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3023A -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3023A
CN113853023A CN202111267362.3A CN202111267362A CN113853023A CN 113853023 A CN113853023 A CN 113853023A CN 202111267362 A CN202111267362 A CN 202111267362A CN 113853023 A CN113853023 A CN 113853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gap
measurement
positioning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73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53023B (zh
Inventor
赵铮
吕玲
杨中志
钱鹏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Hefei Yi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673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5302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6785 priority patent/WO20230708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53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3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53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3023B/zh
Priority to US18/460,200 priority patent/US2023041309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2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or mo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能够降低定位时延。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LMF发送的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用于对所述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至基站。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定位系统为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时,终端设备需要对多个基站发送的待测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进行定位测量。目前,协议中规定,定位测量过程需要在测量间隙内进行。
但是,服务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测量间隙会存在不能覆盖待测PRS的情况。如果测量间隙不能覆盖待测PRS,终端设备需要向基站发送测量间隙重配置请求,以请求基站重新配置测量间隙。上述测量间隙的重配置会带来时延,从而会导致定位时延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能够降低定位时延。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LMF发送的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用于对所述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至基站。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和/或LMF发送的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由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LMF向终端设备发送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对所述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至基站。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LMF发送的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用于对所述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至基站。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为基站,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和/或LMF发送的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由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LMF,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对所述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至基站。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以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以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程序,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程序,以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程序,以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调用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调用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调用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中的第一测量间隙可以由终端设备自主确定,而不是由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自行确定第一测量间隙,从而可以避免测量间隙的重配置带来的延迟,有利于降低定位时延。另外,终端设备或LMF可以将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发送给基站,使得基站能够获得第一测量间隙的时段,避免数据通信与定位测量的冲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2是一种传统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一种LMF确定终端设备位置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上报测量结果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文先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及通信过程。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100。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基站110和终端设备120。基站11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120通信的设备。基站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120进行通信。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三个基站和一个终端,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基站并且每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中,基站110-a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基站110-b和基站110-c为服务基站的相邻基站。
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定位管理功能(locationmanagement function,LMF)实体130。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6G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又如卫星通信系统,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可以用于连接人、物和机,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基站也可以称为接入网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是指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基站可以广义的覆盖如下中的各种名称,或与如下名称进行替换,比如:节点B(NodeB)、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中继站、接入点、传输点(transmitting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主站MeNB、辅站SeNB、多制式无线(MSR)节点、家庭基站、网络控制器、接入节点、无线节点、接入点(access point,AP)、传输节点、收发节点、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Unit,RRU)、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射频头(remote radio head,RRH)、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定位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中继节点、施主节点或类似物,或其组合。基站还可以指用于设置于前述设备或装置内的通信模块、调制解调器或芯片。基站还可以是6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未来的通信系统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等。基站可以是支持相同或不同接入技术的网络。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基站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基站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例如,直升机或无人机可以被配置成充当移动基站,一个或多个小区可以根据该移动基站的位置移动。在其他示例中,直升机或无人机可以被配置成用作与另一基站通信的设备。
在一些部署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是指CU或者DU,或者,基站包括CU和DU。基站还可以包括AAU。
基站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基站和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中涉及到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也可以为终端设备。
还应理解,本申请中的通信设备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来实现,或者通过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来实现。
定位系统为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时,终端设备可以测量多个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down link,DL)PRS,生成测量报告,并将该测量报告上报给LMF。LMF可以根据上报的信息进行位置解算,得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下面结合图2,对终端设备的定位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下文描述的PRS可以指DL-PRS。
在步骤S202、定位客户端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发起定位服务请求。定位客户端也可以称为外部客户端。定位客户端可以是连接到互联网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互联网向AMF请求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在步骤S204、AMF向LMF发送对终端设备的定位请求。
在步骤S206、LMF根据多个基站上报的PRS的配置信息,选择合适的PRS,作为终端设备的待测PRS。其中,该多个基站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或者,多个基站均为相邻基站,而不包括服务基站。
待测PRS可以为周期性PRS、非周期性PRS、半持续PRS中的至少一种。PRS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PRS的周期性信息、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中的至少一种。
在步骤S208、LMF向终端设备发送待测PRS的配置信息。LMF向终端设备发送待测PRS的配置信息可以指,LMF通过基站将待测PRS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该待测PRS的配置信息对基站来说是透传的,也就是说,基站并不知道信息的内容,仅将信息转发给终端设备。
在步骤S210、终端设备根据待测PRS的配置信息,对待测PRS进行测量。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和频域资源位置处对待测PRS进行测量。
在步骤S212、终端设备根据待测PRS的测量结果,生成测量报告。
在步骤S214、在生成测量报告后,终端设备可以将测量报告上报给LMF。
在步骤S216、LMF根据测量报告进行位置结算,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
测量报告可以包括时间信息、距离信息、角度信息中的至少一种。LMF可以根据时间信息、距离信息、角度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时间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时间差、终端设备的RX-TX时间差等信息。距离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角度信息可以包括上行离开角、下行离开角、上行到达角、下行到达角等信息。
下面以距离信息为例,对LMF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方式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假设有3个基站为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分别记为基站110-a、基站110-b和基站110-c,相应地,终端设备需要对该3个基站发送的PRS分别进行测量,得到三个距离信息,分别记为d1、d2和d3。终端设备将该三个距离信息上报给LMF。由于该3个基站的位置已知,因此,LMF可以利用d1、d2和d3进行位置解算,以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
目前协议中规定,定位测量的过程需要在测量间隙内进行。基站只在测量间隙外调度数据,而不会在测量间隙内调度数据。在测量间隙内,终端设备不会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测量间隙内进行定位测量。限定在测量间隙内进行定位测量有如下两个原因。
1、相邻基站与服务基站存在不同步的情况。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时序与相邻基站的PRS时序不同,导致终端设备无法同时进行数据通信和对相邻基站发送的PRS进行测量。因此,终端设备需要在没有数据通信的测量间隙内进行定位测量。
2、如果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对终端设备的芯片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在进行定位测量时,信号处理的分辨率很小,需要分辨到径,信号处理复杂度较高。受芯片处理能力的限制,终端设备在进行定位测量的同时,芯片没有能力再进行编译码和解调来接收和/或发送数据。因此,终端设备需要在没有数据通信的测量间隙内进行定位测量。
然而,如果待测PRS在测量间隙内进行测量,会存在服务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测量间隙不能覆盖待测PRS的情况,也就是说,待测PRS所在时间段落在测量间隙之外。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需要向基站请求重配置测量间隙。
举例说明,终端设备接收到LMF发送的待测PRS后,可以根据待测PRS所在时间段,确定测量间隙是否覆盖待测PRS。如果测量间隙没有覆盖待测PRS,终端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向基站发送测量间隙重配置请求。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间隙重配置请求后,为终端设备重新配置测量间隙。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发送测量间隙重配置响应。在接收到测量间隙重配置响应后,基于重配置的测量间隙,终端设备开始对待测PRS进行测量。
由上述过程可知,如果测量间隙不能覆盖待测PRS,需要基站重配置测量间隙,而测量间隙的重配置会带来时延,从而会增大终端设备的定位时延。对于一些对时延要求较高的场合,上述定位方式不能满足时延要求。例如车载定位或工业应用场景下的定位需求,为了满足这些场合的定位需求,协议中规定定位的端到端的时延为100ms,物理层的时延要求为10ms,而通过重配置测量间隙的定位方式远远达不到要求。
为了降低定位时延,有人提出定位测量可以不在测量间隙内,即可以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但是,该方法会存在如下几个缺陷。
1、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对终端设备的要求较高。只有处理能力高的终端设备,可以一边进行定位测量,一边进行数据通信。另外,由于数据通信需要消耗芯片的计算能力,因此,如果终端设备同时进行数据通信和定位测量,会增加定位测量的时间,从而也会存在一定的定位时延。
2、该方案需要数据通信和定位测量的协同。但是待测PRS是LMF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基站并不知道待测PRS(如相邻基站的PRS)的配置信息。因此,基站在调度数据时,数据可能会和相邻基站的PRS发生冲突。另外,如果定位测量和数据通信同时进行,相邻基站的PRS时序和本小区的时序需要同步,这限制了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的相邻基站的PRS,终端设备只能接收和服务基站同步的基站发送的PRS,这降低了定位检测的性能。
3、当数据资源、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和定位测量资源发生冲突时,可以通过制定优先级顺序来解决。但是,制定优先级顺序无疑会增加标准复杂度和调度器的负担。
由上可知,终端设备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存在一些技术缺陷,终端设备仍然需要在测量间隙内进行定位测量。但是,在测量间隙内进行定位测量时,如何降低定位时延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降低定位时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通过终端设备自主确定第一测量间隙来解决。换句话说,终端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基站配置的测量间隙,即使待测PRS没有落在测量间隙内,终端设备也可以自主确定第一测量间隙,并直接自主进入第一测量间隙进行定位测量。在上述过程中,终端设备不需要向基站请求测量间隙的重配置,并等待基站对测量间隙的重配置请求进行响应,从而可以节约测量间隙重配置的时间,降低定位测量的时延。
当终端设备自主确定第一测量间隙时,基站不知道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在终端设备自主确定的第一测量间隙内,基站仍然会为终端设备调度数据。当基站调度的数据与相邻基站发送的PRS发生冲突时,会影响定位精度,增加定位时延。基于上述考虑,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还可以由终端设备和/或LMF发送至基站,以使基站获知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避免在第一测量间隙内进行数据调度,产生数据通信与定位测量的冲突。
下面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图4所示的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基站和LMF。基站可以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图4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S410~S430。
在步骤S410,LMF向终端设备发送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
待测PRS可以包括多个基站的PRS。多个基站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或者多个基站均为相邻基站。
在向终端设备发送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之前,LMF还可以接收多个基站上报的PRS的配置信息。LMF可以根据PRS的配置信息,确定待测PRS。
在步骤S420,终端设备根据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用于对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测量间隙可以指终端设备自主确定第一测量间隙,也就是说,第一测量间隙不是由基站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中可以包括待测PRS的配置信息,如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等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测量间隙。其中,第一测量间隙可以包括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即第一测量间隙可以覆盖待测PRS所在时间段。
在步骤S430,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或LMF向基站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
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可以由终端设备通过物理层信令,如上行控制信息(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发送至基站,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向基站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可以降低传输时延。或者,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可以由LMF通过NR定位协议(NR positioning protocol A,NRPPa)发送至基站,也就是说,LMF可以通过NRPPa向基站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通过NRPPa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可以降低传输时延。
终端设备和/或LMF向基站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时刻可以早于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或者说,基站接收第一测量间隙的时刻可以早于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这样可以使得基站尽早获知第一测量间隙的时刻,避免在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之后还为终端设备进行数据调度,引发定位测量与数据通信的冲突。
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发送给基站的,也可以是LMF发送给基站的。LMF在确定终端设备需要测量的待测PRS时,便可以获知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从而能够直接确定第一测量间隙。LMF可以直接将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发送给基站。相比于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的方案,LMF向基站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具有更低的时延,能够节约终端设备接收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的时间。其原因是,终端设备需要先接收LMF发送的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然后才能确定第一测量间隙,将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发送给基站。
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自己确定的,也可以是LMF通知给终端设备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测量间隙。又例如,LMF可以根据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测量间隙。LMF可以将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由此终端设备便能够得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LMF可以通过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也就是说,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
LMF确定第一测量间隙的方式可以和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测量间隙的方式类似。下文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测量间隙为例,对第一测量间隙的确定过程进行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测量间隙可以是协议中已配置好的测量间隙,如下表1所示的测量间隙配置表中的测量间隙。表1所示的测量配置表中包括不同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以及与该图样序号对应的测量间隙的长度信息和重复周期信息。
表1
测量间隙图样序号 测量间隙长度 测量间隙重复周期
0 6 40
1 6 80
2 3 40
3 3 80
4 6 20
5 6 160
6 4 20
7 4 40
8 4 80
9 4 160
10 3 20
11 3 160
12 5.5 20
13 5.5 40
14 5.5 80
15 5.5 160
16 3.5 20
17 3.5 40
18 3.5 80
19 3.5 160
20 1.5 20
21 1.5 40
22 1.5 80
23 1.5 160
24 10 80
25 20 160
以表1为例,终端设备可以从表1所示的测量配置表中选择第一测量间隙。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从测量配置表中选择第一测量间隙。终端设备在选择第一测量间隙时,可以选择能够包括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的测量间隙。
测量配置表中的测量间隙可以是预存在终端设备中的,或者也可以是基站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也可以是协议中约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基站可以将测量配置表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从测量配置表中选择第一测量间隙。又例如,基站可以从测量配置表中选择多个测量间隙(或称候选测量间隙),并将该多个测量间隙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该多个测量间隙后,从该多个测量间隙中选择第一测量间隙。
多个测量间隙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多个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测量间隙的长度(measurement gap length,MGL)、测量间隙的重复周期(measurementgap repetition period,MGRP)。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测量间隙也可以是终端设备自定义的测量间隙。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确定为第一测量间隙。又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的基础上,增加预设时间,从而生成第一测量间隙。所述预设时间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射频切换。
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和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将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发送至基站后,可以使基站获知第一测量间隙的时域资源位置,以使基站在第一测量间隙外调度数据,避免数据通信与定位测量发生冲突。
第一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可以是表1中的图样序号。基站接收到第一测量间隙的序号后,可以从表1中查询该序号对应的第一测量间隙,从而可以确定第一测量间隙的长度以及重复周期等信息。
另外,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可以使基站能够获知终端设备将何时开始进入第一测量间隙,基站可以从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起不为终端设备调度数据。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可以使基站能够获知终端设备何时结束第一测量间隙,基站可以在第一测量间隙结束后为终端设备调度数据。
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可以是终端设备自主确定的,也可以是LMF通知给终端设备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测PRS所在时间段,确定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又例如,LMF可以根据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并将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获得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可以为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即开始接收时刻)。又例如,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早于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也就是说,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可以为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向前偏移第一预设时间的时刻。设置第一预设时间是考虑到终端设备在从数据通信状态转换为定位测量状态时,需要进行射频调整,该第一预设时间是为终端设备进行射频调整预留的时间。在对第一个PRS进行测量时,终端设备已经完成了射频调整,可以立即开始进行测量,从而能够达到降低定位时延的目的。
该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是协议中约定的,或者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确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自主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可以是终端设备自主确定的,也可以是LMF通知给终端设备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测PRS所在时间段,确定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又例如,LMF可以根据待测PRS的时域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并将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获得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可以为待测PRS中最后一个PRS的接收时刻(即接收完成时刻)。又例如,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可以晚于最后一个PRS的接收时刻,也就是说,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可以为待测PRS中最后一个PRS的接收时刻向后偏移第二预设时间的时刻。设置第二预设时间是考虑到终端设备在对待测PRS进行测量后,需要进行一些数据处理,以生成测量报告,该第二预设时间是为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处理预留的时间。
该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是协议中约定的,或者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确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自主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场景的不同,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例如,不同场景对定位时延的要求不同,对于时延要求较高的场景,终端设备可以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对于时延要求较低的场景,终端设备可以不自主进入测量间隙,而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定位测量,即可以向基站请求重配置测量间隙。又例如,不同终端设备具有不同的测量能力,有的终端设备支持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有的终端设备不支持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如果终端设备不支持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则终端设备可以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则终端设备可以不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可以是由终端设备执行的,也可以是由LMF执行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如果是由LMF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则LMF可以将确定的结果发送给终端设备。例如,LMF向终端设备发送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该定位测量信息中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下面以终端设备确定是否可以自主进入测量间隙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信息和/或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可以表示终端设备直接在自主确定的第一测量间隙内进行定位测量。QoS的信息可以是LMF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目前,协议中引入了多个QoS等级,定位客户端可以向LMF指示包含精度值和响应时间的QoS等级。每个QoS等级都对应有水平精度值、垂直精度值和响应时间中的至少一种。定位客户端可以通过网关移动位置中心(gateway mobile location center,GMLC)或AMF向LMF发送QoS的信息,QoS的信息包括QoS的等级、精度值和响应时间等信息。
定位客户端向LMF指示QoS信息后,LMF可以通过LTE定位协议(LTE positioningprotocol,LPP)向终端设备请求定位测量或估计。LPP请求定位信息(LPP requestlocation information)中可以包含QoS信息,QoS信息中可以包括QoS等级、水平精度值、垂直精度值和响应时间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QoS信息,确定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可选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中可以包括QoS信息。QoS信息与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例如,什么等级的QoS,终端设备可以自主进入测量间隙;什么等级的QoS,终端设备不可以自主进入测量间隙。终端设备在接收到QoS信息后,可以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确定是否可以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QoS信息与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协议中规定的,或者,也可以是LMF或者基站通知给终端设备的。例如,LMF可以通过LPP向终端设备发送该对应关系,或者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对应关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如能够同时进行数据通信和定位测量)。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则终端设备可以不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如果终端设备不支持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则终端设备可以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QoS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例如,如果终端设备不支持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且根据QoS信息确定终端设备需要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则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反之,在其他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不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举例说明,终端设备可以先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则终端设备可以不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如果终端设备不支持在测量间隙外进行定位测量,则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根据QoS信息,确定终端设备需要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如果QoS信息对应的是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则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如果QoS信息对应的是终端设备不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则终端设备不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上文是以终端设备确定是否可以自主进入测量间隙为例进行描述的,可以理解的是,LMF也可以按照上述方式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即进入测量间隙,例如,LMF也可以根据QoS的信息和/或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此处为了简洁,不再赘述。
LMF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的方式能够保证测量间隙的控制在系统设备中。LMF在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的信息后,可以尽早通知基站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LMF可以在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前,将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测量间隙的信息通知基站,从而可以保证基站的有效调度,降低干扰。
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可以是基于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为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QoS、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如上文所述,第一信息可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如果确定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则终端设备和/或LMF可以向基站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如果确定终端设备不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则终端设备和/或LMF可以不向基站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
终端设备和/或LMF还可以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第一测量间隙。当然,终端设备或LMF也可以不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而是通过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隐式指示终端设备是否自主进入第一测量间隙。例如,如果接收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则基站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将自主进入第一测量间隙。也就是说,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可用于指示基站终端设备自主进入第一测间隙。如果没有接收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则基站可以默认终端设备不自主进入第一测量间隙。
基站在接收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后,可以不在第一测量间隙内调度数据,而在第一测量间隙外调度数据,从而防止数据通信与定位测量发生冲突。
终端设备和/或LMF还可以向基站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基站第一测量间隙测量结束。在接收到第二信息后,基站可以确定终端设备的定位测量结束,基站可以对终端设备进行数据调度。
作为一个示例,终端设备可以在定位测量结束后,向基站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可以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请求。终端设备在测量结束后,会向基站发送PUCCH SR请求。PUCCH SR请求用于请求上行资源以进行测量结果的上报。基站在接收到PUCCH SR请求后,可以确定第一测量间隙的测量结束。
下面结合图5,对定位测量的过程进行描述。
终端设备在测量间隙内对PSR1、PSR2和PSR3进行测量,在测量结束后,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PUCCH SR请求。基站接收到PUCCH SR请求后,可以通过PUCCH上行链路(uplink,UL)授权(grant)为终端设备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终端设备利用PUSCH向基站发送测量结果。
当然,除了通过PUCCH SR请求隐式指示第一测量间隙测量结束外,终端设备也可以向基站发送单独的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一测量间隙测量结束。
作为另一个示例,LMF在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后,可以认为终端设备测量结束。进一步地,LMF可以向基站发送第二信息,以指示第一测量间隙测量结束。
通过上文的描述可知,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定位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location service,LCS)的QoS信息、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待测PRS的配置信息、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该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可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可以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和/或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等。
下面结合图6和图7,从系统流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6示出的是LMF向基站通知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在步骤S602、定位实体向AMF提出定位服务请求。
在步骤S604、AMF向LMF发送定位请求。
在步骤S606、LMF和终端设备通过LPP信令进行针对定位测量信息的交互。LMF获得终端设备定位测量能力的相关信息。
在步骤S608、LMF确定终端设备需要测量的待测PRS。
在步骤S610、LMF向终端设备发送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该定位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定位辅助信息、定位服务的QoS信息、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待测PRS(终端设备需要测量的PRS)的配置信息、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在步骤S612、LMF向基站发送NRPPa信令,该NRPPa信令可用于通知基站终端设备将要自主进入测量间隙。该NRPPa信令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设备将要进行定位测量、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第一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
如果NRPPa信令中包括第一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则基站可以查询测量间隙配置表(如表1所示),确定第一测量间隙的长度和重复周期。基站可以根据第一测量间隙的长度和重复周期,确定第一测量间隙的中止时间,并在第一测量间隙外为终端设备调度数据。
在步骤S614、基站根据NRPPa信令,确定终端设备进入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并从开始时刻起停止为终端设备调度上行数据包和下行数据包。
在步骤S616、终端设备进行定位测量。终端设备可直接在待测PRS所在时间段对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
在步骤S618、终端设备向LMF上报测量结果。
在步骤S620、LMF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结果后,可以向基站发送测量完成消息,以指示第一测量间隙测量结束。
在步骤S622、基站接收到测量完成消息后,可以结束第一测量间隙,开始为终端设备调度上行数据包和下行数据包。
在步骤S624、LMF向AMF发送定位服务响应。
图7示出的是一种终端设备向基站通知第一测量间隙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在步骤S702、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候选测量间隙。
在步骤S704、LMF向终端设备发送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该定位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定位辅助信息、定位服务的QoS信息、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待测PRS(终端设备需要测量的PRS)的配置信息、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在步骤S706、终端设备根据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从候选测量间隙中选择第一测量间隙。
在步骤S708、终端设备通过UCI向基站发送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该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可用于指示基站终端设备将自主进入第一测量间隙。该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包括第一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
在步骤S710、基站接收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后,确定终端设备自主进入第一测量间隙。基站根据第一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确定第一测量间隙的长度和重复周期,并停止在第一测量间隙内调度数据,而在第一测量间隙外调度数据。
在步骤S712、终端设备对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
在步骤S714、测量结束后,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PUCCH SR,以请求上报测量结果的上行资源。
在步骤S716、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PUCCH SR,可以通过PDCCH UL grant为终端设备调度PUSCH。另外,基站接收到PUCCH SR,可以确定终端设备的测量结束。进一步地,基站可以为终端设备调度数据。
在步骤S718、终端设备向LMF上报测量结果。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基站调度的PUSCH发送测量结果。
上文结合图1至图7,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下面结合图8至图11,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装置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图8中的装置800可以为上文描述的任意一种终端设备。该装置8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810和确定单元820。
接收单元810,用于接收LMF发送的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
确定单元820,用于根据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用于对所述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至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早于所述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时刻早于所述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和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通过UCI发送至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LMF通过NRPPa信令发送至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所述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所述第一测量间隙。
可选地,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定位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QoS信息、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所述待测PRS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是基于第一信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QoS、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8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测PRS的配置信息,从多个测量间隙中选择所述第一测量间隙。
可选地,所述装置800还包括发送单元830,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所述第一测量间隙测量结束。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为PUCCH SR请求。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图9中的装置900可以为上文描述的任意一种基站。该装置90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910。
第一接收单元91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和/或LMF发送的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由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早于所述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时刻早于所述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包括所述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收单元910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UCI发送的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收单元910具体用于:接收所述LMF通过NRPPa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所述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所述第一测量间隙。
可选地,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定位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QoS信息、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所述待测PRS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是基于第一信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QoS、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可选地,所述装置900还包括发送单元920,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多个测量间隙的配置信息,所述多个测量间隙的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选择所述第一测量间隙。
可选地,所述装置900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930,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所述第一测量间隙测量结束。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为PUCCH SR请求。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图10中的装置1000具有定位管理功能,装置1000可以为上文描述的任意一种LMF。该装置1000可以包括第一发送单元1010。
第一发送单元101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对所述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至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早于所述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时刻早于所述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包括所述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通过UCI发送至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LMF通过NRPPa信令发送至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所述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所述第一测量间隙。
可选地,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定位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QoS信息、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所述待测PRS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是基于第一信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QoS、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可选地,所述装置1000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1020,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所述第一测量间隙测量结束。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1中的虚线表示该单元或模块为可选的。该装置11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装置1100可以是芯片、终端设备、基站或LMF。
装置1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10。该处理器1110可支持装置1100实现前文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该处理器11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例如,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120。存储器1120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可以被处理器1110执行,使得处理器1110执行前文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存储器1120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1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110中。
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130。处理器1110可以通过收发器11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例如,处理器1110可以通过收发器11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数据收发。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或网络设备中,并且该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由终端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或网络设备中,并且该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由终端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或网络设备中,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由终端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读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7)

1.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定位管理功能LMF发送的待测定位参考信号PRS的定位测量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用于对所述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至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早于所述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时刻早于所述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和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通过上行控制信息UCI发送至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LMF通过新无线定位协议NRPPa信令发送至基站。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所述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所述第一测量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定位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所述待测PRS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是基于第一信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QoS、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测PRS的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对所述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测PRS的配置信息,从多个测量间隙中选择所述第一测量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所述第一测量间隙测量结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调度请求SR请求。
13.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和/或定位管理功能LMF发送的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由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待测定位参考信号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早于所述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时刻早于所述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包括所述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和/或LMF发送的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上行控制信息UCI发送的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和/或LMF发送的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LMF通过新无线定位协议NRPPa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所述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所述第一测量间隙。
20.根据权利要求13-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定位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所述待测PRS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21.根据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是基于第一信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QoS、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22.根据权利要求13-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多个测量间隙的配置信息,所述多个测量间隙的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选择所述第一测量间隙。
23.根据权利要求13-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所述第一测量间隙测量结束。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调度请求SR请求。
25.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管理功能LMF向终端设备发送待测定位参考信号PRS的定位测量信息,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对所述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至基站。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早于所述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时刻早于所述待测PRS中第一个PRS的接收时刻。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包括所述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图样序号、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29.根据权利要求25-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通过上行控制信息UCI发送至基站。
30.根据权利要求25-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LMF通过新无线定位协议NRPPa信令发送至基站。
31.根据权利要求25-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所述终端设备自主进入所述第一测量间隙。
32.根据权利要求25-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定位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所述待测PRS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开始时刻、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结束时刻。
33.根据权利要求25-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是基于第一信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QoS、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允许自主进入测量间隙。
34.根据权利要求25-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LMF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所述第一测量间隙测量结束。
35.一种无线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定位管理功能LMF发送的待测定位参考信号PRS的定位测量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用于对所述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至基站。
36.一种无线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和/或定位管理功能LMF发送的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由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待测定位参考信号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确定。
37.一种无线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有定位管理功能LMF,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待测定位参考信号PRS的定位测量信息,所述待测PRS的定位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对所述待测PRS进行定位测量的第一测量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和/或所述LMF发送至基站。
CN202111267362.3A 2021-10-28 2021-10-28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8530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7362.3A CN113853023B (zh) 2021-10-28 2021-10-28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21/136785 WO2023070851A1 (zh) 2021-10-28 2021-12-09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18/460,200 US20230413099A1 (en) 2021-10-28 2023-09-01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7362.3A CN113853023B (zh) 2021-10-28 2021-10-28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3023A true CN113853023A (zh) 2021-12-28
CN113853023B CN113853023B (zh) 2023-05-12

Family

ID=78983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7362.3A Active CN113853023B (zh) 2021-10-28 2021-10-28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3099A1 (zh)
CN (1) CN113853023B (zh)
WO (1) WO202307085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0468A1 (en) * 2022-01-10 2023-07-13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Autonomous preconfigured measurement gap activation for prs measurement
WO2023131012A1 (zh) * 2022-01-05 2023-07-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测量间隙确定方法、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5450A (zh) * 2011-01-10 2012-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6454931A (zh) * 2015-08-12 2017-02-2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控制异质网络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与用户装置
CN110958685A (zh) * 2018-09-26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以及装置
CN110958630A (zh) * 2018-09-26 2020-04-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及设备
CN111356075A (zh) * 2018-12-22 202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站点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2583563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1120023A1 (zh) * 2019-12-17 2021-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WO2021194274A1 (ko) * 2020-03-25 2021-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86661B2 (en) * 2006-03-02 2011-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ransmission gaps for cell measurements
CN102271357B (zh) * 2010-06-01 2016-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指示传输间隙样式序列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16511A (zh) * 2010-07-06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启动压缩模式的方法、终端和通信系统
WO2012009850A1 (zh) * 2010-07-20 2012-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间隙样式序列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EP2963963B1 (en) * 2013-08-09 2018-10-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effectively provid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bout small cell that has small cell service region
CN106559826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非授权载波测量间隙配置及测量方法及相应基站、终端
US9723437B1 (en) * 2016-02-01 2017-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ositioning performance on a mobile device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capabilities
EP3695664B1 (en) * 2017-10-13 2023-09-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reference determination in inter-rat tdoa
CN111342943B (zh) * 2019-04-29 2021-07-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s资源配置方法、测量间隔配置方法和相关设备
US20210067990A1 (en) * 2019-08-28 2021-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 gaps for positioning measurements outside bandwidth part
US20210058891A1 (en) * 2019-11-04 2021-02-25 Intel Corporation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rs)-based reference signal time difference (rstd) measurements
BR112022015422A2 (pt) * 2020-02-12 2022-09-27 Qualcomm Inc Capacidade de múltiplas técnicas de posicionamento de downlink
US11736934B2 (en) * 2020-04-28 2023-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nimum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RS) processing when measurement gaps are not configured
US11871436B2 (en) * 2020-05-14 2024-01-09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UE measurement delay and granularity for new radio positioning measurement
US11800486B2 (en) * 2020-06-29 2023-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update of 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during an ongoing new radio (NR) positioning session
CN113905398A (zh) * 2020-07-06 2022-01-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间隔配置请求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922931B (zh) * 2020-07-09 2022-1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定位测量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US11882066B2 (en) * 2020-07-27 2024-0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ve cancellation of on-demand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RS) occasions
US20220046444A1 (en) * 2020-08-04 2022-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 gap sharing betwe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measurements
EP4193561A1 (en) * 2020-08-05 2023-06-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Handling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systems
EP4193556A1 (en) * 2020-08-05 2023-06-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EP4195758A1 (en) * 2020-08-05 2023-06-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US11743752B2 (en) * 2020-09-14 2023-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measurement gaps
US20230296718A1 (en) * 2020-09-15 2023-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on of positioning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considerations
CN114557065A (zh) * 2020-09-18 2022-05-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的定位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01546A (zh) * 2020-10-26 2022-05-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测量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US20220225462A1 (en) * 2021-01-14 2022-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inactive and rrc idle mode positioning configuration
US11689951B2 (en) * 2021-01-28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 gap (MG) consideration of sidelink (SL)-assisted positioning
BR112023018699A2 (pt) * 2021-03-26 2023-10-24 Qualcomm Inc Métodos e aparelhos para formulação de período de medição para posicionamento
US20230037439A1 (en) * 2021-08-05 2023-02-09 Mediatek Inc. Measurement time reduction for positioni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5450A (zh) * 2011-01-10 2012-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6454931A (zh) * 2015-08-12 2017-02-2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控制异质网络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与用户装置
CN110958685A (zh) * 2018-09-26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以及装置
CN110958630A (zh) * 2018-09-26 2020-04-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及设备
CN111356075A (zh) * 2018-12-22 202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站点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2583563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1120023A1 (zh) * 2019-12-17 2021-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WO2021194274A1 (ko) * 2020-03-25 2021-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1012A1 (zh) * 2022-01-05 2023-07-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测量间隙确定方法、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WO2023130468A1 (en) * 2022-01-10 2023-07-13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Autonomous preconfigured measurement gap activation for prs measur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413099A1 (en) 2023-12-21
WO2023070851A1 (zh) 2023-05-04
CN113853023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1326B (zh) 一种时间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KR20190092548A (ko) 포지셔닝 방법 및 시스템, 및 관련 디바이스
EP3544340B1 (en) Lmu device fu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160337805A1 (en) User equipment, device to device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backhaul device and assistant positioning method for device to device user equipment
US2023041309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1017673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141219A1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671201A (zh) 一种上行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888986A (zh) 用于定位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818552B (zh) 一种基于cu-du架构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4503703A (zh) 基于前导码的定位方法和设备
EP428065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d on reference signal,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2024008990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hat are used for positioning
US12004105B2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147699A1 (en)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and measurement update
EP434047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ition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136611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017688A (zh) 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
CN117397321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核心网设备和通信设备
CN11791791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397319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315996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7616834A (zh) 侧行定位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659963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用于prs的测量的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5866528A (zh) 测距方法及测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4

Address after: Room 513, floor 5, No. 6, Lane 205, Gaoji Road, Siji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01

Patentee after: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HEFEI YI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13, floor 5, No. 6, Lane 205, Gaoji Road, Siji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01

Patentee before: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