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2558B - 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2558B
CN113972558B CN202111211837.7A CN202111211837A CN113972558B CN 113972558 B CN113972558 B CN 113972558B CN 202111211837 A CN202111211837 A CN 202111211837A CN 113972558 B CN113972558 B CN 1139725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unit
optical device
driving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18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72558A (zh
Inventor
林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X High Speed 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X High Speed 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X High Speed 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UX High Speed 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118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25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2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2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72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2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excitation, e.g. pumping, e.g. by electron beams
    • H01S5/042Electrical excitation ; Circui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excitation, e.g. pumping, e.g. by electron beams
    • H01S5/042Electrical excitation ; Circuits therefor
    • H01S5/0427Electrical excitation ; Circuits therefor for applying modulation to the las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光组件及电子设备,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流产生模块,包括电流产生单元和驱动单元,电流产生单元与驱动单元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接收输入信号、输出端与外部光学器件连接,驱动单元用于根据输入信号控制驱动单元导通以将电流产生单元产生的第一电流输出至外部光学器件;第二电流产生模块,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提供第二电流;光学器件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为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叠加和,第一电流为交流调制电流;第二电流为直流偏置电流。本申请通过增加第二电流产生模块,提供第二电流,使得光学器件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为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叠加和,提高了输出给激光器的驱动电流值。

Description

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光通信的高速光模块,为了降低成本,常采用板上芯片封装(chip on board)的形式,把激光驱动器和激光器直接贴在PCB(印制电路板)板上,再通过打线的方式直接把激光驱动器和激光器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激光驱动器的输出引脚OUTP和OUTN通过2根打线直接连接到激光器D0的正、负极,电感L1和L2是打线的寄生电感。
由于激光驱动器内部面积及工艺限制,激光驱动器不能集成容值比较大的电容,所以激光驱动器和激光器不能采用交流耦合的方式,只能采用直流耦合的方式。又由于激光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有阻抗匹配电阻,直流耦合方式会导致输出的驱动电流较小,导致激光器无法达到应用所要求的发光功率。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光组件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激光驱动器在直流耦合方式时会导致输出的驱动电流较小,激光器无法达到应用所要求的发光功率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流产生模块,包括电流产生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电流产生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接收输入信号、输出端与外部光学器件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入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单元导通以将所述电流产生单元产生的第一电流输出至外部光学器件;第二电流产生模块,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提供第二电流;所述光学器件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为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叠加和;所述第一电流为交流调制电流;所述第二电流为直流偏置电流。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流产生模块包括固定电流产生单元和固定电压控制单元;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压、输出端与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用于产生恒定的所述第二电流;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固定电压以保持所述第一端电压固定以控制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的输出端电压恒定。
可选的,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基准电流源、基准电压源与电阻连接形成的电流源、镜像电流源。
可选的,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包括以下中至少一种: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和稳压器件。
可选的,当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包括场效应管时,所述场效应管构成共源共栅结构管;所述共源共栅结构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三端、漏极为所述第一端、源极为所述第二端;
或,
当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时,所述三极管构成共源共栅结构管,所述共源共栅结构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三端、发射极为所述第一端、集电极为所述第二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流产生模块还包括电感器件;
当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时,所述电感器件的一端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当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为三极管时,所述电感器件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流产生模块还包括阻抗匹配单元;
所述阻抗匹配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流产生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匹配外部光学器件的阻值。
可选的,所述电流产生单元包括第一电流源和第二电流源;
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压、输出端与所述阻抗匹配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入端连接地、输出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电流为所述第一电流源产生的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源产生的电流之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组件,包括光学器件和所述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
所述光学器件驱动电路用于输出由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叠加后的驱动电流以提高所述光学器件发光功率。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单元;所述光学器件为激光器;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接口输入信号;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激光器的正输入端,所述激光器的负输入端接地;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将电流产生单元产生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产生模块产生的第二电流叠加后输出至所述激光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光学器件驱动电路,或,包括光组件。
本申请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通过增加第二电流产生模块,提供第二电流,使得光学器件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为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叠加和,其中第一电流为交流调制电流,第二电流为直流偏置电流,通过第二电流产生模块产生的直流偏置电流,在保持电源电压及激光器特性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输出给激光器的驱动电流的最大值,从而增大了激光器的发光功率。
进一步的,通过固定电流产生单元产生恒定的所述直流偏置电流,固定电压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的输出端电压恒定,可以防止所述直流偏置电流出现噪声。
进一步的,由于固定电流产生单元存在较大的寄生电容,通过增加电感器件,可以隔离激光器交流通路,减小固定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地之间的寄生电容对交流通路带宽的影响。
进一步的,通过第一电流源和所述第二电流源产生的电流相等,可以减少流过匹配电阻的电流,进而减少第一电流模块通路的压降,从而提高了光学器件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板上芯片封装形式的激光驱动器和激光器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为一种激光驱动器和激光器直流耦合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2,一种激光驱动器和激光器直流耦合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激光驱动器包括第一三极管Q0、第二三极管Q1、第一匹配电阻R0、第二匹配电阻R1、第一电流源I0、第二电流源I1和电容C1。
第一三极管Q0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用于输入差分信号INP和INN,第一三极管Q0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连接第二电流源I1的输入端,第二电流源I1的输出端接地Gnd,第一三极管Q0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流源I0的输出端之间串联有第一匹配电阻R0连接,第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一电流源I0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第二匹配电阻R1,第一电流源I0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压Vdd,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流源I0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地Gnd。第二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激光器D0的正极,激光器D0的负极连接地Gnd,电感L1和L2是寄生电感。
第二匹配电阻R1用于在激光驱动器内部提供一个近端的阻抗匹配电阻,其阻值取接近于激光器D0内阻的阻值。第一匹配电阻R0是第二匹配电阻R1的一个差分镜像电阻。第一电流源I0用于提供一个总驱动电流,第二电流源I1用于提供一个调制电流。第一电流源I0产生的总驱动电流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提供调制电流,其值等于I1,另一部分提供直流偏置电流给激光器D0。
图2中的激光驱动器,应用在高速的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激光驱动电路里,激光器D0为VCSEL激光器。VCSEL激光器发光时的正向导通阈值电压通常在1.5V(伏特)以上,电源电压Vdd通常为3.3V,第一电流源I0需要消耗的电压空间通常在0.2V以上,剩下的电压空间为3.3-1.5-0.2=1.6(V)。假设VCSEL激光器的内阻为50欧姆,第二匹配电阻R1为50欧姆,则流过VCSEL激光器的最大电流为1.6/(50+50)=0.016(A,安培)。这个最大电流,对一些发光效率比较低的激光器来说是比较小的,会导致无法达到应用所要求的发光功率,特别是对一些内阻比50欧姆更大的激光器,其能达到的最大电流会更小。
为了解决上述图2中激光驱动器和激光器直流耦合的连接方式导致的激光驱动器输出电流较小,激光器无法达到应用所要求的发光功率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光学器件驱动电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3,本申请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流产生模块1和第二电流产生模块2。
第一电流产生模块1,包括电流产生单元11和驱动单元12。
所述电流产生单元11与所述驱动单元12连接,所述驱动单元12的输入端接收输入信号、输出端与外部光学器件连接,所述驱动单元12根据所述输入信号控制导通以将所述电流产生单元11产生的第一电流输出至外部光学器件。驱动单元12输入的信号与激光信号相对应,通过高低电平控制驱动单元12导通或关断,并在驱动单元12导通时,将电流产生单元11产生的电流输出到外部光学器件形成驱动电流,以控制光学器件发光。
电流产生单元11为理想电流源、电流镜或由基准电压源与电阻构成的单元中的任意一种,可以产生第一电流,该第一电流为交流调制电流。
驱动单元12可以包括开关器件,输入信号通过高低电平控制所述开关器件的导通或关断。所述开关器件可以包括由两个晶体管构成的输入对管,比如由三极管或晶体管构成的输入对管,其中输入对管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驱动单元12输入端的输入信号可以为两路差分信号,分别连接至输入对管的两个晶体管的控制端,通过高低电平控制各个晶体管的导通或关断,并在驱动单元12导通时,使得电流产生单元11产生的电流通过,并作为驱动电流,输出至外部光学器件,以控制光学器件发光。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2可以是有源和/或无源器件的任何电路,该有源和/或无踪器件被配置为接收输入信号并将其处理为能驱动光学器件的驱动信号,具体的,通过一个或多个输入端口向驱动单元12提供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驱动信号。该输入信号可以是单端信号或差分信号,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信号。本实施例优选输入信号为差分信号,该差分输入信号经过差分放大后输出差分驱动信号。
驱动单元12可以被配置为包括一个或多个阻抗匹配单元,该阻抗匹配单元为阻抗匹配器件或网络,以匹配诸如来自输入处的阻扰和/或到光学器件的输出处的阻抗。阻抗匹配器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有源器件、或这些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适当的阻抗匹能够保证最大的信号传递效率,并减少输出端信号的反射,从而改进电路性能,提高带宽和数据传递速率。
第二电流产生模块2,与驱动单元12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提供第二电流,该第二电流为直流偏置电流。光学器件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为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叠加和。
在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流产生模块2包括固定电流产生单元和固定电压控制单元。
固定电流产生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压、输出端与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单元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用于产生恒定的所述第二电流;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固定电压以保持所述第一端电压固定以控制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的输出端电压恒定,当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的输出端电压恒定时可以防止所述第二电流出现噪声,提高驱动电路的稳定性。
在可选的一种实施例中,固定电流产生单元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基准电流源、基准电压源与电阻连接形成的电流源、镜像电流源。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包括以下中至少一种: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和稳压器件。可选的,当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包括场效应管时,所述场效应管构成共源共栅结构管;所述共源共栅结构管的栅极连接固定电压、漏极连接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的输出端、源极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可选的,当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时,所述三极管构成共源共栅结构管,所述共源共栅结构管的基极连接固定电压、发射极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集电极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在可选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流产生模块2还包括电感器件;当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时,所述电感器件的一端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当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为三极管时,所述电感器件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感器件用于减小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地之间的寄生电容对所述驱动电流带宽的影响。
光学器件可以包含能够产生具有或不具有完全或嵌入式迹线的光学信号的经何器件,该任何器件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激光器、LED(发光二极管)、光学调制器或任何其它类型的光学信号发生器或调节器。
请参见图4,本申请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第一电流产生模块1还包括阻抗匹配单元,阻抗匹配单元包括第一匹配电阻R0和第二匹配电阻R1。电流产生单元包括第一电流源I0和第二电流源I1。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Q0和第二三极管Q1,第一三极管Q0和第二三极管Q1均为NPN型三极管。
第一三极管Q0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用于输入差分信号INP和差分信号INN,第一三极管Q0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连接第二电流源I1的输入端,第二电流源I1的输出端接地Gnd,第一三极管Q0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流源I0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匹配电阻R0,第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流源I0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匹配电阻R1,第一电流源I0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压Vdd,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流源I0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地Gnd。第二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打线和外部电感L1连接激光器D0的正极,激光器D0的负极通过电感L2连接地Gnd,电感L1和L2是打线的寄生电感。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三极管,三极管也可以换成晶体管或晶闸管。
第二匹配电阻R1用于在激光驱动器内部提供一个近端的阻抗匹配电阻,其阻值取接近于激光器D0内阻的阻值。第一匹配电阻R0是第二匹配电阻R1的一个差分镜像电阻。
从交流的形式看,第二匹配电阻R1和激光器D0可以看成是并联的两个组件,因为R1一端通过打线连接到激光器D0正极,R1另一端通过电容C1交流短路到地Gnd,激光器D0的负极也是通过打线连接到地Gnd。设定激光器D0的等校阻抗为Rld。
第一电流源I0用于提供一个总调制电流,其电流值等于第二电流源I1输出的电流。当INP为足够高的电平,INN为足够低的电平时,电流通路由Vdd-->I0-->R0-->Q0-->I1-->Gnd;当INP为足够低的电平,INN为足够高的电平时,电流通路由Vdd-->I0-->R1和D0并联的等效电阻R1*Rld/(R1+Rld)-->Q1-->I1-->Gnd。该调制电流流过R1和D0并联的组件时,其交流成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分流到R1,其值等于分流电流I0*Rld/(R1+Rld);另一部分作为驱动光学器件的交流调制电流,即第一电流,其值等于分流电流I0*R1/(R1+Rld)。
第二电流产生模块2给激光器D0提供直流偏置电流,即第二电流。所以,此时,流过激光器D0的驱动电流为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叠加和。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流源I0产生的总调制电流其值等于第二电流源I1产生的调制电流值。此时,激光器D0的直流偏置电流仅由第二电流产生模块2产生的第二电流组成,由于第一电流源I0不需要给激光器D0提供直流偏置电流,第一电流源I0产生的总调制电流值大大减小,流过驱动单元12的通路产生的压降进一步降低,提高了驱动电路的电流驱动能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流源I0产生的总调制电流也可以给激光器D0提供部分直流偏置电流。
第二电流产生模块2包括固定电流产生单元21、固定电压控制单元22和电感器件23。
固定电流产生单元21包括第三电流源I2,固定电压控制单元22为共源共栅(cascode)管Q2,共源共栅管Q2中是PNP型三极管,电感器件23包括电感L3。
第三电流源I2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压Vdd、输出端连接共源共栅管Q2的发射极,共源共栅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共源共栅管Q2的基极连接固定电压Vcas,以保证共源共栅管Q2一直处于导通状态,且Q2的发射极的电压保持恒定,以保证第三电流源I2产生的直流偏置电压流到外部激光器时是恒定的直流电流,防止直流偏置电流波动产生噪声。
可见,通过增加第二电流模块2可以提供一无噪声的直流电流给外部激光器,此时,光学器件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除了包括第一电流模块1产生的交流调制电流外还包括第二电流模块2产生的直流偏置电流,因此增大了驱动电流。
图4中的第一电流源I0和第二电流源I1产生的调制电流值相等,相比于图2中的电流源I0要产生I5和I8两个电流,该两个电流均在三极管导通时流过电阻R1,因此产生的压降较大。而图4中,第一电流源I0产生的电流仅与第二电流源I1产生的电流相等,激光器的直流偏置电流由第三电流源I2产生,因此第一电流源I0产生的总电流值变小了,其流过电阻R1产生的压降也变小了,所以降低了驱动单元产生的压降,从而提高了驱动电流值。又由于驱动单元通过开关通断的方式产生驱动电流,以下认为该方式产生的驱动电流为交流电流,第一电流模块输出端到激光器的通路为交流通路。
由于第三电流源I2内部有较大的寄生电容,第三电流源I2下面接一个cascode管Q2,可以减小第三电流源I2寄生电容对激光器交流通路的影响。
图4中电容C2是cascode管Q2集电极与地之间的寄生电容,电感L3用来隔离激光器交流通路和电容C2,减小电容C2对交流通路带宽的影响。合理设置电感L3,使电感L3和电容C2的谐振频率高于激光器工作的最高频率,使电感L3和电容C2整体呈感性,可以减小其对激光器交流通路带宽降低的影响。
图4中的电路,流过激光器的电流由交流调制电流和直流偏置电流组成,即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第一电流源I0提供交流调制电流,命名为Iac,第三电流源I2提供直流偏置电流,命名为Idc,激光器内阻命名为Rld,电源电压VDD为3.3V,激光器D0正向导通阈值电压通常在1.5V以上,第一电流源I0和第三电流源I2需要的电压空间为0.2V以上,casecode管Q2主要提供电容隔离作用,流过的电流为直流电流,其集电极和发射极的电压差比较小,其压降可以省略。因此,限制激光器电流的主要通路仍然是从第一电源到I0到电阻R1到激光器到地的通路。激光器和电阻R1总的电压空间值是3.3-0.2-1.5=1.6(V),电流计算公式为R1*Iac+Rld*(Iac+Idc)=1.6,同图2的情况,假设Rld=R1=50,并假设Iac=Idc,则可以得到Iac=Idc=0.01067(A),流过激光器的总电流Iac+Idc=0.0213(A),比图2的电流0.016A增大了33%,因此图4中的光学器件的驱动电路明显的提高了驱动电流。
本申请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在保持电源电压及激光器特性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把激光器的总电流拆分成交流调制电流和直流偏置电流,直流偏置电流经过cascode管及串联电感后连接到激光器,减小了交流调制电流通路的压降,从而提高了驱动电路的输出驱动电流的能力,通过这种新的驱动方式,可以提高电流驱动能力33%左右,可以明显增大发光功率,并且不对驱动电路的带宽带来劣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组件,该光学组件包括光学器件和上述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所述光学器件驱动电路用于输出由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叠加后的驱动电流以提高所述光学器件发光功率。该光学组件为高速光模块,通过上述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可以提高驱动电路的输出驱动电流的能力,并且不对驱动电路的带宽带来劣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或,光组件。电子设备包括各类智能终端,如手机,电脑和各类通信设备,该电子设备通过上述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可以提高驱动电路的输出驱动电流的能力,并且不对驱动电路的带宽带来劣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例如各实施例之间技术特征的相互结合,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流产生模块,包括电流产生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电流产生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接收输入信号、输出端与外部光学器件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入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单元导通以将所述电流产生单元产生的第一电流输出至外部光学器件;所述电流产生单元包括第一电流源和第二电流源所述第一电流源和所述第二电流源产生的电流相等;
第二电流产生模块,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提供第二电流;所述第二电流产生模块包括固定电流产生单元和固定电压控制单元;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压、输出端与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用于产生恒定的所述第二电流;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固定电压以保持所述第一端电压固定以控制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的输出端电压恒定;
所述光学器件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为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叠加和;所述第一电流为交流调制电流;所述第二电流为直流偏置电流;
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包括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构成共源共栅结构管,所述共源共栅结构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三端、漏极为所述第一端、源极为所述第二端;或,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所述三极管构成共源共栅结构管,所述共源共栅结构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三端、发射极为所述第一端、集电极为所述第二端;
所述第二电流产生模块还包括电感器件;当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时,所述电感器件的一端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当所述固定电压控制单元为三极管时,所述电感器件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流产生单元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基准电流源、基准电压源与电阻连接形成的电流源、镜像电流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产生模块还包括阻抗匹配单元;
所述阻抗匹配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流产生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匹配外部光学器件的阻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压、输出端与所述阻抗匹配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入端连接地、输出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电流为所述第一电流源和所述第二电流源产生的电流之差。
5.一种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器件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
所述光学器件驱动电路用于输出由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叠加后的驱动电流以提高所述光学器件发光功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单元;
所述光学器件为激光器;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接口输入信号;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激光器的正输入端,所述激光器的负输入端接地;
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将电流产生单元产生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产生模块产生的第二电流叠加后输出至所述激光器。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器件驱动电路。
CN202111211837.7A 2021-10-18 2021-10-18 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972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1837.7A CN113972558B (zh) 2021-10-18 2021-10-18 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1837.7A CN113972558B (zh) 2021-10-18 2021-10-18 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2558A CN113972558A (zh) 2022-01-25
CN113972558B true CN113972558B (zh) 2023-09-29

Family

ID=79587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1837.7A Active CN113972558B (zh) 2021-10-18 2021-10-18 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255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5854A (ja) * 1999-06-29 2001-01-19 Toshiba Corp 光半導体素子駆動回路及び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JP2004235417A (ja) * 2003-01-30 2004-08-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光伝送装置
JP2005166939A (ja) * 2003-12-02 2005-06-2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駆動回路
JP2010157662A (ja) * 2009-01-05 2010-07-1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レーザダイオード駆動回路及びレーザダイオード駆動方法
CN104167661A (zh) * 2013-05-15 2014-11-26 株式会社理光 半导体激光驱动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04471878A (zh) * 2013-06-29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光信号方法、信号监测装置和光网络系统
CN107534494A (zh) * 2014-12-31 2018-01-02 Macom技术解决方案控股公司 具有交流耦合终端元件的直流耦合激光驱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0326B2 (en) * 2001-05-25 2003-06-17 Infineon Technologies North America Corp. High-bandwidth low-voltage gain cell and voltage follower having an enhanced transconductance
US6917639B2 (en) * 2001-08-09 2005-07-12 Ricoh Company, Ltd. Laser driver circuit
JP4899318B2 (ja) * 2005-02-21 2012-03-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レーザ駆動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伝送装置、レーザプリンタおよびレーザ書込み装置
JP2012074793A (ja) * 2010-09-28 2012-04-12 Yazaki Corp 信号伝送装置
JP2015076581A (ja) * 2013-10-11 2015-04-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送信回路、光送信装置、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5854A (ja) * 1999-06-29 2001-01-19 Toshiba Corp 光半導体素子駆動回路及び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JP2004235417A (ja) * 2003-01-30 2004-08-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光伝送装置
JP2005166939A (ja) * 2003-12-02 2005-06-2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駆動回路
JP2010157662A (ja) * 2009-01-05 2010-07-1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レーザダイオード駆動回路及びレーザダイオード駆動方法
CN104167661A (zh) * 2013-05-15 2014-11-26 株式会社理光 半导体激光驱动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04471878A (zh) * 2013-06-29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光信号方法、信号监测装置和光网络系统
CN107534494A (zh) * 2014-12-31 2018-01-02 Macom技术解决方案控股公司 具有交流耦合终端元件的直流耦合激光驱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2558A (zh)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8571B2 (en) Laser driver circuit
US8009709B2 (en) DC coupled driver with active termination
US8385752B2 (en) Laser diode driver with back terminator and optical transmitter providing the same
JP5768551B2 (ja) 外部変調型レーザ素子の駆動回路
JP4060696B2 (ja) 光送信モジュール
JP2005533379A (ja) 多段レーザ・ドライバ回路を使用してレーザ・ダイオードを直接変調する方法と装置
CN102637996B (zh) 对称直接耦合激光器驱动器
JP2013153087A (ja) Dc結合型レーザ駆動回路、及び、半導体レーザ素子の駆動方法
JP6405681B2 (ja) 垂直キャビティ面発光レーザー用の電力効率の優れた高速ドライバ
JP6024197B2 (ja) 発光素子駆動回路
US6667661B1 (en) Laser diode driver with high power efficiency
JP2013106010A (ja) 駆動回路および光送信装置
JP2007305762A (ja) レーザダイオードの駆動回路
US9614351B1 (en) Low-power, direct-drive driver circuit for driving an externally modulated laser (EML), and methods
US8571078B2 (en) Laser driver and optical transmitter implementing the same
US8358080B2 (en) Light emitting element driving circuit
KR102026167B1 (ko) 전력 증폭 모듈
CN113972558B (zh) 光学器件驱动电路、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JP5948817B2 (ja) 駆動回路、及び、光送信装置
JP2004241505A (ja) E/o変換回路
JP2008034479A (ja) レーザダイオード駆動回路
US7391797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a laser diode
EP3863378A1 (en) Lighting module and corresponding lighting system
US10396719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CN113872045B (zh) 光学器件驱动电路、阻抗匹配方法、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