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5395U -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 Google Patents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5395U
CN209855395U CN201821726290.8U CN201821726290U CN209855395U CN 209855395 U CN209855395 U CN 209855395U CN 201821726290 U CN201821726290 U CN 201821726290U CN 209855395 U CN209855395 U CN 209855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clutch plate
connecting rod
cylinder connect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262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芝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7262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5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5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53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锁具防撬装置以及包含该防撬装置的智能锁。该防撬装置包括离合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离合装置包括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其中,所述第一离合片与该锁具的第一锁芯连杆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片与该锁具的第二锁芯连杆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二锁芯连杆的另一端与该锁具的开锁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该锁具壳体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移动,使得该第二离合片与第一离合片处于接合或分开状态。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智能锁备用机械锁具的防撬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智能锁的整体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锁具防撬装置以及包含该防撬装置的智能锁。
背景技术
智能锁可以通过指纹、密码、刷卡等方式来打开门锁,这样不会出现用户因未带钥匙而打不开门的情况,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已广泛用于例如家庭或办公室的入户门、小区的大门等。
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智能锁低电、死机、出现故障等导致的锁不能打开的问题,智能锁都有一套机械锁做为备用。但是备用的机械锁避免不了现有机械锁存在的问题,例如可能被万能钥匙打开机械锁,或者可被技术高超的盗窃者在很短时间内非法打开门锁,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
另外,目前由于锁内空间限制或制造成本的原因,智能锁中备用机械锁的锁芯可能采用防撬等级低的锁芯,这导致智能锁更易被非法打开。因此智能锁的整体安全性依然有改进空间,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改善上述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锁具防撬装置以及包含该防撬装置的智能锁,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锁具防撬装置,该防撬装置包括:
离合装置,包括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其中,所述第一离合片与该锁具的第一锁芯连杆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片与该锁具的第二锁芯连杆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二锁芯连杆的另一端与该锁具的开锁装置连接;
驱动装置,设置于该锁具壳体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移动,使得该第二离合片与第一离合片处于接合或分开状态;其中,在接合状态下,钥匙插入锁芯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一锁芯连杆和第二锁芯连杆同时转动从而使所述开锁装置动作实现开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连接一驱动杆;该步进电机工作时带动该驱动杆运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上连接一活动臂,所述第二锁芯连杆表面设有滑槽部,所述驱动杆的活动臂的端部伸入该滑槽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芯连杆表面内凹形成卡槽,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步进电机的端部伸入该卡槽中;
该卡槽的开口两侧各有一个限位块,用于防止所述驱动杆的端部从该卡槽中滑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相接合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金属弹片和第二金属弹片;在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相接合时,第一金属弹片和第二金属弹片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相接合的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齿合的齿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合片还包括沿轴向贯通的第一信号孔,该第一信号孔内设有第一信号线;该第一信号线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弹片电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离合片还包括沿轴向贯通的第二信号孔,该第二信号孔内设有第二信号线;该第二信号线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弹片电连接,另一端与智能锁的控制电路连接;
在所述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处于分开状态时,所述第二信号线传输一电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该电信号用以表征防撬开启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智能锁的预设状态参数,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离合片和所述第二离合片处于接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智能锁的不同预设状态参数,根据预设时间延迟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离合片和所述第二离合片处于接合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防撬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离合片与该锁具的第一锁芯连杆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片与该锁具的第二锁芯连杆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二锁芯连杆的另一端与该锁具的开锁装置连接。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锁芯连杆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处于分开状态时,钥匙插入锁芯转动仅带动所述第一锁芯连杆转动,此时与所述第二锁芯连杆连接的开锁装置并没有转动,从而实现了智能锁备用机械锁具的防撬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智能锁的整体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防撬装置防撬失效时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防撬装置防撬开启时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防撬装置的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防撬装置的另一种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防撬装置控制电路系统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防撬开启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具防撬装置,该防撬装置包括离合装置100和驱动装置,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离合装置包括第一离合片110和第二离合片120;其中,所述第一离合片110与该锁具的第一锁芯连杆210连接,该第一锁芯连杆210的另一端直接与锁芯800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片120与该锁具的第二锁芯连杆220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二锁芯连杆220的另一端与该锁具的开锁装置(图未示)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该锁具壳体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220移动,使得该第二离合片120与第一离合片110处于接合或分开状态;其中,在接合状态下,钥匙700插入锁芯800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一锁芯连杆210和第二锁芯连杆220同时转动从而使所述开锁装置动作实现开锁;在分开状态下,钥匙700插入锁芯800转动仅带动所述第一锁芯连杆210转动,此时与所述第二锁芯连杆220连接的开锁装置(图未示)并没有转动,因此,实现了智能锁备用机械锁具的防撬目的,提高了智能锁的整体安全性能。具体的,第一离合片110和第二离合片120处于分开状态时为防撬开启状态,接合时为防撬失效状态。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300,该步进电机300上连接一驱动杆310,步进电机300工作时带动驱动杆310运动。而步进电机300与驱动杆310的连接处还设有阻尼装置(图未示),当步进电机300在断电时,可以锁定所述驱动杆310的运动。因此,该防撬装置也可应用于低功耗的智能锁,在防撬开启状态下,锁定所述驱动杆310的移动,并对步进电机300断电节约电力,却不影响该防撬装置的防撬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杆310上连接一活动臂320,在第二锁芯连杆220的表面上设有一个滑槽部件400,所述驱动杆310的活动臂320的端部伸入并卡接于该滑槽部400中,因此,当步进电机300工作时,驱动杆310带动活动臂320驱动第二锁芯连杆220移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以直接加工第二锁芯连杆220表面内凹形成卡槽500,具体的操作中,可以用铣床将第二锁芯连杆铣出凹槽,然后将所述驱动杆310远离步进电机300的端部伸入该卡槽500中,并在卡槽500的开口两侧分别设置限位块510,用于防止所述驱动杆310的端部从该卡槽500中滑出,这样,当步进电机300工作时,驱动杆310可直接驱动第二锁芯连杆220移动。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一离合片110和第二离合片120相接合的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齿合的齿片130,且在相接合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金属弹片111和第二金属弹片121;在第一离合片110和第二离合片120相接合时,第一金属弹片111和第二金属弹片121相接触。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述第一离合片110还包括沿轴向贯通的第一信号孔,该第一信号孔内设有第一信号线610;该第一信号线610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弹片111电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离合片120包括沿轴向贯通的第二信号孔,该第二信号孔内设有第二信号线620;该第二信号线620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弹片120电连接,另一端与智能锁的控制电路700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片110和第二离合片120分开时,所述第二信号线620传输一电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700,该电信号用以表征防撬开启状态。
所述控制电路900,还用于根据智能锁的预设状态参数,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220移动,使得第二离合片120与第一离合片110处于接合状态。所述预设状态参数可以是智能锁出现电力不足、死机或其他系统故障时的告警状态参数。
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电路900包括控制芯片910、防撬设置模块920、电压检测模块930和防撬控制模块940。其中,所述防撬设置模块920用于触发系统启用防撬功能,当启用成功即所述第一离合片110和第二离合片120处于分开状态,所述第二信号线620输出一电信号如高电平信号至控制芯片910。然后,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模块930用于检测智能锁电池电压是否低于一阈值,若是则输出信号到控制芯片910,使得所述控制芯片910输出防撬失效信号至防撬控制模块940,所述防撬控制模块940用于控制所述步进电机300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220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离合片110和第二离合片120相接合,此时防撬功能失效。也即,当启动防撬功能后,可以检测智能锁自身故障信息,防止由于智能锁自身的故障导致防撬功能无法取消使得用户无法开锁。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6所示,具体的防撬开启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进入防撬设置功能,设置启用防撬。该防撬设置一般默认防撬启用,如默认不是启用状态,应该提醒用户。具体的,可以通过防撬设置模块920设置启用防撬,该防撬设置模块920可以接收启用信号,该启用信号可以由外部启用按键触发。
S102:是否启用防撬。防撬设置模块920接收到启用信号时,可以传输指令信号至控制芯片910,由控制芯片910发出启用指令到防撬控制模块940,然后防撬控制模块940控制步进电机300驱动第二锁芯连杆220移动,使得第一离合片110和第二离合片120处于分开状态,所述第二信号线620输出一电信号如高电平信号至控制芯片910,表示启用成功。
S103:检测是否出现故障。在启用成功后,检查故障,并可以排除故障。
例如,当智能锁出现电力不足、死机或其他系统故障时,可触发控制芯片910输出防撬失效控制信号至防撬控制模块940,防撬控制模块控制步进电机300驱动第二锁芯连杆220移动,使得第一离合片110和第二离合片120相接合,此时防撬失效,用户可使用备用机械钥匙开锁。锁打开后,用户可检查故障并排除故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900,还用于根据智能锁的不同预设状态参数,根据预设时间延迟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220移动,使得第二离合片120与第一离合片110处于接合状态。所述预设状态参数可以是智能锁出现电力不足、死机或其他系统故障时的告警状态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电子设备重启、掉电、故障等方式使防撬方法失效,可根据不同的状态参数设置不同的延迟时间,用以延迟防撬设置模块920触发系统启用防撬功能,例如,电力不足,可预设延时为24小时,该预设的延迟时间需保证电力足够使防撬失效;重启,可预设延时为5分钟,通常智能锁的重启时间不超过30秒,5分钟足以使智能锁恢复正常,这样就防止了不法分子利用电子设备重启智能锁导致防撬失效。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锁,该智能锁包括了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撬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撬装置包括:
离合装置,包括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其中,所述第一离合片与该锁具的第一锁芯连杆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片与该锁具的第二锁芯连杆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二锁芯连杆的另一端与该锁具的开锁装置连接;
驱动装置,设置于该锁具壳体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移动,使得该第二离合片与第一离合片处于接合或分开状态;其中,在接合状态下,钥匙插入锁芯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一锁芯连杆和第二锁芯连杆同时转动从而使所述开锁装置动作实现开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连接一驱动杆;该步进电机工作时带动该驱动杆运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杆上连接一活动臂;
所述第二锁芯连杆表面设有滑槽部,所述驱动杆的活动臂的端部伸入该滑槽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芯连杆表面内凹形成卡槽,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步进电机的端部伸入该卡槽中;
该卡槽的开口两侧各有一个限位块,用于防止所述驱动杆的端部从该卡槽中滑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相接合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金属弹片和第二金属弹片;在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相接合时,第一金属弹片和第二金属弹片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相接合的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齿合的齿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片还包括沿轴向贯通的第一信号孔,该第一信号孔内设有第一信号线;该第一信号线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弹片电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离合片还包括沿轴向贯通的第二信号孔,该第二信号孔内设有第二信号线;该第二信号线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弹片电连接,另一端与智能锁的控制电路连接;
在所述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处于分开状态时,所述第二信号线传输一电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该电信号用以表征防撬开启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智能锁的预设状态参数,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离合片和所述第二离合片处于接合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智能锁的不同预设状态参数,根据预设时间延迟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锁芯连杆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离合片和所述第二离合片处于接合状态。
10.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防撬装置。
CN201821726290.8U 2018-10-24 2018-10-24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55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26290.8U CN209855395U (zh) 2018-10-24 2018-10-24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26290.8U CN209855395U (zh) 2018-10-24 2018-10-24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5395U true CN209855395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28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2629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55395U (zh) 2018-10-24 2018-10-24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53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8533A (zh) * 2018-10-24 2018-12-28 张芝衔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8533A (zh) * 2018-10-24 2018-12-28 张芝衔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CN109098533B (zh) * 2018-10-24 2024-02-02 张芝衔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39112B2 (ja) 各々が内蔵再ロック機能を持つ本締めボルト文字合わせロックと押し引きロック及び改竄検出・反応機能付きロックキーパッド
US11828092B2 (en) Electrical door latch
CN1316134C (zh) 锁紧装置
CN104968875A (zh) 机动车辆关闭装置的电子闩锁中的碰撞管理系统和方法
EP0712981B1 (en) Electronic-mechanical locking cylinder
CN106401304B (zh) 一种电机锁
CN101546445B (zh) 无钥匙进入安全防盗系统
US9512654B2 (en) Locking device
WO2005047628A1 (en) E-latch with microcontroller onboard latch and integrated backup energy
CN105298239A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房门锁具及其解锁和反锁方法
CN209855395U (zh)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US20170314302A1 (en) Motor vehicle closure system with electronic latch and handle having two-pin handle switch
CN209837939U (zh)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CN109098533B (zh)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CN101377104B (zh) 电子机械防盗安全锁及其专用钥匙
CN109098541B (zh) 智能锁具防撬装置及智能锁
CN104141430B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汽车门锁
CN200999518Y (zh) 多重保险门锁
CN113931534A (zh) 锁体及其控制方法
EP1486632B1 (en) Dead bolt combination lock and push-pull lock, each with integrated re-locking features, lock with auxiliary security features, and lock keypad with tamper detection and response features
CN219428263U (zh) 一种电气控制装置及电动车
CN203334822U (zh) 一种智能锁芯报警系统
CN212535357U (zh) 一种防盗门
JP4297758B2 (ja) 錠装置
CN201835616U (zh) 一种智能安全防盗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