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1534A - 锁体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锁体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1534A
CN113931534A CN202111116603.4A CN202111116603A CN113931534A CN 113931534 A CN113931534 A CN 113931534A CN 202111116603 A CN202111116603 A CN 202111116603A CN 113931534 A CN113931534 A CN 113931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witch
tongue
assembl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66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1534B (zh
Inventor
胡利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1660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15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1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1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1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1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4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 E05B63/146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locks with two or more bolts, each bolt itself being a tumbl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10Bolts of locks or night latch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20Means independent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e.g. for secur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 E05B17/2084Means to prevent forced opening by attack, tampering or jimmy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22Means for 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 or fastening device accessories, i.e. other than the fastening members, e.g. switches, indica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48Circuits, feeding, monitoring
    • E05B2047/0067Monitoring
    • E05B2047/0069Monitoring bolt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锁体,包括壳体、斜舌组件、防插组件、三角舌组件、主锁舌组件和控制器,斜舌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防插组件设置于壳体内,防插组件与斜舌组件相抵时产生第一信号;三角舌组件设置于壳体,三角舌组件相对壳体伸出时带动防插组件与斜舌组件分离,三角舌组件相对壳体缩回时产生第二信号;主锁舌组件包括主锁舌和驱动件,驱动件设置于壳体内,主锁舌与驱动件传动连接;控制器包括感测单元及控制单元,感测单元与防插组件和三角舌组件电连接,控制单元与感测单元和驱动件电连接,控制单元在感测单元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时,控制驱动件驱动主锁舌相对壳体伸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锁体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锁体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体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锁体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锁体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锁体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防误锁功能就是其中之一。
防误锁功能指的是锁体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产生的信号,判断信号的产生是否由人故意或无意为之,当控制系统判断信号由人为产生时,控制系统会判定其为误锁,不进行上锁。
然而,市面上的锁体的防误锁功能还不够完善,防误锁的准确率不高,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体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锁体,包括壳体、斜舌组件、防插组件、三角舌组件、主锁舌组件和控制器,斜舌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并相对壳体伸出或缩回;防插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并且可选择地与斜舌组件相抵或者分离,防插组件与斜舌组件相抵时产生第一信号;三角舌组件设置于壳体,并相对壳体伸出或缩回,三角舌组件相对壳体伸出时带动防插组件与斜舌组件分离,三角舌组件相对壳体缩回时产生第二信号;主锁舌组件包括主锁舌和驱动件,驱动件设置于壳体内,主锁舌与驱动件传动连接,以在驱动件的驱动下相对壳体伸出或缩回;控制器包括感测单元及控制单元,感测单元与防插组件和三角舌组件电连接,用于感测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控制单元与感测单元和驱动件电连接,控制单元在感测单元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时,控制驱动件驱动主锁舌相对壳体伸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插组件包括防插件和防插开关,防插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防插开关设置于壳体内,并且位于防插件的转动路径上,防插开关与防插件相抵时产生第一信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斜舌组件包括斜舌和斜舌连接件,斜舌连接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并设置于防插件的转动路径,斜舌连接件选择性地与防插件相抵或者分离,斜舌连接于斜舌连接件,并选择性地伸出壳体外或者自壳体外缩回。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锁体还包括防插连接件和第一解锁件,防插连接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并且与防插件连接,第一解锁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防插连接件设置于第一解锁件的转动路径,第一解锁件设置于三角舌组件的移动路径,三角舌组件相对壳体伸出时带动第一解锁件转动,第一解锁件的转动带动防插连接件移动,从而带动防插件与斜舌组件分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三角舌组件包括三角舌和三角舌开关,三角舌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三角舌开关设置于壳体内,并且位于三角舌的移动路径上,三角舌开关与三角舌相抵时产生第二信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锁体还包括锁芯拨片和解锁连杆,锁芯拨片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解锁连杆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并位于锁芯拨片的转动路径,解锁连杆选择性地与防插组件相抵或者分离,并在与防插组件相抵时带动防插组件与斜舌组件分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锁体还包括第二解锁件,第二解锁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第二解锁件设置于解锁连杆的移动路径,第二解锁件用于带动防插件与斜舌组件分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主锁舌组件还包括拨叉组件,拨叉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与驱动件连接,第二传动件位于第一传动件的转动路径,主锁舌设有开口,第二传动件伸入开口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主锁舌组件还包括开关抵接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一开关沿主锁舌伸出的方向依次设置,并且均与感测单元电连接,开关抵接件设置于主锁舌,并选择性地与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相抵,当开关抵接件与第一开关相抵,第一开关发出第一抵接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第一抵接信号控制驱动件停止转动;当开关抵接件与第二开关相抵,第二开关发出第二抵接信号,防插组件与斜舌组件分离时产生停止信号,控制单元在感测单元先感测到第二抵接信号后感测到停止信号时,控制驱动件停止转动。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锁体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锁体,控制方法包括:感测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当感测单元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时,控制单元控制驱动件驱动主锁舌相对壳体伸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锁体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单元在感测单元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时,控制驱动件驱动主锁舌相对壳体伸出,当挤压三角舌组件时,防插组件与斜舌组件相抵产生第一信号并被感测单元感测到,继续挤压三角舌组件,三角舌组件相对壳体缩回时产生第二信号并被感测单元感测到,即,当挤压三角舌组件时,感测单元先感测到第一信号后感测到第二信号,无法控制驱动件驱动主锁舌相对壳体伸出,也就不能实现上锁,因此完善了锁体的防误锁的功能,能够百分百防误锁。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锁体处于上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锁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锁体的部分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锁体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锁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锁体的防误锁的逻辑需要多个锁舌动作配合至少两个电子元器件,控制系统才可以判定是否为误锁。以门锁为例,现有门锁的控制逻辑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对于正常关门,双向舌下压时双向舌信号接通,同时三角舌下压使得三角舌信号接通,双向舌弹出双向舌信号断开,三角舌不弹出,控制系统判定其为正常关门状态且门已关好,主锁舌伸出。
2.对于门未关好,例如,门处于虚掩状态,双向舌下压时双向舌信号接通,同时三角舌下压使得三角舌信号接通,双向舌不弹出或弹出不到位使得双向舌信号未断开,三角舌不弹出,控制系统判定其为门未关好,主锁舌不伸出。
3.对于门已打开,当人为触碰或按压双向舌和三角舌任意一个导致对应的信号接通但是其它信号未接通,控制系统判定为误锁,主锁舌不伸出。然而,若模拟正常关门的逻辑去操作锁体,例如,同时下压双向舌和三角舌下压时,控制系统会判定为正常关门,主锁舌伸出,因此不能实现防误锁的功能。
综上所述,现有门锁的防误锁功能还不够完善,防误锁的准确率不高,需要进行改进。
为了解决至少部分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锁体及其控制方法,完善了锁体的防误锁的功能,能百分百防误锁,还具有自动上锁及判断门是否处于虚掩状态的功能。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提供的锁体及其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锁体1,包括壳体10、斜舌组件20、防插组件30、三角舌组件40、主锁舌组件50和控制器60,斜舌组件2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并相对壳体10伸出或缩回;防插组件30设置于壳体10内,并且可选择地与斜舌组件20相抵或者分离,防插组件30与斜舌组件20相抵时产生第一信号;三角舌组件40设置于壳体10,并相对壳体10伸出或缩回,三角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伸出时带动防插组件30与斜舌组件20分离,三角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时产生第二信号;主锁舌组件50包括主锁舌52和驱动件54,驱动件54设置于壳体10内,主锁舌52与驱动件54传动连接,以在驱动件54的驱动下相对壳体10伸出或缩回;控制器60包括感测单元62及控制单元64,感测单元62与防插组件30和三角舌组件40电连接,用于感测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控制单元64与感测单元62和驱动件54电连接,控制单元64在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时,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
壳体10包括底壳11和侧板13,侧板13连接于底壳1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1大致呈矩形板状结构,底壳11可以用于设置主锁舌组件50、斜舌组件20、防插件32和控制器60。
侧板13大致呈长条形,锁可以通过侧板13安装于门板上,例如,侧板13可以设置多个螺钉孔,螺钉孔可以用于螺钉的穿设,以将锁体1固定于门板。侧板13还包括多个锁舌避位孔,以使锁体1的锁舌伸出于侧板13,从而与门框上的锁舌孔配合实现上锁。
斜舌组件2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并相对壳体10伸出或缩回。斜舌组件20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其中,伸出状态指的是斜舌组件20相对壳体10伸出,缩回状态指的是斜舌组件20相对壳体10缩回。
斜舌组件20包括斜舌22和斜舌连接件24,斜舌连接件24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斜舌22连接于斜舌连接件24,并选择性地伸出壳体10外或者自壳体10外缩回。斜舌组件20还包括复位扭簧26,复位扭簧26的一端固定于底壳11,另一端与斜舌连接件24相抵,并提供斜舌连接件24带动斜舌22伸出壳体10外的作用力。当斜舌22由于受门框的挤压作用力而缩回壳体10内时,斜舌连接件24挤压扭簧的一端,使扭簧发生形变,当门框的挤压作用力消失时,扭簧回复使得斜舌连接件24移动并带动斜舌22伸出壳体10外。在本实施例中,斜舌22为双向舌,双向舌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结构。
防插组件30设置于壳体10内,并且可选择地与斜舌组件20相抵或者分离,防插组件30与斜舌组件20相抵时产生第一信号,防插组件30与斜舌组件20分离时产生停止信号。
请参阅图2和图3,防插组件30包括防插件32和防插开关34,其中,防插件32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防插开关34设置于壳体10内,并且位于防插件32的转动路径上,使得防插件32在转动过程中会与防插开关34相抵,当防插开关34与防插件32相抵时产生第一信号,当防插开关34与防插件32分离时产生停止信号。
防插件32具有防插状态和防插解除状态,其中,防插状态指的是斜舌组件20相对壳体10伸出,防插件32与斜舌组件20相抵,从而斜舌组件20无法相对壳体10缩回,实现防插效果;防插解除状态指的是防插件32与斜舌组件20分离,斜舌组件20处于伸出状态或者缩回状态,即,斜舌组件20可以相对壳体10缩回,实现防插效果的解除。防插件32选择性地与斜舌连接件24相抵或者分离,用于止挡斜舌组件20处于缩回状态,例如,斜舌连接件24设置于防插件32的转动路径,使得防插件32转动时会与斜舌连接件24相抵。
请参阅图3和图4,防插开关34包括开关本体341和开关弹片343,开关本体341与控制器60电连接,开关本体341可以固定设置于底壳11,开关弹片343与开关本体341电连接,开关弹片343设置于防插件32的转动路径,使得防插件32在转动过程中选择性地与开关弹片343相抵或者分离。关门过程中,斜舌连接件24先缩回后伸出,当斜舌连接件24缩回时,防插件32与开关弹片343分离,发出停止信号,当斜舌连接件24伸出时,防插件32与开关弹片343相抵,开关本体341发出第一信号。在本实施例中,防插开关34为微动开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防插开关34还可以是接触式开关。
三角舌组件40设置于壳体10,并相对壳体10伸出或缩回,三角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伸出时带动防插组件30与斜舌组件20分离,三角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时产生第二信号,三角舌组件40在相对壳体10伸出时使得防插件32处于防插解除状态,避免关门时由于防插件32与斜舌组件20相抵,从而斜舌组件20无法相对壳体10缩回,导致的斜舌22撞击门框的现象。
三角舌组件40包括三角舌41和三角舌开关43,三角舌41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并能够相对壳体10伸出;三角舌开关43设置于壳体10内,并且位于三角舌41的移动路径上,三角舌开关43与三角舌41相抵时产生第二信号。三角舌组件40还包括三角舌41弹性件,三角舌41弹性件提供三角舌41相对壳体10伸出的作用力。
三角舌41包括三角舌体411和三角舌连接件413,三角舌体411连接于三角舌连接件413,三角舌连接件413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以带动三角舌体411伸出壳体10外或者缩回到壳体10。
三角舌体411大致为三角形板状结构,当三角舌体411受到挤压力时,例如受到门框的挤压,三角舌体411会缩回到壳体10,当作用力消失,三角舌体411会受到三角舌41弹性件的作用力伸出壳体10外。需要说明的是,门框上没有设置于三角舌体411对应的锁舌孔,因此关门时,三角舌体411会缩进壳体10内,并带动三角舌连接件413移动。
三角舌开关43设置于三角舌连接件413的移动路径,三角舌开关43用于产生第二信号。例如,当三角舌41相对壳体10缩回时,三角舌连接件413随三角舌41移动,并抵接三角舌开关43,三角舌开关43发出第二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三角舌开关43的结构可以与防插开关34的结构相同,即,三角舌开关43也可以是微动开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三角舌开关43的结构还可以与防插开关34不同,例如,三角舌开关43为接触式开关。
三角舌41弹性件绕设于三角舌连接件413,以提供三角舌体411伸出壳体10的作用力。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主锁舌组件50包括主锁舌52和驱动件54,驱动件54设置于壳体10内,主锁舌52与驱动件54传动连接,以在驱动件54的驱动下相对壳体10伸出或缩回。主锁舌组件50还包括拨叉组件56,拨叉组件56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拨叉组件56连接于驱动件54和主锁舌52之间。
主锁舌52包括主锁舌连接件523和主锁舌体521,主锁舌连接件523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壳11。主锁舌体521连接于主锁舌连接件523,其中,连接方式可以是铰接。
主锁舌体521大致为长方体结构,主锁舌体521连接于主锁舌连接件523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主锁舌体52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主锁舌体521并排设置于主锁舌连接件523,例如,主锁舌体52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锁舌连接件523进行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锁舌体521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两个、四个或者更多个,满足锁体1的上锁即可。
主锁舌连接件523大致为矩形板状结构。主锁舌连接件523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壳11,并且能够带动主锁舌体521伸出壳体10外或者缩回到壳体10。
主锁舌连接件523设有开口5231,在本实施例中,开口5231大致为倒“几”字形,以避免在带动主锁舌52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卡死的情况。
主锁舌组件50还包括开关抵接件57、第一开关58和第二开关59,第一开关58与第二开关59沿主锁舌52伸出的方向依次设置,并且均与感测单元62电连接,开关抵接件57设置于所述主锁舌52,并位于第一开关58和第二开关59之间,且选择性地与第一开关58或第二开关59相抵。
第一开关58设置于第二开关59和主锁舌52之间。第一开关58用于检测主锁舌52是否处于伸出的极限位置。例如,当主锁舌52伸出壳体10外时,开关抵接件57与第一开关58相抵,第一开关58可以发出第一抵接信号,感测单元62可以根据第一抵接信号判断主锁舌52处于伸出的极限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59和第一开关58沿主锁舌52的移动方向排列。第二开关59与控制器60电连接。第二开关59用于检测主锁舌52是否处于缩回的极限位置。例如,当主锁舌52缩回到壳体10时,开关抵接件57与第二开关59相抵,第二开关59可以发出第二抵接信号,感测单元62可以根据第二抵接信号判断主锁舌52处于缩回的极限位置。
驱动件54可以与控制器60电连接,使得控制器60可以控制驱动件54的转动方向、转速等转动参数,从而控制主锁舌52的移动,例如,控制单元64在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时,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54可以是驱动电机,并由电源进行供电,其中,电源可以是设置于壳体10内部的蓄电池、干电池或者外接的交流电。
驱动件54与拨叉组件56传动连接,以带动拨叉组件56转动。拨叉组件56与主锁舌组件50连接,使得拨叉组件56的转动可以带动主锁舌组件50移动,例如,带动主锁舌52伸出壳体10外或者自壳体10外缩回。
拨叉组件56包括第一传动件562和第二传动件564,第一传动件562和第二传动件564均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壳11,其中,第一传动件562与驱动件54连接,以在驱动件54的驱动下转动;第二传动件564位于第一传动件562的转动路径,使得第一传动件562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二传动件564转动。
第一传动件562大致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第一传动件562包括多个轮齿,轮齿可以均匀地分布于第一传动件562的外周面。驱动件54可以与第一传动件562啮合,以带动第一传动件562转动,在满足由驱动件54带动的基础上,第一传动件562的外周面的轮齿的分布位置、单个轮齿的尺寸及相邻轮齿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第二传动件564包括传动部5641与拨杆5643,传动部5641大致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拨杆5643凸设于传动部5641的外周面。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部5641与拨杆5643为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传动部5641与拨杆5643还可以独立的两个元件。
第二传动件564的拨杆5643伸入开口5231内,使得第二传动件564的转动可以带动主锁舌组件50相对壳体10的伸出或者缩回。
以驱动件54是驱动电机为例,驱动电机可以带动主锁舌52伸出,但是市面上的锁体也会出现驱动电机不能带动主锁舌52伸出或缩回,导致驱动电机发生堵转的现象,驱动电机具有烧坏的风险。本申请的锁体1在上锁和解锁过程中均能够避免驱动电机的堵转,具体原理如下:
对于上锁过程,控制单元64在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时,表示三角舌41缩回且防插件32处于防插状态,此时控制单元64控制驱动电机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当开关抵接件57与第一开关58相抵,第一开关58发出第一抵接信号,感测单元62根据第一抵接信号判断主锁舌52处于伸出的极限位置,控制单元64根据第一抵接信号控制驱动电机停止转动,避免驱动电机堵转。
对于解锁过程,驱动电机带动拨叉组件56转动使得主锁舌52自壳体10外缩回到壳体10,当开关抵接件57与第二开关59相抵时,第二开关59发出第二抵接信号,感测单元62根据第二抵接信号判断主锁舌52处于缩回的极限位置,控制单元64继续控制驱动电机转动,当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拨叉组件56转动,使得防插件32与防插开关34分离时,防插开关34发出停止信号并被感测单元62感测到,控制单元64在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第二抵接信号后感测到停止信号时,表示主锁舌52已缩回且防插件32处于防插解除状态,此时控制单元64控制驱动电机停止转动,避免驱动电机在开门动作的时间内一直处于堵转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感测单元62与防插组件30和三角舌组件40电连接,用于感测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例如,感测单元62与防插组件30电连接以感测第一信号,感测单元62与三角舌组件40电连接以感测第二信号。控制单元64与感测单元62和驱动件54电连接,即,感测单元62和驱动件54分别与控制单元64电连接,控制单元64在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时,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否则不控制驱动件54运行,例如,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第一信号后感测到第二信号,或者,感测单元62只感测到第一信号,或者,感测单元62只感测到第二信号,控制单元64均不控制驱动件54运行。
请参阅图3和图4,锁体1还包括防插连接件70和第一解锁件80,第一解锁件8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防插连接件7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并且与防插件32连接,防插连接件70设置于第一解锁件80的转动路径,使得第一解锁件80的转动可以带动防插连接件70移动,从而带动防插件32转动,以实现防插件32与斜舌组件20分离。
第一解锁件80设置于三角舌组件40(图1)的移动路径,使得三角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伸出时带动第一解锁件80转动,第一解锁件80的转动带动防插连接件70移动,从而带动防插件32与斜舌组件20(图1)分离。当三角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第一解锁件80可以由扭簧带动而反向转动,使得第一解锁件80与防插连接件70分离,防插件32在扭簧的作用力下转动至与斜舌连接件24相抵,并且防插件32抵接防插开关34,以产生第一信号。
锁体1还包括锁芯拨片90和解锁连杆100,锁芯拨片9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解锁连杆10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并位于锁芯拨片90的转动路径;解锁连杆100选择性地与防插组件30(图1)相抵或者分离,并在与防插组件30相抵时带动防插组件30与斜舌组件20分离。锁芯拨片90的转动可以带动解锁连杆100移动,当解锁连杆100移动至与防插组件30相抵时带动防插组件30与斜舌组件20分离,实现防插效果的解除。
锁体1还包括第二解锁件200,第二解锁件20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第二解锁件200设置于解锁连杆100的移动路径,使得解锁连杆100的移动可以带动第二解锁件200转动,第二解锁件200的转动带动防插连接件70移动至与斜舌组件20分离,即,第二解锁件200可以带动防插件32与斜舌组件20分离。
以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锁体1的防误锁功能进行说明:
1.对于正常关门,首先门框挤压斜舌22和三角舌41,斜舌22缩回,同时三角舌41缩回,三角舌41抵接三角舌开关43,三角舌开关43发出第二信号,并被感测单元62感测;之后斜舌22伸出,防插件32抵接防插开关34,防插开关34发出第一信号,并被感测单元62感测;最后控制单元64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实现锁体1的上锁。
2.对于门未关好,例如,门处于虚掩状态,首先门框挤压斜舌22和三角舌41,斜舌22缩回,同时三角舌41缩回,三角舌41抵接三角舌开关43,三角舌开关43发出第二信号,并被感测单元62感测;之后斜舌22无法伸出或者伸出不到位,防插件32无法与防插开关34抵接,防插开关34不发出第一信号,即,感测单元62只感测到第二信号时,则表示门处于虚掩状态,控制单元64不控制驱动件54运行。
3.对于门已打开,当挤压斜舌组件20时,斜舌组件20相对壳体10伸出或者缩回,防插件32此时处于防插解除状态,无法抵接防插开关34,防插开关34也就不发出第一信号。当挤压三角舌组件40时,防插组件30与斜舌组件20相抵产生第一信号并被感测单元62感测到,若此时停止挤压三角舌组件40,感测单元62只感测到第一信号,控制单元64不控制驱动件54运行;若继续挤压三角舌组件40,三角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三角舌41抵接三角舌开关43,使得三角舌开关43产生第二信号并被感测单元62感测到,即,当持续挤压三角舌组件40时,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第一信号后感测到第二信号,则表示信号由人为触发,控制单元64不控制驱动件54运行,也就不能实现上锁。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锁体1,控制单元64在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时,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当挤压三角舌组件40时,防插组件30与斜舌组件20相抵产生第一信号并被感测单元62感测到,继续挤压三角舌组件40,三角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时产生第二信号并被感测单元62感测到,即,当挤压三角舌组件40时,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第一信号后感测到第二信号,无法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也就不能实现上锁,因此完善了锁体1的防误锁的功能,能够百分百防误锁,另外,本发明提供的锁具还具有自动上锁及判断门是否处于虚掩状态的功能。
请参阅图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锁体1的控制方法,应用于锁体1,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和S20。
步骤S10:感测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是在斜舌22先缩回后伸出时,防插件32与开关弹片343相抵,由开关本体341发出,表示斜舌22受门框挤压至斜舌22伸入门框上的锁舌孔的过程。第二信号三角舌41相对壳体10缩回时,三角舌41与三角舌开关43相抵,由三角舌开关43发出,表示三角舌41受门框挤压的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由同一个元件感测,即,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由感测单元62感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还可以分别由不同元件感测,例如,感测单元62包括第一感测子单元和第二感测子单元,其中,第一感测子单元用于感测第一信号,第二感测子单元用于感测第二信号。
步骤S20:当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时,控制单元64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
通过第一信号获取斜舌22的状态,通过第二信号获取三角舌41的状态,并根据斜舌22和三角舌41的状态判断是否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当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时,表明锁体1处于可以上锁的状态,进而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以实现上锁。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60还可以包括比较单元(图未示),比较单元与控制单元64和感测单元62电连接,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感测单元62感测第一信号的时间和感测第二信号的时间,并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向控制单元64发送控制信号。假设感测单元62在第一时间t1感测到第一信号,在第二时间t2感测到第二信号,当t1>t2时,则表示锁体1处于可以上锁的状态,比较单元向控制单元64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单元64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以实现上锁;当t1≤t2时,则表示锁体1处于不可上锁的状态,比较单元不会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单元64不会控制驱动件54运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感测单元62按照时间段对信号进行感测,例如,若感测单元62在第一时间段内感测到第一信号,在第二时间段内感测到第二信号,其中,第二时间段在第一时间段后,如第一时间段为第1-2s,第二时间段为第3-4s,则表示先感测到第一信号后感测到第二信号;则表示锁体1处于不可上锁的状态,比较单元不会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单元64不会控制驱动件54运行。若感测单元62在第一时间段内感测到第二信号,在第二时间段内感测到第一信号,则表示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则表示锁体1处于可以上锁的状态,比较单元向控制单元64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单元64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以实现上锁。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种类可以不同,感测单元62可以根据信号的种类判断信号的先后顺序。例如,第一信号为电流信号,第二信号为电压信号,感测单元62持续感测信号,当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电压信号后感测到电流信号时,则表示锁体1处于可以上锁的状态,比较单元向控制单元64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单元64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锁体1的控制方法,当感测单元62先感测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第一信号时,控制单元64控制驱动件54驱动主锁舌52相对壳体10伸出,以实现上锁,完善了锁体1的防误锁的功能,能够百分百防误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斜舌组件,所述斜舌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并相对所述壳体伸出或缩回;
防插组件,所述防插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可选择地与所述斜舌组件相抵或者分离,所述防插组件与所述斜舌组件相抵时产生第一信号;
三角舌组件,所述三角舌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并相对所述壳体伸出或缩回,所述三角舌组件相对所述壳体伸出时带动所述防插组件与所述斜舌组件分离,所述三角舌组件相对所述壳体缩回时产生第二信号;
主锁舌组件,所述主锁舌组件包括主锁舌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锁舌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以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壳体伸出或缩回;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感测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感测单元与所述防插组件和所述三角舌组件电连接,用于感测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感测单元和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感测单元先感测到所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所述第一信号时,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主锁舌相对所述壳体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插组件包括防插件和防插开关,所述防插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防插开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位于所述防插件的转动路径上,所述防插开关与所述防插件相抵时产生所述第一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斜舌和斜舌连接件,所述斜舌连接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并设置于所述防插件的转动路径,所述斜舌连接件选择性地与所述防插件相抵或者分离,所述斜舌连接于所述斜舌连接件,并选择性地伸出所述壳体外或者自所述壳体外缩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防插连接件和第一解锁件,所述防插连接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且与所述防插件连接,所述第一解锁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防插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解锁件的转动路径,所述第一解锁件设置于所述三角舌组件的移动路径,所述三角舌组件相对所述壳体伸出时带动所述第一解锁件转动,所述第一解锁件的转动带动所述防插连接件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防插件与所述斜舌组件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舌组件包括三角舌和三角舌开关,所述三角舌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三角舌开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位于所述三角舌的移动路径上,所述三角舌开关与所述三角舌相抵时产生所述第二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锁芯拨片和解锁连杆,所述锁芯拨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解锁连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锁芯拨片的转动路径,所述解锁连杆选择性地与所述防插组件相抵或者分离,并在与所述防插组件相抵时带动所述防插组件与所述斜舌组件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第二解锁件,所述第二解锁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解锁件设置于所述解锁连杆的移动路径,所述第二解锁件用于带动所述防插件与所述斜舌组件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舌组件还包括拨叉组件,所述拨叉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转动路径,所述主锁舌设有开口,所述第二传动件伸入所述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舌组件还包括开关抵接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沿所述主锁舌伸出的方向依次设置,并且均与所述感测单元电连接,所述开关抵接件设置于所述主锁舌,并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相抵,当所述开关抵接件与所述第一开关相抵,所述第一开关发出第一抵接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抵接信号控制所述驱动件停止转动;当所述开关抵接件与所述第二开关相抵,所述第二开关发出第二抵接信号,所述防插组件与所述斜舌组件分离时产生停止信号,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感测单元先感测到所述第二抵接信号后感测到所述停止信号时,控制所述驱动件停止转动。
10.一种锁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锁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感测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以及
当所述感测单元先感测到所述第二信号后感测到所述第一信号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主锁舌相对所述壳体伸出。
CN202111116603.4A 2021-09-23 2021-09-23 锁体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931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6603.4A CN113931534B (zh) 2021-09-23 2021-09-23 锁体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6603.4A CN113931534B (zh) 2021-09-23 2021-09-23 锁体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1534A true CN113931534A (zh) 2022-01-14
CN113931534B CN113931534B (zh) 2022-12-13

Family

ID=79276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6603.4A Active CN113931534B (zh) 2021-09-23 2021-09-23 锁体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15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4100A (zh) * 2022-06-02 2022-10-25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锁控制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4858A (zh) * 2019-08-13 2020-01-03 中山欧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锁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62660A (zh) * 2021-04-27 2021-07-02 中山欧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4858A (zh) * 2019-08-13 2020-01-03 中山欧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锁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62660A (zh) * 2021-04-27 2021-07-02 中山欧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4100A (zh) * 2022-06-02 2022-10-25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锁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1534B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6013B (zh) 闩锁组件、机械锁芯释放机构及打开关闭闩锁的方法
US10711504B2 (en) Power door presenter with latching feature
US20030182863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a vehicle door latch
JPH04265381A (ja) 電気機械式ドア錠
CN113931534B (zh) 锁体及其控制方法
KR102503613B1 (ko) 차량 도어 래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CN113062660A (zh) 一种锁体
CN101649701B (zh) 一种汽车门锁转换机构
EP0959205B1 (en) Vehicle door lock
CN212154429U (zh) 一种涨闸锁、涨闸以及车辆
CN217950058U (zh) 机动车锁的锁定装置、机动车锁及机动车
CN111827791A (zh) 一种全自动锁体及其驱动方法
CN109763713B (zh) 一种智能面板锁
CN210622514U (zh) 控制主锁舌伸缩的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半自动锁体系统
CN201007131Y (zh) 一种改进的电子锁
CN209855395U (zh)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CN219327432U (zh) 车辆的门锁和车辆
CN215332080U (zh) 智能机柜锁
CN220621432U (zh) 一种防卡死的全自动锁体
CN215671599U (zh) 一种锁体
CN220815267U (zh) 一种具有开门感应的门锁装置
CN219034370U (zh) 一种智能锁
CN211851293U (zh) 一种翻斗舌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半自动锁体系统
CN114033252B (zh) 离合器和锁体
CN115288527B (zh) 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