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0018A - 进纸装置及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进纸装置及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0018A
CN113860018A CN202110720521.4A CN202110720521A CN113860018A CN 113860018 A CN113860018 A CN 113860018A CN 202110720521 A CN202110720521 A CN 202110720521A CN 113860018 A CN113860018 A CN 113860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paper feed
sheet
fed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05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生岛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plo Se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uplo Se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plo Seiko Corp filed Critical Duplo Sei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60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00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20Controlling associated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1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for separating inclined-stacked articles with separator rollers above the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6Card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由于进纸错误而再次送进纸张时不会在送进的纸张上形成过度弯曲的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进纸装置的印刷装置。进纸装置包括:能装载纸张的装载部;能通过旋转送进装载于装载部的纸张中最上位的纸张进纸辊;配置在由进纸辊送进纸张进纸方向上的进纸辊的下游的对位辊;控制进纸辊并进行送进纸张的第一进纸动作的进纸控制部;以及对所送进的每一张所述纸张判定是否通过第一进纸动作送进了纸张的判定部。进纸控制部在通过判定部判定为未送进纸张的情况下控制进纸辊以使旋转量比第一进纸动作少,并进行再次送进判定为未被送进的纸张的第二进纸动作。

Description

进纸装置及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纸装置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从进纸口进行进纸时在第1次控制中不能进行进纸的情况下进行再次进纸控制的进纸装置。该进纸装置具备进行以下设定的控制单元:即,在再次进纸控制时将进纸传送速度提高得比通常进纸动作时要高,并且使判断为进纸延迟的时间提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8-1696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在所述进纸装置那样的进纸装置中,有时相对于纸张的进纸方向在进纸辊的下游配置对位辊。该对位辊一边纠正由进纸辊传送的纸张的歪斜,一边将纸张运送到印刷装置。
通常,在进纸错误发生的情况下,纸张的前端位置无法固定,会在停止位置上产生偏差。因此,在上述进纸装置中,当纸张停在比预定更向进纸方向的下游前进的位置上的情况下进行再次进纸控制,此时,纸张被传送过头,有时在与对位辊抵接后形成的纸张弯曲会被过度形成。其结果是,有可能产生纸张弯折或纸张从校准辊脱落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由于进纸错误而再次送进纸张时不会在送进的纸张上形成过度弯曲的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进纸装置的印刷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进纸装置包括:
装载部,该装载部能装载纸张;
进纸辊,该进纸辊能通过旋转送进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所述纸张中最上位的纸张;
对位辊,该对位辊配置在由所述进纸辊送进的所述纸张的进纸方向上的所述进纸辊的下游,一边与由所述进纸辊送进的所述纸张的前端抵接来纠正所述纸张的歪斜,一边传送所述纸张;
进纸控制部,该进纸控制部控制所述进纸辊,进行送进所述纸张的第一进纸动作;以及
判定部,该判定部对所送进的每一张所述纸张判定是否通过所述第一进纸动作送进了所述纸张,
所述进纸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未送进所述纸张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进纸辊以使旋转量比所述第一进纸动作要少,并进行再次送进判定为未被送进的所述纸张的第二进纸动作。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刷装置包括:
所述进纸装置;以及
印刷部,该印刷部能印刷从所述进纸装置送进的所述纸张。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方式的进纸装置,在判定为未送进纸张的情况下,控制进纸辊以使旋转量比第一进纸动作少,进行再次送进判定为未被送进的纸张的第二进纸动作。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由于进纸错误而再次送进纸张时,在被送进的纸张上形成过度弯曲。其结果是,能够实现不产生纸张弯折或纸张从位辊脱落这样的问题从而能够将纸张在规定定时进行进纸的进纸装置。
根据上述方式的印刷装置,通过所述进纸装置,能够实现不产生纸张弯折或纸张从对位辊脱落这样的问题从而能够将纸张在规定定时向印刷部进行进纸的印刷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纸装置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
图2是图1的进纸装置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进纸装置的第一进纸动作的第一概要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进纸装置的第一进纸动作的第二概要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的进纸装置的第一进纸动作的第三概要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的进纸装置的第一进纸动作的第四概要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的进纸装置的第一进纸动作的第五概要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的进纸装置的第二进纸动作的第一概要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1的进纸装置的第二进纸动作的第二概要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1的进纸装置的第二进纸动作的第三概要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的进纸装置的第二进纸动作的第四概要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1的进纸装置的第二进纸动作的第五概要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图1的进纸装置的第三进纸动作的概要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的进纸装置的进纸动作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图1的进纸装置的变形例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根据附图说明本公开的一个示例。以下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特定方向或位置的术语(例如,包括“上”、“下”、“右”、“左”、“前”和“后”的术语),但这些术语的使用是为了便于参考附图理解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受这些术语的含义的限制。此外,以下说明实质上仅为示例性描述,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其应用或其用途。此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各个尺寸的比率等不一定与实际尺寸的比率等一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是包括进纸装置2和印刷部3的网版印刷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进纸装置2和印刷部3配置在装置主体10的内部。印刷装置1还包括制版部4、排版部5和排纸部6。另外,相对于装置主体10,将纸张的进纸方向F的下游侧(即图1的右侧)设为“前侧”,将纸张的进纸的上游侧(即图1的左侧)设为“后侧”。
如图1所示,进纸装置2作为一个示例配置在装置主体10的后侧,并具备装载部11、进纸辊12、对位辊13、进纸控制部14(图2所示)以及判定部15(图2所示)。
装载部11构成为能够在垂直方向上装载多张纸张。进纸辊12配置在装载部11相对于送进方向F的下游。进纸辊12与面向进纸辊12设置的分离构件18一起,构成为能够通过旋转来送进装载在装载部11上的纸张200中垂直方向的最上位的纸张。对位辊13配置在进纸辊12相对于送进方向F的下游,作为一个示例,由一对能够从其厚度方向夹持纸张200辊131、132构成。一对辊131、132构成为至少一方能够与另一方分离。对位辊13在一对辊131、132接触的状态下,一边与由进纸辊12送进的纸张200的送进方向F的前端抵接来纠正纸张200的歪斜,一边传送纸张200。分离构件18与进纸辊12相对设置。
另外,进纸装置2具备第1纸张检测传感器16和第2纸张检测传感器17。
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例如由光反射器或光断路器构成,配置在纸张200的进纸方向F的对位辊13附近,检测纸张200的通过。详细而言,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配置在与一对辊131、132的触点(以下称为夹持位置133)大致相同的位置来检测纸张200到达对位辊13的情况,或者配置在传送方向F的夹持位置133的下游来检测纸张200从对位辊13被传送的情况。
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例如由光反射器或光断路器构成,配置在进纸辊12与对位辊13之间,来检测纸张200的通过。
如图2所示,作为一个示例,进纸控制部14和判定部15分别构成控制装置100的一部分。关于进纸控制部14和判定部15,在后面详细叙述。
作为一个示例,控制装置100包括进行运算的CPU、预先存储进纸装置2的动作所需的程序或数据等的ROM及RAM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基于从操作部7、第1纸张检测传感器16、第2纸张检测传感器17等输出的信号,控制进纸辊12和对位辊13。操作部7例如接受电源的通断及进纸作业的输入。此外,控制装置100至少可以构成为能够控制进纸辊12,也可以通过控制装置100以外的装置或机构进行对位辊13的控制。
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示例,印刷部3配置在装置主体10内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心处,具有圆柱形印版滚筒31、压辊32和供墨辊33,并且构成为能够印刷纸张200。印版滚筒3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0围绕转轴311旋转,并且在围绕该转轴311的外周面上卷绕制版后的网版纸210。即,印版滚筒31构成为能够在卷绕有制版后的网版纸210的状态下安装到印刷装置1。压辊3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0旋转,并且围绕其转轴的外周面配置成与印版滚筒31的外周面相对。供墨辊33配置成与印版滚筒31内接并且与压辊32大致相对。
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示例,制版部4配置得比装置主体10内的前后方向的中央更靠后侧,并且具有热头21、网版纸卷22等。该制版部基于由图像读取装置8生成的图像的数据或由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部终端(未图示)生成的图像数据,在从网版纸辊22引出的网版纸上用热头21制版。制版后的网版纸安装在印刷部3的印版滚筒31的外周面上。
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示例,排版部5配置得比装置主体1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更靠前侧,并且具有拉入辊51、收卷辊52等。排版部5构成为能够由拉入辊51对卷绕在印版滚筒31上的网版纸210相对于转轴311的周向一端进行保持。卷绕在印版滚筒31上的网版纸210被拉入辊51从印版滚筒31去除并被拉入排版部5内,并且被拉入的网版纸210被收卷辊52收卷。
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示例,排纸部6配置在装置主体10的前端,具有空气吸入式的传送带机构61和排纸台62等。该排纸部6构成为一边吸入空气一边传送由印刷部3印刷的纸张200,并且能够将其排出到排纸台62上。
印刷装置1如下进行动作。从网版纸卷22向制版部4提供网版纸210,在制版部4中通过热头21进行加热穿孔,从而进行制版。制版后的网版纸210被提供到印刷部3,并被卷绕在印版滚筒31上。当制版后的网版纸210被卷装在印版滚筒31上时,纸张200通过进纸装置2向印刷部3供纸。在印刷部3中,纸张200经由印版滚筒31被压辊32按压在供墨辊33上,并且基于制版后的网版纸210进行印刷,上述印版滚筒31由丝网(未示出)和制版后的网版纸210朝径向外侧依次卷绕而得到。在印刷结束后,印刷后的纸张200被发送到排纸部6的排纸台62,用于印刷的制版后的网版纸(即,排版纸)210被排版部5从印版滚筒31剥离并被收卷辊52收卷。
接着,对进纸控制部14和判定部15进行说明。
进纸控制部14控制进纸辊12,进行送进纸张200的第一进纸动作。判定部15对每个被送进的纸张200判定是否通过第1进纸动作送进了纸张200。
这里,参照图3~图7说明第1进纸动作。
图3表示第1进纸动作开始时的进纸装置2以及印刷部3的状态。当第一进纸动作开始时,如图3所示,进纸控制部14在印版滚筒31处于规定位置P0时(换言之,在第一进纸动作中适于进纸辊12的旋转开始的印版滚筒31旋转的定时)使进纸辊12旋转,在装载于装载部11的纸张200中,将垂直方向的最上位的纸张200向印刷部3开始送进。此时,对位辊13位于在一对辊131、132之间形成有间隙的开放位置。
当通过进纸辊12的旋转将纸张200向印刷部3送进时,如图4所示,当印版滚筒31处于规定位置P1时(换言之,在印版滚筒31旋转的第一定时),通过进纸辊12的旋转而被送进的纸张200的前端201被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检测到。
当在第一定时纸张200的前端201被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检测到时,如图5所示,进纸控制部14使对位辊13移动到一对辊131、132相互接触的保持位置。然后,进纸控制部14使进纸辊12旋转并停止以使纸张200的前端201从被第2纸张检测传感器17检测到时起仅移动距离D+α。由此,纸张200的前端201到达对位辊13,在纸张200上形成弯曲。距离D是从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到对位辊13的夹持位置133的距离,距离α是能够在纸张200上形成弯曲的任意距离。因此,在第1进纸动作中,进纸控制部14使进纸辊12旋转,以仅将纸张200送进对纸张200的前端201的初始位置(在进纸辊12停止的状态下装载于装载部11上的状态的最上位的纸张200中的前端201的位置)到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的距离加上距离D和距离α而得到的距离。另外,距离D既可以是沿着纸张200的进纸路径300(图1所示)的路径传送距离,也可以是直线距离。在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附图中,以直线距离表示距离D。
当纸张200的前端201到达对位辊13而形成弯曲时,进纸控制部14不使进纸辊12旋转,而仅使对位辊13旋转。当使对位辊13旋转时,纸张200的前端201向印刷部3移动,形成在纸张200上的弯曲减小。在纸张200的弯曲消失之后,与进纸辊12接触的部分向印刷部3移动。通过该纸张200的移动,进纸辊12从动旋转。另外,不仅对位辊13,也可以使进纸辊12旋转,向印刷部3送进纸张200。
当通过进纸辊13的旋转将纸张200向印刷部3送进时,如图6所示,当印版滚筒31处于规定位置P2时(换言之,在印版滚筒31旋转的第二定时),通过进纸辊13的旋转而被送进的纸张200的前端201被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另外,在印版滚筒31的位置P2中,将制版后的网版纸210安装在印版滚筒31上的钳位34相对于印版滚筒31的旋转方向位于比位置P1更靠下游。
当纸张200的前端201被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之后对准辊13旋转规定量时,如图7所示,进纸控制部14判断出纸张200到达了印刷部3。当判断出纸张200到达了印刷部3时,进纸控制部14使对位辊13移动到打开位置,并结束第一进纸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进纸动作开始后,第1纸张检测传感器16未检测到纸张200的通过的情况下,判定部15判定为未通过第1进纸动作送进纸张200。
在第1纸张检测传感器16未检测到纸张200的通过而由判定部15判定为纸张200未被送进的情况下,进纸控制部14控制进纸辊12以使旋转量比第1进纸动作少,并进行再次送进被判定为未被送进的纸张200的第二进纸动作。
在第一进纸动作开始之后,作为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未检测出纸张200的通过的情况,可以考虑例如图8和图9所示的状态,即在前端201位于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与对位辊13的夹持位置133之间的状态下纸张200停止的情况。如图8和图9所示,当印刷滚筒31处于规定位置P3时(换言之,在印刷滚筒31旋转的第三定时),判定部15判定为纸张200未通过第一进纸动作送进。在这种情况下,即,从前端201停止在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与夹持位置133之间的状态起,使纸张200仅移动与第一进纸动作相同的距离(即距离D+α)时,如图10所示,在纸张200上形成过度弯曲。移动前纸张200的前端201的位置越接近对位辊13,纸张200上形成的过度弯曲变得越大,从而成为导致前端201从对位辊13脱离或纸张200弯曲的原因。因此,在第二进纸动作中,当印刷滚筒31从位置P3进一步旋转并且相对于印刷滚筒31的旋转方向位于比位置P0更靠下游的规定位置P4处时(换言之,在印刷滚筒31旋转的第四定时),如图11所示,进纸控制部14使进纸辊12旋转以使得纸张200移动距离D的1/2。另外,在印版滚筒31的位置P3,将制版后的网版纸210安装在印版滚筒31上的钳位34相对于印版滚筒31的旋转方向位于比位置P2更靠下游。
在第二进纸动作中,进纸控制部14在印刷滚筒31不是位于位置P0而是位于位置P4时使进纸辊12旋转是基于以下理由。在第二进纸动作中,进纸控制部14控制进纸辊12的旋转开始定时,以便在对位辊13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纸张200的前端201不到达对位辊13。假设在与第一进纸动作相同的定时(即,当印刷滚筒31处于位置P0时)使进纸辊12旋转,则有可能会导致在对位辊13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纸张200的前端201到达定位辊13。该情况下,不仅无法通过对位辊13校正纸张200的歪斜,而且在纸张200错位的状态下被传送到对位辊13的下游,从而不能正确地传送纸张200。因此,在第二进纸动作中,进纸控制部14使进纸辊12的旋转开始定时(=P4)比第一进纸动作中进纸辊12的旋转开始定时(=P0)慢。
图12表示通过第二进纸动作使纸张200从图8所示的状态移动距离D的1/2的状态。如图12所示,尽管使纸张200移动了距离D的1/2,但是当在第三印刷滚筒31的旋转定时由判定部15判定为纸张200未被送进时,进纸控制部14可以在印刷滚筒31旋转的第四定时再次使纸张200移动距离D的1/2。即,也可以构成进纸控制部14,以能够多次执行第2进纸动作。该情况下,进纸控制部14能够控制相当于一次第二进纸动作的进纸辊12的旋转量,以使得与将从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到一对辊131、132的触点(即,夹持位置133)为止的距离D除以第二进纸动作的执行次数而得到的距离相等。另外,执行次数意味着能够执行第2进纸动作的次数(可执行次数)。
此外,在第1进纸动作开始后,第2纸张检测传感器17未检测到纸张200的通过的情况下,判定部15也判定为未通过第1进纸动作送进纸张200。
在第2纸张检测传感器17未检测到纸张200的通过而由判定部15判定为纸张200未被送进的情况下,进纸控制部14控制进纸辊12以使旋转量与第1进纸动作相同,并进行再次送进判定为未被送进的纸张200的第三进纸动作。
在第一进纸动作开始之后,作为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未检测出纸张200的通过的情况,可以考虑例如图13所示的状态,即在前端201位于进纸辊12与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之间的状态下纸张200停止的情况。该情况下,即使使纸张200移动与第一进纸动作相同的距离(即,通过对从纸张200的前端201的初始位置到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为止的距离加上距离D和距离α而得到的距离),如图10所示,在纸张200中形成过度弯曲的可能性也很低。因此,在第三进纸动作中,进纸控制部14例如在印刷滚筒31位于规定位置P0时(换言之,在第一进纸动作中适于进纸辊12的旋转开始的、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使进纸辊12旋转以仅移动对从停止的纸张200的前端201到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为止的距离加上距离D和距离α而得到的距离。另外,也可以构成进纸控制部14,以能够多次执行第3进纸动作。
接着,将参考图14说明进纸装置2的进纸动作的控制处理。另外,作为一个示例,控制装置100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来实施以下说明的控制处理。
如图14所示,当进纸动作开始时,进纸控制部14判定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否是进纸定时(例如,印刷滚筒31是否位于图3所示的位置P0)(步骤S1)。重复步骤S1,直到判定为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进纸定时为止。
当判定为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进纸定时时,进纸控制部14使进纸辊12旋转(步骤S2),判定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否是基于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的定时(以下称为前端未到达判定定时)(例如,印刷滚筒31是否位于图13所示的位置P)(步骤S3)。重复步骤S3,直到判定为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前端未到达判定定时为止。另外,图13所示的印刷滚筒31的位置P是图4所示的印刷滚筒31的位置P1与图6所示的印刷滚筒31的位置P2之间的位置,是在没有进纸错误地送进纸张200的情况下纸张200的前端201能够可靠地到达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的规定位置(换言之,印刷滚筒31的旋转定时)。
当判定为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前端未到达判定定时时,判定部15判定是否通过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检测到纸张200的通过(换言之,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是否接通)(步骤S4)。
当判定为通过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检测到纸张200的通过时,进纸控制部14判定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否是基于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的定时(以下称为对位未到达判定定时)(例如,印刷滚筒31是否位于图8所示的位置P3)(步骤S5)。
当判定为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对位未到达判定定时时,判定部15判定是否通过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纸张200的通过(换言之,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是否接通)(步骤S6)。在由第1纸张检测传感器16检测出纸张200的通过的情况下,进纸控制部14判断为正常地进行了进纸动作,结束进纸动作的控制处理。
在步骤S4中,在判定出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未检测到纸张200的通过的情况下,进纸控制部14对计数p加1(步骤S7),判定计数p是否是3(步骤S8)。在判定为计数p不是3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并且再次判定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否是进纸定时。另一方面,在判定为计数p是3的情况下,进纸控制部14判断为错误(步骤S9),结束进纸动作。在图14中,在经过步骤S8返回到步骤S1之后执行的步骤S2中旋转进纸辊12的动作相当于第三进纸动作。即,在图14中,第三进纸动作可以最多执行步骤S8中判定为计数p是1的情况和判定为计数p是2的情况这两次。
在步骤S6中,在判定出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未检测到纸张200的通过的情况下,进纸控制部14对计数q加1(步骤S10),判定计数q是否是3(步骤S11)。在判定为计数q不是3的情况下,进纸控制部14判定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否是进行第二进纸动作的定时(以下称为第二进纸定时)(例如,印刷滚筒31是否位于图11所示的位置P4)(步骤S12)。重复步骤S12,直到判定为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第二进纸定时为止。当判定出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第二进纸定时时,进纸控制部14在使对位辊13停止旋转的状态下使进纸辊12旋转之后(步骤S13),使对位辊13旋转。当印刷滚筒31经过位置P2时,在步骤S5,再次判定印刷滚筒31旋转的定时是否是对位未到达判定定时。另一方面,在判定为计数q是3的情况下,进纸控制部14判断为错误(步骤S9),结束进纸动作。在图14中,在经过步骤S11和步骤12而执行的步骤S13中旋转进纸辊12的动作相当于第二进纸动作。即,在图14中,第二进纸动作可以最多执行步骤S11中判定为计数q是1的情况和判定为计数q是2的情况这两次。另外,在步骤S13中,进纸控制部14控制进纸辊12,以使得相当于一次第二进纸动作的进纸辊12的旋转量与将距离D除以第2进纸动作的可执行次数即2后得到的距离相等。
进纸装置2和印刷装置1能起到下述那样的效果。
根据进纸装置2,在判定为未送进纸张200的情况下,控制进纸辊12以使旋转量比第一进纸动作少,并进行再次送进判定为未被送进的纸张200的第二进纸动作。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由于进纸错误而在再次送进纸张200时在被送进的纸张上形成过度弯曲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实现不产生纸张折断或纸张从对位辊13脱落这样的问题从而能够将纸张200在规定定时进纸的进纸装置2。
进纸装置2还包括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其配置在纸张200的进纸方向F上的对位辊13的附近,检测纸张200的通过。进纸控制部14在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未检测出纸张200的通过而由判定部15判定为纸张200未被送进的情况下,进行第2进纸动作。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由于进纸错误而再次送进纸张200时在被送进的纸张上形成过度弯曲的情况。
进纸装置2还包括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其配置在进纸辊12与对位辊13之间,检测纸张200的通过。在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未检测到纸张200的通过而由判定部15判定为所述纸张未被送进的情况下,进纸控制部14控制进纸辊12以使旋转量与第1进纸动作相同,并进行再次送进被判定为未被送进的纸张200的第三进纸动作。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发生了送进错误时的纸张200的位置再次送进纸张20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送进的纸张上形成过度弯曲。
进纸控制部14能够多次执行第2进纸动作和/或第3进纸动作。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由于进纸错误而再次送进纸张200时,能更可靠地防止在送进的纸张上形成过度弯曲,并且在发生进纸错误时能够有效地送进纸张。
进纸控制部14控制进纸辊12,以使得相当于一次第二进纸动作的进纸辊12的旋转量与将从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到一对辊131、132的触点为止的距离D除以第二进纸动作的执行次数(可执行次数)而得到的距离相等。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由于进纸错误而再次送进纸张200时在被送进的纸张上形成过度弯曲的情况。
根据印刷装置1,通过进纸装置2,能够实现不产生纸张弯折或纸张从对位辊13脱落这样的问题并能够在规定定时将纸张200向印刷部3进纸的印刷装置1。
进纸装置2还能够如下构成。
进纸装置2构成为包括装载部11、进纸辊12、对位辊13、进纸控制部14以及判定部15,进纸控制部14在由判定部15判定为纸张200未被送进的情况下进行第2进纸动作即可。例如,可以省略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通过其他方法来判定是否通过第一进纸动作送进了纸张200。
能够省略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17。该情况下,在图14所示的流程图中,省略步骤S3、步骤S4、步骤S7以及步骤S8。另外,如图15所示,当将从装载于装载部11状态下的纸张200的前端201与进纸辊12之间的触点121到一对辊131、132的触点133为止的距离设为距离D2时,进纸控制部14能够控制进纸辊12,以使得相当于一次第二进纸动作的进纸辊12的旋转量与将距离D2除以第二进纸动作的执行次数(可执行次数)而得到的距离相等。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由于进纸错误而再次送进纸张200时在被送进的纸张上形成过度弯曲的情况。另外,距离D2与距离D同样地,可以是沿着纸张200的进纸路径300(图1所示)的路径传送距离,也可以是直线距离。
进纸控制部14能够将第二进纸动作和/或第三进纸动作构成为能执行1次以上的任意次数。
进纸控制部14在第2进纸动作中,不仅限于使进纸辊12旋转将距离D或距离D2除以第二进纸动作的执行次数(可执行次数)而得到的距离的情况,还能够构成为使进纸辊12旋转小于距离D或距离D2的任意距离。
进纸装置2还可以包括调整进纸辊12对纸张200的接触压力(进纸压力)的进纸压力调整部(未图示)和调整分离构件18对纸张200的接触压力(分离压力)的分离压力调整部(未图示)。在进纸压力和分离压力未被调整为适于纸张200的压力的情况下,产生进纸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但是,通过包括进纸压力调整部和分离压力调整部,从而能够将进纸压力和分离压力调整为适于纸张200的压力,因此能够抑制进纸错误的产生。也就是说,本发明对于不能将进纸压力和分离压力调整为适于纸张200的压力的进纸装置2是非常有效的。此外,进纸压力调整部和分离压力调整部例如设在控制装置100中。
进纸装置2还可以包括对所送进的纸张200的厚度进行检测的纸张厚度检测传感器(未图示)。例如,在进纸方向F上,纸张厚度检测传感器配置在与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大致相同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与进纸方向F正交的纸张200的宽度方向上与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16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例如,进纸压力调整部和分离压力调整部基于由纸张厚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纸张200的厚度,对适于从装载部200送进的纸张(现在开始进纸的纸张)的压力调整进纸压力和分离压力。
另外,纸张厚度检测传感器从进纸动作开始起检测规定张数(例如1~5张)的纸张200的各自的厚度。因此,在纸张厚度检测传感器检测纸张200的厚度期间的进纸动作中,进纸压力和分离压力未被调整为适于纸张200的压力,有可能发生进纸错误。但是,在进纸装置2中,即使产生进纸错误,也不会产生纸张折断或纸张从对位辊脱落这样的问题,能够以规定的定时将纸张200向印刷部进纸。即,本发明在纸张厚度检测传感器检测纸张200的厚度的期间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将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任意实施方式或变形例进行适当组合,从而能起到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所具有的效果。能进行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或实施例彼此的组合或者实施方式和实施例的组合,并且还能将不同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的特征彼此组合。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由于进纸错误而再次送进纸张时不会在送进的纸张上形成过度弯曲的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进纸装置的印刷装置,因此工业上的利用价值大。
标号说明
1 印刷装置
2 进纸装置
3 印刷部
4 制版部
5 排版部
6 排纸部
7 操作部
10 装置主体
11 装载部
12 进纸辊
121 触点
13 对位辊
131、132 辊
133 夹持位置
14 进纸控制部
15 判定部
16 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
17 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
18 分离构件
21 热头
22 网版纸卷
31 印版滚筒
311 转轴
32 压辊
33 供墨辊
34 夹具
51 拉入辊
52 收卷辊
61 传送带机构
62 排纸台
200 纸张
201 前端
210 网版纸
300 进纸路径。

Claims (9)

1.一种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载部,该装载部能装载纸张;
进纸辊,该进纸辊能通过旋转送进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所述纸张中最上位的纸张;
对位辊,该对位辊配置在由所述进纸辊送进的所述纸张的进纸方向上的所述进纸辊的下游,一边与由所述进纸辊送进的所述纸张的前端抵接来纠正所述纸张的歪斜,一边传送所述纸张;
进纸控制部,该进纸控制部控制所述进纸辊,进行送进所述纸张的第一进纸动作;以及
判定部,该判定部对所送进的每一张所述纸张判定是否通过所述第一进纸动作送进了所述纸张,
所述进纸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未送进所述纸张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进纸辊以使旋转量比所述第一进纸动作要少,并进行再次送进判定为未被送进的所述纸张的第二进纸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该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配置在所述纸张的进纸方向上的所述对位辊的附近,检测所述纸张的通过,
所述判定部在所述第一进纸动作开始后未由所述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纸张的通过的情况下,判定为未通过所述第一进纸动作送进所述纸张,
所述进纸控制部在未由所述第一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纸张的通过从而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未送进所述纸张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二进纸动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该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配置在所述进纸辊与所述对位辊之间,检测所述纸张的通过,
所述判定部在所述第一进纸动作开始后未由所述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纸张的通过的情况下,判定为未通过所述第一进纸动作送进所述纸张,
所述进纸控制部在未由所述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纸张的通过从而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未送进所述纸张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进纸辊以使旋转量与所述第一进纸动作相同,进行再次送进判定为未被送进的所述纸张的第三进纸动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纸控制部能多次执行所述第二进纸动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位辊由能夹持所述纸张的一对辊构成,
所述进纸控制部控制所述进纸辊,以使得相当于一次所述第二进纸动作的所述进纸辊的旋转量、与从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状态下的所述纸张的前端与所述进纸辊之间的触点到所述一对辊的触点为止的距离除以所述第二进纸动作的执行次数而得到的距离相等。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纸控制部能多次执行所述第二进纸动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位辊由能夹持所述纸张的一对辊构成,
所述进纸控制部控制所述进纸辊,以使得相当于一次所述第二进纸动作的所述进纸辊的旋转量、与从所述第二纸张检测传感器到所述一对辊之间的触点为止的距离除以所述第二进纸动作的执行次数而得到的距离相等。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纸控制部能多次执行所述第三进纸动作。
9.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进纸装置;以及
印刷部,该印刷部能印刷从所述进纸装置送进的所述纸张。
CN202110720521.4A 2020-06-30 2021-06-28 进纸装置及印刷装置 Pending CN1138600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3064A JP2022011736A (ja) 2020-06-30 2020-06-30 給紙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20-113064 2020-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0018A true CN113860018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90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0521.4A Pending CN113860018A (zh) 2020-06-30 2021-06-28 进纸装置及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11736A (zh)
CN (1) CN113860018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11736A (ja) 2022-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243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per bundling apparatus, and paper bundling method us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63017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5625871B2 (ja) スキュー補正装置、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4683691B (zh)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108820B2 (en)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3860018A (zh) 进纸装置及印刷装置
CN110540098B (zh) 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JP201720862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8265192A (ja) 両面印刷装置
JP2006044906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6386628B2 (ja) 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230682A (ja)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49201B2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4789343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27050B2 (ja) 用紙処理装置
JP4475169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プリンタ
JP2018062410A (ja) 印刷装置
JP7299602B2 (ja) 孔版印刷装置
JP20091734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排出機構、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H05208755A (ja) 枚葉用紙用給紙装置
JP2016052731A (ja) 孔版印刷装置および孔版印刷方法
JPH06144612A (ja) 自動給紙装置の給紙方法
JPH0464554A (ja) 用紙斜行補正機構
JP20053300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04164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