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82035A - 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82035A
CN113982035A CN202111237593.XA CN202111237593A CN113982035A CN 113982035 A CN113982035 A CN 113982035A CN 202111237593 A CN202111237593 A CN 202111237593A CN 113982035 A CN113982035 A CN 113982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construction
conversion
reverse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75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82035B (zh
Inventor
赵建隽
王练杰
计井佳
肖铎
李逶
计景涛
许鑫磊
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Nor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Nor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Nor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75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820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82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2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82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2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Making large underground spaces, e.g. for underground plants, e.g. stations of underground railways; Construction or layout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包括临时逆作桩,临时逆作桩由格构柱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两部分连接而成,还包括多根承托柱逆作桩,承托柱逆作桩与格构柱结构通过转换梁连接;上述结构的施工方法主要承托柱逆作桩、临时逆作桩与逆作结构柱的施工,搭设楼面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转换梁,拆除楼面模板支撑体系和切除钢筋混凝土结构,该方法通过临时逆作桩承载,解决了转换梁未施工而影响工期的问题,提高了工程进度,安全隐患小。

Description

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及其施工方式。
背景技术
人们日趋丰富的使用需求赋予了建筑结构形式复杂多变的使命,对于一些大型复杂商业综合体,地下室各楼层部分往往是停车场、人防区和商超的结合,对于作为停车场、人防区楼层在设计中会含有较为密集的墙柱群和更坚固的梁板,而作为上部商超使用的楼层,需注重的是更加开敞的空间和空间更合理的划分,在结构设计中就会应用到转换结构,将下层两根或多根的竖向结构通过楼层转换梁缩减到一根竖向结构,同时调整了空间布局。这种转换体系在传统顺作施工中并无技术难点,但城市中心的大型综合体会由于工期、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原因不适宜采用顺做施工,会采用逆作法施工,那么这种转换结构体系在逆作法中就是一个复杂的施工难题,由于逆作法施工顺序由上层向下层,上部楼层需要转换后的框架柱的存在,就必须先施工转换柱和转换梁,再向下施工起到承托作用的下层框架柱。这样的施工顺序,在下层承托梁柱未施工完成时无法保证上部转换柱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通过通过临时逆作桩对上层结构进行承载,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该施工方法通过临时逆作桩辅助承载,解决了转换梁未施工而影响工期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工程进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包括临时逆作桩,所述临时逆作桩由格构柱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两部分连接而成,还包括多根承托柱逆作桩,在所述承托柱逆作桩上局部设有钢环箍,承托柱逆作桩与格构柱结构通过转换梁连接,所述格构柱结构将转换梁下侧的双承托柱逆作桩结构转换为单根结构,调整了楼层间的空间承载布局。
优选的,所述格构柱结构和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Z形钢筋相连。
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度为基础底板与所述转换梁底标高之间的距离,所述格构柱结构的长度为转换梁底标高与逆作首层板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转换梁内设有若干型钢,所述型钢与所述钢环箍固定连接。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叠合承托柱对应的承托柱逆作桩,同时施工转换柱对应的临时逆作桩;
步骤二:由上到下顺序依次逆作施工,上部以临时逆作桩为结构支撑,格构柱结构顶部外侧包裹钢筋混凝土形成对应转换柱;
步骤三:开挖至转换梁所在楼层施工工作面,搭设转换梁所在楼层楼面模板支撑体系;
步骤四:在承托柱逆作桩之间施工转换梁;
步骤五:围绕格构柱结构的外侧对转换柱进行施工;
步骤六:拆除楼面模板支撑体系,逆作施工下层结构并切除转换梁底至施工层标高段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步骤七:逐层向下切除钢筋混凝土结构至筏板标高。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的临时逆作桩是由格构柱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钻孔灌注桩。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的承托柱逆作桩的周围在上部至转换梁标高之间安装一圈钢环箍。
优选的,所述格构柱结构和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Z形钢筋固定连接,在格构柱结构下入时,将其上的缀板镂空面垂直于转换梁方向。
本发明中,在转换柱的原位增加一根临时逆作桩,该临时逆作桩在转换梁未施工的情况下可对上层结构进行支撑,缩短了建筑工期,保证上层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设置的临时逆作桩是由格构柱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两部分拼接而成,其上部分为钢筋格构柱结构,在施工后期内外加注混凝土为转换柱,临时转换柱的下半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在转换梁施工完成后也便于对该部分结构进行拆除。该结构的施工过程是由上至下逆向施工,临时逆作桩是采用格构柱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钻孔灌注桩,该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的噪声和震动较小,当格构柱结构下入时,将其上的缀板镂空面垂直于转换梁方向,便于后续转换梁的钢筋或者型钢穿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步骤一施工进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步骤二施工进度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步骤三施工进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步骤四施工进度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步骤五施工进度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步骤六施工进度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步骤七施工进度示意图;
图中:1、临时逆作桩;2、格构柱结构;3、钢筋混凝土结构;4、基础底板;5、转换梁;6、逆作首层板;7、承托柱逆作桩;8、钢环箍;9、逆作结构柱;10、转换柱;11、叠合承托柱;12、型钢;13、转换梁底标高;14、楼面模板支撑体系;15、纵筋;16、施工层标高。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包括临时逆作桩1,临时逆作桩1位于转换柱10位置处,临时逆作桩1由格构柱结构2与钢筋混凝土结构3两部分连接而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格构柱结构2一端通过Z形钢筋与钢筋混凝土结构3的钢筋笼固定相连,钢筋混凝土结构3的长度为基础底板4与转换梁底标高13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3的具体高度为53000mm,格构柱结构2的长度为转换梁底标高13与逆作首层板6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格构柱结构2的长度为9400mm。在叠合承托柱11对应位置处设置承托柱逆作桩7,在承托柱逆作桩7上端固定安装一圈钢环箍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钢环箍8的竖向长度为为承托逆作桩7与转换梁底标高13之间的距离,承托柱逆作桩7与格构柱结构2通过转换梁5连接,在转换梁5内固定连接若干型钢1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转换梁5的钢筋及其内部的型钢12穿过格构柱结构2与两侧的承托柱逆作桩7上端固定的钢环箍8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格构柱结构2外侧包裹钢筋混凝土后形成转换柱10,在承托柱逆作桩7外侧包裹钢筋混凝土后形成叠合承托柱11,转换柱10固定连接在转换梁5上方,两根叠合承托柱11固定连接在转换梁5下侧,转换柱10将转换梁5下侧的两根支撑作用的叠合承托柱11减少至一根,从而起到调整楼层间的空间承载布局的作用。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如图2所示,在桩基施工前期进行深化设计,在转换柱10的原位先施工一根临时逆作桩1,该逆作桩采用格构柱结构2与钢筋混凝土结构3相结合的钻孔灌注桩,该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的噪声和震动较小,在转换梁底标高13上部的桩身为钢格构柱桩身,钢格构柱结构可作为后期施工的转换柱10的内部钢筋结构,在转换梁底标高13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身,该部分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且在后期转换梁5施工完成后也便于对部分结构进行拆除。在桩基施工时,格构柱结构2和钢筋混凝土结构3通过Z形钢筋固定连接,共同下入钢筋混凝土结构3孔内部相应标高,并灌注混凝土到相应标高。在格构柱结构2下入时,将其上的缀板镂空面垂直于转换梁5方向,格构柱结构2下入时应将其上的缀板镂空面垂直于转换梁5方向,方便后续转换梁5的筋或型钢12穿入。在施工承托柱逆作桩7时,在承托柱逆作桩7的周围,位于其上部至转换梁底标高13之间安装一圈钢环箍8。
步骤二:如图3所示,由上到下顺序依次逆作施工,具体为由地表层开始向下挖掘施工,上部以临时逆作桩1为结构支撑,叠合施工逆作结构柱9,逆作结构柱9施工至设计深度,在向下施工过程时,对每一层结构进行覆土,格构柱结构2对逆作结构柱9顶部所在楼层起到支撑作用,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格构柱结构2顶部外侧包裹钢筋混凝土初步形成对应转换柱10部分机构。
步骤三:如图4所示,继续向下施工开挖至转换梁5所在楼层施工工作面,在该工作面上搭设转换梁5施工所用的楼面模板支撑体系14,在一个实施例中楼面模板支撑体系14由若干根竖向支撑杆和水平支撑板搭接而成。
步骤四:如图4所示,在承托柱逆作桩7上的钢环箍8处叠合施工形成叠合承托柱11的柱头,并依附临时逆作桩1两侧对应的柱头制作转换梁5。转换梁5的水平钢筋从格构柱结构2的缀板孔洞穿过保证钢筋连通,在转换梁5的内部固定安装型钢1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型钢12的安装数量需要根据转换梁5的承载力计算具体确定,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相邻两根型钢1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cm,型钢12也由缀板孔洞穿过,型钢12与两侧承托柱的逆作桩钢环箍8焊接连接。在转换梁5上围绕格构柱结构2预留转换柱10纵筋15,该纵筋15为后期制作转换柱10的钢筋结构。
步骤五:转换梁5施工完成后围绕格构柱结构2的外侧对转换柱10进行施工,并将格构柱结构2上下两已经叠合的部分进行连接,形成一根完整的转换柱10结构。
步骤六:转换柱10施工完成后,拆除楼面模板支撑体系14,,继续向下逆作施工下层结构,切除转换梁5底至施工层标高16段的钢筋混凝土结构3。
步骤七:逐层向下施工并切除钢筋混凝土结构3至筏板标高4,施工结束。
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构思和实现的若干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发明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包括临时逆作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逆作桩(1)由格构柱结构(2)与钢筋混凝土结构(3)两部分连接而成,还包括两根承托柱逆作桩(7),在所述承托柱逆作桩(7)上局部设有钢环箍(8),承托柱逆作桩(7)与格构柱结构(2)通过转换梁(5)连接,所述格构柱结构(2)将转换梁(5)下侧的双承托柱逆作桩(7)结构转换为单根结构,调整了楼层间的空间承载布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结构(2)和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3)通过Z形钢筋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3)的长度为基础底板(4)与所述转换梁(5)底标高之间的距离,所述格构柱结构(2)的长度为转换梁(5)底标高与逆作首层板(6)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梁(5)内设有若干型钢(12),所述型钢(12)与所述钢环箍(8)固定连接。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叠合承托柱(11)对应的承托柱逆作桩(7),同时施工转换柱(10)对应的临时逆作桩(1);
步骤二:由上到下顺序依次逆作施工,上部以临时逆作桩(1)为结构支撑,格构柱结构(2)顶部外侧包裹钢筋混凝土形成对应转换柱(10);
步骤三:开挖至转换梁(5)所在楼层施工工作面,搭设转换梁(5)所在楼层楼面模板支撑体系(13);
步骤四:在承托柱逆作桩(7)之间施工转换梁(5);
步骤五:围绕格构柱结构(2)的外侧继续对转换柱(10)进行施工;
步骤六:拆除楼面模板支撑体系(13),逆作施工下层结构并切除转换梁(5)底至施工层标高段的钢筋混凝土结构(3);
步骤七:逐层向下切除钢筋混凝土结构(3)至筏板标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临时逆作桩(1)是由格构柱结构(2)和钢筋混凝土结构(3)相结合的钻孔灌注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承托柱逆作桩(7)的周围在上部至转换梁(5)标高之间安装一圈钢环箍(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结构(2)和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3)通过Z形钢筋固定连接,在格构柱结构(2)下入时,将其上的缀板镂空面垂直于转换梁(5)方向。
CN202111237593.XA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39820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7593.XA CN113982035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7593.XA CN113982035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2035A true CN113982035A (zh) 2022-01-28
CN113982035B CN113982035B (zh) 2023-06-30

Family

ID=79740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7593.XA Active CN113982035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8203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6437A (zh) * 2013-12-14 2014-04-02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格构柱的施工方法
CN211898547U (zh) * 2020-01-20 2020-11-10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用于地铁车站的组合式格构柱托换装置
WO2021000444A1 (zh) * 2019-07-01 2021-01-07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近接未封闭建筑物的重型设备吊装的地基加固结构及方法
CN112482437A (zh) * 2020-10-15 2021-03-12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逆作桩柱一体化竖向支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4134931A (zh) * 2021-11-22 2022-03-04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建筑开发地下室结构的逆作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6437A (zh) * 2013-12-14 2014-04-02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格构柱的施工方法
WO2021000444A1 (zh) * 2019-07-01 2021-01-07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近接未封闭建筑物的重型设备吊装的地基加固结构及方法
CN211898547U (zh) * 2020-01-20 2020-11-10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用于地铁车站的组合式格构柱托换装置
CN112482437A (zh) * 2020-10-15 2021-03-12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逆作桩柱一体化竖向支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4134931A (zh) * 2021-11-22 2022-03-04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建筑开发地下室结构的逆作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2035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8561B2 (en) Modular construction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oncret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CN109944250B (zh) 非永久竖向支承体系的基坑顺逆结合施工方法
CN107419824A (zh) 再生式钢骨架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4878776A (zh) 一种地下浅层全自动停车库库体结构
CN207017483U (zh) 再生式钢骨架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
CN105064711A (zh) 一种在居民楼间施工地下车库的方法
CN204703190U (zh) 一种地下浅层全自动停车库库体结构
CN114737608B (zh) 基于自复位截断柱的叠合式地下结构抗震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7758840U (zh) 一种多道多层自稳式基坑支护装置
CN217923621U (zh) 一种组合式多层直立自稳式围护结构
JP4550534B2 (ja) 建築物の基礎構造
CN113982035A (zh) 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梁柱转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189657U (zh) 基于预制钢结构的装配式钢板网外包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113774925A (zh) 深基坑围护桩水平内撑转换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5233813A (zh) 带有卡接连接板的梁
CN212772394U (zh) 一种地下建筑支护体系
CN112575771B (zh) 逆作地下工程钢砼以桩兼柱竖向支承体系的绿色建造方法
CN108625491A (zh) 装配式h型钢柱-独立基础-混凝土圈梁l形连接节点
JP3098359B2 (ja) 柱脚構造体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CN219887148U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及与梁的连接节点
CN217298943U (zh) 一种地下雨水调蓄池深基坑内支撑结构
CN219753293U (zh) 免拆模高效挡土墙骨架结构
CN214574103U (zh) 一种h型钢柱与混合配筋预应力管桩连接节点
CN217710803U (zh) 地下车库基础抗浮加固综合处治体系
CN218405440U (zh) 基于配筋垫层和型钢斜撑的基坑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