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5799A - 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5799A
CN113845799A CN202110698327.0A CN202110698327A CN113845799A CN 113845799 A CN113845799 A CN 113845799A CN 202110698327 A CN202110698327 A CN 202110698327A CN 113845799 A CN113845799 A CN 113845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disperse
inkjet
textile printing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83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志村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45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57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40Ink-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inkje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8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characterised by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8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ther than solvents, pigments or dy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Coloring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形成低亮度的彩色图像时油墨的喷出量少,并抑制所形成的图像的洇渗、转印不均、背面粘脏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油墨组具备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油墨及选自第一、第二及第三油墨中的一种以上,构成油墨组的全部油墨分别包含升华染料,第一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295°以上且310°以下,且亮度L在5以上且25以下,第二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的色相角∠H°在130°以上且180°以下,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第三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的色相角∠H°在0°以上且45°以下,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

Description

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喷墨记录方法对布帛等进行印染。目前,作为针对布帛的印染方法,使用有丝网印染法、辊筒印染法等,但从多种、少量生产性以及实时打印性等观点出发,应用喷墨记录方法较有利,故而进行了各种探讨。
对于用于印染喷墨记录的油墨也要求各种性能,但从对布帛进行染色的观点出发,有时也要求通常的油墨中不要求的性能。故而,即使在印染用喷墨油墨及其组中也存在多种探讨因素。
例如,在含有分散染料的分散染料油墨中,已知有除CMYK(青色、品红色、黄色及黑色)的工艺彩色油墨之外还具备特色油墨的油墨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减少滴落于图像形成部位的油墨的液量,并抑制图像的洇渗,公开了除工艺彩色油墨之外还具备红色、橙色、绿色、蓝色、粉色及紫色的各种特色油墨的油墨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0139号公报。
然而,作为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油墨组,在形成亮度较高的图像时,与使用工艺彩色油墨时相比虽然能够降低滴落于图像形成部位的油墨的液量,但在形成低亮度的特定的彩色图像时,液量降低的效果不充分。因此,难以在降低由于滴落于图像形成部位的油墨的液量较多而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同时形成低亮度的彩色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一种方案为如下印染用喷墨油墨组,该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具备青色油墨、品红色油墨、黄色油墨、黑色油墨及选自第一油墨、第二油墨及第三油墨中的一种以上,构成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全部的油墨分别包含升华染料,所述第一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295°以上且31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5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所述第二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130°以上且18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所述第三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0°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喷墨记录方法的一种方案包括下述工序:
通过喷墨法喷出所述方案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本发明中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种方案具备分别容纳构成所述方案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油墨的油墨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概要的模式图。
图2是示出喷墨记录装置的油墨容器的周边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出喷墨记录装置的油墨容器的周边的大致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油墨容器的状态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记录装置;2、记录头;3、IR加热器;4、压板加热器;5、后加热器;6、冷却风扇;7、预加热器;8、换气风扇;9、液体容纳单元;10、油墨容器;11、上盖;12、盖部件;13、油墨注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丝毫不限制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所实施的各种变形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说明的构成不一定全部是本发明必须的构成。
1.印染用喷墨油墨组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以下,也简称为“油墨组”。)用于通过喷墨法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被记录介质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各种布帛。作为构成布帛的素材,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棉、麻、羊毛、蚕丝等天然纤维、聚丙烯、聚酯、醋酸酯、三醋酸酯、聚酰胺、聚氨酯等合成纤维、聚乳酸等可生物降解纤维等,也可以为这些纤维的混纺纤维。布帛可以为将上述所列举的纤维制成纺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任意的形式而得到的物品。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布帛较优选由包含聚酯、醋酸酯等的纤维形成。通过使用这种布帛,能够得到印染喷墨油墨的更为优异的上染性。
本实施方式中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具备青色油墨、品红色油墨、黄色油墨、黑色油墨及选自第一油墨、第二油墨及第三油墨中的一种以上,构成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全部的油墨分别包含升华染料,所述第一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295°以上且31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5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所述第二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130°以上且18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所述第三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0°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即,本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除CMYK(青色、品红色、黄色及黑色)的工艺彩色油墨之外还具备一种以上色彩分别不同且亮度较低的油墨。
本实施方式中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由于具备一种以上色彩分别不同且亮度较低的油墨,因此在形成低亮度的彩色图像的情况下,能够降低黑色油墨的使用量。因此,与仅具有工艺彩色油墨的油墨组以及具备现有技术的特色油墨及黑色油墨的油墨组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油墨组在形成低亮度的彩色图像时能够降低滴落于图像形成部位的油墨的液量。
在此,CIELAB颜色空间是指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简称CIE)在1976年所推荐的近似均等颜色空间,该委员会将其称作CIE1976(L*a*b*)。
另外,色相角∠H°通过∠H°=tan-1(b/a)+180(a<0的情况下)、或∠H°=tan-1(b/a)+360(a>0的情况下)求得。a及b表示在CIELAB颜色空间中所定义的感知色度指数。
本发明中,“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及亮度L为从印染后的被记录介质上的颜色所测定的色相角∠H°及亮度L,其中,该印染后的被记录介质是通过使用白色度L值为85~95的聚酯布帛,经过干热方式在180~210℃的温度下对被记录介质进行30~120秒钟热转印而得到的。更具体而言,其为通过以下的试验方法所测定的数值。
向喷墨打印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PX-G930”)中填充油墨,并在转印纸(Sappi公司制造,商品名“Transjet Sportsline”)上形成图像。具体而言,制作并使用满版图案,该满版图案能够以横720dpi、纵720dpi的分辨率,在100%占有率的油墨喷出量时油墨喷入量为12mg/inch2的条件进行记录。
接着,使形成图像后的转印纸的记录面与白色的聚酯布帛(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SS-755K-1”,白色度L值85~95)相对,使用热压机(太阳精机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TP-608M”)在180~210℃的温度下以4.2N/cm3的压力进行30~120秒钟热转印。
从针对得到的评价样品使用分光测色器(商品名“FD-7”,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造,测定条件:光源D65,滤光器D65,
Figure BDA0003128699970000041
度)所求得的a值、b值来计算色相角∠H°、亮度L。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所述聚酯布帛的白色度L,同样使用分光测色器(商品名“FD-7”,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造,测定条件:光源D65,滤光器D65,
Figure BDA0003128699970000051
度)进行测定。
本发明中,“低亮度”是指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亮度L为30以下。
本发明中,“色彩不同”是指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相差20°以上。
以下,对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各油墨的组成进行说明。
1.1.第一油墨
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第一油墨为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295°以上且31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5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的油墨。第一油墨为呈现所谓的深蓝色的油墨。
1.1.1.升华染料
第一油墨含有升华染料。作为第一油墨所含的升华染料,可列举例如:C.I.溶剂蓝36、105、C.I.分散蓝19、26、26:1、35、56、58、64、72、81、91、95、108、359、360;C.I.分散红4、11、53、55、59、60、65、70、75、146、154、190、191、207、239、C.I.还原红41;C.I.溶剂黄145、C.I.分散黄3、7、8、23、39、51、54、60、71、82、86、232、241;C.I.溶剂橙60、C.I.分散橙1、5、20、25、33、56、60、76;C.I.溶剂紫13、C.I.分散紫8、13、17、23、27、28、36、57;C.I.分散棕27等。
在这些升华染料中,较优选包含选自C.I.分散蓝72、C.I.分散蓝359、C.I.分散蓝360、C.I.溶剂紫13及C.I.分散紫28中的一种以上、及选自C.I.分散黄54、C.I.分散黄232、C.I.溶剂黄145、C.I.分散橙25、C.I.溶剂橙60及C.I.分散棕27中的一种以上。由此,能够高质量地重现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色相角∠H°在295°以上且31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5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的颜色。
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第一油墨整体较优选为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4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5质量%以上。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第一油墨整体较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8质量%以下。若升华染料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则具有如下倾向:能够高质量地重现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色相角∠H°在295°以上且31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5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的颜色。
1.1.2.分散剂
为了更为提高升华染料的分散稳定性,并提高油墨的储存稳定性及长期喷出稳定性等,第一油墨较优选含有分散剂。作为分散剂,可列举例如:阴离子系分散剂、非离子系分散剂、高分子分散剂。其中,第一油墨较优选含有阴离子系分散剂。通过利用阴离子系分散剂,具有储存稳定性更为提高,且使用布帛作为被记录介质时的上染效率更为提高的倾向。
阴离子系分散剂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萘磺酸缩合物、木质素磺酸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萘磺酸缩合物”中包含有萘磺酸缩合物的盐。上述萘磺酸缩合物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β-萘酚磺酸、甲基萘磺酸、丁基萘磺酸等烷基萘磺酸的福尔马林缩合物;β-萘磺酸、β-萘酚磺酸的福尔马林缩合物;甲酚磺酸与2-萘酚-6-磺酸的福尔马林缩合物;及这些的盐。
能够与萘磺酸缩合物及木质素磺酸盐形成盐的阴离子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锂、钠、钾等碱金属;镁、钙等碱土类金属。其中,较优选钠。通过使用这种盐,具有分散稳定性更为提高的倾向。
非离子系分散剂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植物甾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胆甾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等。
高分子分散剂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聚丙烯酸部分烷基酯、聚亚烷基多胺、聚丙烯酸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基萘-马来酸共聚物等。
在这些分散剂中,第一油墨更优选包含萘磺酸缩合物或木质素磺酸钠。通过使用这种分散剂,具有分散稳定性更为优异,且使用布帛作为被记录介质时的上染效率更为优异的倾向。
分散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分散剂的含量相对于第一油墨所含的升华染料100质量份较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且1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75质量份以上且125质量份以下。若分散剂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则具有升华染料的分散稳定性更为提高的倾向。
1.1.3.表面活性剂
为了调节第一油墨的渗透性及湿润性,以抑制印染物的洇渗,第一油墨较优选包含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列举例如: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及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
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不受特别限制,较优选选自例如2,4,7,9-四甲基-5-癸烯-4,7-二醇及2,4,7,9-四甲基-5-癸烯-4,7-二醇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以及2,4-二甲基-5-癸烯-4-醇及2,4-二甲基-5-癸烯-4-醇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中的一种以上。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的市售品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Olfine 104系列及Olfine E1010等E系列(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 Japan,Inc.)制造的商品名)、Surfynol 465及Surfynol 61(日信化学工业公司(Nissin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的商品名)等。
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烷基磺基羧酸盐、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乙酸盐、N-酰基氨基酸及其盐、N-酰基甲基牛磺酸盐、烷基硫酸盐聚氧烷基醚硫酸盐、烷基硫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盐、松香酸皂、蓖麻油硫酸酯盐、月桂醇硫酸酯盐、烷基酚型磷酸酯、烷基型磷酸酯、烷基芳基磺酸盐、二乙基磺基琥珀酸盐、二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盐、二辛基磺基琥珀酸盐等。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市售品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Pelex SS-H、Pelex SS-L(以上为商品名,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等。
作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可列举:聚硅氧烷系化合物、聚醚改性有机硅氧烷等。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的市售品不受特别限制,具体而言,可列举:BYK-306、BYK-307、BYK-333、BYK-341、BYK-345、BYK-346、BYK-347、BYK-348、BYK-349(以上为商品名,BYK-Chemie日本株式会社制造)、KF-351A、KF-352A、KF-353、KF-354L、KF-355A、KF-615A、KF-945、KF-640、KF-642、KF-643、KF-6020、X-22-4515、KF-6011、KF-6012、KF-6015、KF-6017(以上为商品名,信越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等。
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在这些表面活性剂中,第一油墨更优选包含选自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及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以上。通过使用这种表面活性剂,有时能够更为适当地调节第一油墨的渗透性及湿润性,从而能够更为抑制印染物的洇渗。
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第一油墨的整体较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3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0.5质量%以上。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第一油墨的整体较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以下。若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有时能够更为适当地调节第一油墨的渗透性及湿润性,从而能够更为抑制印染物的洇渗。
1.1.4.水溶性有机溶剂
第一油墨较优选包含水溶性有机溶剂。通过包含水溶性有机溶剂,有时能够有效地抑制长期放置时从喷墨头蒸发水分,同时能够提高第一油墨的渗透性,从而抑制印染物的洇渗。
水溶性有机溶剂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聚丙二醇、丙烷二醇、丁烷二醇、戊烷二醇、己二醇的二醇类;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醚、三乙二醇单甲基醚的二醇的低级烷基醚类;甘油、2-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等。其中,较优选包含选自由甘油及二醇类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由此,具有能够更为抑制印染物的洇渗的倾向。
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含量相对于第一油墨的整体较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1.1.5.其它成分
第一油墨可以含有上述成分以外的添加剂。以下将示出这些添加剂的例子。
第一油墨可以含有水。作为水,可列举例如:离子交换水、超滤水、反渗透水及蒸馏水等纯水、以及超纯水等尽可能除去离子型杂质后的物质。特别是若使用通过紫外线照射或添加过氧化氢等而灭菌后的水,则能够防止长期储存油墨时产生霉菌或细菌。由此,具有保存稳定性更为提高的倾向。
防腐剂、防霉剂
第一油墨可以含有防腐剂、防霉剂。作为防腐剂、防霉剂,可列举例如:苯甲酸钠、五氯苯酚钠、2-吡啶硫醇-1-氧化钠、山梨酸钠、脱氢乙酸钠、1,2-二苯并异噻唑啉-3-酮(Zeneca公司的Proxel CRL、Proxel BDN、Proxel GXL、Proxel XL.2、Proxel TN、ProxelLV)、4-氯-3-甲基苯酚(拜耳公司的Preventol CMK等)等。
其它
进一步,作为除上述以外的成分,还可以含有例如防锈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氧吸收剂、溶解助剂等通常能够用于喷墨用的油墨的添加剂。
1.2.第二油墨
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第二油墨为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130°以上且18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的油墨。第二油墨为呈现出所谓的暗绿色的油墨。
第二油墨含有升华染料。作为第二油墨所含的升华染料,可列举例如:C.I.溶剂蓝36、105、C.I.分散蓝19、26、26:1、35、56、58、64、72、81、91、95、108、359、360;C.I.分散红4、11、53、55、59、60、65、70、75、146、154、190、191、207、239、C.I.还原红41;C.I.溶剂黄145、C.I.分散黄3、7、8、23、39、51、54、60、71、82、86、232、241;C.I.溶剂橙60、C.I.分散橙1、5、20、25、33、56、60、76;C.I.溶剂紫13、C.I.分散紫8、13、17、23、27、28、36、57;C.I.分散棕27等。
在这些升华染料中,较优选包含选自C.I.分散蓝72、C.I.分散蓝359、C.I.分散蓝360、C.I.溶剂紫13及C.I.分散紫28中的一种以上及选自C.I.分散黄54、C.I.分散黄232及C.I.溶剂黄145中的一种以上。由此,能够高质量地重现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色相角∠H°在130°以上且18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的颜色。
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第二油墨整体较优选为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4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5质量%以上。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第二油墨整体较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8质量%以下。由此,具有下述倾向:能够高质量地重现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色相角∠H°在130°以上且18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的颜色。
第二油墨所含的除升华染料以外的成分与上述第一油墨相同。
1.3.第三油墨
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第三油墨为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0°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的油墨。第三油墨为呈现出所谓的暗橙色的油墨。
第三油墨含有升华染料。作为第三油墨所含的升华染料,可列举例如:C.I.溶剂蓝36、105、C.I.分散蓝19、26、26:1、35、56、58、64、72、81、91、95、108、359、360;C.I.分散红4、11、53、55、59、60、65、70、75、146、154、190、191、207、239、C.I.还原红41;C.I.溶剂黄145、C.I.分散黄3、7、8、23、39、51、54、60、71、82、86、232、241;C.I.溶剂橙60、C.I.分散橙1、5、20、25、33、56、60、76;C.I.溶剂紫13、C.I.分散紫8、13、17、23、27、28、36、57;C.I.分散棕27等。
在这些升华染料中,较优选包含选自C.I.分散蓝72、C.I.分散蓝359、C.I.分散蓝360、C.I.溶剂紫13及C.I.分散紫28中的一种以上及选自C.I.分散红60、C.I.分散红154、C.I.分散红191、C.I.分散棕27、C.I.分散橙25及C.I.溶剂橙60中的一种以上。由此,能够高质量地重现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色相角∠H°在0°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的颜色。
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第三油墨整体较优选为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4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5质量%以上。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第三油墨整体较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8质量%以下。由此,具有下述倾向:能够高质量地重现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色相角∠H°在0°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的颜色。
第三油墨所含的除升华染料以外的成分与上述第一油墨相同。
1.4.青色油墨
1.4.1.染料
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青色油墨含有升华染料。作为青色油墨所含的升华染料,可列举例如:C.I.溶剂蓝36、105、C.I.分散蓝19、26、26:1、35、56、58、64、72、81、91、95、108、359、360;C.I.分散红4、11、53、55、59、60、65、70、75、146、154、190、191、207、239、CI还原红41;CI溶剂黄145、CI分散黄3、7、8、23、39、51、54、60、71、82、86、232、241;C.I.溶剂橙60、C.I.分散橙1、5、20、25、33、56、60、76;C.I.溶剂紫13、C.I.分散紫8、13、17、23、27、28、36、57;C.I.分散棕27等。
在这些升华染料中,较优选包含选自C.I.溶剂蓝36、105、C.I.分散蓝19、26、26:1、35、56、58、64、72、81、91、95、108、359及C.I.分散蓝360中的一种以上。
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青色油墨整体较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4质量%以上。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青色油墨整体较优选为7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5质量%以下。
青色油墨所含的除升华染料以外的成分与上述第一油墨相同。
1.5.品红色油墨
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品红色油墨含有升华染料。作为品红色油墨所含的升华染料,可列举例如:C.I.溶剂蓝36、105、C.I.分散蓝19、26、26:1、35、56、58、64、72、81、91、95、108、359、360;C.I.分散红4、11、53、55、59、60、65、70、75、146、154、190、191、207、239、C.I.还原红41;C.I.溶剂黄145、C.I.分散黄3、7、8、23、39、51、54、60、71、82、86、232、241;C.I.溶剂橙60、C.I.分散橙1、5、20、25、33、56、60、76;C.I.溶剂紫13、C.I.分散紫8、13、17、23、27、28、36、57;C.I.分散棕27等。
在这些升华染料中,较优选包含选自C.I.分散红4、11、53、55、59、60、65、70、75、146、154、190、191、207、239及C.I.还原红41中的一种以上。
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品红色油墨整体较优选为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4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5质量%以上。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品红色油墨整体较优选为9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7质量%以下。
品红色油墨所含的除升华染料以外的成分与上述第一油墨相同。
1.6.黄色油墨
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黄色油墨含有升华染料。作为黄色油墨所含的升华染料,可列举例如:C.I.溶剂蓝36、105、C.I.分散蓝19、26、26:1、35、56、58、64、72、81、91、95、108、359、360;C.I.分散红4、11、53、55、59、60、65、70、75、146、154、190、191、207、239、C.I.还原红41;C.I.溶剂黄145、C.I.分散黄3、7、8、23、39、51、54、60、71、82、86、232、241;C.I.溶剂橙60、C.I.分散橙1、5、20、25、33、56、60、76;C.I.溶剂紫13、C.I.分散紫8、13、17、23、27、28、36、57;C.I.分散棕27等。
在这些升华染料中,较优选包含选自C.I.溶剂黄145、C.I.分散黄3、7、8、23、39、51、54、60、71、82、86、232及C.I.分散黄241中的一种以上。
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黄色油墨整体较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2.5质量%以上。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黄色油墨整体较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3质量%以下。
黄色油墨所含的除升华染料以外的成分与上述第一油墨相同。
1.7.黑色油墨
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黑色油墨含有升华染料。作为黑色油墨所含的升华染料,可列举例如:C.I.溶剂蓝36、105、C.I.分散蓝19、26、26:1、35、56、58、64、72、81、91、95、108、359、360;C.I.分散红4、11、53、55、59、60、65、70、75、146、154、190、191、207、239、C.I.还原红41;C.I.溶剂黄145、C.I.分散黄3、7、8、23、39、51、54、60、71、82、86、232、241;C.I.溶剂橙60、C.I.分散橙1、5、20、25、33、56、60、76;C.I.溶剂紫13、C.I.分散紫8、13、17、23、27、28、36、57;C.I.分散棕27等。
在这些升华染料中,较优选包含选自C.I.溶剂蓝36、105、C.I.分散蓝19、26、26:1、35、56、58、64、72、81、91、95、108、359及C.I.分散蓝360中的一种以上、选自C.I.分散红4、11、53、55、59、60、65、70、75、146、154、190、191、207、239及C.I.还原红41中的一种以上、及选自C.I.溶剂黄145、C.I.分散黄3、7、8、23、39、51、54、60、71、82、86、232及C.I.分散黄241中的一种以上。
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黑色油墨整体较优选为4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6质量%以上。升华染料的含量相对于黑色油墨整体较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8质量%以下。
黑色油墨所含的除升华染料以外的成分与上述第一油墨相同。
1.8.油墨的制造方法及物性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上述油墨通过按照任意的顺序混合上述的各成分,并根据需要进行过滤等以除去杂质而得到。作为各成分的混合方法,较优选使用向机械搅拌器、磁力搅拌器等具备搅拌装置的容器中依次添加材料并搅拌混合的方法。
从印染质量与作为喷墨用油墨的可靠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上述油墨的表面张力较优选为20mN/m以上且40mN/m以下,更优选为22mN/m以上且35mN/m以下。另外,从相同的观点出发,油墨的20℃下的粘度较优选为1.5mPa·s以上且10mPa·s以下,更优选为2mPa·s以上且8mPa·s以下。为了使表面张力及粘度在所述范围内,只要适当地调节上述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它们与水的添加量等即可。
2.记录方法
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能够较优选应用于将布帛等作为被记录介质直接进行染色的方法即直接升华印染法、及利用升华转印对布帛等进行染色的方法即升华转印印染法。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记录方法包含通过喷墨法喷出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工序。
以下,作为使用本发明的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记录方法的一例,对利用升华转印的染色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利用升华转印的染色方法,具有例如下述方法:使用包含升华染料的油墨,通过喷墨方式在纸等片状的中间转印介质(转印纸)上进行印刷之后,在布帛等被记录介质上重叠中间转印介质,并通过加热进行升华转印。
2.1.附着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方法较优选包含使用喷墨法从记录头喷出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并使其附着于中间转印介质(转印纸)的记录面的附着工序。能够使用液滴喷出装置(例如后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来进行基于喷墨法的油墨的喷出。
作为中间转印介质(转印纸),能够使用例如普通纸等纸、设有油墨接收层的记录介质(被称为喷墨用专用纸、铜版纸等)等,更优选通过二氧化硅等无机粒子而设有油墨接收层的纸。由此,在赋予中间转印介质的油墨干燥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在记录面上洇渗等得以抑制的中间记录物。另外,如果为这样的中间转印介质,则容易进一步在记录面的表面保留升华染料,从而在后面的转印工序中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升华染料的升华。
需要说明的是,厚度较小的中间转印介质(转印纸)的油墨的接收量较少,故而在使用这样的转印纸的情况下,由于滴落于图像形成部位的油墨的液量较多而导致的弊端变得显著。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记录方法,由于使用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因此即使在形成低亮度的特定的彩色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滴落于图像形成部位的油墨的液量。故而,即使在使用厚度较小的转印纸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形成低亮度的特定的彩色图像。另外,通过使用厚度较小的转印纸,能够节约用于转印纸的资源,也能够降低成本。
在本工序中,可以分别使用多种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
2.2.加热工序
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方法较优选在附着工序之后包括对转印纸进行加热的加热工序。加热工序为向转印纸(中间记录介质)喷出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之后进行加热的工序。通过进行加热工序,促进附着工序中所附着的油墨的干燥,抑制图像的洇渗,并且有时也抑制背面粘脏。需要说明的是,“背面粘脏”是指在例如转印纸由辊卷绕等产生重叠的情况下,油墨的成分向与记录面相接的背面移动的现象。
加热工序中的转印纸的到达温度较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且120℃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上且110℃以下。如果在这样的范围内,则升华染料不易升华,且能够得到良好的干燥速度。
2.3.其它工序
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方法在附着工序中可以包含对记录头及转印纸的至少一者进行加热的预加热工序。进一步,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方法可以包含在转印纸的记录面上配置布帛的工序、及对转印纸及布帛进行加热的工序。
预加热工序为通过例如辐射热对记录头进行加温的工序。根据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即使在诸如记录头被加温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喷嘴堵塞,从而能够确保喷出稳定性。喷出油墨时的加热温度例如较优选30~60℃,更优选为40~60℃。
可以在预加热工序中对转印纸进行加热。如此一来,如上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附着于加温后的转印纸,故而附着后容易迅速干燥,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图像的洇渗及背面粘脏。转印纸的表面温度例如较优选30~60℃,更优选为35~50℃,特别优选为35~45℃。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方法还可以包含如下工序:在使被赋予油墨后的中间转印介质(转印纸)的记录面与被染色物(被记录介质:布帛等)相对的状态,即转印纸的记录面上配置有布帛等的状态下进行加热,以使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所含的升华染料转印于被染色物。由此,得到将布帛等作为被染色物的染色物。
转印工序中的加热温度不受特别规定,其为160℃以上且220℃以下,较优选为170℃以上且200℃以下。由此,能够提供足以将升华染料转印于被染色物的能量,进而能够使染色物的生产性优异。
转印工序中的加热时间虽然也根据加热温度而不同,但其为30秒以上且90秒以下,较优选为45秒以上且60秒以下。由此,能够提供足以将升华染料转印于被染色物的能量,进而能够使染色物的生产性特别优异。
另外,转印工序只要通过在使被赋予了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的中间转印介质与被染色物相对的状态下加热来进行即可,更优选通过使中间转印介质与被染色物紧贴的状态下加热来进行。由此,能够在例如布帛等上记录(染色)更为清晰的图像。
作为被染色物,较优选使用例如布帛(疏水性纤维布帛等)、树脂(塑料)膜等片状的物品,但也可以使用具有片状以外的球状、立方体形状等立体的形状的物品。
另外,作为被染色物,可列举例如:由树脂、塑料构成的物品、以及玻璃、金属、陶磁器。作为构成用作被染色物的布帛的纤维,可列举例如: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三醋酸酯纤维、二醋酸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及使用这些纤维中的两种以上的混纺品等。另外,也可以使用这些纤维与人造丝等再生纤维或者木棉、蚕丝、羊毛等天然纤维的混纺品。
另外,作为用作被染色物的树脂(塑料)膜,可列举例如:聚酯膜、聚氨酯膜、聚碳酸酯膜、聚苯硫醚膜、聚酰亚胺膜、聚酰胺酰亚胺膜等。树脂(塑料)膜可以为多个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也可以为由材料的组成倾斜地变化的倾斜材料构成的物品。
3.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分别容纳构成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油墨的油墨容器。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至少具有容纳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的油墨容器(墨盒、墨罐等)及与之连接的记录头,只要能够从记录头喷出油墨以在中间转印介质(转印纸等)或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则不受特别限制。
3.1.装置构成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能够任意使用串行型及线型。这些形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上搭载有记录头,能够边改变转印纸与记录头的相对位置关系,边从记录头的喷嘴孔中在预定的定时(间歇地)且以预定的体积(质量)喷出油墨的液滴,并使油墨附着于转印纸来形成预定的图像。
在此,通常,在串行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中间转印介质(转印纸)的输送方向与记录头的往复动作的方向相交叉,通过记录头的往复动作与中间转印介质的输送动作(也包括往复动作)的组合来改变中间转印介质与记录头的相对位置关系。另外,在该情况下,通常,记录头上配置多个喷嘴孔(喷出油墨的孔),并沿中间转印介质的输送方向形成有喷嘴孔的列(喷嘴列)。另外,记录头上有时会根据油墨的种类及数量而形成多个喷嘴列。
另外,通常,在线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记录头不进行往复动作,通过输送中间转印介质来改变中间转印介质与记录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改变中间转印介质与记录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使在该情况下,通常,记录头上也配置多个喷嘴孔,并沿与中间转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有该喷嘴孔的列(喷嘴列)。
喷墨记录方式使用串行型或线型的喷墨记录装置,作为其的形式,只要能够从微细的喷嘴孔中将油墨作为液滴喷出并使该液滴附着于中间转印介质,则不受特别限制。例如,作为液滴喷出方式(喷墨法的方式),能够使用压电方式、及通过加热油墨所产生的泡(气泡)来喷出油墨的方式等,从油墨不易变质等观点出发,较优选压电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能够无限制地采用例如加热单元、干燥单元、辊单元、卷绕装置等公知的构成。
以下,将叙述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的一例。图1中示出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所示,记录装置1具备记录头2、IR加热器3、压板加热器4、后加热器5、冷却风扇6、预加热器7及换气风扇8。
记录头2向转印纸喷出油墨。作为记录头2,能够使用现有公知的形式。作为公知的形式的一例,可列举例如:利用压电元件的振动喷出液滴的头,即通过电致应变元件的机械变形来形成油墨滴的头。记录头2能够从例如一个喷嘴中多尺寸地喷出油墨点。
在上述的加热工序中,在附着工序之后对转印纸进行加热,但在记录装置1中,也可以由后加热器5来进行该工序。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也可以使用温风机构(未图示)及恒温槽(未图示)等设备。后加热器5将附着油墨后的转印纸加热并干燥。后加热器5通过对记录有图像的转印纸进行加热来使油墨中所含的水分等更快速地蒸发飞散,由此抑制洇渗等。后加热器5较优选在70℃以上、进一步优选在70℃以上且110℃以下加热转印纸。
在上述的预加热工序中,加热记录头及转印纸中的至少一者,但在记录装置1中,也可以通过直接加热记录头2的IR加热器3、或通过加热转印纸及经由转印纸加热记录头2的压板加热器4来进行该工序。
若使用IR加热器3,则也能够从记录头2侧加热转印纸。由此,记录头2也容易同时被加热,但与压板加热器4等从转印纸的背面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升温不受转印纸的厚度的影响。另外,若使用压板加热器4,则能够从与记录头2侧相反的侧加热转印纸。由此,较难加热记录头2。
记录装置1较优选进一步具备转印纸加热设备,在向转印纸喷出油墨时,该转印纸加热设备进行加热以使转印纸的表面温度达到30~60℃左右。更优选的温度为35~50℃,特别优选为35~45℃。转印纸加热设备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IR加热器3、压板加热器4。通过具有转印纸加热设备,能够更快速地将附着于转印纸的油墨干燥,从而进一步抑制图像的洇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加热转印纸”是指使转印纸的温度升高至所需的温度,并不限制于直接加热转印纸。记录装置1可以具有冷却风扇6。干燥后通过冷却风扇6来冷却转印纸上的油墨,由此具有能够在转印纸上紧贴性良好地形成被膜的倾向。
另外,记录装置1可以具有在向转印纸喷出油墨前预先对转印纸进行加热(预热)的预加热器7。进一步,记录装置1可以具备换气风扇8以使附着于转印纸的油墨更有效地进行干燥。
3.2.油墨容器的排列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所具有的容纳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的油墨容器的一例进行叙述。图2~图4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图4所示,记录装置1具备液体容纳单元9、油墨容器10、上盖11、盖部件12及油墨注入口13。
如图2所示,液体容纳单元9具有容纳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中的任意一种油墨的油墨容器10。
油墨容器10为箱型形状的中空容器。在油墨容器10的Z(+)方向侧设有油墨注入口13和盖部件12。盖部件12被插入油墨注入口13,以防止容纳在油墨容器10中的油墨中进入异物及油墨干燥。进一步,油墨容器10上设有大气连通孔(省略图示),油墨容器10内部被保持为大气压。若容纳在油墨容器10中的油墨减少,使用者则拆下盖部件12,向油墨容器10中补充油墨。
较优选油墨容器如图2~图4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那样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如果具有油墨注入口,则能够直接向油墨容器中补充油墨,因此较为经济,并且能够降低有关耗材及包装材料的资源消耗量,因此环境负担较低。另一方面,在向具有油墨注入口的油墨容器中补充油墨时,使用者可能向错误的容器中补充,或者油墨飞溅或从容器中溢出。故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较优选容纳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的油墨容器为如下所示那样的特定的排列。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所具有的油墨容器的排列,较优选为下述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容纳第一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容纳第一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青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以及容纳第一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黄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所具有的油墨容器的排列,较优选为下述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容纳第二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容纳第二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青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以及容纳第二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黄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所具有的油墨容器的排列,较优选为下述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容纳第三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容纳第三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青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以及容纳第三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品红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如果采用这种将容纳于油墨容器的颜色彼此类似的油墨彼此配置于邻近的位置的排列,则在向具有油墨注入口的油墨容器中补充油墨时,即使在油墨产生飞溅或从容器中溢出,或者少量混入配置于邻近的位置的容器而在容器内产生混色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油墨颜色的变动。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所具有的油墨容器的排列,较优选为下述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容纳第一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品红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容纳第二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品红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以及容纳第三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黄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
如果采用这种将容纳于油墨容器的若彼此产生混色则颜色变动较大的油墨彼此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的排列,则在向具有油墨注入口的油墨容器中补充油墨时,即使在油墨产生飞溅或从容器中溢出,或者混入配置于邻近的位置的容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颜色变动较大的混色的可能性。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所具有的油墨容器的排列,较优选为下述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容纳第一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容纳第二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以及容纳第三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
如果采用这种将容纳于油墨容器的颜色彼此类似的油墨彼此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的排列,则能够降低将补充油墨时补充至错误的容器中的可能性。
4.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制于这些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实施例、比较例中的“份”及“%”为质量标准。
4.1.印染用喷墨油墨的制备
按照表1的组成将各成分放入容器中,利用磁力搅拌器混合及搅拌2小时之后,通过孔径1μm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由此得到用于实施例1~8及比较例的C、M、Y、K的各印染用喷墨油墨。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数值表示质量%,离子交换水以使印染用喷墨油墨的总质量达到100质量%的方式进行添加。另外,表1中,“C”表示青色油墨,“M”表示品红色油墨,“Y”表示黄色油墨,“K”表示黑色油墨。
Figure BDA0003128699970000231
表1中,以非化合物名称记载的物质如下所述。
·BYK348(商品名,BYK-Chemie日本公司制造,聚醚改性有机硅氧烷)
·Proxel XL2(商品名,Lonza公司制造,防腐剂,1,2-苯并异噻唑啉-3-酮)
4.2.评价方法
4.2.1.印制物的色相角及亮度的评价
使用表1中记载的油墨,如下评价印染物的色相角∠H°及亮度L。向喷墨打印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PX-G930”)中填充表1中记载的油墨,并在转印纸(Sappi公司制造,商品名“TransjetSportsline”)上形成图像。具体而言,制作并使用满版图案,该满版图案能够以横720dpi、纵720dpi的分辨率,在100%占有率的油墨喷出量时油墨喷入量为12mg/inch2的条件进行记录。
接着,使形成图像后的转印纸的记录面与白色的聚酯布帛(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SS-755 K-1”,白色度L值89)相对,使用热压机(太阳精机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TP-608M”)在200℃的温度下以4.2N/cm3的压力热转印60秒钟。
从针对得到的评价样品使用分光测色器(商品名“FD-7”,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造,测定条件:光源D65,滤光器D65,
Figure BDA0003128699970000232
度)求得的a值、b值计算色相角∠H°、亮度L。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各布帛的白色度L,也同样地使用分光测色器(商品名“FD-7”,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造,测定条件:光源D65,滤光器D65,
Figure BDA0003128699970000241
度)进行了测定。表2中示出了各例中所测得的色相角∠H°及亮度L的值。
4.2.2.耐摩擦性评价
通过与上述“4.2.1.印制物的色相角及亮度的评价”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同图案的印制物。然后,使用学振型摩擦坚牢度试验机“AB-301”(商品名,Tester产业株式会社制造),在200g负荷下,用棉布对在室温(25℃)条件下的实验室中放置1小时后的记录物的记录面擦拭20次,并确认此时记录面的剥落状态及油墨向棉布的转移状态,由此评价耐摩擦性。将其评价标准示于以下。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评价标准
A:未见色移、剥离。
B:可见若干色移、剥离。
C:可见大量色移、剥离。
4.2.3.洇渗评价
通过与上述“4.2.1.印制物的色相角及亮度的评价”相同的方法,以相邻的方式印制各色满版图案,目测观测边界部的洇渗,由此评价洇渗。需要说明的是,该评价在室温(25℃)条件下的实验室中进行。将其评价标准示于以下。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评价标准
A:未见边界部的洇渗。
B:可见若干边界部的洇渗。
C:可见大量边界部的洇渗。
4.2.4.转印不均评价
向喷墨打印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PX-G930”)中充填油墨,并在转印纸(Sappi公司制造,商品名“Transjet Sportsline”)上形成图像。具体而言,制作并利用A4尺寸满版图案,该满版图案能够以横720dpi、纵720dpi的分辨率,在100%占有率的油墨喷出量时油墨喷入量为12mg/inch2的条件下进行记录。
接着,使形成图像后的转印纸的记录面与白色的聚酯布帛(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SS-755K-1”,白色度L值89)相对,使用热压机(太阳精机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TP-608M”)在200℃的温度下以4.2N/cm3的压力热转印60秒钟。
此时,目测观察转印不均的产生程度,由此评价转印不均。将其评价标准示于以下。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评价标准
A:未见转印后的颜色不均。
B:可见若干转印后的颜色不均。
C:可见大量转印后的颜色不均。
4.2.5.背面粘脏性评价
通过与上述“4.2.1.印制物的色相角及亮度的评价”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同图案的印制物。接着,在印制10秒后,将与记录介质相同的介质放置在印刷物上方,施加500g的负荷静置10分钟。静置之后通过目测观察放置在上方的介质的色移,由此评价背面粘脏性。将其评价标准示于以下。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评价标准
A:无背面粘脏。
B:存在少量色移。
C:可见大量色移。
4.3.评价结果
将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使用的油墨种类及评价结果示于表2。
Figure BDA0003128699970000261
由上述评价结果判断如下。
(1)实施例1~4的油墨(第一油墨)即使在单独使用该油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色相角∠H°在295°以上且310°以下的范围,且使亮度L在5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
另外,实施例5、6的油墨(第二油墨)即使在单独使用该油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色相角∠H°在130°以上且180°以下的范围,且使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此外,实施例7、8的油墨(第三油墨)即使在单独使用该油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色相角∠H°在0°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且使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由此可见,实施例的油墨组容易通过单独的油墨分别表现色相角∠H°在295°以上且31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5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的颜色、及色相角∠H°在130°以上且18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的颜色、及色相角∠H°在0°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的颜色。并且还判断,通过能够利用单独的油墨来表现如上所述那样深色,在印制低亮度的彩色图像时,与仅工艺彩色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油墨的喷出量。
故而判断,各实施例的印染物均耐摩擦性、洇渗、转印不均及背面粘脏性优异。
(2)与此相对,可知在未使用特色油墨的比较例中,在表现色相角∠H°在295°以上且31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为5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的颜色、及色相角∠H°在130°以上且18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为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的颜色、及色相角∠H°在0°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为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的颜色的情况下,需要油墨的混色。即,在印制低亮度的彩色图像时,与不使用实施例的油墨的情况相比,油墨的喷出量增多。故而,各比较例的印制物均耐摩擦性、洇渗、转印不均及背面粘脏性较差。
由上述的实施方式导出以下的内容。
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一种方案为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具备青色油墨、品红色油墨、黄色油墨、黑色油墨及选自第一油墨、第二油墨及第三油墨中的一种以上,构成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全部的油墨分别包含升华染料,所述第一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295°以上且31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5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所述第二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130°以上且18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所述第三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0°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在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一种方案中,
所述第一油墨可以包含选自C.I.分散蓝72、C.I.分散蓝359、C.I.分散蓝360、C.I.溶剂紫13及C.I.分散紫28中的一种以上、及选自C.I.分散黄54、C.I.分散黄232、C.I.溶剂黄145、C.I.分散橙25、C.I.溶剂橙60及C.I.分散棕27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所述升华染料。
在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任意方案中,
所述第一油墨所含的所述升华染料的合计的含量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油墨的总质量为3质量%以上且8质量%以下。
在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任意方案中,
所述第二油墨可以包含选自C.I.分散蓝72、C.I.分散蓝359、C.I.分散蓝360、C.I.溶剂紫13及C.I.分散紫28中的一种以上、及选自C.I.分散黄54、C.I.分散黄232及C.I.溶剂黄145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所述升华染料。
在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任意方案中,
所述第二油墨所含的所述升华染料的合计的含量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油墨的总质量为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在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任意方案中,
所述第三油墨可以包含选自C.I.分散蓝72、C.I.分散蓝359、C.I.分散蓝360、C.I.溶剂紫13及C.I.分散紫28中的一种以上、及选自C.I.分散红60、C.I.分散红154、C.I.分散红191、C.I.分散棕27、C.I.分散橙25及C.I.溶剂橙60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所述升华染料。
在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任意方案中,
所述第三油墨所含的所述升华染料的合计的含量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三油墨的总质量为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在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任意方案中,
构成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全部的油墨可以包含阴离子系分散剂、甘油、二醇类及表面活性剂。
在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任意方案中,
所述阴离子系分散剂可以为萘磺酸缩合物或木质素磺酸钠。
在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任意方案中,
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为选自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及硅系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以上。
在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任意方案中,
所述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可以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在0.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的范围。
喷墨记录方法的一种方案通过喷墨法喷出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喷墨记录装置的一种方案具备分别容纳构成上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油墨的油墨容器。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一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一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青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一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黄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一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品红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二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二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青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二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黄色油墨的油墨容器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二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品红色油墨的油墨容器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三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三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青色油墨的油墨容器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三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品红色油墨的油墨容器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三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黄色油墨的油墨容器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一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二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任意一种方案中,
所述油墨容器可以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容纳所述第三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
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具有各种变形。例如,本发明包括与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构成几乎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及结果相同的构成、或者目的及效果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发明还包括将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的非本质部分替换后的构成。另外,本发明还包含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构成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能够实现相同的目的的构成。另外,本发明还包括在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构成中追加公知技术而得到的构成。

Claims (19)

1.一种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其特征在于,具备青色油墨、品红色油墨、黄色油墨、黑色油墨及选自第一油墨、第二油墨及第三油墨中的一种以上,
构成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全部的油墨分别包含升华染料,
所述第一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295°以上且31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5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
所述第二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130°以上且180°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所述第三油墨的印染后的印染物上的由CIELAB颜色空间所定义的色相角∠H°在0°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且亮度L在1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油墨包含选自C.I.分散蓝72、C.I.分散蓝359、C.I.分散蓝360、C.I.溶剂紫13及C.I.分散紫28中一种以上、及选自C.I.分散黄54、C.I.分散黄232、C.I.溶剂黄145、C.I.分散橙25、C.I.溶剂橙60及C.I.分散棕27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所述升华染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油墨所含的所述升华染料的合计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一油墨的总质量为3质量%以上且8质量%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油墨包含选自C.I.分散蓝72、C.I.分散蓝359、C.I.分散蓝360、C.I.溶剂紫13及C.I.分散紫28中的一种以上、及选自C.I.分散黄54、C.I.分散黄232及C.I.溶剂黄145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所述升华染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油墨所含的所述升华染料的合计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油墨的总质量为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油墨包含选自C.I.分散蓝72、C.I.分散蓝359、C.I.分散蓝360、C.I.溶剂紫13及C.I.分散紫28中的一种以上、及选自C.I.分散红60、C.I.分散红154、C.I.分散红191、C.I.分散棕27、C.I.分散橙25及C.I.溶剂橙60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所述升华染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油墨所含的所述升华染料的合计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三油墨的总质量为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全部的油墨包含阴离子系分散剂、甘油、二醇类及表面活性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离子系分散剂为萘磺酸缩合物或木质素磺酸钠。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选自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及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在0.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的范围。
12.一种喷墨记录方法,通过喷墨法喷出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13.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分别容纳构成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印染用喷墨油墨组的油墨的油墨容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容器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
容纳所述第一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容器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
容纳所述第一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品红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容器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
容纳所述第二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容器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
容纳所述第二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品红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容器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
容纳所述第三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黑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邻近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容器具有用于补充油墨的油墨注入口,
容纳所述第三油墨的油墨容器与容纳所述黄色油墨的油墨容器被配置于不邻近的位置。
CN202110698327.0A 2020-06-26 2021-06-23 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Pending CN1138457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0250A JP2022007334A (ja) 2020-06-26 2020-06-26 捺染用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0-110250 2020-06-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5799A true CN113845799A (zh) 2021-12-28

Family

ID=7897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8327.0A Pending CN113845799A (zh) 2020-06-26 2021-06-23 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1751B2 (zh)
JP (1) JP2022007334A (zh)
CN (1) CN113845799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3731A (ja) * 1999-03-31 2000-12-12 Seiko Epson Corp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制御装置、印刷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印刷方法、インク収容体、インク補充器、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7020139A (ja) * 2015-07-13 2017-0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ダイレクト昇華捺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7925A (en) * 1986-04-11 1998-01-13 Dai Nippon Insatsu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ation on objective bodies
ATE524524T1 (de) * 1999-07-09 2011-09-15 Basf Se C.i.pigment red 254 mit verbesserten farbeigenschaften
JP3897490B2 (ja) * 1999-08-24 2007-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覆ゴム部材、記録ヘッド、保管箱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04039899A1 (ja) * 2002-11-01 2004-05-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インクセット、並びに記録方法、記録装置、記録システム及び記録物
US11447648B2 (en) * 2004-05-30 2022-09-20 Kornit Digital Ltd. Process and system for printing images on absorptive surfaces
EP1754760B1 (en) * 2004-06-09 2010-03-24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Aqueous dispersion, ink composition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using same
US8263682B1 (en) * 2005-11-29 2012-09-11 Hilord Chemical Corporation Solvent-based dye sublimation ink composition
US7919544B2 (en) * 2006-12-27 2011-04-05 Ricoh Company, Ltd. Ink-media set, ink composition, ink cartridge,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recorded matter
US8142558B2 (en) * 2008-03-31 2012-03-27 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ink jet ink composition
KR101948544B1 (ko) * 2009-12-29 2019-02-15 제이케이 그룹 에스.피.에이. 유동학적 개질 잉크 및 인쇄방법
US8485657B2 (en) * 2010-01-08 2013-07-16 Advanced Chemical Solutions, Llc Sublimation printing processes and fabric pretreatment compositions for ink jet printing onto arbitrary fabrics
JP5874423B2 (ja) * 2012-02-09 2016-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昇華転写用インク、染色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染色物
JP5987564B2 (ja) * 2012-08-31 2016-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6253878B2 (ja) * 2012-10-24 2017-12-27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方法
US9340694B2 (en) * 2013-02-21 2016-05-17 Kiwa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Sublimating dye ink for ink jets and dyeing method
JP6119322B2 (ja) * 2013-03-13 2017-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6429075B2 (ja) 2015-01-21 2018-1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昇華転写用インクセット、並びに、染色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12246A (ja) * 2016-07-20 2018-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回復処理方法
US11098214B2 (en) * 2016-10-31 2021-08-24 Kornit Digital Ltd. Dye-sublimation inkjet printing for textile
US11035075B2 (en) * 2017-11-08 2021-06-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hermal inkjet dye sublimation in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3731A (ja) * 1999-03-31 2000-12-12 Seiko Epson Corp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制御装置、印刷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印刷方法、インク収容体、インク補充器、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7020139A (ja) * 2015-07-13 2017-0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ダイレクト昇華捺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段光奎: "《PHOTOSHOP基础与图像创意案例》", 31 August 2018,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07334A (ja) 2022-01-13
US20210402795A1 (en) 2021-12-30
US11951751B2 (en)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29075B2 (ja) 昇華転写用インクセット、並びに、染色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40941B2 (ja) 昇華転写用インクジェットブラックインク組成物、並びに、染色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433312B (zh) 橙色油墨组合物、油墨组、染色物的制造方法和染色物
US9574301B2 (en) Ink jet etching method and ink jet printing system
US20200071553A1 (en) Ink jet printing penetrant, ink jet printing ink set,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US10487227B2 (en) Ink set and recording method
CN108625188B (zh) 喷墨用墨组合物以及记录方法
US11235586B2 (en)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head
JP713124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9580614B2 (en) Ink set and recording method
JP2019026963A (ja) 処理液の記録方法
JP2018141066A (ja) インク組成物、および記録方法
CN113845799A (zh) 印染用喷墨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JP6841298B2 (ja) 昇華転写用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並びに、染色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00131698A1 (en) Sublimation-Transer Ink Jet Ink Composi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yed Article
CN112776479B (zh) 喷墨记录装置
US11667800B2 (en) Ink jet textile printing ink set, ink jet textile printing system, and ink jet textile printing method
US20230312963A1 (en) Printing Ink Jet Ink Composition And Recording Method
JP2023097685A (ja) インクセット
CN111378325A (zh) 水性喷墨用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