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5908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5908A
CN113905908A CN202080041172.7A CN202080041172A CN113905908A CN 113905908 A CN113905908 A CN 113905908A CN 202080041172 A CN202080041172 A CN 202080041172A CN 113905908 A CN113905908 A CN 113905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carcass ply
conductive
rubber
cha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11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5908B (zh
Inventor
福泽和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05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5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8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 B60C19/088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conductive b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28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8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8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 B60C19/082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conductive tread inse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8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 B60C19/084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conductive carca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轮胎(10)的一个技术方案包括胎面部(11)、胎侧部(12)、胎圈部(13),其中,该轮胎(10)包括:胎圈芯(60),其设于胎圈部(13);至少1张胎体帘布层(51),其沿着胎圈芯(60)的芯轴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导电橡胶部(80),其设于胎体帘布层(51)和胎圈芯(60)之间,导电橡胶部(80)使至少1张胎体帘布层(51)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通电。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
本申请基于2019年6月21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9-115377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例如像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具备胎体帘布层的轮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5-204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那样的轮胎中,寻求滚动阻力的减小。为了减小滚动阻力,例如能列举出使胎体帘布层的胎体橡胶所含有的碳的量减少的做法。但是,若使胎体橡胶所含有的碳的量减少,则胎体橡胶的体积电阻系数增大,存在从胎圈部到胎面接地面部的导电路径被胎体帘布层阻断的可能性。因此,存在难以将从车辆传导到胎圈部的静电从胎面接地面部放出到地面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这样的轮胎,即,具有无论胎体帘布层的导电性如何都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的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轮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其包括胎面部、胎侧部、胎圈部,其中,该轮胎包括:胎圈芯,其设于所述胎圈部;至少1张胎体帘布层,其沿着所述胎圈芯的芯轴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导电橡胶部,其设于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胎圈芯之间,所述导电橡胶部使所述至少1张胎体帘布层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通电。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能提供这样的轮胎,即,具有无论胎体帘布层的导电性如何都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的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2中的1II-II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进行变更。此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了解各结构,有时使各构造的比例尺及数量等与实际的构造的比例尺及数量等不同。
在各图中示出的Z轴方向是与将轮胎10的旋转轴作为中心的轮胎径向平行的方向。在各图中,轮胎径向是上下方向。在各图中示出的轮胎10的一部分中,Z轴方向的正侧、即各图的上侧是轮胎径向的外侧,Z轴方向的负侧、即各图的下侧是轮胎径向的内侧。
在各图中示出的Y轴方向是与轮胎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在图1和图2中,轮胎宽度方向是左右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某个对象而言,将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靠近轮胎赤道部CL的一侧称为“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将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远离轮胎赤道部CL的一侧定义为“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轮胎赤道部CL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心。在各图中示出的轮胎10的一部分,Y轴方向的负侧、即例如图1和图2的右侧是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Y轴方向的正侧、即例如图1和图2的左侧是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
此外,将轮胎10的绕未图示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定义为轮胎周向。在各图中示出的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和Y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表示关于在各图中示出的轮胎10的截面的周向。
在图1中仅示出轮胎10的轮胎周向的一部分的截面中的、位于比轮胎赤道部CL靠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位置的部分。轮胎10的轮胎周向的一部分的截面中的、位于比轮胎赤道部CL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的部分与图1所示的部分隔着轮胎赤道部CL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对称地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轮胎10中的图1所示的部分进行说明,有时对轮胎10中的、位于比轮胎赤道部CL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的部分省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包括胎面部11、胎侧部12及胎圈部13。
胎面部11配置于比胎圈部13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位于轮胎10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胎面部11是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状。胎面部11具有作为轮胎10的着地面的胎面接地面部11a。胎面接地面部11a是胎面部11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面的一部分。
胎面接地面部11a例如是指将轮胎10安装于“JATMA Year Book”所规定的标准轮辋并且向轮胎10填充与“JATMA Year Book”中的应用尺寸·轮胎层级的最大负载能力(内压-负载能力对应表的粗字载荷)相对应的空气压力(最大空气压力)的100%的内压(以下称为规定内压)并且负载与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最大负载的状态下的胎面部11的着地面。
另外,在生产或者使用轮胎10的地区是除日本之外的地区的情况下,胎面接地面部11a例如是依据在该地区应用的工业标准(例如美利坚合众国的“TRA Year Book”、欧洲的“ETRTO Standard Manual”等)而得到的状态下的胎面部11的着地面。
胎侧部12从胎面部1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胎侧部12连结胎面部1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和胎圈部13。
胎圈部13连接于胎侧部12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在胎圈部13设有胎圈芯60。更详细而言,在胎圈部13埋设有胎圈芯60。
在轮胎10设有成为骨架的胎体层50。例如通过在胎体层50组装第1胎圈包布部71、轮胎主体20、带束层30、带束加强层40而构成轮胎10。胎体层50设为跨胎面部11、胎侧部12、胎圈部13。胎体层50是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环状。如图1和图2所示,胎体层50具有胎体帘布层51和导电部52。
胎体帘布层51覆盖胎圈芯60的芯轴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帘布层51从胎面部11经由胎侧部12延伸到胎圈部13并绕胎圈芯60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折回。胎体帘布层51是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状。如图3所示,胎体帘布层51具有胎体橡胶51a和多个帘布帘线51b。通过在胎体橡胶51a埋设多个帘布帘线51b而构成胎体帘布层51。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胎体帘布层51的表面中的内侧的表面称为“一侧表面”,将胎体帘布层51的表面中的外侧的表面定义为“另一侧表面”。一侧表面是胎体帘布层51的表面中的、在胎面部11成为轮胎径向的内侧的面。另一侧表面是胎体帘布层51的表面中的、在胎面部11成为轮胎径向的外侧的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橡胶51a的损耗角正切tanδ比较小。胎体橡胶51a所含有的碳的含量越少,损耗角正切tanδ越小。胎体橡胶51a的损耗角正切tanδ越小,轮胎10的滚动阻力越小。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橡胶51a比较难以通电。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帘布层51的导电性比较低。
多个帘布帘线51b以埋入到胎体橡胶51a的状态从胎面部11经由胎侧部12延伸到胎圈部13并绕胎圈芯60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折回。多个帘布帘线51b沿轮胎周向空开间隔地配置。帘布帘线51b例如是有机纤维帘线等。
导电部52设于胎体帘布层51的外侧的表面、即另一侧表面。如图1所示,导电部52沿胎体帘布层51延伸。导电部52在胎面部11位于胎体帘布层51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52从胎面部11至少延伸至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52从胎面部11经由胎侧部12延伸到胎圈部13并绕胎圈芯60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折回,并且延伸至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
导电部52中的绕胎圈芯60折回的部分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配置于在轮胎径向上与胎体帘布层51中的绕胎圈芯60折回的部分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相同的位置。导电部5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胎体帘布层51和胎圈芯6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52的、位于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的部分和位于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部分位于胎体帘布层51和胎圈芯6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52与后述的导电橡胶部80连接。如图3所示,多个导电部52在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粘贴于胎体橡胶51a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52是含有金属的线状构件。导电部52例如是在有机纤维卷绕不锈钢等金属纤维而成的导电线。导电部52沿轮胎周向空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另外,在图3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多个导电部52分别位于多个帘布帘线51b的轮胎径向的外侧的状态,但并不限于此。多个导电部52与多个帘布帘线51b的轮胎周向上的位置关系没有特别的限定。即,在图3中,导电部52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也可以与帘布帘线51b的左右方向的位置错开。此外,导电部52的数量和帘布帘线51b的数量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导电部52具有导电性。导电部52的体积电阻系数小于后述的导电橡胶部的体积电阻系数。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某个构件具有导电性”和“某个构件比较易于通电”是指某个构件的体积电阻系数低到来自车辆的静电能够流过的程度即可。
第1胎圈包布部71具有导电性。第1胎圈包布部71是橡胶制的构件或者纤维和橡胶的复合构件。如图2所示,第1胎圈包布部71从轮胎径向的内侧和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覆盖胎体帘布层51中的设于胎圈部13的部分。胎体帘布层51中的设于胎圈部13的部分包含胎体帘布层51中的从轮胎径向的内侧和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覆盖胎圈芯60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胎体帘布层51中的设于胎圈部13的部分定义为芯包覆部53。芯包覆部53从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通过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至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第1胎圈包布部71是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状。
第1胎圈包布部71具有径向包覆部72和宽度方向包覆部73、74。径向包覆部72是从轮胎径向的内侧覆盖胎体帘布层51的芯包覆部53的部分。径向包覆部72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宽度方向包覆部73、74是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覆盖胎体帘布层51的芯包覆部53的部分。宽度方向包覆部73从径向包覆部72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延伸,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覆盖芯包覆部53。宽度方向包覆部74从径向包覆部72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端部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延伸,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覆盖芯包覆部53。宽度方向包覆部73、74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胎体帘布层51中的绕胎圈芯60折回的部分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
如图1所示,轮胎主体20具有胎面橡胶21和胎侧橡胶22。
胎面橡胶21是构成胎面部11的一部分的部分,是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状。胎面橡胶21设于胎体层50的轮胎径向的外侧。胎面橡胶21借助带束层30和带束加强层40连接于胎体层50。另外,在图1中,为了易于了解地示意地表示各部,将胎体层50与胎面橡胶21、带束层30及带束加强层40之间分开地表示。
胎面橡胶21具有胎面下缓冲胶23、基部层24、冠部层25、迷你侧26、天线橡胶27。
胎面下缓冲胶23、基部层24、冠部层25从轮胎径向内侧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按照胎面下缓冲胶23、基部层24、冠部层25的顺序层叠。冠部层25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面构成胎面接地面部11a。迷你侧26连接于层叠的胎面下缓冲胶23、基部层24及冠部层25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
天线橡胶27跨基部层24和冠部层25地埋设。天线橡胶27沿轮胎径向贯穿基部层24和冠部层25。天线橡胶27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连接于胎面下缓冲胶23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面。天线橡胶27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露出到冠部层25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面,构成胎面接地面部11a的一部分。天线橡胶27既可以沿轮胎周向间断地延伸,也可以连续地延伸,也可以分散。
基部层24、冠部层25及迷你侧26比较难以通电,导电性较低。胎面下缓冲胶23和天线橡胶27比较易于通电,具有导电性。
胎侧橡胶22是构成胎侧部12的一部分和胎圈部13的一部分的部分,是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状。胎侧橡胶22设于胎体层5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胎侧橡胶22连接于胎体层50。胎侧橡胶22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连接于胎面橡胶2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另外,在图1中,为了易于了解地示意地表示各部,将胎侧橡胶22与胎体层50之间及胎侧橡胶22与胎面橡胶21之间分开地表示。
胎侧橡胶22具有胎侧橡胶主体部28和第2胎圈包布部29。
胎侧橡胶主体部28是构成胎侧部12的一部分的部分。胎侧橡胶主体部28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位于胎体层50与胎面橡胶21、带束层30及带束加强层40之间。
第2胎圈包布部29是构成胎圈部13的一部分的部分。第2胎圈包布部29连接于胎侧橡胶主体部28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第2胎圈包布部29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覆盖胎体层50的芯包覆部53。第2胎圈包布部29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连接于芯包覆部53和第1胎圈包布部71的宽度方向包覆部73。另外,在图1及图2中,为了易于了解地示意地表示各部,将第2胎圈包布部29与芯包覆部53之间及第2胎圈包布部29与宽度方向包覆部73之间分开地表示。
构成胎侧橡胶主体部28的橡胶材料和构成第2胎圈包布部29的橡胶材料的体积电阻系数互不相同。胎侧橡胶主体部28比较难以通电。第2胎圈包布部29比较易于通电,具有导电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1胎圈包布部71和第2胎圈包布部29构成胎圈包布部7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轮胎10具有覆盖胎体帘布层51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的胎圈包布部70。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圈包布部70至少覆盖芯包覆部53的轮胎径向的内侧和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胎圈包布部70具有导电性。在胎圈包布部70中,第1胎圈包布部71的体积电阻系数和第2胎圈包布部29的体积电阻系数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圈包布部70覆盖芯包覆部53的轮胎径向的内侧和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于芯包覆部53。胎圈包布部70是保护胎体层50不与安装有轮胎10的轮辋进行摩擦的部分。
带束层30埋设于胎面部11。带束层30层叠于胎体层50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带束层30与胎体帘布层51和导电部52连接。带束层30位于轮胎径向上的胎面橡胶21和胎体层50的之间。虽省略图示,但通过在带束橡胶埋设多个钢丝帘线而构成带束层30。带束层30的带束橡胶比较易于通电,具有导电性。由此,带束层30具有导电性。
带束加强层40层叠于带束层30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带束加强层40位于轮胎径向上的胎面橡胶21和带束层30之间。带束加强层40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面与胎面橡胶21中的胎面下缓冲胶23的轮胎径向的内侧面连接。
例如通过将由橡胶和尼龙形成的复合帘线在带束层30的外周部卷绕多次而构成带束加强层40。构成带束加强层40的复合帘线的一匝沿轮胎宽度方向相互空开间隙41地配置。虽省略图示,但在带束加强层40的一匝相互间的间隙41中,在轮胎径向上隔着带束加强层40的胎面下缓冲胶23和带束层30相互连接。带束加强层40比较难以通电。
如图2所示,在胎圈部13设有导电橡胶部80。导电橡胶部80比较易于通电,具有导电性。导电橡胶部80的体积电阻系数小于胎体橡胶51a的体积电阻系数。导电橡胶部80的体积电阻系数例如小于第1胎圈包布部71的体积电阻系数和第2胎圈包布部29的体积电阻系数。导电橡胶部80的体积电阻系数例如与构成胎圈部13的其他的橡胶材料的体积电阻系数不同。
另外,导电橡胶部80的体积电阻系数既可以与第1胎圈包布部71的体积电阻系数和第2胎圈包布部29的体积电阻系数相同,也可以大于第1胎圈包布部71的体积电阻系数和第2胎圈包布部29的体积电阻系数。
导电橡胶部80设于胎体帘布层51和胎圈芯60之间。导电橡胶部80从芯包覆部53的内侧贯穿芯包覆部53地跨向芯包覆部53的外侧地配置。导电橡胶部80是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环状。导电橡胶部80具有第1部分81、第2部分82、第3部分83。
第1部分81位于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即,第1部分81设于比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由此,导电橡胶部8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比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第1部分81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第1部分81配置为沿轮胎径向贯穿胎体层50。第1部分81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与胎圈芯60接触。第1部分81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与第1胎圈包布部71连接。更详细而言,第1部分81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与第1胎圈包布部71的径向包覆部72连接。如图3所示,第1部分81具有基部(夹设部)84、贯穿部(埋设部)85、非贯穿部(埋设部)86。
基部84层叠于胎体帘布层51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在基部84埋设有导电部52。由此,第1部分81与导电部5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84相当于位于胎圈芯60和胎体帘布层51之间的夹设部。
贯穿部85从基部84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贯穿部85例如沿着轮胎周向设有多个。贯穿部85沿轮胎径向贯穿胎体橡胶51a中的、位于帘布帘线51b彼此之间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部85沿轮胎周向截断胎体橡胶51a。贯穿部85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连接于第1胎圈包布部71的径向包覆部72。贯穿部85的轮胎径向的尺寸大于基部84的轮胎径向的尺寸。贯穿部85从胎体帘布层51的另一侧表面贯穿胎体帘布层51至胎体帘布层51的一侧表面。即,贯穿部85沿厚度方向贯穿胎体帘布层51。由此,导电橡胶部80贯穿胎体帘布层51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部85相当于埋入到胎体帘布层51的埋设部。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部85相当于埋入到胎体帘布层51中的、位于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的部分的第1埋设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埋设部的贯穿部85位于帘布帘线51b彼此之间。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埋设部埋入到胎体帘布层”包含埋设部埋入到胎体帘布层的胎体橡胶的情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埋设部的贯穿部85埋入到胎体橡胶51a。
非贯穿部86从基部84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非贯穿部86埋入到胎体橡胶51a中的、位于帘布帘线51b彼此之间的部分。非贯穿部86中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未到达径向包覆部72。即,非贯穿部86未贯穿胎体橡胶51a。
通过像以上那样第1部分81在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连接导电部52和第1胎圈包布部71,导电橡胶部80在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配置为沿轮胎径向贯穿胎体帘布层51,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此外,导电橡胶部80沿轮胎径向贯穿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帘布帘线51b彼此之间而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橡胶部80使胎体帘布层51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通电。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导电橡胶部使胎体帘布层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通电”只要是导电橡胶部能够从胎体帘布层的厚度方向一侧向胎体帘布层的厚度方向另一侧通电即可,来自车辆的静电也可以不流到胎体帘布层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车辆的静电不流到胎体帘布层51自身,而从位于胎体帘布层51的厚度方向一侧的胎圈包布部70经由导电橡胶部80向位于胎体帘布层51的厚度方向另一侧的导电部52流动。
如图2所示,第2部分82位于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第2部分82从第1部分8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延伸。更详细而言,第2部分82从第1部分8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向轮胎径向的外侧且是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倾斜地延伸。第2部分82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第1胎圈包布部71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在第2部分82埋设有导电部52。由此,第2部分82与导电部52连接。
第2部分82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部分82a的整体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芯包覆部53中的通过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而沿轮胎径向延伸的部分和芯包覆部53中的通过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而沿轮胎径向延伸的部分之间。更详细而言,外侧部分82a设为层叠于胎体帘布层51中的、绕胎圈芯60向轮胎径向的外侧折回的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面。
第2部分82的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82b具有基部(夹设部)82c和贯穿部(埋设部)82d。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82c相当于位于胎圈芯60和胎体帘布层51之间的夹设部。基部82c是内侧部分82b中的、位于比胎体帘布层51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部82d相当于埋入到胎体帘布层51的埋设部。更详细而言,贯穿部82d相当于埋入到胎体帘布层51中的、位于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分的第2埋设部。贯穿部82d沿轮胎宽度方向贯穿胎体橡胶51a中的、位于帘布帘线51b彼此之间的部分。
通过设有基部82c和贯穿部82d,从而第2部分82的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82b配置为沿轮胎宽度方向贯穿胎体层50。内侧部分82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端部与胎圈芯60接触。内侧部分82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与第1胎圈包布部71连接。更详细而言,内侧部分82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与第1胎圈包布部71的宽度方向包覆部73连接。内侧部分82b与图3所示的第1部分81同样沿轮胎宽度方向贯穿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帘布帘线51b彼此之间而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
内侧部分82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外侧部分82a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内侧部分82b中的、位于比胎体帘布层51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的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外侧部分82a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内侧部分82b中的、位于比胎体帘布层51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的部分、即作为夹设部的基部82c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随着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而变小。外侧部分82a与内侧部分82b之间的轮胎径向的边界部配置于与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在轮胎径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
第3部分83位于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第3部分83从第1部分8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端部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延伸。第3部分83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第1胎圈包布部71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在第3部分83埋设有导电部52。由此,第3部分83与导电部52连接。
第3部分83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部分83a的整体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芯包覆部53中的通过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而沿轮胎径向延伸的部分和芯包覆部53中的通过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而沿轮胎径向延伸的部分之间。更详细而言,外侧部分83a设为层叠于胎体帘布层51中的、从胎面部11延伸至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面。
第3部分83的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83b具有基部(夹设部)83c和贯穿部(埋设部)83d。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83c相当于位于胎圈芯60和胎体帘布层51之间的夹设部。基部83c是内侧部分83b中的、位于比胎体帘布层51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部83d相当于埋入到胎体帘布层51的埋设部。更详细而言,贯穿部83d相当于埋入到胎体帘布层51中的、位于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部分的第2埋设部。贯穿部83d沿轮胎宽度方向贯穿胎体橡胶51a中的、位于帘布帘线51b彼此之间的部分。
通过设有基部83c和贯穿部83d,从而第3部分83的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83b配置为沿轮胎宽度方向贯穿胎体层50。内侧部分83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与胎圈芯60接触。内侧部分83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端部与第1胎圈包布部71连接。更详细而言,内侧部分83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端部与第1胎圈包布部71的宽度方向包覆部74连接。内侧部分83b与图3所示的第1部分81同样沿轮胎宽度方向贯穿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帘布帘线51b彼此之间而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
内侧部分83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外侧部分83a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内侧部分83b中的、位于比胎体帘布层51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外侧部分83a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内侧部分83b中的、位于比胎体帘布层51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即作为夹设部的基部83c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随着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而变小。外侧部分83a与内侧部分83b之间的轮胎径向的边界部配置于与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在轮胎径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
通过像以上那样第2部分82在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连接导电部52和第1胎圈包布部71,从而导电橡胶部80在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配置为沿轮胎宽度方向贯穿胎体帘布层51,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此外,通过第3部分83在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连接导电部52和第1胎圈包布部71,从而导电橡胶部80在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配置为沿轮胎宽度方向贯穿胎体帘布层51,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此外,导电橡胶部80沿轮胎宽度方向贯穿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帘布帘线51b彼此之间而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橡胶部8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随着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而变大。即,导电橡胶部80在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处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大。
如图1所示,在轮胎10设有导电路径CP,该导电路径CP从安装有轮胎10的轮辋向地面放出来自车辆的静电。导电路径CP是在轮胎10中供从轮辋传递的静电通过的路径,从第2胎圈包布部29按顺序通过第1胎圈包布部71、导电橡胶部80、导电部52、带束层30、带束加强层40的间隙41、胎面下缓冲胶23及天线橡胶27延伸至胎面接地面部11a。由此,能够将从轮辋传递的车辆的静电从胎面接地面部11a放出到地面。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1胎圈包布部71经由导电橡胶部80到导电部52的导电路径CP例如包含静电从径向包覆部72通过第1部分81向导电部52流动的路径和静电从宽度方向包覆部73通过第2部分82向导电部52流动的路径。
此外,像上述那样,在带束加强层40的间隙41中,胎面下缓冲胶23和带束层30相互连接。因此,从导电部52流到带束层30的静电从间隙41向胎面下缓冲胶23流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橡胶部80使胎体帘布层51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通电。因此,即使在胎体帘布层51的导电性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导电橡胶部80使车辆的静电从胎体帘布层51的厚度方向一侧向厚度方向另一侧通入。因而,能够在减少胎体帘布层51的胎体橡胶51a所含有的碳的量而减小轮胎10的滚动阻力的同时恰当地将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橡胶部80贯穿胎体帘布层51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橡胶部80中的作为埋设部的贯穿部85、82d、83d沿厚度方向贯穿胎体帘布层51。因此,通过来自车辆的静电在导电橡胶部80(贯穿部85、82d、83d)中流动,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来自车辆的静电从胎体帘布层51的厚度方向一侧向厚度方向另一侧通入。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胎体帘布层51埋入有导电橡胶部80中的作为埋设部的贯穿部85、82d、83d。即,在胎体帘布层51埋入有导电橡胶部80的一部分。因此,在胎体帘布层51中的埋入有导电橡胶部80的部分能够易于经由导电橡胶部80通电。由此,即使在胎体帘布层51的导电性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导电橡胶部80向胎体帘布层51通入来自车辆的静电。因而,能得到这样的轮胎10,即,具有无论胎体帘布层51的导电性如何都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的构造。因此,能够在减少胎体帘布层51的胎体橡胶51a所含有的碳的量而减小轮胎10的滚动阻力的同时恰当地将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胎体帘布层51中的、位于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的部分埋入有作为第1埋设部的贯穿部85。因此,易于使胎体帘布层51中的埋入有导电橡胶部80的部分与胎圈包布部70接触。由此,易于利用导电橡胶部80(贯穿部85)使从轮辋传递到胎圈包布部70的来自车辆的静电向胎体帘布层51流通。因而,易于更加恰当地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埋设部的贯穿部85与径向包覆部72接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胎体帘布层51中的、位于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分埋入有作为第2埋设部的贯穿部82d。因此,易于使胎体帘布层51中的、埋入有导电橡胶部80的部分与第1胎圈包布部71的宽度方向包覆部73接触。由此,易于利用导电橡胶部80(贯穿部82d)使从轮辋传递到胎圈包布部70的来自车辆的静电向胎体帘布层51流通。因而,易于更加恰当地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胎体帘布层51中的、位于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部分埋入有作为第2埋设部的贯穿部83d。因此,易于使胎体帘布层51中的、埋入有导电橡胶部80的部分与第1胎圈包布部71的宽度方向包覆部74接触。由此,易于利用导电橡胶部80(贯穿部83d)使从轮辋传递到胎圈包布部70的来自车辆的静电向胎体帘布层51流通。因而,易于更加恰当地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埋设部的贯穿部85、82d、83d位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帘布帘线51b彼此之间。因此,易于将导电橡胶部80的一部分配置为埋入到胎体帘布层51。此外,易于将贯穿部85、82d、83d配置为贯穿胎体帘布层51,易于利用导电橡胶部80更加恰当地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橡胶部8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比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易于利用导电橡胶部80使从轮辋传递到胎圈包布部70的来自车辆的静电向胎体帘布层51流通。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设有沿着胎体帘布层51延伸且至少一部分位于胎体帘布层51和胎圈芯60之间的导电部52。此外,导电部52借助基部84、82c、83c与导电橡胶部80连接。因此,能够将传递到导电橡胶部80的静电向导电部52传递。由此,即使在胎体帘布层51的胎体橡胶51a的体积电阻系数比较大、胎体帘布层51的导电性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从轮辋传递到胎圈包布部70的来自车辆的静电经由导电橡胶部80向导电部52传导。由此,能够将来自车辆的静电经由导电部52输送至胎面部11,能够在胎面部11中从胎面接地面部11a向地面放出静电。因而,易于更加恰当地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部52的体积电阻系数小于导电橡胶部80的体积电阻系数。因此,易于恰当地减小导电部52的体积电阻系数。由此,能够恰当地使静电流入到形成从胎圈部13到胎面部11的比较长的导电路径CP的导电部52。因而,更加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部52是含有金属的线状构件。因此,易于更加恰当地减小导电部52的体积电阻系数,利用导电部52更加易于使静电从胎圈部13向胎面部11流动。由此,更加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部52沿轮胎周向空开间隔地设有多个。因此,能够增加使静电从胎圈部13流至胎面部11的导电路径CP,利用导电部52更加易于使静电从胎圈部13向胎面部11流动。由此,更加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橡胶部80连接导电部52和第1胎圈包布部71。第1胎圈包布部71从轮胎径向的内侧和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覆盖胎体帘布层51中的、设于胎圈部13的部分。因此,易于采用上述那样的导电橡胶部80配置为在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和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贯穿胎体帘布层51从而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的结构。即,像本实施方式这样,易于在利用导电橡胶部80的第1部分81连接径向包覆部72和导电部52的同时利用导电橡胶部80的第2部分82和第3部分83连接宽度方向包覆部73、74和导电部52。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橡胶部80作为位于胎圈芯60和胎体帘布层51之间的夹设部而具有基部84、82c、83c。因此,易于借助基部84、82c、83c将导电橡胶部80连接于导电部52。由此,能够恰当地将静电从导电橡胶部80传递到导电部52。因而,更加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橡胶部80在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处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大。因此,能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增大导电橡胶部80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的、与胎圈包布部70连接的部分。由此,易于更加恰当地连接导电橡胶部80和胎圈包布部70,易于使静电从胎圈包布部70经由导电橡胶部80向导电部52流动。因而,更加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胎体橡胶51a比较难以通电。因此,来自车辆的静电难以通入胎体帘布层51。但是,像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无论胎体帘布层51的导电性如何都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即,在胎体橡胶51a比较难以通电的结构中能更有用地获得无论上述的胎体帘布层51的导电性如何都易于将静电放出到地面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橡胶部80在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配置为沿轮胎宽度方向贯穿胎体帘布层51,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因此,除了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的导电部52与胎圈包布部70的连接之外,在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也能够利用导电橡胶部80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由此,能够增大胎圈包布部70和导电部52借助导电橡胶部80的连接面积,能够更恰当地使来自胎圈包布部70的静电经由导电橡胶部80向导电部52流动。因而,更加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橡胶部80在胎圈芯6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配置为沿轮胎宽度方向贯穿胎体帘布层51,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因此,导电橡胶部80配置为在胎圈芯6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和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贯穿胎体帘布层51,连接导电部52和胎圈包布部70。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胎圈包布部70和导电部52借助导电橡胶部80的连接面积,能够更恰当地使来自胎圈包布部70的静电经由导电橡胶部80向导电部52流动。因而,更加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能够采用以下的结构。
导电橡胶部只要具有埋入到胎体帘布层的埋设部且具有导电性,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导电橡胶部也可以不连接于导电部。导电橡胶部也可以不连接于胎圈包布部。埋设部只要埋入到胎体帘布层,设置的位置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埋设部也可以不贯穿胎体帘布层。埋设部也可以不露出到胎体层的表面。埋设部也可以不与夹设部连接。也可以不设置夹设部。
导电橡胶部也可以不沿轮胎宽度方向贯穿胎体帘布层。即,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导电橡胶部80也可以不具有第2部分82和第3部分83。导电橡胶部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是,导电橡胶部在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处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不变大。
此外,导电橡胶部也可以是胎体帘布层的胎体橡胶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胎体橡胶具有第1橡胶部和与第1橡胶部相比体积电阻系数较小的第2橡胶部。第2橡胶部是相当于导电橡胶部的部分。第1橡胶部是胎体橡胶中的除第2橡胶部之外的部分。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的方式同样,无论胎体帘布层的导电性如何都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导电部只要沿胎体帘布层延伸,至少一部分位于胎体帘布层和胎圈芯之间,而且具有导电性,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导电部也可以不含有金属。导电部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导电性的橡胶制。导电部也可以不是线状构件,也可以是层叠于胎体帘布层的层状的构件。导电部的体积电阻系数既可以与导电橡胶部的体积电阻系数相同,也可以比导电橡胶部的体积电阻系数大。也可以不设置导电部。
胎圈包布部只要具有导电性,覆盖胎体帘布层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1胎圈包布部71也可以不具有宽度方向包覆部73、74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在第1胎圈包布部71不具有宽度方向包覆部73的情况下,例如第1胎圈包布部71在径向包覆部72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与第2胎圈包布部29连接。第1胎圈包布部和第2胎圈包布部也可以一体成形。也可以不设置胎圈包布部。
胎体层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胎体帘布层。在该情况下,导电橡胶部沿轮胎径向贯穿多个胎体帘布层而连接胎圈包布部和导电部。胎体层也可以具有粘贴于胎体帘布层的内表面的气密层。
胎面部的结构只要能够使静电从延伸至胎面部的导电部向胎面接地面部流动,就没有特别的限定。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轮胎可以用于任何的车辆。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结构能够在不互相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一个样态,导电橡胶部使胎体帘布层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通电。因此,即使在胎体帘布层的导电性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导电橡胶部使车辆的静电从胎体帘布层的厚度方向一侧向厚度方向另一侧流通。因而,能够在减少胎体帘布层的胎体橡胶所含有的碳的量而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的同时恰当地地将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所述导电橡胶部使所述至少1张胎体帘布层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贯穿。
根据该结构,通过来自车辆的静电在导电橡胶部流动,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来自车辆的静电从胎体帘布层的厚度方向一侧向厚度方向另一侧流通。
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所述导电橡胶部具有埋入到所述胎体帘布层的埋设部。
根据该结构,在胎体帘布层埋入有导电橡胶部的一部分。因此,在胎体帘布层中的、埋入有导电橡胶部的埋设部能够易于经由导电橡胶部通电。由此,即使在胎体帘布层的导电性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导电橡胶部向胎体帘布层通入来自车辆的静电。因而,能得到这样的轮胎,即,具有无论胎体帘布层的导电性如何都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的构造。因此,能够在减少胎体帘布层的胎体橡胶所含有的碳的量而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的同时恰当地将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所述埋设部包含埋入到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位于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的内侧的部分的第1埋设部。
根据该结构,易于使胎体帘布层中的埋入有导电橡胶部的部分、即埋入有第1埋设部的部分与胎圈包布部接触。由此,易于利用第1埋设部使从轮辋传递到胎圈包布部的来自车辆的静电向胎体帘布层流通。因而,易于更恰当地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所述埋设部包含第2埋设部,该第2埋设部埋入到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位于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易于使胎体帘布层中的埋入有导电橡胶部的部分、即埋入有第2埋设部的部分与胎圈包布部接触。由此,易于利用第2埋设部使从轮辋传递到胎圈包布部的来自车辆的静电向胎体帘布层流通。因而,易于更加恰当地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所述埋设部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胎体帘布层。
根据该结构,通过来自车辆的静电在导电橡胶部(埋设部)流动,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来自车辆的静电从胎体帘布层的厚度方向一侧向厚度方向另一侧流通。
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胎体橡胶和多个帘布帘线,该帘布帘线埋设于所述胎体橡胶,沿着轮胎周向空开间隔地配置,所述埋设部位于所述帘布帘线彼此之间。
根据该结构,易于将导电橡胶部的一部分配置为埋入到胎体帘布层。此外,易于将埋设部配置为贯穿胎体帘布层,易于利用导电橡胶部更加恰当地连接导电部和胎圈包布部。
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所述导电橡胶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比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易于利用导电橡胶部使从轮辋传递到胎圈包布部的来自车辆的静电向胎体帘布层流通。
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包括导电部,该导电部沿着所述胎体帘布层延伸,导电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胎圈芯之间,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导电橡胶部连接。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传递到导电橡胶部的静电向导电部传递。由此,即使在胎体帘布层的胎体橡胶的体积电阻系数比较大、胎体帘布层的导电性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从轮辋传递到胎圈包布部的来自车辆的静电经由导电橡胶部向导电部传导。由此,能够将来自车辆的静电经由导电部输送至胎面部,能够在胎面部中从胎面接地面部向地面放出静电。因而,易于更加恰当地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所述导电部的体积电阻系数小于所述导电橡胶部的体积电阻系数。
根据该结构,易于恰当地减小导电部的体积电阻系数。由此,能够恰当地使静电流入到形成从胎圈部到胎面部的比较长的导电路径CP的导电部。因而,更加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所述导电部是含有金属的线状构件。
根据该结构,易于更加恰当地减小导电部的体积电阻系数,更加易于利用导电部使静电从胎圈部向胎面部流动。由此,更加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包括胎圈包布部,该胎圈包布部具有导电性,覆盖所述胎体帘布层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胎圈包布部具有:第1胎圈包布部,其从轮胎径向的内侧和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覆盖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设于所述胎圈部的部分;以及第2胎圈包布部,其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覆盖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设于所述胎圈部的部分,该第2胎圈包布部连接于所述第1胎圈包布部,所述导电橡胶部连接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第1胎圈包布部。
根据该结构,导电橡胶部在胎圈芯的轮胎径向的内侧和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为贯穿胎体帘布层,连接导电部和胎圈包布部。
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所述导电橡胶部在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处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大。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增大导电橡胶部的在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与胎圈包布部连接的部分。由此,易于更加恰当地连接导电橡胶部和胎圈包布部,易于使静电从胎圈包布部经由导电橡胶部向导电部流动。因而,更加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本发明的轮胎的另一个样态包括:胎圈芯,其设于胎圈部;以及胎体帘布层,其覆盖所述胎圈芯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胎体橡胶,所述胎体橡胶具有:第1橡胶部;以及第2橡胶部,其与所述第1橡胶部相比体积电阻系数较小。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另一个样态,与上述的样态同样能得到这样的轮胎,即,具有无论胎体帘布层的导电性如何都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的构造。因此,能够在减少胎体帘布层的胎体橡胶所含有的碳的量而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的同时恰当地将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通过将本申请的轮胎应用于该领域,从而能够提供这样的轮胎,即,具有无论胎体帘布层的导电性如何都易于将来自车辆的静电放出到地面的构造。
附图标记说明
10、轮胎;13、胎圈部;29、第2胎圈包布部;51、胎体帘布层;51a、胎体橡胶;51b、帘布帘线;52、导电部;60、胎圈芯;70、胎圈包布部;71、第1胎圈包布部;80、导电橡胶部;82d、83d、贯穿部(埋设部,第2埋设部);85、贯穿部(埋设部,第1埋设部);86、非贯穿部(埋设部)。

Claims (14)

1.一种轮胎,其包括胎面部、胎侧部、胎圈部,其中,
该轮胎包括:
胎圈芯,其设于所述胎圈部;
至少1张胎体帘布层,其沿着所述胎圈芯的芯轴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导电橡胶部,其设于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胎圈芯之间,
所述导电橡胶部使所述至少1张胎体帘布层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导电橡胶部贯穿所述至少1张胎体帘布层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导电橡胶部具有埋入到所述胎体帘布层的埋设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埋设部包含第1埋设部,该第1埋设部埋入到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位于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的内侧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埋设部包含第2埋设部,该第2埋设部埋入到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位于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埋设部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胎体帘布层。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
胎体橡胶;以及
多个帘布帘线,其埋设于所述胎体橡胶,沿着轮胎周向空开间隔地配置,
所述埋设部位于所述帘布帘线彼此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导电橡胶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比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该轮胎包括导电部,该导电部沿着所述胎体帘布层延伸,导电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胎圈芯之间,
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导电橡胶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导电部的体积电阻系数小于所述导电橡胶部的体积电阻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导电部是含有金属的线状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该轮胎包括胎圈包布部,该胎圈包布部具有导电性,覆盖所述胎体帘布层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胎圈包布部具有:
第1胎圈包布部,其从轮胎径向的内侧和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覆盖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设于所述胎圈部的部分;以及
第2胎圈包布部,其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覆盖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设于所述胎圈部的部分,且该第2胎圈包布部连接于所述第1胎圈包布部,
所述导电橡胶部连接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第1胎圈包布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导电橡胶部在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处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大。
14.一种轮胎,其包括胎面部、胎侧部、胎圈部,其中,
该轮胎包括:
胎圈芯,其设于所述胎圈部;以及
胎体帘布层,其覆盖所述胎圈芯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胎体橡胶,
所述胎体橡胶具有:
第1橡胶部;以及
第2橡胶部,其与所述第1橡胶部相比体积电阻系数较小。
CN202080041172.7A 2019-06-21 2020-06-19 轮胎 Active CN113905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5377 2019-06-21
JP2019115377A JP7181158B2 (ja) 2019-06-21 2019-06-21 タイヤ
PCT/JP2020/024196 WO2020256128A1 (ja) 2019-06-21 2020-06-19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908A true CN113905908A (zh) 2022-01-07
CN113905908B CN113905908B (zh) 2023-09-15

Family

ID=73994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1172.7A Active CN113905908B (zh) 2019-06-21 2020-06-19 轮胎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14712A1 (zh)
EP (1) EP3988349A4 (zh)
JP (1) JP7181158B2 (zh)
KR (1) KR102610100B1 (zh)
CN (1) CN113905908B (zh)
CA (1) CA3142311C (zh)
MX (1) MX2021014879A (zh)
WO (1) WO2020256128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2564A1 (ja) * 2007-08-10 2009-02-1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00078103A1 (en) * 2006-10-11 2010-04-0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3049382A (ja) * 2011-08-31 2013-03-1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25005A (ja) * 2012-12-25 2014-07-0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4173551A1 (de) * 2013-04-24 2014-10-30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CN104884279A (zh) * 2013-01-09 2015-09-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9081401A (ja) * 2017-10-27 2019-05-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1551B2 (ja) * 1977-12-21 1983-09-13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
JP4755255B2 (ja) 2006-10-11 2011-08-2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49792B2 (ja) * 2007-08-10 2009-04-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5881945B2 (ja) 2010-12-21 2016-03-0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5020499A (ja) 2013-07-17 2015-02-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75285B2 (ja) * 2013-12-26 2017-02-0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7122509A1 (ja) * 2016-01-13 2017-07-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466727A4 (en) 2016-05-31 2019-05-1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JP7149069B2 (ja) 2017-12-26 2022-10-06 日本光電工業株式会社 携帯情報端末、センサ、生体情報管理方法、生体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78103A1 (en) * 2006-10-11 2010-04-0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WO2009022564A1 (ja) * 2007-08-10 2009-02-1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049382A (ja) * 2011-08-31 2013-03-1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25005A (ja) * 2012-12-25 2014-07-0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409448B2 (en) * 2012-12-25 2016-08-09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4884279A (zh) * 2013-01-09 2015-09-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4173551A1 (de) * 2013-04-24 2014-10-30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US20160039252A1 (en) * 2013-04-24 2016-02-11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Pneumatic vehicle ti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pneumatic vehicle tire
JP2019081401A (ja) * 2017-10-27 2019-05-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14712A1 (en) 2022-10-06
JP7181158B2 (ja) 2022-11-30
KR20220002622A (ko) 2022-01-06
KR102610100B1 (ko) 2023-12-04
MX2021014879A (es) 2022-01-18
JP2021000912A (ja) 2021-01-07
EP3988349A4 (en) 2023-07-12
CA3142311A1 (en) 2020-12-24
EP3988349A1 (en) 2022-04-27
CN113905908B (zh) 2023-09-15
CA3142311C (en) 2023-10-10
WO2020256128A1 (ja)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4503B2 (en) Pneumatic tire
EP2682286B1 (en) Pneumatic tire
JP624530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679407B1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EP3599111B1 (en) Pneumatic tire
CN113015634B (zh) 轮胎
JP200817416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3905909B (zh) 轮胎
CN113905908A (zh) 轮胎
CN113874228B (zh) 轮胎
CN110520310B (zh) 充气轮胎
CN111433048A (zh) 充气轮胎
EP3812169A1 (en) Tire
CN112477524A (zh) 重载用充气轮胎
JP711501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3905906B (zh) 充气轮胎
WO2024034226A1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738185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0203633A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