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8281A -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8281A
CN113828281A CN202111097415.1A CN202111097415A CN113828281A CN 113828281 A CN113828281 A CN 113828281A CN 202111097415 A CN202111097415 A CN 202111097415A CN 113828281 A CN113828281 A CN 113828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polyurethane
solution
polyurethane composite
arse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74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8281B (zh
Inventor
陈晓梅
杨雪
吴慈森
郭亚平
邱赟竹
陈全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m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m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m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me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0974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8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8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8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8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8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6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01J20/26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 to 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obtained by polyconden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23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metals, e.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 B01J20/226Coordination polymers, e.g.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ZI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synthetic organic sorb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3Arse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方法为:以聚氨酯泡沫为基体,在聚氨酯泡沫表面生长MOFs材料,制得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其中所述MOFs材料为MIL‑88A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吸附海带中砷中的应用,吸附方法为:将海带浸泡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木瓜蛋白酶,55℃水浴3h,过滤,得到含砷海带溶液,加入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调节pH为5,搅拌条件下吸附4h。本发明通过MOFs与聚氨酯泡沫的组装,制备出了新型吸附材料,制作条件温和,成本低廉,吸附材料可以重复利用,易于从水体中分离,对砷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背景技术
砷(Arsenic),元素符号As,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33,是VA族非金属元素。近年来随着冶金、制药等工业的发展以及含砷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大量含砷废水被排放到海洋中,造成了水体中砷的污染。这些砷污染物通过食物链逐级放大,最终进入人体,破坏蛋白质的活性,干扰人体细胞正常代谢,对心、肝等器官造成极大的损伤。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砷和无机砷化合物被列为I类致癌物。
海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除了直接供人食用外,还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医药的原料。但是由于近海养殖区污染情况日益严峻以及海带自身对砷的较强吸附能力,海带中砷的含量通常较高,常有砷含量超标的事件报道,影响海带养殖业的正常发展以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根据《绿色食品藻类及其制品》中规定,绿色藻类制品中砷的安全限量要求为无机砷小于等于1.5mg/kg。在海带加工中,如果能有效降低海带中无机砷的含量,将极大地促进海带相关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维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关于海带中砷的脱除方法较少。姜桥等人利用盐酸、醋酸、碱等对海藻进行浸泡处理,对无机砷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是去除效果有限,且需要使用大量的酸碱试剂,浸泡处理完还需要对海带进行多次清洗浸泡,以去除酸碱试剂的残留,且对海带进行浸泡处理后的含砷酸碱试剂多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吸附法是一种成本低、设计简单、效率高、生态友好的重金属脱除方法。现有技术中多是采用活性炭等常规吸附材料吸附脱除海水中的汞离子,针对利用吸附法对海带中砷的脱除技术基本没有介绍,且活性炭等常规吸附材料多为粉末状,难以从水体中分离,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开发一种吸附效果好、易从水体中分离的能有效脱除海带中砷的吸附材料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效果好、易从水体中分离的能有效脱除海带中砷的吸附材料。本发明以聚氨酯泡沫为基体,在其表面嵌入MIL-88A材料。聚氨酯泡沫作为吸附材料的基体,对MIL-88A有很好的固定化作用,同时,暴露在聚氨酯泡沫表面的MIL-88A对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聚氨酯泡沫为基体,在聚氨酯泡沫表面生长MOFs材料,制得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MOFs材料为MIL-88A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为:将聚醚多元醇、硅油、异辛酸锡和水混合,然后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发泡反应至泡沫高度不再变化后,进行熟化处理,得到所述聚氨酯泡沫。
进一步地,所述聚醚多元醇与硅油的质量比为125~375:4,聚醚多元醇与异辛酸锡的质量体积比为1~3g:6μL,聚醚多元醇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3g:80μL,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3:1。
进一步地,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优选质量比为2:1。
进一步地,所述熟化处理的温度为50~70℃,熟化处理的时间为6~24h。
进一步地,所述熟化处理的优选时间为24h。
进一步地,在聚氨酯泡沫表面生长MOFs材料的操作为:将水溶性三价铁盐溶于水配成溶液A,将富马酸溶于乙醇溶液配成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聚氨酯泡沫加入到所述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在所述聚氨酯泡沫表面生长出MOFs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性三价铁盐为FeCl3·6H2O,所述溶液A中FeCl3·6H2O的摩尔浓度为0.1~0.2mol/L,所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99%,所述溶液B中富马酸的摩尔浓度为0.1~0.2mol/L,所述FeCl3·6H2O与富马酸的摩尔比为1:1,所述FeCl3·6H2O与聚氨酯泡沫的质量比为2.7:1,所述搅拌反应的转速为600~2000rpm,时间为24h。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反应的优选转速为800rpm。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一种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上述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吸附海带中砷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吸附方法为:将海带浸泡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木瓜蛋白酶,55℃水浴3h,过滤,得到含砷海带溶液,在含砷海带溶液中加入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调节pH为5,搅拌条件下吸附4h。
进一步地,所述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2%,海带与碳酸钠溶液的固液比为5g:200mL,海带与木瓜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MOFs与聚氨酯泡沫的组装,制备出新型吸附材料,制作条件温和,成本低廉,吸附材料可以重复利用,易于从水体中分离,对砷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2)利用吸附法脱除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中,吸附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本发明发现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可应用于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比活性炭等常规吸附材料的吸附效果更好。但是常见的MOFs材料与常规吸附材料活性炭等一样通常为粉末状,难以从水体中分离,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本发明以聚氨酯泡沫为基体,在其表面嵌入MIL-88A材料。聚氨酯泡沫作为吸附材料的基体,对MIL-88A材料有很好的固定化作用,并能将MIL-88A均匀暴露在聚氨酯泡沫表面,使MIL-88A材料与含砷海带溶液中的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吸附效果。本发明既能解决MOFs材料难以从吸附体系中分离的问题,又能达到对砷更好的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2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2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的FTIR图;
图3为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对聚氨酯复合材料吸附砷的影响;
图4为熟化时间对聚氨酯复合材料吸附砷的影响;
图5为熟化温度对聚氨酯复合材料吸附砷的影响;
图6为搅拌转速对聚氨酯复合材料吸附砷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实施例1
(1)聚氨酯泡沫的制备
将2.5g聚醚多元醇(HSH330)、0.08g硅油、15μL异辛酸锡、200μL蒸馏水进行混合,在1000rpm下搅拌5min,此时混合物呈均匀乳白色。接着将2.5g 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1)迅速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在1000rpm下搅拌30s,此时混合液开始发泡。待泡沫高度不再变化后,将混合物转移到60℃烘箱,熟化24h,合成聚氨酯泡沫。
(2)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MIL-88A材料在聚氨酯泡沫上的生长)
将2.7g(0.01mol)FeCl3·6H2O溶于75mL蒸馏水中,配成溶液A,将1.16g(0.01mol)富马酸溶于75mL 99%乙醇溶液中,配成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取1g步骤(1)制得的聚氨酯泡沫加入到混合溶液中,选择800rpm的转速室温下搅拌24h,使MIL-88A生长在聚氨酯泡沫上,制得聚氨酯复合材料。
实施例2
(1)聚氨酯泡沫的制备
将5g聚醚多元醇(HSH330)、0.08g硅油、15μL异辛酸锡、200μL蒸馏水进行混合,在1000rpm下搅拌5min,此时混合物呈均匀乳白色。接着将2.5g 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2:1)迅速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在1000rpm下搅拌30s,此时混合液开始发泡。待泡沫高度不再变化后,将混合物转移到60℃烘箱,熟化24h,合成聚氨酯泡沫。
(2)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MIL-88A材料在聚氨酯泡沫上的生长)
将2.7g(0.01mol)FeCl3·6H2O溶于75mL蒸馏水中,配成溶液A,将1.16g(0.01mol)富马酸溶于75mL 99%乙醇溶液中,配成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取1g步骤(1)制得的聚氨酯泡沫加入到混合溶液中,选择800rpm的转速室温下搅拌24h,使MIL-88A生长在聚氨酯泡沫上,制得聚氨酯复合材料。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聚醚多元醇(HSH330)的用量为7.5g,即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3:1。
实施例4
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步骤(2)中搅拌的转速为600rpm。
实施例5
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步骤(2)中搅拌的转速为1000rpm。
实施例6
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步骤(2)中搅拌的转速为2000rpm。
实施例7
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步骤(1)中熟化的时间为6h。
实施例8
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步骤(1)中熟化的时间为12h。
实施例9
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步骤(1)中熟化的时间为18h。
实施例10
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步骤(1)中熟化的温度为50℃。
实施例11
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步骤(1)中熟化的温度为70℃。
对比例1
(1)聚氨酯泡沫的制备
将5g聚醚多元醇(HSH330)、0.08g硅油、15μL异辛酸锡、200μL蒸馏水进行混合,在1000rpm下搅拌5min,此时混合物呈均匀乳白色。接着将2.5g 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2:1)迅速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在1000rpm下搅拌30s,此时混合液开始发泡。待泡沫高度不再变化后,将混合物转移到60℃烘箱,熟化24h,合成聚氨酯泡沫。
(2)MIL-88A材料的制备
将2.7g(0.01mol)FeCl3·6H2O溶于75mL蒸馏水中,配成溶液A,将1.16g(0.01mol)富马酸溶于75mL 99%乙醇溶液中,配成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得到混合溶液,选择800rpm的转速室温下搅拌24h,离心分离收集固体产物,干燥得到粉末状MIL-88A。
(3)MIL-88A材料的负载
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状MIL-88A溶于75mL 99%乙醇溶液中,加入1g步骤(1)制得的聚氨酯泡沫,选择800rpm的转速室温下搅拌24h,使MIL-88A负载在聚氨酯泡沫上,得到复合材料。
效果验证
(1)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脱除率的计算
取5g海带,置于200mL 2%碳酸钠溶液中,加入0.5g木瓜蛋白酶,在55℃水浴3h。将溶液过滤,得到含砷海带溶液。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得该含砷海带溶液的砷浓度为5mg/L。取100mL该砷浓度为5mg/L的含砷海带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g上述实施例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调节pH为5,吸附时间设置为4h,在500rpm下进行磁力搅拌。吸附后,静置溶液,取上清液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砷的含量,计算脱除率,脱除率的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脱除率=(吸附处理前含砷海带溶液中砷的含量/吸附处理后含砷海带溶液中砷的含量)×100%
经计算,各实施例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脱除率以及对比例1制得的材料对海带中砷的脱除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脱除率/%
实施例1 34.0
实施例2 90.4
实施例3 14.0
实施例4 75.4
实施例5 79.0
实施例6 66.8
实施例7 28.2
实施例8 54.3
实施例9 60.1
实施例10 77.1
实施例11 85.1
对比例1 10.0
由表1可知,实施例2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脱除率最大,脱除性能最佳。对比例1通过先分别制备聚氨酯泡沫和MIL-88A材料,再将聚氨酯泡沫和MIL-88A材料混合搅拌,使MIL-88A材料负载在聚氨酯泡沫上的方式制得的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脱除性能远不及实施例1-11通过将FeCl3·6H2O、富马酸和聚氨酯泡沫混合搅拌,使MIL-88A材料在合成过程中原位生长在聚氨酯泡沫表面的方式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这是因为利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聚氨酯泡沫上可以负载更多的MIL-88A材料,MIL-88A材料通过原位生长法生长在聚氨酯泡沫上时在聚氨酯泡沫上的分散效果更好,与聚氨酯泡沫的结合能力更强。
(2)SEM表征
取实施例2制得的对海带中砷的脱除率最大,脱除性能最佳的聚氨酯复合材料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其SEM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聚氨酯泡沫表面均匀地布满了MOFs,MOFs呈现棒状结构,说明MOFs均匀地生长在了聚氨酯泡沫表面。
(3)FTIR表征
取实施例2制得的对海带中砷的脱除率最大,脱除性能最佳的聚氨酯复合材料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其FTIR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在合成的聚氨酯复合材料上,出现MIL-88A的红外特征峰,说明MIL-88A成功负载在了聚氨酯泡沫上。
(4)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
回收步骤:将吸附砷后的50mg复合吸附材料依次用浓度为5%的硫脲、0.1mol/L的盐酸作为洗脱液进行洗脱,最后再用蒸馏水洗脱,干燥。
再利用效果:
实施例2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第一次对含砷海带溶液进行吸附处理时对砷的脱除率为90.4%,将利用上述步骤回收处理后的该聚氨酯复合材料继续对含砷海带溶液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步骤同第一次处理时,循环吸附8次后,测定经过多次回收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对砷的脱除率,经过7次回收处理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第8次对含砷海带溶液进行吸附时仍能达到70.1%的砷脱除率,证明本发明制备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
(5)不同制备条件对聚氨酯复合材料吸附海带中砷的性能的影响
由实施例1-11的制备过程以及表1中测得的各实施例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脱除率的结果可以明显发现,步骤(1)中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熟化处理温度、熟化处理时间,步骤(2)中的搅拌转速等条件会影响最终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吸附性能,为了更清楚的探究上述不同条件对吸附海带中砷的性能的影响,以得到最优的制备条件,将表1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以下整理。
(a)以步骤(1)中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作为唯一变量,将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脱除率结果制成柱状图,探究不同质量比对最终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吸附海带中砷的性能的影响,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2:1时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脱除率更大,说明此时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吸附性能更好。这是因为,当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太小时,会影响聚氨酯的发泡过程,导致聚氨酯泡孔少,活性位点降低;而当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太大时,聚氨酯发泡速度过快,孔洞坍塌,结构不稳定;当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2:1时则发泡速度均匀,孔洞大小合适。
(b)以步骤(1)中熟化处理时间作为唯一变量,将实施例2、实施例7、实施例8和实施例9的脱除率结果制成柱状图,探究不同熟化时间对最终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吸附海带中砷的性能的影响,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熟化时间为24h时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脱除率更大,说明此时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吸附性能更好。这是因为,当熟化时间比较短时,会导致聚氨酯发泡不完全;当熟化时间为24h时则可以使聚氨酯泡沫泡孔均匀,吸附率更高。
(c)以步骤(1)中熟化处理温度作为唯一变量,将实施例2、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的脱除率结果制成柱状图,探究不同熟化温度对最终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吸附海带中砷的性能的影响,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熟化温度为60℃时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脱除率更大,说明此时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吸附性能更好。这是因为,当熟化温度比较低时,聚氨酯泡沫的胶凝作用减慢,难以成型;而当熟化温度比较高时,过高温度会破坏胶凝作用,使聚氨酯的网络结构不能形成;当熟化温度为60℃时则可以在不破坏胶凝作用的同时促进网络结构的成型。
(d)以步骤(2)中搅拌转速作为唯一变量,将实施例2、实施例4、实施例5和实施例6的脱除率结果制成柱状图,探究不同搅拌转速对最终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吸附海带中砷的性能的影响,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搅拌转速为800rpm时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脱除率更大,说明此时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吸附性能更好。这是因为,当搅拌转速太小时,MOFs材料不能均匀生长在聚氨酯泡沫表面;而当搅拌转速太大时,生成的MOFs材料有一部分会从聚氨酯表面脱落;当搅拌转速为800rpm时则可以在聚氨酯泡沫表面均匀牢固地生长MOFs材料。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当步骤(1)中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质量比为2:1、熟化处理温度为60℃、熟化处理时间为24h,步骤(2)中转速为800rpm时,所得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海带中砷的脱除率最大,吸附脱除性能最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氨酯泡沫为基体,在聚氨酯泡沫表面生长MOFs材料,制得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OFs材料为MIL-88A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为:将聚醚多元醇、硅油、异辛酸锡和水混合,然后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发泡反应至泡沫高度不再变化后,进行熟化处理,得到所述聚氨酯泡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与硅油的质量比为125~375:4,聚醚多元醇与异辛酸锡的质量体积比为1~3g:6μL,聚醚多元醇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3g:80μL,聚醚多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3: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熟化处理的温度为50~70℃,熟化处理的时间为6~24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聚氨酯泡沫表面生长MOFs材料的操作为:将水溶性三价铁盐溶于水配成溶液A,将富马酸溶于乙醇溶液配成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聚氨酯泡沫加入到所述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在所述聚氨酯泡沫表面生长出MOFs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三价铁盐为FeCl3·6H2O,所述溶液A中FeCl3·6H2O的摩尔浓度为0.1~0.2mol/L,所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99%,所述溶液B中富马酸的摩尔浓度为0.1~0.2mol/L,所述FeCl3·6H2O与富马酸的摩尔比为1:1,所述FeCl3·6H2O与聚氨酯泡沫的质量比为2.7:1,所述搅拌反应的转速为600~2000rpm,时间为24h。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
9.一种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吸附海带中砷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吸附方法为:将海带浸泡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木瓜蛋白酶,55℃水浴3h,过滤,得到含砷海带溶液,在含砷海带溶液中加入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调节pH为5,搅拌条件下吸附4h。
CN202111097415.1A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Active CN113828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7415.1A CN113828281B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7415.1A CN113828281B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8281A true CN113828281A (zh) 2021-12-24
CN113828281B CN113828281B (zh) 2023-07-14

Family

ID=78959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7415.1A Active CN113828281B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82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0799A (zh) * 2022-08-08 2022-10-11 邱赟竹 一种可食用蛋白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5016A (ja) * 1983-08-05 1985-02-22 Mitui Toatsu Chem Inc 吸着性能を有する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ムシ−ト類およびその多層体
US20030078311A1 (en) * 2001-10-19 2003-04-24 Ulrich Muller Process for the alkoxy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presence of novel framework materials
CN1704157A (zh) * 2004-05-05 2005-12-07 兰克赛斯德国有限公司 从流动介质中去除污染物和/或重金属的泡沫材料
CN107297200A (zh) * 2017-07-31 2017-10-2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以有机聚氨酯泡沫为基底的泡沫铁酸铜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8031491A (zh) * 2017-11-17 2018-05-15 江苏大学 一种海绵负载酸碱双功能金属有机配合物固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63576A (zh) * 2019-02-02 2019-04-23 西北师范大学 一种蒙脱土负载铁盐MOFs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62836A (zh) * 2020-06-22 2020-10-1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广谱型黄曲霉毒素吸附柱填充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2044414A (zh) * 2020-09-21 2020-12-0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多孔uio-66@puf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42464A (zh) * 2021-03-22 2021-07-23 陈元曦 海产品重金属去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5016A (ja) * 1983-08-05 1985-02-22 Mitui Toatsu Chem Inc 吸着性能を有する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ムシ−ト類およびその多層体
US20030078311A1 (en) * 2001-10-19 2003-04-24 Ulrich Muller Process for the alkoxy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presence of novel framework materials
CN1704157A (zh) * 2004-05-05 2005-12-07 兰克赛斯德国有限公司 从流动介质中去除污染物和/或重金属的泡沫材料
CN107297200A (zh) * 2017-07-31 2017-10-2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以有机聚氨酯泡沫为基底的泡沫铁酸铜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8031491A (zh) * 2017-11-17 2018-05-15 江苏大学 一种海绵负载酸碱双功能金属有机配合物固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63576A (zh) * 2019-02-02 2019-04-23 西北师范大学 一种蒙脱土负载铁盐MOFs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62836A (zh) * 2020-06-22 2020-10-1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广谱型黄曲霉毒素吸附柱填充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2044414A (zh) * 2020-09-21 2020-12-0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多孔uio-66@puf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42464A (zh) * 2021-03-22 2021-07-23 陈元曦 海产品重金属去除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ONGHUA XIE ET AL: ""Bifunctional NH2-MIL-88(F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octahedra for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and efficient removal of arsenate in aqueous media"", 《J. MATER. CHEM. A》, vol. 5 *
MOISÉS L. PINTO ET AL: ""Composite MOF Foams: The Example of UiO-66/Polyurethan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vol. 5 *
MOISÉS L. PINTO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urethane foam matrices for the support of granular adsorbent material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 92 *
庞达: ""用于吸附环境中砷污染物的MOFs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no. 7, pages 1 - 3 *
戈瑞等: ""MIL-88A功能化聚氨酯复合材料脱除海带多糖中砷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vol. 43 *
李娟: ""聚氨酯泡沫负载Zr-MOFs复合膜制备及去除染料废水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no. 7 *
陈露等: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藻中5种砷形态"", 《食品与发酵工业》, vol. 4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0799A (zh) * 2022-08-08 2022-10-11 邱赟竹 一种可食用蛋白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0799B (zh) * 2022-08-08 2023-08-04 邱赟竹 一种可食用蛋白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8281B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2690A (zh) 一种磁性生物炭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130005013A1 (en) Compositions of matter and uses thereof in the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N108018280A (zh) 一种微生物缓释载体的构建方法
CN113828281A (zh)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US20230150850A1 (en) Method for removing organic pollutants from water bodies by activating persulfate with nutrient-enhanced soybean sprout-based biochar
CN115093262B (zh) 一种利用壳聚糖-粘土矿物复合材料提高有机固废堆肥中腐殖酸含量的方法
CN113426455B (zh) 一种团簇二氧化锰负载铁的类芬顿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4580B (zh) 一种二碳化三钛负载氧化锌的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Mejía-Otálvaro et al. Evaluation of a Trametes pubescens laccase concentrated extract on allura red AC decolorization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synthetic mediators
CN111229156A (zh) 一种羟基磷灰石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吸附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CN107287183A (zh) 一种以石墨烯/氧化钛复合多孔微球为载体的固定化α‑淀粉酶的制备方法
CN114522672A (zh) 一种用于抗生素吸附的生物质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21647B (zh) 一种利用mof衍生物高效活化褐煤制备腐植酸缓释微量元素肥料的方法
CN112225307B (zh) 一种利用MIL-100(Fe/Mn)衍生物催化H2O2去除水中PPCPs的方法
CN113893820A (zh) 一种鱼缸用复合吸附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10022A (zh) 一种应用于催化湿式氧化的Cu-凹土-壳聚糖螯合型微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KR101734956B1 (ko) 폐알루미늄을 이용한 입상형 흡착여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5744873A (zh) 一种原位氮掺杂磁改性猪粪炭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193343A (zh) 一种减少养殖场污水贮存氨排放的酸改性膨胀蛭石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5646458A (zh) 一种磷吸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20116B (zh) 一种锰、钛二元负载纳米沸石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应用
CN111437818A (zh) 一种新型处理废水的非均相臭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38707B (zh) 除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去除再生水中溶解氧的方法
CN114349182B (zh) 一种采用金属有机骨架ZIF-8固定化漆酶降解不同pH溶液中双酚A的方法
CN117023884A (zh) 一种零碳源hjdl污水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