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35357U - 一种防盗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盗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35357U
CN212535357U CN202020016770.6U CN202020016770U CN212535357U CN 212535357 U CN212535357 U CN 212535357U CN 202020016770 U CN202020016770 U CN 202020016770U CN 212535357 U CN212535357 U CN 212535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lock cylinder
pin
door
mar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67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翠武
龚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yi Hongsh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odao Door Industr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odao Door Industr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odao Door Industr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67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35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35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35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盗门,包括安装在防盗门上的锁芯和安装在门框上的上锁装置;所述锁芯中设置有若干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控制螺线管的通电和断电来实现上锁装置在上锁时锁闩与锁芯的拨叉连接,在上锁后锁芯与锁闩完全分离,保证在外力破坏锁芯后锁闩仍固定在锁槽中将门锁住,防盗门无法打开;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破坏铜锁芯或者使用工具对锁芯进行“上顶式开启”的防盗锁本实用新型防盗效果更好;另外,本实用新型在锁芯被破环后,通过通讯模块发出信号启动控制模块来控制微型电机启动、反转,转轴反向旋转,使锁闩逐渐与转轴分离并离开锁槽,实现开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锁芯被毁而门外无法开锁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防盗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盗门。
背景技术
现有锁芯一般都是铜的,铜的特性偏软,用电钻、浓流酸,就可以轻松破坏铜锁芯;另外,现有的单钥匙孔锁芯,一般包括两个锁胆,锁壳上对应设置有两个锁孔,处于门外一侧的锁胆上设置钥匙孔供门外开锁,处于门内一侧的锁胆上连接开锁手柄,锁壳在两个锁孔之间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中设置有解锁拨叉;开锁者用钥匙或特殊工具将所有的弹子全部顶入最上端,借助于扭力,借助于内外锁芯弹子孔之间的阶面,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内弹子回落、外弹子阻于内锁芯之外,从而开启锁;对于目前市面上的高档次的防盗弹子锁,虽因结构不尽相同,其技术开启方法和工具也不尽相同,但因其均为“上顶式开启”,其根本原理都一样,防盗效果差强人意。
授权公告号为CN208502454U的实用新型专利还公开了一种防止通过折断锁芯来强行开锁的单钥匙孔锁芯,包括锁壳,锁壳中部设有开口槽,锁壳上设有分居开口槽两侧的第一锁胆孔和第二锁胆孔,第一锁胆孔和第二锁胆孔中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锁胆和第二锁胆,第二锁胆周向固定连接有解锁拨叉;通过在开口槽与第一锁胆的外侧端面之间设置折断凹槽,使锁芯在该凹槽位置折断后,部分锁芯会盖住解锁拨叉,避免解锁拨叉外露,防止不法分子开锁,安全性高;但锁芯折断后第二锁胆相对锁壳周向固定连接,不能转动,而解锁拨叉又与第二锁胆周向固定连接被锁住,不能相对锁壳转动,虽然可以防止不法分子进一步开锁,但也造成了门外无法开锁的困境,只能由门内人员通过操作手柄控制活动卡珠进入第一锁定孔而不与第二锁定孔配合,使得第二锁胆周向相对锁壳自由转动,从而解锁门锁;对于门内无人,而锁芯被折断的情况,开锁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盗门,通过压力传感器控制螺线管的通电和断电来控制锁闩与锁芯拨叉的连接和分离,使上锁时锁闩与锁芯的拨叉连接,上锁后锁芯与锁闩完全分离,保证在外力破坏锁芯后锁闩仍固定在锁槽中将门锁住,防盗门无法打开,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破坏铜锁芯或者使用工具对锁芯进行“上顶式开启”的防盗锁本实用新型防盗效果更好;另外,本实用新型在锁芯被破环后,通过通讯模块发出信号启动控制模块来控制微型电机启动、反转,转轴反向旋转,使锁闩逐渐与转轴分离并离开锁槽,实现开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锁芯被毁而门外无法开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防盗门,包括安装在防盗门上的锁芯和安装在门框上的上锁装置;所述锁芯包括锁壳、第一锁芯、第二锁芯和拨叉,所述锁壳与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均与拨叉连接;所述锁芯中设置有若干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上锁装置通过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上锁装置由钥匙插入第一锁芯或第二锁芯后对压力传感器产生的压力来触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分别位于锁壳的两端,所述锁壳与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内平行设置若干条垂直的弹子通道,所述锁壳与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中的弹子通道一一对应并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中垂直于弹子通道的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钥匙孔和第二钥匙孔,所述第一钥匙孔和第二钥匙孔以一定的倾角与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中的弹子通道连通;所述锁壳的各弹子通道中分别设置有封口弹子和上弹子,所述封口弹子固定在锁壳的弹子通道的上端口处,所述封口弹子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上弹子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压力传感器的受压面上上,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在上弹子的顶部。
进一步的,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内的弹子通道中均设置有下弹子,所述下弹子的底部分别由第一钥匙孔和第二钥匙孔与弹子通道连接的倾角限位。
进一步的,每个弹子通道中的上弹子和下弹子高低不一,钥匙插进第一钥匙孔或第二钥匙孔后,钥匙上的每个凸起将下弹子底部顶起正好保证下弹子的顶部与第一锁芯或第二锁芯中弹子通道的顶部平齐,而上弹子的底部与锁壳中弹子通道的底部平齐,转动钥匙,第一锁芯或第二锁芯能够相对于锁壳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与拨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内键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上位于拨叉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铜挡片和第二铜挡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固定连接在拨叉的下端,上端与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推板铰接,所述推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与防盗门内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上滑槽与推板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防盗门上还设置有锁闩,所述锁闩与防盗门滑动连接;所述锁闩位于锁芯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锁闩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上安装有螺线管,所述螺线管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锁闩位于门框的一端开有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锁装置包括微型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转轴、固定座和挡板;所述微型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且所述微型电机固定在门框内的安装槽中,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键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固定座和门框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左端与从动齿轮连接后通过轴承座固定在门框内的安装槽中,所述转轴的右端设置有螺纹,并伸入锁槽中;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挡板固定在固定座上并对固定座在安装槽中的位置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微型电机正反转运动及螺线管通电断电的控制电路以及外部通信信号接收模块,所述外部通信信号可由外部电子设备通讯设备或人体特征识别模块发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上锁后锁芯与锁闩完全分离,在外力破坏锁芯后锁闩仍固定在锁槽中将门锁住,防盗门无法打开,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破坏铜锁芯或者使用工具对锁芯进行“上顶式开启”的防盗锁本实用新型防盗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上锁在锁芯被破环后,通过通讯模块发出信号启动控制模块来控制微型电机启动、反转,转轴反向旋转,使锁闩逐渐与转轴分离并离开锁槽,实现开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锁芯被毁而门外无法开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门中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门中锁芯的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门插入钥匙并逆时针旋转90°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上锁后拔出钥匙,锁芯恢复至初始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门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中:1.防盗门;2.锁芯;201.锁壳;202.第一锁芯;203.第二锁芯;204. 拨叉;205.压力传感器;206.第一钥匙孔;207.第二钥匙孔;208.封口弹子; 209.上弹子;210.弹簧;211.下弹子;212.第一连接器;213.第二连接器;214. 内键销;215.第一铜挡片;216.第二铜挡片;217.连杆;218.推板;219.第一导向杆;220.第二导向杆;221.滑槽;222.第一复位弹簧;223.第二复位弹簧;3.门框;4.上锁装置;401.微型电机;402.主动齿轮;403.从动齿轮;404.转轴;405.固定座;406.挡板;407.轴承;408.轴承座;409.锁槽;5.锁闩;501. 电磁铁;502.螺线管;503.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照图1和图2,一种防盗门,包括安装在防盗门1上的锁芯2和安装在门框3上的上锁装置4;所述锁芯2包括锁壳201、第一锁芯202、第二锁芯203和拨叉204,所述锁壳201与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均与拨叉204(如图4所示) 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2中设置有若干压力传感器205;所述压力传感器205与上锁装置4通过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上锁装置4由钥匙插入第一锁芯202或第二锁芯203后对压力传感器205产生的压力来触发。
参照图2,所述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分别位于锁壳201的两端,所述锁壳201与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内平行设置若干条垂直的弹子通道,所述锁壳201与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中的弹子通道一一对应并连通。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中垂直于弹子通道的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钥匙孔206和第二钥匙孔207,所述第一钥匙孔 206和第二钥匙孔207以一定的倾角与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中的弹子通道连通;所述锁壳201的各弹子通道中分别设置有封口弹子208 和上弹子209,所述封口弹子208固定在锁壳201的弹子通道的上端口处,所述封口弹子208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05,所述压力传感器205与上弹子209之间设置有弹簧210,所述弹簧210的上端固定在压力传感器 205的受压面上上,所述弹簧210的下端固定在上弹子209的顶部;所述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内的弹子通道中均设置有下弹子211,所述下弹子211的底部分别由第一钥匙孔206和第二钥匙孔207与弹子通道连接的倾角限位(如图3所示)。
如图2所示,每个弹子通道中的上弹子209和下弹子211高低不一,钥匙插进第一钥匙孔206或第二钥匙孔207后,钥匙上的每个凸起将下弹子211底部顶起正好保证下弹子211的顶部与第一锁芯202或第二锁芯 203中弹子通道的顶部平齐,而上弹子209的底部与锁壳201中弹子通道的底部平齐,转动钥匙,第一锁芯202或第二锁芯203能够相对于锁壳 201转动。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器212和第二连接器213与拨叉20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212和第二连接器213通过内键销21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212和第二连接器213 上位于拨叉204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铜挡片215和第二铜挡片216。
如图1所示,所述拨叉204的下端与第一连接器212和第二连接器 213固定连接,上端与连杆217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217的另一端与推板218铰接,所述推板21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杆219和第二导向杆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219和第二导向杆220的另一端与防盗门内的滑槽2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219和第二导向杆220上滑槽221与推板218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22和第二复位弹簧223。
如图1所示,所述防盗门1上还设置有锁闩5,所述锁闩5与防盗门 1滑动连接;所述锁闩5位于锁芯2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铁501,所述电磁铁501与锁闩5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501上安装有螺线管502,所述螺线管502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锁闩5位于门框3的一端开有螺纹孔503。
如图1所示,所述上锁装置4包括:微型电机401、主动齿轮402、从动齿轮403、转轴404、固定座405和挡板406;所述微型电机401与控制模块电连接且所述微型电机401固定在门框内的安装槽中,所述微型电机401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402键连接;所述转轴40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407与固定座405和门框3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04的左端与从动齿轮403连接后通过轴承座408固定在门框内的安装槽中,所述转轴 404的右端设置有螺纹,并伸入锁槽409中;所述主动齿轮402与从动齿轮403啮合;所述挡板406固定在固定座405上并对固定座405在安装槽中的位置进行限位。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微型电机401正反转运动及螺线管502通电断电的控制电路以及外部通信信号接收模块,所述外部通信信号可由外部电子设备通讯设备或人体特征识别模块发出,控制原理框图如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上锁时,钥匙由第一锁芯202的第一钥匙孔206或第二锁芯203的第二钥匙孔207插入,钥匙上的每个凸起将相应位置的下弹子211底部顶起正好保证下弹子211的顶部与第一锁芯202或第二锁芯203中弹子通道的顶部平齐,而上弹子209的底部与锁壳201中弹子通道的底部平齐,此时,位于锁芯2中的各压力传感器 205受到各弹簧传递的压力,该压力信息通过控制系统发出信号,控制微型电机401启动、正转,同时控制螺线管502通电,电磁铁501产生磁力并与推板218吸在一起;然后逆时针转动钥匙,第一锁芯202或第二锁芯 203相对于锁壳201转动带动拨叉204逆时针旋转,通过连杆217推动推板218压缩弹簧向左运动,与推板218吸在一起的电磁铁501推动锁闩5逐渐进入门框3中的锁槽409中,并逐渐接近转轴404,转轴404 在微型电机401的驱动下旋转,其右端逐渐与锁闩5中的螺纹孔螺纹连接,门被锁住(如图5所示);拔出钥匙,微型电机401停止转动,同时螺线管502断电,电磁铁501与推板218分离,推板218在第一复位弹簧222 和第二复位弹簧223的反作用力下恢复至初始位置(如图6所示);此时锁芯2与锁闩5完全分离,外力破坏锁芯2仍无法开锁。
当需要开锁时,钥匙由第一锁芯202的第一钥匙孔206或第二锁芯 203的第二钥匙孔207插入,钥匙上的每个凸起将相应位置的下弹子211 底部顶起正好保证下弹子211的顶部与第一锁芯202或第二锁芯203中弹子通道的顶部平齐,而上弹子209的底部与锁壳201中弹子通道的底部平齐,此时,位于锁芯2中的各压力传感器205受到各弹簧传递的压力,该压力信息通过控制系统发出信号,控制微型电机401启动、反转,同时控制螺线管502通电,电磁铁501产生磁力,锁闩5逐渐与转轴404分离,分离后电磁铁501与推板218吸在一起;然后逆时针转动钥匙,第一锁芯 202或第二锁芯203相对于锁壳201转动带动拨叉204逆时针旋转,通过连杆217拉动推板218恢复至初始位置,实现开锁。
当门被锁住而锁芯2已遭破坏时,通过通讯模块发出信号启动控制模块来控制微型电机401启动、反转,转轴404反向旋转,使锁闩5逐渐与转轴404分离并离开锁槽409,实现开锁,所述通讯模块可以是外部电子设备通讯设备也可以是人体特征(如指纹、人脸等信息)识别模块。
当采用特殊的工具将下弹子顶起,使第一锁芯202或第二锁芯203相对锁壳201转动或者将错误的钥匙插入第一锁芯202的第一钥匙孔206 或第二锁芯203的第二钥匙孔207后,压力传感器205所检测的压力值与设定值(设定值为正确的钥匙插入时产生的压力值)不符,微型电机401 不会被启动,锁闩5与转轴404不会分离,因此无法开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防盗门,包括安装在防盗门(1)上的锁芯(2)和安装在门框(3)上的上锁装置(4);所述锁芯(2)包括锁壳(201)、第一锁芯(202)、第二锁芯(203)和拨叉(204),所述锁壳(201)与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均与拨叉(20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2)中设置有若干压力传感器(205);所述压力传感器(205)与上锁装置(4)通过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上锁装置(4)由钥匙插入第一锁芯(202)或第二锁芯(203)后对压力传感器(205)产生的压力来触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分别位于锁壳(201)的两端,所述锁壳(201)与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内平行设置若干条垂直的弹子通道,所述锁壳(201)与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中的弹子通道一一对应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中垂直于弹子通道的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钥匙孔(206)和第二钥匙孔(207),所述第一钥匙孔(206)和第二钥匙孔(207)与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中的弹子通道连通;所述锁壳(201)的各弹子通道中分别设置有封口弹子(208)和上弹子(209),所述封口弹子(208)固定在锁壳(201)的弹子通道的上端口处,所述封口弹子(208)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05),所述压力传感器(205)与上弹子(209)之间设置有弹簧(210),所述弹簧(210)的上端固定在压力传感器(205)的受压面上,所述弹簧(210)的下端固定在上弹子(209)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内的弹子通道中均设置有下弹子(211),所述下弹子(211)的底部分别由第一钥匙孔(206)和第二钥匙孔(207)与弹子通道连接的倾角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每个弹子通道中的上弹子(209)和下弹子(211)高低不一,钥匙插进第一钥匙孔(206)或第二钥匙孔(207)后,钥匙上的每个凸起将下弹子(211)底部顶起正好保证下弹子(211)的顶部与第一锁芯(202)或第二锁芯(203)中弹子通道的顶部平齐,而上弹子(209)的底部与锁壳(201)中弹子通道的底部平齐,转动钥匙,第一锁芯(202)或第二锁芯(203)能够相对于锁壳(201)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芯(202)和第二锁芯(20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器(212)和第二连接器(213)与拨叉(20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212)和第二连接器(213)通过内键销(21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212)和第二连接器(213)上位于拨叉(204)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铜挡片(215)和第二铜挡片(2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212)和第二连接器(213)固定连接在拨叉(204)的下端,上端与连杆(217)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217)的另一端与推板(218)铰接,所述推板(21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杆(219)和第二导向杆(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219)和第二导向杆(220)的另一端与防盗门内的滑槽(2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219)和第二导向杆(220)上滑槽(221)与推板(218)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22)和第二复位弹簧(2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门(1)上还设置有锁闩(5),所述锁闩(5)与防盗门(1)滑动连接;所述锁闩(5)位于锁芯(2)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铁(501),所述电磁铁(501)与锁闩(5)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501)上安装有螺线管(502),所述螺线管(502)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锁闩(5)位于门框(3)的一端开有螺纹孔(50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装置(4)包括微型电机(401)、主动齿轮(402)、从动齿轮(403)、转轴(404)、固定座(405)和挡板(406);所述微型电机(401)与控制模块电连接且所述微型电机(401)固定在门框内的安装槽中,所述微型电机(401)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402)键连接;所述转轴(40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407)与固定座(405)和门框(3)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04)的左端与从动齿轮(403)连接后通过轴承座(408)固定在门框内的安装槽中,所述转轴(404)的右端设置有螺纹,并伸入锁槽(409) 中;所述主动齿轮(402)与从动齿轮(403)啮合;所述挡板(406)固定在固定座(405)上并对固定座(405)在安装槽中的位置进行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微型电机(401)正反转运动及螺线管(502)通电断电的控制电路以及外部通信信号接收模块,所述外部通信信号由外部电子设备通讯设备或人体特征识别模块发出。
CN202020016770.6U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防盗门 Active CN212535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6770.6U CN212535357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防盗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6770.6U CN212535357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防盗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35357U true CN212535357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5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6770.6U Active CN212535357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防盗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35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64554C (en) Electric drop bolt with slidable drive mechanism
CN106522679B (zh) 电子锁具及电子锁具的紧急解锁方法
CN106401304A (zh) 一种电机锁
CN107939167B (zh) 一种防技术开启的智能锁
CN204531692U (zh) 叶片电子锁和电子钥匙
CN111335740A (zh) 一种防盗门
CN108915394A (zh) 一种智能门锁
CN201087612Y (zh) 强力防盗锁的门把手离合器
CN212535357U (zh) 一种防盗门
CN110670979B (zh) 一种电子锁具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子锁具
CN207813250U (zh) 一种防技术开启的智能锁
CN101994431B (zh) 卷帘门电子防盗锁
CN106703538A (zh) 改进的智能电子机械一体锁
CN201021564Y (zh) 防盗报警锁
CN201190468Y (zh) Id数码锁的复位装置
CN221002312U (zh) 一种安全锁
CN2713086Y (zh) 插芯防盗锁
CN202081740U (zh) 一种具有警报装置的多功能锁
CN201024745Y (zh) 一种离合式防撬锁
CN2379583Y (zh) 电子密码报警防盗门
CN101457608B (zh) 防盗锁具
CN2586783Y (zh) 改进的锁芯结构
CN201460489U (zh) 一种id数码卷闸门锁
CN217999244U (zh) 一种柜门电子锁机构
CN211714811U (zh) 一种电子锁具及门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5

Address after: 321000, No. 3 Zongsan Road, Jinyanshan Industrial Zone, Quanxi, Wuyi Coun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within Zhejiang Wanghaofu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atentee after: Wuyi Hongsh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23800 No.12 Gucheng Road, Xichang District, Su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q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odao door industry Jiangs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