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5194B - 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5194B
CN113895194B CN202111494427.8A CN202111494427A CN113895194B CN 113895194 B CN113895194 B CN 113895194B CN 202111494427 A CN202111494427 A CN 202111494427A CN 113895194 B CN113895194 B CN 113895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ection
support arm
adjusting mechanism
ar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944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5194A (zh
Inventor
施国标
韩冲
孙惠春
刘鑫旺
曹景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4944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51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5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5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5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5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01Suspension arms,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01Suspension arms,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60G7/003Suspension arms,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djustable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10Independent susp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控制臂包括:连接臂体,叉臂体,长度调节机构,以及间距调节机构;连接臂体具有转向节连接端,叉臂体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长度调节机构用于使连接臂体与第一支臂相互靠近或远离,以调节转向节连接端与第一支臂之间的间距;间距调节机构用于使第二支臂与第一支臂相互靠近或远离,以调节第一车架连接端与第二车架连接端之间的间距。通过长度调节机构调节连接臂体与叉臂体之间的间距,即改变本控制臂的长度,满足不同轮距的设计要求,通过间距调节机构可改变叉臂体中两个支臂之间的间距,即改变两个支臂与车架连接的衬套之间的间距,由此,可适应衬套对不同车型安装位置的安装要求。

Description

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的悬架通常采用麦弗逊悬架和双叉臂悬架,麦弗逊悬架由于对车辆侧向不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导致转向侧倾以及刹车点头现象比较明显,很难做到舒适性和操控性兼得的效果。而双叉臂悬架具有较好的车辆行驶稳定性和抗侧倾、制动点头能力,并且在设计上具有灵活性。随着汽车车型开发数量和速度不断上升,对汽车零部件的通用化、模块化要求越来越高。
双叉臂悬架通常是根据车辆的需求进行开发设计,其中双叉臂悬架中上、下控制臂的几何尺寸左右着整车性能,是极其重要的参数,对车辆运行中轮距和定位参数等的变化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在设计不同的车型时,车辆的性能要求和结构尺寸参数(如,车宽等)也不尽相同,此时就需要针对不同车型开发不同尺寸要求的上、下控制臂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导致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调整尺寸的控制臂结构,以满足不同车型的使用要求,并能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控制臂,包括:连接臂体,叉臂体,长度调节机构,以及间距调节机构;所述连接臂体的一端具有转向节连接端,所述叉臂体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具有第一车架连接端,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具有第二车架连接端;所述连接臂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滑动配合连接,所述长度调节机构用于使所述连接臂体与所述第一支臂相对滑动,以调节所述连接臂体与所述叉臂体之间的长度;所述间距调节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相互靠近或远离,以调节所述第一车架连接端与第二车架连接端之间的间距。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和所述间距调节机构都包括:筒型延伸壁,插接段,以及锁紧套;所述长度调节机构上的所述筒型延伸壁自所述连接臂体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在所述连接臂体上,所述长度调节机构上的所述插接段形成在所述第一支臂上;所述间距调节机构上的所述筒型延伸壁自所述第一支臂的外壁向外延伸形成在所述第一支臂上,所述间距调节机构上的所述插接段形成在所述第二支臂上;所述筒型延伸壁的内部形成筒型通道,所述插接段可滑动地插接在所述筒型通道中,所述锁紧套套接在所述筒型延伸壁的周向外壁上,通过挤压所述筒型延伸壁以将所述插接段锁紧在所述筒型通道中。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和所述间距调节机构都包括:第一滑动段,第二滑动段,以及锁紧套;所述长度调节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滑动段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体上,所述长度调节机构上的所述第二滑动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上;所述间距调节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滑动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上,所述间距调节机构上的所述第二滑动段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臂上;所述第一滑动段与所述第二滑动段滑动配合连接,所述锁紧套套接在滑动配合连接的所述第一滑动段和第二滑动段上,以锁紧所述第一滑动段和第二滑动段。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锁紧套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将所述锁紧套分隔为第一锁紧端和第一锁紧端,所述第一锁紧端与所述第一锁紧端可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筒型延伸壁的外壁周长自其与所述连接臂体的连接处向所述筒型延伸壁的筒口处依次递增或递减,或者,所述筒型延伸壁的外壁周长自其与第一支臂的连接处向所述筒型延伸壁的筒口处依次递增或递减。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筒型延伸壁的壁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其壁体厚度的形变槽。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段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滑动段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可沿所述导向槽往复滑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和所述间距调节机构都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段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连接臂体上设有可螺接所述第一外螺纹的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第一支臂上设有可螺接所述第二外螺纹的第二内螺纹孔,或者,所述第一支臂上设有可螺接在所述第一外螺纹的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第二支臂上设有可螺接在所述第二外螺纹的第二内螺纹孔。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区域还设置有用于供扳手卡接的卡接面。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双叉臂悬架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的控制臂;还包括:减振器组件和转向节,两个所述控制臂上下设置,所述减振器组件的一端与设置在下方的控制臂的连接臂体铰接,所述减振器组件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所述转向节具有上下设置的上铰接位和下铰接位,所述上铰接位用于与设置在上方的控制臂中连接臂体上的转向节连接端铰接,所述下铰接位用于与设置在下方的控制臂中连接臂体上的转向节连接端铰接。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通过长度调节机构调节连接臂体与叉臂体之间的长度,以改变本控制臂的长度,满足不同车型中不同轮距的设计要求,通过间距调节机构可改变叉臂体中两个支臂之间的间距,以改变两个支臂与车架连接的衬套之间的间距,由此,可适应衬套对不同车型安装位置的安装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臂在实施例一中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臂在实施例一中的装配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臂在实施例二中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臂在实施例二中的装配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臂在实施例三中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臂在实施例三中的装配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臂在实施例四中的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臂在实施例四中的装配图;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臂中锁紧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双叉臂悬架装置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双叉臂悬架装置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其中,控制臂通常分别通过球铰与车轮连接,通过衬套与车架连接,以实现车轮与车架的弹性连接,是汽车悬架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起到导向和传力的作用,能够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架,同时能够保证车轮按照一定的轨迹运动。本控制臂主要应用于双叉臂悬架装置中的上、下控制臂,针对不同的车型需设计不同尺寸的控制臂,而本控制臂可通过调节自身长度,并能够调节与车架相连的两个衬套之间的间距,从而可满足不同车型生产的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臂100,该控制臂100主要包括:连接臂体10,叉臂体20,长度调节机构30,以及间距调节机构40。为清楚的表达各结构的组成,图1中采用虚线框框选出叉臂体20、长度调节机构30、间距调节机构40的大致范围。连接臂体10用于与转向节连接,叉臂体20用于与车架连接,可通过长度调节机构30调节连接臂体10与叉臂体20之间的间距,以改变本控制臂的长度,满足不同车型中不同轮距的设计要求,通过间距调节机构40可改变叉臂体20中两个支臂之间的间距,以改变两个支臂与车架连接的衬套之间的间距,由此,可适应衬套对不同车型安装位置的安装要求。
连接臂体10的一端具有转向节连接端11,结合图9和图10所示,该转向节连接端11用于与转向节60之间通过球铰副连接。叉臂体20包括: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第一支臂21的一端具有第一车架连接端210,第二支臂22的一端具有第二车架连接端220,第一车架连接端210和第二车架连接端220可与车架铰接,第一车架连接端210和第二车架连接端220都为衬套的结构形式。
连接臂体10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臂21的另一端滑动配合连接,长度调节机构30用于使连接臂体10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臂21的另一端相对滑动,相对滑动的连接臂体10和第一支臂21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在连接臂体10与第一支臂21相互靠近的状态下,连接臂体10与第一支臂21之间的间距缩小,进而缩短本控制臂100的长度,在连接臂体10与第一支臂21相互远离的状态下,连接臂体10与第一支臂21之间的间距延长,进而延长本控制臂100的长度,如此,以调节转向节连接端11与第一支臂21之间的长度,从而改变控制臂100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长度调节机构30使连接臂体10与第一支臂21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过程中,长度调节机构30连接在连接臂体10上的部位与在连接臂体10上设置转向节连接端11的部位的位置相对。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臂体10的形状可以是块状、长条状等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连接臂体10采用长条状的结构,即为长条状的连接臂体10,长度调节机构30连接在连接臂体10上的部位与设置在连接臂体10上设置转向节连接端11的部位分别设置在长条状的连接臂体10的两端。
间距调节机构40用于使第二支臂22与第一支臂21相互靠近或远离,在第二支臂22与第一支臂21相互靠近的状态下,第二支臂22与第一支臂21之间的间距缩小,以缩短第一车架连接端210与第二车架连接端220之间的间距,在第二支臂22与第一支臂22相互远离的状态下,第二支臂22与第一支臂21之间的间距延长,以延长第一车架连接端210与第二车架连接端220之间的间距,如此,以调节第一车架连接端210与第二车架连接端220之间的间距。可以理解的是,在间距调节机构40使得第二支臂22与第一支臂21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过程中,将间距调节机构40与第一支臂21的连接部位设定为第一连接部位,将间距调节机构40与第二支臂22的连接部位设定为第二连接部位,需满足第一连接部位和第二连接部位所连接形成的直线与第一车架连接端210和第二车架连接端220所连接形成的直线相互平行,如此,可在第一支臂21与第二支臂22是任意相同或不相同的形状的情况下,保证二者在相互靠近或远离过程中,始终保持第一车架连接端210和第二车架连接端220能够跟随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的移动而移动,以改变第一车架连接端210和第二车架连接端220之间的间距。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可以为块状、长条状、S型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均采用长条状结构。
如图1和2所示,长度调节机构30和间距调节机构40的结构相同,为便于描述和示意,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示意,长度调节机构30和间距调节机构40都包括:筒型延伸壁31,插接段32,以及锁紧套33。
长度调节机构30上的筒型延伸壁31自连接臂体10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在连接臂体10上,长度调节机构30上的插接段32形成在第一支臂21上。本实施例中,长度调节机构30上的筒型延伸壁31与连接臂体1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即,将筒型延伸壁31安装在连接臂体10上,长度调节机构30上的插接段32与第一支臂2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即,将插接段32安装在第一支臂21上。对于长条状的连接臂体10,也可以认为筒型通道310为自连接臂体10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对于长条状的第一支臂21,同样可以认为插接段32为自第一支臂21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当然,延伸的方向可以保持与各自对应的连接臂体10或第一支臂21同轴或具有一定夹角,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间距调节机构40上的筒型延伸壁31自第一支臂21的外壁向外延伸形成在第一支臂21上,间距调节机构40上的插接段32形成在第二支臂上。本实施例中,间距调节机构40上的筒型延伸壁31与第一支臂2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即,将该筒型延伸壁31安装在第一支臂21上,间距调节机构40上的插接段32与第二支臂2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即,将插接段32安装在第二支臂22上。对于长条状的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而言,为保证二者在相互靠近或远离过程中能够保持第一车架连接端210和第二连接端220随之同步移动,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可采用相互平行的方式进行设置,当然,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也可不平行,二者长度方向的延长线相交。因此,筒型延伸壁31设置在第一支臂21上,并位于长条状的第一支臂21的两个端部之间,使得筒型延伸壁31与第一支臂21形成为T型结构,插接段32设置在第二支臂22上,并位于长条状的第二支臂22的端部或两个端部之间,使得插接段32与第二支臂22形成为T或L型结构。对于筒型延伸壁31从第一支臂21上延伸的方向,以及插接段32从第二支臂22上延伸的方向,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为相互平行的状态,则筒型延伸壁31与第一支臂21相互垂直,且插接段32与第二支臂22相互垂直。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一支臂21与第二支臂22相互平行。
当然,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长度调节机构30,长度调节机构30中的筒型延伸壁31也可形成在第一支臂21上,长度调节机构30中的插接段32也可形成在连接臂体10上;对于间距调节机构40,间距调节机构40中的筒型延伸壁31可以形成在第二支臂22上,间距调节机构40中的插接段32也可形成在第一支臂21上,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中,筒型延伸壁31的内部形成筒型通道310,插接段32可插接在该筒型通道310中,锁紧套33套接在筒型延伸壁31的周向外壁上,通过挤压筒型延伸壁31以将插接段32锁紧在筒型通道310中。锁紧套33挤压筒型延伸壁31,使得筒型延伸壁31变形,从而增大筒型通道310与插接段310之间的摩擦力,将插接段32锁紧在筒型通道310中。
上述实施方式中,插接段32为适配于筒型通道310形状和大小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插接段32可在筒型通道形式的筒型通道310中往复移动,进而使得连接件10与第一支臂21可相向或相对的移动,或者使得第一支臂21与第二支臂22可相向或相对的移动,如此,可通过控制插接段32插接在筒型通道310中长度的变化,改变连接件10与第一支臂21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本控制臂100的长度,以适应不同轮距的车型,或者,可通过控制插接段32插接在筒型通道310中长度的变化,改变第一支臂21与第二支臂22之间的间距,以调节第一支架连接端210与第二支架连接端220之间的间距,适应第一支架连接端210和第二支架连接端220与不同车型的安装位置的安装要求,如此,提高本控制臂的通用性,能够满足不同车型的生产要求,降低成本。
参见图9所示,在锁紧套33上开设有缺口330,该缺口330将锁紧套33分隔为第一锁紧端331和第一锁紧端332,第一锁紧端331与第一锁紧端332可通过紧固件333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一锁紧端331设置过孔,在第二锁紧端332设置内螺纹孔,锁紧件333采用螺栓,螺栓穿过过孔后螺接在内螺纹孔中,从而缩小锁紧套331内圈的大小,以挤压筒型延伸壁31,使得筒型延伸壁31受到挤压而压紧插接段32,进而锁紧插接段32。
一种实施例中,筒型延伸壁31的外壁周长自其与连接臂体10的连接处向筒型延伸壁31的筒口处依次递增或递减,或者,筒型延伸壁31的外壁周长自其与第一支臂21的连接处向筒型延伸壁31的筒口处依次递增或递减,从而使得筒型延伸壁31的外壁形状形成为锥型形状,如此,使锁紧套33从周长较小的一端向周长较大的一端移动,能够有效挤压筒型延伸壁31变形,以挤压插接段32,进而将插接段32锁紧在筒型通道310中。
本实施例中,连接臂体10、叉臂体20都采用强度较强的合金材质制作而成,从而保证本控制臂100的整体强度。例如,可采用钛合金。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臂,该控制臂1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筒型延伸壁31上还形成有形变槽,以使筒型延伸壁31可产生较大的形变。参见图3和图4,在筒型延伸壁31的壁体上沿筒型延伸壁3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其壁体厚度的形变槽311。更为具体的是,在筒型延伸壁31上可设置多个形变槽311,在锁紧套33套接在筒型延伸壁31的外壁上之后,通过锁紧紧固件333的方式,使得筒型延伸壁31可产生较大的形变,可有效锁紧插接段。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长度调节机构和间距调节机构的不同,该实施例中,长度调节机构和间距调节机构的结构也相同,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仅对于长度调节机构和间距调节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并在附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长度调节机构和间距调节机构的各部件。
参见图5和图6所示,图5中叉臂体20、长度调节机构30、间距调节机构40的大致范围,长度调节机构30和间距调节机构40都包括:连接件34,该连接件34具有第一连接段341和第二连接段342,在第一连接段341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在第二连接段342上设有第二外螺纹。在连接臂体10上设有可螺接第一外螺纹的第一内螺纹孔,在第一支臂21上设有可螺接第二外螺纹的第二内螺纹孔,如此,通过连接件31的第一连接段341上的第一外螺纹螺接在连接臂体10上的第一内螺纹,通过连接件31的第二连接段342上的第二外螺纹螺接在第一支臂21上的第二内螺纹,在旋转该连接件34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连接臂体10与第一支臂21之间相互滑动,进而使得连接臂体10与第一支臂21相互靠近或远离,以改变本控制臂的长度,适应不同轮距的车型。或者,在第一支臂21上设有可螺接在第一外螺纹的第一内螺纹孔,在第二支臂22上设有可螺接在第二外螺纹的第二内螺纹孔,如此,通过连接件31的第一连接段341上的第一外螺纹螺接在连接臂体10上的第一内螺纹,通过连接件31的第二连接段342上的第二外螺纹螺接在第一支臂21上的第二内螺纹,在旋转该连接件34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第一支臂21与第二支臂22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改变第一车架连接端210与第二车架连接端220之间的间距,适应对不同车型安装位置的安装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内螺纹孔和第二内螺纹孔的设置位置需满足能够使得连接臂体10与第一支臂21相互靠近或远离,或者,使第一支臂21与第二支臂22相互靠近或远离,并保证能够改变转向节连接端11与第一支臂21之间的间距,或者,能够保证第一车架连接端210与第二车架连接端220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在第一支臂21上设置第一内螺纹孔,在第一支臂21上还设置有第一凸起211,第一凸起211与第一支臂21为一体式结构,并形成T型结构,将第一内螺纹孔设置在第一凸起211上。同时,为便于在第二支臂22上设置第二内螺纹孔,在第二支臂22上还设置有第二凸起221,第二凸起221同样与第二支臂22为一体式结构,并形成T或L型结构,将第二内螺纹孔设置在第二凸起221上。在通过连接件34调节第一支臂21与第二支臂2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过程中,需保证改变第一车架连接端210与第二车架连接端220之间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在连接件34位于第一连接段341与第二连接段342之间的区域还设置有用于供扳手卡接的卡接面,通过扳手卡在连接件34的卡接面上的方式,以便于转动连接件。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不同点仅在于长度调节机构和间距调节机构的不同,该实施例中,长度调节机构和间距调节机构的结构也相同,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仅对于长度调节机构和间距调节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并在附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长度调节机构和间距调节机构的各部件。
参见图7和图8所示,图7中叉臂体20、长度调节机构30、间距调节机构40的大致范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臂100中的长度调节机构30和间距调节机构40都包括:第一滑动段35,第二滑动段36,以及锁紧套33。长度调节机构30上的第一滑动段35设置在连接臂体10上,长度调节机构30上的第二滑动段36设置在第一支臂21上;间距调节机构40上的第一滑动段35设置在第一支臂21上,间距调节机构40上的第二滑动段36设置在第二支臂22上。第一滑动段35与第二滑动段36滑动配合连接,锁紧套33套接在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动段35和第二滑动段36上,以锁紧第一滑动段35和第二滑动段36。
本实施例中,长度调节机构30和间距调节机构40都采用滑动配合的方式,在长度调节机构30中,在第一滑动段35相对于第二滑动段36滑动至一定长度,以调整控制臂100至适宜的长度后,通过锁紧套33锁紧的方式将第一滑动段35和第二滑动段36锁紧。在间距调节机构40中,通过第一滑动段35相对于第二滑动段36滑动至一定长度,以调整第一车架连接端210与第二车架连接端220之间的间距,再通过锁紧套33将第一滑动段35和第二滑动段36锁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动段35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导向槽,第二滑动段36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导向凸起,导向凸起可沿导向槽往复滑动,从而实现第一滑动段35与第二滑动段36之间的滑动配合连接。
实施例五、
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叉臂悬架装置,包括:两个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所述的控制臂100。还包括:减振器组件50和转向节60,两个控制臂100上下设置,为示区分,将两个控制臂分别定义为上控制臂100和下控制臂100',其中,减振器组件50的一端与下控制臂100'上的连接臂体10'铰接,减振器组件50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转向节60具有上下设置的上铰接位61和下铰接位62,上铰接位61用于与上控制臂100中连接臂体10上的转向节连接端11铰接,下铰接位62用于与下控制臂100'中连接臂体10'上的转向节连接端11'铰接。
本实施例中,在下控制臂100'的连接臂体10'上设有铰接座12',该铰接座12'与减振器组件50的一端连接。
减振器组件50通常由弹簧和减振器组成,减振器采用电磁阻尼结构,可根据磁场变化来改变电流,并能够根据电流的变化改变阻尼的大小来调节悬架的刚度,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以适应不同的车辆和路面条件。
本实施例中,在上控制臂100中,连接臂体10与转向节60的上铰接为61通过球铰副连接,叉臂体20与车架通过第一叉臂21上的第一车架连接端210和第二叉臂22上的第二车架连接端220连接在车架的上侧,长度调节机构30可调节连接臂体10与叉臂体20之间的间距,间距调节机构40可套接第一叉臂21上的第一车架连接端210与第二叉臂22上的第二车架连接端220之间的间距。同样的,在下控制臂100'中,连接臂体10'与转向节60'的下铰接为62'通过球铰副连接,叉臂体20'与车架通过第一叉臂21'上的第一车架连接端210'和第二叉臂22'上的第二车架连接端220'连接在车架的下侧,长度调节机构30'可调节连接臂体10'与叉臂体20'之间的间距,间距调节机构40'可套接第一叉臂21'上的第一车架连接端210'与第二叉臂22'上的第二车架连接端220'之间的间距。
关于上控制臂100与下控制臂100'的结构特征和原理可参考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所阐述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中,通过长度调节机构调节连接臂体与叉臂体之间的间距,即改变本控制臂的长度,满足不同车型中不同轮距的设计要求,通过间距调节机构可改变叉臂体中两个支臂之间的间距,即改变两个支臂与车架连接的衬套之间的间距,由此,可适应衬套对不同车型安装位置的安装要求。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臂体,叉臂体,长度调节机构,以及间距调节机构;所述连接臂体的一端具有转向节连接端,所述叉臂体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具有第一车架连接端,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具有第二车架连接端;所述连接臂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滑动配合连接,所述长度调节机构用于使所述连接臂体与所述第一支臂相对滑动,以调节所述连接臂体与所述叉臂体的长度;所述间距调节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相互靠近或远离,以调节所述第一车架连接端与第二车架连接端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相互平行,所述间距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和所述间距调节机构都包括:筒型延伸壁,插接段,以及锁紧套;所述长度调节机构上的所述筒型延伸壁自所述连接臂体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在所述连接臂体上,所述长度调节机构上的所述插接段形成在所述第一支臂上;所述间距调节机构上的所述筒型延伸壁自所述第一支臂的外壁向外延伸形成在所述第一支臂上,所述间距调节机构上的所述插接段形成在所述第二支臂上;所述筒型延伸壁的内部形成筒型通道,所述插接段可滑动地插接在所述筒型通道中,所述锁紧套套接在所述筒型延伸壁的周向外壁上,通过挤压所述筒型延伸壁以将所述插接段锁紧在所述筒型通道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和所述间距调节机构都包括:第一滑动段,第二滑动段,以及锁紧套;所述长度调节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滑动段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体上,所述长度调节机构上的所述第二滑动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上;所述间距调节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滑动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上,所述间距调节机构上的所述第二滑动段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臂上;所述第一滑动段与所述第二滑动段滑动配合连接,所述锁紧套套接在滑动配合连接的所述第一滑动段和第二滑动段上,以锁紧所述第一滑动段和第二滑动段。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套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将所述锁紧套分隔为第一锁紧端和第一锁紧端,所述第一锁紧端与所述第一锁紧端可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型延伸壁的外壁周长自其与所述连接臂体的连接处向所述筒型延伸壁的筒口处依次递增或递减,或者,所述筒型延伸壁的外壁周长自其与第一支臂的连接处向所述筒型延伸壁的筒口处依次递增或递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型延伸壁的壁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其壁体厚度的形变槽。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段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滑动段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可沿所述导向槽往复滑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和所述间距调节机构都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段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连接臂体上设有可螺接所述第一外螺纹的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第一支臂上设有可螺接所述第二外螺纹的第二内螺纹孔,或者,所述第一支臂上设有可螺接在所述第一外螺纹的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第二支臂上设有可螺接在所述第二外螺纹的第二内螺纹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区域还设置有用于供扳手卡接的卡接面。
10.一种双叉臂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臂;还包括:减振器组件和转向节,两个所述控制臂上下设置,所述减振器组件的一端与设置在下方的控制臂的连接臂体铰接,所述减振器组件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所述转向节具有上下设置的上铰接位和下铰接位,所述上铰接位用于与设置在上方的控制臂中连接臂体上的转向节连接端铰接,所述下铰接位用于与设置在下方的控制臂中连接臂体上的转向节连接端铰接。
CN202111494427.8A 2021-12-09 2021-12-09 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 Active CN1138951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4427.8A CN113895194B (zh) 2021-12-09 2021-12-09 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4427.8A CN113895194B (zh) 2021-12-09 2021-12-09 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5194A CN113895194A (zh) 2022-01-07
CN113895194B true CN113895194B (zh) 2022-03-25

Family

ID=79025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94427.8A Active CN113895194B (zh) 2021-12-09 2021-12-09 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519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21086U (ko) * 1996-10-18 1998-07-15 정몽규 자동차 로워암의 토 조정링크용 어저스트 스크류
CN206826345U (zh) * 2017-06-08 2018-01-0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沙滩车下摆臂
CN210235092U (zh) * 2019-05-06 2020-04-03 洛阳市凯涛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整车轮外倾角的u型支臂
CN212604328U (zh) * 2020-07-17 2021-02-26 江西科技学院 一种便于调节的汽车悬架拉杆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21086U (ko) * 1996-10-18 1998-07-15 정몽규 자동차 로워암의 토 조정링크용 어저스트 스크류
CN206826345U (zh) * 2017-06-08 2018-01-0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沙滩车下摆臂
CN210235092U (zh) * 2019-05-06 2020-04-03 洛阳市凯涛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整车轮外倾角的u型支臂
CN212604328U (zh) * 2020-07-17 2021-02-26 江西科技学院 一种便于调节的汽车悬架拉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5194A (zh)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96809B2 (en) Rotary cam alignment system
US5398411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spension member for vehicle
US7850178B2 (en) Motor vehicle adjustable toe link
JPS6255204A (ja) ト−イン調整装置
EP0631891B1 (en) A suspension attachment apparatus
CN113895194B (zh) 控制臂和双叉臂悬架装置
CN105666097B (zh)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压装工装
US6530562B1 (en) Automotive beam spring
CN204955992U (zh) 悬架总成和汽车
CN208102102U (zh) 一种前悬架转向节总成系统
CN204055221U (zh) 汽车及其悬架、稳定杆连接杆
KR20010029832A (ko) 현가 장치 및 그 직동식 안정기 바아의 엔드 링크
CN107571007B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中上摆臂总成装配工装
CN109606043A (zh) 一种汽车下摆臂
CN211390863U (zh) 汽车三角臂及汽车
US4530512A (en) Suspension of a motor vehicle
CN202186426U (zh) 汽车整车姿态和主销后倾角可调节悬架系统
CN110831836B (zh) 具有至少一个mrf致动器的可调节转向柱
US3219372A (en) Controlled torque and stability pivot assemblies for automotive wheel suspensions and steering linkages
KR101644508B1 (ko) 캠버 조절용 너클 브라켓
CN112124425B (zh) 车轮后倾角调节结构、悬架及车辆
JP4605845B2 (ja) 自動車用懸架コイルばね
CN219667901U (zh) 一种控制臂结构、悬架总成及汽车
CN219295499U (zh) 一种带调节衬套的转向管柱组件
KR100507116B1 (ko) 자동차의 후륜 현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