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81751A - 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81751A
CN113981751A CN202111333992.6A CN202111333992A CN113981751A CN 113981751 A CN113981751 A CN 113981751A CN 202111333992 A CN202111333992 A CN 202111333992A CN 113981751 A CN113981751 A CN 113981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g
filling
center
hole
lat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339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81751B (zh
Inventor
王磊
赵建明
邢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339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81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81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1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81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1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7/00Switches; Crossings
    • E01B7/10Fro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31/00Working rails, sleepers, baseplates, or the like, in or on the line; 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therefor
    • E01B31/02Working rail or other metal track components on the spot
    • E01B31/12Removing metal from rails, rail joints, or baseplates, e.g. for deburring welds, reconditioning worn r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及其使用方法。填充工装,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自上而下卡接安装在辙叉的第一翼轨和辙叉心的第一侧之间;填充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填充部的第一侧用于与第一翼轨的内侧抵接配合,所述填充部的第二侧和辙叉心的第二侧平顺连接,所述填充部的顶侧和辙叉心的顶侧平顺连接;其中,所述填充部的第二侧用于侧向支撑铣磨装置的侧向跟随装置的Y向仿形接触板,所述填充部的顶侧用于垂向支撑铣磨装置的垂向跟随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传统的铣磨车在通过道岔区域时需要将铣磨装置提起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辙叉在线铣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地铁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伴随运量增加和运行速度的提高,钢轨表面损伤问题开始越来越突出,其中常见的损伤有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波磨和曲线上端钢轨侧磨。如果钢轨表面损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整修,将严重影响钢轨和车轮的接触状态,从而影响行车安全以及钢轨使用寿命。
目前,钢轨在线整修加工技术主要有钢轨打磨、钢轨铣削两种,通过钢轨打磨或者铣削的方式重塑钢轨轨头的设计形状,实现改善轮轨关系、增加钢轨使用的目的。
辙叉是指使车轮由一股钢轨越过另一股钢轨的设备,由辙叉心,两个翼轨和联结零件组成。两个翼轨之间的区域,一部分被辙叉心占用,另一部分之间没有被辙叉心占用形成有害的空隙区域。
在线铣磨装置相对于钢轨侧向的位置是通过侧向跟随装置来确定的,如图 1所示,侧向跟随装置通过Y向仿形接触板10接触钢轨轨头侧面,接触板在 Y向能够自由移动,其在Y向的位置实时通过侧向跟随装置上的位移传感器进行检测控制,这样就保证了侧向跟随装置实时相对于钢轨Y向位置的准确。
由于这种通过探杆的机械接触式跟随在道岔辙叉的空隙区域接触板就无法接触到钢轨轨头的侧面部位,此时铣磨装置就无法实现了相对与钢轨侧向位置的定位,从而无法连续通过。
现有钢轨在线铣磨装置的主要缺点:
在实际运用中,钢轨铣磨车的铣磨装置由于无法通过道岔的辙叉空隙区域。现有的铣磨车在通过道岔区域时需要将铣磨装置提起,通过辙叉空隙区域后再放下铣磨装置,无法实现辙叉处的连续通过。
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传统的铣磨车在通过道岔区域时需要将铣磨装置提起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包括: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自上而下卡接安装在辙叉的第一翼轨和辙叉心的第一侧之间;
填充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填充部的第一侧用于与第一翼轨的内侧抵接配合,所述填充部的第二侧和辙叉心的第二侧平顺连接,所述填充部的顶侧和辙叉心的顶侧平顺连接;
其中,所述填充部的第二侧用于侧向支撑铣磨装置的侧向跟随装置的Y 向仿形接触板,所述填充部的顶侧用于垂向支撑铣磨装置的垂向跟随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上述的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自上而下安装在辙叉心和第一翼轨之间;
调节填充工装的位置,使得填充部的第二侧和辙叉心的第二侧平顺连接,填充部的顶侧和辙叉心的顶侧平顺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在铣磨车能够连续通过辙叉时,填充部为铣磨装置提供垂向支撑和侧向支撑,使得铣磨装置能够连续平顺通过辙叉的空隙区域,铣磨加工的定位,从而提高了铣磨效率,也为铣磨加工的连续作业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背景技术中Y向仿形接触板10与钢轨轨头侧面接触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和与之配合的辙叉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和与之配合的辙叉安装后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的固定防滑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固定防滑机构的变化状态图。
附图标记:
10Y向仿形接触板10;
110安装部,111安装部的第一侧,112安装部的第二侧,113螺纹顶出孔,
120填充部,121填充部的第一侧,122填充部的第二侧,123填充部的顶侧,124折弯部,
131螺纹盲孔,132横向孔,133侧向顶块,134垂向锥头螺栓,135防脱垫片,135-1防脱孔,136防脱台阶,
210第一翼轨,211第一翼轨的内侧,
220辙叉心,221辙叉心的第一侧,222辙叉心的第二侧,223辙叉心的顶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包括:
安装部110,所述安装部110用于自上而下卡接安装在辙叉的第一翼轨210 和辙叉心的第一侧221之间;
填充部120,与所述安装部110固定连接,所述填充部的第一侧121用于与第一翼轨的内侧211抵接配合,所述填充部的第二侧122和辙叉心的第二侧 222平顺连接,所述填充部的顶侧123和辙叉心的顶侧223平顺连接;
其中,所述填充部的第二侧122用于侧向支撑铣磨装置的侧向跟随装置的 Y向仿形接触板,所述填充部的顶侧123用于垂向支撑铣磨装置的垂向跟随装置,所述填充部的第一侧121和所述填充部的第二侧122相背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通过安装部自上而下卡接安装在辙叉的第一翼轨和辙叉心的第一侧之间,实现了整个填充工装的安装。填充工装安装后,填充部的第一侧与第一翼轨的内侧抵接配合,使得整个填充部被固定在第一翼轨的内侧。这样在辙叉的第一翼轨和第二翼轨之间没有被辙叉心占用的有害的空隙区域之间,填充部的第二侧和辙叉心的第二侧平顺连接,所述填充部的顶侧和辙叉心的顶侧平顺连接。铣磨装置的侧向跟随装置的 Y向仿形接触板能够从辙叉心的第二侧处获得侧向支撑,并平顺过渡到填充部的第二侧处,由填充部的第二侧处继续获取侧向支撑。铣磨装置的垂向跟随装置能够从辙叉心的顶侧处获取垂向支撑,并平顺过渡到填充部的顶侧处,由填充部的顶侧处继续获取垂向支撑。这样,在铣磨车能够连续通过辙叉时,填充部为铣磨装置提供垂向支撑和侧向支撑,使得铣磨装置能够连续平顺通过辙叉的空隙区域,铣磨加工的定位,从而提高了铣磨效率,也为铣磨加工的连续作业提供了条件。
实施中,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111用于与第一翼轨的内侧211抵接配合,所述安装部的第二侧112用于与辙叉心的第一侧221抵接配合;其中,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111和所述安装部的第二侧112 相背设置。
这样,安装部就卡接安装在第一翼轨的内侧和辙叉心的第一侧之间。
实施中,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工装还包括固定防滑机构,所述固定防滑机构包括:
螺纹盲孔131,开在所述安装部的顶侧;
横向孔132,贯穿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和所述安装部的第二侧,且所述横向孔和所述螺纹盲孔在所述螺纹盲孔的底部相连通;
两个侧向顶块133,两个所述侧向顶块穿入到所述横向孔内;
垂向锥头螺栓134,螺纹配合安装在所述螺纹盲孔内,且所述垂向锥头螺栓的锥头顶在两个所述侧向顶块处;
其中,所述垂向锥头螺栓134在所述螺纹盲孔131内向下移动,推动两个所述侧向顶块133沿所述横向孔132分别向外顶出,以将所述填充工装固定安装在辙叉心的第一侧和第一翼轨的内侧之间。
侧向顶块沿横向孔分别向外顶出,两个侧向顶块分别从侧向顶住辙叉心的第一侧和第一翼轨的内侧,从而实现了填充工装的防滑固定。将垂向锥头螺栓在螺纹盲孔内向上移动,两个侧向顶块收回,从而实现填充工装的拆卸。
具体的,所述固定防滑机构包括: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在所述垂向锥头螺栓向上复位后,推动两个所述侧向顶块沿所述横向孔分别向内复位。
这样,由于复位弹簧的存在,在需要将填充工装拆卸下来时,将垂向锥头螺栓向拧动复位后,复位弹簧能够推动侧向顶块沿横向孔分别向内收缩复位,即两个侧向顶块不再从两侧凸出,能够方便的将填充工装从辙叉心的第一侧和第一翼轨的内侧之间取出。
实施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防滑机构还包括:
防脱垫片135,所述防脱垫片135具有位于中心的防脱孔135-1,所述防脱孔的横截面为优弧;
所述防脱垫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和所述安装部的第二侧且所述防脱孔135-1和所述横向孔132相连通;
所述侧向顶块的外端具有向下的防脱台阶136,所述防脱台阶136卡住所述防脱垫片135,防止侧向顶块脱出。
所述防脱垫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和所述安装部的第二侧,即防脱垫片被固定在安装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防脱孔和横向孔相连通。侧向顶块向外移动一端距离后,防脱台阶阻挡在防脱垫片的优弧的位置,实现了侧向顶块的防脱。这样,填充工装能够方便实现卡装和防滑固定。
实施中,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填充部的第二侧靠近所述安装部的端部为折弯部124,所述折弯部124的形状与所述辙叉心220的端部形状相配合;
所述安装部110为横向设置的矩形柱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第二侧底部为圆角,以与辙叉心的底部相配合。
折弯部的形状与所述辙叉心的端部形状相配合,这样,就能实现填充部的第二侧和辙叉心的第二侧的平顺连接。矩形柱的安装部能够稳固的卡接安装在辙叉的第一翼轨和辙叉心的第一侧之间;安装部的第二侧底部为圆角也是为了避让辙叉心的底部,使得填充工装的卡接安装稳固,使用时安全可靠。
实施中,填充工装还包括顶出用螺栓;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安装部具有自上而下贯穿的螺纹顶出孔113;
其中,在所述填充工装自上而下卡接安装在辙叉和第一翼轨之间时,所述顶出用螺栓自所述螺纹顶出孔113处旋入,将所述填充工装自下而上向上顶出。
这样,能够方便的将填充工装从辙叉和第一翼轨之间自下而上的顶出。这样,填充工装能够方便实现拆卸。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的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将实施例一的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自上而下安装在辙叉心和第一翼轨之间;
步骤S200:调节填充工装的位置,使得填充部的第二侧和辙叉心的第二侧平顺连接,填充部的顶侧和辙叉心的顶侧平顺连接。
步骤S300:将垂向锥头螺栓在螺纹盲孔内向下移动,垂向锥头螺栓的锥头推动两个侧向顶块沿横向孔分别向外顶出,两个侧向顶块分别顶在辙叉心的第一侧和第一翼轨的内侧,固定填充工装;
步骤S400:铣磨车在轨道上连续运动通过辙叉的位置时,铣磨装置的侧向跟随装置的Y向仿形接触板从与辙叉心的第二侧侧向支撑,连续运动平顺过渡到填充部的第二侧,由填充部的第二侧提供侧向支撑;同时铣磨装置的垂向跟随装置从辙叉心的顶侧垂向支撑,连续运动平顺过渡到填充部的顶侧,由填充部的顶部提供垂向支撑;
步骤S500:将垂向锥头螺栓在螺纹盲孔内向上移动,两个侧向顶块收回;
步骤S600:将顶出用螺栓自螺纹顶出孔处旋入,将填充工装自下而上向上顶出。
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是可拆卸式的填充工装,通过固定防滑机构进行固定,通过固定防滑机构和顶出用螺栓进行拆卸,能够与辙叉方便的进行固定和拆卸。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高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自上而下卡接安装在辙叉的第一翼轨和辙叉心的第一侧之间;
填充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填充部的第一侧用于与第一翼轨的内侧抵接配合,所述填充部的第二侧和辙叉心的第二侧平顺连接,所述填充部的顶侧和辙叉心的顶侧平顺连接;
其中,所述填充部的第二侧用于侧向支撑铣磨装置的侧向跟随装置的Y向仿形接触板,所述填充部的顶侧用于垂向支撑铣磨装置的垂向跟随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用于与第一翼轨的内侧抵接配合,所述安装部的第二侧用于与辙叉心抵接配合;其中,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和所述安装部的第二侧相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充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防滑机构,所述固定防滑机构包括:
螺纹盲孔,开在所述安装部的顶侧;
横向孔,贯穿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和所述安装部的第二侧,且所述横向孔和所述螺纹盲孔在所述螺纹盲孔的底部相连通;
两个侧向顶块,两个所述侧向顶块穿入到所述横向孔内;
垂向锥头螺栓,螺纹配合安装在所述螺纹盲孔内,且所述垂向锥头螺栓的锥头顶在两个所述侧向顶块处;
其中,所述垂向锥头螺栓在所述螺纹盲孔内向下移动,推动两个所述侧向顶块沿所述横向孔分别向外顶出,以将所述填充工装固定安装在辙叉心的第一侧和第一翼轨的内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防滑机构还包括:
防脱垫片,所述防脱垫片具有位于中心的防脱孔,所述防脱孔的横截面为优弧;
所述防脱垫片安装在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和所述安装部的第二侧且所述防脱孔和所述横向孔相连通;
所述侧向顶块的外端具有防脱台阶,所述防脱台阶卡住所述防脱垫片,防止侧向顶块脱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横向设置的矩形柱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第二侧底部为圆角,以与辙叉心的底部相配合;
所述填充部的第二侧靠近所述安装部的端部为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形状与所述辙叉心的端部形状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出用螺栓;
所述安装部具有自上而下贯穿的螺纹顶出孔;
其中,在所述填充工装自上而下卡接安装在辙叉和第一翼轨之间时,所述顶出用螺栓自所述螺纹顶出孔处旋入,将所述填充工装自下而上向上顶出。
7.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自上而下安装在辙叉心和第一翼轨之间;
调节填充工装的位置,使得填充部的第二侧和辙叉心的第二侧平顺连接,填充部的顶侧和辙叉心的顶侧平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垂向锥头螺栓在螺纹盲孔内向下移动,垂向锥头螺栓的锥头推动两个侧向顶块沿横向孔分别向外顶出,两个侧向顶块分别顶在辙叉心的第一侧和第一翼轨的内侧,固定填充工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铣磨车在轨道上连续运动通过辙叉的位置时,铣磨装置的侧向跟随装置的Y向仿形接触板从与辙叉心的第二侧侧向支撑,连续运动平顺过渡到填充部的第二侧,由填充部的第二侧提供侧向支撑;同时铣磨装置的垂向跟随装置从辙叉心的顶侧垂向支撑,连续运动平顺过渡到填充部的顶侧,由填充部的顶部提供垂向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垂向锥头螺栓在螺纹盲孔内向上移动,两个侧向顶块收回;
将顶出用螺栓自螺纹顶出孔处旋入,将填充工装自下而上向上顶出。
CN202111333992.6A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981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3992.6A CN113981751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3992.6A CN113981751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1751A true CN113981751A (zh) 2022-01-28
CN113981751B CN113981751B (zh) 2023-10-20

Family

ID=79748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33992.6A Active CN113981751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8175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82796A1 (de) * 1987-03-13 1988-09-21 BWG Butzbacher Weichenbau GmbH Herzstück für Weichen oder Kreuzungen
CN1030456A (zh) * 1987-07-08 1989-01-18 沃斯特-阿尔派因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辙叉
EP1455016A2 (de) * 2003-03-06 2004-09-08 Schreck-Mieves GmbH Herzstück
CN207987629U (zh) * 2018-03-16 2018-10-19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道岔系统
CN111996844A (zh) * 2020-08-07 2020-11-27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 辙叉组件和道岔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82796A1 (de) * 1987-03-13 1988-09-21 BWG Butzbacher Weichenbau GmbH Herzstück für Weichen oder Kreuzungen
CN1030456A (zh) * 1987-07-08 1989-01-18 沃斯特-阿尔派因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辙叉
EP1455016A2 (de) * 2003-03-06 2004-09-08 Schreck-Mieves GmbH Herzstück
CN207987629U (zh) * 2018-03-16 2018-10-19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道岔系统
CN111996844A (zh) * 2020-08-07 2020-11-27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 辙叉组件和道岔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1751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13389B1 (ko) 탈선방지를 위한 레일구조
WO2016026202A1 (zh) 自调整式托头
CN113981751A (zh) 一种辙叉空隙区域处的填充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WO2022241936A1 (zh) 常导短定子磁浮系统无缝线路轨道结构
CN111776003B (zh) 一种托举式救援方法
CN111501441A (zh) 一种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14427176B (zh) 一种胎架
CN110939027A (zh) 一种磁浮轨道梁系统
CN215481978U (zh) 一种快速弹条无砟轨道装配式铁座扣件系统
CN104911964A (zh) 一种磁浮交通曲线轨道梁
CN212505669U (zh) 一种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系统
CN205440401U (zh) 一种列车轮对尺寸动态检测系统的基础平台
CN205971240U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架车系统
CN211032575U (zh) 一种传感器定位装置
CN217378417U (zh) 一种轨道固定装置
CN217786142U (zh) 一种用于检测车轮不圆度的调节检测机构
CN105345285A (zh) 狭小空间上轨道仰位安装方法及安装工具
CN110820443A (zh) 一种铁路道岔打磨车应急起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837101B (zh) 高度可调节的垫座
CN213038120U (zh) 位移控制装置与钢轨横向位移控制系统
CN208842408U (zh) 转动块式脱轨器装置
CN202847724U (zh) 一种扫石器机构
CN215545183U (zh) 一种b型车辆用贯通道与地板安装孔的加工装置
CN211292739U (zh) 一种焊轨基地钢轨焊接接头焊缝的轨头侧探伤起落架
CN220483292U (zh) 一种铁路测量用探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