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4160A - 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4160A
CN113914160A CN202111327552.XA CN202111327552A CN113914160A CN 113914160 A CN113914160 A CN 113914160A CN 202111327552 A CN202111327552 A CN 202111327552A CN 113914160 A CN113914160 A CN 113914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ground
elevated
south
no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275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红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32755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41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4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4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4Road crossings on different levels;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different lev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停顿的道路切换通行技术,具体是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及其通行方法,包括一个南北走向且设置有双向车道的横向地面道路和一个东西走向设置双向车道的纵向高架道路,在立体交叉路口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设置一个单向的斜坡匝道,斜坡匝道连接横向地面道路和纵向高架道路,在纵向高架道路和横向地面道路之间还设置有单向的中层环岛道路,斜坡匝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缺口,斜坡匝道上的车辆可经缺口进入中层环岛道路,立体交叉路口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设置一个单向的环岛匝道;中层环岛道路上的车辆可经环岛匝道进入横向地面道路或纵向高架道路。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停顿的道路切换通行技术,具体是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堵塞情况相当严重,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交叉路口通行干扰大,通行效率低下,交叉路口是主要的交通瓶颈;如采用立交路口道路设施可有效解决交通堵塞问题。
目前现有的“十”字路口堵塞严重,高速和高架交汇处的建设造价高,建造难度高,走错路时无法在交汇处原路返回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及其通行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包括一个南北走向且设置有双向车道的横向地面道路和一个东西走向设置双向车道的纵向高架道路,所述横向地面道路和纵向高架道路构成立体交叉路口,且横向地面道路和纵向高架道路空间垂直;
在所述立体交叉路口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设置一个单向的斜坡匝道,所述斜坡匝道连接所述横向地面道路和纵向高架道路,横向地面道路上的车辆可经斜坡匝道进入纵向高架道路,纵向高架道路上的车辆也可经斜坡匝道进入横向地面道路;
在所述纵向高架道路和所述横向地面道路之间还设置有单向的中层环岛道路,所述斜坡匝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缺口,所述斜坡匝道上的车辆可经缺口进入中层环岛道路,所述立体交叉路口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设置一个单向的环岛匝道;所述中层环岛道路上的车辆可经所述环岛匝道进入横向地面道路或纵向高架道路。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方案:所述纵向高架道路的高度为12米,横向地面道路的高度为0米,中层环岛道路的高度为6米,所述缺口设置在斜坡匝道的6米高度处。
本发明再进一步限定的方案:所述横向地面道路和纵向高架道路的中间位置均设置了隔离带,所述隔离带用于将双向的横向地面道路和纵向高架道路隔开。
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的通行方法,包括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高架上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南至北的地面道路上;或地面上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东至西的高架道路上;或高架上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北至南的地面道路上;或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西至东的高架道路上;
情况二,高架上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北至南的地面道路上;或高架上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需掉头;或地面上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西至东的高架道路上;或地面上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需掉头;或高架上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南至北的地面道路上;或高架上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需掉头;或地面上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东至西的高架道路上;或地面上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需掉头;
其中,对于情况一,车辆在当前道路右转至斜坡匝道,再由斜坡匝道驶入目标道路;
对于情况二,车辆在当前道路右转至斜坡匝道,再从斜坡匝道的中间位置的缺口驶入中层环岛道路,在中层环岛道路驶入对应目标道路的环岛匝道。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方案:所述情况二中的中层环岛道路上等距设置四个驶出口,每一驶出口上均设指示牌,东南方向上的驶出口指示驶向高架东,东北方向上的驶出口指示驶向地面北,西北方向上的驶出口指示驶向高架西,西南方向上的驶出口指示驶向地面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横向地面道路从纵向高架道路的下方垂直穿过,高架上的车辆可通过右转进入到东北或西南方向的斜坡匝道上,然后进入到横向地面道路上;相应地,横向地面道路上的车辆也可通过右转进入到西北或东南方向的斜坡匝道上,再进入到纵向高架道路上;斜坡匝道上的车辆可通过左转进入到中层环岛道路上,中层环岛道路上的车辆再由环岛匝道进入到横向地面道路或纵向高架道路上,如此便可实现在不需要等待红绿灯的基础上快速进入到任一方向的车道中,达到快速通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的平面图。
图中:1-横向地面道路;2-纵向高架道路;3-中层环岛道路;4-斜坡匝道;5-环岛匝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发明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包括一个南北走向且设置有双向车道的横向地面道路1和一个东西走向设置双向车道的纵向高架道路2,所述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高架道路2构成立体交叉路口,且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高架道路2空间垂直;
在所述立体交叉路口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设置一个单向的斜坡匝道4,所述斜坡匝道4连接所述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高架道路2,横向地面道路1上的车辆可经斜坡匝道4进入纵向高架道路2,纵向高架道路2上的车辆也可经斜坡匝道4进入横向地面道路1;
在所述纵向高架道路2和所述横向地面道路1之间还设置有单向的中层环岛道路3,所述斜坡匝道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缺口,所述斜坡匝道4上的车辆可经缺口进入中层环岛道路3,所述立体交叉路口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设置一个单向的环岛匝道5;所述中层环岛道路3上的车辆可经所述环岛匝道5进入横向地面道路1或纵向高架道路。
该实施例中,横向地面道路1从纵向高架道路2的下方垂直穿过,高架上的车辆可通过右转进入到东北或西南方向的斜坡匝道4上,然后进入到横向地面道路1上;相应地,横向地面道路1上的车辆也可通过右转进入到西北或东南方向的斜坡匝道4上,再进入到纵向高架道路2上;斜坡匝道4上的车辆可通过左转进入到中层环岛道路3上,中层环岛道路3上的车辆再由环岛匝道5进入到横向地面道路1或纵向高架道路2上,如此便可实现在不需要等待红绿灯的基础上快速进入到任一方向的车道中,达到快速通过的目的。
例如高架上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要进入到南路,则可先右转进入东北方向上的斜坡匝道4中,然后左转进入到中层环岛道路3上,在中层环岛道路3上行驶一段距离后通过西南方向的环岛匝道5驶出,进入到由北向南方向上的地面道路上;
再例如高架上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需要掉头,则可先右转进入东北方向上的斜坡匝道4中,然后左转进入到中层环岛道路3上,在中层环岛道路3上行驶一段距离后通过东南方向上的环岛匝道5驶出,进入到由西向东方向上的高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纵向高架道路2的高度为12米,横向地面道路1的高度为0米,中层环岛道路3的高度为6米,所述缺口设置在斜坡匝道4的6米高度处。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斜坡匝道4连接着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高架道路2,因此,其高度从0米至12米,在6米处的缺口恰好为中间位置,并与中层环岛道路3等高,车辆可直接从斜坡匝道4进入到中层环岛道路3中。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中层环岛道路3中的车辆只可由斜坡匝道4驶进,而中层环岛道路3中的车辆只可从环岛匝道5上驶离,中层环岛道路3上的车辆切不可经斜坡匝道4驶出。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例,所述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高架道路2的中间位置均设置了隔离带,所述隔离带用于将双向的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高架道路2隔开。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隔离带可确保同一条道路上的两个相反方向的车辆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主干道上的车辆往返通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的通行方法,包括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高架上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南至北的地面道路上;或地面上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东至西的高架道路上;或高架上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北至南的地面道路上;或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西至东的高架道路上;
情况二,高架上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北至南的地面道路上;或高架上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需掉头;或地面上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西至东的高架道路上;或地面上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需掉头;或高架上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南至北的地面道路上;或高架上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需掉头;或地面上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东至西的高架道路上;或地面上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需掉头;
其中,对于情况一,车辆在当前道路右转至斜坡匝道,再由斜坡匝道驶入目标道路;
对于情况二,车辆在当前道路右转至斜坡匝道,再从斜坡匝道的中间位置的缺口驶入中层环岛道路,在中层环岛道路驶入对应目标道路的环岛匝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斜坡匝道直径转换至目标道路的相当于直接右转至目标道路;而驶入到中层环岛道路上的车辆可以选择不同的环岛匝道达到左转和掉头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例,所述情况二中的中层环岛道路上等距设置四个驶出口,每一驶出口上均设指示牌,东南方向上的驶出口指示驶向高架东,东北方向上的驶出口指示驶向地面北,西北方向上的驶出口指示驶向高架西,西南方向上的驶出口指示驶向地面南。
在该实施例中,中层环岛道路上总共设置了四个驶出口,每个驶出口均有指示方向,进入到中层环岛道路上的车辆可选择其中一个出口驶出,能够驶向主干道中的东南西北任一方向。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南北走向且设置有双向车道的横向地面道路(1)和一个东西走向设置双向车道的纵向高架道路(2),所述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高架道路(2)构成立体交叉路口,且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高架道路(2)空间垂直;
在所述立体交叉路口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设置一个单向的斜坡匝道(4),所述斜坡匝道(4)连接所述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高架道路(2),横向地面道路(1)上的车辆可经斜坡匝道(4)进入纵向高架道路(2),纵向高架道路(2)上的车辆也可经斜坡匝道(4)进入横向地面道路(1);
在所述纵向高架道路(2)和所述横向地面道路(1)之间还设置有单向的中层环岛道路(3),所述斜坡匝道(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缺口,所述斜坡匝道(4)上的车辆可经缺口进入中层环岛道路(3),所述立体交叉路口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设置一个单向的环岛匝道(5);所述中层环岛道路(3)上的车辆可经所述环岛匝道(5)进入横向地面道路(1)或纵向高架道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高架道路(2)的高度为12米,横向地面道路(1)的高度为0米,中层环岛道路(3)的高度为6米,所述缺口设置在斜坡匝道(4)的6米高度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高架道路(2)的中间位置均设置了隔离带,所述隔离带用于将双向的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高架道路(2)隔开。
4.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的通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高架上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南至北的地面道路上;或地面上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东至西的高架道路上;或高架上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北至南的地面道路上;或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西至东的高架道路上;
情况二,高架上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北至南的地面道路上;或高架上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需掉头;或地面上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西至东的高架道路上;或地面上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需掉头;或高架上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南至北的地面道路上;或高架上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需掉头;或地面上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需转入由东至西的高架道路上;或地面上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需掉头;
其中,对于情况一,车辆在当前道路右转至斜坡匝道,再由斜坡匝道驶入目标道路;
对于情况二,车辆在当前道路右转至斜坡匝道,再从斜坡匝道的中间位置的缺口驶入中层环岛道路,在中层环岛道路驶入对应目标道路的环岛匝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的通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情况二中的中层环岛道路上等距设置四个驶出口,每一驶出口上均设指示牌,东南方向上的驶出口指示驶向高架东,东北方向上的驶出口指示驶向地面北,西北方向上的驶出口指示驶向高架西,西南方向上的驶出口指示驶向地面南。
CN202111327552.XA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Pending CN1139141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7552.XA CN113914160A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7552.XA CN113914160A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4160A true CN113914160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46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27552.XA Pending CN113914160A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416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07561B1 (ko) 교통흐름이 원활한 삼거리교차로 시스템
CN108961786B (zh) 一种具有宽中央隔离带的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法
CN107881870B (zh) 六车道交叉路口渠化系统
CN101351598A (zh) 快速交通转向系统
CN203689700U (zh) 一种行人过街设施
WO2015055006A1 (zh) 平交路口五行互补纵横互动模式交通
CN103266545A (zh) 闹市区交叉路口大交通量立体互通分流系统
CN103161108A (zh) 一种交叉路口桥
KR100512408B1 (ko) 교차로시스템
KR100405053B1 (ko) 교통흐름이 원활한 사거리교차로 시스템
CN113914160A (zh) 一种立体交叉路口快速通过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CN212357845U (zh) 一种隐体立交
CN109914169B (zh) 一种十字路口
CN107489078A (zh) 一种城市交通路口立体结构
CN202705840U (zh) 一种改进型苜蓿叶互通式立交桥
CN105178123A (zh) 一种十字立交桥
CN116497652A (zh) 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
CN110804915A (zh) 一种无红绿灯的城市双层交通道路结构
CN202247566U (zh) 一种能使城市车道交叉路口的车辆畅通分流的车道设施
CN204982578U (zh) 一种十字路口无红灯单层立交桥
CN204626181U (zh) 双层万向通立交桥
CN202559203U (zh) 十字形畅通式立交桥
JP3194228U (ja) 立体インターチェンジ道路構造体
CN203160082U (zh) 一种交叉路口桥
CN2801865Y (zh) 互进式立交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