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8336A - 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58336A
CN113958336A CN202111227510.9A CN202111227510A CN113958336A CN 113958336 A CN113958336 A CN 113958336A CN 202111227510 A CN202111227510 A CN 202111227510A CN 113958336 A CN113958336 A CN 113958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rawler
lower supporting
supporting column
j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75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宝龙
张鑫
肖玉玲
代显奇
王伟伟
周生勇
朱礼臣
董建辉
谢飞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275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583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58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83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2Devices for removing or hauling away excavated material or spoil; Working or loading platforms
    • E21D9/122Working or loading plat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1/00Lif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6F11/04Lif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movable platforms or cabins, e.g. on vehicles, permitting workmen to place themselves in any desired position for carrying out required ope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及施工方法,包括了履带式移动装置、支撑结构、升降系统以及液压系统等;其中履带移动装置主要包括履带、连接装置、变频电机、支撑平台、滚轮、转向轮等。在一些长大的隧道中可简易地移动台架,方便施工;支撑结构主要包括上、下支撑柱、连接梁、斜撑等;升降系统包括4根8吨油缸与升降平台,液压系统为升降系统提供动力。本发明可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高度的工作平面,大大减少隧道施工时间,操作也更加便捷。

Description

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时,因为联络通道深度过长且截面尺寸不一样,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施工变截面联络通道段时,传统的施工会根据不同高度的截面搭建不同高度的工作平台,对一定长度同一截面尺寸联络通道段施工完成后,对本段联络通道内的固定台架进行拆除,再重复进行下一段联络通道施工。这样的施工方法需要重复搭建台架,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及施工方法。
本申请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申请提供的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包括履带式移动装置、支撑架、顶升平台、第二平台以及用于使顶升平台升降的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油缸;
支撑架底部与履带式移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平台与支撑架顶部连接,所述顶升平台位于第二平台的上方,所述的至少两个油缸的顶端与顶升平台连接,油缸底部与支撑架连接。
可选的,顶升平台降至最低位置时,顶升平台重叠在第二平台上。
特别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左连接梁、右连接梁、左下支撑柱和右下支撑柱;
左连接梁连接有至少两根左下支撑柱,右连接梁连接有至少两根右下支撑柱,左、右下支撑柱的上端均与第一平台连接,左下支撑柱的下端与左连接梁连接,右下支撑柱的下端与右连接梁连接;
左连接梁和右连接梁分别连接一个履带式移动装置。
特别的,所述履带式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履带、驱动轮、连接装置、转向轮、变频电机和多个滚动轮;
所述驱动轮和转向轮分别装于连接装置的两端,多个滚动轮置于连接装置的下方并与连接装置转动连接,履带绕在转向轮和驱动轮上;
支撑平台位于连接装置上方,支撑平台通过多个支撑柱与连接装置连接,
左连接梁和右连接梁与支撑平台连接。
可选的,支撑平台顶面有用于容纳左连接梁或右连接梁的凹槽,左连接梁、右连接梁置于履带式移动装置支撑平台内的凹槽内。
其中,所述第二平台通过多根上支撑柱支撑在第一平台的上;
所述第一平台与下支撑柱之间、第二平台与上支撑柱之间均设有斜撑。
进一步的,履带式升降台架还包括位于第一平台下方的左外平台和右外平台,所述左外平台位于所述左下支撑柱的外侧,并与左下支撑柱连接,所述左下支撑柱与左外平台之间均设有斜撑;
右外平台位于右下支撑柱的外侧,并与右下支撑柱连接;所述右下支撑柱与右外平台之间均设有斜撑。
可选的,所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左外平台和右外平台均为矩形;
所述第一平台的左边缘水平超出第二平台左边缘一定距离,所述左外平台的左边缘水平超出第一平台左边缘一定距离;
所述第一平台的右边缘水平超出第二平台右边缘一定距离,所述右外平台的右边缘水平超出第一平台右边缘一定距离。
特别的,履带式升降台架还包括位于第一平台下方的左内平台和右内平台;
所述左内平台位于左下支撑柱内侧并与左下支撑柱连接,所述左下支撑柱与左内平台之间均设有斜撑;
右内平台位于右下支撑柱的内侧并与右下支撑柱连接;所述右下支撑柱与右内平台之间均设有斜撑;
所述至少两个油缸中的一部分油缸的底部与左内平台连接,另一部分油缸的底部与右内平台连接;
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油泵,油泵置于第一平台上,油泵通过油管与所述油缸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方法,采用了所述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包括以下步骤:
于隧道段内搭建所述液压升降台架,先根据施工的高度对所述顶升平台进行升降;
当前隧道段施工完毕,根据需要降低液压升降台架高度后,利用所述履带式移动装置移动履带式升降台架至下一段,然后根据施工的高度对顶升平台进行升降;
其中,顶升平台顶升后,先利用牵引绳分别将顶升平台与第二平台连接,再进行施工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顶升平台的高度调整,可为不同截面联络通道施工提供匹配的高度工作平面;而且在进入下一段联络通道施工时,无需拆除台架,只需将台架高度降低,然后利用履带式移动装置自动移动至下一隧道段,可减少隧道施工中搭建不同高度工作平面的工作量,同时通过履带式移动装置实现自动移动,可避免使用其他设备辅助移动,使用更加便利,能大大缩短隧道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限定。
图1为履带式升降台架未顶升时的立体图;
图2为顶升平台顶升至最大高度时履带式升降台架的正立面图;
图3为顶升平台未顶升时履带式升降台架的正立面图;
图4为履带式移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履带式升降台架履带式升降台架的左外平台的平面图;
图6为履带式升降台架履带式升降台架的左内平台的平面图;
图7为履带式升降台架履带式升降台架的第一平台的平面图;
图8为履带式升降台架履带式升降台架的第二平台的平面图;
图9为履带式升降台架履带式升降台架的顶升平台的平面图;
图10为履带式升降台架履带式升降台架的液压系统的管线图;
图11为顶升平台与第二平台的连接关系图;
图12为变截面隧道段断面图;
图中有附图标记的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包括左外平台003a、右外平台003b、左内平台007a、右内平台007b、第一平台009、第二平台014、顶升平台016、支撑架、液压系统和履带式移动装置。
液压系统包括动力元件和至少两个油缸,动力元件与油缸连接。油缸与顶升平台016油缸数量根据需要设置,为了保证平台的足够稳定性,油缸最好至少设置三个,本实施例中液压系统包括左前油缸011a、左后油缸011b、右前油缸011c、右后油缸011d。
支撑架立于履带式移动装置上,用于支撑各平台。支撑架包括左连接梁001a、右连接梁001b、左下支撑柱004a、右下支撑柱004b、上支撑柱019a和多根斜撑。
所述支撑架包括左连接梁001a、右连接梁001b、左下支撑柱004a和右下支撑柱004b;
左连接梁001a连接左下支撑柱004a的下端,右连接梁001b连接右下支撑柱004b的下端。左下支撑柱004a和右下支撑柱004b的数量根据需要,为了保证稳定性,左下支撑柱004a和右下支撑柱004b至少有两根。
本实施例中左下支撑柱004a、右下支撑柱004b分别有两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左下支撑柱004a、右下支撑柱004b的数量可以大于两根,例如3根、4根或者更多。
左连接梁001a与两根左下支撑柱004a下端垂直连接;右连接梁001b与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下端垂直连接,连接方式均采用焊接。
特别的,左连接梁001a、右连接梁001b分别由两根同样型号的18号工字钢并排焊接构成;两根左下支撑柱004a、右下支撑柱004b各由1根18号工字钢竖直摆放构成。
如图1所示,履带式移动装置有两个,两根左下支撑柱004a的底部连接其中一个履带式移动装置;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的底部连接另一个履带式移动装置。履带式移动装置可以选用现有的履带式移动装置,类型不作限定。
特别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履带式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平台032、履带034、驱动轮035、连接装置028、转向轮030、变频电机031和多个滚动轮029。
支撑平台032位于连接装置028上方,支撑平台032的底部通过多个支撑柱033分别与连接装置028的两侧焊接连接。
驱动轮035装于连接装置028的后端,转向轮030装于连接装置028的前端,多个滚动轮029置于连接装置028的下方并与连接装置028转动连接,履带034绕在转向轮030和驱动轮035上。变频电机031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轮035连接,通过传动机构将变频电机031的旋转运动传递给驱动轮035。可选的,变频电机031设于连接装置028的尾部,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减速器,传动机构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特别的,支撑平台032上有用于容纳左连接梁001a或右连接梁001b的凹槽,左连接梁001a、右连接梁001b置于履带式移动装置支撑平台032内的凹槽内。
如图1-图3所示,左外平台003a和右外平台003b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左连接梁001a、右连接梁001b的上方,左外平台003a位于两根左下支撑柱004a的外侧;右外平台003b位于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的外侧。具体的,左外平台003a的右侧与左下支撑柱004a连接,左外平台003a与左下支撑柱004a之间设有左下斜撑002a,利用左下斜撑002a和左下支撑柱004a共同支撑左外平台003a。同理,右外平台003b的左侧与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连接,在右外平台003b与右下支撑柱004b之间设有右下斜撑002b,利用右下斜撑002b和右下支撑柱004b共同支撑右外平台003b。
两根左下斜撑002a的下端分别与两根左下支撑柱004a的左侧连接,两根左下斜撑002a的上端与左外平台003a的底面连接。两根右下斜撑002b的下端分别与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的右侧连接,上端与右外平台003a的底面连接。
特别的,两根左下斜撑002a均采用斜切方式,与左下支撑柱004a、左外平台003a之间均采用面焊接连接方式;两根右下斜撑002b均采用斜切方式,与右下支撑柱004b、右外平台003b之间均采用面焊接连接方式。
特别的,两根左下斜撑002a、两根右下斜撑002b各由1根14号工字钢斜摆放构成。
左内平台007a和右内平台007b左右对称,左内平台007a和右内平台007b均分别位于左下支撑柱004a、右下支撑柱004b的内侧且分别位于左外平台003a、右外平台003b的上方。
具体的,左内平台007a的左侧与两根左下支撑柱004a连接,左内平台007a与两根左下支撑柱004a之间均设有左内斜撑006a,利用左内斜撑006a、左下支撑柱004a共同支撑左内平台007a。同理,右内平台007b的右侧与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连接,在右内平台007b与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之间均设有右内斜撑006b,利用右内斜撑006b、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共同支撑右内平台007b。
两根左内斜撑006a的下端分别与两根左下支撑柱004a连接,上端均与左内平台007a的底面连接;两根右内斜撑006b的下端分别与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连接,上端均与左内平台007a的底面连接。
特别的,两根左内斜撑006a和两根右内斜撑006b均采用14号工字钢。左内斜撑006a利用斜切采用面焊接的方式与左下支撑柱004a、左内平台007a连接,右内斜撑006b利用斜切采用面焊接的方式与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右内平台007b连接。
第一平台009位于左内平台007a和右内平台007b的上方。第一平台009与两根左下支撑柱004a和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的顶端连接;第一平台009与两根左下支撑柱004a、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之间分别设有一中外斜撑008a。左下支撑柱004a、右下支撑柱004b和4根中外斜撑008a共同支撑第一平台009。
四根中外斜撑008a的下端分别与左下支撑柱004a、右下支撑柱004b的外侧连接,上端与第一平台009的底面连接。
特别的,4根中外斜撑008a均采用14号工字钢均采用斜切方式,连接采用面焊接方式。
第二平台014位于第一平台009上方。第二平台014与第一平台009通过4根上支撑柱019a连接,4根上支撑柱019a的上端与第二平台014底面连接,由焊接方式将4根上支撑柱019a与第二平台014连成整体。
4根上支撑柱019a的下端与第一平台009顶面连接,上端与第二平台014底面连接。最好的,4根上支撑柱019a分别位于两根左下支撑柱004a、两根右下支撑柱004b的正上方。
第二平台014与4根上支撑柱019a之间分别设有一上外斜撑013a,四根上外斜撑013a的下端分别与4根上支撑柱019a连接,上端与第二平台014的底面连接,4根上支撑柱019a与4根上外斜撑013a共同支撑第二平台014。
特别的,4根上支撑柱019a均采用18号工字钢竖直摆放,四根上外斜撑013a均采用14号工字钢。4根上外斜撑013a利用斜切采用面焊接方式与第二平台014、上支撑柱019a连接。
顶升平台016位于第二平台014上方。顶升平台016通过左前油缸011a、左后油缸011b、右前油缸011c、右后油缸011d支撑在左内平台007a和右内平台007b上。具体的,左前油缸011a和左后油缸011b的底部置于左内平台007a上,并用焊接方式将三者连在一起;右前油缸011c和右后油缸011d的底部置于右内平台007b上,并用焊接方式将三者连在一起。左前油缸011a、左后油缸011b、右前油缸011c、右后油缸011d的顶部依次穿过第一平台009、第二平台014后分别与顶升平台016的左前角、左后角、右前角、右后角焊接。经过油缸底部、顶部两大部分的焊接,左前油缸011a、左后油缸011b、右前油缸011c、右后油缸011d四根油缸作为连接将左内平台007a、右内平台007b及顶升平台016连成整体。
特别的,如图5-图9所示,左外平台003a、左内平台007a、第一平台009和顶升平台016均包括外轮廓框架和架设在外轮廓框架上的钢筋网格,钢筋网格的钢筋为8mm钢筋,网格为10cm×10cm的网格。左外平台003a的外轮廓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左外平台前梁021a、左外平台左梁021b、左外平台后梁021c和左外平台右梁021d;左内平台007a的外轮廓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左内平台前梁022a、左内平台左梁022b、左内平台后梁022c和左内平台右梁022d;第一平台009的外轮廓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平台前梁020a、第一平台左梁020b、第一平台后梁020c和第一平台右梁020d;第二平台014的外轮廓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二平台前梁024a、第二平台左梁024b、第二平台后梁024c和第二平台右梁024d;顶升平台016的外轮廓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顶升平台前梁023a、顶升平台左梁023b、顶升平台后梁023c和顶升平台右梁023d。
右外平台003b与左外平台003a结构相同,右内平台007b与左内平台007a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特别的,左外平台前梁021a、左外平台左梁021b、左外平台后梁021c、左外平台右梁021d、左内平台前梁022a、左内平台左梁022b、左内平台后梁022c、左内平台右梁022d、第一平台前梁020a、第一平台左梁020b、第一平台后梁020c、第一平台右梁020d、第二平台前梁024a、第二平台左梁024b、第二平台后梁024c、第二平台右梁024d、顶升平台前梁023a、顶升平台左梁023b、顶升平台后梁023c和顶升平台右梁023d均采用14号工字钢;各钢筋之间、钢筋与外轮廓框架之间,以及外轮廓框架与左下支撑柱004a、右下支撑柱004b之间均由焊接方式连接。
如图10所示,动力元件包括油泵018、各进油管和出油管。油泵018装于第一平台009上,油泵018通过左前进油管010a和左前出油管012a连接左前油缸011a控制其升降;油泵018通过左后进油管010b和左后出油管012b连接左后油缸011b控制其升降;油泵018通过右前进油管010c和右前出油管012c连接右前油缸011c控制其升降;油泵018通过右后进油管010d和右后出油管012d连接右后油缸011d控制其升降。
可选的,如图3所示,顶升平台016在未顶升前,刚好与第二平台014顶面接触,继而重叠在第二平台014上方;顶升后离第二平台014的高度与顶升高度相同。
为避免在顶升平台016顶升达到最大高度时,顶升平台016晃动,特别增设了牵引装置,牵引装置包括多根牵引绳,牵引绳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牵引装置包括左前牵引绳026a、左后牵引绳026b、右前牵引绳26c、右后牵引绳026d。具体如图11所示,用左前牵引绳026a连接顶升平台016的左前角和第二平台014的左前角,用左后牵引绳026b连接顶升平台016的左后角和第二平台014的左后角,用右前牵引绳26c连接顶升平台016的右前角和第二平台014的右前角,用右后牵引绳026d连接顶升平台016的右后角。通过四根牵引绳连接顶升平台016和第二平台014,利于增强稳定顶升平台016在顶升状态下的稳定性,避免其不晃动。
特别的,左前牵引绳026a、左后牵引绳026b、右前牵引绳26c、右后牵引绳026d为钢筋。
为便于连接牵引绳,第二平台014的四个角位置分别有一第二平台左前预留孔015a,顶升平台016的四个角位置分别有一顶升平台左前预留孔017a。
特别的,第一平台009)、第二平台014、左外平台003a和右外平台003b均为矩形;第一平台009的左边缘水平超出第二平台014左边缘一定距离,左外平台003a的左边缘水平超出第一平台009左边缘一定距离;第一平台009的右边缘水平超出第二平台014右边缘一定距离,右外平台003b的右边缘水平超出第一平台009右边缘一定距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左连接梁001a、右连接梁001b由两根同样型号的18号工字钢并排焊接构成,长度各为7m,在整个台架结构的正下方,置于履带式移动装置支撑平台032的凹槽内,起到连接下支撑柱的作用。
特别的,履带034长6.0m,宽40.0cm,共两根。驱动轮035直径为60.0cm,共两个,分别位于两个履带式移动装置后方。转向轮030的直径为50.0cm,共两个,分别位于两个履带式移动装置前方。滚动轮029直径为18.0cm,共28个,两边履带式移动装置各14个。履带式移动装置中的相邻滚动轮029之间的圆心距为40.0cm。
变频电机031功率为45kw,共两个,分别位于两个履带式移动装置的连接装置028的尾部或中部。
支撑平台032长6.0m,宽50.0cm,顶面中央一个18凹槽。
支撑平台032与连接装置028的连接方式为支撑柱033从连接装置028两侧外伸向上焊接支撑平台032。履带式移动装置中的支撑柱033高45.0cm,横截面边长为10.0cm,共16个,两边履带式移动装置各8个,每个履带式移动装置单侧各4个。履带式移动装置中的相邻支撑柱033的间距为1.5m。
左下支撑柱004a、右下支撑柱004b各由1根18号工字钢竖直摆放构成,长度各为4.00m,焊接于左连接梁001a、右连接梁001b的上方,作为第一平台009以下部位的骨架结构。
左外平台003a、右外平台003b为2.00m×6.00m的矩形结构,左外平台003a和右外平台003b底面均距支撑柱底部1.50m,左下斜撑002a的上支撑处与左下支撑柱004a左侧的水平距离为0.75m,左下斜撑002a的下支撑处与左外平台003a底面的竖直距离为1.30m。相适配的,右下斜撑002b的上支撑处与右下支撑柱004b右侧的水平距离为0.75m,右下斜撑002b的下支撑处与右外平台003b底面的竖直距离为1.30m。
左内平台007a和右内平台007b为0.95m×6.00m的矩形结构。左前油缸011a中心位于左内平台右梁022d右侧60cm、左内平台前梁022a后侧40cm处;左后油缸011b中心位于左内平台右梁022d右侧40cm、左内平台后梁022c前侧侧40cm处。右前油缸011c与左前油缸011a相对称的安装在右内平台007b上,后油缸011d与左后油缸011b相对称的安装在右内平台007b上。
左内平台007a距支撑柱底部3.00m,左内斜撑006a的上支撑处与左下支撑柱004a右侧的水平距离为0.40m,左内斜撑006a的下支撑处与左内平台007a底面的竖直距离为0.40m;右内平台007b距支撑柱底部3.00m,右内斜撑006b的上支撑处与右下支撑柱004b左侧的水平距离为0.40m,右内斜撑006b的下支撑处与右内平台007b底面的竖直距离为0.40m。
第一平台009为8.00m×6.50m的矩形结构,第一平台009与左下支撑柱004a、右下支撑柱004b的顶端焊接;第一平台009的底面距下支撑柱底部4.50m。中外斜撑008a的上支撑处与下支撑柱外侧的水平距离为0.60m,中外斜撑008a的下支撑处距第一平台009底面的竖直距离为0.90m。
液压系统所用油泵018为液压油泵,油泵018位于第一平台009的中心位置,左前进油管010a、左后进油管010b、右前进油管010c、右后进油管010d、左前出油管012a、左后出油管012b、右前出油管012c、右后出油管012d的直径均为1.00cm。
第二平台014为7.00m×6.50m的矩形结构,第二平台014的底面距上支撑柱019a底部1.70m。上外斜撑013a的上支撑处与上支撑柱019a左侧的水平距离为0.50m,上外斜撑013a的下支撑处距第二平台014底面的竖直距离为0.90m。
左前油缸011a、左后油缸011b、右前油缸011c、右后油缸011d的顶部焊接于顶升平台016底部,顶升平台016为4.00m×6.00m的矩形结构,各油缸中心均距离顶升平台016的最近边缘的距离为35cm。
顶升前,顶升平台016的底部置于第二平台014上;顶升后,顶升平台016随油缸的顶升而升高,顶升最高高度为2.50m。为稳定顶升后的顶升平台016,利用四根8mm的钢筋分别连接四个第二平台左前预留孔015a和四个顶升平台左前预留孔017a,可极大程度保障施工过程中第一顶升平台016不晃动。其中,钢筋与各预留孔的连接用花篮螺栓,钢筋的两端均连接花篮螺栓的圈端,花篮螺栓的钩端钩住预留孔。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如图12所示,施工顺序从隧道段A到隧道段B,隧道段A断面的高度为7.00m,隧道段B断面的高度为9m。
隧道段A施工先搭建固定高度台架,台架未顶升总高度为5.70m。
履带式升降台架的搭建方法如下:
材料准备: 7.00m长18号工字钢×4;4.00m长18号工字钢×4;1.7m长18号工字钢×4;1.82m长14号工字钢×4;2.00m长14号工字钢×4;6.00m长14号工字钢×10;0.83m长14号工字钢×4;0.87m长14号工字钢×4;1.37m长14号工字钢×4;8.00m长14号工字钢×2;6.50m长14号工字钢×4;7.00m长14号工字钢×2;1.31m长14号工字钢×4;4.00m长14号工字钢×2;8吨可顶升2.5m油缸×4;液压油缸×1;花篮螺栓×8;3.1m长8mm钢筋×4;1cm直径3米长油管×8;直径60.0cm转动轮×2、直径18.0cm滚动轮×26、直径50.0cm转向轮×2、支撑柱×8、支撑平台×2、45kw变频电机×2、连接装置×2、履带×2。
台架应从下至上搭建,在材料准备妥当后,首先按照图纸完成左连接梁001a、右连接梁001b与左下支撑柱004a、右下支撑柱004b的焊接,将左连接梁001a、右连接梁001b放置于履带式移动装置的凹槽内;再完成左外平台003a、右外平台003b、左内平台007a、右内平台007b与支撑柱和斜撑之间的焊接,再依次完成第一平台009与上、下支撑柱、斜撑之间的焊接;第二平台014与上支撑柱、斜撑之间的焊接;左前油缸011a、左后油缸011b、右前油缸011c、右后油缸011d和左内平台007a、右内平台007b及顶升平台016之间的焊接,焊接完成后,对台架进行相应安全检查再开始上人施工。
在完成一段6米长隧道段的施工后,利用履带式移动装置移动至下一工作面进行下一段隧道施工,若下一段隧道还是同样断面尺寸,则直接用履带式移动装置移动至下一段施工段进行施工。
若施工已经进行到总高度为9m隧道段B总高度为9.00m,在进行移动台架后,开启油泵,对油缸进行升降控制按照施工需求高度调节油缸顶升位置,给施工提供相应高度的工作平台。
对于顶升平台016,应先顶升至需求高度,再利用牵引绳、花篮螺栓将顶升平台016与第二平台014连接以稳定顶升平台016。待经过安全检查后,上人进行施工。
使用发明,在一些长大的隧道中可方便、快捷地移动台架,为施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同时可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高度的工作平面,避免频繁搭建、拆卸台架,利于缩短隧道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式移动装置、支撑架、顶升平台、第二平台以及用于使顶升平台升降的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油缸;
支撑架底部与履带式移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平台与支撑架顶部连接,所述顶升平台位于第二平台的上方,所述的至少两个油缸的顶端与顶升平台连接,油缸底部与支撑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其特征在于:顶升平台降至最低位置时,顶升平台重叠在第二平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左连接梁、右连接梁、左下支撑柱和右下支撑柱;
左连接梁连接有至少两根左下支撑柱,右连接梁连接有至少两根右下支撑柱,左、右下支撑柱的上端均与第一平台连接,左下支撑柱的下端与左连接梁连接,右下支撑柱的下端与右连接梁连接;
左连接梁和右连接梁分别连接一个履带式移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履带、驱动轮、连接装置、转向轮、变频电机和多个滚动轮;
所述驱动轮和转向轮分别装于连接装置的两端,多个滚动轮置于连接装置的下方并与连接装置转动连接,履带绕在转向轮和驱动轮上;
支撑平台位于连接装置上方,支撑平台通过多个支撑柱与连接装置连接,
左连接梁和右连接梁与支撑平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其特征在于:支撑平台顶面有用于容纳左连接梁或右连接梁的凹槽,左连接梁、右连接梁置于履带式移动装置支撑平台内的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通过多根上支撑柱支撑在第一平台的上;
所述第一平台与下支撑柱之间、第二平台与上支撑柱之间均设有斜撑。
7.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6所述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一平台下方的左外平台和右外平台,所述左外平台位于所述左下支撑柱的外侧,并与左下支撑柱连接,所述左下支撑柱与左外平台之间均设有斜撑;
右外平台位于右下支撑柱的外侧,并与右下支撑柱连接;所述右下支撑柱与右外平台之间均设有斜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左外平台和右外平台均为矩形;
所述第一平台的左边缘水平超出第二平台左边缘一定距离,所述左外平台的左边缘水平超出第一平台左边缘一定距离;
所述第一平台的右边缘水平超出第二平台右边缘一定距离,所述右外平台的右边缘水平超出第一平台右边缘一定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2、4、5、6或8所述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一平台下方的左内平台和右内平台;
所述左内平台位于左下支撑柱内侧并与左下支撑柱连接,所述左下支撑柱与左内平台之间均设有斜撑;
右内平台位于右下支撑柱的内侧并与右下支撑柱连接;所述右下支撑柱与右内平台之间均设有斜撑;
所述至少两个油缸中的一部分油缸的底部与左内平台连接,另一部分油缸的底部与右内平台连接;
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油泵,油泵置于第一平台上,油泵通过油管与所述油缸连接。
10.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包括以下步骤:
于隧道段内搭建所述液压升降台架,先根据施工的高度对所述顶升平台进行升降;
当前隧道段施工完毕,根据需要降低液压升降台架高度后,利用所述履带式移动装置移动履带式升降台架至下一段,然后根据施工的高度对顶升平台进行升降;
顶升平台顶升后,先利用牵引绳分别将顶升平台与第二平台连接,再进行施工操作。
CN202111227510.9A 2021-10-21 2021-10-21 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及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39583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7510.9A CN113958336A (zh) 2021-10-21 2021-10-21 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7510.9A CN113958336A (zh) 2021-10-21 2021-10-21 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8336A true CN113958336A (zh) 2022-01-21

Family

ID=7946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7510.9A Pending CN113958336A (zh) 2021-10-21 2021-10-21 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5833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47446A (en) * 1975-08-12 1979-06-20 Beukenberg Maschf Travelling auxiliary unit for use in underground roadways drivages tunnels and so forth
CN106368714A (zh) * 2015-07-24 2017-02-01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隧道开挖施工的轮胎式自动升降组装台架
CN108643941A (zh) * 2018-06-07 2018-10-12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门架式拱架安装台车
CN108952750A (zh) * 2018-09-07 2018-12-07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全断面预加固作业车
CN109899095A (zh) * 2019-03-04 2019-06-18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平台架拱车
CN111119922A (zh) * 2020-01-09 2020-05-08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自行式盾构隧道施工用多功能作业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47446A (en) * 1975-08-12 1979-06-20 Beukenberg Maschf Travelling auxiliary unit for use in underground roadways drivages tunnels and so forth
CN106368714A (zh) * 2015-07-24 2017-02-01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隧道开挖施工的轮胎式自动升降组装台架
CN108643941A (zh) * 2018-06-07 2018-10-12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门架式拱架安装台车
CN108952750A (zh) * 2018-09-07 2018-12-07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全断面预加固作业车
CN109899095A (zh) * 2019-03-04 2019-06-18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平台架拱车
CN111119922A (zh) * 2020-01-09 2020-05-08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自行式盾构隧道施工用多功能作业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1676A (zh) 埋地管道施工方法
CN206128080U (zh) 一种用于地铁基坑的支撑体系
CN113958336A (zh) 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履带式升降台架及施工方法
CN210682997U (zh) 滑移式预制防撞墙吊装装置
CN113969790B (zh) 一种用于隧道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的液压升降台架
CN113958335B (zh) 隧道多变截面联络通道施工用的液压升降台架及施工方法
CN108222023B (zh) 双层基坑组合式钢支撑及建造方法
CN212801248U (zh) 一种预制节段梁位移小车装置
CN212773639U (zh) 折叠式基坑施工爬梯
CN115030522A (zh) 一种大型钢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7522134A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户外用电力升降架
CN114043390B (zh) 一种管节撑圆翻转设备
CN212270670U (zh) 桥梁施工用移动吊篮
JP2015028279A (ja) 鉄塔の嵩上げ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建設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564453B (zh) 長大型鋼板單元之組裝設備以及長大型鋼板單元之移動方法
CN207608268U (zh) 一种用于隧道竖向管幕施工的水平定向钻机装配式升降平台
JP3453181B2 (ja) 作業用鋼台およびその作業用鋼台を用いた塔状構造体の組立方法
JPH09328930A (ja) 柱状体の連続処理工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04336174A (ja) 地下駐車場
CN210086074U (zh) 一种用于建立多层立体结构的架梁机
JPH062434A (ja) 鉄骨屋根の建方方法
CN216787786U (zh) 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装置
CN215287742U (zh) 一种装配式人工挖孔桩提升设备
CN220725767U (zh) 一种可移动式高大支模架
CN216151620U (zh) 一种大直径超长钢管组对焊接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