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8195A - 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校准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校准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8195A
CN113848195A CN202010597250.3A CN202010597250A CN113848195A CN 113848195 A CN113848195 A CN 113848195A CN 202010597250 A CN202010597250 A CN 202010597250A CN 113848195 A CN113848195 A CN 113848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or
detection signal
intensity
target value
value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72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华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72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81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8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8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7Scattering, i.e. diffuse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28Investigating the spectrum
    • G01J3/44Raman spectrometry; Scattering spectrometry ;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 G01J3/4412Scattering spectr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所述特定蛋白分析仪用于检测血液样本中特定免疫聚合物的含量。先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试剂;然后启动所述检测器进行检测获取检测信号;再基于原始增益系数计算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其与预设的靶值范围进行比较,在其未处于预设的靶值范围内时,调整增益系数直至其处于靶值范围内;最后存储调整后的所述增益系数。本申请方法通过对检测试剂的信号强度来调整原始增益系数,使得检测器获得的检测信号强度处于预设的靶值范围内,能够保证特定蛋白分析仪的检测信号强度一致性,消除系统误差,提升精度。本申请还涉及另一种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一种特定蛋白分析仪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校准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体外诊断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一种特定蛋白分析校准系统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和尿蛋白等特定蛋白物质的定量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大意义。这些项目的检测中主要使用具有催化作用的乳胶颗粒球作为催化剂,使得抗原抗体加速产生免疫聚合反应,通过检测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凝聚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免疫聚合物的数量来测定其含量。当照射光源照射含有被检测物质的溶液时,部分入射光透过溶液射出,另一部分入射光被免疫聚合物散射而发生折射。特定的不同数量的免疫聚合物会产生不同强度的散射光信号强度。通过测定该特定的散射的光信号强度,然后根据散射光信号强度的差别便可计算得到对应被检测物质的数量。
但由于特定蛋白分析仪自身存在系统误差,即使相同数量的被检测物质在特定蛋白分析仪的各检测器之间所响应的散射光信号强度也会存在偏差。而且,系统误差对被检测物质的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时会影响特定蛋白分析仪的检测精度,若不做适当的监测及控制,容易出现检测过程中系统异常未被察觉、响应信号强度截止、响应信号强度的分辨率不足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对特定蛋白分析仪的散射光信号强度进行校准修正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一种特定蛋白分析仪、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保证特定蛋白分析仪中各检测器之间所响应的散射光信号强度尽可能一致。
本申请具体包括如下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所述特定蛋白分析仪用于检测血液样本中特定免疫聚合物的含量,包括如下步骤:
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试剂;
启动所述检测器并对所述试剂进行检测,获取检测信号;
基于原始的增益系数计算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所述靶值范围内,则调整所述检测器的所述增益系数,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
存储调整后的所述增益系数。
其中,所述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试剂,包括:
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乳胶试剂或者稀释液。
其中,所述调整所述检测器的增益系数,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包括:
通过步进法递增或递减调整所述增益系数至少一次,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
其中,所述调整所述检测器的增益系数,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包括:
通过所述检测器的硬件电路内部数字逻辑关系计算并调整所述检测器的增益系数,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
其中,所述调整所述检测器的增益系数,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之后,还包括:
复核所述检测器的检测信号,以确定调整后的所述增益系数将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匹配至所述靶值范围内。
其中,所述检测器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试剂的反应池,所述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试剂之前,还包括:
清洗并排空所述反应池;
然后,所述存储调整后的所述增益系数之后,还包括:
清洗并排空所述反应池,以在所述反应池进行后续测量工作。
其中,所述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试剂,包括:
向所述反应池中注入试剂,且所述试剂在所述反应池中的液面高度等于或高于所述检测器的安全液面高度。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中,通过在需要校准的检测器对试剂进行检测并获取检测信号,然后通过原始的增益系数计算该检测信号的强度是否处于预设的靶值范围内,来对应调整所述增益系数,保证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最后存储调整后的所述增益系数。本方法通过对试剂进行检测而获得的信号强度来调整原始增益系数,使得检测器获得的检测信号强度处于预设的靶值范围内,能够保证特定蛋白分析仪的检测信号的强度的一致性,消除特定蛋白分析仪的系统误差对检测信号的强度带来的偏差影响,从而提升特定蛋白分析仪的检测精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出另一种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所述特定蛋白分析仪用于检测血液样本中特定免疫聚合物的含量,所述特定蛋白分析仪包括需要校准的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所述第一检测器中注入试剂;
启动所述第一检测器并对所述试剂进行检测,获取第一检测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检测器原始的第一增益系数计算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第一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所述第一靶值范围内,则调整所述第一检测器的所述第一增益系数,直至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第一靶值范围内;
将所述第一检测器中的所述试剂转移至所述第二检测器中;
启动所述第二检测器并对所述试剂进行检测,获取第二检测信号;
基于所述第二检测器原始的第二增益系数计算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第二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所述第二靶值范围内,则调整所述第二检测器的所述第二增益系数,直至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第二靶值范围内;
分别存储调整后的所述第一增益系数和所述第二增益系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特定蛋白分析校准系统,包括:
加样单元,用于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试剂;
检测单元,用于启动所述检测器并对所述试剂进行检测,获取检测信号;
校准单元,用于基于原始的增益系数计算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所述靶值范围内,则调整所述检测器的增益系数,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调整后的所述增益系数。
其中,需要校准的所述检测器包括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所述加样单元还用于将加载于所述第一检测器内的所述试剂转移至所述第二检测器内。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并配置为引起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
在本申请的第二、第三以及第四方面,应用的原理均与本申请第一方面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原理类似,都是通过对试剂的检测来调整原始增益系数,进而保证检测器所获得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预设的靶值范围之内,保证特定蛋白分析仪的各检测器之间检测信号强度的一致性,并消除系统误差带来的影响,提升特定蛋白分析仪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特定蛋白分析仪的内部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中步骤S30a的逻辑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的自动工作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图6实施例所对应的特定蛋白分析仪的进排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特定蛋白分析校准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见图1所示的本申请涉及的特定蛋白分析仪100。特定蛋白分析仪100中至少包含一个用于检测血液样本中特定免疫聚合物的含量的检测器10。检测器10内包括有用于承载和检测所需反应液的反应池11,以及用于对反应池11内的反应液进行检测的光学组件12。因为特定蛋白物质在样本中的含量普遍较低,其产生的特定免疫聚合物的数量变化相对细微,因此特定蛋白分析仪100中的检测器10需要具备在低浓度区域具有高灵敏度检测的特性。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10中注入试剂;
具体的,特定蛋白分析仪100在组装完成、维修并更换检测器10、长时间使用或发现个别检测器10的检测信号明显异常等场景下,需要对检测器10进行校准,以确保检测器10获得的检测数据有效。通常的,可预先通过检测器10对已知浓度的物质进行检测,来制定该已知浓度的物质与散射光信号强度变化关系的校准曲线,然后基于该校准曲线来测定特定蛋白对应的检测物质的数量。
现有的技术手段大多通过使用固体散射体、结晶化玻璃、扩散板、标准粒子等作为已知浓度的物质来辅助对检测器10的检测信号强度校准。这些物质均需要在特定蛋白分析仪100外完成配置,再手动注入检测器10中完成检测和校准。且这些物质单体间同样存在不确定的偏差,使得校准结果出现差异。现有技术中还有部分校准手段是不加入测量物质,仅仅对待测量状态的光束的信号强度进行控制。而待测量状态的光束的信号响应特性与引入测量物质时的信号响应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造成校准效果不符合预期的现象。
而在本申请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中,直接利用特定蛋白分析仪100中用于配置检测用反应液的试剂来辅助检测信号强度的检测。因为输送试剂的管路直接连通至检测器10的内部,使得本申请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在利用试剂作为检测器10校准的测量物质时,其向检测器10注入试剂的步骤可以在特定蛋白分析仪100的内部自动完成。且用于配置反应液的试剂的状态一致性较高,注入试剂的剂量可以由特定蛋白分析仪100自动控制等特点,使得本申请特定蛋白分析仪100校准方法的测量物质一致性得以保证。
S20、启动检测器10并对试剂进行检测,获取检测信号;
具体的,在检测器10中被注入试剂之后,启动检测器10进行检测并获取检测信号,属于特定蛋白分析仪100的常规操作。区别仅在于因为检测器10内仅包括试剂,其获取的检测信号即为对应该试剂的检测信号。
另一方面,在检测器10启动之后,通常还会等待10ms左右的间隔时间,待检测器10的硬件电路完全响应、获取到的检测信号趋于稳定后,检测器10再对检测信号进行获取,能够保证得到的检测信号真实可靠。
S30、基于原始的增益系数计算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靶值范围内,则调整检测器10的增益系数,直至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靶值范围内;
具体的,检测器10在获取到检测信号后,会基于原始的增益系数计算该检测信号的强度,以验证检测信号的强度是否处于预设的靶值范围内。预设的靶值范围通常设置为19000-25000AD。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出于实际检测项目的不同,或对于检测精度的需求不同,预设的靶值范围也不限于该范围或者将靶值范围设置的更小。
增益系数和靶值范围都是检测器10内预设的参数,其中增益系数用于计算检测信号的强度,靶值范围用于规定检测器10的检测信号强度的有效工作范围。检测器10内原始的增益系数和靶值范围通常基于经验值设置,且原始的增益系数和预设的靶值范围通常存在对应关系。即当检测器10的系统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时,其对试剂进行检测所获得的检测信号在基于原始的增益系数计算下得到的强度会处于预设的靶值范围之内。
而当检测器10的系统误差超出可接收范围时,检测器10对试剂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信号也会随之出现偏差,再基于原始的增益系数计算其强度则会超出预设的靶值范围。前述中提到,特定蛋白分析仪100中的检测器10需要具备在低浓度区域具有高灵敏度检测的特性,并基于已知浓度的物质与散射光信号强度的对照关系(即该已知浓度的物质与散射光信号强度变化关系的校准曲线)来确定特定免疫聚合物的数量。因此检测器10的检测信号强度偏差,会造成特定蛋白分析仪100的检测数据失真,降低检测精度。
此时,需要对应调整检测器10的增益系数,使得检测信号在调整后的增益系数下,计算出的强度能够重新处于预设的靶值范围之内。可以理解的,通过调整增益系数以使得检测信号与靶值范围匹配之后,能够消除检测器10的系统误差对检测信号强度所造成的影响,由此提升了特定蛋白分析仪100的检测精度。
另一方面,因为增益系数与检测信号的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非线性关系,这使得增益系数不易于仅通过一次调整即可使得检测信号的强度匹配到预设靶值范围之内。对于增益系数的调整可能存在多次、反复调整的过程,且基于对增益系数的调整方式不同,增益系数的调整次数也存在差异。本申请方法并不严格限定增益系数的调整方式或次数,只要对增益系数持续调整,直至调整后的增益系数能将检测信号的强度匹配至预设的靶值范围之内,即可达到对检测器10进行校准的目的。
需要提出的是,如果原始增益系数的数值为1,则表明检测信号的强度通过该数值为1的增益系数的计算之后,会依然保持其原有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即增益系数的数值为1时并不会对检测信号的强度形成数值上的变化,因此出于节约资源的考虑,在基于原始增益系数计算检测信号的强度之前,还可以增加对原始增益系数的数值判定步骤,即当判定到原始增益系数的数值为1时,可以无需利用该原始增益系数来计算检测信号的强度,而是直接将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靶值范围内,则判定原始增益系数无需进行调整,可以在后续检测过程中继续沿用该数值为1的增益系数;而当检测信号的强度未处于预设的靶值范围内时,则判定原始增益系数需要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后的增益系数能将检测信号的强度匹配至预设的靶值范围之内。
S40、存储调整后的增益系数。
具体的,因为调整后的增益系数可以消除检测器10的系统误差,且使得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靶值范围之内,因此需要将该调整后的增益系数进行存储,并对原始的增益系数进行替换,以提升检测器10的检测精度。可以理解的,当检测器10基于调整后的增益系数对试剂进行检测所获得的检测信号所计算的强度处于靶值范围内时,则检测器10在后续基于调整后的增益系数对由试剂和样本配置的反应液的检测所获得的检测信号的强度也能处于靶值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若检测器10在步骤S30中验证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预设的靶值范围内,则表明该检测器10的系统误差处于可接收的范围以内,检测器10内原始设置的增益系数可以满足特定蛋白分析的精度需求,无需再做调整。因此在本步骤中,可以将该场景下原始的增益系数视为调整后的增益系数进行直接存储,以保证检测器10后续特定蛋白检测过程中的精度合格。
由此,本申请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通过利用试剂作为测量物质,可以保证测量物质具备良好的一致性。然后利用检测器10对试剂的检测,并根据获取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对应调整增益系数,以保证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靶值范围一致,再对调整后的增益系数进行存储,可以保证后续检测器10对反应液进行检测时的检测信号的强度也处于靶值范围之内,由此获得的检测数据更加真实,也相应提高了特定蛋白分析仪100的检测精度。
可以理解的,当特定蛋白分析仪100中具有多个需要校准的检测器10时,可以依次对多个检测器10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检测校准,从而达到提高特定蛋白分析仪100整体检测精度的效果。
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3,在步骤S10“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10中注入试剂”中,可以包括:
S10a、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10中注入乳胶试剂或者稀释液。
具体的,用于校准的试剂通常需要具备稳定的一致特性。在特定蛋白分析仪100制备反应液的过程中,乳胶试剂和稀释液分别用于对样本进行催化和稀释,属于制备反应液的常规试剂。且乳胶试剂和稀释液都具有稳定的一致特性,利用该两种试剂作为测量物质,能够获得更稳定的检测信号。在一种实施例中,用于校准的乳胶试剂的浓度(即乳胶颗粒与水的质量比)设定范围:0.1%-1%。
一种实施例,在步骤S30中“调整检测器10的增益系数,直至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靶值范围内”时,本方法包括:
S30a、通过步进法递增或递减调整增益系数至少一次,直至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靶值范围内。
具体的,前述中提到增益系数的调整方式可以为多种,其中步进法作为其中一种增益系数的调整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进行说明。请参见图4所示的采用步进法调整增益系数的逻辑顺序:
在检测器10基于原始的增益系数计算出检测信号的强度之后,先判断该强度是否处于预设的靶值范围之内。若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靶值范围之内,则不对增益信号做调整。
若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处于靶值范围内,则将计算得到的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靶值范围进行比较,判断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靶值范围的相对大小。当检测信号的强度高于靶值范围时,则在原始的增益系数基础上采用单向递减的方式进行调整,使得增益系数不断向靶值范围逼近,并不断刷新调整后的增益系数下所获得的检测信号的强度,直至经单向递减调整后的增益系数将检测信号的强度匹配至靶值范围之内;当检测信号的强度低于靶值范围时,则在原始的增益系数基础上采用单向递增的方式进行调整,使得增益系数不断向靶值范围逼近,并不断刷新调整后的增益系数下所获得的检测信号的强度,直至经单向递增调整后的增益系数将检测信号的强度匹配至靶值范围之内。
采用步进法调整检测器10的增益系数,因为是基于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靶值范围的比较之后,才单向递增或递减的对应调整增益系数,因此对于增益系数的调整逻辑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快速刷新迭代来使得检测信号的强度不断逼近靶值范围,直至最后处于靶值范围之内。
另一种实施例,在步骤S30中“调整检测器10的增益系数,直至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靶值范围内”时,本方法还可以包括:
S30b、通过检测器10的硬件电路内部数字逻辑关系计算并调整检测器10的增益系数,直至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靶值范围内。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通过计算并调整检测器10增益系数的方式。因为检测器10内的硬件电路各器件已经完成选型工作,硬件电路的各器件参数即得到确定。基于各器件的参数以及硬件电路内部数字逻辑关系,可以计算出检测器10的目标增益系数,然后基于该目标增益系数和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靶值范围的偏差量结合进行修改,可以更快的将检测信号的强度匹配到靶值范围之内,完成对增益系数的调整。
一种实施例,在步骤S30中“调整检测器10的增益系数,直至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靶值范围内”之后,本方法还包括:
S35、复核检测器10的检测信号,以确定调整后的增益系数将检测信号的强度匹配至靶值范围内。
具体的,在对增益系数进行调整,并使得检测信号的强度匹配至靶值范围之后,通常还可以设置复核环节。在复核环节中检测器10基于调整后的增益系数以及实时获取的检测信号,重新计算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判断检测信号的强度是否处于靶值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如果检测器10在调整增益系数的过程中因为系统的随机误差偶然将检测信号强度匹配至靶值范围之内,则在后续的复核环节中具备较大的概率无法复现检测信号强度与靶值范围的匹配。因此复核环节可以避免因为随机误差所带来的增益系数调整合格的假象,进一步保证检测器10的检测精度满足使用需求。
一种实施例,在步骤S10“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10中注入试剂”之前,还包括:
S8、清洗并排空反应池11;
具体的,反应池11因为用于制备和承载检测所需的反应液,其内壁上可能留存有反应液残渍。向检测器10中注入试剂实际为向反应池11中注入试剂,因此如果反应池11中存在残渍,则可能对试剂的浓度和一致性造成影响,进而造成检测信号的失真。
因此,在对检测器10进行校准之前,可以先利用清洗液清洗反应池11,并将清洗后的废液排空,使得反应池11处于相对洁净的状态,此时再注入试剂时能够提高试剂的一致性,消除反应池11上的残渍带来的影响。
然后,在步骤S40“存储调整后的增益系数”之后,还包括:
S50、清洗并排空反应池11,以在反应池11进行后续测量工作。
具体的,在完成增益系数的调和保持整之后,对于检测器10的校准工作已经完成。此时基于调整后的增益系数,已经可以将检测信号的强度匹配至靶值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将试剂排出反应池11之后,再次清洗反应池11并排空废液,以便于反应池11进行后续的特定蛋白检测工作。
在本申请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中,因为用于分析的试剂、清洗反应池11用的清洗液等取材均来自特定蛋白分析仪100内部,因此整个校准过程都可以由特定蛋白分析仪100自动完成,无需操作者手动辅助,也由此具备了更高的自动化程度。
本申请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的自动工作流程可以参见图5的示意。在特定蛋白分析仪100中,可以通过触控组件提供进入特定蛋白分析仪的自动校准页面的入口,在进入该页面后,如果用户在预设时段内未操作,则退出该自动校准页面;如果用户启动了校准工作,则特定蛋白分析仪100自动完成清洗并排空反应池11、自动验证增益系数、自动校准增益系数、清洗并排空反应池11并使得检测器10进入待测量状态等一系列动作,最后完成特定蛋白分析仪100的自动校准工作。
一种实施例,在步骤S10“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10中注入试剂”时,还可以包括:
S12、向反应池11中注入试剂,且试剂在反应池11中的液面高度等于或高于检测器10的安全液面高度。
具体的,检测器10中的光学组件12朝向反应池11发出的光线为平行光束形成的光斑。该光斑具有一定的面积,当光斑投射至反应池11的池壁上时,需要确保反应池11中反应液的液面高度至少高于光斑最上沿的高度,才能使得平行光束中的光线能全部投射至反应液中,由此形成的散射全部为反应液作用于平行光束造成的反射,保证检测器10获取的检测信号有效。进一步的,反应液的液面高度还需要超过光斑最上沿至少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反应池11中的散射光线经液面的反射后被检测器10获取,由此造成检测信号的强度高于实际检测信号的强度。
检测器10的安全液面高度即按照上述场景设置,一方面保证平行光束能全部作用于反应液内形成散射,另一方面避免液面所形成发反射光被检测器10获取。可以理解的,在利用试剂对检测器10进行校准的过程中,也需要控制试剂的剂量,以使得试剂在反应池11中的液面高度能等于或高于检测器10的安全液面高度。
通常的,可以通过控制向反应池11内注入的试剂的剂量来保证反应池11内试剂的液面高度等于或高于检测器10的安全液面高度。在一种实施例中,控制注入反应池11的试剂的剂量大于或等于290μL。
图6示出了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具体步骤。请同步参见图7所示的进排液系统20的结构示意图,特定蛋白分析仪100中至少包括有第一检测器101和第二检测器102需要进行校准。特定蛋白分析仪100还包括有进排液系统20,该进排液系统20包括用于存储试剂的试剂容器24、连通于试剂容器24与第一检测器101之间的第一进液管路21、以及连通于试剂容器24与第二检测器102之间的第二进液管路22。第一进液管路21和第二进液管路22可以分别向第一检测器101和第二检测器102注入试剂。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向第一检测器101中注入试剂;
S102、启动第一检测器101并对试剂进行检测,获取第一检测信号;
S103、基于第一检测器101原始的第一增益系数计算第一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第一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第一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第一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第一靶值范围内,则调整第一检测器101的第一增益系数,直至第一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第一靶值范围内;
S104、将第一检测器101中的试剂转移至第二检测器102中;
S105、启动第二检测器102并对试剂进行检测,获取第二检测信号;
S106、基于第二检测器102原始的第二增益系数计算第二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第二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第二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第二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第二靶值范围内,则调整第二检测器102的第二增益系数,直至第二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第二靶值范围内;
S107、分别存储调整后的第一增益系数和第二增益系数。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特定蛋白分析仪100中具有两个需要校准的检测器10,因此需要分别对第一检测器101和第二检测器102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校准,然后分别对应第一检测器101存储其调整后得到的第一增益系数,以及对应第二检测器102存储其调整后得到的第二增益系数。
因为本申请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中使用到的测量物质为试剂,且校准过程全部在特定蛋白分析仪100的内部完成,试剂在校准过程中并不发生任何反应,也不会受到任何污染,因此同一份试剂可以先后应用到第一检测器101和第二检测器102的检测过程中进行使用,并保证校准工作的有效性,用以节约特定蛋白分析仪100在校准过程中的试剂消耗。
可以理解的,当特定蛋白分析仪100中有三个或更多检测器10需要进行校准时,依然可以仅采用同一份试剂先后注入多个检测器10中进行校准,并保证各个检测器10的校准工作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对于试剂在第一检测器101和第二检测器102之间的转移操作,可以利用连通于第一检测器101和第二检测器102之间的第三进液管路23来实现,也可以利用采样针将第一检测器101内的试剂吸取并将其注入第二检测器102内的方式来完成。因为特定蛋白分析仪100内的进排液系统20的连通设置,或采样针的自动吸样和吐样的能力,使得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也可以在特定蛋白分析仪100中自动完成。
请参见图8所示的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一种特定蛋白分析校准系统200,包括:
加样单元201,用于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10中注入试剂;
检测单元202,用于启动检测器10并对试剂进行检测,获取检测信号;
校准单元203,用于基于原始的增益系数计算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靶值范围内,则调整检测器10的增益系数,直至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
存储单元204,用于存储调整后的所述增益系数。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特定蛋白分析校准系统200,通过加样单元201、检测单元202、校准单元203以及存储单元204的配合工作,可以实现上述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即通过利用特定蛋白分析仪100中自带的试剂作为测量物质,在对试剂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基于获取的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靶值范围的差异,来对应调整检测器10的增益系数,进而达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靶值范围内的效果。本申请特定蛋白分析校准系统200也因此具备了自动完成检测器10校准工作的功能,且具备了较高的校准精确度。
一种实施例中,需要校准的检测器10还包括第一检测器101和第二检测器102,加样单元201还用于将加载于第一检测器101内的试剂转移至第二检测器102内。此时,加样单元201可以为采样针,也可以为连通于第一检测器101和第二检测器102之间的液路通道。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特定蛋白分析校准系统200还可以包括前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其中前处理单元用于实现校准工作之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对检测器10的反应池11进行冲洗,以及排空反应池11等操作;后处理单元用于实现校准工作之后的清理工作,例如对调整后的增益系数进行复核,以及对检测器10的反应池11进行冲洗并排空,以便于检测器10后续开展测量工作等。
请参见图9所示的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其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指令的存储装置302,并配置为引起处理器301执行该可执行程序指令时,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
具体的,一种实施例,处理器301调用存储装置3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10中注入试剂;
启动检测器10并对试剂进行检测,获取检测信号;
基于原始的增益系数计算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靶值范围内,则调整检测器10的增益系数,直至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靶值范围内;
存储调整后的增益系数。
存储装置3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装置(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装置(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装置30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装置(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装置(flash memory),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存储装置3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装置的组合。
处理器3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301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需要提出的是,在本申请的第二、第三以及第四方面,因为应用到的原理均与本申请第一方面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原理类似,都是通过对试剂的检测来调整原始的增益系数,进而保证检测器所获得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预设的靶值范围之内,保证特定蛋白分析仪的各检测器之间检测信号强度的一致性,并消除系统误差带来的影响,提升特定蛋白分析仪的检测精度。因此,上述三方面中各个实施例的展开,也都可以基于本申请第一方面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各实施例来进行,本说明书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所述特定蛋白分析仪用于检测血液样本中特定免疫聚合物的含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试剂;
启动所述检测器并对所述试剂进行检测,获取检测信号;
基于原始的增益系数计算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所述靶值范围内,则调整所述检测器的所述增益系数,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
存储调整后的所述增益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试剂,包括:
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乳胶试剂或者稀释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检测器的增益系数,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包括:
通过步进法递增或递减调整所述增益系数至少一次,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检测器的增益系数,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包括:
通过所述检测器的硬件电路内部数字逻辑关系计算并调整所述检测器的增益系数,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检测器的增益系数,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之后,还包括:
复核所述检测器的检测信号,以确定调整后的所述增益系数将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匹配至所述靶值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试剂的反应池,所述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试剂之前,还包括:
清洗并排空所述反应池;
然后,所述存储调整后的所述增益系数之后,还包括:
清洗并排空所述反应池,以在所述反应池进行后续测量工作。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试剂,包括:
向所述反应池中注入试剂,且所述试剂在所述反应池中的液面高度等于或高于所述检测器的安全液面高度。
8.一种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蛋白分析仪用于检测血液样本中特定免疫聚合物的含量,所述特定蛋白分析仪包括需要校准的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所述第一检测器中注入试剂;
启动所述第一检测器并对所述试剂进行检测,获取第一检测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检测器原始的第一增益系数计算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第一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所述第一靶值范围内,则调整所述第一检测器的所述第一增益系数,直至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第一靶值范围内;
将所述第一检测器中的所述试剂转移至所述第二检测器中;
启动所述第二检测器并对所述试剂进行检测,获取第二检测信号;
基于所述第二检测器原始的第二增益系数计算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第二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所述第二靶值范围内,则调整所述第二检测器的所述第二增益系数,直至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第二靶值范围内;
分别存储调整后的所述第一增益系数和所述第二增益系数。
9.一种特定蛋白分析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样单元,用于向需要校准的检测器中注入试剂;
检测单元,用于启动所述检测器并对所述试剂进行检测,获取检测信号;
校准单元,用于基于原始的增益系数计算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并将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靶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不在预设的所述靶值范围内,则调整所述检测器的增益系数,直至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处于所述靶值范围内;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调整后的所述增益系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特定蛋白分析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需要校准的所述检测器包括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所述加样单元还用于将加载于所述第一检测器内的所述试剂转移至所述第二检测器内。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并配置为引起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
CN202010597250.3A 2020-06-28 2020-06-28 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校准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8481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7250.3A CN113848195A (zh) 2020-06-28 2020-06-28 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校准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7250.3A CN113848195A (zh) 2020-06-28 2020-06-28 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校准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8195A true CN113848195A (zh) 2021-12-28

Family

ID=78972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7250.3A Pending CN113848195A (zh) 2020-06-28 2020-06-28 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校准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819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5744A (zh) * 2022-07-05 2022-10-11 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凝血分析仪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6449038A (zh) * 2023-06-19 2023-07-18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道分析器的质量控制方法、装置及多道分析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5744A (zh) * 2022-07-05 2022-10-11 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凝血分析仪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6449038A (zh) * 2023-06-19 2023-07-18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道分析器的质量控制方法、装置及多道分析器
CN116449038B (zh) * 2023-06-19 2023-09-01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道分析器的质量控制方法、装置及多道分析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48195A (zh) 特定蛋白分析仪校准方法、校准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JP5216051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方法
CN104011547B (zh) 自动分析装置及测定值异常检测方法
JP5296015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9080972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JPH0259671A (ja) 免疫分析方法
JP2001221804A (ja) 臨床分析を行う分析器における不良を検出する方法
WO2007129639A1 (ja) 液面検知装置
JP613421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方法
JP6567873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19121220A1 (en) Method and sensor for detecting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 contaminant
JP2019074515A (ja) 較正方法
JP7257506B2 (ja) 診断アッセイの実行中のまたはそれに起因する、目的とするアナライトと関連するフック効果を検出する方法
JP678598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0441509B (zh) 用于免疫反应物检测的定标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03076913A1 (fr) Procede permettant de juger l'execution d'homogeneisation/reaction et procede permettant de mesurer la concentration d'une solution a l'aide dudit procede de jugement
JP3206999B2 (ja) サンプル希釈誤差の検出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サンプル希釈誤差の検出装置
US10345321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and method
CN113866417A (zh) 特定蛋白测量方法
JP631396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4032096A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20160313359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measurement locations in a measurement system
JPH0815265A (ja) 自動化学分析装置
JPH04204378A (ja) 免疫反応自動分析装置
CN113866418A (zh) 特定蛋白测量方法及样本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