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0383B - 轧机 - Google Patents

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50383B
CN113950383B CN201980097298.3A CN201980097298A CN113950383B CN 113950383 B CN113950383 B CN 113950383B CN 201980097298 A CN201980097298 A CN 201980097298A CN 113950383 B CN113950383 B CN 1139503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ylinders
rolling mill
roll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72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50383A (zh
Inventor
堀井健治
杉本达则
大和田隆夫
佐古彰
渡边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etals Technologies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metals Technologies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etals Technologies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Primetals Technologies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50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0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50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0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9/00Counter-pressure devices acting on rolls to inhibit deflection of same under load, e.g. backing rolls ; Roll bending devices, e.g. hydraulic actuators acting on roll shaft 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3/0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 B21B13/14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having counter-pressure devices acting on rolls to inhibit deflection of same under load; Back-up rolls
    • B21B13/142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having counter-pressure devices acting on rolls to inhibit deflection of same under load; Back-up rolls by axially shifting the rolls, e.g. rolls with tapered ends or with a curved contour for continuously-variable crown CV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1/00Rolling stand structures; Mounting, adjusting, or 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 B21B31/16Adjusting or positioning rolls
    • B21B31/18Adjusting or positioning rolls by moving rolls 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1/00Rolling stand structures; Mounting, adjusting, or 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 B21B31/16Adjusting or positioning rolls
    • B21B31/20Adjusting or positioning rolls by moving rolls perpendicularly to roll axis
    • B21B2031/206Horizontal offset of work ro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69/00Roll bending or shifting
    • B21B2269/02Roll bending; vertical bending of ro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69/00Roll bending or shifting
    • B21B2269/12Axial shifting the ro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28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 B21B37/42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roll bending and axial shifting of the ro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具备:轧辊,其沿轴向移动;轴承,其与轧辊一起沿轧辊的轴向移动,并承受来自轧辊的载荷;和三个以上的第一缸,其在铅垂方向上对轴承赋予弯曲力以使轧辊弯曲,轧辊的驱动侧及操作侧均具备轴承及第一缸,在轧材(5)的入侧或出侧,在轧辊的轴向上设有两个第一缸,并且在轧材(5)的出侧或入侧中的、设有两个第一缸的那一侧的相反侧设有一个第一缸,当从轧制方向观察时,相反侧的第一缸位于两个第一缸之间。

Description

轧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机。
背景技术
作为能够防止相对于轴承产生极端的偏心载荷、能够谋求轴承的使用寿命延长及轧辊移动量扩大、进而提高轧材的形状修正能力的轧机的一个例子,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为了使作用于轧制用轧辊的轴承的弯曲力的合力始终作用于该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心位置,设为能够调整沿着轧辊轴向配置的多个弯曲用缸的各压力,即,例如将接近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心的缸的液压设定得较大、并将不接近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心的那一侧的缸的液压设定得较小,由此,即使弯曲力的作用位置不同,对于轴承而言也使弯曲力的合力作用于轴承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3-0553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已知一种轧机,其具有使轧辊沿轧辊轴向移动的移动功能、和使轴直角方向上的加压力作用于轧辊的轴承的弯曲功能,并通过轧辊的移动与弯曲力的关联作用来进行轧材的形状控制。
在这种轧机中,若轴承和弯曲用缸的位置根据移动的轧辊的位置而变化从而对轴承作用偏心载荷,则轴承的寿命可能会缩短,这在移动量大的轧辊中尤其明显。
作为抑制作用于轴承的偏心载荷以延长轴承寿命的技术的一个例子,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使作用于轴承的弯曲力的合力作用于该轴承的轧辊轴向的中央部分而设为能够调整各缸的压力。
在该轧机中,需要很多与轧辊的移动相应的弯曲用缸,还需要很多用于调整各个缸的按压力的机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相对于一个轴承需要八个缸和至少四个调整机构。这种轧机由于零件数量多,所以在结构简化这点上有改良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即使是比以往的轧机简单的结构也能降低对轴承施加的偏心载荷的结构的轧机。
本发明包含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但若列举其中一个例子的话,则其特征在于,具备:轧辊,其沿轴向移动;轴承,其与所述轧辊一起沿所述轧辊的轴向移动,并承受来自所述轧辊的载荷;和三个以上的第一缸,其在铅垂方向上对所述轴承赋予弯曲力以使所述轧辊弯曲,所述轧辊的驱动侧及操作侧均具备所述轴承及所述第一缸,在轧材的入侧或出侧,在所述轧辊的轴向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缸,并且在所述轧材的出侧或入侧中的、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缸的那一侧的相反侧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缸,当从所述轧材的出侧或入侧观察时,所述相反侧的所述第一缸位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缸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比以往的轧机简单的结构也能降低对轴承施加的偏心载荷。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轧机的轧制设备的概要的图。
图2是说明实施例1的轧机的概要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A-A’向视截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表示图2的B-B’向视截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5是说明实施例1的轧机中的中间辊部分的详情的俯视图。
图6是说明实施例1的轧机中的、仅驱动侧的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进行了驱动的情况下的第二缸的按压力的图。
图7是说明实施例1的轧机中的、仅驱动侧的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进行了驱动的情况下的第二缸的按压力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轧机中的中间辊部分的详情的俯视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轧机中的中间辊部分的详情的俯视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轧机中的中间辊部分的详情的俯视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轧机中的中间辊部分的详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轧机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图1~图5对本发明的轧机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例1的轧机的轧制设备的概要的图,图2是说明轧机的概要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图2的A-A’向视截面的一部分的图,图4是表示图2的B-B’向视截面的一部分的图,图5是说明中间辊部分的详情的俯视图。
首先,使用图1对具备本实施例的轧机的轧制设备的概要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轧制设备1具备多个将轧材5热轧成带材的轧机,从轧材5的入侧起具有第一机座(stand)10、第二机座20、第三机座30、第四机座40、第五机座50、第六机座60、第七机座70这七个机座和控制装置80。其中,各第一机座10、第二机座20、第三机座30、第四机座40、第五机座50、第六机座60、第七机座70和控制装置80中的控制各机座的部分相当于在本发明中所说的轧机。
此外,关于轧制设备1,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七个机座,能够设为最少由两个以上的机座构成。
接着,使用图2对本发明的轧机的一部分概要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中以图1所示的第七机座70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轧机也能应用于图1所示的第一机座10、第二机座20、第三机座30、第四机座40、第五机座50、第六机座60中的任一机座。
在图2中,作为本实施例的轧机的第七机座70是对轧材5进行轧制的六辊轧机,具有外壳700、控制装置80和液压装置(省略图示)。
外壳700具备上工作辊710及下工作辊711、和通过与这些上工作辊710及下工作辊711分别接触来对它们进行支承的上中间辊720、下中间辊721。另外,还具备通过与上中间辊720、下中间辊721分别接触来对它们进行支承的上加强辊730、下加强辊731。
在这各个轧辊中的上工作辊710的轴向上的端部,在驱动侧及操作侧均设有与上工作辊710一起沿轧辊的轴向移动(shift)并承受来自轧辊的载荷的轴承(为便于图示而省略),并通过上工作辊轴承箱712支承这些轴承。同样地,下工作辊711也在轴向上的端部且在驱动侧及操作侧均设有轴承(省略图示),并通过下工作辊轴承箱713支承这些轴承。
在本实施例中,上工作辊710构成为能够经由操作侧的上工作辊轴承箱712并通过图3所示的移动缸715而沿轧辊轴向移动。同样地,下工作辊711也构成为能够经由操作侧的下工作辊轴承箱713并通过图3所示的移动缸716而沿轧辊轴向移动。
上中间辊720在其轴向上的端部且在驱动侧及操作侧均设有轴承790(参照图5),分别通过上中间辊轴承箱722A、722支承这些轴承790。下中间辊721也在轴向上的端部且在驱动侧及操作侧均设有轴承(省略图示),分别通过下中间辊轴承箱723A、723支承这些轴承。
另外,上中间辊720构成为能够经由驱动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722A并通过图3所示的移动缸725而沿轧辊轴向移动。同样地,下中间辊721也构成为能够经由驱动侧的下中间辊轴承箱723A并通过图3所示的移动缸726而沿轧辊轴向移动。
返回至图2,入侧固定部件702固定于轧材5的入侧的外壳700,在轧材5的出侧,以与该入侧固定部件702相对的方式在出侧的外壳700固定有出侧固定部件703。
在第七机座70中,如图2及图4所示,在操作侧及驱动侧均通过设于入侧固定部件702的工作辊弯型块部714的上工作辊弯辊缸740、设于上中间辊弯型块部727的上工作辊弯辊缸742、和设于出侧固定部件703的上工作辊弯辊缸741、743来支承上工作辊轴承箱712,通过适当驱动这些缸而能够在铅垂方向上对上工作辊710的轴承赋予弯曲力以使上工作辊710弯曲。
同样地,如图2及图4所示,在操作侧及驱动侧均通过设于入侧固定部件702的下工作辊弯辊缸744、746、和设于出侧固定部件703的下工作辊弯辊缸745、747来支承下工作辊轴承箱713,通过适当驱动这些缸而能够在铅垂方向上对下工作辊711的轴承赋予弯曲力以使下工作辊711弯曲。
上中间辊720在操作侧及驱动侧均通过设于入侧固定部件702的上中间辊弯型块部727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和设于出侧固定部件703的上中间辊弯型块部727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来支承上中间辊轴承箱722、722A,通过适当驱动这些缸而能够在铅垂方向上对轴承790赋予弯曲力以使上中间辊720弯曲。另外,在上中间辊弯型块部727且在入侧及出侧设有上工作辊弯辊缸742、743,通过适当驱动这些缸而能够使上工作辊710弯曲。
下中间辊721也在操作侧及驱动侧均通过设于入侧固定部件702的下中间辊弯型块部728的下中间辊弯辊缸752、和设于出侧固定部件703的下中间辊弯型块部728的下中间辊弯辊缸753来支承下中间辊轴承箱723、723A,通过适当驱动这些缸而能够在铅垂方向上对轴承790赋予弯曲力以使下中间辊721弯曲。另外,在下中间辊弯型块部728且在入侧及出侧设有下工作辊弯辊缸746、747,通过适当驱动这些缸而能够使下工作辊711弯曲。
这些缸中的上工作辊弯辊缸740、741配置为向铅垂方向增加侧(轧材侧相反方向)对与轧材5接触的上工作辊710的轴承赋予弯曲力以使上工作辊710弯曲(第一缸)。另外,上工作辊弯辊缸742、743配置为对轴承赋予与上工作辊弯辊缸740、741为相反方向的铅垂方向减少侧(轧材侧方向)的弯曲力以使上工作辊710弯曲(第五缸)。
同样地,下工作辊弯辊缸744、745配置为向铅垂方向增加侧对与轧材5接触的下工作辊711的轴承赋予弯曲力以使下工作辊711弯曲(第一缸)。另外,下工作辊弯辊缸746、747配置为对轴承赋予与下工作辊弯辊缸744、745为相反方向的减少侧的弯曲力以使下工作辊711弯曲(第五缸)。
上中间辊弯辊缸750、751配置为向铅垂方向增加侧对上中间辊720的轴承790赋予弯曲力以使轧辊弯曲(第一缸)。
下中间辊弯辊缸752、753配置为向铅垂方向增加侧对下中间辊721的轴承790赋予弯曲力以使轧辊弯曲(第一缸)。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以松动消除为目的,在轧材5的入侧的入侧固定部件702,以经由上工作辊轴承箱712的衬垫(省略图示)对上工作辊710施加水平方向上的力、具体为在轧制方向上施加按压力的方式设有上工作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60(第二缸)。同样地,在入侧固定部件702,以经由下工作辊轴承箱713的衬垫在轧制方向上对下工作辊711施加按压力的方式设有下工作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62(第二缸)。由此,能够在相对于轧辊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工作辊等施加所期望的力。
另外,如图2、图3及图4所示,以松动消除为目的,在轧材5的出侧的出侧固定部件703,以经由上中间辊轴承箱722A、722的衬垫对上中间辊720施加水平方向上的力、即向轧制方向的相反侧施加按压力的方式设有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第二缸)。同样地,在出侧固定部件703,以经由下中间辊轴承箱723A、723的衬垫向轧制方向的相反侧对下中间辊721施加按压力的方式设有下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3(第二缸)。
返回至图2,在上加强辊730的轴向上的端部且在驱动侧及操作侧均设有轴承(省略图示),通过上加强辊轴承箱732支承这些轴承。同样地,下加强辊731也在轴向上的端部且在驱动侧及操作侧均设有轴承(省略图示),通过下加强辊轴承箱733支承这些轴承。
另外,如图2所示,在入侧的外壳700,以经由上加强辊轴承箱732对上加强辊730施加水平方向上的力的方式设有上加强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80。同样地,在入侧的外壳700,以经由下加强辊轴承箱733对下加强辊731施加水平方向上的力的方式设有下加强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82。
液压装置与上述的各弯辊缸、松动消除缸、移动缸、或者将用于对轧材5进行轧制的压下力施加于上工作辊710及下工作辊711的压下缸(省略图示)等各液压缸连接,且该液压装置与控制装置80连接。
控制装置80对液压装置进行工作控制,通过相对于上述的各弯辊缸等供排液压油而对这各个缸进行驱动控制。
接着,使用图5对与各轧辊中的上中间辊720相关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上工作辊710、下工作辊711和下中间辊721,也能设为具有与上中间辊720同等的结构。由于其详细结构与上中间辊720的结构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本发明适合应用于图5所示的上中间辊720或下中间辊721。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上中间辊720的驱动侧和操作侧中的每一侧,在轧材5的入侧在轧辊的轴向上设有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另外,在轧材5的出侧设有一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1。其中,设于轧材5的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配置为当从轧制方向观察时位于设于相反侧的入侧的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之间。
另外,在驱动侧及操作侧均是,对于设于入侧的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中的、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而言,与当通过移动缸725经由移动机构725A使上中间辊720沿轴向移动时轴承790的中心所移动的范围相比配置在外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从轧制方向观察时,配置在轧材5的出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配置在设于相同出侧的一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1的轴向上的两侧。
尤其是,期望以如下方式进行配置或/及控制输出:在将轴承790的轴向上的长度设为LB时,三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751的输出的作用位置、和两个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的输出的作用位置分别限制在从轴承790的轴向中心向轴向外侧的LB/4以内、且从轴承790的轴向中心向轴向内侧的LB/4以内的范围内,即限制在轴承790的轴向中心的LB/2的范围内。
更期望的是,入侧的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的中间位置与出侧的两个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的中间位置分别相同或接近。在该情况下,更期望的是,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的轴向位置位于入侧的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的轴向位置的中间、即两个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的中间。
在本实施例中,配置在轧材5的入侧的上工作辊弯辊缸742在驱动侧及操作侧均在轴向上设于沿轴向设有两个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之间的位置。
相对于此,配置在轧材5的出侧的上工作辊弯辊缸743在驱动侧及操作侧均在轴向上设于比上中间辊弯辊缸751靠内侧的位置。
接着,参照图5和表1对本实施例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751和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的驱动控制的详情进行说明。这些驱动控制由对液压装置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80执行。
首先,构成为,当轧辊弯曲时,两个第一缸的合计输出与设于相反侧的第一缸的输出之差处于规定范围内。优选地,使轧辊弯辊缸的合力作用于轧辊轴线上。另外,构成为根据上中间辊720的移动位置来驱动配置在入侧的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中的某一个或两个、和设于相反侧的第一缸。
在此,将上中间辊720的移动量、即轴承790的轴向中心的移动量设为LS(将驱动方向侧的移动量设为正)。
[表1]
当中间辊在LS之间移动时,轴承中心存在于图5所示的区间A、B、C。当轴承中心处于区间C时,在驱动侧,不驱动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中的轴向内侧的缸,而是驱动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和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
入侧和出侧的所驱动的缸的输出合计作用于将所驱动的缸连结的线与轧辊轴线的交点附近。配置为该缸的输出合计所作用的位置限制在从轴承790的轴向中心向轴向外侧的LB/4以内、且从轴承790的轴向中心向轴向内侧的LB/4以内的范围内,即限制在轴承790的轴向中心的LB/2的范围内。
因此,区间A与区间B的边界存在于从将轴向内侧的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和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连结的直线与轧辊轴线的交点向轴向外侧的LB/4以内的位置。
另外,区间B与区间C的边界存在于从将轴向外侧的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和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连结的直线与轧辊轴线的交点向轴向内侧的LB/4以内的位置。
在操作侧,不驱动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中的轴向外侧的缸,而是驱动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和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
当轴承中心处于区间A时,在驱动侧,不驱动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中的轴向外侧的缸,而是驱动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和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
在操作侧,不驱动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中的轴向内侧的缸,而是驱动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和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
当轴承中心处于区间B时,在驱动侧及操作侧均是,将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中的任一个的输出都以其合计与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的输出相同的方式设为1/2,并与区间A、C的情况相同地驱动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
关于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在表1中的区间C内,在驱动侧,不驱动轴向内侧的缸而是仅驱动轴向外侧的缸。在操作侧,不驱动轴向外侧的缸而是驱动轴向内侧的缸。
另外,在表1中的区间A内,在驱动侧,不驱动轴向外侧的缸而是仅驱动轴向内侧的缸。在操作侧,不驱动轴向内侧的缸而是驱动轴向外侧的缸。
在表1中的区间B内,在驱动侧及操作侧均将两个缸中的任一个的输出都设为所需输出的1/2来进行驱动。
在上述例子中,对上中间辊弯辊缸750、751的输出和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的输出为ON(开启)、1/2ON(开启一半)、OFF(关闭)这三个方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能够更精细地单独调整各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751的输出、和各个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的输出,从而更准确地对轴承790的轴向中心施加弯曲力。以下,对不同的输出控制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以下,仅以驱动侧为例进行说明。关于操作侧,能够通过将轴向上的位置关系反转来应对,省略其详情。
当轴承中心处于区间C时,将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的合计输出乘以α1而得到的输出作为轴向外侧的输出,将该合计输出乘以α2而得到的输出作为轴向内侧的输出,α1与α2的合计为1,以合计输出的作用位置大致为轴承中心的方式调整α1和α2,并驱动上中间辊弯辊缸751。或者,设为α1=1、α2=0而驱动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和上中间辊弯辊缸751。
另外,将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设为所需输出乘以规定的系数γ1而得到的输出、并将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设为所需输出乘以规定的系数γ2而得到的输出来进行驱动。在此,γ1与γ2的合计为1,并以合计输出的作用位置大致为轴承中心的方式调整γ1和γ2。或者,仅驱动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
当轴承中心处于区间A时,将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的合计输出乘以α1而得到的输出作为轴向外侧的输出,将该合计输出乘以α2而得到的输出作为轴向内侧的输出,α1与α2的合计为1,以合计输出的作用位置大致为轴承中心的方式调整α1和α2,并驱动上中间辊弯辊缸751。或者,设为α1=0、α2=1而驱动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和上中间辊弯辊缸751。
另外,将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设为所需输出乘以规定的系数γ1而得到的输出、并将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设为所需输出乘以规定的系数γ2而得到的输出来进行驱动。在此,γ1与γ2的合计为1,并以合计输出的作用位置大致为轴承中心的方式调整γ1和γ2。或者,仅驱动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
当轴承中心处于区间B时,将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的合计输出乘以α1而得到的输出作为轴向外侧的输出,将该合计输出乘以α2而得到的输出作为轴向内侧的输出,α1与α2的合计为1,以合计输出的作用位置大致为轴承中心的方式调整α1和α2,并驱动上中间辊弯辊缸751。
另外,将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设为所需输出乘以规定的系数γ1而得到的输出、并将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设为所需输出乘以规定的系数γ2而得到的输出来进行驱动。在此,γ1与γ2的合计为1,并以合计输出的作用位置大致为轴承中心的方式调整γ1和γ2。
在如表1所示使两个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工作的情况下,当轴承中心处于区间B时,能够将该工作位置限制在轴承790的轴向中心的LB/2的范围内,但在区间C及区间A内有时该工作位置超过轴承790的轴向中心的LB/2。对此,能够通过调整γ1和γ2而在A、B、C各个区间内将该工作位置限制在轴承790的轴向中心的LB/2的范围内。
此外,各个区域内的α1、α2的值无需为相同的值,在各个区域内,能够以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的输出与上中间辊弯辊缸751的输出的合计所作用的位置与轴承790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适当设为不同的值。
另外,各个区域内的γ1、γ2的值无需为相同的值,在各个区域内,能够以两个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的输出的作用位置与轴承790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适当设为不同的值。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
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轧机具备:轧辊,其沿轴向移动;轴承,其与轧辊一起沿轧辊的轴向移动,并承受来自轧辊的载荷;和三个以上的第一缸,其在铅垂方向上对轴承赋予弯曲力以使轧辊弯曲,驱动侧及操作侧均具备轴承及第一缸。其中,在轧材5的入侧或出侧沿轧辊的轴向设有两个第一缸,并在轧材5的出侧或入侧中的、设有两个第一缸的那一侧的相反侧设有一个第一缸,当从轧制方向观察时,相反侧的第一缸位于两个第一缸之间。
这样,通过将轧材5的入侧和出侧的合计三个第一缸交错配置,能够根据轧辊的移动位置来适当变更驱动的第一缸,由此,能够设为即使是比以往的轧机简单的结构也使弯曲合力作用于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的结构。因此,即使是简单的结构也能降低对轴承施加的偏心载荷。
另外,两个第一缸中的一个以上与轴承的中心所移动的范围相比配置在外侧,因此能够使第一缸的弯曲力的合力更准确且可靠地作用于轴承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能够更可靠地降低对轴承施加的偏心载荷。
另外,入侧固定部件702、出侧固定部件703固定在外壳700的、轧材5的入侧或出侧中的至少某一方,并设有第一缸,还具备第二缸,其在入侧固定部件702和出侧固定部件703中的、入侧或出侧中的某一方,向轧制方向或轧制方向的相反侧对轴承790施加按压力,由此,能够防止当轧材5的前端咬入时轴承和第一缸在轧制方向上偏移。由此,能够获得弯曲作用位置不会偏移的效果。即,由于能够抑制轴承在弯曲力发挥作用的状态下沿轧制方向移动,所以不会在第一缸正在按压的部分发生滑动,能够抑制第一缸的损坏和被按压侧的磨损,能够将弯曲的精度维持得高。
另外,还具备第二缸,其在入侧或出侧中的某一方,向轧制方向或轧制方向的相反侧对轴承施加按压力,当从轧制方向观察轧机时,第二缸配置在第一缸的轴向上的两侧,由此,容易使第二缸的按压力作用于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能够在轧材进一步咬入时使轴承和第一缸难以在轧制方向上偏移,因此,能够将弯曲的精度维持在更高的状态。
通过使第二缸的按压力作用于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而产生如下效果。图6表示在仅对驱动侧的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进行了驱动时、第二缸的按压力作用于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的情况。
如图6所示,在将从轧辊作用于轴承的轧制方向上的力设为Fd、将第二缸的按压力设为Fg2、将在上中间辊轴承箱722A和上中间辊弯型块部727的衬垫产生的外侧的反作用力设为F1、并将内侧的反作用力设为F2时,成为Fg2=Fd+F1+F2的关系。当F1和F2中的某一个为0时,由于是未碰到衬垫的状态,所以并不理想。在此,由于Fg2产生在Fd作用位置附近,所以能够将Fg2设为比较小的值。即,能够减小第二缸的按压力。
相对于此,图7表示在仅对驱动侧的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进行了驱动时、第二缸的按压力作用于远离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的位置的情况。
第二缸的按压力Fg1同样是Fg1=Fd+F1+F2的关系。为了不使F2为0,由于力矩的平衡而Fg1会成为大的值。这就需要更大的第二缸,在结构上难以将该大缸放进上中间辊弯型块部727中。然而,通过像图6那样使第二缸的按压力作用于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能够抑制第二缸所需的输出,能够抑制缸的大小从而能够将其收纳到上中间辊弯型块部727中。
另外,还具备驱动第一缸的控制装置80,控制装置80构成为:若将连结外侧的第一缸和设于相反侧的第一缸的直线与轧辊轴线的交点设为X、并将连结内侧的第一缸和设于相反侧的第一缸的直线与轧辊轴线的交点设为Y,则当轴承的中心与X相比配置在外侧或与Y相比配置在内侧时、且当轧辊弯曲时,驱动两个第一缸中的某一个、和设于相反侧的第一缸,由此,能够针对一个轴承利用两个第一缸使弯曲合力更准确地作用于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对轴承施加偏心载荷。
另外,还具备驱动第一缸的控制装置80,控制装置80构成为:当轧辊弯曲时,两个第一缸的合计输出与设于相反侧的第一缸的输出之差在规定范围内,由此,能够使大致相等的弯曲力作用于轴承的入侧和出侧,能够稳定地保持轧辊。
另外,上中间辊720和下中间辊721通常移动量大。因此,具备与轧材5接触的上工作辊710及下工作辊711、和与上工作辊710及下工作辊711接触的上中间辊720及下中间辊721,且轧辊是上中间辊720及下中间辊721,由此,即使是在简单的结构中移动量大的情况下,也能设为使弯曲合力作用于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的结构。
另外,还具备:入侧固定部件702及出侧固定部件703,其固定在外壳700的、轧材5的入侧或出侧中的至少某一方,并设有第一缸;和第五缸,其对与轧材5接触的上工作辊710及下工作辊711的轴承赋予与第一缸为相反方向的弯曲力,以使上工作辊710及下工作辊711弯曲,由此,第五缸也能与第一缸设于相同部件,从而能够谋求节省空间。
<实施例2>
使用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轧机进行说明。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也是同样的。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轧机中,与实施例1的轧机相反地,在轧材5的入侧,在轧辊的轴向上设有一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A(第一缸),并在轧材5的出侧设有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1A(第一缸)。
其中,设于轧材5的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A配置为当从轧制方向观察时位于设于相反侧的出侧的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1A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从轧制方向观察时,配置在轧材5的出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A在轴向上配置于在相同出侧设有两个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A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期望的是,设于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A与出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A的轴向位置相同。
接着,参照图8和表2对本实施例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A、751A和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A的驱动控制的详情进行说明。
[表2]
区间B与区间C的边界存在于从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A与轴向外侧的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A的交点向轴向内侧的LB/4以内的位置。当轴承中心处于区间C时,在驱动侧,驱动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A,并且在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A中,不驱动轴向内侧的缸而是驱动轴向外侧的缸。在操作侧,驱动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A,并且在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A中,不驱动的轴向外侧的缸而是驱动轴向内侧的缸。
区间A与区间B的边界存在于从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A与轴向内侧的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A的交点向轴向外侧的LB/4以内的位置。当轴承中心处于区间A时,在驱动侧,驱动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A,并且在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A中,不驱动轴向外侧的缸而是驱动轴向内侧的缸。在操作侧,驱动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A,并且不驱动轴向内侧的缸而是驱动轴向外侧的缸。
当轴承中心处于区间B时,在驱动侧及操作侧均是,与区间A、C的情况相同地驱动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A,并将出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1A中的任一个的输出都以其合计与入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的输出相同的方式设为1/2。
关于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A,在表2中的区间A、B、C中的任一区间内均进行驱动。
其它结构、动作是与前述实施例1的轧机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情。
如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示,还具备第二缸,其在入侧或出侧中的某一方,向轧制方向或轧制方向的相反侧对轴承790施加按压力,当从轧制方向观察轧机时,第二缸配置在两个第一缸之间,由此,也能获得与前述实施例1的轧机大致相同的效果。
当中间辊在LS之间移动时,轴承中心存在于图8所示的区间A、B、C。当从轧制方向观察轧机时,第二缸在轴向上配置在第一缸之间,由此,由于第二缸位于LS的大致中间,所以容易使第二缸的按压力作用于移动的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能够抑制第二缸所需的输出,能够抑制缸的大小从而能够将其收纳到上中间辊弯型块部727中。由此,能够在轧材咬入时使轴承和第一缸难以在轧制方向上偏移,因此能够将弯曲的精度维持在更高的状态。
也能够与实施例1同样地,将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1A的合计输出乘以α1而得到的输出作为轴向外侧的输出,将该合计输出乘以α2而得到的输出作为轴向内侧的输出,α1与α2的合计为1,以合计输出的作用位置大致为轴承中心的方式调整α1和α2,并且驱动上中间辊弯辊缸750A。
此外,能够将驱动侧设为图5的驱动侧所示的形式、并将操作侧设为图8的操作侧所示的形式。另外,反之也能将驱动侧设为图8的驱动侧所示的形式、并将操作侧设为图5的操作侧所示的形式。
<实施例3>
使用图9和表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轧机进行说明。
在图9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轧机中,在实施例1的轧机中,在轧材5入侧的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之间,还具备在铅垂方向上对轴承790赋予弯曲力以使轧辊弯曲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B(第三缸)。该上中间辊弯辊缸750B与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同样地配置为向增加侧施加弯曲力。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750B、751和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的驱动控制的详情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也将轴承790的移动量设为LS,并将LS分成区间A、B、C、D。表3表示轴承中心位置与各缸的驱动状态的关系。连结e1和d1的线与轧辊轴线的交点位置作为区间D与区间C的边界,连结e3和d1的线与轧辊轴线的交点位置作为区间B与区间A的边界。
[表3]
在轴承的轴向中心存在于区间D的情况下,驱动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e1位置)和上中间辊弯辊缸751(d1位置)。
在轴承的轴向中心存在于区间C的情况下,将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e1位置)的输出设为所需的入侧的弯曲力Pbe乘以规定的系数α1而得到的输出、并将上中间辊弯辊缸750B(e2位置)的输出设为所需的入侧的弯曲力Pbe乘以规定的系数α2而得到的输出来进行驱动,并驱动上中间辊弯辊缸751(d1位置)。
在轴承的轴向中心存在于区间B的情况下,将上中间辊弯辊缸750B(e2位置)的输出设为所需的入侧的弯曲力Pbe乘以规定的系数α2而得到的输出、并将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e3位置)的输出设为所需的入侧的弯曲力Pbe乘以规定的系数α3而得到的输出来进行驱动,并驱动上中间辊弯辊缸751(d1位置)。
在轴承的轴向中心存在于区间A的情况下,驱动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e3位置)和上中间辊弯辊缸751(d1位置)。
不管轴承的轴向中心存在于哪个区域,都将入侧的弯曲力Pbe与出侧的弯曲力Pbd的合力调整成轧辊所需的弯曲力,且使该合力作用于轧辊轴心附近。
关于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的输出,不管在哪个位置,都将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g1位置)的输出设为所需的松动消除按压力Pg乘以规定的系数γ1而得到的输出、并将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g2位置)的输出设为所需的松动消除按压力Pg乘以规定的系数γ2而得到的输出来进行驱动。
此外,关于各个区域内的α1、α2、α3,也与γ1、γ2同样地无需将值设为相同的值,在各个区域内,以四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750B、751的输出的作用位置和两个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的输出的作用位置与轴承790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适当设为不同的值。另外,在区间D内,也能够在入侧使用e1和e2使弯曲力作用于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心位置附近,而不是仅使用e1;输出的分配能够根据各区间内的α1、α2、α3的设定来适当确定。
其它结构、动作是与前述实施例1的轧机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轧机中,也能获得与前述实施例1的轧机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两个第一缸之间还具备在铅垂方向上对轴承790赋予弯曲力以使轧辊弯曲的第三缸,由此,能够使弯曲力发挥作用的范围在轴向上扩大,因此能够增加移动量,并能在移动量小时更准确地使载荷施加于轴承的长度方向中心位置。
另外,上中间辊弯辊缸750、750B、751的输出作为轧辊弯曲力作用于图9的上中间辊轴承箱凸缘部822AB。将该上中间辊轴承箱凸缘部822AB的长度设为LCB。当中间辊移动时,轴承也与轴承箱一起移动。为了使轧辊弯曲力作用于轴承移动后的位置,在该移动位置进行驱动的弯辊缸处需要上中间辊轴承箱凸缘部822AB,但是通过根据移动位置来选择要使用的弯辊缸,即使在移动量大的情况下也无需很长的LCB,具有不使轴承箱复杂化的效果。在需要很长的LCB的情况下,会产生轴承箱在轴向上变长且大型化而变成复杂结构的问题,但能够避免该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设有一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能设置两个以上。此时,第二个以后并不特别限定轴向上的位置,能够在与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相比靠轴向外侧的位置配置一个以上、或在与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相比靠轴向内侧的位置配置一个以上。
另外,如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关系那样,能够使图9的入侧与出侧反转而在出侧配置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和上中间辊弯辊缸750B。在该情况下,上中间辊弯辊缸750B的数量也并不特别限定,能够设置一个以上。
另外,能够在入侧及出侧追加一个以上与上中间辊弯辊缸750B规格相同的缸。
<实施例4>
使用图10和表4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轧机进行说明。
在图10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轧机中,在实施例1的轧机中,当从轧制方向观察时,在轧材5出侧,在驱动侧的与轧材5入侧的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相比靠轴向外侧的位置、和操作侧的与轧材5入侧的两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相比靠轴向内侧的位置,还分别具备一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1C(第四缸)。该上中间辊弯辊缸751C与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同样地配置为向增加侧施加弯曲力。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751、751C和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的驱动控制的详情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也将轴承790的移动量设为LS,并将LS分成区间A、B。表4表示轴承中心位置与各缸的驱动状态的关系。连结e1和d2的线与轧辊轴线的交点位置作为区间B与区间A的边界。
[表4]
在轴承790的轴向中心存在于区间B的情况下,将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弯辊缸750(e1位置)和上中间辊弯辊缸751C(d1位置)的输出设为所需的出侧的弯曲力Pbd乘以规定的系数αd1而得到的输出、并将上中间辊弯辊缸751(d2位置)的输出设为所需的出侧的弯曲力Pbd乘以规定的系数αd2而得到的输出来进行驱动。
关于松动消除缸,不管在哪个区间,都将轴向外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g1位置)的输出设为所需的松动消除按压力Pg乘以规定的系数γ1而得到的输出、并将轴向内侧的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g2位置)的输出设为所需的松动消除按压力Pg乘以规定的系数γ2而得到的输出来进行驱动。
在轴承790的轴向中心存在于区间A的情况下,将上中间辊弯辊缸750(e1位置)的输出设为所需的入侧的弯曲力Pbe乘以规定的系数αe1而得到的输出、并将上中间辊弯辊缸750(e2位置)的输出设为所需的入侧的弯曲力Pbe乘以规定的系数αe2而得到的输出来进行驱动,并驱动上中间辊弯辊缸751(d2位置)。
此外,关于各个区间内的系数αe1、αe2、αd1、αd2,无需是相同的值,在各个区间内,以四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0(e1位置)、750(e2位置)、751C(d1位置)、751(d2位置)的输出的作用位置与轴承790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适当设为不同的值。
另外,关于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g1位置)及771(g2位置)的各个区间内的系数γ1、γ2,无需是相同的值,在各个区间内,以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771(g1位置)及771(g2位置)的输出的作用位置与轴承790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或以尽可能接近轴承790的中心位置的方式适当设为不同的值。
其它结构、动作是与前述实施例1的轧机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轧机中,也能获得与前述实施例1的轧机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相对于设于相反侧即出侧的一个第一缸位于轴向外侧的位置,还具备一个以上在铅垂方向上对轴承790赋予弯曲力以使轧辊弯曲的第四缸,当从轧制方向观察轧机时,入侧的两个第一缸中的一个配置在设于相反侧的第一缸与第四缸之间,由此,也能够使弯曲力能够发挥作用的范围在轴向上扩大,从而能够增加移动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设有一个上中间辊弯辊缸751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能设置两个以上。此时,第二个以后并不特别限定轴向上的位置,能够在上中间辊弯辊缸751C与上中间辊弯辊缸751之间配置一个以上、或在与上中间辊弯辊缸751相比靠轴向内侧的位置配置一个以上。
另外,能够使图10的入侧和出侧反转而在入侧配置上中间辊弯辊缸750和上中间辊弯辊缸751C。在该情况下,上中间辊弯辊缸751C的数量也并不特别限定,能够设置一个以上。
另外,能够在入侧及出侧追加上中间辊弯辊缸751C。
<实施例5>
使用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轧机进行说明。
图1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轧机从图5所示的实施例1的轧机省略了向减少侧施加按压力的上工作辊弯辊缸742、743及下工作辊弯辊缸746、747,其它结构、动作是与前述实施例1的轧机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轧机中,也能获得与前述实施例1的轧机大致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实施例3及实施例4中,也能够与本实施例同样地省略减少侧的弯辊缸。另外,在实施例2中,也能够追加减少侧的弯辊缸。
<其它>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还包括各种变形例。上述实施例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不一定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虽然围绕中间辊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围绕移动的工作辊来有效利用。
另外,也能将某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置换成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还能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中添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还能对各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附图标记说明
1:轧制设备
5:轧材
10:第一机座(轧机)
20:第二机座(轧机)
30:第三机座(轧机)
40:第四机座(轧机)
50:第五机座(轧机)
60:第六机座(轧机)
70:第七机座(轧机)
80:控制装置
700:外壳
702:入侧固定部件
703:出侧固定部件
710:上工作辊(轧辊)
711:下工作辊(轧辊)
712:上工作辊轴承箱
713:下工作辊轴承箱
714:工作辊弯型块部
715、716、725、726:移动缸
720:上中间辊(轧辊)
721:下中间辊(轧辊)
722、722A:上中间辊轴承箱
723、723A:下中间辊轴承箱
725A:移动机构
727:上中间辊弯型块部
728:下中间辊弯型块部
730:上加强辊
731:下加强辊
732:上加强辊轴承箱
733:下加强辊轴承箱
740、741:上工作辊弯辊缸(第一缸)
742、743:上工作辊弯辊缸(第五缸)
744、745:下工作辊弯辊缸(第一缸)
746、747:下工作辊弯辊缸(第五缸)
750、750A、751、751A:上中间辊弯辊缸(第一缸)
750B:上中间辊弯辊缸(第三缸)
751C:上中间辊弯辊缸(第四缸)
752、753:下中间辊弯辊缸(第一缸)
760:上工作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第二缸)
762:下工作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第二缸)
771、771A:上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第二缸)
773:下中间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第二缸)
780:上加强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
782:下加强辊轴承箱松动消除缸
790:轴承
822AB:上中间辊轴承箱凸缘部。

Claims (10)

1.一种轧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轧辊,其沿轴向移动;
轴承,其与所述轧辊一起沿所述轧辊的轴向移动,并承受来自所述轧辊的载荷;和
三个以上的第一缸,其在铅垂的同一方向上对所述轴承赋予弯曲力以使所述轧辊弯曲,
所述轧辊的驱动侧及操作侧均具备所述轴承及所述第一缸,
在轧材的入侧或出侧,在所述轧辊的轴向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缸,并且
在所述轧材的出侧或入侧中的、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缸的那一侧的相反侧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缸,
当从所述轧材的出侧或入侧观察时,所述相反侧的所述第一缸位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缸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缸中的一个以上与所述轴承的中心所移动的范围相比配置在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固定部件,其固定在所述轧机的外壳的、所述轧材的入侧或出侧中的至少某一方,并设有所述第一缸;和
第二缸,其在所述固定部件中的、所述入侧或所述出侧中的某一方,对所述轴承向轧制方向或轧制方向的相反侧施加按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缸,其在所述入侧或所述出侧中的某一方,对所述轴承向轧制方向或轧制方向的相反侧施加按压力,
当从所述轧材的出侧或入侧观察所述轧机时,所述第二缸配置在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缸之间、或所述一个所述第一缸的所述轴向上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驱动所述第一缸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当所述轴承的中心相较于将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缸中的设于所述轴向的外侧的所述第一缸和所述一个所述第一缸连结的直线与所述轧辊的轴线的交点而配置在所述轴向的外侧、或相较于将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缸中的设于所述轴向的内侧的所述第一缸和所述一个所述第一缸连结的直线与所述轧辊的轴线的交点而配置在所述轴向的内侧时,且当所述轧辊弯曲时,驱动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缸中的某一个、和设于所述相反侧的所述第一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驱动所述第一缸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当所述轧辊弯曲时,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缸的合计输出与设于所述相反侧的所述第一缸的输出之差在规定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缸之间还具备在铅垂方向上对所述轴承赋予弯曲力以使所述轧辊弯曲的第三缸。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设于所述相反侧的一个所述第一缸位于所述轴向的外侧的位置,还具备一个以上在铅垂方向上对所述轴承赋予弯曲力以使所述轧辊弯曲的第四缸,
当从所述轧材的出侧或入侧观察所述轧机时,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缸中的一个配置在设于所述相反侧的所述第一缸与所述第四缸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轧机具备与所述轧材接触的工作辊、和与所述工作辊接触的中间辊,
所述轧辊是所述中间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固定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轧机的外壳的、所述轧材的入侧或出侧中的至少某一方,并设有所述第一缸;和
第五缸,其对与轧材接触的工作辊的轴承赋予与所述第一缸为相反方向的弯曲力,以使所述工作辊弯曲。
CN201980097298.3A 2019-10-25 2019-10-25 轧机 Active CN1139503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41943 WO2021079498A1 (ja) 2019-10-25 2019-10-25 圧延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0383A CN113950383A (zh) 2022-01-18
CN113950383B true CN113950383B (zh) 2023-08-29

Family

ID=75619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7298.3A Active CN113950383B (zh) 2019-10-25 2019-10-25 轧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81522B1 (zh)
JP (1) JP7100416B2 (zh)
CN (1) CN113950383B (zh)
WO (1) WO2021079498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22128A1 (de) * 1981-06-04 1982-12-23 SMS Schloemann-Siemag AG, 4000 Düsseldorf Walzgeruest
EP0084927A1 (en) * 1982-01-06 1983-08-03 Hitachi, Ltd. Rolling mill
JPS59229207A (ja) * 1983-06-13 1984-12-22 Hitachi Ltd 圧延機
US5924319A (en) * 1998-07-07 1999-07-20 Danieli United Roll crossing, offsetting, bending and shifting system for rolling mills
US6244090B1 (en) * 1998-11-30 2001-06-12 Via Clecim Roll mill with bending means for the working rolls
CN1370639A (zh) * 2001-02-13 2002-09-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串列式轧机设备及使用这种设备的轧制方法
CN1382075A (zh) * 2000-03-01 2002-11-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轧机、轧辊轴承箱的松动消除装置、轧制方法、轧机改造方法、及串列式热精轧设备
CN1636644A (zh) * 2000-03-01 2005-07-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轧机、轧辊轴承箱的松动消除装置
CN200977529Y (zh) * 2006-09-28 2007-11-21 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改进型八辊轧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3285B2 (ja) * 1984-03-30 1995-06-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作業ロール軸受箱を備えた圧延機
FR2611541B1 (fr) * 1987-02-27 1994-04-29 Clecim Sa Dispositif de reglage du profil et de repartition d'usure de cylindres dans un laminoir a cylindres deplacables axialement
JP2693972B2 (ja) * 1988-09-02 1997-12-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延機のロールシフト装置
EP2554282B1 (en) * 2010-03-31 2015-03-25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Metal plate rolling machine and roll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22128A1 (de) * 1981-06-04 1982-12-23 SMS Schloemann-Siemag AG, 4000 Düsseldorf Walzgeruest
EP0084927A1 (en) * 1982-01-06 1983-08-03 Hitachi, Ltd. Rolling mill
US4499748A (en) * 1982-01-06 1985-02-19 Hitachi, Ltd. Rolling mill
JPS59229207A (ja) * 1983-06-13 1984-12-22 Hitachi Ltd 圧延機
US5924319A (en) * 1998-07-07 1999-07-20 Danieli United Roll crossing, offsetting, bending and shifting system for rolling mills
US6244090B1 (en) * 1998-11-30 2001-06-12 Via Clecim Roll mill with bending means for the working rolls
CN1382075A (zh) * 2000-03-01 2002-11-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轧机、轧辊轴承箱的松动消除装置、轧制方法、轧机改造方法、及串列式热精轧设备
CN1636644A (zh) * 2000-03-01 2005-07-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轧机、轧辊轴承箱的松动消除装置
CN1370639A (zh) * 2001-02-13 2002-09-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串列式轧机设备及使用这种设备的轧制方法
CN200977529Y (zh) * 2006-09-28 2007-11-21 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改进型八辊轧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0383A (zh) 2022-01-18
JPWO2021079498A1 (zh) 2021-04-29
JP7100416B2 (ja) 2022-07-13
EP3981522B1 (en) 2024-05-01
WO2021079498A1 (ja) 2021-04-29
EP3981522A1 (en) 2022-04-13
EP3981522A4 (en) 2022-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26554B2 (ja) タンデム圧延設備及びその圧延方法
EP2248609B1 (en) Plate rolling mill and plate rolling method
WO2009093509A1 (ja) 圧延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タンデム圧延機
KR100504308B1 (ko) 압연기, 롤 베어링 상자의 흔들림 제거 장치, 압연 방법,압연기의 개조 방법 및 열간 마무리 탠덤 압연 설비
CN113950383B (zh) 轧机
DE10037004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andkantenorientierten Verschieben der Zwischenwalzen in einem 6-Walzen-Gerüst
CN112705572B (zh) 轧机和轧制方法
JPS6343708A (ja) 多段圧延機
CN112705568B (zh) 轧机
WO2021220366A1 (ja) 熱間圧延機および熱間圧延方法
WO2021220367A1 (ja) 熱間圧延機および熱間圧延方法
CN114340811A (zh) 轧机、轧机的制造方法及轧机的改造方法
JPS62151203A (ja) 板材の圧延方法
JP4425489B2 (ja) 多段圧延機
KR810001840B1 (ko) 압연기(壓延機)의 로울 벤딩방법
JPS6360004A (ja) 作業ロ−ルの撓み防止装置を有する圧延機
JP3085757B2 (ja) 圧延機
JPS63220911A (ja) 圧延機
CN115397573A (zh) 轧机、轧机的控制方法及轧机中的推力支承方法
SU761039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мпенсации поперечной разнотол щи нности полосы в клети кварто 1
JPH05253605A (ja) 圧延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