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0228A - 散热装置及酒柜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酒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0228A
CN113970228A CN202010722424.4A CN202010722424A CN113970228A CN 113970228 A CN113970228 A CN 113970228A CN 202010722424 A CN202010722424 A CN 202010722424A CN 113970228 A CN113970228 A CN 113970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hamber
cavity
air outle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24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70228B (zh
Inventor
李大伟
廉锋
李彦玫
郑皓宇
卞伟
舒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224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02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0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0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70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0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1/00Othe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 F25D31/002Liquid coolers, e.g. beverage coo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3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散热装置及酒柜,散热装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一散热腔的散热进风口分别位于第一散热腔的高度方向的两端,第二出风口和第三散热腔的散热进风口分别位于第三散热腔的高度方向的两端,第二散热腔包括左散热腔和右散热腔,其一连通第一散热辅腔和第一出风口,另一连通第二散热辅腔和第二出风口。左右两侧的第二散热腔内部的热气流,分别沿着第一散热辅腔和第二散热辅腔排出,不会再进入到第一散热腔的散热进风口或第三散热腔的散热进风口内,实现了从散热腔内排出的热气不再被其他散热腔吸入的效果,且中间位置的两个第二散热腔内的热气分别从上下两端排出,热气分流效果好,提高了散热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酒柜的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及酒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该散热装置的酒柜。
背景技术
半导体制冷的酒柜需要对热端进行散热,通过散热装置的散热风机吸入外界的气流,经过散热箱体内的散热腔后,将半导体的热端产生的热量随着气流一并排出。
若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距离很近,会存在吹出的热气流再次被散热风机吸入的问题,使散热效率降低;当该酒柜设置多个散热风机时,一个风机吹出的热气,会有被其他风机再次吸入的可能,若被其他散热风机吸入的量很多时,会大大影响酒柜的散热,从而影响其制冷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机吹出的热气被再次吸入影响散热效率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酒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散热箱体;
后背板;
散热腔,所述后背板与所述散热箱体之间合围出所述散热腔,所述散热腔通过设置于所述散热箱体和/或所述后背板的出风口和散热进风口与外界连通,所述散热腔包括散热辅腔、以及沿所述散热箱体的高度方向依次第一散热腔、第二散热腔和第三散热腔,所述第一散热腔、所述第二散热腔和所述第三散热腔内均形成沿所述散热箱体的高度方向设置的风道,且均左右并行设置两组,所述散热辅腔包括设置于两组所述第一散热腔之间的第一散热辅腔、以及设置于两组所述第三散热腔之间的第二散热辅腔;
所述出风口包括同时连通所述第一散热腔和所述第一散热辅腔的第一出风口、以及同时连通所述第三散热腔和所述第二散热辅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一散热腔的散热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腔的高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散热腔的散热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散热腔的高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散热腔包括左散热腔和右散热腔,所述左散热腔和所述右散热腔中的其一连通所述第一散热辅腔,另一连通所述第二散热辅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包括第一散热风机、第二散热风机和第三散热风机,所述第一散热腔内风道的一端容置所述第一散热风机,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散热腔内风道的一端容置所述第二散热风机,另一端连通所述散热辅腔,所述第三散热腔内风道的一端容置所述第三散热风机,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背板与所述散热箱体之间的挡板和散热蜗壳,所述散热箱体的散热背板、所述挡板、所述散热蜗壳和所述后背板之间合围出所述散热腔,所述后背板对应所述散热蜗壳处设置所述进风口,所述散热蜗壳内设置所述散热风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散热腔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散热蜗壳的弧形侧壁,并沿所述弧形侧壁连通至所述散热辅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散热腔连接右侧的所述第一散热腔的挡板,所述散热进风口、所述左散热腔、所述第一散热辅腔、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右散热腔连接左侧的所述第三散热腔的挡板,所述散热进风口、所述右散热腔、所述第二散热辅腔、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腔内的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竖向设置的相互平行的翅片,所述翅片限制出所述散热腔的风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单元还包括散热器、散热管、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散热器连接发热设备,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均包括所述翅片,所述散热管包括制热端和散热端,所述制热端夹持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一散热部之间,所述散热端穿过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部的翅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后背板的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腔与所述散热辅腔的连接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出风口同时设置于所述散热箱体的顶部和所述后背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散热腔的下方并朝向位于所述散热腔底部的蒸发皿。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酒柜,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左右两侧的第二散热腔内部的热气流,分别沿着第一散热辅腔和第二散热辅腔排出,不会再进入到第一散热腔的散热进风口或第三散热腔的散热进风口内,实现了从散热腔内排出的热气不再被其他散热腔吸入的效果,且中间位置的两个第二散热腔内的热气分别从上下两端排出,热气分流效果好,提高了散热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酒柜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移除后背板的后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的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的前视方向打开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的前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11、散热箱体;111、散热背板;112、散热蜗壳;113、挡板;12、制冷箱体;120、气流通道;121、制冷底板;1211、凹槽;1212、开口;122、导风板;13、后背板;14、风道盖板;21、第一散热腔;22、第二散热腔;221、左散热腔;222、右散热腔;23、第三散热腔;24、第一散热辅腔;25、第二散热辅腔;31、第一出风口;32、第二出风口;33、散热进风口;34、制冷进风口;35、制冷出风口;351、上出风口;352、侧出风口;4、制热单元;41、散热器;42、散热管;421、制热端;422、散热端;43、第一散热部;44、第二散热部;45、散热翅片;5、散热风机;6、制冷单元;61、制冷器;62、制冷翅片;63、制冷管;7、制冷风机;8、蒸发皿;9、门体;10、散热腔;20、制冷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酒柜,该酒柜具有用于给酒制冷的制冷组件,以及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该制冷组件给酒柜内部均匀制冷,该散热装置在散去热量的同时,也避免散出的热量被再次吸入,具有很好的制冷和散热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介绍的酒柜包括箱体1和门体9,箱体1和门体9之间围出了制冷间室,制冷间室内部放置酒,制冷组件向制冷间室供冷,在制冷间室外侧设置散热装置,用于除去制冷组件制冷时产生的热量。
本实施例中,该酒柜的放置的底面为水平面,酒柜相对于水平面的方向为上方,反方向定义为下,并且,由上向下的方向还可定义为所述酒柜的高度方向,定义门体9相对于箱体1的方向为前方,所述后背板13相对于箱体1的方向为后方。以图1的后视制冷间室内侧的方向为例,该视图为从后向前的方向,为了方便描述散热装置,在水平面上,从后方正对所述酒柜且与前后方向相垂直的两侧定义为左右方向。所述水平面仅为一种名称定义,并不限定为物理学意义上的“水平”;当然,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酒柜的高度方向与物理学竖直方向(也即参考于重力方向)相平行,则所述水平面相应的平行于物理学中的水平面。
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设置于酒柜的后方,制冷组件设置于制冷间室的内部朝向门体9内的位置,该酒柜的箱体1包括了散热箱体11和制冷箱体121,后背板13盖设于散热箱体11并与其合围出散热腔10,风道盖板14盖设于制冷箱体121并与其合围出制冷腔20。
散热装置如图1~3所示,散热腔10设置在制冷间室后侧,后背板13为该酒柜的背部的板,散热腔10通过设置于散热箱体11和/或后背板13的出风口和进风口与外界连通,该散热装置可以从顶部进风或出风,也可以从后背板13的位置进行进气和排气的操作,该散热装置吸入外部的空气,通过散热腔10内部,将其内部产生的热量随着空气一并吹出,带走内部的热量实现散热。
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腔10包括散热辅腔、以及沿散热箱体11的高度方向依次第一散热腔21、第二散热腔22和第三散热腔23,第一散热腔21、第二散热腔22和第三散热腔23内均形成沿散热箱体11的高度方向设置的风道,由于酒柜一般在竖直方向拥有最高的高度,这些风道限制内部的气体则在高度的方向上进风与排风使内部空间布局合理紧凑,散热效果好,本实施例的第一散热腔21设置于第二散热腔22的上方,本实施例的第二散热腔22设置于第三散热腔23的上方,即第一散热腔21设置于最上方,第三散热腔23设置于最下方,第二散热腔22设置于中间。
第一散热腔21、第二散热腔22和第三散热腔23均左右并行设置两组,散热辅腔包括设置于两组第一散热腔21之间的第一散热辅腔24、以及设置于两组第三散热腔23之间的第二散热辅腔25。
出风口包括同时连通第一散热腔21和第一散热辅腔24的第一出风口31、以及同时连通第三散热腔23和第二散热辅腔25的第二出风口32,第一出风口31和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进风口33分别位于第一散热腔21的高度方向的两端,第二出风口32和第三散热腔23的散热进风口33分别位于第三散热腔23的高度方向的两端,第二散热腔22包括左散热腔221和右散热腔222,左散热腔221和右散热腔222中的其一连通第一散热辅腔24,另一连通第二散热辅腔25。
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进风口33与第一出风口31分别设置于第一散热腔21的两端,即两者具有一定距离,所以也不会从第一出风口31吹出的气流再次被吸回到第一散热腔21内,同理,第三散热腔23的从第二出风口32吹出的热气流也不会再被吸回,该散热装置避免了热气流被吹出后又被大量吸回到散热空间的问题,提高了散热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酒柜的制冷效果。
本实施例的左右仅为示例,图1中的左散热腔221连接第一散热辅腔24,也可以是右散热腔222连接第一散热辅腔24,另一侧的第二散热腔22同理。这样设置中间位置的两个第二散热腔22内的热气分别从上下两端排出,热气分流效果好,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第一出风口31设置在酒柜的顶部,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31可以同时设置于散热箱体11的顶部和后背板13的上方,如图1和图3所示,顶部还设置有电路板,使得吹出的气流可以吹去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且一般的从第一出风口31吹出的热气流温度一般低于电路板的温度,实现了在吹出热气的同时给电路板降温的效果;第二出风口32设置于散热腔10的下方并朝向位于散热腔10底部的蒸发皿8,蒸发皿8内未酒柜内的冷凝水,第三出风口吹出的热气加速冷凝水内的水分蒸发。
进一步地,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机5,散热风机5包括第一散热风机5、第二散热风机5和第三散热风机5,第一散热腔21内风道的一端容置第一散热风机5,另一端连通第一出风口31,第二散热腔22内风道的一端容置第二散热风机5,另一端连通散热辅腔,第三散热腔23内风道的一端容置第三散热风机5,另一端连通第二出风口32。散热风机5为气流的流动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后背板13与散热箱体11之间的挡板113和散热蜗壳112,散热箱体11的散热背板111、挡板113、散热蜗壳112和后背板13之间合围出散热腔10,后背板13对应散热蜗壳112处设置进风口,散热蜗壳112内设置散热风机5。第一散热腔21、第二散热腔22和第三散热腔23内均设置散热蜗壳112,第一散热风机5、第二散热风机5和第三散热风机5均设置在散热蜗壳112内,且第一散热风机5和第二散热风机5和第三散热风机5均设置为离心风机,从散热蜗壳112的端面吸入外部的空气,再吹向蜗壳的周面。
该散热箱体11的散热背板111与制冷箱体121的制冷底板121之间分别形成散热腔10和制冷腔20的底面,散热背板111和制冷底板121之间可以设置隔热材料,如发泡形成的隔热填充物。
进一步地,第二散热腔22的出风方向朝向散热蜗壳112的弧形侧壁,并沿弧形侧壁连通至散热辅腔。以第二散热腔22朝向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蜗壳112相对设置举例,当第二散热腔22内的气流在第二散热风机5的带动下向上吹送时,直到吹到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蜗壳112,散热蜗壳112的外表面为圆弧形,气流吹到散热蜗壳112时,沿着散热蜗壳112向散热辅腔流动,即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蜗壳112形成了第二散热腔22的气流运动的引导面,并且利用蜗壳的形状对气流的平滑运动更好的引导。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左散热腔221连接右侧的第一散热腔21的挡板113,散热进风口33、左散热腔221、第一散热辅腔24、第一出风口3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20;右散热腔222连接左侧的第三散热腔23的挡板113,散热进风口33、右散热腔222、第二散热辅腔25、第二出风口3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20。即左散热腔221的气流不会进入到右侧的散热腔10内,右侧的同理,将两侧的第二散热腔22相互地独立开。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散热腔10内的散热单元,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竖向设置的相互平行的翅片,翅片限制出散热腔10的风道。
以及,散热单元还包括散热器41、散热管42、第一散热部43和第二散热部44,散热器41连接发热设备,第一散热部43和第二散热部44均包括翅片,散热管42包括制热端421和散热端422,制热端421夹持于散热器41和第一散热部43之间,散热端422穿过多个第二散热部44的翅片。酒柜包括半导体制冷单元6,半导体制冷单元6的热端为散热器41连接的发热设备,即散热器41直接与半导体制冷单元6的热端贴合,接收其传递的热量,将热量通过散热管42传递到第二散热部44上,另外第一散热部43的翅片也用于散热,相邻的第一散热部43和第二散热部44的翅片之间的间隙,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该翅片沿着酒柜的高度方向上下布设,使得热气流沿着第一散热腔21或第二散热腔22上下流动。
散热管42内充注去离子水作为热量传递的媒介,采用的是烧结型毛吸热管。
进一步地,出风口包括设置于后背板13的第三出风口,第三出风口设置于第二散热腔22与散热辅腔的连接位置,使得第二散热腔22内的热气一部分从第一出风口31和第二出风口32吹出,一部分从第三出风口吹出,由于第一出风口31和第二出风口32分流出部分的气流,所以第三出风口吹出的气流量减少,被其他散热风机5吸入的热气也很少。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制冷组件,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风道盖板14,制冷箱体121和风道盖板14合围出制冷腔20,风道盖板14表面设置制冷进风口34和多个制冷出风口35;风道盖板14的后方为制冷腔20,前侧为制冷间室,制冷进风口34从制冷间室内吸入气流,再通过制冷腔20进行制冷,再通过制冷出风口35吹回到制冷间室内。多个制冷出风口35均匀的设置在风道盖板14的表面。
制冷组件还包括多个导风板122、制冷风机7和制冷单元6,导风板122分别与制冷箱体121和风道盖板14相抵,相邻的两个导风板122、制冷箱体121和风道盖板14之间形成连通制冷出风口35的气流通道120,制冷风机7设置于制冷腔20内,制冷风机7的出风侧连通多个气流通道120,制冷单元6包括制冷器61和与其连接的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制冷翅片62,制冷器61连接制冷设备,制冷翅片62与风道盖板14相抵,沿制冷翅片62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连通制冷进风口34,另一端设置制冷风机7的进风侧。
气体从风道盖板14上的制冷进风口34进入到制冷腔20内,再经过多个制冷翅片62与其发生热传递后进入制冷风机7的进风侧,通过制冷风机7的出风侧吹向气流通道120,最终从多个制冷出风口35吹出,形成了整个间室内的均匀制冷。制冷翅片62同时起到均匀的制冷以及引导气流流动的作用。
如图5所示,制冷箱体121向远离风道盖板14的方向设置凹槽1211,凹槽1211与制冷风机7合围出进风腔,制冷风机7的进风侧朝向进风腔,进风腔具有朝向制冷翅片62的出风方向的开口1212,该开口1212限制了气流流动的方向,进入制冷风机7内的气流不会再回到凹槽1211内,只能从向气流通道120吹出。
进一步地,制冷进风口34设置于风道盖板14的底部,制冷单元6设置于制冷风机7的下方,制冷出风口35设置于制冷进风口34的上方,由于温度较低的气体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将制冷出风口35设置在上方,使出来的风自然沉降到下方,有利于内部的冷气的循环。
本实施例的制冷风机7设置为离心风机,导风板122沿离心风机的周向设置,使进入的气流方向与吹出的气流方向垂直,方便朝圆周的方向送风,送风面积更大,有利于均匀送风。
进一步地,多个导风板122沿平行与风道盖板14的圆周方向螺旋形设置,离心风机吹出的气流具有切向的速度,吹出的气流以螺旋状的形式吹出,有利于使其吹送到更远的位置,有利于在更远的位置也能均匀的送风。
另外,制冷单元6还包括制冷管63,制冷管63一端连接制冷器61,另一端穿过若干个制冷翅片62,本实施例的制冷管63内充注R1233ZD制冷剂作为制冷剂,采用的是烧结型毛吸热管。通过制冷管63将制冷器61的冷量传输到制冷翅片62上,实现冷量的更有效的传递。
以及,制冷翅片62的延伸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制冷管63沿水平方向穿过制冷器61,这样设置使得冷气从底部的制冷进风口34被吸入后,竖直地向上运动到凹槽1211的位置,在其内部运动的路径短且充分地与制冷翅片62接触。
进一步地,制冷箱体121设置开孔,制冷设备设置为半导体制冷设备,制冷器61与半导体制冷设备通过开孔相抵,该半导体制冷设备的另一侧与上述的制热单元4对接。
进一步地,制冷出风口35包括上出风口351和侧出风口352,上出风口351设置于制冷风机7的上方,侧出风口352设置于制冷风机7的左右两侧,从而实现了从上方和两侧的多个方向的出风,使内部的冷气流动得更加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左右两侧的第二散热腔22内部的热气流,分别沿着第一散热辅腔24和第二散热辅腔25排出,不会再进入到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进风口33或第三散热腔23的散热进风口33内,实现了从散热腔10内排出的热气不再被其他散热腔10吸入的效果,且中间位置的两个第二散热腔22内的热气分别从上下两端排出,热气分流效果好,提高了散热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酒柜的制冷效果。
(2)制冷单元6获取冷量后,将冷量其传递到翅片上,相邻的制冷翅片62与所述风道盖板14之间形成约束冷气流动方向的风道,气体从风道盖板14上的制冷进风口34进入到制冷腔20内,再经过多个制冷翅片62与其发生热传递后进入制冷风机7的进风侧,通过制冷风机7的出风侧吹向气流通道120,最终从多个制冷出风口35吹出,形成了整个间室内的均匀制冷。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散热箱体(11);
后背板(13);
散热腔(10),所述后背板(13)与所述散热箱体(11)之间合围出所述散热腔(10),所述散热腔(10)通过设置于所述散热箱体(11)和/或所述后背板(13)的出风口和散热进风口(33)与外界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10)包括散热辅腔、以及沿所述散热箱体(11)的高度方向依次第一散热腔(21)、第二散热腔(22)和第三散热腔(23),所述第一散热腔(21)、所述第二散热腔(22)和所述第三散热腔(23)内均形成沿所述散热箱体(11)的高度方向设置的风道,且均左右并行设置两组,所述散热辅腔包括设置于两组所述第一散热腔(21)之间的第一散热辅腔(24)、以及设置于两组所述第三散热腔(23)之间的第二散热辅腔(25);
所述出风口包括同时连通所述第一散热腔(21)和所述第一散热辅腔(24)的第一出风口(31)、以及同时连通所述第三散热腔(23)和所述第二散热辅腔(25)的第二出风口(32),所述第一出风口(31)和所述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进风口(3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腔(21)的高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出风口(32)和所述第三散热腔(23)的散热进风口(33)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散热腔(23)的高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散热腔(22)包括左散热腔(221)和右散热腔(222),所述左散热腔(221)和所述右散热腔(222)中的其一连通所述第一散热辅腔(24),另一连通所述第二散热辅腔(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风机(5),所述散热风机(5)包括第一散热风机(5)、第二散热风机(5)和第三散热风机(5),所述第一散热腔(21)内风道的一端容置所述第一散热风机(5),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31),所述第二散热腔(22)内风道的一端容置所述第二散热风机(5),另一端连通所述散热辅腔,所述第三散热腔(23)内风道的一端容置所述第三散热风机(5),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背板(13)与所述散热箱体(11)之间的挡板(113)和散热蜗壳(112),所述散热箱体(11)的散热背板(111)、所述挡板(113)、所述散热蜗壳(112)和所述后背板(13)之间合围出所述散热腔(10),所述后背板(13)对应所述散热蜗壳(112)处设置所述进风口,所述散热蜗壳(112)内设置所述散热风机(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腔(22)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散热蜗壳(112)的弧形侧壁,并沿所述弧形侧壁连通至所述散热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散热腔(221)连接右侧的所述第一散热腔(21)的挡板(113),所述散热进风口(33)、所述左散热腔(221)、所述第一散热辅腔(24)、所述第一出风口(3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20);所述右散热腔(222)连接左侧的所述第三散热腔(23)的挡板(113),所述散热进风口(33)、所述右散热腔(222)、所述第二散热辅腔(25)、所述第二出风口(3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腔(10)内的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竖向设置的相互平行的翅片,所述翅片限制出所述散热腔(10)的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还包括散热器(41)、散热管(42)、第一散热部(43)和第二散热部(44),所述散热器(41)连接发热设备,所述第一散热部(43)和所述第二散热部(44)均包括所述翅片,所述散热管(42)包括制热端(421)和散热端(422),所述制热端(421)夹持于所述散热器(41)和所述第一散热部(43)之间,所述散热端(422)穿过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部(44)的翅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后背板(13)的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腔(22)与所述散热辅腔的连接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31)同时设置于所述散热箱体(11)的顶部和所述后背板(13)的上方,所述第二出风口(32)设置于所述散热腔(10)的下方并朝向位于所述散热腔(10)底部的蒸发皿(8)。
10.一种酒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CN202010722424.4A 2020-07-24 2020-07-24 散热装置及酒柜 Active CN113970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2424.4A CN113970228B (zh) 2020-07-24 2020-07-24 散热装置及酒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2424.4A CN113970228B (zh) 2020-07-24 2020-07-24 散热装置及酒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0228A true CN113970228A (zh) 2022-01-25
CN113970228B CN113970228B (zh) 2023-04-11

Family

ID=79585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2424.4A Active CN113970228B (zh) 2020-07-24 2020-07-24 散热装置及酒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022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0393A (ja) * 2000-11-10 2002-05-24 Fuj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販売機
JP2005172254A (ja) * 2003-12-08 2005-06-30 Daiya Rei Case Kk 冷凍・冷蔵ショーケースにおける冷凍装置の空冷構造
CN205482030U (zh) * 2016-04-01 2016-08-17 中山市林特冷链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余冷循环节能散热的冷柜
CN206410331U (zh) * 2016-12-07 2017-08-15 常州新和美电器有限公司 散热型电磁热水器壳体
CN108302891A (zh) * 2017-12-29 2018-07-20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的散热控制方法与冰箱
CN209295537U (zh) * 2018-11-16 2019-08-23 宁波欣达螺杆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器吸风和出风的循环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0393A (ja) * 2000-11-10 2002-05-24 Fuj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販売機
JP2005172254A (ja) * 2003-12-08 2005-06-30 Daiya Rei Case Kk 冷凍・冷蔵ショーケースにおける冷凍装置の空冷構造
CN205482030U (zh) * 2016-04-01 2016-08-17 中山市林特冷链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余冷循环节能散热的冷柜
CN206410331U (zh) * 2016-12-07 2017-08-15 常州新和美电器有限公司 散热型电磁热水器壳体
CN108302891A (zh) * 2017-12-29 2018-07-20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的散热控制方法与冰箱
CN209295537U (zh) * 2018-11-16 2019-08-23 宁波欣达螺杆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器吸风和出风的循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0228B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40902A1 (zh)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及汽车
CN106839164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WO2020173353A1 (zh) 大容积冰箱
CN111895519B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EP3926263A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return air inlets formed in two side walls of refrigerator body
JP415608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WO2023213317A1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3970228B (zh) 散热装置及酒柜
CN114570625B (zh) 一种用于固化机的降温机构、固化机及固化生产线
CN216162109U (zh) 激光器冷却装置及激光器设备
CN113970229A (zh) 制冷组件及酒柜
WO2022037382A1 (zh) 嵌入式冰箱
CN113966927B (zh) 散热装置及酒柜
WO2018061071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11609623B (zh) 具有l型冷凝器的冰箱
CN113970210B (zh) 制冷组件及酒柜
JP2000320856A (ja)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CN219645344U (zh) 散热组件及功能柜
CN218722497U (zh) 一种冷藏柜
CN216953683U (zh) 一种改善箱内温度均匀度的风道结构及酒柜
CN220524322U (zh) 电控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776324U (zh) 电气设备及其散热结构
CN216011082U (zh) 一种除湿组件的散热结构及除湿机
CN219287998U (zh) 驱动器以及驱动器装置
JP3726756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