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7688B - 保护器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保护器及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7688B
CN113937688B CN202110760970.1A CN202110760970A CN113937688B CN 113937688 B CN113937688 B CN 113937688B CN 202110760970 A CN202110760970 A CN 202110760970A CN 113937688 B CN113937688 B CN 1139376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or
wire
protector body
split membe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609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7688A (zh
Inventor
安东雄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37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7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7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7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02G3/0418Covers or lids; Their faste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保持相对于保护器内的第1电线独立的第2电线的保护器及线束。保护器(10)具备:保护器主体(14),在内部能收纳第1电线(11);和分体构件(15),在保护器主体(14)的外侧位置安装于保护器主体(14)。分体构件(15)相对于保护器主体(14)分体构成。分体构件(15)具有固定部(41),安装于相对于第1电线(11)独立的第2电线(12)的电线固定构件(13)固定于固定部(41)。

Description

保护器及线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保护器及线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线束用的保护器。该保护器呈筒状,在其内部插通有电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437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当将相对于保护器内的电线独立的第2电线配置于保护器的外部附近时,由于保护器周边的车身面板的形状、周边部件的制约,有时难以将该第2电线的固定点设定于车身面板自身。本发明人研讨在那样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第2电线。
因此,以提供能够保持相对于保护器内的第1电线独立的第2电线的保护器及线束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保护器具备:保护器主体,在内部能收纳第1电线;和分体构件,在所述保护器主体的外侧位置安装于所述保护器主体,所述分体构件具有固定部,安装于相对于所述第1电线独立的第2电线的电线固定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另外,本公开的线束具备:上述的保护器;第1电线,收纳于所述保护器主体的内部;相对于所述第1电线独立的第2电线;以及电线固定构件,安装于所述第2电线,固定于所述分体构件的所述固定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保持相对于保护器内的第1电线独立的第2电线的保护器及线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方式的保护器的剖视立体图。
图3是上述方式的保护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上述方式的保护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的5-5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保护器,
[1]具备:保护器主体,在内部能收纳第1电线;和分体构件,在所述保护器主体的外侧位置安装于所述保护器主体,所述分体构件具有固定部,安装于相对于所述第1电线独立的第2电线的电线固定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根据此结构,利用安装于保护器主体的分体构件,能够将第2电线保持在保护器主体的外侧位置。
[2]所述分体构件具有包围部,所述包围部以将所述保护器主体的外周包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保护器主体。
根据此结构,分体构件的包围部以将保护器主体的外周包围的方式安装。因此,能够在不伴有保护器主体的形状变更的情况下将分体构件的包围部安装于已有的保护器主体。因此,能够提高保护器主体的通用性。另外,根据此结构,当将分体构件固定于保护器主体时,可以不采用如下结构:在保护器主体形成贯穿孔,使分体构件的一部分通过该贯穿孔进入到保护器主体的内部。因此,能够防止分体构件干涉收纳于保护器主体的内部的第1电线。也就是说,能够保护第1电线。另外,不必在保护器主体形成固定用的所述贯穿孔,因此能够避免保护器主体的强度降低。
[3]所述分体构件具有从所述包围部延伸的延设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延设部。
根据此结构,在分体构件中,在从包围部延伸的延设部能够保持第2电线。
[4]所述保护器主体具有收纳所述第1电线的主体部和将所述主体部的开口覆盖的盖部,所述保护器主体通过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盖部而形成为筒状,所述分体构件的所述包围部的周向的一部分与所述盖部重叠。
根据此结构,只要在将第1电线收纳于保护器主体的主体部后将盖部关闭即可,第1电线的收纳作业变得简单。另外,通过主体部和盖部,以保护器主体单体形成筒状,因此,即使是例如在车辆的规格中不需要分体构件的情况,也能够任意使用保护器主体,保护器主体的通用性更加提高。另外,分体构件的包围部的周向的一部分与保护器主体的盖部重叠。因此,利用分体构件的包围部能够防止保护器主体的盖部不期望地打开。
[5]将所述主体部作为第1主体部,将所述盖部作为第1盖部,所述分体构件的所述包围部具有收纳所述保护器主体的第2主体部和将所述第2主体部的开口覆盖的第2盖部。
根据此结构,当将分体构件安装于保护器主体时,只要在将保护器主体收纳于分体构件的第2主体部后将第2盖部关闭即可,分体构件的安装作业变得简单。
[6]所述第1盖部和所述第2盖部相互重叠。
根据此结构,能够将第1电线相对于保护器主体的第1主体部的组装方向和保护器主体相对于分体构件的第2主体部的组装方向设为同一方向,其结果是,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7]所述第1主体部具有保持所述第1盖部的关闭状态的第1锁定部,所述第2主体部具有保持所述第2盖部的关闭状态的第2锁定部,所述第2主体部具有缺口部,所述第1锁定部配置于所述缺口部内。
根据此结构,通过第1主体部的第1锁定部和第2主体部的缺口部的卡合,能够限制安装于保护器主体的分体构件移动。其结果是,能够将第2电线稳定地保持于保护器主体。
[8]所述第2锁定部设置有一对,所述一对第2锁定部设置于所述缺口部的两侧。
根据此结构,可确保一对第2锁定部彼此的间隔,并且在那些第2锁定部之间设置缺口部。因此,能够不浪费地有效利用一对第2锁定部之间的部位,其结果是,能够有助于分体构件的小型化。
[9]另外,本公开的线束具备:上述的保护器;第1电线,收纳于所述保护器主体的内部;相对于所述第1电线独立的第2电线;以及电线固定构件,安装于所述第2电线,固定于所述分体构件的所述固定部。根据此结构,利用安装于保护器主体的分体构件,能够将第2电线保持在保护器主体的外侧位置。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保护器及线束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的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夸张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正交”不仅包括严格为正交的情况,而且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及效果的范围内大致正交的情况。
附图中的相互正交的XZ轴中的X轴表示保护器主体14中安装分体构件15的被安装部位的宽度方向X,Z轴表示保护器主体14的该被安装部位的高度方向Z。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便利起见,有时将保护器10的高度方向Z的一方侧表述为上侧,将其反侧表述为下侧,但是并不是保护器10以高度方向Z的上侧朝向顶方向的姿势搭载于车辆的意思,“上”及“下”的表述并不限定保护器10向车辆搭载的搭载姿势。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束W具备保护器10、配置于保护器10内的第1电线11、以及配置于保护器10外的第2电线12。另外,如图5所示,线束W具备用于将第2电线12固定于保护器10的电线固定构件13。
第1电线11形成为至少一条电线在筒状的外装构件中通过的结构。另外,第2电线12形成为至少一条电线在筒状的外装构件中通过的结构。第1电线11和第2电线12例如以相互并行的方式配置。
如图1所示,保护器10具有保护器主体14和用于将第2电线12固定于保护器主体14的分体构件15。另外,保护器主体14是为了对第1电线11进行路径限制及保护而设置的。
(保护器主体14的结构)
如图3所示,保护器主体14具有第1主体部21和第1盖部22。保护器主体14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第1主体部21及第1盖部22例如相互形成为一体。
第1主体部21具有底壁23和从底壁23延伸的一对侧壁24、25。各侧壁24、25例如沿着高度方向Z延伸。一对侧壁24、25在宽度方向X上相互对置。第1电线11在侧壁24、25之间通过。在保护器主体14中,第1电线11的插通方向相对于宽度方向X正交。在各侧壁24、25的高度方向Z上,与底壁2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成为开放端。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各侧壁24、25的高度方向Z的开放端侧作为上侧,将其相反侧作为下侧。
如图3及图5所示,保护器主体14例如具有将第1主体部21和第1盖部22连接的铰链部26。铰链部26例如设置于侧壁24的上端部。第1盖部22能够以铰链部26为轴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转动。第1盖部22在关闭位置上将第1主体部21中的各侧壁24、25的开放端侧封闭。即,第1盖部22将第1主体部21的上部开口覆盖。在第1盖部22关闭的状态下,保护器主体14通过底壁23、一对侧壁24、25以及第1盖部22而形成为筒状。
如图2及图3所示,第1盖部22具有第1钩部27。在第1盖部22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第1钩部27钩挂于设置在侧壁25的第1锁定部28。由此,第1盖部22被保持在关闭位置。另外,第1锁定部28设置于侧壁25的外侧面。另外,第1锁定部28从侧壁25沿着宽度方向X向外侧突出。
如图1所示,保护器主体14具有用于向未图示的安装对象固定的安装部29。该安装对象例如是车身面板。安装部29例如设置于第1主体部21的侧壁24、25等。另外,安装于保护器主体14的分体构件15与作为安装对象的车身面板分离,或者分体构件15的一部分接触。
(分体构件15的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分体构件15例如是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注射成型品。分体构件15具有包围部30和从包围部30延伸出的延设部31。
包围部30具有第2主体部32和第2盖部33。第2主体部32及第2盖部33例如相互形成为一体。
第2主体部32具有底壁34和从底壁34延伸的一对侧壁35、36。各侧壁35、36例如沿着高度方向Z延伸。一对侧壁35、36在宽度方向X上相互对置。各侧壁35、36的高度方向Z的上端部成为开放端。
包围部30例如具有将第2主体部32和第2盖部33连接的铰链部37。铰链部37例如设置于侧壁35的上端部。第2盖部33能够以铰链部37为轴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转动。第2盖部33在关闭位置上将第2主体部32中的各侧壁35、36的开放端侧封闭。即,第2盖部33将第2主体部32的上部开口覆盖。在第2盖部33关闭的状态下,包围部30通过底壁34、一对侧壁35、36以及第2盖部33而形成为筒状。
第2盖部33具有第2钩部38。在第2盖部33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第2钩部38钩挂于设置在侧壁36的第2锁定部39。由此,第2盖部33被保持在关闭位置。另外,第2锁定部39设置于侧壁36的外侧面。另外,第2锁定部39从侧壁36沿着宽度方向X向外侧突出。
第2锁定部39设置有例如两个。第2钩部38与第2锁定部39设置相同数量。两个第2锁定部39沿着第1电线11的插通方向排列设置。
如图2及图5所示,筒状的包围部30以将筒状的保护器主体14的外周包围的方式安装于保护器主体14。在包围部30安装于保护器主体14的状态下,保护器主体14插入到一对侧壁35、36之间。在该状态下,保护器主体14的底壁23和分体构件15的底壁34在高度方向Z重叠。另外,关于保护器主体14的各侧壁24、25和分体构件15的各侧壁35、36,分别对应的侧壁彼此在宽度方向X重叠。另外,各侧壁24、25及各侧壁35、36的上端相互朝向同一方向。第1盖部22及第2盖部33在分别为关闭状态时在高度方向Z重叠。
如图1及图3所示,在包围部30安装于保护器主体14的状态下,例如,保护器主体14的第1锁定部28和分体构件15的第2锁定部39沿着第1电线11的插通方向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器主体14的第1锁定部28例如配置于分体构件15的一对第2锁定部39之间。
另外,在分体构件15的侧壁36中,在一对第2锁定部39之间形成有缺口部36a。缺口部36a呈从侧壁36的上端向下侧凹陷的凹状。保护器主体14的第1锁定部28插入到缺口部36a。并且,第1锁定部28在作为第1电线11的插通方向的保护器主体14的长度方向上能抵接于缺口部36a的缘部。即,通过第1锁定部28与缺口部36a的卡合,能够限制分体构件15在保护器主体14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1及图5所示,延设部31设置于包围部30的侧壁36。延设部31例如相对于包围部30及保护器主体14位于宽度方向X的外侧。延设部31例如沿着宽度方向X从侧壁36向外侧延伸出。另外,延设部31例如从侧壁36的下端部延伸出。
延设部31具有用于固定第2电线12的固定部41。固定部41例如是贯穿延设部31的贯穿孔。作为固定部41的贯穿孔例如沿着高度方向Z贯穿延设部31。
(电线固定构件13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分体构件15的固定部41固定有安装于第2电线12的电线固定构件13。电线固定构件13由合成树脂构成。电线固定构件13具备固定于分体构件15的固定部41的被固定部51和保持第2电线12的保持部52。
作为电线固定构件13的被固定部51,例如能够使用箭头型的夹子等能固定于作为固定部41的贯穿孔的公知结构。
保持部52例如形成如捆扎带那样的结构。具体地讲,保持部52具备头部53和从头部53延伸的带部54。头部53设置于带部54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头部53与被固定部51形成为一体。带部54卷绕于第2电线12的外周,并且固定于头部53。由此,第2电线12保持于保持部52。即,第2电线12通过电线固定构件13固定于分体构件15。
如图1及图4所示,保护器主体14例如具有向宽度方向X折弯的折弯部60。保护器主体14的第1主体部21在折弯部60处具有第1锁定部28。另一方面,分体构件15的第2盖部33具有缺口部61。缺口部61例如设置于第2盖部33中的铰链部37侧的附近的角部。通过该缺口部61,能够抑制第2盖部33与钩挂于折弯部60的第1锁定部28及该第1锁定部28的第1钩部27干涉。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线束W的组装方式进行说明。
在将第1电线11组装于保护器主体14时,将第1电线11从高度方向Z的上侧收纳于保护器主体14的第1主体部21。然后,将第1盖部22关闭。由此,无需进行将第1电线11从保护器主体14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插入的作业。当将第1电线11从保护器主体14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插入时,第1电线11插入时的阻力大,有可能作业性劣化。在此方面,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能够将第1电线11从高度方向Z的上侧收纳于第1主体部21的结构中,能够容易地将第1电线11组装到保护器主体14。
在将分体构件15安装于保护器主体14时,将保护器主体14从高度方向Z的上侧收纳于分体构件15的第2主体部32。然后,将第2盖部33关闭。这样,第1电线11相对于第1主体部21的组装方向和保护器主体14相对于第2主体部32的组装方向是同一方向。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第1电线11收纳于筒状的保护器主体14的内部。即,通过保护器主体14来实现第1电线11的路径限制及第1电线11的保护。另外,第2电线12通过电线固定构件13及分体构件15固定于保护器主体14。由此,不必将电线固定构件13固定于作为保护器主体14的安装对象的车身面板,能够实现设计自由度的提高。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相对于保护器主体14分体构成的分体构件15具有固定部41,安装于相对于第1电线11独立的第2电线12的电线固定构件13固定于固定部41。根据此结构,利用安装于保护器主体14的分体构件15,能够将第2电线12保持在保护器主体14的外侧位置。
(2)分体构件15具有包围部30,包围部30以将保护器主体14的外周包围的方式安装于保护器主体14。根据此结构,能够在不伴有保护器主体14的形状变更的情况下将分体构件15的包围部30安装于已有的保护器主体14。因此,能够提高保护器主体14的通用性。另外,根据本结构,当将分体构件15固定于保护器主体14时,无需使分体构件15的一部分进入到保护器主体14的内部。具体地讲,例如也可以不设为如下结构:在保护器主体14的侧壁24、35等开设贯穿孔,且使分体构件15的一部分进入到该贯穿孔。因此,能够防止分体构件15干涉收纳于保护器主体14的内部的第1电线11。也就是说,能够保护第1电线11。另外,在本结构中,无需在保护器主体14开设该贯穿孔,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开设该贯穿孔而导致的保护器主体14的强度降低。而且,也能够避免由于在保护器主体14开设该贯穿孔而导致的保护器主体14的成型模具的复杂化。
(3)分体构件15具有从包围部30延伸的延设部31。并且,固定部41设置于延设部31。根据此结构,在分体构件15中,在从包围部30延伸的延设部31能够保持第2电线12。
(4)保护器主体14具有收纳第1电线11的第1主体部21和将第1主体部21的开口覆盖的第1盖部22。保护器主体14利用第1主体部21和第1盖部22形成筒状。根据此结构,当将第1电线11组装于保护器主体14时,只要在将第1电线11收纳于保护器主体14的第1主体部21后将第1盖部22关闭即可,第1电线11的收纳作业变得简单。
另外,通过第1主体部21和第1盖部22,使保护器主体14单体形成为筒状。因此,即使是例如在车辆的规格中不需要分体构件15的情况,也能够任意使用保护器主体14,保护器主体14的通用性更加提高。
另外,分体构件15的包围部30的周向的一部分与保护器主体14的第1盖部22重叠。因此,利用分体构件15的包围部30能够防止保护器主体14的第1盖部22不期望地打开。
(5)分体构件15的包围部30具有收纳保护器主体14的第2主体部32和将第2主体部32的开口覆盖的第2盖部33。根据此结构,当将分体构件15安装于保护器主体14时,只要在将保护器主体14收纳于分体构件15的第2主体部32后将第2盖部33关闭即可,分体构件15的安装作业变得简单。
(6)第1盖部22和第2盖部33相互重叠。根据此结构,能够将第1电线11相对于保护器主体14的第1主体部21的组装方向和保护器主体14相对于分体构件15的第2主体部32的组装方向设为同一方向,其结果是,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7)第1主体部21具有保持第1盖部22的关闭状态的第1锁定部28。第2主体部32具有保持第2盖部33的关闭状态的第2锁定部39。另外,第2主体部32具有缺口部36a。并且,第1主体部21的第1锁定部28配置于第2主体部32的缺口部36a内。根据此结构,通过第1主体部21的第1锁定部28与第2主体部32的缺口部36a的卡合,能够限制安装于保护器主体14的分体构件15移动。其结果是,能够将第2电线12稳定地保持于保护器主体14。
(8)在第2主体部32中,一对第2锁定部39设置于缺口部36a的两侧。详细地讲,在保护器主体14的长度方向上,按第2锁定部39、缺口部36a、第2锁定部39的顺序配置。为了稳定地保持第2盖部33的关闭状态,期望空开一对第2锁定部39彼此的间隔。并且,通过将缺口部36a的形成位置设定于一对第2锁定部39之间,能够不浪费地有效利用一对第2锁定部39之间的部位,其结果是,能够有助于沿着保护器主体14的长度方向的分体构件15的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分体构件15的第2锁定部39的配置位置、数量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在第2主体部32的侧壁36设置铰链部37,并在第2主体部32的侧壁35设置第2锁定部39。另外,也可以将第2锁定部39的数量设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分体构件15中,第2主体部32的各侧壁35、36的开放端朝向高度方向Z的上侧,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各侧壁35、36的开放端朝向高度方向Z的下侧的结构。另外,例如也可以设为各侧壁35、36的开放端朝向宽度方向X的侧方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的分体构件15省略第2盖部3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安装分体构件15的部位上的保护器主体14的第1盖部22省略。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第1盖部22被省略的部位上,第1主体部21的各侧壁24、25的开放端侧被分体构件15的第2盖部33覆盖。另外,在分体构件15中也将第2盖部33省略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保护器主体14的第1盖部22被省略的部位上,第1主体部21的各侧壁24、25的开放端侧被分体构件15的第2主体部32覆盖。即,分体构件15的第2主体部32相对于保护器主体14的第1主体部21构成盖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延设部31沿着宽度方向X设置,但是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沿着高度方向Z设置延设部31。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作为固定部41的贯穿孔以沿着宽度方向X贯穿延设部31的方式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分体构件15的固定部41作为贯穿孔,在该贯穿孔中插入固定电线固定构件13的一部分。但是,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电线固定构件13侧设置孔,在该孔中插入固定分体构件15的作为固定部41的突起。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护器主体14中,第1主体部21和第1盖部22形成为一体,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第1主体部21和第1盖部22相互构成为分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分体构件15中,第2主体部32和第2盖部33形成为一体,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第2主体部32和第2盖部33相互构成为分体。
·分体构件15相对于保护器主体14的安装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根据保护器主体14的形状等适当变更。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的意思示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符号说明】
10 保护器
11 第1电线
12 第2电线
13 电线固定构件
14 保护器主体
15 分体构件
21 第1主体部(主体部)
22 第1盖部(盖部)
23 底壁
24 侧壁
25 侧壁
26 铰链部
27 第1钩部
28 第1锁定部
29 安装部
30 包围部
31 延设部
32 第2主体部
33 第2盖部
34 底壁
35 侧壁
36 侧壁
36a 缺口部
37 铰链部
38 第2钩部
39 第2锁定部
41 固定部
51 被固定部
52 保持部
53 头部
54 带部
60 折弯部
61 缺口部
W 线束
X 宽度方向
Z 高度方向

Claims (8)

1.一种保护器,具备:
保护器主体,在内部能收纳第1电线;和
分体构件,在所述保护器主体的外侧位置安装于所述保护器主体,
所述分体构件具有固定部,安装于相对于所述第1电线独立的第2电线的电线固定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所述分体构件具有包围部,所述包围部以将所述保护器主体的外周包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保护器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器,其中,所述分体构件具有从所述包围部延伸的延设部,
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延设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器,其中,所述保护器主体具有收纳所述第1电线的主体部和将所述主体部的开口覆盖的盖部,
所述保护器主体通过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盖部而形成为筒状,
所述分体构件的所述包围部的周向的一部分与所述盖部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器,其中,将所述主体部作为第1主体部,将所述盖部作为第1盖部,
所述分体构件的所述包围部具有收纳所述保护器主体的第2主体部和将所述第2主体部的开口覆盖的第2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器,其中,所述第1盖部和所述第2盖部相互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器,其中,所述第1主体部具有保持所述第1盖部的关闭状态的第1锁定部,
所述第2主体部具有保持所述第2盖部的关闭状态的第2锁定部,
所述第2主体部具有缺口部,
所述第1锁定部配置于所述缺口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器,其中,所述第2锁定部设置有一对,
所述一对第2锁定部设置于所述缺口部的两侧。
8.一种线束,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器;
第1电线,收纳于所述保护器主体的内部;
相对于所述第1电线独立的第2电线;以及
电线固定构件,安装于所述第2电线,固定于所述分体构件的所述固定部。
CN202110760970.1A 2020-07-13 2021-07-06 保护器及线束 Active CN113937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9721A JP2022016785A (ja) 2020-07-13 2020-07-13 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0-119721 2020-07-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7688A CN113937688A (zh) 2022-01-14
CN113937688B true CN113937688B (zh) 2023-06-23

Family

ID=79274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60970.1A Active CN113937688B (zh) 2020-07-13 2021-07-06 保护器及线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16785A (zh)
CN (1) CN113937688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1779A (ja) * 2009-08-03 2011-02-17 Kanto Auto Works Ltd クリッ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6225B2 (ja) * 1993-09-10 1998-09-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312817A (ja) * 1994-05-13 1995-11-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クランプ
JP6079399B2 (ja) * 2013-04-16 2017-02-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コネクタ部材
JP2016185015A (ja) * 2015-03-26 2016-10-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及びプロテクタ付電線
JP6383345B2 (ja) * 2015-12-03 2018-08-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6589819B2 (ja) * 2016-10-31 2019-10-1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モジュール
JP2019143723A (ja) * 2018-02-21 2019-08-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構造及びプロテ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1779A (ja) * 2009-08-03 2011-02-17 Kanto Auto Works Ltd クリッ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16785A (ja) 2022-01-25
CN113937688A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95680B1 (ko) 와이어커버가 구비된 커넥터
JP6825879B2 (ja) プロテク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9309362B (zh) 保护装置
WO2014010698A1 (ja) プロテクタの電線結束構造
CN113937688B (zh) 保护器及线束
JP2012090505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プロテクタ
CN112751290B (zh) 保护器及布线单元
JP5556604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14336466A (zh) 树脂结构和线束
JP2017079504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4830473B (zh) 保护器及线束
JP7420305B2 (ja) 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918549B2 (ja) 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4034372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プロテクタ
JP3854526B2 (ja) プロテクタ
CN112751291B (zh) 保护器
JP4396388B2 (ja) プロテクタ
JP7297806B2 (ja) プロテクタ
JP7130500B2 (ja) 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130376B2 (ja)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5920285B2 (ja) ドア用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13471894B (zh) 保护器及用于保护器的连接器固定结构
US20240083370A1 (en) Sheath assembly and wire harness
JP7098549B2 (ja) 固定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3096229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