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5401A - 一种汽车玻璃除雾方法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玻璃除雾方法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5401A
CN113895401A CN202010571365.5A CN202010571365A CN113895401A CN 113895401 A CN113895401 A CN 113895401A CN 202010571365 A CN202010571365 A CN 202010571365A CN 113895401 A CN113895401 A CN 113895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lass
air inlet
channe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713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承继
黄仲林
许世宽
张栋
孙晓
张勇
肖伸平
熊勇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5713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54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5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54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23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including defroster or demis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54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using gas, e.g. hot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玻璃除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玻璃除雾方法及汽车。汽车玻璃除雾方法包括:第二进风机构,风道选择机构和玻璃出风口。第二进风机构从冷空调或外部引进冷空气,通过风道选择机构吹向车辆玻璃内侧,实现车辆玻璃除雾功能,同时不中断车辆内部的供暖功能。该发明实现了车辆在低温环境下车内供暖与玻璃除雾同时工作,提高了车辆在该环境下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玻璃除雾方法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除雾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玻璃除雾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正常温度环境下,汽车玻璃起雾常用两种方式除雾。一是通过出风口朝车内玻璃侧吹冷空气,降低车内玻璃附近水汽的凝结点,防止水汽凝结在玻璃内侧(起雾),实现除雾功能。另外一种方式是在玻璃内嵌入电阻丝,通过电阻丝加热玻璃,使玻璃两侧的水雾蒸发,从而实现除雾功能。前种方式适合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和侧面玻璃。后种除雾方式适合汽车后挡风玻璃。
但是,在低温雨天的情况下,玻璃也容易起雾。此时玻璃需要冷风吹雾,而车内人员需要暖风保暖。如果按照上述两种方式进行除雾,则车内乘坐人员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忍受冷风。如果车内开启暖风操作,则将加剧车辆玻璃起雾,影响安全驾驶。因此,同时解决低温环境下汽车玻璃起雾与供暖问题,对确保行车安全、改善驾乘人员舒适性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玻璃除雾方法,旨在解决在低温环境下,车辆玻璃起雾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玻璃除雾方法,包括:第二进风机构,风道选择机构,玻璃出风口。第二进风机构,包括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风道,所述第二进风风道与第一进风风道步,风道选择机构可以为三位一通的选择阀。实现玻璃出气口与第一进风风道(车辆原有通风风道)并联后与玻璃出风口连接;风道选择机构,包括进风端口和出风端口,进风端口分别与第一进风风道、第二进风风道进风侧连接,出风端口连接玻璃出风侧风道;玻璃出风口,设置在车辆玻璃内侧,将风道内流动的气体引导至玻璃内侧。第二进风机构从车厢外的进气口引入车外环境温度的空气,流经风道选择机构,从玻璃出风口吹出。干燥、冷却的空气能将车辆玻璃内侧凝结的雾气吹散,从而实现除雾功能。
进一步地,车外进风口可以设置在车辆前部,远离车辆热源处。通过行驶的车辆,将车辆外的空气以一定风压的空气引入第二进风机构。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除雾装置污染,在第二进风口后设置空气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除雾装置的除雾效果,在第二进风口后设置空气干燥器,使玻璃出风口吹出干燥的空气。
进一步地,为了稳定玻璃出风口风的流量,可以在第二进风口后设置鼓风机,使车辆在停止状态下也能实现除雾功能。
进一步地,风道选择机构可以为两位一通的选择阀,实现玻璃出风口与第一进风风道或者第二进风风道的联通。
进一步地,风道选择机构可以为三位一通的选择阀,实现玻璃出风口与第一进风风道或第二进风风道的联通,或者玻璃出风口的截止。
第二进风机构也可以从冷空调出口引入制冷的空气,经过干燥、流经风道选择机构,从玻璃出风口吹出,也能实现除雾功能。
风道选择结构还可以设置玻璃雾气检测传感器,根据检测到的玻璃雾气状态,自动控制除雾功能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玻璃雾气传感器可以是在玻璃内侧检测玻璃折射率变化的光学传感器,通过一定时间内折射率的变化判断是否起雾,从而控制除雾功能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玻璃雾气传感器可以是设置在车内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测量车辆内的温度与湿度。通过测量的温度和湿度,计算出该环境下水汽的露点温度。当玻璃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玻璃将起雾。此时,开启除雾功能,向玻璃内侧吹出干燥的冷风,降低玻璃附近的湿度,破坏水汽在玻璃内侧凝结条件,避免玻璃内侧起雾。同时车辆可以从散热器处加热空气,通过第一进风风道流向车内,提供供暖。
当车辆处于低温环境下玻璃起雾时,风道选择机构联通第二进风风道与玻璃出风侧风道,第二鼓气装置启动,将车外冷空气从第二进风口吸入,经过过滤、干燥处理环节,经过风道选择机构,从玻璃出风口吹出。低温干燥的空气将破坏玻璃附近水汽凝结的条件,实现玻璃水雾的吹散。于此同时,车辆内仍可以通过第一进风风道提供暖风,保证车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进一步地,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内容任一所述的玻璃除雾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在车辆在低温环境下起雾时,通过第二进风风道引入冷空调或者车外冷空气单独吹散玻璃雾气,同时不影响车辆暖风系统(通过第一进风风道提供暖风)给车内供暖。解决了低温环境下车内供暖与车内玻璃除雾矛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玻璃除雾原理图;
图2是空调冷风独立玻璃除雾示意图
图3汽车低温玻璃除装置整车制冷示意图;
图4是汽车玻璃除雾装置车内供制冷示意图。
图5是车外空气干燥后鼓风除雾示意图。
图6是空调冷风干燥除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玻璃除雾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第二进风口、干燥装置、鼓风机构、第二进风风道、风道选择机构、玻璃出风口。第二进风机构,包括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风道,所述的第二进风风道与第一进风风道并联后与玻璃出风口连接。风道选择机构,包括进风端口和出风端口,进风端口分别与第一进风风道、第二进风风道进风侧连接,出风端口连接玻璃出风侧风道。玻璃出风口,设置在车辆玻璃内侧,将风道内流动的气体引导至玻璃内侧。第一进风机构为车辆通常带有的具有冷暖风、内外空气循环的进风机构。内循环模式是从车内吸取空气、经过过滤、冷却/加热处理后再送至车内。外循环模式是从车外吸取空气,经过滤、冷却/加热处理后再送至车内。
进一步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驾驶室外,远离热源的位置,获取具有车辆外环境温度的空气。
进一步地,在第二进气机构的第二进气口处设置空气过滤装置,防止灰尘、昆虫进入风道而造成风道污染。
进一步地,在第二进气机构的第二进气口后设置空气干燥装置,以降低吸入玻璃内侧空气的湿度,进而破坏起雾条件。
进一步地,在第二进气机构后设置鼓风装置,以吸入合适的冷空气,保持玻璃吹风口有合适流量的冷空气吹出。
进一步地,风道选择机构能为2位1通,或3位1通选择阀,能选择第一进风风道或第二进风风道联通,使第一进风风道和第二进风风道不串风。
进一步地,根据除雾需求,自动/手动切换风道选择机构状态,实现玻璃吹风口的第一进风风道、第二进风风道的选择。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玻璃雾气检测模块,检测玻璃是否起雾、或者即将起雾。玻璃起雾检测模块可以是测量玻璃折射率的传感器,通过来判断玻璃是否存在雾气。玻璃起雾检测模块可以是检测玻璃内侧、外侧温度、湿度的传感器,来判断玻璃是否存在雾气。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第二进气口、空调、干燥装置、第二进风风道、风道选择机构、玻璃吹风口。第二进风机构,包括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风道,所述的第二进风风道与第一进风风道并联后与玻璃出风口连接。风道选择机构,包括进风端口和出风端口,进风端口分别与第一进风风道、第二进风风道进风侧连接,出风端口连接玻璃出风侧风道。玻璃出风口,设置在车辆玻璃内侧,将风道内流动的气体引导至玻璃内侧的机构。第一进风机构为车辆通常带有的具有冷暖风、内外空气循环的进风机构。内循环模式是从车内吸取空气、经过过滤、冷却/加热处理后再送至车内。外循环模式是从车外吸取空气,经过滤、冷却/加热处理后再送至车内。
进一步,第二进风口设置在冷风空调后,从风空调口引入冷空气。。
进一步的,在第二进气机构的第二进气口处设置空气干燥装置,以降低吸入空气的湿度,破坏玻璃雾气的形成条件。
进一步的,风道选择机构只能选择第一进风风道或第二进风风道联通,使第一进风风道和第二进风风道不串风。
进一步的,根据除雾需求,自动/手动切换风道选择机构状态,实现玻璃吹风口的第一进风风道、第二进风风道的选择。
进一步的,可以设置玻璃雾气检测模块,检测玻璃是否起雾、或者即将起雾。玻璃起雾检测模块可以是测量玻璃折射率的传感器,通过来判断玻璃是否存在雾气。玻璃起雾检测模块可以是检测玻璃内侧、外侧温度、湿度的传感器,来判断玻璃是否存在雾气。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除雾装置,该除雾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汽车玻璃除雾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玻璃除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进风机构,风道选择机构和玻璃出风口;所述的第二进风机构,包括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风道,第二进风风道与第一进风风道并联后与玻璃出风口连接;所述的风道选择机构,包括进风端口和出风端口,进风端口分别与第一进风风道、第二进风风道进风侧连接,出风端口连接玻璃吹风侧风道;所述的玻璃出风口,设置在车辆玻璃内侧,将风道内流动的气体引导至玻璃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除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风机构从外车厢外部引入空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除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风机构从冷空调出风口引入空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二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风口后设置空气过滤装置,和/或空气干燥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二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风口后设置有第二鼓气装置,用于将空气从第二进气口吸入,从玻璃出风口吹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除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道选择机构联通第二进风机构风道与玻璃出风口,实现玻璃吹风除雾功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玻璃除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道选择机构设置玻璃雾气检测模块,通过玻璃雾气检测模块自动控制玻璃除雾功能的起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选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起雾检测模块由设置在车辆玻璃内侧的光学传感器组成,通过检测玻璃折射率的变化,来判断玻璃是否存在雾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选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起雾检测模块由有温度、湿度传感器组成,通过检测玻璃附近的温度、湿度,来判断玻璃是否存在雾气。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玻璃除雾方法。
CN202010571365.5A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汽车玻璃除雾方法及汽车 Pending CN1138954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1365.5A CN113895401A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汽车玻璃除雾方法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1365.5A CN113895401A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汽车玻璃除雾方法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5401A true CN113895401A (zh) 2022-01-07

Family

ID=79186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1365.5A Pending CN113895401A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汽车玻璃除雾方法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540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20914A (ko) * 2007-08-24 2009-02-27 한국델파이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포깅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CN104908555A (zh) * 2015-06-29 2015-09-16 吉林大学 一种汽车玻璃光学除雾系统及方法
CN104908718A (zh) * 2015-06-29 2015-09-16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透过率和相对湿度的汽车玻璃自动除雾系统及方法
CN204701588U (zh) * 2015-06-18 2015-10-14 吉林大学 蒸发式汽车玻璃内表面自动除雾系统
CN105848935A (zh) * 2013-10-21 2016-08-10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乘客舱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
CN207683264U (zh) * 2017-07-03 2018-08-03 江苏金坛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自动除霜除雾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20914A (ko) * 2007-08-24 2009-02-27 한국델파이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포깅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CN105848935A (zh) * 2013-10-21 2016-08-10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乘客舱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
CN204701588U (zh) * 2015-06-18 2015-10-14 吉林大学 蒸发式汽车玻璃内表面自动除雾系统
CN104908555A (zh) * 2015-06-29 2015-09-16 吉林大学 一种汽车玻璃光学除雾系统及方法
CN104908718A (zh) * 2015-06-29 2015-09-16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透过率和相对湿度的汽车玻璃自动除雾系统及方法
CN207683264U (zh) * 2017-07-03 2018-08-03 江苏金坛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自动除霜除雾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21777B1 (ko) 윈드실드의 포그방지를 위한 공조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CN103561975B (zh) 车用空气调节器
CN104908718B (zh) 一种基于透过率和相对湿度的汽车玻璃除雾控制方法
JP2969350B2 (ja) 外部露点に応じた空調機能を持つ車両空調装置
KR20190017419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제어 방법
US7222666B2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that can surely defog window
CN111619318A (zh) 一种热电除湿除雾系统及其在汽车中的工作方法
CN207059687U (zh) 分体式电动汽车空调器
JP2003276425A (ja) 自動車用の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212738014U (zh)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CN112739561B (zh) 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
CN212708837U (zh) 车辆空调系统
CN113895401A (zh) 一种汽车玻璃除雾方法及汽车
CN111231896B (zh) 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
CN111775889B (zh)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汽车及汽车除雾方法
CN206544520U (zh) 电动车及其除霜系统
KR101554255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09090867A (ja) 車両用掃気システム
JP2003326938A (ja) 車両用空調防曇制御装置
CN206968619U (zh)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除雾装置
US20110197614A1 (en)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13173052B (zh) 车用送风装置及汽车
KR200358430Y1 (ko) 차량용 공기조화장치
JP200633511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035520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