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83C - 导电性无缝带 - Google Patents

导电性无缝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83C
CN1138183C CNB991021959A CN99102195A CN1138183C CN 1138183 C CN1138183 C CN 1138183C CN B991021959 A CNB991021959 A CN B991021959A CN 99102195 A CN99102195 A CN 99102195A CN 1138183 C CN1138183 C CN 113818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eamless belt
belt
conductive seamless
conductiv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1021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3785A (zh
Inventor
松下裕臣
越智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233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3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8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0Bases for charge-receiving or other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0Bases for charge-receiving or other layers
    • G03G5/105Bases for charge-receiving or other layers comprising electroconductiv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03G5/108Bases for charge-receiving or other layers comprising electroconductiv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 electroconductiv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being anioni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导电性无缝带中,用橡胶组合物制成的导电性基体的体积电阻系数在1×104-1×1012Ω·cm之间。当在23℃、10Hz和伸长形变为4%的测定条件下测定时,导电性基体的动态弹性模量在2.5×108-2.0×109dyn/cm2之间,损耗角正切tanα在0.01-0.2之间。

Description

导电性无缝带
本发明涉及导电性无缝带,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用电子照相法和静电印刷法成象的成象装置中用作片材传送带、转印带、中间转印带、定影带、显影带和感光体基体用条带。
以往,在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通过电子照相法或静电印刷法用调色剂形成图象的装置中,导电性无缝带被用作片材传送带、转印带、中间转印带、定影带、显影带和感光体基体用带子。
在成象装置的转印区,导电性无缝带被称作转印带。例如,导电性无缝带是以图1所示的形态使用的。
即,将转印带1在向其施加张力的2个或多个滑轮2(图1中是2个)之间拉紧。滑轮2使滑轮间的转印带1在带的纵向(图1中为X方向)上循环运动。转印带1通过将片材4(例如纸)保持在带的上侧直线部分来运送片材4。在运送片材4的同时,感光体10沿图1中箭头Y所示的方向旋转,由此将感光体10上的调色剂T运到与片材4的表面接近或接触的位置。带电装置6(例如带电辊)与循环运动的转移供料带1的下侧直线部分5接触。带电装置6使转印带1的表面带上与调色剂T相反的电荷(当调色剂T带正电时,转印带1表面带负电,而当调色剂T带负电时,转印带1表面带正电)。由此,当调色剂T运到与片材4表面接近或接触的位置时,调色剂T被带有与调色剂T相反电荷的转印带1的电荷吸引并被转移到片材4的表面。
如上所述,转印带由向其施加张力的滑轮驱动。因此,为使转印带长期保持良好的转印特性,要求转印带能长期进行稳定的循环运动而不会被施加在其上面的张力拉长。这是由于转印带被拉长后,其循环动会变得不均匀,从而难以以恒定的速度和均匀的行进状态移动片材。因而,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在转移到片材上时会偏离预定的位置。即,出现转移错位。
已知在通过电子照相法或静电印刷法用调色剂形成图象的成象装置中采用的是一成分显影法,如跃迁显影法。在一成分显影法中,显影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的:用刮刀在显影套筒表面形成一层调色剂薄层,使该调色剂薄层靠近静电潜象保持体或与其接触。近年来,如图2所示,使用的是下述显影方法。即,用含作为主要成分的橡胶的弹性无缝带20来代替显影套筒。将静电无缝带20在向其施加张力的滑轮21a和21b之间拉紧,使其循环运动。用刮刀22在循环运动的带(显影带)20的表面形成调色剂薄层23。使该调色剂薄层23靠近感光体24或与其接触。在不使用磁性载体而仅用调色剂的一成分显影法中,为得到良好的显影特性,形成厚度均匀的调色剂薄层是很重要的。因此,为用显影带形成厚度均匀的调色剂薄层,要求显影带能稳定地循环运动而不会在拉紧的状态下拉长或波动。
在成象装置的定影区,导电性无缝带被称作定影带。通常,与转印带类似,定影带用2个或多个滑轮拉紧并位于与加热装置(例如加热辊)相对的位置。用滑轮使定影带作循环运动并将已转印上调色剂的片材保持在其上表面上,这样,已转移到片材上的调色剂定影在该片材上面。为在定影区长期得到良好的定影特性,要求导电性无缝带能长时间地作稳定的循环运动而不会在拉紧的状态下拉长。
在带形感光体中,感光层形成于由导电性无缝带制成的导电性基体材料上。在成象过程的初期,在感光体的感光层表面上形成静电潜象。因此,为使成象过程能稳定地反复进行,要求带形感光体即导电性无缝带能稳定地循环运动而不会伸长。
在形成全色图象的成象装置中,第一步,如图3所示,将在感光体10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转印到由弹性无缝带制成的中间转印带11上。第二步,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图象转印到片材4上。即,感光体10沿箭头A所示方向旋转,与此同时,将中间转印带11绷紧在滑轮7、8和9之间并用滑轮7、8和9使其沿箭头B所示方向循环运动。结果,第一步,在感光体10与中间转印带11的直线部分11A彼此接触的位置,将在感光体10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在第二步中,在第一步中从感光体1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图象被转印到插在滑轮9与转印辊12中间的片材4上。在图3中,标号13表示曝光用光学系统;14表示带电器;15表示显影单元;16表示用于清洁感光体10的刷子;17表示安装在中间转印带11内部的转印用带电器;在转印过程中,不同色彩的调色剂图象叠合在中间转印带上且叠合的调色剂图象被一起转印到片材上。因此,该转印过程无需在每次形成不同色彩的调色剂图象时通过将片材移送到靠近感光体的区域使调色剂转移到片材的操作。与将片材保持在其上面进行移送的转印带或定影带不同的是,在第二步中,用中间转印带11将在第一步中转印到该带上的调色剂图象转印到片材上。即使是中间转印带11,带的伸长也是致命的。即,若中间转印带11伸长,会出现转印错位(调色剂转移到偏离预定转印的位置上)或调色剂转移不良(调色剂未转移)。结果,不能形成所希望的彩色图象。
已知上述的有些导电性无缝带含添加在非结晶性热塑性树脂的聚碳酸酯或结晶热塑性树脂的氟塑料中起导电性带电剂作用的炭黑。然而,热塑性树脂容易伸长。即,当用2个或多个滑轮承载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导电性无缝带并施加张力使其循环运动时,导电性无缝带伸长很多且连续的驱动会使带子出现疲劳开裂。而且,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导电性无缝带缺乏柔软性,在厚度方向上的弹簧常数高。从而不能加大转印带(中间转印带)与感光体之间的配合紧度,导致转印效率下降。此外,不能加大定影带与感光体之间的配合紧度,从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定影特性。
已知有用含添加在橡胶组分中的补强性填料以增加其弹性模量的无缝带的。此时,若在橡胶组分中添加足量的具有优异补强效果的炭黑以防止无缝带伸长,则无缝带的导电性太高。为将无缝带的导电性调节到适当的水平并有效防止带子伸长,除炭黑之外,必须在橡胶中添加大量的导电性较低的填料,如二氧化硅。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无缝带在受到张力时不容易伸长。但在受到张力的状态下长时间地持续时,橡胶组合物会出现应力松弛。结果,无缝带最终伸长。而且,制造橡胶组合物时的加工性能差。尤其当对橡胶组合物进行硫化时,硫化之前的粘度太高。因而不易对橡胶组合物进行硫化。此外,在橡胶组分中大量添加填料会损害橡胶组合物的柔软性和蠕变特性,从而使带子难以反复进行稳定的循环运动。
下面描述在日本实用新案公开公报1991年第72541号和日本特许公开公报1991年第69166号公开的下述导电性无缝带。在这些导电性无缝带中,绕线状芯材或织物芯材与由橡胶制成的无缝带的整个内侧表面(与滑轮接触的面)一起形成为一个整体,以防止导电性无缝带伸长。芯材可防止导电性无缝带伸长,但纤维的取向会引起导电性无缝带错位。即,即使是纤维角度的微小偏差也会引起导电性无缝带从预定路线偏离。结果,出现转印错位。而且,为调整带的厚度和粗糙度而在最后步骤中研磨导电性无缝带表面的结果是,带表面被研磨成凹凸不平。这是由于有纤维的区域与没有纤维的区域的研磨量是不同的,其原因是两个区域的刚性有差异。结果,导电性无缝带的转印性能和定影性能下降。尤其当用导电性无缝带作为中间转印带时,带表面转印区域的凹凸不平会引起带与感光体的接触压力不均匀,还会引起带的带电量不均匀。其结果是,调色剂不能良好地转移到片材上(例如,应转移到片材上的调色剂未转移)。通常,如图2所示,每次调色剂图象转印完成后,用清洁装置(例如清洁用的刷子)将残留在中间转印带表面上的调色剂除去以为下一次调色剂图象转印作准备。中间转印带表面的凹凸不平使残留的调色剂不能被清洁装置完全拭去,从而导致清除不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用电子照相法和静电印刷法成象的成象装置中用作片材传送带、转印带、中间转印带等的导电性无缝带,该带被2个或多个滑轮拉紧并作循环运动。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导电性无缝带,它具有适度的柔软性,在连续运转时不会伸长,弹簧常数小,表面无凹凸不平,刚性均匀,可长期得到良好的片材传送性能、转印性能、定影性能和显影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在用2个或多个滑轮施加张力使由橡胶组合物制成的导电性无缝带循环运动时,控制橡胶组合物的粘弹性以防止导电性无缝带伸长很重要。更具体地说,由于导电性无缝带由滑轮驱动,张力作用在导电性无缝带上。为使导电性无缝带作稳定的循环运动,由橡胶组合物制成的导电性无缝带的弹性模量高于预定值很重要,这样,导电性无缝带就不会被滑轮所施加的张力拉长。导电性无缝带在受到张力的状态下长时间地循环运动。即使导电性无缝带在初期不会被滑轮所施加的张力拉长,但橡胶组合物会也出现应力松弛。结果,带子伸长。为使导电性无缝带能稳定地循环运动,本发明者发现,橡胶组合物的损耗角正切(tanδ)小于预定值对防止橡胶组合物出现应力松弛也很重要。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导电性基体的导电性无缝带,所述导电性基体由橡胶组合物制成,其体积电阻系数在1×104-1×1012Ω·cm的范围内,其中,在23℃、10Hz和伸长形变为4%的测定条件下,导电性基体的动态弹性模量在2.5×108-2.0×109dyn/cm2之间,损耗角正切(tanα)在0.01-0.2之间。导电性无缝带可仅由导电性基体组成。为使导电性无缝带有一个光滑的表面,可在导电性基体上层压一层不同材料的上表面薄层。
用Rheology公司制造的粘弹性频谱仪测定动态弹性模量和损耗角正切(tanδ)。
对将由橡胶组合物制成的导电性基体的动态弹性模量和损耗角正切(tanδ)调整至前述数值范围的方法无特别限定,但一般是通过对橡胶组合物进行硫化来进行的。此时,可用添加至少一种选自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的金属盐、不饱和乙烯基化合物的可交联单体和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剂使橡胶组合物交联的方法可控性良好地将导电性基体的动态弹性模量和损耗角正切(tanδ)调整至前述数值范围。当然,如上所述,在橡胶组合物中大量添加补强性填料来提高其弹性模量的方法应避免,以防止各种不利情况出现。
在本发明的导电性无缝带中,在23℃、10Hz和伸长形变为4%的测定条件下测定时,由橡胶组合物制成的导电性基体的动态弹性模量在2.5×108-2.0×109dyn/cm2之间。这是由于若动态弹性模量大于2.5×108dyn/cm2,则导电性基体在导电性无缝带受到张力的方向上不会被拉长。但若动态弹性模量超过2.0×109dyn/cm2,则导电性基体在厚度方向(导电性无缝带的厚度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变得太高。结果,导电性无缝带不能很好地跟上感光体表面的运动。此时,当用导电性无缝带作为转印带(中间转印带)和定影带时,转印带的转印性能和定影带的定影性能下降。在23℃、10Hz和伸长形变为4%的条件下测得的损耗角正切(tanδ)定在0.01-0.2之间的理由如下:当损耗角正切(tanδ)小于0.2时,即使长时间地向导电性无缝带施加张力,应力松弛也几乎不会发生。而若损耗角正切(tanδ)小于0.01,则传到导电性无缝带的振动不能被迅速地衰减并因此而长时间地持续。结果,复印中的片材不能传送到预定的传送位置。而且,当用导电性无缝带作为转印带(中间转印带)时,其转印性能下降。类似地,当用导电性无缝带作为定影带时,其定影性能下降。
由于本发明的导电性无缝带所具有的导电性基体的动态弹性模量和损耗角正切(tanδ)在上述范围内,导电性无缝带的柔软性适度,不会伸长,并可通过2个或多个滑轮施加张力而使其长时间可靠地循环运动。而且,由于与以往的方法不同,未在橡胶组分中添加大量的增强纤维或补强性填料,因此,导电性无缝带的刚性均匀,其表面无凹凸不平。由此,导电性无缝带具有良好的片材传送、转印、定影、显影性能并能在感光体上形成良好的静电潜象。此外,由于导电性无缝带表面无凹凸不平,因此,当用作中间转印带时可防止调色剂清除不良的情况出现。还有,当用作显影带时,可使调色剂薄层均匀。从而可得到良好的显影性能。
作为用于构成导电性基体的橡胶组合物的橡胶组分,可使用已知的各种橡胶。更具体地说,其例子包括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天然橡胶(NR)、异戊二烯橡胶(IR)、氯丁橡胶(C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BR)、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橡胶(EPDM橡胶)、乙烯-丙烯橡胶(EPM)、硅橡胶、聚氨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氟橡胶、丁基橡胶(IIR)、卤代丁基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环氧氯丙烷橡胶(CHR)、环氧氯丙烷-环氧乙烷共聚物橡胶(CHC)和氢化丁腈橡胶(HSM)。这些橡胶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或多种组合使用。在许多情况下,成象装置中有臭氧产生。因此,最好添加相当于全部橡胶组分的10重量%以上的具有良好的耐臭氧性的EPDM橡胶。
作为在使橡胶组分交联的反应中使用的可交联单体,最好使用选自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的金属盐和不饱和乙烯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作为不饱和羧酸,可使用下述物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乙酰氨基丙烯酸、β,β-二(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α-氯丙烯酸、肉桂酸、2-乙基-3-丙基丙烯酸、巴豆酸、氨基巴豆酸、(甲基)丙烯酸叠氮磷羟乙酯、β-丙烯酰氧基丙酸、2-丁烷-1,4-二羧酸、山梨酸、乙酰基羧酸、N-丁基马来酰胺酸、富马酸、马来酸、氯代马来酸、二正丁基马来酰胺酸、N,N-二甲基马来酰胺酸、N-乙基马来叠氮酸、N-苯基马来酰胺、二氯马来酸、二羟基马来酸、芳基胂酸、氯菌酸、衣康酸和苯甲酰基丙烯酸。可选择性地使用上述物质中的一种或组合使用二种以上物质。
可使用前述不饱和羧酸的金属盐。形成不饱和羧酸的金属盐的金属的代表性例子如下:锂、钠、钾、锶、锌、镁、钙、钡、镉、铅、锆、铍、铜、铝、锡、铁、锑、铋、钼、钨和镍。可选择性地使用上述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形成不饱和羧酸的金属盐。优选二价以上的金属盐,因为这些盐可提高交联效果。优选钙、锌、镁和锆,因为它们易得且毒性低。除通过不饱和羧酸与金属的反应而得到的金属盐之外,可通过将不饱和羧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碳酸盐在橡胶组分中混合,使混合物彼此反应而形成金属盐。
作为不饱和乙烯基化合物,可使用下述化合物:乙烯基化合物,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癸酸乙烯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等的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如(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三聚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可使用上述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单独使用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和不饱和乙烯基化合物,也可将它们混合后使用。但最好至少使用不饱和羧酸。在上述物质中,作为不饱和羧酸,优选使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肉桂酸、乌头酸、巴豆酸、衣康酸和苯甲酰基丙烯酸。
较好的是,在每100重量份橡胶组分中添加5-40重量份(更好的是10-30重量份)的上述可交联单体。
作为与可交联单体一起添加的交联剂,可使用可交联树脂,如酚醛树脂、蜜胺-甲醛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具有低分子量的这些可交联树脂;或这些树脂的改性物质;或有机过氧化物类交联剂。尤其当使用有机过氧化物类交联剂时,交联反应进行得较均匀。因此,如上所述,可将橡胶组合物(导电性基体)的动态弹性模量和损耗角正切(tanδ)可控性良好地调整至前述数值范围内。
作为有机过氧化物类交联剂,可使用下述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乙酰、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辛基、过氧化二(对氯苯甲酰)、过氧化二癸酰、过氧化二(2,4-二氯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丁基、过氧化二异壬酰、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壬酰、过氧化二丙酰、过氧化二(β-羧基丙酰)、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二羟基-二甲基-二氧杂环戊烷、过氧化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异丁酸叔丁酯、一过氧碳酸O,O-叔丁基-O-异丙酯、过氧新戊酸叔丁酯、二甲基-二(苯甲酰过氧)己烷、过氧(2-乙基丁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枯基、二甲基-二(叔丁基过氧)己烷、叔丁基过氧化氢、枯基过氧化氢、二(叔丁基过氧)三甲基环己烷和二(叔丁基过氧)戊酸正丁酯。在这些有机过氧化物中,过氧化二枯基、枯基过氧化氢、过氧化叔丁基、过氧化二叔丁基、二(叔丁基过氧)三甲基环己烷和二(叔丁基过氧)戊酸正丁酯最合适,因为它们可使交联反应均匀地进行,其原因在于它们的交联温度与半衰期之间的关系。
为促进交联反应,除有机过氧化物类交联剂之外,最好在橡胶组分中添加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镁(MgO)、氧化铅(PbO)和氧化锌(ZnO)。添加这些物质可使橡胶组分交联成三维交联结构并改善交联的橡胶组合物的粘弹性。可交联单体与金属氧化物类交联促进剂之间的添加量之比较好的是设定为1∶4至4∶1,更好的是设定为2∶3至4∶2。
作为添加在橡胶组分中以调整导电性基体(橡胶组合物)的导电性的导电性填料,可使用金属氧化物,如炭黑、氧化锡、氧化钛、(包括其表面涂有氧化锡的氧化钛)等;或导电性二氧化硅、铜、铁、镍、铝等金属的粉末。这些填料可单独使用,或二种以上混合后使用。
作为炭黑,可使用槽法炭黑、炉黑、乙炔黑等。炭黑粉末的平均直径较好的是在18-120nm之间,更好的是在22-90nm之间。
导电性填料的量根据设定的弹性无缝带的导电性而适当确定。例如,当用炭黑作为导电性填料时,对于100重量份的橡胶组分,其所需的量较好的定为10-50重量份。
除导电性填料之外,可在橡胶组分中添加下述补强性填料:碳酸钙、二氧化硅、滑石粉、硫酸钡和硅藻土。确定补强性填料的量时,应使橡胶组合物的损耗角正切(tanδ)不超过前述数值范围并不使其加工性能下降。
为提高导电性基体的柔软性,可在橡胶组分中添加下述物质:脂肪酸,如硬脂酸、月桂酸等;软化剂,如棉籽油、妥尔油、沥青物质、石蜡等。可在橡胶组分中添加增塑剂。增塑剂的例子包括邻苯二甲酸类化合物,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己二酸类化合物,如己二酸二辛酯;癸二酸类化合物,如癸二酸二丁酯;和苯甲酸类化合物。为提高导电性基体的耐久性,可在橡胶组分中添加下述抗氧化剂:咪唑类,如2-巯基苯并咪唑;胺类,如苯基-α-萘胺、N,N’-二-β-萘基-p-苯二胺、N-苯基-N’-异丙基-p-苯二胺等;和酚类,如二叔丁基-p-甲酚、苯乙烯化苯酚等。
如上所述,当体积电阻系数较好的是在1×104-1×1012Ω·cm,更好的是在1×105-1×1011Ω·cm的范围内时,根据在成象装置中的使用位置,将导电性基体的电阻(导电性)调整到最佳值。根据JIS K6911的“5.13电阻系数”中所述的方法,确定上面所示的体积电阻系数。
导电性基体的厚度较好的是设定为0.2-2mm,更好的是设定为0.3-1.5mm。若导电性基体厚度小于0.2mm,则导电性无缝带的张力较小,滑轮与导电性无缝带之间易出现滑动。而若导电性基体厚度大于2mm,则导电性无缝带的张力较大,会对滑轮驱动系统施加额外的负载。
当导电性无缝带包含在导电性基体上形成的与导电性基体不同材料的表面层时,形成表面层的方法最好为,用静电涂布装置在导电性基体表面涂布聚氨酯树脂或氟塑料。这样的表面层可改善导电性无缝带的化学稳定性,并使表面电阻系数稳定和使粘附在导电性无缝带表面的调色剂被良好地清除。表面层的厚度较好的是设定为1-10μm,更好的是设定为5μm,以防止导电性基体的粘弹性受到不良影响。
在本发明中,对制造导电性基体的方法无特别限定。但通常,将橡胶材料与其他原料捏炼,然后将由此形成的材料成形成无缝带的形状。在使橡胶材料交联时,将橡胶组分、可交联单体、交联剂和其他原料捏炼,并将捏炼而成的材料成形成无缝带的形状,然后使橡胶组分交联,或者成型和交联同时进行。更具体地说,用开放式炼胶机、捏炼机或密闭式捏炼机将橡胶组分、可交联单体、交联剂和其他原料捏炼,然后用常用的成型方法(如挤出成型法、注塑法等)将捏炼而成的材料成形成无缝带的形状(环带形状)。接着,将所得成型物加热以进行硫化。
图1是导电性无缝带在成象装置中用作转印带的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导电性无缝带在成象装置中用作显影设备的显影带的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导电性无缝带在成象装置中用作中间转印带的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下面通过实施方式(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
在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将以表1和表2上段所示比例混合的原料进行捏炼,得到带状捏炼物。用挤出成型机(Nakata Engineering株式会社制造,90mmVAK)将该捏炼物挤出成圆筒形,得到宽度为360mm的圆筒形成型物。将该圆筒形成型物在160℃加热30分钟,进行交联。然后,用圆筒形研磨机研磨圆筒形成型物的表面,将圆筒形成型物的厚度调整到0.5mm。接着,用静电涂布装置在圆筒形成型物的表面涂布聚氨酯树脂,形成厚0.5μm的表面层。用此方法,制得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导电性无缝带。比较例7的导电性无缝带在捏炼和成型操作中的加工性能远劣于其他的导电性无缝带。
                                        表1
    组分     品名     制造商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比较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比较例3    比较例4
    丁基橡胶     JSR#BR11     日本合成化学     85     85     85     85     85.0     85.0     85.0     85.0
    EPDM     Esprene#505A     住友化学     15     15     15     15     15.0     15.0     15.0     15.0
    炭黑     乙炔黑     电气化学     26     26     26     26     26.0     26.0     26.0     26.0
    氧化镁     Magsalat#150ST     协和化学     8     16     2     36     8.0     16.0     2.0     36.0
   (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     Kishida化学     18     28     3     50     28.0     28.0     28.0     28.0
    DCP     Percumyl D     日本油化     1     1     1     1     0.3     1.2     0.1     5.0
性能和试验结果     体积电阻系数(Ω·cm)   3×107   5×1011   5×106   7×1011   6×1010   5×1010   7×1010   2×1010
    弹性模量/4%伸长时(dyn/cm2)   2.80×108  5.63×108  2.20×108  1.23×109   4.87×108   5.63×108   9.26×108   2.31×109
    tanδ     0.08     0.09     0.06     0.22     0.14     0.08     0.21     0.03
    图象转印错位     ○     ○     ×     ○     ○     ○     ○     ○
    调色剂转印性能     ○     ○     ○     ○     ○     ○     ○     ×
    带长时间伸长而产生的应力松弛     ○     ○     ○     ×     ○     ○     ×     ○
                                       表2
    组分 品名     制造商   比较例5   比较例6   比较例7
    氯丁二烯 Neoprene WRT     昭和电工·Dupon     100     100     100
    炭黑 乙炔黑     电气化学     23     23     23
    增塑剂 石蜡油PW380     10     10     10
    氧化锌 锌白#1     正同化学     5     5     5
    二氧化硅 Nipuseal ER-R     日本二氧化硅     5     25     50
    硫化剂     Kishida化学     1     1     1
    促进剂 Nokseller DT     大内新兴化学     1     1     1
性能和试验结果 体积电阻系数(Ω·cm)弹性模量/4%伸长时(dyn/cm2)tanδ图象转印错位调色剂转印性能带长时间伸长而产生的应力松弛     5×108     8×108     3×109
    1.80×108     2.40×108     3.50×108
    0.15     0.18     0.22
    ×     ×     ○
    ○     ○     ○
    ○     ○     ×
表1和表2的上段中所示的数值为重量份。表1中的DCP表示过氧化二枯基,表2中的Nokseller DT(商品名,大内新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品)表示二苯胍。
测定由此制得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导电性无缝带的体积电阻系数。用Rheology公司制造的粘弹性频谱仪,在23℃、10Hz和伸长形变为4%的测定条件下测定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动态弹性模量和损耗角正切(tanδ)。
用3个滑轮向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导电性无缝带施加张力,使各导电性无缝带循环运动。如图2所示,将各导电性无缝带安装在电子照相复印机上,作为中间转印带进行下述试验。(图象转印错位)
在原件的纵向的一侧划一根横的基准直线,在离该基准直线270mm处的另一侧再平行地划一根直的标记线。将原件图象复印到A4复印纸上。检查转印到复印纸上的图象在带驱动方向上的错位。即,检查复印在复印纸上的标记线相对于理想复印位置(即,所需的复印位置,离基准线的复印位置270mm处)的错位。如相对于所需复印位置的错位小于50微米,认为导电性无缝带通过了测试(标为○)。如相对于所需复印位置的错位大于50微米,则认为导电性无缝带未通过测试(标为×)。(调色剂转印性能)
使用全黑的原件在A4复印纸上进行复印。肉眼检查复印纸上是否有未复印到的部分(空白部分)。如无未复印到的部分(空白部分),认为导电性无缝带通过了测试(标为○)。如有未复印到的部分(空白部分),则认为导电性无缝带未通过测试(标为×)。(带长时间伸长而产生的应力松弛)
将带在伸长4%的状态下保持1周,测定初始应力减少程度。如应力减少小于5%,认为导电性无缝带通过了测试(标为○)。如应力减少大于5%,则认为导电性无缝带未通过测试(标为×)。
各导电性无缝带的测试结果和性能见表1和表2的下段。
在比较例5、6和7的各导电性无缝带中,与炭黑混合的橡胶组分与硫交联,并在橡胶组分中添加了二氧化硅以提高其弹性模量。当损耗角正切(tanδ)小于0.2时,动态弹性模量不超过2.5×108dyn/cm2(比较例5和6)。因此,当用比较例5和6的各导电性无缝带作为中间转印带时,会出现转印错位。而当动态弹性模量大于2.5×108dyn/cm2时,则损耗角正切(tanδ)大于0.2(比较例7)。因此,比较例7的导电性无缝带在被长时间拉长后会伸长。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4中,在橡胶组分中添加了适量的由可交联单体和有机过氧化物组成的可交联物质以将所形成的橡胶组合物的动态弹性模量调整为2.5×108-2.0×109dyn/cm2,损耗角正切(tanα)调整为0.01-0.2。使用实施例1-4的各导电性无缝带,可形成良好的图象。即,不会发生转印错位或调色剂转移不良。而且,实施例1-4的各导电性无缝带在被长时间拉长后也不会伸长。在复印操作结束之后,肉眼观察实施例1-4的各导电性无缝带表面。结果,各导电性无缝带表面无调色剂残留且清除性能良好。
在试验中,用实施例1-4的各导电性无缝带作为中间转印带进行了检查。此外,对各导电性无缝带的大小进行了变化以将它们用作转印带、定影带和显影带。此时,也可得到良好的结果。在另一个试验中,在实施例1-4的各导电性无缝带的导电性基体上未形成表面层,而是仅用圆筒形的交联的成型材料(导电性基体)制成带形感光体。结果,该带形感光体依靠滑轮的驱动而长时间可靠地循环运动。
上述说明表明,由于本发明的导电性无缝带具有弹性模量大、损耗角正切(tanα)小的导电性基体,因此,当用2个或多个滑轮施加张力驱动该导电性无缝带时,该导电性无缝带可长时间地保持适度的柔软性和不会伸长,且能可靠地循环运动。与以往的导电性无缝带不同,在本发明中,在橡胶组分中未添加大量的增强纤维和补强性填料。因而,本发明的导电性无缝带的刚性均匀,其表面无凹凸不平,从而长时间地具有良好的片材传送性能、转印性能、定影性能和显影性能。

Claims (9)

1.一种导电性无缝带,具有导电性基体,该导电性基体由橡胶组合物制成,其体积电阻系数在1×104-1×1012Ω·cm之间,其特征在于,在23℃、10Hz和伸长形变为4%的测定条件下,导电性基体的动态弹性模量在2.5×108-2.0×109dyn/cm2之间,损耗角正切tanα在0.01-0.2之间,所述橡胶组分是通过添加至少一种选自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的金属盐、不饱和乙烯基化合物的可交联单体和有机过氧化物类交联剂而硫化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无缝带,其特征在于,在100重量份橡胶组分中添加有5-40重量份的可交联单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无缝带,其特征在于,在橡胶组分中添加有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以促进交联反应,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镁、氧化铅和氧化锌,可交联单体与金属氧化物的添加量之比为1∶4至4∶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无缝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组分包括10重量%以上的EPDM橡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无缝带,其特征在于,在橡胶组分中添加有导电性填料,所述导电性填料包括炭黑、氧化锡、氧化钛、或二氧化硅、铜、铁、镍、铝的金属粉末,这些填料是单独使用的,或二种以上组合使用的,在100重量份橡胶组分中导电性填料的添加量为10至50重量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无缝带,其特征在于,在橡胶组分中添加有脂肪酸和棉籽油、妥尔油、沥青物质、石蜡以提高导电性基体的柔软性,所述脂肪酸包括硬脂酸和月桂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无缝带,其特征在于,导电性基体的厚度在0.2-2mm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无缝带,其特征在于,导电性基体具有用与该基体不同材料制成的表面层,该表面层是用聚氨酯树脂或氟塑料涂布在导电性基体表面上的,厚度为1-10微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无缝带,其特征在于,通过2个或多个滑轮施加张力,使形成无缝带形状的导电性基体循环运动,该无缝带在成象装置中用作片材传送带、转印带、中间转印带、定影带、显影带或感光体基体材料用带子。
CNB991021959A 1998-02-09 1999-02-09 导电性无缝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81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7640/98 1998-02-09
JP027640/1998 1998-02-09
JP2764098A JPH11224006A (ja) 1998-02-09 1998-02-09 導電性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3785A CN1233785A (zh) 1999-11-03
CN1138183C true CN1138183C (zh) 2004-02-11

Family

ID=12226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0219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8183C (zh) 1998-02-09 1999-02-09 导电性无缝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H11224006A (zh)
CN (1) CN1138183C (zh)
FR (1) FR2774780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6427A (ja) * 2002-10-07 2004-04-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電子画像形成方法
US7245864B2 (en) 2003-08-27 2007-07-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 which toner o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having predetermined range of loss tangent is removed by blade member
WO2006028043A1 (ja) * 2004-09-08 2006-03-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電子写真シームレスベル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9139657A (ja) * 2007-12-06 2009-06-25 Ricoh Co Ltd ベルト部材、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ベルト部材仕様決定評価方法
US20160122611A1 (en) * 2013-06-19 2016-05-05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ion for thermally conductive silicone-rubber development member, and thermally conductive silicone-rubber development member
JP2016142898A (ja) * 2015-02-02 2016-08-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ベルト、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22940A1 (en) * 1987-12-07 1989-07-05 Agfa-Gevaert N.V. Dry toner development
US5099286A (en) * 1988-04-25 1992-03-24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nd method using an intermediate toner image retaining member
JP3237214B2 (ja) * 1992-07-27 2001-12-10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複写機用紙送りベルト
JPH06110275A (ja) * 1992-09-28 1994-04-22 Tokai Rubber Ind Ltd 複写機用紙送りベルト
JPH07102126A (ja) * 1993-08-12 1995-04-18 Tosoh Corp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774780A1 (fr) 1999-08-13
CN1233785A (zh) 1999-11-03
JPH11224006A (ja) 1999-08-17
FR2774780B1 (fr) 200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39695B1 (ko) 튜브형 롤러,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사진 화상형성장치
US6962746B2 (en) Conductive memb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which make use of the same
US9372429B2 (en) Charging mem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harging member,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WO1997003122A1 (fr) Composition de caoutchouc conductrice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CN1126009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半导体层的制造方法
JP20062676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エンドレス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38183C (zh) 导电性无缝带
JP2845059B2 (ja)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43376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150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053372B2 (ja) ゴム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弾性体ローラ
EP2251744A1 (en) Cleaning blade for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3624097B2 (ja) 導電性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KR100636138B1 (ko) 전자기록 화상형성 장치용 현상 롤러 및 이를 구비한전자기록 화상형성 장치
JP3617363B2 (ja) 多層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3315933B2 (ja) 導電性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3685641B2 (ja)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及び半導電性部材
JP3601811B2 (ja) 導電性ローラ
JP3990018B2 (ja) 導電性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3322842B2 (ja) 導電性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2792359B2 (ja)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3831083B2 (ja) ゴム組成物及び該ゴム組成物を用いたゴムローラ
JP2001302812A (ja)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画像形成装置用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82011A (ja)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画像形成装置用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65787B2 (ja) 紙葉類搬送部材用ゴム材、紙葉類搬送部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給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