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7547A - 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7547A
CN113997547A CN202111289549.3A CN202111289549A CN113997547A CN 113997547 A CN113997547 A CN 113997547A CN 202111289549 A CN202111289549 A CN 202111289549A CN 113997547 A CN113997547 A CN 113997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area
mold
blow molding
straw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895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huan Chugang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huan Chugang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huan Chugang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huan Chugang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895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75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7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75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8Moulds
    • B29C49/50Moulds having cutting or deflash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23/00Tubular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吹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生产吸管的高效率吹塑模具,包括第一工作区,第一工作区位于中间并挤出机构,第二工作区与第三工作区设置在第一工作区的两侧,第二工作区与第三工作区上分别设置第一吹塑机构和第二吹塑机构,第一吹塑机构和第二吹塑机构均包括第一模具,吹塑成型后第一模具分模,同时留有飞边的吹塑成型的吸管留在第二工作区或第三工作区。第三工作区与第五工作区上分别设置第一去飞边机构和第二去飞边机构,第一去飞边机构和第二去飞边机构均包括第二模具,在第四工作区上的第二模具可移动至第二工作区对于存在飞边的办成品进行去飞边处理,在第五工作区上的第二模具可移动至第三工作区对存在飞边的成品进行去飞边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吹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吸管的高效率吹塑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吸管采用吹塑工艺生产,即先通过挤塑机挤出适合长度的塑料管带,再将塑料管道放入模具中并向模具内通入高压气体进行吹塑,最后分模去除飞边得到成品。
申请号为201820014378.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吸管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连接板、设置于连接板上的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包括第一上模、第一下模,第一上模与第一下模之间设有模腔,模腔内横向排列有若干用于成型塑料吸管的成型腔,成型腔的端部设有通气口,连接板上还设有切边模具,切边模具横向并排设置于成型模具的一侧,切边模具包括第二上模、第二下模,第二上模与第二下模之间设有夹持腔,夹持腔内横向排列有若干切料腔,切料腔内贯穿设有切料孔,切边模具的外侧壁上设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驱动轴上连接有刀具,刀具位于切料孔的孔壁上且用于切出吸管本体;塑料吸管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这种模具在对塑料吸管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采用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
上述塑料吸管模具中,虽然提高了单个吸管生产的效率,但整体吸管吹塑的流程还有待优化,生产效率还能够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生产吸管的吹塑模具。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包括第一工作区,第一工作区位于中间并设置挤出原料的挤出机构,第二工作区与第三工作区设置在第一工作区的两侧,第二工作区与第三工作区上分别设置第一吹塑机构和第二吹塑机构,第一吹塑机构和第二吹塑机构均包括第一模具,第一模具从而第一工作区上将原料放入内部并回到第二工作区或者第三工作区进行吹塑,吹塑成型后第一模具分模,同时留有飞边的吹塑成型的吸管留在第二工作区或第三工作区。第四工作区设置在第二工作区的另一侧,第五工作区设置在第三工作区的另一侧,第三工作区与第五工作区上分别设置第一去飞边机构和第二去飞边机构,第一去飞边机构和第二去飞边机构均包括第二模具,在第四工作区上的第二模具可移动至第二工作区对于存在飞边的办成品进行去飞边处理,在第五工作区上的第二模具可移动至第三工作区对存在飞边的成品进行去飞边处理。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与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交替从第一工作区内夹取原料进行吹塑,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第二模具对半成品进行去飞边处理,相对于人工能够大大提高了去飞边的效果。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可在第一工作区与第二工作区之间移动,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可在第一工作区与第三工作区之间移动。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可在第二工作区与第四工作区之间移动,第二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可在第三工作区与第五工作区之间移动。通过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移动可同时进行原料夹取、吹塑成型以及去飞边操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模具内通过第一吸管型腔将吸管吹塑成型。第二模具内设置与第一吸管型腔相同的第二吸管型腔,通过第二模具将半成品吸管去飞边时使吸管能嵌入第二吸管型腔内,通过围绕第二吸管型腔边缘的切刀切除飞边时能够保证飞边去除的精度,保证产品的质量。
进一步的,切刀为沿吸管型槽边缘设置的朝向第二吸管型槽凸出的凸环,凸环的端面为尖锐装,具有一定的锋利度,便于切除飞边。当第二模具合模时上模与下模合并,切刀朝向第二吸管型腔移动并切除飞边,同时被切除飞边的成品吸管穿过吸管型槽从而第二模具内推出并与飞边分离,方便进行成品收集。留在第二模具内的飞边在第二模具分模时掉落,完成对于飞边的去除。
进一步的,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均为条状圆弧形凸起,两个相邻的凸起之间的区域构成嵌入区,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错开设置,第一凸起能够嵌入第二凸起的嵌入区内,同时也使第二凸起能够嵌入第一凸起的嵌入区内,从而加强第二模具合模时上模与下模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上模与下模之间发生错位,保证产品质量。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连接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横梁,横梁上设有可移动的支撑台,支撑台设置有四个,分别固定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以及第二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横梁上设置两条导轨,支撑台上设置可是导轨嵌入的导轨槽。两条导轨之间设置有四条丝杠,四条丝杠分别与四个支撑台配合,驱动电机有四个且分别驱动四条丝杠,支撑台上设置与丝杠配合的螺孔,通过电机的驱动使支撑台在横梁上移动。四个支撑条可单独控制,能够提高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移动控制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两条支撑条的位置与导轨的位置对应。两条支撑条之间的中部设置支撑块,支撑块的底面与两条支撑条的底面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增加与底面接触面积,减少支撑条压力。在支撑条与支撑块之间设置弹簧,能够防止支撑条产生形变,提高支撑基座结构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管吹塑模具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移动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至第一工作区,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将原料合模,同时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移动至第二工作区;
S2:将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自第一工作区移动至第二工作区进行吹塑成型,此时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移动至第四工作区,同时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移动至第一工作区将原料合模,此时第二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移动至第三工作区;
S3:将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移动至第三工作区进行吹塑成型,此时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二模具自第三工作区移动至第五工作区,同时,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分模留下成型吸管后自第二工作区移动至第一工作区再次将原料合模,此时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自第四工作区移动至第二工作区对成型吸管进行去飞边处理;
S4:将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自第一工作区移动至第二工作区进行吹塑成型,此时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移动至第四工作区,同时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分模后自第三工作区移动至第一工作区再次将原料合模,此时第二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自第五工作区移动至第三工作区对成型吸管进行去飞边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吹塑机构与去飞边机构,吹塑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切除装置包括第二模具,通过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在工位之间的移动能够同时完成原料夹取入模、吹塑成型以及飞边切除工序,大大提高生效率。
2.第二模具由具有第二吸管型腔的上模以及具有吸管型槽的下模构成,且上模与下模的相对面上设置若干凸起,能够保证合模时位置的精确性,保证飞边切除时的精度,保证成品质量。
3.两个第一模具与两个第二模具共计四个模具由四个支撑台负载并移动,能提高对于四个模具控制的灵活性,调试也较为便利,保证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支撑基座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00、第一工作区;110、挤出机构;200、第二工作区;300、第三工作区;400、第四工作区;500、第五工作区;600、第一模具;700、第二模具;710、上模;711、第二吸管型腔;712、第一凸起;720、下模;721、吸管型槽;722、切刀;723、第二凸起;80、横梁;810、支撑台;820、导轨;830、丝杠;840、驱动电机;850、支撑条;860、支撑块;87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包括第一工作区100,第一工作区100位于中间并设置挤出原料的挤出机构110,第二工作区200与第三工作区300设置在第一工作区100的两侧,第二工作区200与第三工作区300上分别设置第一吹塑机构和第二吹塑机构,第一吹塑机构和第二吹塑机构均包括第一模具600,第一模具600从而第一工作区100上将原料放入内部并回到第二工作区200或者第三工作区300进行吹塑,吹塑成型后第一模具600分模,同时留有飞边的吹塑成型的吸管留在第二工作区200或第三工作区300。第四工作区400设置在第二工作区200的另一侧,第五工作区500设置在第三工作区300的另一侧,第三工作区300与第五工作区500上分别设置第一去飞边机构和第二去飞边机构,第一去飞边机构和第二去飞边机构均包括第二模具700,在第四工作区400上的第二模具700可移动至第二工作区200对于存在飞边的办成品进行去飞边处理,在第五工作区500上的第二模具700可移动至第三工作区300对存在飞边的成品进行去飞边处理。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与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交替从第一工作区100内夹取原料进行吹塑,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第二模具700对半成品进行去飞边处理,相对于人工能够大大提高了去飞边的效果。
如图1所以,本实施例中,优化的,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可在第一工作区100与第二工作区200之间移动,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可在第一工作区100与第三工作区300之间移动。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可在第二工作区200与第四工作区400之间移动,第二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可在第三工作区300与第五工作区500之间移动。通过第一模具600与第二模具700的移动可同时进行原料夹取、吹塑成型以及去飞边操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2:
参考图2、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管吹塑模具,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2、图3所示,第一模具600内通过第一吸管型腔将吸管吹塑成型。第二模具700内设置与第一吸管型腔相同的第二吸管型腔711,通过第二模具700将半成品吸管去飞边时使吸管能嵌入第二吸管型腔711内,通过围绕第二吸管型腔711边缘的切刀722切除飞边时能够保证飞边去除的精度,保证产品的质量。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优化的,切刀722为沿吸管型槽721边缘设置的朝向第二吸管型槽721凸出的凸环,凸环的端面为尖锐装,具有一定的锋利度,便于切除飞边。当第二模具700合模时上模710与下模720合并,切刀722朝向第二吸管型腔711移动并切除飞边,同时被切除飞边的成品吸管穿过吸管型槽721从而第二模具700内推出并与飞边分离,方便进行成品收集。留在第二模具700内的飞边在第二模具700分模时掉落,完成对于飞边的去除。第一凸起712与第二凸起723均为条状圆弧形凸起,两个相邻的凸起之间的区域构成嵌入区,第一凸起712与第二凸起723错开设置,第一凸起712能够嵌入第二凸起723的嵌入区内,同时也使第二凸起723能够嵌入第一凸起712的嵌入区内,从而加强第二模具700合模时上模710与下模720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上模710与下模720之间发生错位,保证产品质量。
实施例3:
参考图1、图4、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管吹塑模具,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图4所示,第一模具600与第二模具700连接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横梁80,横梁80上设有可移动的支撑台810,支撑台810设置有四个,分别固定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以及第二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横梁80上设置两条导轨820,支撑台810上设置可是导轨820嵌入的导轨820槽。两条导轨820之间设置有四条丝杠830,四条丝杠830分别与四个支撑台810配合,驱动电机840有四个且分别驱动四条丝杠830,支撑台810上设置与丝杠830配合的螺孔,通过电机的驱动使支撑台810在横梁80上移动。四个支撑条850可单独控制,能够提高第一模具600与第二模具700移动控制的灵活性。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优化的,两条支撑条850的位置与导轨820的位置对应。两条支撑条850之间的中部设置支撑块860,支撑块860的底面与两条支撑条850的底面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增加与底面接触面积,减少支撑条850压力。在支撑条850与支撑块860之间设置弹簧870,能够防止支撑条850产生形变,提高支撑基座结构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管吹塑模具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移动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至第一工作区100,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将原料合模,同时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移动至第二工作区200;
S2:将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自第一工作区100移动至第二工作区200进行吹塑成型,此时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移动至第四工作区400,同时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移动至第一工作区100将原料合模,此时第二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移动至第三工作区300;
S3:将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移动至第三工作区300进行吹塑成型,此时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二模具700自第三工作区300移动至第五工作区500,同时,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分模留下成型吸管后自第二工作区200移动至第一工作区100再次将原料合模,此时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自第四工作区400移动至第二工作区200对成型吸管进行去飞边处理;
S4:将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自第一工作区100移动至第二工作区200进行吹塑成型,此时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移动至第四工作区400,同时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分模后自第三工作区300移动至第一工作区100再次将原料合模,此时第二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自第五工作区500移动至第三工作区300对成型吸管进行去飞边处理。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上述实施例而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区,所述工作区包括:
第一工作区(100),设置有挤出机构(110);
第二工作区(200),位于第一工作区(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吹塑机构;
第三工作区(300),位于第一工作区(100)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吹塑机构;
第四工作区(400),位于第二工作区(200)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去飞边机构;
第五工作区(500),位于第三工作区(300)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去飞边机构;
其中,还包括第一模具(600)与第二模具(700),所述第一模具(600)与第二模具(700)可在各工作区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600)可在第一工作区(100)与第二工作区(200)或第一工作区(100)与第三工作区(300)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模具(700)可在第二工作区(200)与第四工作区(400)之间或第三工作区(300)与第五工作区(500)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600)内设有第一吸管型腔,所述第二模具(700)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吸管型腔相同的第二吸管型腔(711),所述第二模具(700)内还设有围绕所述第二吸管型腔(711)边缘的切刀(7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700)包括:
上模(710),第二吸管型腔(711)置于所述上模(710)内;
下模(720),设置有与第二吸管型腔(711)形状相同且位置对应的吸管型槽(721);
其中,所述切刀(722)置于所述吸管型槽(721)的边缘且朝向所述第二吸管型腔(7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凸起(712),置于上模(710)朝向下模(720)的一面上;
第二凸起(723),置于下模(720)朝向上模(710)的一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712)与第二凸起(723)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所述第一模具(600)与第二模具(700)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横梁(80);
支撑台(810),置于横梁(80)上;
导轨(820),沿横梁(80)的横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模具(600)与第二模具(700)固定在所述支撑台(810)上,所述支撑台(810)通过驱动电机(840)驱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80)的下方设有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包括:
支撑条(850),设置有两条且横向设置在横梁(80)的两端;
支撑块(860),置于两条支撑条(850)之间;
弹簧(870),置于支撑条(850)与支撑块(860)之间。
8.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吸管吹塑模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移动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至第一工作区(100)域,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将原料合模,同时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移动至第二工作区(200)域;
S2:将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自第一工作区(100)域移动至第二工作区(200)域进行吹塑成型,此时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移动至第四工作区(400)域,同时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移动至第一工作区(100)域将原料合模,此时第二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移动至第三工作区(300)域;
S3:将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移动至第三工作区(300)域进行吹塑成型,此时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二模具(700)自第三工作区(300)域移动至第五工作区(500)域,同时,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分模留下成型吸管后自第二工作区(200)域移动至第一工作区(100)域再次将原料合模,此时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自第四工作区(400)域移动至第二工作区(200)域对成型吸管进行去飞边处理;
S4:将第一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自第一工作区(100)域移动至第二工作区(200)域进行吹塑成型,此时第一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移动至第四工作区(400)域,同时第二吹塑机构的第一模具(600)分模后自第三工作区(300)域移动至第一工作区(100)域再次将原料合模,此时第二去飞边机构的第二模具(700)自第五工作区(500)域移动至第三工作区(300)域对成型吸管进行去飞边处理。
CN202111289549.3A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9975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9549.3A CN113997547A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9549.3A CN113997547A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7547A true CN113997547A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26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89549.3A Pending CN113997547A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754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3282A (en) * 1963-07-06 1968-01-16 Hagen Reinol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ollow plastic articles
GB1469051A (en) * 1974-04-16 1977-03-30 Owens Illinois Inc Apparauts for blow moulding plastics articles
CN207972274U (zh) * 2018-01-04 2018-10-16 浙江润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吸管加工设备
CN113478785A (zh) * 2021-07-19 2021-10-08 浙江硕华生命科学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吸管吹塑设备及吸管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3282A (en) * 1963-07-06 1968-01-16 Hagen Reinol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ollow plastic articles
GB1469051A (en) * 1974-04-16 1977-03-30 Owens Illinois Inc Apparauts for blow moulding plastics articles
CN207972274U (zh) * 2018-01-04 2018-10-16 浙江润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吸管加工设备
CN113478785A (zh) * 2021-07-19 2021-10-08 浙江硕华生命科学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吸管吹塑设备及吸管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4696B (zh) 剪水口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211489488U (zh) 一种便于切边的球销壳拉杆锻压成型模具
CN216182432U (zh) 一种键帽注塑生产用胚料冲击剪断装置
CN214820536U (zh) 一种基于注塑模具的模内切断分离的侧浇口注塑模具
CN113997547A (zh) 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CN212528569U (zh) 一种注塑工件模内切水口装置
CN209007911U (zh) 一种使用方便具有膜内热切功能的模具
CN209079122U (zh) 模内切模具
CN208006178U (zh) 一种内置潜胶口切除装置及其模具
CN211165277U (zh) 一种吹瓶机用剪尾机
CN217319027U (zh) 一种可以进行自动截断的注塑模具
CN215434981U (zh) 一种全自动脊瓦制品成型设备
CN215703815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注塑料模具
CN210415342U (zh) 一种高效快捷注塑模具
CN217225659U (zh) 一种胶口自动裁切设备
CN219583159U (zh) 改变泥坯直径的夹具
CN217166027U (zh) 一种冰箱铰链冲压模具
CN219903118U (zh) 一种具有修边功能的塑胶模具
CN218748234U (zh) 一种塑料吹塑加工切边机构
CN214239348U (zh) 一种多排热流道水口的自动切除装置
CN219522960U (zh) 一种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模具
CN213947276U (zh) 一种减震透气皮鞋注塑加工模具
CN220429250U (zh) 一种吹塑及切边机构
CN219746030U (zh) 一种用于空气轴承波箔片去毛刺冲压模具
CN219564018U (zh) 一种模内热切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