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38014U -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38014U
CN212738014U CN202021175838.1U CN202021175838U CN212738014U CN 212738014 U CN212738014 U CN 212738014U CN 202021175838 U CN202021175838 U CN 202021175838U CN 212738014 U CN212738014 U CN 212738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gging
air
automobile
front windshield
defro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758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州
梁佳佳
刘继伟
龙海峰
席忠民
许俊海
何凯欣
陈家培
牛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758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38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38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38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包括:挡风玻璃;加热装置,设置在前挡风玻璃内;空调采暖系统;以及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加热装置加热挡风玻璃,并用于控制空调采暖系统可选择地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加热装置刚开始加热前挡风玻璃时,前挡风玻璃温度较低,通过外循环可引入汽车外部低温干燥空气,降低了前挡风玻璃内侧的湿度,从而前挡风玻璃不易结雾。待加热装置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前挡风玻璃的温度提高,不易结雾,此时,可关闭外循环只进行内循环,从而可降低热量损失和能耗,提高汽车的冬季续航里程。

Description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常规车载空调在冬季除霜除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热能,这不能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的技术需求。冬季为防止前挡风玻璃结雾,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往往需要打开外循环来降低车内湿度,这无疑增加了空调的电耗。
冬季汽车前挡风玻璃结霜是由于含水汽的空气,当其(绝对)湿度H保持不变,随着(干球)温度t的降低,其相对湿度
Figure BDA0002550944890000011
也降低,当
Figure BDA0002550944890000012
(达到饱和),且温度低于冰点时,水汽便在车窗外凝华成冰晶(霜)。
冬季汽车前挡风玻璃结雾是由于乘员舱内湿空气水汽压达到玻璃表面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在玻璃上凝结成小水滴。前挡风玻璃结雾主要取决于车内湿空气的湿度(即水汽压)和玻璃内侧温度。温度越低,饱和水汽压越小;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
针对新能源汽车冬季除霜除雾问题,传统的新能源汽车的除雾时电能消耗大,无疑会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冬季续航里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传统的新能源汽车的除霜除雾模式电能消耗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节能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包括:
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汽车上的前挡风玻璃内;
空调采暖系统;以及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前挡风玻璃,并用于控制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可选择地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
上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由于空调采暖系统可选择地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因此,对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雾时,可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加热装置加热前挡风玻璃,同时控制空调采暖系统同时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加热装置刚开始加热前挡风玻璃时,前挡风玻璃温度较低,通过外循环可引入汽车外部低温干燥空气,降低了前挡风玻璃内侧的湿度,从而前挡风玻璃不易结雾。待加热装置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前挡风玻璃的温度提高,不易结雾,此时,可关闭外循环只进行内循环,从而可降低热量损失和能耗,提高汽车的冬季续航里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夹层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阻丝,所述电阻丝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夹层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包括:
进气室,所述进气室具有可调节大小的内部气体进气口和外部气体进气口;
蒸发器,用于冷却来自所述进气室的气体;
暖风芯体,用于加热来自所述进气室的气体;
出风分配室,具有除雾除霜出风口,经所述蒸发器冷却和/或经所述暖风芯体加热的气体进入所述出风分配室后从所述除雾除霜出风口流出,所述除雾除霜出风口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具有除雾模式,所述除雾模式包括第一除雾模式,在所述第一除雾模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前挡风玻璃,且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同时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其中,所述内部气体进气口的进气量大于所述外部气体进气口的进气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雾模式还包括第二除雾模式,在所述第二除雾模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前挡风玻璃,且所述空调采暖系统仅进行内循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在所述第一除雾模式与所述第二除雾模式之间相互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具有除霜模式,在所述除霜模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前挡风玻璃,且所述空调采暖系统仅进行内循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在所述除雾模式与所述除霜模式之间相互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雾模式还包括第三除雾模式,在所述第三除雾模式,所述加热装置关闭,且所述空调采暖系统仅进行内循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在所述第三除雾模式与所述第一除雾模式或所述第二除雾模式或所述除霜模式之间相互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雾除霜出风口包括可调节大小的前挡风玻璃出风口和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其中,从所述第三除雾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一除雾模式或所述第二除雾模式或所述除霜模式时,所述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与前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的比值增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多个功率档位,每个档位的功率大小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上,用于测量所述前挡风玻璃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前挡风玻璃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前挡风玻璃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空调采暖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或,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汽车内部,用于测量所述汽车内部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汽车内部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汽车内部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空调采暖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或,
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汽车外部,用于测量所述汽车外部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汽车外部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汽车外部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空调采暖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或,
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汽车内部,用于测量所述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并将所述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空调采暖系统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本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安装于所述本体。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除雾方法,基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前挡风玻璃,并控制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同时进行外循环和内循环;
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所述挡风玻璃的温度数据上升到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关闭所述外循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具有第一除雾模式,在所述第一除雾模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前挡风玻璃,且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同时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其中,所述内部气体进气口的进气量大于所述外部气体进气口的进气量;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前挡风玻璃,并控制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同时进行外循环和内循环的步骤具体为: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进入所述第一除雾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具有第二除雾模式,在所述第二除雾模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前挡风玻璃,且所述空调采暖系统仅进行内循环;
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具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汽车内部,用于测量所述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并将所述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汽车除雾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所述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下降到第一预设湿度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关闭所述外循环,进入所述第二除雾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在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所述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下降到第一预设湿度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关闭所述外循环,进入所述第二除雾模式的步骤之后,
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所述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上升到第二预设湿度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开启所述外循环,进入所述第一除雾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具有第三除雾模式,在所述第三除雾模式,所述加热装置关闭,且所述空调采暖系统仅进行内循环;所述除雾除霜出风口包括可调节大小的前挡风玻璃出风口和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
所述汽车除雾方法还包括: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所述从所述第三除雾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一除雾模式或所述第二除雾模式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空调采暖系统,以致所述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与所述前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的比值增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的模块图;
图2为图1中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的前挡风玻璃和前侧挡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空调采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汽车除雾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结合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包括:挡风玻璃、加热装置120、空调采暖系统130以及控制模块140。
在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包括前挡风玻璃110和前侧挡风玻璃150。加热装置120设置在前挡风玻璃110内,用于对前挡风玻璃110加热。
具体地,加热装置120包括电阻丝。前挡风玻璃110通常为双层玻璃。电阻丝设置在前挡风玻璃110的夹层中。由于电阻丝非常细小,便于放置在前挡风玻璃110的夹层中,简单方便,且不容易影响汽车驾驶员的视野。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阻丝也可以预埋入玻璃内。
请参考图3,空调采暖系统130包括进气室101、蒸发器132、暖风芯体131以及出风分配室102。
进气室101具有可调节大小的内部气体进气口101a和外部气体进气口101b。蒸发器132用于冷却来自进气室101的气体。暖风芯体131用于加热来自进气室101的气体。出风分配室102具有除雾除霜出风口102a、吹面出风口102b以及吹脚出风口102c,经蒸发器132冷却和/或经暖风芯体131加热的气体进入出风分配室102后从除雾除霜出风口102a、吹面出风口102b以及吹脚出风口102c中的一个或多个出风口中流出。除雾除霜出风口102a朝向前挡风玻璃110。
具体地,空调采暖系统130可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进行内循环时,汽车内部的空气从内部气体进气口101a进入进气室101,经蒸发器132冷却和/或暖风芯体131加热后,进入出风分配室102,再经除雾除霜出风口102a流出至前挡风玻璃110。进行外循环时,汽车外部的空气从外部气体进气口101b进入进气室101,经蒸发器132冷却和/或暖风芯体131加热后,进入出风分配室102,再经除雾除霜出风口102a流出至前挡风玻璃110。在本实施例中,空调采暖系统130的进气方式不限于普通空调和双层流空调。空调采暖系统130的采暖方式不限于普通空调和热泵空调。
在一实施例中,空调采暖系统130还包括风扇133和滤芯134。风扇133用于输送气体,以致气体从内部气体进气口101a和/或外部气体进气口101b进入进气室101,并经过滤芯134过滤掉杂物后,进入蒸发器132和/或暖风芯体131,再从除雾除霜出风口102a、吹面出风口102b以及吹脚出风口102c流出。
控制模块140用于控制加热装置120加热前挡风玻璃110,并用于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可选择地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
具体地,控制模块140包括空调控制模块(未示出)和加热装置120控制模块(未示出)。空调控制器用于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可选择地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加热装置120控制模块140控制加热装置120工作,以加热前挡风玻璃110。
上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由于空调采暖系统130可选择地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因此,对前挡风玻璃110进行除雾时,可通过控制模块140控制加热装置120加热前挡风玻璃110,同时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同时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加热装置120刚开始加热前挡风玻璃110时,前挡风玻璃110温度较低,通过外循环可引入汽车外部低温干燥空气,降低了前挡风玻璃110内侧的湿度,从而前挡风玻璃110不易结雾。待加热装置120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提高,不易结雾,此时,可关闭外循环只进行内循环,从而可降低热量损失和能耗,提高汽车的冬季续航里程。
在一实施例中,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还包括电源(未示出)。电阻丝连接至电源。
具体地,电源可以是蓄电池。可以将电阻丝连接至汽车的供电电源,也可以对电阻丝配置单独的电源。
在一实施例中,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具有除雾模式。除雾模式包括第一除雾模式。在第一除雾模式,加热装置120加热前挡风玻璃110,且空调采暖系统130同时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其中,内部气体进气口101a的进气量大于外部气体进气口101b的进气量。
具体地,在第一除雾模式时,内部气体进气口101a的进气量大于外部气体进气口101b的进气量,从而,相较于内循环,外循环引入了相对较少的外部低温干燥气体,既可以起到降低车内湿度的作用,又可以消耗相对较少的电能,进而既可以除雾又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请参考图3,在一实施例中,进气室101具有内部气体进气风门101c和外部气体进气风门101d。内部气体进气风门101c可调节内部气体进气口101a的大小,例如,可以根据内部气体进气风门101c打开的程度调节内部气体进气风口的大小。外部气体进气风门101d可调节外部气体进气口101b的大小,例如,可以根据外部气体进气风门101d打开的程度调节外部气体进气风口的大小。
在一实施例中,除雾模式还包括第二除雾模式。在第二除雾模式,加热装置120加热前挡风玻璃110,且空调采暖系统130仅进行内循环。控制模块140用于控制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在第一除雾模式与第二除雾模式之间相互切换。
具体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在第一除雾模式工作一定时间之后,车内湿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前挡风玻璃110不易结雾,此时,可以通过控制模块140控制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切换至第二除雾模式。由于在第二除雾模式,加热装置120加热前挡风玻璃110,且空调采暖系统130仅进行内循环而不进行外循环,从而可以进一步节省能耗。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在第二除雾模式工作一定时间之后,车内湿度升高,可以通过控制模块140控制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再次切换至第一除雾模式,引入外循环,降低车内湿度。通过在第一除雾模式与第二除雾模式之间切换,既可以及时降低车内湿度,又可以进一步节省能耗。
在一实施例中,除雾模式还包括第三除雾模式。在第三除雾模式,加热装置120关闭,且空调采暖系统130仅进行内循环。控制模块140用于控制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在第三除雾模式与第一除雾模式或第二除雾模式之间相互切换。
具体地,当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足够高时,前挡风玻璃不易结雾,则可以关闭加热装置120,仅进行内循环,达到节能的效果。
关闭加热装置120一段时间之后,当前挡风玻璃的温度又降低时,可以通过控制模块140控制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从第三除雾模式切换至第一除雾模式或第二除雾模式,从而再次加热前挡风玻璃,进而既可以及时提高前挡风玻璃的温度,又可以适时关闭加热装置以节省电能。
在一实施例中,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还具有除霜模式。在除霜模式,加热装置120加热前挡风玻璃110,且空调采暖系统130仅进行内循环。控制模块140用于控制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在除雾模式与除霜模式之间相互切换。
具体地,通过加热装置120加热前挡风玻璃110,提高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从而前挡风玻璃110不易结霜。由于空调采暖系统130仅进行内循环,内循环时汽车内热量不易散失,电能消耗小。
前挡风玻璃110结霜的温湿度条件与结雾的温湿度条件不同,加热装置在除霜模式时的功率与在除雾模式时的功率可以是不同的。控制模块140可以根据前挡风玻璃110的温湿度情况控制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在除雾模式与除霜模式之间相互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除雾除霜出风口102a包括可调节大小的前挡风玻璃出风口(未示出)和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未示出),其中,从第三除雾模式切换至第一除雾模式或第二除雾模式或除霜模式时,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与前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的比值增大。
具体地,出风分配室102具有前挡风玻璃出风门(未示出)和前侧挡风玻璃出风门(未示出)。前挡风玻璃出风门可调节前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大小,从而可以调节前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例如,可以根据前挡风玻璃出风门打开的程度调节前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大小。前侧挡风玻璃出风门可调节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大小,从而可以调节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例如,可以根据前侧挡风玻璃出风门打开的程度调节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大小。
请结合图1和图2,前侧挡风玻璃150包括主驾驶侧挡风玻璃151和副驾驶侧挡风玻璃152。
当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较低时,需要使用加热装置120加热前挡风玻璃110,此时,可以通过控制模块140控制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从第三除雾模式切换至第一除雾模式或第二除雾模式或除霜模式。由于在第一除雾模式或第二除雾模式或除霜模式时,前挡风玻璃110被加热装置120加热,而前侧挡风玻璃150没有设置加热装置120,从而,前侧挡风玻璃150的温度相对低于前挡风玻璃110。因此,从第三除雾模式切换至第一除雾模式或第二除雾模式时,增大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与前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的比值,从而可以相对提高前侧挡风玻璃150的温度,使前侧挡风玻璃150不易结雾结霜。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20具有多个功率档位,每个档位的功率大小不同。
具体地,加热装置120可以设三个档位、四个档位等。多个档位的功率依次增大。可以根据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条件对加热装置120选择具体的功率档位进行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61。第一温度传感器161设置于前挡风玻璃110上。第一温度传感器161用于测量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数据并将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140。控制模块140用于根据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120和空调采暖系统130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第一温度传感器161可以贴在前挡风玻璃110的表面,从而便于准确测量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161测量得到的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140,从而控制模块140可以根据挡风玻璃的温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120和空调采暖系统130的工作状态,例如选择除雾模式中的第一除雾模式、第二除雾模式、第三除雾模式或选择除霜模式,从而便于对前挡风玻璃110除雾除霜。
在一实施例中,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62。第二温度传感器162设置于汽车内部,用于测量汽车内部的温度数据并将汽车内部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140。控制模块140用于根据汽车内部的温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120和空调采暖系统130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第二温度传感器162设置在汽车内部,从而便于准确测量汽车内部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62测量得到的汽车内部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140,从而控制模块140可以根据汽车内部的温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120和空调采暖系统130的工作状态,例如选择除雾模式中的第一除雾模式、第二除雾模式、第三除雾模式或选择除霜模式,从而便于对前挡风玻璃110除雾除霜。
在一实施例中,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163。第三温度传感器163设置于汽车外部,用于测量汽车外部的温度数据并将汽车外部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140,控制模块140用于根据汽车外部的温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120和空调采暖系统130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第三温度传感器163设置在汽车外部,从而便于准确测量汽车外部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163测量得到的汽车外部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140,从而控制模块140可以根据汽车外部的温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120和空调采暖系统130的工作状态,例如选择除雾模式中的第一除雾模式、第二除雾模式、第三除雾模式或选择除霜模式,从而便于对前挡风玻璃110除雾除霜。
在一实施例中,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还包括湿度传感器164。湿度传感器164设置于汽车内部,用于测量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并将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140,控制模块140用于根据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120和空调采暖系统130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湿度传感器164可以设置在主驾驶和副驾驶之间的后视镜旁,从而便于测量前挡风玻璃110附近的湿度。湿度传感器164测量得到的湿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140,从而控制模块140可以根据前挡风玻璃110附近的的湿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120和空调采暖系统130的工作状态,例如选择除雾模式中的一种或选择除霜模式,从而便于对前挡风玻璃110除雾除霜。
请参考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除雾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控制模块140控制加热装置120加热挡风玻璃,并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同时进行外循环和内循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包括前挡风玻璃110和前侧挡风玻璃150。加热装置120设置在前挡风玻璃110内,用于对前挡风玻璃110加热。
对前挡风玻璃110进行除雾时,通过控制模块140控制加热装置120加热前挡风玻璃110,同时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同时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加热装置120刚开始加热前挡风玻璃110时,前挡风玻璃110温度较低,通过外循环可引入汽车外部低温干燥空气,降低了前挡风玻璃110内侧的湿度,从而前挡风玻璃110不易结雾。
步骤S130: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61测量得到的挡风玻璃的温度数据上升到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模块140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关闭外循环。
当加热装置120对前挡风玻璃110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升高。当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升高到第一预设温度时,饱和水汽压增大,从而不易结雾。此时,可以通过控制模块140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关闭外循环只进行内循环,从而可以降低热量损失和能耗,提高汽车的冬季续航里程。
上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由于空调采暖系统130可选择地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因此,对前挡风玻璃110进行除雾时,可通过控制模块140控制加热装置120加热前挡风玻璃110,同时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同时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加热装置120刚开始加热前挡风玻璃110时,前挡风玻璃110温度较低,通过外循环可引入汽车外部低温干燥空气,降低了前挡风玻璃110内侧的湿度,从而前挡风玻璃110不易结雾。当加热装置120对前挡风玻璃110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前挡风玻璃110的温度升高到第一预设温度,饱和水汽压增大,不易结雾。此时,通过控制模块140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关闭外循环只进行内循环,从而可降低热量损失和能耗,提高汽车的冬季续航里程。
在一实施例中,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具有第一除雾模式,在第一除雾模式,加热装置120加热挡风玻璃,且空调采暖系统130同时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其中,内部气体进气口101a的进气量大于外部气体进气口101b的进气量。
步骤S110具体为:控制模块140控制汽车除雾除霜系统进入第一除雾模式。
具体地,在第一除雾模式时,内部气体进气口101a的进气量大于外部气体进气口101b的进气量,从而,相较于内循环,外循环引入了相对较少的外部低温干燥气体,既可以起到降低车内湿度的作用,又可以消耗相对较少的电能,进而既可以除雾又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可以通过控制模块140控制内部气体进气风门101c打开的程度和外部气体进气风门101d打开的程度,以致分别调节内部气体进气口101a和外部气体进气口101b的大小,以致内部气体进气口101a的进气量大于外部气体进气口101b的进气量。例如,内部气体进气口101a的进气量与外部气体进气口101b的进气量的比值可以为7:3。
在一实施例中,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具有第二除雾模式,在第二除雾模式,加热装置120加热挡风玻璃,且空调采暖系统130仅进行内循环。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具有湿度传感器164,湿度传感器164设置于汽车内部,用于测量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并将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140。
汽车除雾方法还包括:当湿度传感器164测量得到的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下降到第一预设湿度时,控制模块140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关闭外循环,进入第二除雾模式。
具体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在第一除雾模式工作一定时间之后,车内湿度降低。当车内湿度降低到第一预设湿度,前挡风玻璃110不易结雾,此时,可以通过控制模块140控制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切换至第二除雾模式。由于在第二除雾模式,加热装置120加热前挡风玻璃110,且空调采暖系统130仅进行内循环而不进行外循环,从而可以进一步节省能耗。第一预设湿度的值可以根据实际湿度情况提前设定并储存在控制模块140中。
在一实施例中,在当湿度传感器164测量得到的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下降到第一预设湿度时,控制模块140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关闭外循环,进入第二除雾模式的步骤之后,
当湿度传感器164测量得到的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上升到第二预设湿度时,控制模块140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开启外循环,进入第一除雾模式。
具体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在第二除雾模式工作一定时间之后,车内湿度升高。当车内湿度升高到第二预设湿度时,可以通过控制模块140控制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再次切换至第一除雾模式,引入外循环,降低车内湿度。通过在第一除雾模式与第二除雾模式之间切换,既可以及时降低车内湿度,又可以进一步节省能耗。第二预设湿度的值可以根据实际湿度情况提前设定并储存在控制模块140中。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61测量得到的挡风玻璃的温度下降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模块140控制加热装置的档位增大。
具体地,第二预设温度的值可以根据实际温度情况提前设定并储存在控制模块140中。当前挡风玻璃10的温度下降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模块140控制加热装置的档位增大,从而增大加热装置的功率,可以迅速增加前挡风玻璃的温度,以达到迅速除雾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具有第三除雾模式。在第三除雾模式,加热装置120关闭,且空调采暖系统130仅进行内循环。挡风玻璃包括前挡风玻璃110和前侧挡风玻璃150。加热装置120设置在前挡风玻璃110内。除雾除霜出风口102a包括可调节大小的前挡风玻璃出风口(未示出)和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未示出)。当汽车除雾除霜系统100从第三除雾模式切换至第一除雾模式或第二除雾模式时,控制模块140控制空调采暖系统130,以致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与前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的比值增大。
具体地,由于在第一除雾模式或第二除雾模式时,前挡风玻璃110被加热装置120加热,而前侧挡风玻璃150没有设置加热装置120,从而,前侧挡风玻璃150的温度相对低于前挡风玻璃110。因此,从第三除雾模式切换至第一除雾模式或第二除雾模式时,增大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与前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的比值,从而可以相对提高前侧挡风玻璃150的温度,使前侧挡风玻璃150不易结雾结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汽车上的前挡风玻璃内;
空调采暖系统;以及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前挡风玻璃,并用于控制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可选择地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夹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阻丝,所述电阻丝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夹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包括:
进气室,所述进气室具有可调节大小的内部气体进气口和外部气体进气口;
蒸发器,用于冷却来自所述进气室的气体;
暖风芯体,用于加热来自所述进气室的气体;
出风分配室,具有除雾除霜出风口,经所述蒸发器冷却和/或经所述暖风芯体加热的气体进入所述出风分配室后从所述除雾除霜出风口流出,所述除雾除霜出风口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具有除雾模式,所述除雾模式包括第一除雾模式,在所述第一除雾模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前挡风玻璃,且所述空调采暖系统同时进行内循环和外循环,其中,所述内部气体进气口的进气量大于所述外部气体进气口的进气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模式还包括第二除雾模式,在所述第二除雾模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前挡风玻璃,且所述空调采暖系统仅进行内循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在所述第一除雾模式与所述第二除雾模式之间相互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具有除霜模式,在所述除霜模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前挡风玻璃,且所述空调采暖系统仅进行内循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在所述除雾模式与所述除霜模式之间相互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模式还包括第三除雾模式,在所述第三除雾模式,所述加热装置关闭,且所述空调采暖系统仅进行内循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在所述第三除雾模式与所述第一除雾模式之间相互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除霜出风口包括可调节大小的前挡风玻璃出风口和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其中,从所述第三除雾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一除雾模式时,所述前侧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与前挡风玻璃出风口的出风量的比值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多个功率档位,每个档位的功率大小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上,用于测量所述前挡风玻璃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前挡风玻璃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前挡风玻璃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空调采暖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或,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汽车内部,用于测量所述汽车内部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汽车内部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汽车内部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空调采暖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或,
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汽车外部,用于测量所述汽车外部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汽车外部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汽车外部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空调采暖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或,
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汽车内部,用于测量所述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并将所述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汽车内部的湿度数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空调采暖系统的工作状态。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除雾除霜系统,所述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安装于所述本体。
CN202021175838.1U 2020-06-22 2020-06-22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12738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5838.1U CN212738014U (zh) 2020-06-22 2020-06-22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5838.1U CN212738014U (zh) 2020-06-22 2020-06-22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38014U true CN212738014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10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75838.1U Active CN212738014U (zh) 2020-06-22 2020-06-22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3801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5889A (zh) * 2020-06-22 2020-10-16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汽车及汽车除雾方法
CN113581160A (zh) * 2021-08-27 2021-11-02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5889A (zh) * 2020-06-22 2020-10-16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汽车及汽车除雾方法
CN111775889B (zh) * 2020-06-22 2024-03-26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汽车及汽车除雾方法
CN113581160A (zh) * 2021-08-27 2021-11-02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67422A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7275379B2 (en) Automotive HVAC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tilizing enthalpy-based control
US20150122472A1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CN103561975B (zh) 车用空气调节器
JPH0820226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359609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05979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730813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2738014U (zh)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US7222666B2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that can surely defog window
CN111032386B (zh) 车用空调装置
JP468293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983753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及び車両用空調方法
CN111619318A (zh) 一种热电除湿除雾系统及其在汽车中的工作方法
JP201003043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6808969A (zh)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回风调节控制方法及其空调系统
CN111775889B (zh)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汽车及汽车除雾方法
CN111976413B (zh) 车辆空调控制装置、方法和车辆空调及车辆
US10166834B2 (en) Heating system of hybrid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212267195U (zh) 一种热电除湿除雾系统
CN208714900U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用集成式电动冷暖除霜器
KR101418849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378360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1091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0928000B1 (ko) 자동차용 공기조화장치의 난방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