2 (en) Connector
JP6564815B2 (ja) コネクタ
KR20150115640A (ko) 커넥터
CN111355102B (zh) 连接器
US10938134B2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321743A1 (en) Terminal removal jig
JP2024078740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