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5102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5102B
CN111355102B CN201911327950.4A CN201911327950A CN111355102B CN 111355102 B CN111355102 B CN 111355102B CN 201911327950 A CN201911327950 A CN 201911327950A CN 111355102 B CN111355102 B CN 1113551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orary locking
locking
housing
temporary
contac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79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5102A (zh
Inventor
判治明日香
深津幸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55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5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5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5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0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comprising a camming member
    • H01R13/62911U-shaped slid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0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comprising a camming member
    • H01R13/62927Comprising supplementary or 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使得在不使操作部件的形状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在临时卡止位置与嵌合位置双方以适当的力保持操作部件的连接器。在壳体(10)形成有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和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在滑动杆(25)(操作部件)形成有具有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的单一的钩挂部(33),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相对于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呈锐角,通过与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接触而限制临时卡止位置的滑动杆(25)向从壳体(10)脱离的方向移动,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相对于滑动杆的滑动方向呈钝角,通过以半锁定状态与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接触,从而限制正式卡止位置的滑动杆向临时卡止位置侧移动。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增力机构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构成为将发挥增力功能的滑动杆安装到嵌入侧壳体。当在使等待侧壳体的凸轮从动件在滑动杆的凸轮槽中滑动的状态下使滑动杆从初期位置向嵌合位置滑动时,可发挥增力功能,能以较小的操作力使等待侧壳体和嵌入侧壳体嵌合。当在两壳体嵌合的状态下使滑动杆从嵌合位置向初期位置移动时,能以较小的操作力使等待侧壳体和嵌入侧壳体脱离。
在滑动杆形成有用于将滑动杆保持于初期位置和嵌合位置的突起。在嵌入侧壳体形成有限制脱离用止动部和保持嵌合状态用止动部。初期位置的滑动杆通过使突起与限制脱离用止动部卡止,从而被限制向从嵌入侧壳体脱离的方向(与嵌合位置侧相反的一侧)移动。嵌合位置的滑动杆通过使突起与保持嵌合状态用止动部卡止,从而保持为被限制向初期位置侧移动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575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当滑动杆从嵌入侧壳体脱离时,给两壳体的嵌合操作带来较大妨碍,因此在滑动杆位于初期位置的状态下,需要使限制脱离用止动部和突起牢固地卡止。另一方面,嵌合位置的滑动杆在使两壳体脱离时需要向初期位置移动,因此优选保持嵌合状态用止动部和突起的卡止形成为半锁定状态。但是,因为使一个突起卡止于限制脱离用止动部和保持嵌合状态用止动部,所以难以在初期位置和嵌合位置双方适当地设定两止动部的卡止力。
作为用于使得在初期位置和嵌合位置双方使两止动部的卡止力变为适当的方法,只要分别设置形状、大小相互不同的初期位置用的突起和嵌合位置用的突起即可,但是当形成两个突起时,滑动杆的形状会变得复杂。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是使得在不使操作部件的形状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在临时卡止位置和嵌合位置双方以适当的力保持操作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和
操作部件,其一边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一边安装到所述壳体,能够在安装路径上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比所述临时卡止位置靠安装方向前方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滑动,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临时卡止用止动部和正式卡止用止动部,
在所述操作部件形成有单一的钩挂部,所述钩挂部具有临时卡止用接触面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
所述临时卡止用接触面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滑动方向呈锐角,通过与所述临时卡止用止动部接触,从而限制所述临时卡止位置的所述操作部件向从所述壳体脱离的方向移动,
所述正式卡止用接触面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滑动方向呈钝角,通过以半锁定状态与所述正式卡止用止动部接触,从而抑制所述正式卡止位置的所述操作部件向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侧移动。
发明效果
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操作部件通过临时卡止用止动部和临时卡止用接触面的接触而被限制向从壳体脱离的方向的移动。临时卡止用接触面因为相对于操作部件的滑动方向、即操作部件相对于壳体的安装方向呈锐角,所以卡止力高。正式卡止位置的操作部件通过正式卡止用止动部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的接触而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正式卡止用止动部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以半锁定状态接触,所以当对操作部件赋予预定的操作力时,能够使正式卡止位置的操作部件向临时卡止位置侧滑动。因为将临时卡止用接触面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形成于单一的钩挂部,所以能够简化操作部件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构成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X-X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滑动杆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的相当于X-X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滑动杆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相当于X-X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滑动杆的侧视图。
图8是滑动杆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开始嵌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已嵌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也可以为,所述临时卡止用止动部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滑动方向呈钝角,能够以面接触状态与所述临时卡止用接触面接触。根据该结构,临时卡止用止动部和临时卡止用接触面的卡止力提高,所以能够确实地防止操作部件从壳体脱离。
本发明也可以为,所述钩挂部形成向与所述操作部件的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形状,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临时卡止用凹部,其在内表面具有所述临时卡止用止动部;和正式卡止用凹部,其在内表面具有所述正式卡止用止动部。根据该结构,在操作部件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通过钩挂部与临时卡止用凹部接触,从而能够限制操作部件向正式卡止位置侧移动。在操作部件位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通过钩挂部与正式卡止用凹部接触,从而能够限制操作部件向与临时卡止位置相反的一侧移动。
本发明也可以为,所述正式卡止用接触面在所述钩挂部的突出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临时卡止用接触面靠突出方向顶端侧,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操作部件对置的对置面中的所述临时卡止用凹部与所述正式卡止用凹部之间的区域与所述操作部件中的所述钩挂部的形成面隔开容许移动空间而对置。根据该结构,当操作部件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滑动时,钩挂部与壳体的与操作部件对置的对置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
本发明也可以为,所述操作部件是通过在所述安装路径上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之间滑动而发挥增力功能的滑动杆。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10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2~6中的右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10表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本实施例1的阴侧连接器F(权利要求记载的连接器)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和合成树脂制的滑动杆25(权利要求记载的操作部件)。如图9、10所示,壳体10构成为具备框架11和收纳有多个阴端子零件13的子连接器12,形成上下尺寸比前后尺寸及左右尺寸大的块状。
滑动杆25从壳体10的上方组装到壳体10。在组装过程中,滑动杆25相对于壳体10向下滑动(平行移动)。安装于壳体10的滑动杆25能够在临时卡止位置(参照图3、4)与比临时卡止位置靠下方的正式卡止位置(参照图5、6)之间与组装方向平行地滑动。
在将阴侧连接器F与对方侧的阳侧连接器M嵌合时,在将滑动杆25保持在临时卡止位置(初期位置)的状态下使两连接器F、M较浅地嵌合。然后,当使滑动杆25向正式卡止位置(嵌合位置)滑动时,可发挥增力功能,能够仅以较小的操作力使两连接器F、M嵌合。
当滑动杆25到达正式卡止位置时,两连接器F、M的嵌合完成。滑动杆25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的方向是与滑动杆25相对于壳体10的组装方向相同的方向。滑动杆25从正式卡止位置向临时卡止位置移动的方向是与滑动杆25从壳体10脱离时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
在框架11(壳体10)形成有在框架11的上表面开口的左右一对导向空间14。框架11的上表面的导向空间14的开口形状形成前后尺寸比左右尺寸大的狭缝状。导向空间14的内表面具有呈相互平行地在前后方向对置的前侧对置面15和后侧对置面16(权利要求记载的壳体的与操作部件对置的对置面)。前侧对置面15在上下方向延伸成一条直线状,从导向空间14的上端连续到下端。
后侧对置面16由上部对置面17、与上部对置面17的下方隔开间隔地排列的中间对置面18(权利要求记载的临时卡止用凹部与正式卡止用凹部之间的区域)、以及与中间对置面18的下方隔开间隔地排列的下部对置面19构成。
如图2所示,将上部对置面17和前侧对置面15的前后方向的对置间隔设为Da,将中间部对置面18和前侧对置面15的前后方向的对置间隔设为Db,将下部对置面19和前侧对置面15的前后方向的对置间隔设为Dc。这些对置间隔Da、Db、Dc的尺寸为Da>Db=Dc。但是,Da与Db及Dc的尺寸差微小。
在框架11中构成后侧对置面16的壁部形成有在导向空间14开口的临时卡止用凹部20和正式卡止用凹部23。临时卡止用凹部20配置于上部对置面17的下端与中间对置面18的上端之间。正式卡止用凹部23配置于中间对置面18的下端与下部对置面19的上端之间。
如图4所示,构成临时卡止用凹部20的上下两个内表面中的上侧的内表面作为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发挥功能。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与后述的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前侧对置面15及后侧对置面16的长度方向)呈接近直角的倾斜角度。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的前端缘21F(向导向空间14的开口缘)位于比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的后端缘21R低的位置。因此,上部对置面17和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形成的角度α是接近直角的锐角。构成临时卡止用凹部20的上下两个内表面中的下侧的内表面作为临时保持部22发挥功能。临时保持部22与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呈直角。
如图6所示,构成正式卡止用凹部23的上下两个内表面中的上侧的内表面作为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发挥功能。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与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前侧对置面15及后侧对置面16的长度方向)呈直角。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的前端缘24F在前后方向(与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位于比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的前端缘21F靠后方的位置、即相对于导向空间14后退的位置。
如图7、8所示,滑动杆25是单一部件,具有左右一对臂部26和将一对臂部26的上端部彼此连结的形态的操作部27。臂部26形成使板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大致平板状,在整体上为在上下方向(与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平行的方向)长的形状。在臂部26形成有相对于滑动方向向倾斜方向延伸的上下一对凸轮槽28。在使滑动杆25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滑动的过程中,如图3、5所示,通过凸轮槽28和阳侧连接器M的凸轮从动件38滑接,从而可发挥增力功能。
在臂部26的前侧缘部形成有与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平行的前侧滑接面29,在臂部26的后侧端部形成有与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平行的后侧滑接面30。在臂部26的后侧缘部中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弹性挠曲部31,弹性挠曲部31为在上下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状,以两端支承状态支承于臂部26。弹性挠曲部31能够以将上下两端部作为支点向前后方向弯曲的形态弹性变形。
在弹性挠曲部31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从弹性挠曲部31的后侧外表面32(权利要求记载的操作部件中的钩挂部的形成面)向后方突出的形态的钩挂部33。钩挂部33的下表面成为临时保持用接触面34。临时保持用接触面34与后侧外表面32呈钝角相连,面向与滑动杆25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
在钩挂部33的上表面以在前后方向(与滑动杆25相对于壳体10的滑动方向正交、且与弹性挠曲部31弹性移位的方向平行的方向)邻接的方式形成有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面向与滑动杆25相对于壳体10的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杆25从壳体10脱离的方向)。
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配置于钩挂部33的突出方向上的基端部。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与后侧外表面32(滑动杆25相对于壳体10的滑动方向)呈接近直角的锐角相连。后侧外表面32和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形成的角度α是与上部对置面17和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形成的角度α相同的角度。
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配置于钩挂部33的突出方向上的顶端部,在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与后侧外表面32之间夹着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与后侧外表面32呈钝角。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呈钝角相连。
在将滑动杆25安装于壳体10时,将两臂部26从壳体10的上方插入到两导向空间14内,使前侧滑接面29与前侧对置面15滑接并且使后侧滑接面30与后侧对置面16(上部对置面17),同时使滑动杆25滑动。
在将滑动杆25相对于壳体10安装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如图3、4所示,钩挂部33收纳于临时卡止用凹部20。当在该状态下使滑动杆25向上方移动而将要从壳体10脱离时,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以面接触状态向上与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的前端部接触(碰撞)。由此,滑动杆25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
而且,因为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和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相对于后侧外表面32呈锐角,所以当滑动杆25将要向上方移动时,由上部对置面17的下端部和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的前端部构成的角部进入到由后侧外表面32和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构成的凹部。通过该进入动作,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与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的前后方向的接触量(卡止量)增大。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临时卡止位置的滑动杆25从壳体10脱离。
另外,在钩挂部33收纳于临时卡止用凹部20的状态下,临时保持用接触面34通过向下与临时保持部22的前端缘接触(碰撞)而成为半锁定状态,可限制临时卡止位置的滑动杆25向正式卡止位置侧移动。由此,滑动杆25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
当对操作部27赋予超过临时保持用接触面34和临时保持部22的卡止力的向下的操作力时,滑动杆25一边使弹性挠曲部31向前方(远离后侧对置面16的方向)弹性移位一边向正式卡止位置侧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钩挂部33的突出端部(后端部)与中间对置面18滑接,因此在钩挂部33与中间对置面18之间产生摩擦阻力。在此,在滑动杆25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在滑动杆25的后侧外表面32中比钩挂部33靠下方的区域与中间对置面18之间可确保容许移动空间37。因此,与没有形成容许移动空间37的情况相比,弹性挠曲部31的弹性移位量可以减少,相应地,钩挂部33与中间对置面18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
当滑动杆25到达嵌合位置时,如图5、6所示,弹性挠曲部31弹性复原,钩挂部33收纳于正式卡止用凹部23。当在该状态下使滑动杆25向上方移动而将要向临时卡止位置时返回时,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以线接触状态向上与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的前端缘接触(碰撞)。通过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与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碰撞,从而滑动杆25被限制向临时卡止位置移动,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
当对操作部27(滑动杆25)赋予超过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和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的卡止力的向上的操作力时,滑动杆25一边使弹性挠曲部31向前方弹性移位一边向正式卡止位置侧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钩挂部33的突出端部(后端部)与中间对置面18滑接,但是如上所述,在后侧外表面32与中间对置面18之间可确保容许移动空间37,所以钩挂部33与中间对置面18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当滑动杆25到达临时卡止位置时,弹性挠曲部31弹性复原,钩挂部33收纳于临时卡止用凹部20。
比较滑动杆25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和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作为在临时卡止位置上防止滑动杆25从壳体10向上方脱离的方法,使呈倒锥形的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与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卡止。与此相对,作为在正式卡止位置上防止滑动杆25向上方的临时卡止位置侧移动的方法,使呈正锥形的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与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卡止。因此,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和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的卡止力比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和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的卡止力大。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1的阴侧连接器F能够使得在不使滑动杆25的形状复杂的情况下能在临时卡止位置和嵌合位置双方以适当的力保持滑动杆25。具体地讲,阴侧连接器F构成为具备壳体10和能安装于壳体10的滑动杆25。滑动杆25一边相对于壳体10滑动一边安装到壳体10,能够在安装路径上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比临时卡止位置靠安装方向前方(下方)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滑动。滑动杆25通过在安装路径上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之间滑动,从而发挥增力功能。
在壳体10形成有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和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在滑动杆25形成有单一的钩挂部33,钩挂部33具有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相对于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呈锐角,通过与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接触,从而限制临时卡止位置的滑动杆25向从壳体10脱离的方向移动。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相对于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呈钝角,通过以半锁定状态与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接触,从而抑制正式卡止位置的滑动杆25向临时卡止位置侧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滑动杆25通过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和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的接触而被限制向从壳体10脱离的方向移动。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因为与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即滑动杆25相对于壳体10的安装方向呈锐角,所以卡止力比较高。正式卡止位置的滑动杆25通过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的接触而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
因为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以半锁定状态接触,所以当对滑动杆25赋予预定的操作力时,能够使正式卡止位置的滑动杆25向临时卡止位置侧滑动。本实施例1的阴侧连接器F因为将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形成于单一的钩挂部33,所以能够简化滑动杆25的部件形状。
另外,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相对于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呈钝角,能够以面接触状态与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接触。根据该结构,因为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和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的卡止力提高,所以能够确实地防止滑动杆25从壳体10脱离。
另外,钩挂部33形成从弹性挠曲部31的后侧外表面32向与滑动杆25的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后方)突出的形状。在壳体10形成有:临时卡止用凹部20,其在内表面具有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和正式卡止用凹部23,其在内表面具有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根据该结构,在滑动杆25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通过钩挂部33与临时卡止用凹部20接触,从而能够限制滑动杆25向正式卡止位置侧移动。在滑动杆25位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通过钩挂部33与正式卡止用凹部23接触,从而能够限制滑动杆25向与临时卡止位置相反的一侧移动。
另外,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在钩挂部33的突出方向(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比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靠突出方向顶端侧。因为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不仅与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而且也与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在上下方向对置,所以前后方向(弹性挠曲部31的弹性移位方向)上的钩挂部33和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的对置区域比较大。因此,为了将钩挂部33和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的卡止状态解除,必须使弹性挠曲部31的弹性移位量比较大。
与此相对,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与正式卡止用接触面36在上下方向对置,但是与临时卡止用接触面35不对置。因此,前后方向上的钩挂部33和正式卡止用止动部24的对置区域比临时卡止用止动部21和钩挂部33的对置区域小。因此,在滑动杆25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能够确实地防止滑动杆25从壳体10脱离,并且在滑动杆25位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向临时卡止位置返回的操作。
另外,壳体10的与滑动杆25对置的对置面(后侧对置面16)中的临时卡止用凹部20与正式卡止用凹部23之间的区域(中间对置面18)与滑动杆25中的钩挂部33的形成面(后侧外表面32)隔开容许移动空间37地对置。根据该结构,在滑动杆25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滑动时,钩挂部33与后侧对置面16(中间对置面18)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1中,操作部件是通过在安装路径上在临时卡止位置(初期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嵌合位置)之间滑动而发挥增力功能的滑动杆,但是操作部件也可以是在容许端子零件相对于壳体的插拔的临时卡止位置与防止插入到壳体的端子零件脱离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滑动的止动体。
(2)在上述实施例1中,临时卡止用止动部能够以面接触状态与临时卡止用接触面接触,但是临时卡止用止动部和临时卡止用接触面也可以进行线接触或者点接触。
(3)在上述实施例1中,正式卡止用止动部能够以线接触状态或者点接触状态与正式卡止用接触面接触,但是正式卡止用止动部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也可以进行面接触。
(4)在上述实施例1中,弹性挠曲部以两端支承形态形成于臂部,但是弹性挠曲部也可以为从臂部呈悬臂状延伸的悬臂支承形态。
附图标记说明
F:阴侧连接器(连接器)
10:壳体
16:后侧对置面(壳体的与操作部件对置的对置面)
18:中间对置面(临时卡止用凹部与正式卡止用凹部之间的区域)
20:临时卡止用凹部
21:临时卡止用止动部
23:正式卡止用凹部
24:正式卡止用止动部
25:滑动杆(操作部件)
32:后侧外表面(操作部件中的钩挂部的形成面)
33:钩挂部
35:临时卡止用接触面
36:正式卡止用接触面
37:容许移动空间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和
操作部件,其一边从所述壳体的上方相对于所述壳体向下滑动一边安装到所述壳体,能够在安装路径上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比所述临时卡止位置靠安装方向前方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滑动,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临时卡止用止动部和正式卡止用止动部,
在所述操作部件形成有单一的钩挂部,所述钩挂部具有临时卡止用接触面和正式卡止用接触面,
所述临时卡止用接触面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滑动方向呈锐角,通过与所述临时卡止用止动部接触,从而限制所述临时卡止位置的所述操作部件向从所述壳体脱离的方向移动,
所述正式卡止用接触面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滑动方向呈钝角,通过以半锁定状态与所述正式卡止用止动部接触,从而抑制所述正式卡止位置的所述操作部件向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卡止用止动部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滑动方向呈钝角,能够以面接触状态与所述临时卡止用接触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部形成向与所述操作部件的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形状,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临时卡止用凹部,其在内表面具有所述临时卡止用止动部;和正式卡止用凹部,其在内表面具有所述正式卡止用止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式卡止用接触面在所述钩挂部的突出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临时卡止用接触面靠突出方向顶端侧,
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操作部件对置的对置面中的所述临时卡止用凹部与所述正式卡止用凹部之间的区域与所述操作部件中的所述钩挂部的形成面隔开容许移动空间而对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件是通过在所述安装路径上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之间滑动而发挥增力功能的滑动杆。
CN201911327950.4A 2018-12-21 2019-12-20 连接器 Active CN1113551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9106 2018-12-21
JP2018239106A JP7081475B2 (ja) 2018-12-21 2018-12-2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5102A CN111355102A (zh) 2020-06-30
CN111355102B true CN111355102B (zh) 2021-06-22

Family

ID=71097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7950.4A Active CN111355102B (zh) 2018-12-21 2019-12-2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5003B2 (zh)
JP (1) JP7081475B2 (zh)
CN (1) CN11135510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07A (zh) * 1995-10-24 1997-06-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JP2007018733A (ja) * 2005-06-10 2007-01-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1505023A (zh) * 2008-02-08 2009-08-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杠杆配合型连接器
JP2010186628A (ja) * 2009-02-12 2010-08-26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CN102084555A (zh) * 2008-05-06 2011-06-01 莫列斯公司 杠杆型电连接器
JP2013254635A (ja) * 2012-06-06 2013-12-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4009349A (zh) * 2013-02-26 2014-08-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增力机构的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9981Y2 (ja) * 1981-01-19 1985-11-30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H0611275U (ja) * 1992-07-14 1994-02-10 日本エー・エム・ピー株式会社 カム部材付きコネクタ
JP3467373B2 (ja) * 1997-03-12 2003-11-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JP3467419B2 (ja) * 1998-12-21 2003-11-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JP3675242B2 (ja) 1999-08-04 2005-07-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JP2003068398A (ja) 2001-08-30 2003-03-07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耐アーク構造及びコネクタの耐アーク方法
JP2005116366A (ja) * 2003-10-08 2005-04-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5183297A (ja) * 2003-12-22 2005-07-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130467B1 (ja) * 2007-03-07 2008-08-06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4165028A (ja) * 2013-02-26 2014-09-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5935750B2 (ja) * 2013-04-26 2016-06-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061147B2 (ja) 2013-09-30 2017-01-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パネル取付型コネクタ
JP6377467B2 (ja) 2014-09-09 2018-08-2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367779B2 (ja) * 2015-10-20 2018-08-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6607088B2 (ja) 2016-03-04 2019-11-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07A (zh) * 1995-10-24 1997-06-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JP2007018733A (ja) * 2005-06-10 2007-01-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1505023A (zh) * 2008-02-08 2009-08-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杠杆配合型连接器
CN102084555A (zh) * 2008-05-06 2011-06-01 莫列斯公司 杠杆型电连接器
JP2010186628A (ja) * 2009-02-12 2010-08-26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2013254635A (ja) * 2012-06-06 2013-12-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4009349A (zh) * 2013-02-26 2014-08-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增力机构的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81475B2 (ja) 2022-06-07
US11025003B2 (en) 2021-06-01
CN111355102A (zh) 2020-06-30
US20200203891A1 (en) 2020-06-25
JP2020102334A (ja)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33600B1 (en) Connector fitting construction
EP2637261B1 (en)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KR101595657B1 (ko) 커넥터
KR101605626B1 (ko) 커넥터
WO2014181416A1 (ja) コネクタ
JPH1050381A (ja) コネクタ
JP2013214495A (ja) コネクタ
CN112134087B (zh) 连接器、嵌合位置保证构件以及线束
US6497591B2 (en) Connector
JP2008305601A (ja) 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金具
US11848519B2 (en) Connector
US11791584B2 (en)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holding force for retainer
KR20170070997A (ko) 커넥터의 록킹 구조 및 커넥터
US20110306230A1 (en) Connector arrangement with mate-assist device
JP5440453B2 (ja) コネクタ
JP3698250B2 (ja) コネクタ
CN111355102B (zh) 连接器
CN114080734A (zh) 连接器
EP1523072B1 (en) A connector, a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WO2019045038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CN111146651B (zh) 具有用于带罩闩锁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电连接器
US11955745B2 (en) Fema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JP2005216810A (ja) コネクタ
JP4220937B2 (ja) コネクタ
JP5397124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