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9561B - 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9561B
CN112739561B CN202080005147.3A CN202080005147A CN112739561B CN 112739561 B CN112739561 B CN 112739561B CN 202080005147 A CN202080005147 A CN 202080005147A CN 112739561 B CN112739561 B CN 1127395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rrent
front windshield
vehicl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51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9561A (zh
Inventor
罗圆
周勇有
胡浩茫
章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39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9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9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9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60H1/241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ventilation devices in the vehicle
    • B60H1/242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ventilation devices in the vehicle located in the front are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78Air-conditioning devices using the Peltier effe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8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the detection of humidity or fro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23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including defroster or demisting means
    • B60S1/026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including defroster or demisting means using electr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54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using gas, e.g. hot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2001/003Compon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sing an air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属于汽车领域。所述汽车空调箱,包括:主风道、空调风道、鼓风机、第一散热结构和半导体制冷片,其中:所述主风道和所述空调风道连通;所述鼓风机、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主风道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相接触。采用本申请,可以实现对进入汽车空调箱的空气通过半导体制冷片进行除湿,并由空调风道吹向挡风玻璃及车内其他部位,实现对挡风玻璃进行除雾。

Description

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车内外温差达到一定程度时,车内潮湿的空气碰到前挡风玻璃就会凝露,即通常所说的前挡风玻璃起雾。前挡风玻璃起雾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对驾驶安全有较大影响。
为了除去前挡风玻璃上的雾气,相关技术中多采用在前挡风玻璃内置加热丝。在前挡风玻璃起雾时,可以控制加热丝进行加热,对雾气进行蒸发,以达到除雾的目的。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前挡风玻璃中铺设加热丝的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会对驾驶员的视线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驾驶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可以实现汽车挡风玻璃除雾,而不会导致驾驶安全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箱,包括:主风道(1)、空调风道(2)、鼓风机(3)、第一散热结构(4)和半导体制冷片(5),其中:主风道(1)和空调风道(2)连通,鼓风机(3)、第一散热结构(4)和半导体制冷片(5)设置在主风道(1)中,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与第一散热结构(4)相接触。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第一散热结构(4)可以由多个散热管和底板组成。多个散热管均匀排列设置在底板上。其中,散热管和底板可以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制成。半导体制冷片(5)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半导体制冷片(5)通入恒定电流时,第一端和第二端中一端制热一端制冷,当通入反向电流时,上述制热的一端开始制冷,上述制冷的一端开始制热。第一散热结构(4)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上,即可以第一散热结构(4)的底板与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贴合。在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时,与该第一端接触的第一散热结构(4)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也可以起到制冷的作用。在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时,与该第一端接触的第一散热结构(4)也可以起到制冷的作用。
空调控制器可以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同时与其接触的第一散热结构(4)可以对鼓风机(3)吹过的风进行除湿,即,将风中的水蒸气进行冷凝,使得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的风的干燥的。经过除湿的风,可以流向空调风道(2),由空调风道(2),在冬季情况下,驾驶人员可以打开空调取暖,则通过空调风道(2)的干燥的风可以经由空调中原有的加热器件进行加热吹向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雾,或者抑制雾气产生。
此外,半导体制冷片使用时不需要过大电量,即使是在汽车电池电量较低时也可以使用,可以有效节省电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汽车空调箱,还包括:第二散热结构(6)、导热部件(7)和第一电控风门(8)。主风道(1)和空调风道(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风口(9)和第二连通风口(10),第一连通风口(9)位于主风道(1)的第一风道段(101)与空调风道(2)之间,所述第二连通风口(10)位于主风道(1)的第二风道段(102)与空调风道(2)之间。第一电控风门(8)设置在第一连通风口(9)处,当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电控风门(8)将第一风道段(101)与第二风道段(102)阻断,第一风道段(101)与空调风道(2)连通,当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电控风门(8)将第一风道段(101)与空调风道(2)阻断,第一风道段(101)与第二风道段(102)连通。第二散热结构(6)设置在第二风道段(102)中,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二端通过导热部件(7)与第二散热结构(6)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为了可以满足不同季节的除雾需求,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散热结构(6)。第二散热结构(6)可以由多个散热管和底板组成。多个散热管均匀排列设置在底板上。其中,散热管和底板可以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制成。导热部件(7)可以为导热管,具体的,可以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制成,如铜管。该导热部件(7)一端与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散热结构(6)的底板连接。
在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第二端制热时,与第一端接触的第一散热结构(4)也可以起到制冷的作用,而第二散热结构(6)由于通过导热部件(7)与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二端连接,则第二散热结构(6)也可以起到制热作用。在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第二端制冷时,与第一端接触的第一散热结构(4)也可以起到制冷的作用,而第二散热结构(6)可以起到制热作用。
这样,在冬季时,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除湿的冷风,可以由第二散热结构(6)加热后,再经由空调风道(2)吹向挡风玻璃,以及车内其他部位,进行除雾。而在夏季,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除湿的冷风,可以被第一电控风门(8)阻挡不流向第二散热结构(6),而直接经由空调风道(2)吹向挡风玻璃,以及车内其他部位,进行除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汽车空调箱还包括车外出风道(11)和第二电控风门(12),车外出风道(11)的一端与第二风道段(102)连接;第二电控风门(12)设置在第二连通风口(10)处,当第二电控风门(12)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电控风门(12)将第二风道段(102)与空调风道(2)阻断,当第二电控风门(12)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电控风门(12)将车外出风道(11)与第二风道段(102)阻断。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在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一位置时,可能和主风道(1)之间存在间隙。这样,在夏季,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除湿的冷风,可能经过该间隙流向第二散热结构(6),通过该车外出风道(11),便可以将这些风排到车外,避免使这部分风吹向车内导致对车内温度升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汽车空调箱还包括车外进风道(13)、车内进风道(14)和第三电控风门(15)。车外进风道(13)的一端与车内进风道(14)连接,且与第一风道段(101)连接。车内进风道(14)的一端与车外进风道(13)连接,且与第一风道段(101)连接。第三电控风门(15)设置在车内进风道(14)与车外进风道(13)的连接处,当第三电控风门(15)位于第五位置时,第三电控风门(15)将车外进风道(13)与第一风道段(101)阻断,且将车外进风道(13)与车内进风道(14)阻断,当第三电控风门(15)位于第六位置时,所述第三电控风门(15)将所述车内进风道(14)与第一风道段(101)阻断,且将车内进风道(14)与车外进风道(13)阻断。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空调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该电源发送对第三电控风门(15)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源在第三电控风门(15)中电机所加的电压,以控制第三电控风门(15)转动的角度。通过控制第三电控风门(15)转动的角度,可以使第三电控风门(15)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间切换,当其在第五位置时,将将车外进风道(13)与第一风道段(101)阻断,而车内进风道(14)与第一风道段(101)连通,在第六位置时,将车内进风道(14)与第一风道段(101)阻断,而车外进风道(13)与第一风道段(101)连通。
这样,在冬季除雾时,可以使车外干燥的空气经过车外进风道(13)进入汽车空调箱,在夏季雨天除雾时,可以使车内干燥的空气经过车内进风道(14)进入汽车空调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热部件(7)为铜管。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导热部件(7)用于将半导体制冷片(5)第二端的热量传导至第二散热结构(6),则该导热部件(7)可以选择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如铜管。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
基于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所述当前车内温度以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二位置;
所述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二位置,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二位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四位置;
所述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
所述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二位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四位置,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风门(15)切换至第六位置,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二位置,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四位置;
所述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风门(15)切换至第五位置,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
所述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风门(15)切换至第五位置,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所述当前车内温度以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和所述当前车内温度,确定当前露点温度;
计算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和所述当前露点温度的差值;
基于所述差值,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包括:
获取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当前环境温度、当前车内人数和当前雨量值;
所述基于所述差值,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车内人数和当前雨量值,对所述差值进行调整,基于调整后的差值,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器,所述空调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除雾系统,所述汽车除雾系统包括如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空调控制器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汽车空调箱。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空调控制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空调控制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在空调控制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空调控制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中,汽车空调箱可以包括主风道、空调风道、鼓风机、第一散热结构和半导体制冷片。主风道和空调风道连通,鼓风机、第一散热结构和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主风道中。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端与第一散热结构相接触。可以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端制冷,从而使进入汽车空调箱的空气可以通过半导体制冷片接触的第一散热结构进行制冷除湿,成为干燥的空气,再经由空调风道吹向挡风玻璃进行除雾,或者对车内空气进行干燥避免挡风玻璃起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箱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制冷片、第一散热结构、导热部件和第二散热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箱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箱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箱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主风道,2、空调风道,3、鼓风机,4、第一散热结构,5、半导体制冷片,6、第二散热结构,7、导热部件,8、第一电控风门,9、第一连通风口,10、第二连通风口,11、车外出风道,12、第二电控风门,13、车外进风道,14、车内进风道,15第三电控风门;
101、第一风道段,102、第二风道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主风道(1)和空调风道(2)连通,鼓风机(3)、第一散热结构(4)和半导体制冷片(5)设置在主风道(1)中。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与第一散热结构(4)相接触。
在实施中,第一散热结构(4)可以由多个散热管和底板组成。多个散热管均匀排列设置在底板上。其中,散热管和底板可以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制成,如铝合金。
半导体制冷片(5)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半导体制冷片(5)通入恒定电流时,第一端和第二端中一端制热一端制冷,当通入反向电流时,上述制热的一端开始制冷,上述制冷的一端开始制热。
第一散热结构(4)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上,即可以第一散热结构(4)的底板与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贴合。
半导体制冷片(5)可以与汽车中携带的电源电性连接,该电源用于向半导体制冷片输入指定方向的恒定电流,以使半导体制冷片(5)一端制热、一端制冷。具体的,可以由汽车的空调控制器根据当前挡风玻璃的起雾风险,向上述电源发送对半导体制冷片(5)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源对半导体制冷片(5)输出电流的方向以及输出功率。
在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时,与该第一端接触的第一散热结构(4)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也可以起到制冷的作用。在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时,与该第一端接触的第一散热结构(4)也可以起到制冷的作用。
鼓风机(3)也可以与上述电源电性连接,该电源可以控制鼓风机(3)上电开启。具体的,可以由汽车的空调控制器根据当前挡风玻璃的起雾风险,向上述电源发送对鼓风机(3)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源对鼓风机(3)的输出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汽车空调箱还可以包括:第二散热结构(6)、导热部件(7)和第一电控风门(8)。其中,主风道(1)和空调风道(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风口(9)和第二连通风口(10),第一连通风口(9)位于主风道(1)的第一风道段(101)与空调风道(2)之间,第二连通风口(10)位于主风道(1)的第二风道段(102)与空调风道(2)之间。第一电控风门(8)设置在第一连通风口(9)处,当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电控风门(8)将第一风道段(101)与第二风道段(102)阻断,第一风道段(101)与空调风道(2)连通,当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电控风门(8)将第一风道段(101)与空调风道(2)阻断,第一风道段(101)与第二风道段(102)连通。第二散热结构(6)设置在第二风道段(102)中,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二端通过导热部件(7)与第二散热结构(6)连接。
在实施中,主风道(1)和空调风道(2)之间可以通过设置挡板以形成第一连通风口(9)和第二连通风口(10)。第一连通风口(9)处可以设置有第一电控风门(8)。
主风道(1)的第一风道段(101)和第二风道段(102)之间的分界为第一电控风门(8)的第一位置处。
第一电控风门(8)中的电机可以与上述电源电性连接,空调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该电源发送对第一电控风门(8)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源在第一电控风门(8)中电机所加的电压,以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转动的角度。通过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转动的角度,可以使第一电控风门(8)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当其在第一位置时,将第一风道段(101)与第二风道段(102)阻断,在第二位置时,将第一风道段(101)与空调风道(2)阻断。
第二散热结构(6)可以由多个散热管和底板组成。多个散热管均匀排列设置在底板上。其中,散热管和底板可以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制成,如铝合金。
导热部件(7)可以为导热管,具体的,可以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制成,如铜管。
如图2所示,该导热部件(7)一端与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散热结构(6)的底板连接。图2为半导体制冷片(5)、第一散热结构(4)、导热部件(7)和第二散热结构(6)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在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第二端制热时,与第一端接触的第一散热结构(4)也可以起到制冷的作用,而第二散热结构(6)由于通过导热部件(7)与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二端连接,则第二散热结构(6)也可以起到制热作用。在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第二端制冷时,与第一端接触的第一散热结构(4)也可以起到制冷的作用,而第二散热结构(6)可以起到制热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汽车空调箱还包括车外出风道(11)和第二电控风门(12)。车外出风道(11)的一端与第二风道段(102)连接。第二电控风门(12)设置在第二连通风口(10)处,当第二电控风门(12)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电控风门(12)将第二风道段(102)与空调风道(2)阻断,当第二电控风门(12)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电控风门(12)将车外出风道(11)与第二风道段(102)阻断。
在实施中,第二电控风门(12)中的电机也可以与上述电源电性连接,空调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该电源发送对第二电控风门(12)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源在第二电控风门(12)中电机所加的电压,以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转动的角度。通过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转动的角度,可以使第二电控风门(12)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间切换,当其在第三位置时,将第二风道段(102)与空调风道(2)阻断,在第四位置时,将车外出风道(11)与第二风道段(102)阻断。
车外出风道(11)可以将车内的空气排向车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汽车空调箱还包括车外进风道(13)、车内进风道(14)和第三电控风门(15)。车外进风道(13)的一端与车内进风道(14)连接,且与第一风道段(101)连接。车内进风道(14)的一端与车外进风道(13)连接,且与第一风道段(101)连接。第三电控风门(15)设置在车内进风道(14)与车外进风道(13)的连接处,当第三电控风门(15)位于第五位置时,第三电控风门(15)将车外进风道(13)与第一风道段(101)阻断,且将车外进风道(13)与车内进风道(14)阻断,当第三电控风门(15)位于第六位置时,第三电控风门(15)将车内进风道(14)与第一风道段(101)阻断,且将车内进风道(14)与车外进风道(13)与阻断。
在实施中,车外进风道(13)可以使车外的空气流向汽车空调箱,车内进风道(14)可以使车内的空气流向汽车空调箱。第三电控风门(15)用于控制进入汽车空调箱的空气是来自车外还是车内。
第三电控风门(15)中的电机也可以与上述电源电性连接,空调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该电源发送对第三电控风门(15)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源在第三电控风门(15)中电机所加的电压,以控制第三电控风门(15)转动的角度。通过控制第三电控风门(15)转动的角度,可以使第三电控风门(15)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间切换,当其在第五位置时,将将车外进风道(13)与第一风道段(101)阻断,而车内进风道(14)与第一风道段(101)连通,在第六位置时,将车内进风道(14)与第一风道段(101)阻断,而车外进风道(13)与第一风道段(101)连通。
下面对于如图1所示的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进行说明,该控制方法可以由空调控制器实现,如图6所示,该方法的处理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
在实施中,在汽车上可以安装有玻璃温度传感器、玻璃湿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其中,玻璃温度传感器可以接触前挡风玻璃的车内表面安装,玻璃湿度传感器可以接触前挡风玻璃的车内表面安装,车内温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车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车外。空调控制器可以按照预设检测周期,向上述各传感器获取检测数据。或者各传感器可以按照预设周期主动向空调发送检测数据。其中,检测数据可以包括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车内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
S102、基于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
在实施中,空调控制器在获取到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后,可以根据预先存储的玻璃湿度、车内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和当前车内温度共同对应的当前露点温度。其中,玻璃湿度、车内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对应关系表、关系式等用于表示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形式。
然后,计算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与当前露点温度的差值N。再根据该差值查预先存储的起雾风险表,确定当前起雾风险。其中,起雾风险表的一种可能形式可以如下表1所示:
表1
安全系数 起雾风险等级 起雾情况
N>X1 L0 无起雾风险
X2<N≤X1 L1 轻微起雾风险
0<N≤X2 L2 高危起雾风险
N≤0 L3 已经起雾
其中,X1、X2的取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测试情况进行标定,例如,X1=5、X2=3。
由上表1中可以看出,挡风玻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越高,起雾风险越低,当差值小于0时,则说明已经起雾。
此处,还需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中将轻微起雾风险、高危起雾风险和已经起雾统称为存在起雾风险。
此外,汽车上还可以安装有座椅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相应的,空调控制器获取的检测数据中还可以包括当前车内人数(Num)和雨量(WprSts)。在上述计算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与当前露点温度的差值后,可以对该差值进行调整。具体的,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调整:
N'=N-a*Num-b*WprSts
其中,a,b为常数,其取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测试情况进行标定。
对差值调整后,再根据调整后的差值查预先存储的起雾风险表,确定起雾风险等级。例如,X2<N'≤X1,则可以确定前挡风玻璃当前的起雾风险等级为L1,即具有轻微起雾风险。
S103、如果确定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则控制鼓风机(3)开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
在实施中,空调控制器可以根据当前的起雾风险,向电源发送对鼓风机(3)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源对鼓风机提供的功率大小。对应起雾风险等级,对鼓风机(3)提供的功率也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起雾风险等级越高,对鼓风机(3)提供的功率等级也就越高,即功率也就越大。
空调控制器还可以根据当前挡风玻璃的起雾风险,向上述电源发送对半导体制冷片(5)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源对半导体制冷片(5)输出电流的方向(使半导体制冷片(5)第一端制冷的电流方向)以及输出功率。同样的,对应起雾风险等级,对半导体制冷片(5)提供的功率也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起雾风险等级越高,对半导体制冷片(5)提供的功率等级也就越高,即功率也就越大。
鼓风机(3)启动后,使风通过第一散热结构(4),第一散热结构(4)对风中的水蒸气进行冷凝,使得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的风是干燥的。然后,干燥的风经过空调风道(2)的出风口吹向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雾。在冬季情况下,驾驶人员可以打开汽车空调中箱原有的加热器进行取暖,则通过空调风道(2)的干燥的风,可以再经由加热器件进行加热吹向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雾。
S104、如果确定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当前车内温度是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鼓风机(3)开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
在实施中,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即使挡风玻璃没有起雾风险,也可以在车内温度较低时,也可以对车内进行取暖。空调控制器控制鼓风机(3)开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则第一散热结构(4)也开始制热。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的风被除湿制热,变成干燥的热风流向空调风道(2),再通过空调风道(2)的风口吹向车内。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情况下对于鼓风机(3)和半导体制冷片(5)提供的功率可以为上述三个功率等级中的任一个,例如,可以均提供中间等级的功率。
下面对于如图3所示的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进行说明,该控制方法可以由空调控制器实现,如图7所示,该方法的处理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获取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
S202、基于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
S203、如果确定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阈值,则控制鼓风机(3)开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二位置。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0摄氏度到零下30摄氏度之间,如零下5摄氏度。
在实施中,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车内湿度较大且环境温度较低,汽车的挡风玻璃容易起雾。空调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则第一散热结构(4)也开始制冷。相应的,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二端制热,热量通过导热部件(7)传导至第二散热结构(6),则第二散热结构(6)也开始进行制热。
鼓风机(3)使风通过第一散热结构(4),第一散热结构(4)对风中的水蒸气进行冷凝,使得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的风是干燥的。
空调控制器可以向电源发送对第一电控风门(8)的第一控制指令,该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第一电控风门(8)提供的电压,该电压加在第一电控风门(8)的电机上时,电机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转至第二位置,使得通过第一风道段(101)输送过来的风可以经过第二散热结构(6)进行加热。然后,加热后的风通过第二连通风口(10)进入空调风道(2),再由空调风道(2)的风口吹向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雾。
S204、如果确定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鼓风机(3)开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
其中,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可以等于第一阈值,也可以大于第一阈值,例如可以设置在10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具体的,如20摄氏度。
在实施中,在温度较高的夏季,且是在雨天,车外湿度较大且环境温度较高,前挡风玻璃内表面容易起雾。空调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则第一散热结构(4)也开始制冷。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的风被除湿制冷,变成干燥的冷风。空调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一位置,使得干燥的冷风可以通过第一连通风口(9)流向空调风道(2),再通过空调风道(2)的风口吹向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雾。
S205、如果确定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鼓风机(3)开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
在实施中,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即使挡风玻璃没有起雾风险,也可以在车内温度较低时,也可以对车内进行取暖。空调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则第一散热结构(4)也开始制热。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的风被除湿制热,变成干燥的热风。空调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一位置,使得干燥的热风可以流向空调风道(2),再通过空调风道(2)的风口吹向车内。
下面对于如图4所示的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进行说明,该控制方法可以由空调控制器实现,如图8所示,该方法的处理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获取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
S302、基于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
S303、如果确定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阈值,则控制鼓风机(3)开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二位置,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四位置。
在实施中,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车内湿度较大且环境温度较低,汽车的挡风玻璃容易起雾。空调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则第一散热结构(4)也开始制冷。相应的,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二端制热,热量通过导热部件(7)传导至第二散热结构(6),则第二散热结构(6)也开始进行制热。鼓风机(3)使风通过第一散热结构(4),第一散热结构(4)对风中的水蒸气进行冷凝,使得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的风是干燥的风。
空调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转至第二位置使得通过第一风道段(101)输送过来的风可以经过第二散热结构(6)进行加热,变成干燥的热风。
此外,空调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转至第四位置,则加热后的风不会流向车外,而是通过第二连通风口(10)流向空调风道(2),再经由空调风道(2)的风口吹向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雾。
S304、如果确定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鼓风机(3)开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
在实施中,在温度较高的夏季,且是在雨天,车外湿度较大且环境温度较高,前挡风玻璃内表面容易起雾。空调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则第一散热结构(4)也开始制冷。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的风被除湿制冷,变成干燥的冷风。空调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一位置,使得干燥的冷风可以通过第一连通风口(9)流向空调风道(2),再经由空调风道(2)的风口吹向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雾。
此外,空调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使得部分透过第一电控风门(8)与主风道(1)之间间隙的风,经过第二散热结构(6)并输送至车外出风道(11)排到车外。
S305、如果确定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鼓风机(3)开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
在实施中,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即使挡风玻璃没有起雾风险,也可以在车内温度较低时,也可以对车内进行取暖。空调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则第一散热结构(4)也开始制热。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的风被除湿制热,变成干燥的热风。空调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一位置,使得干燥的热风通过第二连通风口(10)流向空调风道(2),再通过空调风道(2)的风口吹向车内。
此外,空调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使得部分透过第一电控风门(8)与主风道(1)之间间隙的风,经过第二散热结构(6)并输送至车外出风道(11)排到车外。
下面对于如图5所示的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进行说明,该控制方法可以由空调控制器实现,如图9所示,该方法的处理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01、获取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
S402、基于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
S403、如果确定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阈值,则控制第三电控风门(15)切换至第六位置,控制鼓风机(3)开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二位置,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四位置。
在实施中,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车内湿度较大且环境温度较低,汽车的挡风玻璃容易起雾。
空调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三电控风门(15)切换至第六位置,使得车外进风道(13)与第一风道段(101)连通,车外相对干燥的空气由车外进风道(13)流向汽车空调箱。这样,在进行制冷除湿时,可以冷凝出较少的水。
空调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则第一散热结构(4)也开始制冷。相应的,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二端制热,热量通过导热部件(7)传导至第二散热结构(6),则第二散热结构(6)也开始进行制热。鼓风机(3)使风通过第一散热结构(4),第一散热结构(4)对风中的水蒸气进行冷凝,使得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的风是干燥的风。
空调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转至第二位置使得通过第一风道段(101)输送过来的风可以经过第二散热结构(6)进行加热,变成干燥的热风。
此外,空调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转至第四位置,则加热后的风不会流向车外,而是通过第二连通风口(10)进入空调风道(2),再由空调风道(2)的风口吹向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雾。
S404、如果确定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第三电控风门(15)切换至第五位置,控制鼓风机(3)开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
在实施中,在温度较高的夏季,且是在雨天,车外湿度较大且环境温度较高,前挡风玻璃内表面容易起雾。
空调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三电控风门(15)转至第五位置,使得车内进风道(14)与第一风道段(101)连通,车内相对干燥的空气由车内进风道(14)流向汽车空调箱。这样,在进行制冷除湿时,可以冷凝出较少的水。
空调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则第一散热结构(4)也开始制冷。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的风被除湿制冷,变成干燥的冷风。空调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一位置,使得干燥的冷风可以通过第一连通风口(9)进入空调风道(2),再由空调风道(2)的风口吹向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雾。
此外,空调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使得部分透过第一电控风门(8)与主风道(1)之间间隙的风,经过第二散热结构(6)并输送至车外出风道(11)排到车外。
S405、如果确定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第三电控风门(15)切换至第五位置,控制鼓风机(3)开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
在实施中,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即使挡风玻璃没有起雾风险,也可以在车内温度较低时,也可以对车内进行取暖。
空调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三电控风门(15)转至第五位置,使得车内进风道(14)与第一风道段(101)连通,车外温度相对温度较高的空气由车内进风道(14)流向汽车空调箱。
空调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则第一散热结构(4)也开始制热。经过第一散热结构(4)的风被除湿制热,变成干燥的热风。空调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一位置,使得干燥的热风可以通过第二连通风口(10)进入空调风道(2),再由空调风道(2)的风口吹向车内。
此外,空调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使得部分透过第一电控风门(8)与主风道(1)之间间隙的风,经过第二散热结构(6)并输送至车外出风道(11)排到车外。
对于上述方法需要说明的是,S201、S301、S401的具体实施方式与S101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同,S202、S302、S402的具体实施与S102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该空调控制器10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s,CPU)1001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1002,其中,所述存储器10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10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汽车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箱,包括:主风道(1)、空调风道(2)、鼓风机(3)、第一散热结构(4)、半导体制冷片(5)、第二散热结构(6)、导热部件(7)和第一电控风门(8),其中:
所述主风道(1)和所述空调风道(2)连通;
所述鼓风机(3)、所述第一散热结构(4)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设置在所述主风道(1)中;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4)相接触;
所述主风道(1)和所述空调风道(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风口(9)和第二连通风口(10),所述第一连通风口(9)位于所述主风道(1)的第一风道段(101)与所述空调风道(2)之间,所述第二连通风口(10)位于所述主风道(1)的第二风道段(102)与所述空调风道(2)之间;
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风口(9)处,当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将所述第一风道段(101)与所述第二风道段(102)阻断,第一风道段(101)与所述空调风道(2)连通,当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将第一风道段(101)与所述空调风道(2)阻断,所述第一风道段(101)与所述第二风道段(102)连通;
所述第二散热结构(6)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段(102)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导热部件(7)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6)连接;
所述鼓风机(3),用于在空调控制器确定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或者,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时开启;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用于在所述空调控制器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使第一端制冷,在所述空调控制器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时使所述第一端制冷;
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用于在所述空调控制器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空调控制器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时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箱还包括车外出风道(11)和第二电控风门(12);
所述车外出风道(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段(102)连接;
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风口(10)处,当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将所述第二风道段(102)与所述空调风道(2)阻断,当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位于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将所述车外出风道(11)与所述第二风道段(102)阻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箱还包括车外进风道(13)、车内进风道(14)和第三电控风门(15);
所述车外进风道(13)的一端与所述车内进风道(14)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风道段(101)连接;
所述车内进风道(14)的一端与所述车外进风道(13)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风道段(101)连接;
所述第三电控风门(15)设置在所述车内进风道(14)与所述车外进风道(13)的连接处,当所述第三电控风门(15)位于第五位置时,所述第三电控风门(15)将所述车外进风道(13)与所述第一风道段(101)阻断,且将所述车外进风道(13)与所述车内进风道(14)阻断,当所述第三电控风门(15)位于第六位置时,所述第三电控风门(15)将所述车内进风道(14)与所述第一风道段(101)阻断,且将所述车内进风道(14)与所述车外进风道(13)阻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7)为铜管。
5.一种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箱,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
基于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所述当前车内温度以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二位置;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
8.一种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空调箱,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
基于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所述当前车内温度以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二位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四位置;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
9.一种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调箱,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
基于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所述当前车内温度以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风门(15)切换至第六位置,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二位置,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四位置;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风门(15)切换至第五位置,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冷,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
如果确定所述前挡风玻璃不存在起雾风险,且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风门(15)切换至第五位置,控制所述鼓风机(3)开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的第一端制热,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风门(8)切换至第一位置,控制第二电控风门(12)切换至第三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所述当前车内温度以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和所述当前车内温度,确定当前露点温度;
计算所述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和所述当前露点温度的差值;
基于所述差值,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以及当前环境温度,包括:
获取当前前挡风玻璃温度、当前前挡风玻璃湿度、当前车内温度、当前环境温度、当前车内人数和当前雨量值;
所述基于所述差值,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车内人数和当前雨量值,对所述差值进行调整,基于调整后的差值,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
12.一种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13.一种汽车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除雾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箱。
CN202080005147.3A 2020-10-31 2020-10-31 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 Active CN1127395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25645 WO2022088129A1 (zh) 2020-10-31 2020-10-31 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9561A CN112739561A (zh) 2021-04-30
CN112739561B true CN112739561B (zh) 2022-03-08

Family

ID=75609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5147.3A Active CN112739561B (zh) 2020-10-31 2020-10-31 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19198A4 (zh)
CN (1) CN112739561B (zh)
WO (1) WO20220881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8129A1 (zh) * 2020-10-31 2022-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
CN115376222A (zh) * 2022-08-09 2022-11-22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行车记录仪交通视频图像去雾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080A (zh) * 2007-04-26 2007-09-19 上海交通大学 车用半导体快速除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8824B2 (ja) * 1989-09-29 1995-11-22 亨 吉田 炭素材の接合方法
JPH0872527A (ja) * 1994-09-06 1996-03-19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動車用デフロスタダクト
KR100535497B1 (ko) * 2003-11-18 2005-1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습기제거장치 및 습기제어방법
JP4962530B2 (ja) * 2008-12-26 2012-06-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5093515A (ja) * 2013-11-08 2015-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5101293A (ja) * 2013-11-27 2015-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365523B (zh) * 2015-12-09 2017-12-29 广州沁凌汽车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的电动汽车节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37746A (zh) * 2018-05-11 2018-08-24 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整车hvac系统及空调模式转换方法
CN109435631A (zh) * 2018-11-22 2019-03-08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CN109532403A (zh) * 2019-01-11 2019-03-29 江苏友穗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除雾传感器及其除雾系统
CN111422032A (zh) * 2020-05-12 2020-07-17 马鞍山仪达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出风结构的汽车空调总成
CN111619318A (zh) * 2020-06-30 2020-09-04 应雪汽车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除湿除雾系统及其在汽车中的工作方法
WO2022088129A1 (zh) * 2020-10-31 2022-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080A (zh) * 2007-04-26 2007-09-19 上海交通大学 车用半导体快速除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9561A (zh) 2021-04-30
EP4219198A1 (en) 2023-08-02
WO2022088129A1 (zh) 2022-05-05
EP4219198A4 (en) 2023-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5463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4991405A (e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101430336B1 (ko) 차량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WO2017077811A1 (ja) 気流制御システム
US8230689B2 (en) Preliminary vehicle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eltier effect
CN112739561B (zh) 汽车空调箱、控制汽车空调箱的方法和空调控制器
JP2001180247A (ja) 降雨の存在による推定に基くウインドシールド曇り判定方法
JP201408809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11032386B (zh) 车用空调装置
US10214183B2 (en) Method of defogging inner surface of vehicle windshield glass
JP200928622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302780A (zh) 车辆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车用空调装置
CN111619318A (zh) 一种热电除湿除雾系统及其在汽车中的工作方法
JP4784573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本発明は、車両用空調装置に関する。
CN113015638A (zh) 车用空调装置
JP200111393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2738014U (zh)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JP201016789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165472A (zh) 车用空调装置
CN111976413A (zh) 车辆空调控制装置、方法和车辆空调及车辆
JP2003326938A (ja) 車両用空調防曇制御装置
CN114801660A (zh) 除霜除雾装置及纯电动客车
CN219382415U (zh) 除霜除雾系统及汽车
JPH03224818A (ja) 自動車用補助冷暖房装置
EP2338713A1 (en)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