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9385A - 举升车 - Google Patents

举升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9385A
CN113979385A CN202111265770.5A CN202111265770A CN113979385A CN 113979385 A CN113979385 A CN 113979385A CN 202111265770 A CN202111265770 A CN 202111265770A CN 113979385 A CN113979385 A CN 113979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arm
rail
bracket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57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79385B (zh
Inventor
王晓凯
贾建伟
王希鹏
仇卫建
车利明
陈庆贺
李建国
程凤霞
段景曦
李鹏
许�鹏
贺建伟
丁守坤
崔增来
宋鑫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xi Tiandi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xi Tiandi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xi Tiandi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Priority to CN2021112657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9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9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9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79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9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1/00Lif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6F11/04Lif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movable platforms or cabins, e.g. on vehicles, permitting workmen to place themselves in any desired position for carrying out required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1/00Lif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6F11/04Lif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movable platforms or cabins, e.g. on vehicles, permitting workmen to place themselves in any desired position for carrying out required operations
    • B66F11/042Lif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movable platforms or cabins, e.g. on vehicles, permitting workmen to place themselves in any desired position for carrying out required operations actuated by lazy-tongs mechanisms or articulated lev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举升车,包括行走装置,升降装置,操作台,第一臂,第二臂和限位装置,行走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平台;升降装置设在第一平台上,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和第二平台,升降组件设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操作台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平台上,操作台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臂的一端设有第一托架,第一臂的另一端装配在第二平台上且可向举升车的一侧摆动,第二臂的一端设有第二托架,第二臂的另一端装配在第二平台上且可向举升车的另一侧摆动;限位装置包括导轨和夹紧件,导轨设在第二平台上,夹紧件设在导轨上且可沿着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本发明的举升车方便了矿井架棚作业,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升了矿井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举升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架棚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举升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顶板条件愈发复杂,为了防止顶板垮塌,需要对顶板条件不好、顶板裂隙发育的位置进行架棚作业。相关技术中,架棚作业多采用人工作业的形式。
架棚作业时,需要人工将架棚材料搬到掘锚机机身上,由于井下巷道空间狭窄、架棚材料笨重、高空作业没有合适的站位点、用工较多、劳动强度较大等因素,掘锚机配合架棚时,一方面作业人数较多,另一方面设备操作及配合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害且存在高空坠物伤人等安全隐患,其次,每次架棚作业时间较长,影响正常掘进,且掘锚机不能正常检修,特别是在设备有故障隐患与架棚作业同时发生时会严重制约生产,不利于架棚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举升车,该举升车方便了矿井架棚作业,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占用掘锚机较长时间而影响生产的情况,提升了矿井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举升车包括: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平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和第二平台,所述升降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并适于升降所述第二平台;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操作台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操作台沿着举升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并适于站人以进行人工作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台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以提升通过性;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设有第一托架,所述第一托架相对所述第一臂可转动,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二平台上且可向举升车的一侧摆动,所述第二臂的一端设有第二托架,所述第二托架相对所述第二臂可转动,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二平台上且可向举升车的另一侧摆动,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适于放置型材,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适于摆动伸展以举升所述型材;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导轨和夹紧件,所述导轨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夹紧件设在所述导轨上且可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夹紧件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在所述第一形态,所述夹紧件适于在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举升型材时夹紧限位所述型材,在所述第二形态,所述夹紧件释放所述型材以使所述型材可继续举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举升车方便了矿井架棚作业,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占用掘锚机较长时间而影响生产的情况,提升了矿井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包括第一轨和第二轨,所述第二轨设在所述第一轨上且沿着所述第一轨的延伸方向可移动,所述夹紧件设在所述第二轨上且沿着所述第二轨的延伸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轨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第一轨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一轨沿着举升车的高度方向延伸以使所述夹紧件可随着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的摆动移动,在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一轨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轨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着所述第二轨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槽的两端均设有挡止部,在所述夹紧件移动至所述导向槽的端部时,所述挡止部适于与所述夹紧件挡止以使所述第二轨可随所述夹紧件同步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紧件包括第一夹和第二夹,所述第一夹和所述第二夹适于夹紧所述型材,在第三位置时,第二夹位于所述第一夹上方,且所述第二夹可摆动以实现所述夹紧件第一形态和所述第二形态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可伸缩以使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可通过伸缩的方式提升型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包括多个顺次套设的套筒和多个第一驱动器,相邻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套筒的其中一个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另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套筒的另一个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长度可调以实现相邻两个所述套筒之间长度的调整,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设在所述伸缩套筒的自由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架设在所述第一臂的端部且相对所述第一臂可枢转,所述第二托架设在所述第二臂的端部且相对所述第二臂可枢转,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枢转轴均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均包括第一架、第二架和滚轮,所述第一架和所述第二架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架和所述第二架之间设有托槽,所述滚轮设在所述托槽的槽底处,所述滚轮的转动轴线沿着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台长度可调,所述操作台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一子平台和第二子平台,所述第一子平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相连,所述第二子平台导向装配在所述第一子平台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平台铰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平台铰接,所述第二驱动器长度可调以实现所述操作台长度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台包括支撑件、第一柱和第二柱,所述第一柱设在所述第二平台的下方,所述第二柱设在所述第一子平台的下方,所述第一柱长于所述第二柱,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柱的底端转动相连,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柱的底端转动相连,所述支撑件的长度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多个第三驱动器,多个所述第三驱动器设在所述限位件的外周侧,所述第三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铰接,所述第三驱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铰接,所述限位件包括铰接座、第一件、第二件和第三件,所述铰接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第一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一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件铰接,所述第二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二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件铰接,所述第一件位于所述第二件上方,所述第三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相连,所述第三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铰接,所述限位件适于在所述第三驱动器伸缩时限制所述第三驱动器的伸缩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举升车的非架棚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举升车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举升车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升降组件的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二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举升车的架棚状态的示意图一。
图8是图7中举升车的前视示意图。
图9是图7中举升车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举升车的右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举升车的架棚状态的示意图二。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举升车的架棚状态的示意图三。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举升车的架棚状态的示意图四。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举升车的架棚状态的示意图五。
图15是图14中举升车的右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行走装置1;第一平台11;撑顶件12;履带轮13;
升降装置2;第二平台21;安装板211;升降组件22;限位件221;铰接座2211;第一件2212;第二件2213;第三件2214;第三驱动器222;
操作台3;第一操作台31;第二操作台32;第二驱动器33;第一柱34;支撑件35;第二柱36;围栏37;第一子平台301;第二子平台302;
第一臂4;第一托架41;
第二臂5;第二托架51;套筒52;第一驱动器53;第一架511;第二架512;托槽513;滚轮514;
限位装置6;第一轨61;第二轨62;导向槽621;挡止部622;夹紧件63;第一夹631;第二夹632;
控制系统7;
型材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举升车包括行走装置1、升降装置2、操作台3、第一臂4、第二臂5和限位装置6。
行走装置1可以为履带轮13,也可以是轮胎行走装置1,通过行走装置1可以实现举升车的自行行走,从而方便了举升车位置的移动。行走装置1的顶部设有第一平台11,如图1所示,第一平台11可以为矩形平台,第一平台11主要用于承载。
升降装置2设在第一平台11上,升降装置2包括升降组件22和第二平台21,升降组件22设在第一平台11和第二平台21之间并适于升降第二平台21。具体地,升降装置2的升降组件22固定在第一平台11上,例如,升降组件22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平台11上。第二平台21固定在升降组件22的顶端,升降组件22可以上下伸展,例如,升降组件22可以为剪叉式升降机构,通过升降组件22的上下伸展可以实现第二平台21的升降。
操作台3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平台21上,操作台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操作台3沿着举升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并适于站人以进行人工作业,在第二位置,操作台3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以提升通过性。
具体地,操作台3安装在第二平台21上,例如,操作台3可以通过回转驱动转动装配在第二平台21上,在操作台3转动过程中,操作台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1所示,当操作台3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操作台3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举升车的长度方向),由此,可以缩减举升车的整车宽度尺寸,从而提高了举升车的通过性。如图7所示,当操作台3切换至第一位置时,操作台3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举升车的宽度方向),此时,作业人员可以在操作台3上走动,从而扩大了作业人员的作业范围,方便了作业人员的人工作业。
可选地,操作台3可以仅设有一个,此时,操作台3可以转动180度,即操作台3可以从向举升车的左侧延伸转动至向举升车的右侧延伸。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操作台3也可以设有两个,在第二位置时,两个操作台3可以均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当需要切换至第一位置时,两个操作台3的其中一个可以向举升车的左侧转动90度,另一个可以向举升车的右侧转动90度。
第一臂4的一端设有第一托架41,第一托架41相对第一臂4可转动,第一臂4的另一端装配在第二平台21上且可向举升车的一侧摆动,第二臂5的一端设有第二托架51,第二托架51相对第二臂5可转动,第二臂5的另一端装配在第二平台21上且可向举升车的另一侧摆动,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适于放置型材8,第一臂4和第二臂5适于摆动伸展以举升型材8。
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臂4和第二臂5可以均安装在第二平台21的前侧,第一臂4和第二平台21之间的枢转轴、第二臂5和第二平台21之间的枢转轴可以均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由此,第一臂4和第二臂5均可以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竖直平面内转动。
第一托架41装配在第一臂4的自由端并位于第一臂4的前侧,第二托架51装配在第二臂5的自由端并位于第二臂5的前侧。第一托架41可以通过枢转轴装配在第一臂4的自由端,第二托架51也可以通过枢转轴装配在第二臂5的自由端,第一托架41的枢转轴和第二托架51的枢转轴可以均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由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也可以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竖直平面内转动。
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上可以均设有托槽513,当需要举升型材8时,可以将型材8放置在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的托槽513内,然后驱动第一臂4和第二臂5转动,其中第一臂4可以向右上方摆动,第二臂5可以向左上方摆动,由此,可以实现型材8的托举。
限位装置6包括导轨和夹紧件63,导轨设在第二平台21上,夹紧件63设在导轨上且可沿着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夹紧件63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在第一形态,夹紧件63适于在第一臂4和第二臂5举升型材8时夹紧限位型材8,在第二形态,夹紧件63释放型材8以使型材8可继续举升。
具体地,如图1和图6所示,导轨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平台21的前侧,夹紧件63可以导向装配在导轨上,夹紧件63可以沿着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例如,使用过程中,导轨位于第二平台21的前侧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夹紧件63可以沿着导轨的上下延伸方向移动。
夹紧件63可以包括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可以为条形板或夹杆,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穿设在导轨上并沿着前后方向可移动,在第一形态时,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可以向前移动并外延至导轨的前侧,此时,型材8可以夹在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之间,在第二形态时,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可以向后移动并大体隐藏在导轨的后侧,此时,导轨前侧的型材8会失去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的夹紧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型材8能够在第一臂4和第二臂5的作用下继续向上举升。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轨可以转动装配在第二平台21的前侧,举升型材8时,导轨可以转动至第二平台21的前侧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在不需要举升型材8时,如图1所示,导轨可以转动至第二平台21的上方,由此可以提升举升车的通过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举升车,架棚作业过程中,操作工人仅需要将型材8搬运至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上,然后站在操作台3上将型材8与顶板连接固定即可,使得架棚作业操作方便,高效便捷,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占用掘锚机较长时间而影响生产的情况,提升了矿井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轨包括第一轨61和第二轨62,第二轨62设在第一轨61上且沿着第一轨61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夹紧件63设在第二轨62上且沿着第二轨62的延伸方向可移动,第一轨61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平台21上,第一轨61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在第三位置,第一轨61沿着举升车的高度方向延伸以使夹紧件63可随着第一臂4和第二臂5的摆动移动,在第四位置,第一轨61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轨61可以可转动地装配在第二平台21的前侧,第二轨62可以导向装配在第一轨61上,即第二轨62可以沿着第一轨61的延伸方向滑移。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轨61在转动过程中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其中,在第三位置,第一轨61转动至第二平台21的前侧并沿着上下方向(举升车的高度方向)延伸,此时,第二轨62可以沿着第一轨61在上下方向滑移。在第四位置,第一轨61转动至第二平台21的上方,此时第二轨62可以沿着第一轨61在前后方向滑移。夹紧件63可以安装在第二轨62上并沿着第二轨62的延伸方向可滑移。
由此,第一轨61和第二轨6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轨61的整体尺寸较短,从而使得第一轨61在第四位置时能够大体叠合在第二平台21的上方,避免了仅设置一个导轨时,在导轨从第三位置切换至第四位置时,在举升车的前侧延伸较长距离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第二轨62能够在第一轨61上移动,从而可以通过移动的方式增加第二轨62的作业长度范围,既实现了导轨结构的小型化,也保证了导轨具有较大的作业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轨62上设有导向槽621,导向槽621沿着第二轨62的延伸方向延伸,导向槽621的两端均设有挡止部622,在夹紧件63移动至导向槽621的端部时,挡止部622适于与夹紧件63挡止以使第二轨62可随夹紧件63同步移动。
具体地,如图6所示,导向槽621为长槽,夹紧件63可以导向装配在导向槽621内并能够沿着导向槽621的延伸方向滑移,第二轨62上还设有挡止部622,导向槽621的两端均设有挡止部622,当夹紧件63移动至导向槽621的两端后,夹紧件63能够与对应的挡止部622挡止限位,然后随着夹紧件63继续移动,夹紧件63会通过挡止部622顶推第二轨62,由此,第二轨62会相对第一轨61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轨62能够随着夹紧件63的移动进行位置的适应性调整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紧件63包括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适于夹紧型材8,在第三位置时,第二夹632位于第一夹631上方,且第二夹632可摆动以实现夹紧件63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的切换。
具体地,如图6所示,夹紧件63包括夹紧座、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可以均为矩形板,在第三位置时,第一夹631位于第二夹632的下方并与第二夹632并行间隔布置,此时,型材8可以夹紧固定在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之间,从而实现对型材8的限位,避免了型材8在举升过程中随意移动的情况。如图6和图13所示,第二夹632可以通过枢轴转动装配在夹紧座上,第二夹632的枢转轴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由此,第二夹632可以上下摆动,第二夹632的摆动可以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例如,驱动电机可以安装在夹紧座内,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夹632相连,当需要驱动第二夹632转动时,启动驱动电机即可。
当夹紧件63移动至最顶端后,此时,型材8在第一臂4和第二臂5的作用下依然可以继续上行,为了解除夹紧件63的限制,通过驱动电机将第二夹632由延伸前后方向延伸切换至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然后可以继续驱动型材8上行。
可选地,第一夹631和第二夹632均可以设有多个并沿着左右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臂4和第二臂5可伸缩以使第一臂4和第二臂5可通过伸缩的方式提升型材8。具体地,第一臂4和第二臂5均可以为液压伸缩油缸,由此,既可以通过摆动第一臂4和第二臂5的方式驱动型材8上行,也可以通过第一臂4和第二臂5伸缩的方式实现型材8的上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臂4和第二臂5的伸缩驱动方式和摆动驱动方式可以顺次独立进行,也可以同步进行。由此,丰富了型材8的举升的驱动方式,摆动驱动过程中可以将第一臂4和第二臂5收缩至最短,从而有利于减少第一臂4和第二臂5摆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力矩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臂4和第二臂5包括多个顺次套设的套筒52和多个第一驱动器53,相邻两个套筒52之间设有第一驱动器53,第一驱动器53的一端与相邻两个套筒52的其中一个相连,第一驱动器53的另一端与相邻两个套筒52的另一个相连,第一驱动器53的长度可调以实现相邻两个套筒52之间长度的调整,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设在伸缩套筒52的自由端。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器53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每个第一驱动器53都对应两个顺次套设的套筒52,第一驱动器53的固定端与两个顺次套设的套筒52中直径较大的一个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器53的伸缩端与两个顺次套设的套筒52中直径较小的一个固定连接。由此,在第一驱动器53伸长时第一驱动器53与两个顺次套设的套筒52固定连接的固定点之间的距离增大,使两个套筒52相对滑动,从而使多个顺次套设的套筒52的总长度伸长,即第一臂4或第二臂5伸长。
由此,在型材8托举的过程中,多个套筒52能够承受大部分作用力,从而保证了第一臂4和第二臂5的结构强度,避免了第一臂4和第二臂5的损坏,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平台21的前侧可以设有安装板211,安装板211可以为一块矩形长板,安装板211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二平台21的下方,第一臂4和第二臂5均可以转动装配在安装板211上。由此方便了第一臂4和第二臂5的安装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托架41设在第一臂4的端部且相对第一臂4可枢转,第二托架51设在第二臂5的端部且相对第二臂5可枢转,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的枢转轴均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均包括第一架511、第二架512和滚轮514,第一架511和第二架512相对布置,且第一架511和第二架512之间设有托槽513,滚轮514设在托槽513的槽底处,滚轮514的转动轴线沿着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如图5所示,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均包括第一架511、第二架512和滚轮514,第一架511的底端和第二架512的底端可以通过轴相连,第一架511的顶端和第二架512的顶端可以间隔布置并形成凹槽,凹槽即为托槽513。滚轮514可以安装在第一架511和第二架512之间的凹槽内,且滚轮514的转动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即滚轮514可以在举升车的宽度平面内转动。由此,当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相对于型材8移动时,型材8和第一托架41、型材8和第二托架51之间可以形成滚动摩擦,从而使得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的移动更加顺畅,保证了型材8的平稳托举。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架511和第二架512之间的间隔可以调整,由此可以实现托槽513的槽宽的调整,提高了托槽513对不同尺寸的型材8的适应性。例如,第一架511和第二架512之间可以通过长螺栓和螺母连接固定,当需要调整托槽513的槽宽时,可以通过在第一架511和第二架512之间添加隔板然后将长螺栓和螺母夹紧固定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台3长度可调,操作台3包括第二驱动器33、第一子平台301和第二子平台302,第一子平台301的一端与第二平台21相连,第二子平台302导向装配在第一子平台301的另一端,第二驱动器33的一端与第一子平台301铰接,第二驱动器33的另一端与第二子平台302铰接,第二驱动器33长度可调以实现操作台3长度的调整。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二子平台302可收纳进第一子平台301的下侧,第二子平台302与第一子平台301滑动连接。操作台3的下侧设置有第二驱动器33,第二驱动器33的一端与第一子平台301的下端相连,第二驱动器33的另一端与第二子平台302的下端相接。由此,第二驱动器33伸长时,推动第二子平台302从第一子平台301的下侧向第一子平台301的延伸方向滑出,从而使操作台3伸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台3包括支撑件35、第一柱34和第二柱36,第一柱34设在第二平台21的下方,第二柱36设在第一子平台301的下方,第一柱34长于第二柱36,支撑件35的一端与第一柱34的底端转动相连,支撑件35的另一端与第二柱36的底端转动相连,支撑件35的长度可调。
具体地,第一子平台301的下方设有第一柱34和第二柱36,其中第一柱34设在第一子平台301靠近导轨的一端,第二柱36设在第一子平台301的另一端,第一柱34和第二柱36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柱34的长度大于第二柱36的长度。支撑件35的一端套设在第一柱34的外周侧并与第一柱34的下端转动连接,支撑件35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柱36的外周侧并与第二柱36的下端转动连接,支撑件35与第二平台21之间有一定的夹角。由此,支撑件35、第一子平台301和第一柱34大体形成三角型结构,从而起到支撑操作台3的效果,保证了操作台3结构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35的长度可以调整,例如,支撑件35可以包括第一螺杆、螺纹套和第二螺杆,第一螺杆螺纹装配在螺纹套的一端,第二螺杆螺纹装配在螺纹套的另一端,当需要调节支撑件35的长度时,旋转螺纹套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22包括限位件221和多个第三驱动器222,多个第三驱动器222设在限位件221的外周侧,第三驱动器222的一端与第一平台11铰接,第三驱动器222的另一端与第二平台21铰接,限位件221包括铰接座2211、第一件2212、第二件2213和第三件2214,铰接座2211固定在第一平台11上,第一件2212的一端与铰接座2211铰接,第一件2212的另一端与第三件2214铰接,第二件2213的一端与铰接座2211铰接,第二件2213的另一端与第三件2214铰接,第一件2212位于第二件2213上方,第三件2214的一端与第一件2212和第二件2213相连,第三件2214的另一端与第二平台21铰接,限位件221适于在第三驱动器222伸缩时限制第三驱动器222的伸缩方向。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件221设置在第一平台11的前端,铰接座2211、第一件2212、第二件2213和第三件2214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内形成多连杆机构,铰接座2211可以L型座体,第一件2212、第二件2213、第三件2214可以为矩形板,如图4所示,第一件2212的底端可以与铰接座2211的一个自由端枢转装配,第二件2213的底端可以与铰接座2211的另一自由端枢转装配,第三件2214的底端可以与第一件2212的顶端和第二件2213的顶端枢转装配,第三件2214的顶端可以与第二平台21枢转装配。由此,第一件2212、第二件2213、第三件2214会形成连杆效果,在第一件2212、第二件2213、第三件2214动作时使得第三件2214的上端只能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由此,当第三驱动器222伸缩时,第二平台21在上下方向平行移动,避免了第二平台21移动过程中歪斜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第三驱动器222的顶端可以与第二平台21铰接,各第三驱动器222的底端可以与第一平台11铰接,由此,使得第三驱动器222具有缓震效果,避免了第二平台21受力时,第三驱动器222的端部刚性碰触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21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驱动器222,第三驱动器222呈三角型分布,可以提高多个第三驱动器222举升和支撑第二平台21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行走装置1还包括多个撑顶件12,多个撑顶件12设在第一平台11的底部且沿着第一平台11的周向间隔布置,撑顶件12的长度可调。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撑顶件12设置在第一平台11下底面的四个角,撑顶件12可以伸缩并固定。由此,在不平整的坑道地面上支撑第一平台11时,通过不同的撑顶件12可以调整到不同的长度,使第一平台11保持水平,从而在坑道中平稳支撑第一平台11及第一平台11以上的部件。其次,由于撑顶件12可以与地面撑顶,可以起到固定行走装置1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台3包括围栏37,围栏37可拆卸地安装在操作台3的顶面上并沿着操作台3的周向边沿延伸布置。
具体地,如体1和图7所示,操作台3上端面的外沿设置有多个插槽,围栏37的下端可以与插槽配合,从而使围栏37可拆卸地安装在操作台3上端面的外沿。由此,在举升车收起时可以拆下围栏37,进一步的减少举升车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台11上可以设有控制系统7,控制系统7可以为液压控制系统,举升车上的每个液压式伸缩油缸均可以与控制系统7液压连通,从而方便了对举升车的各项动作的液压驱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台3包括第一操作台31和第二操作台32,第二平台21上设有第一枢转槽和第二枢转槽,至少部分第一操作台31配合在第一枢转槽且在第一枢转槽内可向车体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转动,至少部分第二操作台32配合在第二枢转槽内且在第二枢转槽内可向车体1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转动。
具体地,如图2和图7所示,第一枢转槽与第二枢转槽在第二平台21的上端面左右对称布置,第一操作台31和第二操作台32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第一操作台31的固定端与第一枢转槽配合并可以在第一枢转槽内转动,并且第一操作台31可以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向左侧旋转至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第二操作台32的固定端与第二枢转槽配合并可以在第二枢转槽内转动,并且第二操作台32可以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向右侧旋转至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由此,操作台3可以展开和收起,节省了收缩状态下操作台3占用的空间。
在第一操作台31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操作台31能够与第一枢转槽的槽壁保持贴合接触,在第二操作台32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操作台32能够与第一枢转槽的槽壁保持贴合接触。由此,可以增强第一操作台31和第二操作台32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有利于第一操作台31和第二操作台32的收起状态和展开状态的稳定切换。
本发明的的举升车的使用方式如下:
如图8至图15所示,首先确定架棚的安装位置,然后借助行走装置1将举升车移动至待安装架棚的位置处,待举升车移动到位后,将举升车固定在移动的位置处,由此,避免了在安装型材8时举升车移动的情况,提升了安装的安全性。
然后对第一臂4和第二臂5的位置进行调整。待第一臂4和第二臂5延伸调整后,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能够与巷道底板接触,从而方便了将型材8放置在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上,降低了型材8的人工搬运高度,也避免了型材8放置过程中第一臂4和第二臂5随意摆动的情况。
型材8可以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放置在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51上,然后驱动第一臂4和第二臂5延伸摆动,从而实现对型材8的举升,待型材8举升到位后,操作台3上的人员将型材8固定在巷道的顶壁上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举升车,可以通过增加控制器和多个传感器实现举升过程的自动化,其中传感器用于监测各部件(第一臂4、第二臂5、夹紧件63等)的运动位置,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相连,控制器在接收到对应的监测信号后,可以控制各个部件的驱动器动作,从而实现自动化。例如,夹紧件63处可以安装有传感器,当型材8移动至导轨的顶端后,对应地传感器会监测到型材8移动至导轨顶端位置,然后控制器会操控第二夹632翻转,从而使得型材8失去夹紧件63的夹紧约束,然后型材8可以在第一臂4和第二臂5的托举下继续上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举升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平台;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和第二平台,所述升降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并适于升降所述第二平台;
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操作台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操作台沿着举升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并适于站人以进行人工作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台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以提升通过性;
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设有第一托架,所述第一托架相对所述第一臂可转动,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二平台上且可向举升车的一侧摆动,所述第二臂的一端设有第二托架,所述第二托架相对所述第二臂可转动,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二平台上且可向举升车的另一侧摆动,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适于放置型材,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适于摆动伸展以举升所述型材;
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导轨和夹紧件,所述导轨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夹紧件设在所述导轨上且可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夹紧件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在所述第一形态,所述夹紧件适于在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举升型材时夹紧限位所述型材,在所述第二形态,所述夹紧件释放所述型材以使所述型材可继续举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第一轨和第二轨,所述第二轨设在所述第一轨上且沿着所述第一轨的延伸方向可移动,所述夹紧件设在所述第二轨上且沿着所述第二轨的延伸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轨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第一轨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一轨沿着举升车的高度方向延伸以使所述夹紧件可随着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的摆动移动,在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一轨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举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着所述第二轨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槽的两端均设有挡止部,在所述夹紧件移动至所述导向槽的端部时,所述挡止部适于与所述夹紧件挡止以使所述第二轨可随所述夹紧件同步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包括第一夹和第二夹,所述第一夹和所述第二夹适于夹紧所述型材,在第三位置时,第二夹位于所述第一夹上方,且所述第二夹可摆动以实现所述夹紧件第一形态和所述第二形态的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可伸缩以使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可通过伸缩的方式提升型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举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包括多个顺次套设的套筒和多个第一驱动器,相邻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套筒的其中一个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另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套筒的另一个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长度可调以实现相邻两个所述套筒之间长度的调整,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设在所述伸缩套筒的自由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设在所述第一臂的端部且相对所述第一臂可枢转,所述第二托架设在所述第二臂的端部且相对所述第二臂可枢转,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枢转轴均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均包括第一架、第二架和滚轮,所述第一架和所述第二架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架和所述第二架之间设有托槽,所述滚轮设在所述托槽的槽底处,所述滚轮的转动轴线沿着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长度可调,所述操作台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一子平台和第二子平台,所述第一子平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相连,所述第二子平台导向装配在所述第一子平台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平台铰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平台铰接,所述第二驱动器长度可调以实现所述操作台长度的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举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包括支撑件、第一柱和第二柱,所述第一柱设在所述第二平台的下方,所述第二柱设在所述第一子平台的下方,所述第一柱长于所述第二柱,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柱的底端转动相连,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柱的底端转动相连,所述支撑件的长度可调。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举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多个第三驱动器,多个所述第三驱动器设在所述限位件的外周侧,所述第三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铰接,所述第三驱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铰接,所述限位件包括铰接座、第一件、第二件和第三件,所述铰接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第一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一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件铰接,所述第二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二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件铰接,所述第一件位于所述第二件上方,所述第三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相连,所述第三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铰接,所述限位件适于在所述第三驱动器伸缩时限制所述第三驱动器的伸缩方向。
CN202111265770.5A 2021-10-28 2021-10-28 举升车 Active CN113979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5770.5A CN113979385B (zh) 2021-10-28 2021-10-28 举升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5770.5A CN113979385B (zh) 2021-10-28 2021-10-28 举升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9385A true CN113979385A (zh) 2022-01-28
CN113979385B CN113979385B (zh) 2023-04-21

Family

ID=79743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5770.5A Active CN113979385B (zh) 2021-10-28 2021-10-28 举升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93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09495A (zh) * 2024-01-08 2024-02-06 山西万家寨水控水利机电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电力设备检修的自动化检修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6854A (zh) * 2014-06-30 2017-03-22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支撑安装装置
CN107381435A (zh) * 2017-08-31 2017-11-24 苏州美特斯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机的延伸平台组件
CN111606266A (zh) * 2020-06-03 2020-09-01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采高液压支架检测平台
CN112110394A (zh) * 2020-09-23 2020-12-22 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隔爆高空作业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6854A (zh) * 2014-06-30 2017-03-22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支撑安装装置
US20170152745A1 (en) * 2014-06-30 2017-06-01 Sandvik Intelectual Property Ab Tunnel support installation apparatus
CN107381435A (zh) * 2017-08-31 2017-11-24 苏州美特斯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机的延伸平台组件
CN111606266A (zh) * 2020-06-03 2020-09-01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采高液压支架检测平台
CN112110394A (zh) * 2020-09-23 2020-12-22 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隔爆高空作业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09495A (zh) * 2024-01-08 2024-02-06 山西万家寨水控水利机电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电力设备检修的自动化检修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N117509495B (zh) * 2024-01-08 2024-04-05 山西万家寨水控水利机电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电力设备检修的自动化检修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9385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99674A (en) Conveyor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a mobile belt support structure
CN113979385A (zh) 举升车
CN115465822A (zh) 一种隧道维护作业车组及其作业方法
CN113979386B (zh) 型材举升设备
CN213173364U (zh) 一种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
KR20190031213A (ko) 틸팅 가능한 작업대를 갖는 고소작업차
CN113998634A (zh) 举升装置
CN113998635B (zh) 型材举升车
CN113955674B (zh) 巷道架棚钢梁举升车
CN113998616B (zh) 基于举升车的架棚钢梁安装方法
CN115448228A (zh) 一种升降平台作业车及其作业方法
CN113979384B (zh) 基于举升车的u型型材安装方法
CN114278345B (zh) 基于锚网锚护作业车的铺网方法
CN113979349B (zh) 型材托举设备
CN113998633B (zh) 基于举升车的型材举升方法
CN113979348B (zh) 架棚钢梁举升装置
CN211081887U (zh) 一种伸缩式滑动平台及包含该平台的台车
CN113669068A (zh) 适用于隧道的中隔墙安装工艺
JP6976825B2 (ja) 高所作業車
CN218434796U (zh) 一种升降平台作业车
CN110593910A (zh) 一种伸缩式滑动平台及包含该平台的台车
CN219382668U (zh) 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用翻转机构
KR102309816B1 (ko) 인명구조용 레더카
CN113685207B (zh) 适用于隧道的中隔墙翻转机
CN217028920U (zh) 一种掘进机用机载支护平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