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1457A - 温热感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温热感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1457A
CN113811457A CN202080035082.7A CN202080035082A CN113811457A CN 113811457 A CN113811457 A CN 113811457A CN 202080035082 A CN202080035082 A CN 202080035082A CN 113811457 A CN113811457 A CN 113811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target
mode
sensation
occup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50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功治
新美康彦
本村博久
竹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756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594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11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14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algorithms or computational models, e.g. fuzzy logic or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9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voiding uncomfortable feeling, e.g. sudden temperature cha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vehicle types or users, e.g. for left- or right-hand dr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741Instruments adapted for user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温热感调整装置具备:构成为对乘员的多个身体部位施加温热刺激并能够变更不同身体部位的温热刺激的分布的温热刺激部(5、6、7、8);从使精神安静化的模式和活跃化的模式、使身体安静化的模式和活跃化的模式中的两个以上的模式中选择一个模式的选择部(S110);及基于与所选择的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控制温热刺激部的刺激控制部(S170),各个目标温热感分布是表示以多个身体部位的每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多个温热感的目标值的数据,目标温热感分布的以多个身体部位中的指定的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目标值彼此不同,刺激控制部控制温热刺激部,以使在选择了任意模式的情况下对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与在通过选择部选择了其他模式的情况下对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不同。

Description

温热感调整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9年5月1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091518号、2019年9月2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175660号,将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编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热感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温热感赋予器件的工作,该温热感赋予器件对车辆的乘员的身体的多个部位彼此独立地赋予温热感。该控制装置对多个部位中的每一个部位判断是温热感不足的温热感不足部位还是温热感充足的温热感充足部位。然后,在是温热感不足部位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温热感赋予器件的工作,以使与温热感充足部位相比优先对温热感不足部位赋予温热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6229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对于乘员的精神状态和乘员的身体状态均没有提及。根据发明者的研究得知,乘员的精神为安静状态时和为活跃状态时感到舒适的温热感的不同部位的分布不同。另外,根据发明者的研究得知,对于乘员的身体,在安静状态时和在活跃状态时的每个部位的分布也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想要达到的乘员的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调整乘员的多个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调整车辆的乘员的温热感的温热感调整装置具备:温热刺激部,该温热刺激部构成为,对所述乘员的多个身体部位施加温热刺激,并能够变更不同身体部位的所述温热刺激的分布;选择部,该选择部从使所述乘员的精神安静化的模式、使所述乘员的精神活跃化的模式、使所述乘员的身体安静化的模式以及使所述乘员的身体活跃化的模式中的至少两个模式中选择一个模式;以及刺激控制部,该刺激控制部基于与由所述选择部选择的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来控制所述温热刺激部,与所述至少两个模式对应的所述目标温热感分布分别是表示以所述多个身体部位的每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多个温热感的目标值的数据,各个所述目标温热感分布的以所述多个身体部位中的指定的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目标值彼此不同,所述刺激控制部对所述温热刺激部进行控制,以使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了所述至少两个模式中的任意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与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了所述至少两个模式中的其他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不同。
此外,对各结构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是表示该结构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结构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室内的示意图。
图2是空调壳体及其周边的设备的构成图。
图3是表示温热感调整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4是空调ECU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四个模式的图。
图6是与放松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图表。
图7是与专注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图表。
图8是与睡眠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图表。
图9是与活力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图表。
图10是表示温热感的目标值与目标SET*的对应关系的图表。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温热感调整装置及其周边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决定目标SET*的处理的详细的流程图。
图13是与放松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图表。
图14是与专注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图表。
图15是与睡眠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图表。
图16是与活力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图表。
图17是空调ECU所执行的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显示装置中的显示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显示装置中的显示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20是表示显示装置中的显示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21是表示显示装置中的显示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22是表示显示装置中的显示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23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空调ECU所执行的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显示装置中的显示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25是表示显示装置中的显示画面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温热感调整装置在图1所示的车辆1的车室内中对坐在驾驶座2的乘员3的温热感进行调整。温热感调整装置具备:配置于挡板4的内部的空调单元5、安装于驾驶座2的腰部加热器6、大腿部加热器7、小腿部加热器8以及热像仪9。以下,上、下、左、右是指车辆中的上、下、左、右。
空调单元5是将被调整温度后的空气从安装于挡板4的表面的除霜吹出口41、面部吹出口42、足部吹出口43向车室内吹出的装置。
腰部加热器6是在驾驶座2的椅背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下方处设置于椅背的前表面侧的电加热器。腰部加热器6主要加热乘员3的腰部36。
大腿部加热器7是在驾驶座2的座垫处设置于座垫的上表面侧的电加热器。大腿部加热器7主要加热乘员3的左右大腿部37。
小腿部加热器8是在驾驶座2的座垫处设置于座垫的前表面侧的电加热器。小腿部加热器8主要加热乘员3的左右小腿部38。
空调单元5、腰部加热器6、大腿部加热器7、小腿部加热器8、热像仪9作为整体与对乘员3施加温热刺激的一个温热刺激部对应。温热刺激是指乘员3能够感到对皮肤施加了热刺激的刺激。
热像仪9是如下的传感器:取得从预先决定的摄影范围内放射出的红外线,基于取得的红外线,生成并输出将在该摄影范围内的每个位置的表面温度表示为像素值的图像。在热成像的摄影范围内包含乘员3的身体整体。
空调单元5具备空调壳体11、内外气切换门12、离心风扇131、蒸发器14、加热器芯15、空气混合门16、面部门17、足部门18。另外,空调单元5具备面部管道51、足部管道52、除霜管道53、风向调整板110。另外,空调单元5具备风扇促动器131a、空气混合促动器16a、吹出模式促动器17a、内外气模式促动器12a、风向促动器110a等。
空调壳体11包围通风路111,该通风路111供被调整温度而向车室内吹出的空气通过。内外气切换门12是对内气导入口112的开口面积和外气导入口113的开口面积进行调整的部件。内外气切换门12以对打开内气导入口112和外气导入口113中一方的开口部而关闭另一方的开口部的方式进行旋转动作。由此,内外气切换门12能够调整被导入通风路111的内气的风量与外气的风量的比例(即,内外气比例)。这里,内气是车室内空气,外气是车室外空气。内外气模式促动器12a是驱动内外气切换门12的促动器,如图3所示,内外气模式促动器12a由空调ECU40控制。空调ECU40也是温热感调整装置的结构要素。
若内气导入口112开口,则离心风扇131通过旋转将内气从内气导入口112导入通风路111内,若外气导入口113开口,则离心风扇131通过旋转将外气从外气导入口113导入通风路111内,并且离心风扇131将导入后的空气向通风路111内的离心风扇131的空气流下游侧输送。风扇促动器131a是驱动离心风扇131的促动器,如图3所示,风扇促动器131a由空调ECU40控制。
蒸发器14在通风路111内配置于离心风扇131的空气流下游。蒸发器14冷却从离心风扇131输送的空气。蒸发器14与未图示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阀等一起构成公知的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也是温热感调整装置的结构要素。在流动于该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在蒸发器14内流通时,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该热交换,制冷剂蒸发并且空气被冷却。
加热器芯15在通风路111内配置于蒸发器14的空气流下游。加热器芯15加热通过蒸发器14后的空气。在加热器芯15中,发动机冷却水流动,通过该发动机冷却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加热空气。此外,加热器芯15也可以将通过蒸发器14后的空气替换为加热电加热器。
空气混合门16设置在蒸发器14与加热器芯15之间。空气混合门16是对在通过蒸发器14后绕过加热器芯15流动的冷风的风量与在通过蒸发器14后通过加热器芯15的暖风的风量的比例即空气混合比例进行调整的门。空气混合促动器16a是驱动空气混合门16的促动器,如图3所示,空气混合促动器16a由空调ECU40控制。
如图2所示,在空调壳体11的通风路111的空气流方向下游侧,形成有用于将空气从通风路111向车室内吹送的面部开口部114、足部开口部115、除霜开口部116。空气从通风路111中的、供绕过加热器芯15的空气与通过加热器芯15的空气混合的空气混合空间向这些面部开口部114、足部开口部115、除霜开口部116流动。
在面部开口部114、足部开口部115以及除霜开口部116设置有用于对各个开口部进行开闭的模式切换门。模式切换门由面部门17、足部门18以及除霜门19构成。面部门17对面部开口部114进行开闭。足部门18对足部开口部115进行开闭。除霜门19对除霜开口部116进行开闭。
吹出模式促动器17a是驱动这些面部门17、足部门18、除霜门19的促动器,如图3所示,吹出模式促动器17a由空调ECU40控制。通过空气混合促动器16a控制吹出口模式。在吹出口模式中有例如面部模式、足部模式、除霜模式。面部模式是面部门17打开而足部门18、除霜门19关闭的吹出口模式。足部模式是足部门18打开而面部门17、除霜门19关闭的吹出口模式。除霜模式是除霜门19打开而面部门17、足部门18关闭的吹出口模式。
面部管道51的一端与面部开口部114连接,作为另一端的面部吹出口42在空调单元5中的与驾驶座2的椅背相对的位置开口。从通风路111通过面部开口部114的空气在通过面部管道51内之后,从面部吹出口42向车室内吹出。从面部吹出口42吹出的空气朝向落座于驾驶座2的乘员3的上半身或其周围流动。
足部管道52的一端与足部开口部115连接,作为另一端的足部吹出口43在挡板4中与驾驶座2的座垫的前方的脚边空间相对地开口。从通风路111通过足部开口部115的空气在通过足部管道52内之后,从足部吹出口43向车室内吹出。从足部吹出口43吹出的空气朝向落座于驾驶座2的乘员3的左右的脚及其周围流动。
除霜管道53的一端与除霜开口部116连接,除霜吹出口41在挡板4中与挡风玻璃相对地开口。从通风路111通过除霜开口部116的空气在通过除霜管道53内之后,从除霜吹出口41向车室内吹出。从除霜吹出口41吹出的空气朝向挡风玻璃或其周围流动。
这样,除霜吹出口41、面部吹出口42、足部吹出口43在车室内的不同位置开口。而且,乘员3的身体部位中属于上半身的身体部位受到从面部吹出口42吹出的空气的最强的影响。另外,乘员3的身体部位中的左右的脚受到从足部吹出口43吹出的空气的最强的影响。
另外,如图2所示,在面部吹出口42安装有风向调整板110。风向调整板110对从面部吹出口42向车室内吹出的空气的朝向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通过使风向调整板110的姿势变化,从面部吹出口42吹出的空气的流动的朝向在车宽方向以及车辆上下方向上变化。风向促动器110a是驱动风向调整板110的促动器,如图3所示,风向促动器110a由空调ECU40控制。
另外,如图3所示,温热感调整装置具备外气温度传感器22、内气温度传感器23、日照传感器24、状态设定部21。外气温度传感器22输出与车室外的空气(即外气)的温度对应的检测信号。内气温度传感器23输出与车室内的空气(即内气)的温度对应的检测信号。日照传感器24输出与向车室内的日照量对应的检测信号。
状态设定部21是接收乘员3的输入操作的装置。具体而言,状态设定部21具有分别能够单独操作的四个开关211、212、213、214。
空调ECU40具有处理部401、存储部402等。存储部402包含RAM、ROM、闪速存储器等各种存储器。RAM是可写入的易失性存储介质。ROM是不可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闪速存储器是可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相当于CPU的处理部401执行存储于ROM、闪速存储器的未图示的程序,并通过在执行时将RAM用作工作区域来实现后述的各种处理。RAM、ROM、闪速存储器都是非瞬态的实体存储介质。以下,为了简单起见,将处理部401所进行的处理作为空调ECU40所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此外,包含空调单元5、腰部加热器6、大腿部加热器7、小腿部加热器8的温热刺激部构成为能够变更对乘员3施加温热刺激的不同身体部位的分布。实际上,腰部加热器6、大腿部加热器7、小腿部加热器8能够通过空调ECU40彼此独立地进行输出调整。另外,空调单元5向车室内输送的空气的温度和风量也能够通过空调ECU40而与腰部加热器6、大腿部加热器7、小腿部加热器8的工作独立地进行调整。另外,空调ECU40能够通过变更吹出口模式来切换将空气从面部吹出口42吹出和将空气从足部吹出口43吹出。另外,空调ECU40能够通过控制风向调整板110的朝向来控制从面部吹出口42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由此,例如,可以调整温热刺激的不同身体部位的分布,以使对于乘员3的多个身体部位30~39的任意一个施加最强的温热刺激。
以下,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温热感调整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为了将乘员3的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引导向应达到的状态,空调ECU40根据需要对乘员3的多个身体部位赋予温热感。
因此,空调ECU40执行如图4所示的处理。空调ECU40在车辆1的主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执行图4的处理。主开关是对车辆1的主电源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开关。在主开关接通时,车辆1的主电源变为接通。在执行图4的处理时,有车辆1正在行驶的情况,也有车辆1停止的情况。
在图4的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110中,空调ECU40从四个模式中选择一个模式。这里,模式是指表示想要乘员3达到的精神或者身体状态的模式。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四个模式是放松模式M1、专注模式M2、睡眠模式B1、活力模式B2。
放松模式M1是使乘员的精神安静化的模式。如后述那样,在放松模式M1下,温热感调整装置对乘员3施加温热刺激,以使乘员3能够放松。例如,在车辆1停止时、车辆1执行完全不需要乘员3的驾驶操作的自动驾驶的情况下,能够选择放松模式M1。
专注模式M2是使乘员的精神活跃化的模式。如后述那样,在专注模式M2下,温热感调整装置对乘员3施加温热刺激,以使乘员能够集中于车辆1的驾驶操作等智力工作。
睡眠模式B1是使乘员的身体安静化的模式。如后述那样,在睡眠模式B1下,温热感调整装置对乘员3施加温热刺激,以使乘员3能够小睡。例如,在车辆1停止时、车辆1执行完全不需要乘员3的驾驶操作的自动驾驶的情况下,能够选择睡眠模式B1。
活力模式B2是使乘员的身体活跃化而消除疲劳感的模式。如后述那样,在活力模式B2下,温热感调整装置对乘员3施加温热刺激,以使乘员3能够集中于车辆1的驾驶操作。
像这样,放松模式M1和专注模式M2表示想要乘员3达到的精神状态,睡眠模式B1和活力模式B2表示想要乘员3达到的肉体的状态。另外,放松模式M1和睡眠模式B1表示安静状态或安定状态,专注模式M2和活力模式B2表示活跃状态或清醒状态。
空调ECU40基于乘员3对状态设定部21的操作内容从这些四个模式中选择一个。具体而言,在通过乘员3操作开关211的情况下,选择放松模式M1。另外,在通过乘员3操作开关212的情况下,选择专注模式M2。另外,在通过乘员3操作开关213的情况下,选择睡眠模式B1。另外,在通过乘员3操作开关214的情况下,选择活力模式B2。通过这样,乘员3能够调整车室内的环境以引导至自己想要的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
接着,在步骤S120中,空调ECU40基于由步骤S110决定的模式决定针对乘员3的多个身体部位的每一个身体部位的目标SET*。这里,如图1所示,乘员3的多个身体部位包含头部30、颈部31、胸部32、左右上臂部33、左右前臂部34、左右手35、腰部36、左右大腿部37、左右小腿部38、左右脚39。
具体而言,首先,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空调ECU40根据由步骤S110决定的模式设定目标温热感分布。目标温热感分布是表示以多个身体部位30~39的每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多个温热感的目标值的数据。各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被作为标准温热感分布预先存储于空调ECU40的ROM或者闪速存储器等的存储部402。空调ECU40通过从该存储部402读取与决定的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来设定该目标温热感分布。
图6、图7、图8、图9分别是与放松模式M1、专注模式M2、睡眠模式B1、活力模式B2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在图6~图9中,纵轴表示身体部位,横轴表示对应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温热感的目标值越大则对应的身体部位处的温热感越温暖。温热感的目标值越小则对应的身体部位处的温热感越凉爽。
与各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被作成为在该模式的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下设想乘员3感到舒适的的分布。这些分布通过实验而被决定为使非特定的多数乘员感到平均满足。通过被这样作成,只要实现对某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则乘员3的状态被引导,以实现该模式的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
四个模式的遍及多个身体部位30~39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分布彼此不同。另外,在四个模式中的任意一个中,都是与头部30、颈部31处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相比,左右大腿部37、左右小腿部38、左右脚39处的温热感的目标值较大。
另外,无论取四个模式中的哪两个,头部30的温热感的目标值都彼此不同。具体而言,头部30的温热感的目标值按睡眠模式B1、放松模式M1、活力模式B2、专注模式M2的顺序增大。另外,睡眠模式B1下的身体部位30~39的温热感的目标值与其他模式下相同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相同或比其大。
另外,与放松模式M1相比,专注模式M2下的除了左右脚39之外的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较大。另外,与睡眠模式B1相比,活力模式B2下的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较大。这是因为,为了使精神或身体活跃化,与使其安静化的情况相比希望减低体感温度。
进而,在步骤S120中,空调ECU40根据如上述那样决定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所包含的多个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使用图10所示的对应表指定多个身体部位的SET*。然后,将指定的SET作为目标SET*。也就是说,根据十个温热感的目标值分别指定对应的十个目标SET*。在图10中,横轴表示SET*,纵轴是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在此空调ECU40所使用的该对应表被预先存储于空调ECU40的ROM或闪速存储器等存储部402。
这里,对SET*进行说明。SET*是被称为标准新有效温度的温度指标。SET*是考虑了环境侧的气温、湿度、放射、气流以及人体侧的代谢量、穿衣量这六要素而求出的。在SET*中定义ASHRAE的标准环境。处于实际环境的人在移动至该标准环境时在体感上感到与该实际环境相同感觉时的该标准环境的气温为该实际环境下的SET*。由于SET*是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说明。SET*与目标温热感分布所示的温热感具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因此,SET*也是表示温热感的指标。
接着,在步骤S130中,空调ECU40计算乘员3的多个身体部位30~39的每一个身体部位中的各SET*。这里计算出的十个SET*是当前的值即当前SET*而非目标值。
SET*值的计算方法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例如,空调ECU40根据各种传感器计算乘员3的身体部位30~39的每一个身体部位中的当前的SET*。作为各种传感器,有热像仪9、外气温度传感器22、内气温度传感器23、日照传感器24以及对从面部吹出口42和足部吹出口43吹出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的湿度传感器等。另外,为了计算身体部位30~39各处的当前的SET*,空调ECU40也可以使用各种促动器的工作内容的信息。作为各种促动器,有风扇促动器131a、空气混合促动器16a、吹出模式促动器17a、内外气模式促动器12a、风向促动器110a等。另外,在SET*的计算中,乘员3的每个身体部位的穿衣量和代谢量可以预先固定地设定,也可以由乘员3设定。
接着,在步骤S140中,空调ECU40计算由步骤S120计算出的身体部位30~39的目标SET*与由步骤S130计算出的身体部位30~39的SET*的差。计算差通过对相同身体部位从目标SET*减去SET*来进行。结果,对于身体部位30~39的每一个身体部位计算目标SET*与SET*的差。
接着,在步骤S150中,空调ECU40从由步骤S140计算出的差中选择绝对值为最大的一个。
接着,在步骤S160中,空调ECU40对由步骤S150选择出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在容许范围内进行判定。容许范围是被认为不必特地降低该差的绝对值的范围。因此,容许范围是零以上且基准值以下的范围。在被判定为该范围在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空调ECU40返回步骤S110。
在接着步骤S160而执行步骤S110的情况下,若乘员3在上次的步骤S110之后操作状态设定部21,则空调ECU40选择与开关211、212、213、214中被操作的开关对应的模式。若没有进行操作,则选择与在上次的步骤S110选择的模式相同的模式。
在步骤S160中,在判定为该范围不在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空调ECU40进入步骤S170。在步骤S170中,空调ECU40选择与由步骤S150选择出的差的绝对值对应的身体部位、即目标SET*与SET*的差的绝对值为最大的身体部位作为对象身体部位。然后,对对象身体部位单独施加温热刺激。对对象身体部位单独施加温热刺激是指,主要对对象身体部位施加温热刺激,以使与身体部位30~39中的其他身体部位相比,对象身体部位的SET*产生较大的变化。
例如,将对象身体部位设为头部30、颈部31、胸部32、左右上臂部33、左右前臂部34、左右手35中的任意一个。在该情况下,空调ECU40控制吹出模式促动器17a,将吹出口模式设为面部模式。进而,空调ECU40控制风向促动器110a而使风向调整板110的姿势变化,以使从面部吹出口42吹出的空气主要接触对象身体部位。
进而,空调ECU40通过调整从面部吹出口42向对象身体部位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来主要对对象身体部位施加温热刺激。例如,若对象身体部位处的目标SET*与SET*的差为正值,则将目标吹出温度TAO设定为比由内气温度传感器23检测出的车室内的温度高的温度以增大SET。另外,若对象身体部位处的目标SET*与SET*的差为负值,则将目标吹出温度TAO设定为比由内气温度传感器23检测出的车室内的温度高的温度以减少SET。
表示当头部30、颈部31、胸部32、左右上臂部33、左右前臂部34、左右手35各自为对象身体部位时如何设置风向调整板110的姿势的姿势数据被预先记录于空调ECU40。具体而言,被记录于空调ECU40的ROM或闪速存储器等存储部402。空调ECU40使用该姿势数据决定风向调整板110的姿势。此外,姿势数据的值也可以通过乘员3的设定操作来修正。另外,姿势数据的值也可以根据由热像仪9拍摄的上述身体部位30~35的位置来修正。
此外,空调ECU40根据目标吹出温度TAO并通过公知的方法决定离心风扇131的送风量、空气混合比例、内外气比例。然后,控制风扇促动器131a、空气混合促动器16a、内外气模式促动器12a以实现决定的量。目标吹出温度TAO越高,则调整送风空气的状态从而施加使乘员感到更暖和的温热感。另外,目标吹出温度TAO越低,则调整送风空气的状态从而施加使乘员感到更凉爽的温热感。
另外,例如,对象身体部位为腰部36、左右大腿部37、左右小腿部38中任意一个的情况下,空调ECU40通过调整与对象身体部位对应的加热器的输出来主要对对象身体部位施加温热刺激。
具体而言,若对象身体部位处的目标SET*与SET*的差为正值,则增大对应的加热器的输出以增大SET*。另外,若对象身体部位处的目标SET*与SET*的差为负值,则减少对应的加热器的输出以减少SET*。此外,与腰部36、左右大腿部37、左右小腿部38对应的加热器分别是腰部加热器6、大腿部加热器7、小腿部加热器8。
另外,此时,也可以是,空调ECU40通过控制风扇促动器131a而停止离心风扇131,从而使空气不从除霜吹出口41、面部吹出口42、足部吹出口43流向乘员3。
另外,例如,在对象的部位为左右脚39的情况下,空调ECU40控制吹出模式促动器17a而将吹出口模式设置为足部模式。进而,空调ECU40通过调整从足部吹出口43向左右脚39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来主要对左右脚39施加温热刺激。施加温热刺激时的目标吹出温度TAO的设定与头部30、颈部31、胸部32、左右上臂部33、左右前臂部34、左右手35各自为对象身体部位时相同。
步骤S170之后,空调ECU40返回步骤S110。在接着步骤S170而执行步骤S110的情况下,若乘员3在上次的步骤S110之后操作状态设定部21,则空调ECU40选择与开关211、212、213、214中被操作的开关对应的模式。若没有进行操作,则选择与在上次的步骤S110选择的模式相同的模式。
空调ECU40通过这样的处理而在各时刻时对目标SET*与SET*的差的绝对值为最大的身体部位单独施加温热刺激,由此减小该差的绝对值。通过重复该操作,目标SET*与SET*的差的绝对值为最大的身体部位时刻发生变化。因此,在身体部位30~39的各处,目标SET*与SET*的差的绝对值单独地减小。其结果是,对于任何身体部位都将目标SET*与SET*的差的绝对值限制在容许范围内。也就是说,SET*的不同身体部位的分布与目标SET*的不同身体部位的分布的类似度变高。结果,乘员3被引导向与由步骤S110决定的模式对应的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
此时,在由步骤S110决定的模式不同的情况下,目标温热感分布不同,因此,通过步骤S170的温热刺激实现的身体部位30~39的SET*的分布也不同。
尤其是,无论取四个模式中的哪两个,头部30的温热感的目标值都彼此不同。因此,在相同的车内环境下,若由步骤S110选择的模式不同,则施加于头部30的温热刺激不同。对于其他的身体部位31~39也同样。即,对于某个身体部位,在某一模式或另一模式下,温热感的目标值设置为不同。此时,在相同的车内环境下,由步骤S110选择的模式为该某一模式时与为该另一模式时,施加于头部30的温热刺激不同。
这样,空调ECU40能够以按照不同模式检测出乘员3的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并以针对每个模式且每个身体部位不同的目标温热感为目标的方式,对空调单元5、腰部加热器6、大腿部加热器7、小腿部加热器8进行控制。
如上所述,空调ECU40从放松模式M1、专注模式M2、睡眠模式B1、活力模式B2中选择一个模式。然后,基于与选择的一个模式对应的一个目标温热感分布控制空调单元5、腰部加热器6、大腿部加热器7、小腿部加热器8的工作。然后,若选择的模式不同,则空调ECU40至少对一个身体部位施加不同的温热刺激。通过这样,能够根据想要达到的乘员3的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来调整乘员3的身体部位30~39的温热感的分布。
具体而言,无论选择的模式如何不同,空调ECU40至少对头部30的身体部位施加不同的温热刺激。乘员3的脑的状态与精神活动和身体活动都有很强的关联。因此,通过在选择的模式不同时对头部30施加不同的温热刺激,能够以更适合想要达到的乘员3的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的方式来调整乘员3的身体的多个部位的温热感的分布。
当然,若选择的模式不同,对于头部30以外的任意身体部位,有时也施加与至少对该头部30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不同的温热刺激。
另外,空调ECU40基于以某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当前的值,对该一个身体部位施加温热刺激,以使以该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值接近以该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目标值。这样,通过基于温热感的当前的值来使温热感的值接近目标值,能够更有效地将乘员3引导向想要达到的乘员的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
此外,空调ECU40通过执行步骤S110来与选择部对应,通过执行步骤S170来与刺激控制部对应。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追加显示装置60、触摸面板61。
显示装置60是使车辆的乘员看见图像的装置。显示装置60可以安装于车辆的仪表板或挡板,也可以安装于方向盘。或者,显示装置60也可以是平视显示器,该平视显示器利用车辆的挡风玻璃中光的反射,使乘员看到在挡风玻璃的前方有作为虚像的图像。
或者,显示装置60也可以是车辆的乘员所携带的终端。在该情况下,空调ECU40通过与显示装置60进行无线通信来控制显示装置60的显示内容。
触摸面板61是供乘员根据显示装置60所显示的图像的内容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通过由乘员操作触摸面板61的规定的部分,由显示装置60显示的图像联动地变化。触摸面板61与显示装置60的显示画面重叠地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ECU40在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图4的处理中变更了步骤S120的处理内容。空调ECU40在接着步骤S110的步骤120中基于由步骤S110决定的模式来决定针对乘员3的多个身体部位的每一个身体部位的目标SET*。虽然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步骤S120的详细内容不同。
具体而言,空调ECU40在步骤S120中进行图12所示的处理。在图12的处理中,首先,空调ECU40根据由步骤S110决定的模式,基于由步骤S110决定的模式来决定针对乘员3的多个身体部位的每一个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对象的乘员3的多个身体部位在图1所示的头部30、颈部31、胸部32、左右上臂部33、左右前臂部34、左右手35、腰部36、左右大腿部37、左右小腿部38、左右脚39之外,还包括背部、臀部、大腿内侧。即,成为对象的乘员3的身体部位的数量为十三。
具体而言,首先,根据由步骤S110决定的模式,空调ECU40如图13、图14、图15、图16所示那样地设定作为温热感的目标值的分布的目标温热感分布。各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作为标准温热感分布被预先存储于空调ECU40的存储部402。空调ECU40通过从该存储部402读出与决定的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来设定该目标温热感分布。
图13~图16中的菱形标记分别是由步骤S122决定的放松模式M1、专注模式M2、睡眠模式B1、活力模式B2的目标温热感分布(即默认值)。图13~图16显示的形式与图6~图9相同。各模式M1、M2、B1、B2下的头部30、颈部31、胸部32、左右上臂部33、左右前臂部34、左右手35、腰部36、左右大腿部37、左右小腿部38、左右脚39的温热感的目标值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背部、臀部、大腿内侧与其他身体部位31~39不同,是位于与驾驶座2的接触面的身体部位。
接着,在步骤S124中,空调ECU40进行季节判定。即,判定当前的季节是夏季、冬季还是既不是夏季也不是冬季的中间期。
例如,可以基于乘员3使用未图示的输入装置输入的季节来进行季节判定。或者,也可以是,空调ECU40从存储部402读出规定各日期是属于夏季、冬季还是中间期的日历数据,并将当前的日期应用到读出的日历数据,由此判定当前的季节。或者,也可以是,空调ECU40基于来自外气温度传感器22的信息,利用例如存储于存储部402的外气温与季节的对应映射图来判定当前的季节。
接着,空调ECU40在步骤S126中,根据由步骤S124判定出的季节,若有需要就对由步骤S122决定的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进行修正。具体而言,若由步骤S124判定出的季节为中间期,则不进行修正。
另外,若由步骤S124判定出的季节为夏季,则设定对图13~图16中的与由步骤S110决定的模式对应的图中的菱形标记的默认值进行同图中三角标记那样的变更后的结果的目标温热感分布。
例如,如图13所示,在由步骤S110决定为放松模式的情况下,相对于菱形标记的默认值,将背部、臀部、大腿内侧的温热感的目标值从“温暖”修正为凉两级的“中立”。此时,背部、臀部、大腿内侧以外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不被修正而被维持。
另外,例如,如图15所示,在由步骤S110决定为睡眠模式情况下,相对于菱形标记的默认值,将背部、臀部、大腿内侧的温热感的目标值从“温暖”修正为凉一级的“稍暖”。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相对于中间期,在夏季落座时,被按压于驾驶座2的接触部容易出汗。为了使温热舒适感不会由于出汗而大量受损,将背部、臀部、大腿内侧的温热感的目标值设定为相对于中间期凉爽。
由于出汗引起闷热,因此人的舒适感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上述的接触部中,在与以放松、集中、小睡为目的舒适感关系密切的模式设定中,将不出汗的温热感设为上限。另外,在上述的接触部中,在以有活力那样的活跃化为目的情况下,以活跃化为优先,设置容许出汗并能够确保最低限度的舒适感的、更温暖的上限。
此外,如图14、图16所示,在由步骤S110设定为专注模式、活力模式的情况下,即使由步骤S124判定出的季节为夏季,也可以不修正背部、臀部、大腿内侧的温热感的目标值。或者,也可以与放松模式、睡眠模式同样地修正这些温热感的目标值。
另外,例如,在由步骤S124判定出的季节为夏季,在由步骤S110决定为专注模式的情况下,如图14那样地从菱形标记的默认值修正头部的温热感的目标值。即,从默认值的“凉爽”修正为凉一级的“稍冷”。此时,头部以外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不被修正而被维持。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驾驶期间,头部受到穿过窗的日照的辐射热,由于发热等而对乘员3的舒适感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样,能够改变头部的温热感的目标值,以补偿日照对舒适感的影响。
另外,例如,在由步骤S124判定出的季节为夏季,在由步骤S110决定为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那样地将多个身体部位31~39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相对于菱形标记的默认值修正为凉一级的值。此时,头部30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不被修正而被维持。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睡眠模式下,乘员3很可能将驾驶座2的椅背大幅倾倒而采取仰卧的姿势。与驾驶姿势相比,在这样的姿势下,头部难以受到日照。相应地,头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受到穿过窗的日照的辐射热,对乘员3的舒适感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样,能够改变头部的温热感的目标值,以补偿日照对舒适感的影响。
另外,例如,即使由步骤S124判定出的季节为夏季,在由步骤S110决定为活力模式的情况下,任何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都不被修正而被维持。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阻止过度的出汗导致人出汗发冷。在夏季的活力模式下,乘员3的身体被活跃化而容易出汗。在这样的时候,进一步对温暖的一侧的修正会使出汗超过容许,若发生出汗发冷的情况,则乘员的舒适感可能受损。
另外,若由步骤S124判定出的季节为冬季,则设定对图13~图16中的与由步骤S110决定的模式对应的图中的菱形标记的默认值进行同图中圆形标记那样的变更的结果的目标温热感分布。
例如,如图13、14所示,在由步骤S110决定为放松模式或者专注模式的情况下,相对于菱形标记的默认值,将作为人体末梢部的左右手35和左右脚39的温热感的目标值修正为变暖一级的值。
像这样温暖地修正人体抹消部的温热感的目标值是因为,在冬季,为了维持躯干的体温而将减少抹消的血液流动,因而抹消部变冷。通过以抹消部周边为中心来加热,能够改善因抹消部的寒冷而产生的不舒服。通过这样做,能够确保温热舒适,并且作出适于目的的温热分布。
此外,如图15、图16所示,在由步骤S110设定为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即使由步骤S124判定出的季节为冬季,也可以不修正左右手35、左右脚39的温热感的目标值。或者,也可以与放松模式、睡眠模式同样地修正这些温热感的目标值。
另外,由于在冬季时不容易出汗,因此,在由步骤S110设定为活力模式的情况下,将默认设定为比“温暖”凉爽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相对于默认值修正为暖一级的值。默认设定为比“温暖”凉爽的身体部位是除了温热感不会过剩的接触部(即背部、臀部以及大腿内侧)以外的部位。
这样,在夏季、冬季时如何相对于默认值修正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信息按每个模式且每个身体部位作为季节对应表预先记录于存储部402。空调ECU40从存储部402读出该季节对应表,并用于与通过季节判定判定出的季节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修正。
在接着步骤S126的步骤S128中,空调ECU40根据联动数据修正目标温热感分布。联动数据是表示在多个身体部位的每一个身体部位中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的数据,在后述的图17的处理中,基于乘员3的修正操作来设定联动数据,并记录于空调ECU40的存储部402。由图17的处理设定前的联动数据的初始值可以在全部身体部位为零,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值。联动数据是能够指定各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变更后的值的数据。
例如,在联动数据中,表示对头部30的温热感的目标值进行凉一级的修正且维持其他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空调ECU40对于由步骤S122决定并在步骤S126中根据需要进行修正后的目标温热感分布,将头部30的温热感的目标值进行凉一级的修正而不修正其他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
接着,空调ECU40进入步骤S129。然后,使用图10所示的对应表,根据由步骤S122决定并由S126、S128根据需要进行修正后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所包含的多个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指定多个身体部位的SET*。然后,将指定的SET*作为目标SET*。也就是说,根据十三个温热感的目标值分别指定对应的十三个目标SET*。这里,空调ECU40所使用的该对应表被预先存储于空调ECU40的存储部40。在步骤S129之后,图12的处理结束,空调ECU40进入步骤S130。
另外,空调ECU40在图4的处理之外,通过多任务处理,在进行图4的处理的同时执行图17所示的处理。在图17的处理中,空调ECU40首先在步骤S205中,在显示装置60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目标温热感分布、当前温热感分布等。
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空调ECU40在显示装置60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模式显示图像501、人体图像502、批量减号按钮503a、批量加号按钮503b、批量滑杆503c以及批量滑块503d。
另外,如图18所示,空调ECU40在该显示画面上显示多个身体部位控件。各身体部位控件分别包含一个不同部位的减号按钮504a、不同部位的加号按钮504b、不同部位的滑杆504c、不同部位的滑块504d、现状指示器504e。
模式显示图像501是表示四个模式中的、在图4的处理中当前被选择的模式的图像。在图18的例子中,通过反转显示放松模式的名称来表示选择了放松模式。
人体图像502是用来表示多个身体部位控件分别对应于乘员3的哪个身体部位的图像。为了该目的,人体图像502具有模仿人体的形状。
批量减号按钮503a和批量加号按钮503b是乘员3能够使用触摸面板61进行选择操作的图像。批量滑杆503c是从批量减号按钮503a向批量加号按钮503b的方向延伸的棒形状的图像。
批量滑块503d是与批量滑杆503c重叠地配置的图像。批量滑块503d能够随着乘员3对于批量减号按钮503a、批量加号按钮503b的操作而沿着批量滑杆503c的延伸方向移动。
不同部位减号按钮504a和不同部位加号按钮504b是乘员3能够使用触摸面板61进行选择操作的图像。不同部位滑杆504c是从属于相同身体部位控件的不同部位减号按钮504a向不同部位加号按钮504b的方向延伸的棒形状的图像。
不同部位滑块504d是与属于相同身体部位控件的不同部位滑杆504c重叠地配置的图像。不同部位滑块504d能够随着乘员3对于属于相同身体部位控件的不同部位减号按钮504a、不同部位加号按钮504b的操作而沿着不同部位滑杆504c的延伸方向移动。
现状指示器504e是与属于相同身体部位控件的不同部位滑杆504c重叠地配置,且位置能够根据由步骤S130计算出的当前SET*而沿着该不同部位滑杆504c的延伸方向变化的图像。
多个身体部位控件在人体图像502的旁边沿人体图像502的上下方向并排配置。通过这样的配置表示多个身体部位控件与以该身体部位控件为对象的身体部位的对应关系。
在图18的显示画面的例子中表示了六个身体部位控件,这六个身体部位控件以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目标温热感的目标值的十三个身体部位中的代表性的六个身体部位为对象。例如,从最上层到最下层的身体部位控件可以分别以头部、胸部、左右手、腰、左右大腿、左右脚为对象。此外,显示画面也可以包含分别以十三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十三个身体部位控件。
在步骤S205中,空调ECU40如以下那样控制批量滑块503d、各不同部位滑块504d以及各现状指示器504e的显示位置。
空调ECU40基于记录于存储部402的批量修正数据来决定批量滑块503d在批量滑杆503c上的位置。批量修正数据是具有一个关于温热感的修正值(例如,暖一级的值)的数据。具体而言,空调ECU40以批量修正数据所包含的温热感的修正值越大就批量滑块503d越接近批量加号按钮503b的方式决定批量滑块503d的位置。例如,可以是,在修正值为零的情况下,决定批量滑块503d的位置在与批量减号按钮503a和批量加号按钮503b距离相等的位置。如下文所述,批量修正数据在图17的步骤S230中根据需要更新。
另外,空调ECU40如以下那样地决定多个不同部位滑块504d的沿着属于相同身体部位控件的不同部位滑杆504c的延伸方向的位置。
首先,空调ECU40通过与图12的步骤S122、S124、S126、S128相同的处理决定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进而根据需要进行修正。然后,根据该结果得到的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来决定对应的不同部位滑块504d的位置。此时,该不同部位滑块504d的位置被决定为,温热感的目标值越高则越接近以相同身体部位为对象的不同部位加号按钮504b。如上所述,决定多个不同部位滑块504d沿着属于相同身体部位控件的不同部位滑杆504c的延伸方向的位置。
另外,空调ECU40基于由图4的步骤S130计算出的最新的当前SET*决定沿着属于相同身体部位控件的不同部位滑杆504c的延伸方向的现状指示器504e的位置。
具体而言,对于以各身体部位为对象的不同部位滑块504d,根据该身体部位的最新的当前SET*,使用图10所示的对应表指定当前的温热感的值。然后,以指定的温热感的值越高则越接近以该身体部位为对象的不同部位加号按钮504b的方式决定该现状指示器504e的位置。
在接着步骤S205的步骤S215中,空调ECU40判定是否在规定期间内进行了对触摸面板61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变更操作。规定期间是例如从比本次前一次的步骤S215的执行机会之后到当前为止的期间。此外,若从图17的处理开始起本次是第一次的步骤S215的执行机会,则从图17的处理开始起到当前为止的期间为规定期间。
温热感的目标值的变更操作是使用触摸面板61选择批量减号按钮503a、批量加号按钮503b、多个不同部位减号按钮504a、多个不同部位加号按钮504b中的一个的操作。
在规定期间内没有进行对触摸面板61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接着返回步骤S205。在规定期间内进行了对触摸面板61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接着进入步骤S218。
在步骤S218中,判定由步骤S215判定的变更层是否是批量操作。批量操作是操作批量减号按钮503a和批量加号按钮503b中的任意一个。不是批量操作的操作是操作不同部位减号按钮504a和不同部位加号按钮504b中的任意一个的不同部位操作。在判断为不是批量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0,在判断为是批量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5。
在步骤S220中,根据不同部位操作的内容,变更在图12的处理的步骤S128中说明的联动数据的值并覆盖记录于存储部402,返回步骤S205。由此,之后执行的图12的处理的步骤S128和图17的处理的步骤S205中所示用的联动数据的值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在因选择了不同部位减号按钮504a而由步骤S215判定为有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更新联动数据。即,仅将联动数据中与该不同部位减号按钮504a对应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向变凉的方向变化一级并覆盖记录。
另外,在因选择了不同部位加号按钮504b而由步骤S215判定为有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更新联动数据。即,仅将联动数据中与该不同部位加号按钮504b对应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向变暖的方向变化一级并覆盖记录。
这样变更后的联动数据如上所述地被使用于之后执行的图12的处理的步骤S128。另外,这样变更后的联动数据如上所述地被使用于之后执行的图17的处理的步骤S205。
也就是说,对应于乘员3的操作的对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作为学习值被可更新地保存于存储部402,并且被用于温热感控制和显示。而且,该联动数据在四个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模式下都是通用的。
在步骤S225中,根据批量操作的内容变更联动数据的值,并覆盖记录于存储部402,进入步骤S230。由此,之后执行的图12的处理的步骤S128和图17的处理的步骤S205所使用的联动数据的值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在因选择了批量减号按钮503a而由步骤S215判定为有变更操作的情况下,将联动数据中全部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向变凉的方向变化一级并覆盖记录。另外,在因选择了批量加号按钮503b而由步骤S215判定为有变更操作的情况下,将联动数据中全部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向变暖的方向变化一级并覆盖记录。
此外,在这些具体例子中,空调ECU40也可以不变化联动数据中全部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仅变化在步骤S205的显示装置60的显示画面所显示的全部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并覆盖记录。
这样变更后的联动数据如上所述地被使用于之后执行的图12的处理的步骤S128。另外,这样变更后的联动数据如上所述地被使用于之后执行的图17的处理的步骤S205。
也就是说,对应于乘员3的操作的对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作为学习值被可更新地保存于存储部402,并且被用于温热感控制和显示。而且,该联动数据在四个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模式下都是通用的。
在接着步骤S225的步骤S230中,空调ECU40根据批量操作的内容变更批量修正数据的值并覆盖记录于存储部402,返回步骤S205。由此,之后执行的步骤S205所使用的批量修正数据的值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在因选择了批量减号按钮503a而由步骤S215判定为有变更操作的情况下,将批量修正数据所包含的修正值向变凉的方向变化一级并覆盖记录。另外,在因选择了批量加号按钮503b而由步骤S215判定为有变更操作的情况下,将批量修正数据所包含的修正值向变暖的方向变化一级并覆盖记录。
这样变更后的批量修正数据如上所述地被使用于之后执行的图17的处理的步骤S205。也就是说,对应于乘员3的操作的对温热感的目标值的批量的修正量作为学习值被可更新地保存于存储部402,并且被用于温热感的显示。而且,该联动数据在四个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模式下都是通用的。
这里,说明仅对指定的身体部位进行了变更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的操作的情况的例子。例如,当联动数据中的全部的身体部位中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为零时,乘员3使用触摸面板61在显示画面中选择最上方的身体部位控件中的不同部位减号按钮504a。该不同部位减号按钮504a以头部30为对象。另外,此时选择了放松模式M1。在该例中,放松模式M1与第一模式对应。
在该情况下,空调ECU40由图17的步骤S215判定为有变更操作,从步骤218进入步骤S220,将联动数据中仅头部30的修正量向变凉的方向变化一级并覆盖记录于存储部402。由此,联动数据中仅头部30的修正量被更新。
然后,在紧接着的步骤S205中,如图19所示,基于这样更新后的仅头部30的修正量,在显示装置60的显示画面中将属于头部30的身体部位控件的不同部位滑块504d向变凉的方向移动一级。这样,在显示中反映乘员3的不同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此外,在图19中从不同部位滑块504d延伸的虚线92是用于表示更新前的目标值与更新后的目标值的不同而假想表示的线,实际在显示装置60的显示画面上并不显示。
另外,在图12的步骤S128中,空调ECU40基于更新后的联动数据中的头部30的修正量来修正头部30的温热感的目标值,进而在图4的步骤S130~S170中,进行反映了更新后的头部30的修正量的温热刺激的控制。这样的工作在头部30以外的身体部位的修正量被更新的情况下,除了对象身体部位不同之外是同样的。
另外,例如,在如上述那样地更新头部30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之后,乘员3操作状态设定部21的结果是,空调ECU40在步骤S110中选择与至今为止不同的模式。由此,例如,所选择的模式从放松模式M1变更为睡眠模式B1。在该例中,睡眠模式B1与第二模式对应。
在该情况下,联动数据也通用地适用于全部模式。因此,如图20所示,空调ECU40在之后的图17的步骤S205中,即使在变更后的睡眠模式B1下,也根据被设定为变凉一级的联动数据来显示头部30的修正量。即,显示不同部位滑块504d,以表示仅头部30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相对于睡眠模式B1的标准温热感分布被修正为变凉一级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此外,在图20中从不同部位滑块504d延伸的虚线91是用于表示标准温热感分布中的目标值与修正后的目标值的不同而假想表示的线,实际在显示装置60的显示画面中不显示。
接着,说明对多个身体部位批量地进行变更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的操作的情况的例子。例如,在联动数据中全部的身体部位中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为零时,乘员3使用触摸面板61在显示画面中选择批量减号按钮503a。此时,选择放松模式M1。在该例中,放松模式M1与第一模式对应。
在该情况下,空调ECU40由图17的步骤S215中判定有变更操作,从步骤S218进入步骤S225。然后,将联动数据中全部的身体部位的修正量、或仅显示画面所显示的全部的身体部位的修正量向变凉的方向变化一级并覆盖记录于存储部402。由此,联动数据中各身体部位的修正量被更新。然后,空调ECU40在步骤S230中将批量修正数据中的修正值的值变更为比当前凉一级,并覆盖记录于存储部402。
然后,在紧接着的步骤S205中,如图21所示,基于这样更新后的各身体部位的修正量,在显示画面中将属于被显示的全部的身体部位控件的不同部位滑块504d向变凉的方向移动一级。与此同时,基于批量修正数据,将批量滑块503d的位置比至今进一步向变凉的方向移动一级。此时,也可以如图21所示那样地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固定地表示图17的处理的开始时的批量滑块503d的位置的默认位置指示器503e。
这样,在显示上反映乘员3的遍及多个部位的批量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的修正量。此外,图21中的虚线90是用于表示更新前的目标值与更新后的目标值的不同而假想表示的线,实际在显示装置60的显示画面上并不显示。
另外,在图12的步骤S128中,空调ECU40基于更新后的联动数据修正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进而在图4的步骤S130~S170中,进行反映了更新后的各身体部位的修正量的温热刺激的控制。
另外,例如,在如上述那样地根据批量滑块503d的操作更新各身体部位的目标值的修正量之后,乘员3操作状态设定部21的结果是,空调ECU40在步骤S110中选择与至今为止不同的模式。由此,例如,所选择的模式从放松模式M1变更为睡眠模式B1。在该例中,睡眠模式B1与第二模式对应。
在该情况下,联动数据也通用地适用于全部模式。因此,如图22所示,空调ECU40在之后的图17的步骤S205中,即使在变更后的睡眠模式B1下,也根据被设定为变凉一级的联动数据显示各身体部位的修正量。即,显示不同部位滑块504d,以表示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相对于睡眠模式B1的标准温热感分布被修正为变凉一级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此外,图22中的虚线90是用于表示标准温热感分布中的目标值与修正后的目标值的不同而假想表示的线,实际在显示装置60的显示画面中不显示。
本申请的发明者在温热感调整装置中,以根据各乘员对温热感的喜好精细地控制温热感刺激为目的,研究了将乘员的变更操作继续反映于之后的目标温热感分布调整的、所谓的学习技术。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感控制装置中,在简单地应用以往的学习技术的情况下,在某个目的(例如,想要使精神平静下来)时学习指定的身体部位(例如,头部)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然而,在其他目的(例如,想要使身体活跃化)时,该学习没有被反映于该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根据本申请发明者的研究,在乘员变更了对作为某个目的的身体部位的温热刺激的情况下,有在其他目的时也喜欢同样地变更对该身体部位的温热刺激的倾向。因此,仅简单地引用以往的学习技术无法有效地学习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变更。
于是,为了在各个温热感分布有效地反映乘员的温热感的喜好,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入联动数据。
具体而言,在选择第一模式时,存储部在对于第一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有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根据该变更操作,存储部存储联动数据。然后,在选择第一模式时,变更部基于联动数据变更第一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并且,在选择第二模式时,变更部基于联动数据与对第一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变更操作联动地变更第二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通过这样,能够有效地学习乘员对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变更。
另外,在作为乘员3的变更操作进行了选择指定的一个身体部位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空调ECU40基于变更操作来变更该一个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选择了指定的一个身体部位的变更操作与对不同部位减号按钮504a、不同部位加号按钮504b的操作对应。通过这样做,能够进行对不同身体部位的精细的学习。
另外,在作为乘员3的变更操作进行了不选择指定的身体部位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空调ECU40基于变更操作来变更两个以上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不选择指定的身体部位的变更操作与对批量减号按钮503a、批量加号按钮503b的操作对应。通过这样做,与对不同身体部位的精细调整相比,繁琐度减少,实现了简易调整。
另外,空调ECU40对选择的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施加与判定出的季节对应的变更。通过这样做,能够进行与季节的变动对应的适当的温热感刺激的调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ECU40通过执行图12的步骤S128来作为变更部发挥功能,通过执行步骤S124来作为季节判定部发挥功能,通过执行步骤S126来作为季节对应部发挥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椅背的上下方向中央部且左右方向中央部,且在有背部时进行加热而在其他时候进行冷却的珀尔帖元件也可以是对背部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另外,相比于座垫的前后方向中央设置于后侧,且在有臀部时进行加热而在其他时候进行冷却的珀尔帖元件也可以是对臀部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另外,相比于座垫的前后方向中央设置于前侧,且在有大腿内侧时进行加热而在其他时候进行冷却的珀尔帖元件也可以是对大腿内侧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相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空调ECU40执行图23所示的处理来代替图17的处理。其他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17的处理和图23的处理中,对相同的处理内容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图23的处理在图17的处理中追加了步骤S210。以下,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为中心进行说明,并对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在图23的处理中,空调ECU40接着步骤S205执行步骤210,接着步骤S210执行步骤S215。在步骤S210中,空调ECU40对以各身体部位控件为对象的身体部位计算目标到达所需时间。目标到达所需时间是作为对象的身体部位的现实的温热感达到该温热感的目标值为止的时间的预测值。目标到达所需时间基于预先存储于存储部402的规定的计算式来计算。
在该计算式中,各目标到达所需时间被规定为,作为对象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当前值与目标值的差越大则目标到达所需时间越大。另外,在该计算式中,各目标到达所需时间被规定为,若作为对象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当前值与目标值的差为零,则目标到达所需时间为零。另外,在该计算式中,各目标到达所需时间被规定为,温热刺激部中对作为对象的部位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的输出值(例如消耗电力)越大则目标到达所需时间越小。
另外,在同一步骤S210中,空调ECU40将与计算出的各目标到达所需时间对应的信息显示在显示装置60的显示画面。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与以某身体部位为对象的目标到达所需时间对应的信息显示在以该身体部位为对象的身体部位控件的附近。
此时,空调ECU40基于目标到达所需时间与规定的阈值的比较,在前者比后者小的情况下和前者比后者大的情况下切换与目标到达所需时间对应的信息的类别。
这里,规定的阈值可以是被确定为预先固定的时间(例如一小时)。或者,规定的阈值也可以是车辆1到达目的地为止的目的地到达所用时间。该目的地到达所要时间可以从未图示的导航装置取得。在该情况下,导航装置在被输入目的地时计算从车辆1的出发地点到目的地为止的预定路径,并引导车辆1沿着该预定路径前进。在车辆1的前进期间,导航装置基于从车辆1的当前位置到目的地为止的预定路径中的各区间的行驶距离与各区间的车速预测值计算目的地到达所用时间。然后,导航装置将计算出的目的地到达所要时间向空调ECU40输出。
在目标到达所需时间比规定的阈值小的情况下,空调ECU40在显示装置60的显示画面上显示表示目标到达所需时间的数字。由此,乘员3能够理解虽然温热感的目标值与当前值背离但温热感调整装置正在工作。
另外,在目标到达所需时间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空调ECU40在显示画面上不显示表示目标到达所需时间的数字,而显示横线等表示到达目标的温热感较慢的图像。
另外,在目标到达所需时间与规定的阈值相同的情况下,空调ECU40可以在显示画面上显示表示目标到达所需时间的数字,也可以在显示画面上显示横线等表示到达目标的温热感较慢的图像。
另外,在目标到达所需时间从比零大的值变为零的情况下,空调ECU40可以从显示画面上消去与目标到达所需时间对应的信息,也可以在显示画面上显示作为目标到达所需时间的为零的数字。在前者中,目标到达所需时间的显示方式产生了变化。另外,空调在目标到达所需时间从比零大的值变为零的情况下,作为与目标到达所需时间相应的信息,ECU40显示目标到达所需时间本身,因此也可以显示表示目标到达的规定图案的图标。通过这样做,能够理解可以如目标值那样实现温热感。
与该目标到达所需时间相应的信息的显示随着时间的经过一起变化。例如,在进行了如图24所示那样的显示的状态下,此后,若在模式不发生变化的状态下经过时间,则如图25所示,现状指示器504e接近不同部位滑块504d。由此,乘员3不仅能够从体感上认识到温热感接近目标值,也能够在视觉上从显示画面认识到温热感接近目标值。
另外,空调ECU40按照不同身体部位显示乘员3的温热感的当前值和目标值,并且在当前值到达目标值的情况下和在到达之前使显示方式变化。进而,空调ECU40按照不同身体部位显示当前值到达目标值为止的时间。通过这样做,不仅在体感上,在视觉上也能够确认目标温热感分布已实现的身体部位与没有实现的身体部位的区别。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ECU40通过执行图12的步骤S128来作为变更部发挥功能,通过执行步骤S124来作为季节判定部发挥功能,通过执行步骤S126来作为季节对应部发挥功能。另外,空调ECU40通过执行图23的步骤S205、S210来作为显示控制部发挥功能。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地变更。另外,上述多个实施方式并非彼此没有关系,除了明显不能组合的情况之外,能够进行适当地组合。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明确表示是必须的情况以及被认为在原理上明显是必须的情况等之外,并不是必须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提及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的个数、数值、数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确表示为必须的情况和在原理上明显被限定为指定的数的情况等之外,并不限定于该指定的数。尤其是,在对于某个量例示了多个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附记的情况和在原理上明显不可能的情况之外,也可以采用这多个值之间的值。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提及结构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确表示的情况和在原理上被限定于指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之外,并没有限定于该形状、位置关系等。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记载了从传感器取得车辆1的外部环境信息(例如车外的湿度)的情况下,可以废除该传感器,从车辆1的外部的伺服器或云接收该外部环境信息。或者,也可以废除该传感器,从车辆1的外部的伺服器或云取得与外部环境信息相关的关联信息,从取得的关联信息推定该外部环境信息。另外,本发明也容许针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如以下那样的变形例和均等范围的变形例。此外,以下变形例能够分别独立地选择应用或不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即,能够将以下变形例中除了明显矛盾的组合以外的任意组合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中记载的空调ECU40及其手法可以通过专用计算机来实现,该专用计算机通过构成被编程的处理器和存储器来提供,该处理器被编程为执行由计算机程序具体化了的一个至多个功能。或者,本发明中记载的空调ECU40及其手法也可以通过专用计算机来实现,该专用计算机通过由一个以上的专用硬件逻辑电路构成处理器来提供。或者,本发明中记载的空调ECU40及其手法也可以通过一个以上的专用计算机来实现,该一个以上的专用计算机由将被编程为执行一个至多个功能的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与由一个以上的硬件逻辑电路构成的处理器进行组合而构成。而且,计算机程序也可以作为由计算机执行的指令被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的非瞬态的实体存储介质。
(变形例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基于落座于驾驶座2的乘员3的身体部位30~39的温热感分布的当前值与目标值的差来调整温热刺激部对于乘员3的身体部位30~39的温热刺激。也就是说,温热感分布的调整对象是落座于驾驶座2的乘员3。
但是,温热感分布的调整对象也可以是落座于副驾驶座的乘员,也可以是落座于后排座位的乘员。另外,温热感分布的调整对象不仅是一个乘员,也可以是落座于不同座位的多个乘员。在这些情况下,温热刺激部和各种传感器的配置、结构、工作根据调整对象的乘员的座位位置变更。
(变形例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空调单元5作为对头部30、颈部31、胸部32、左右上臂部33、左右前臂部34、左右脚39单独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而且,分别例示了腰部加热器6、大腿部加热器7、小腿部加热器8作为对腰部36、左右大腿部37、左右小腿部38单独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但是,对身体部位30~39单独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不限于这些部件。
例如,腰部加热器6、大腿部加热器7、小腿部加热器8也可以置换为具备用于冷却对象身体部位的功能的送风机。另外,例如,腰部加热器6、大腿部加热器7、小腿部加热器8也可以置换为包含能够加热对象身体部位也能够冷却对象身体部位的珀尔帖元件的装置。另外,也可以通过空调单元5对腰部36、左右大腿部37、左右小腿部38单独施加温热刺激。
另外,在外气温度比基准温度高时,利用蒸气式制冷循环的空调单元5的能量效率比电加热器高。在外气温度比基准温度低的情况,该关系为相反。因此,也可以是,在外气温度比基准温度(例如-2℃)高的情况下,通过空调单元5对腰部36、左右大腿部37、左右小腿部38单独施加温热刺激,在比基准温度低的情况下,通过电加热器单独施加温热刺激。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有对头部30、颈部31、胸部32、左右上臂部33、左右前臂部34、左右手35、腰部36、左右大腿部37、左右小腿部38、左右脚39这十个部位单独施加温热刺激的十个装置。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设置于头枕并主要向头部30吹出空气的头部用吹出口为对头部30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另外,设置于椅背的上端部并主要向颈部31吹出空气的颈部用吹出口成为对颈部31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另外,设置于挡板4并主要对胸部32吹出空气的胸部用吹出口成为对胸部32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而且,在驾驶座2的左右的扶手处以向上方开口的方式设置并主要向左右上臂部33吹出空气的左右上臂部用吹出口成为对左右上臂部33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而且,设置于方向盘并主要向左右前臂部34吹出空气的左右前臂部用吹出口成为对左右前臂部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而且,设置于方向盘且在有方向盘的把持部分时进行加热而在其他时候进行冷却的珀尔帖元件成为对左右手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而且,在驾驶座2的左右的扶手处以向下方开口的方式设置并主要向左右大腿部37吹出空气的左右大腿部用吹出口成为对左右大腿部37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而且,设置于挡板4中的包围脚边空间的部分且在有左右小腿部38时进行加热而在其他时候进行冷却的加热冷却装置成为对左右小腿部38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该加热冷却装置例如可以是珀尔帖元件,或者也可以将辐射加热器与吹出冷风的脚边用吹出口进行组合。然后,设置于脚边空间的底板部分且在有左右脚39时进行加热而在其他时候进行冷却的珀尔帖元件成为对左右脚39施加温热刺激的装置。
另外,也可以是,从这些头部用吹出口、颈部用吹出口、胸部用吹出口、左右上臂部用吹出口、左右前臂部用吹出口、左右大腿部用吹出口这五种吹出口吹出的空气能够分别独立地进行温度调整。这时,空调壳体11内部具有这些吹出口专用的五个被隔开的空气通路,在这些空气通路分别设置独立地调整冷风与暖风的风量的比例的空气混合门即可。
(变形例3)
各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中的身体部位30~39的目标值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目标值。
(变形例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空调ECU40对温热感的当前值与目标值的差的绝对值为最大的身体部位单独施加温热刺激。但是,单独施加温热刺激的对象也可以基于温热感的当前值与目标值的差以外的因素来选择。例如,也可以是,将预先确定的固定顺序分配到多个身体部位,空调ECU40根据该顺序单独施加温热刺激。
(变形例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空调ECU40对目标SET*与SET*的差的绝对值为最大的身体部位优先施加温热刺激。但是,除了目标SET*与SET*的差的绝对值之外,向各身体部位的温热刺激的优先顺序也可以基于温热刺激部的效果的差来决定。
例如,也可以是,在某身体部位与另一身体部位的上述绝对值的差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基于温热刺激部的效果的差决定这些身体部位间的温热刺激的优先顺序。例如,在制热时,可以是通过与人体接触或靠近并能够有效地进行温热刺激的转向加热器、座椅加热器而被施加温热刺激的身体部位比通过设置于车辆1的内饰壁面的加热器而被施加温热刺激的身体部位优先。而且,也可以是,通过设置于车辆1的内饰壁面的加热器而被施加温热刺激的身体部位比通过吹出暖风的空调装置而被加热的身体部位优先。
(变形例6)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单独的温热刺激的赋予同时只对一个身体部位进行。但是,也可以同时对多个身体部位进行单独的温热刺激。
(变形例7)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SET*作为表示温热感的指标。但是,也可以代替SET*而使用温热环境评价指数PMV(Predicted Mean Vote:预测冷热感报告)作为表示温热感的指标。
(变形例8)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10中,空调ECU40基于乘员3对状态设定部21的操作,从四个模式选择一个模式。但是,空调ECU40也可以基于乘员3的操作以外从四个模式选择一个模式。例如,也可以是,空调ECU40根据从热像仪9得到的图像,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指定乘员的行动,根据指定的行动从四个模式选择一个模式。即,空调ECU40可以基于从车载的传感器取得的乘员的生物体信息从四个模式选择一个模式。
例如,在乘员正在进行驾驶操作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专注模式M2。另外,例如,在乘员将手从方向盘离开而睡着的情况,可以选择睡眠模式B1。
(变形例8)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与放松模式M1、专注模式M2、睡眠模式B1、活力模式B2这四个模式对应地在存储部402记录有四个标准温热感分布。而且,空调ECU40在步骤S110中从四个模式选择一个模式。也就是说,模式的选项是放松模式M1、专注模式M2、睡眠模式B1、活力模式B2这四个。
但是,模式的选项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在该情况下,在温热感调整装置的制造时或设计时,从选放松模式M1、专注模式M2、睡眠模式B1、活力模式B2中任意决定进入选项的模式即可。在该情况下,存储于存储部402的标准温热感分布仅记录与放松模式M1、专注模式M2、睡眠模式B1、活力模式B2中被决定的两个或三个模式对应的内容。
(变形例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图4的处理是空调ECU40。但是,也可以通过与空调ECU40分开设置的处理装置来执行图4的处理。在该情况下,该处理装置通过执行步骤S110来与选择部对应,通过执行步骤S170来与刺激控制部对应。
(变形例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调单元5的通风路111为单一通路,但通风路111也可以通过分隔板被分割为多个小通风路。例如,通风路111可以通过分隔板分割为将内气导向足部吹出口43的内气通路以及将外气导向除霜吹出口41和面部吹出口42的外气通路。
另外,也可以是,除霜吹出口41、面部吹出口42、足部吹出口43分别有多个,一方配置于驾驶座侧,另一方配置于副驾驶座侧。在该情况下,上述内气通路可以通过分隔板分割为将内气导向驾驶座侧的足部吹出口43的驾驶座侧内气通路以及将内气导向副驾驶座侧的足部吹出口43的副驾驶座侧内气通路。另外,上述外气通路可以通过分隔板分割为将外气导向驾驶座侧的除霜吹出口41和面部吹出口42的驾驶座侧外气通路以及将外气导向副驾驶座侧的除霜吹出口41和面部吹出口42的副驾驶座侧外气通路。
(变形例11)
上述在各实施方式中,在搭载于车辆1的存储部402存储有标准温热感分布、联动数据、批量修正数据等。但是,也可以不一定是这样。也可以是,这些标准温热感分布、联动数据、批量修正数据中的仅一部分或全部存储于在车辆1以外的场所设置的一台或多台伺服器(例如云)。在该情况下,空调ECU40通过与该伺服器进行通信来对标准温热感分布、联动数据、批量修正数据中的在伺服器的数据进行读出和写入。
或者,也可以是,空调ECU40自身设置于在车辆1以外的场所设置的一台或多台伺服器。在该情况下,空调ECU40利用通信与车内的设备进行通信,由此实现上述的处理。
(变形例12)
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空调ECU40在图17、图23的步骤S220中变更联动数据,但也可以变更全模式的标准目标温热感分布。在该情况下,记录于存储部402的全模式的标准目标温热感分布相当于能够指定各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变更后的值的联动数据。
(变形例13)
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空调ECU40可以根据乘员3对触摸面板61等的操作重新设定与放松模式M1、专注模式M2、睡眠模式B1、活力模式B2不同的追加模式。在该模式下的标准温热感分布可以根据乘员3对触摸面板61等的设定操作来决定。这样设定的追加的模式由步骤S110设定的情况下,与其他的模式一样,根据联动数据和季节进行修正。通过这样做,乘员3能够重新设定并享受喜欢的温热感分布。
(变形例14)
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空调ECU40可以在对触摸面板61有规定的操作的情况下使联动数据无效化。在联动数据被无效化的情况下,不执行步骤S128的修正。另外,在联动数据被无效化的情况下,空调ECU40也可以基于对触摸面板61有规定的操作来使联动数据有效化。在联动数据被有效化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28的修正。
此外,对触摸面板61的规定的操作例如可以是,触摸面板61的规定的位置被持续按压规定时间以上,即长按触摸面板61的规定的位置。或者,对触摸面板61的规定的操作也可以是,在规定的期间内触摸面板61的规定的位置被按压两次,即双击触摸面板61的规定的位置。
(变形例15)
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基于对触摸面板61的操作进行联动数据的变更。但也可以是,基于未图示的声音识别装置从未图示的麦克风取得的乘员3的声音进行联动数据的变更。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乘员3的声音操作来进行联动数据的变更。
(变形例1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放松模式M1作为第一模式,例示了睡眠模式B1作为第二模式。但是,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组合不限于这些模式。只要是彼此不同的模式,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组合可以是任意的组合。
(变形例1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移动批量滑块503d来变更批量修正数据的操作,例示了批量减号按钮503a或者批量加号按钮503b的操作。但是,作为用于移动批量滑块503d来变更批量修正数据的操作,例如也可以是选择批量滑块503d拖动的操作。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移动不同部位滑块504d来变更联动数据的操作,例示了不同部位减号按钮504a、不同部位加号按钮504b的操作。但是,作为用于移动不同部位滑块504d来变更联动数据的操作,例如也可以是选择不同部位滑块504d拖动的操作。
(总结)
根据表示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第一观点,调整车辆的乘员的温热感的温热感调整装置具备:温热刺激部,该温热刺激部构成为,对所述乘员的多个身体部位施加温热刺激,并能够变更不同身体部位的所述温热刺激的分布;选择部,该选择部从使所述乘员的精神安静化的模式、使所述乘员的精神活跃化的模式、使所述乘员的身体安静化的模式以及使所述乘员的身体活跃化的模式中的至少两个模式中选择一个模式;以及刺激控制部,该刺激控制部基于与由所述选择部选择的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来控制所述温热刺激部,与所述至少两个模式对应的所述目标温热感分布分别是表示以所述多个身体部位的每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多个温热感的目标值的数据,各个所述目标温热感分布的以所述多个身体部位中的指定的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目标值彼此不同,所述刺激控制部对所述温热刺激部进行控制,以使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了所述至少两个模式中的任意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与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了所述至少两个模式中的其他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不同。
另外,根据第二观点,所述指定的身体部位是乘员的头部,所述刺激控制部对所述温热刺激部进行控制,以使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了所述任意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头部施加的温热刺激与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了所述其他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头部施加的温热刺激不同。
乘员的脑的状态与精神活动和身体活动都有很强的关联。因此,通过在选择部所选择的模式不同时对头部施加不同的温热刺激,能够以更适合想要达到的乘员的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的方式调整乘员的身体的多个部位的温热感的分布。
另外,根据第三观点,所述刺激控制部基于以所述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当前的值,对所述一个身体部位施加温热刺激,以使以所述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值接近以所述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目标值。
这样,通过基于温热感的当前的值来使温热感的值接近目标值,能够更有效地将乘员引导向想要达到的乘员的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
另外,根据第四观点,温热感调整装置具备:存储部,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所述至少两个模式中的第一模式时,在所述乘员对所述第一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进行了变更操作的情况下,该存储部根据所述变更操作存储联动数据;以及变更部,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所述第一模式时,该变更部基于所述联动数据来变更所述第一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而且,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所述至少两个模式中的与所述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时,所述变更部基于所述联动数据,与对所述第一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所述变更操作联动地变更所述第二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
本申请的发明者在温热感调整装置中,以根据各乘员的温热感的喜好精细地控制温热感刺激为目的,研究了将乘员的变更操作继续反映于之后的目标温热感分布调整的、所谓的学习技术。
在温热感控制装置中,在简单地应用以往的学习技术的情况下,在某个目的(例如,想要使精神平静下来)时学习指定的身体部位(例如,头部)的温热感的目标值。然而,在其他目的(例如,想要使身体活跃化)时,该学习没有被反映于该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根据本申请发明者的研究,在乘员变更了对作为某个目的的身体部位的温热刺激的情况下,有在其他目的时也喜欢同样地变更对该身体部位的温热刺激的倾向。因此,仅简单地引用以往的学习技术无法有效地学习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变更。
于是,为了在各个温热感分布有效地反映乘员的温热感的喜好而导入联动数据。由此,能够有效地学习乘员对目标温热感分布的变更。
另外,根据第五观点,在作为所述变更操作进行了选择指定的一个身体部位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所述变更部基于所述变更操作来仅变更所述一个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通过这样做,能够进行对不同身体部位的精细的学习。
另外,根据第六观点,在作为所述变更操作进行了不选择指定的身体部位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所述变更部基于所述变更操作来变更两个以上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通过这样做,与对不同身体部位的精细调整相比,繁琐度减少,实现了简易调整。
另外,根据第七观点,温热感调整装置具备:季节判定部,该季节判定部判定季节;以及季节对应部,该季节对应部对所述选择部所选择的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施加与所述季节判定部所判定出的季节对应的变更。通过这样做,能够进行与季节的变动对应的适当的温热感刺激的调整。
另外,根据第八观点,温热感调整装置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按照不同身体部位显示所述乘员的温热感的当前值和目标值,并且在所述当前值到达所述目标值的情况下和在到达之前使显示方式变化,进而,按照不同身体部位显示所述当前值到达所述目标值为止的时间。通过这样做,不仅在体感上,在视觉上也能够确认目标温热感分布已实现的身体部位与未实现的身体部位的区別。

Claims (8)

1.一种温热感调整装置,调整车辆的乘员的温热感,其特征在于,具备:
温热刺激部(5、6、7、8),该温热刺激部构成为,对所述乘员的多个身体部位施加温热刺激,并能够变更不同身体部位的所述温热刺激的分布;
选择部(S110),该选择部从使所述乘员的精神安静化的模式、使所述乘员的精神活跃化的模式、使所述乘员的身体安静化的模式以及使所述乘员的身体活跃化的模式中的至少两个模式中选择一个模式;以及
刺激控制部(S170),该刺激控制部基于与由所述选择部选择的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来控制所述温热刺激部,
与所述至少两个模式对应的所述目标温热感分布分别是表示以所述多个身体部位的每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多个温热感的目标值的数据,
各个所述目标温热感分布的以所述多个身体部位中的指定的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目标值彼此不同,
所述刺激控制部对所述温热刺激部进行控制,以使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了所述至少两个模式中的任意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与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了所述至少两个模式中的其他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热感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的身体部位是乘员的头部,所述刺激控制部对所述温热刺激部进行控制,以使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了所述任意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头部施加的温热刺激与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了所述其他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头部施加的温热刺激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热感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控制部基于以所述指定的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当前的值,对所述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温热刺激,以使以所述指定的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值接近以所述指定的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目标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温热感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存储部(402),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所述至少两个模式中的第一模式时,在所述乘员对所述第一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进行了变更操作的情况下,该存储部根据所述变更操作存储联动数据;以及
变更部(S128),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所述第一模式时,该变更部基于所述联动数据来变更所述第一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
在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所述至少两个模式中的与所述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时,所述变更部基于所述联动数据,与对所述第一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的所述变更操作联动地变更所述第二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热感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所述变更操作进行了选择指定的一个身体部位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所述变更部基于所述变更操作来仅变更所述一个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热感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所述变更操作进行了不选择指定的身体部位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所述变更部基于所述变更操作来变更两个以上的身体部位的温热感的目标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温热感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季节判定部(S124),该季节判定部判定季节;以及
季节对应部(S126),该季节对应部对所述选择部所选择的模式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施加与所述季节判定部所判定出的季节对应的变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温热感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显示控制部(S205、S210),该显示控制部按照不同身体部位显示所述乘员的温热感的当前值和目标值,并且在所述当前值到达所述目标值的情况下和在到达之前使显示方式变化,进而,按照不同身体部位显示所述当前值到达所述目标值为止的时间。
CN202080035082.7A 2019-05-14 2020-04-24 温热感调整装置 Pending CN1138114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1518 2019-05-14
JP2019091518 2019-05-14
JP2019-175660 2019-09-26
JP2019175660A JP7459473B2 (ja) 2019-05-14 2019-09-26 温熱感調整装置
PCT/JP2020/017817 WO2020230596A1 (ja) 2019-05-14 2020-04-24 温熱感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1457A true CN113811457A (zh) 2021-12-17

Family

ID=7328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5082.7A Pending CN113811457A (zh) 2019-05-14 2020-04-24 温热感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1457A (zh)
DE (1) DE112020002374T5 (zh)
WO (1) WO2020230596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58807A (ja) * 1990-10-24 1992-06-01 Nippondenso Co Ltd 車両用疲労回復シート
JPH0821649A (ja) * 1994-07-07 1996-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9104215A (ja) * 1995-10-11 1997-04-2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空調制御装置
JP2003211933A (ja) * 2002-01-21 2003-07-30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運転疲労低減装置
JP2004290499A (ja) * 2003-03-27 2004-10-21 Denso Corp 車両用覚醒装置
WO2007011060A1 (ja) * 2005-07-20 2007-01-2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精神状態調整装置
CN101331034A (zh) * 2006-04-18 2008-12-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乘员加热装置
CN107635805A (zh) * 2015-06-12 2018-01-26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18177188A (ja) * 2017-04-11 2018-11-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制御装置
JP2019038392A (ja) * 2017-08-25 2019-03-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8432B2 (ja) * 1993-12-21 2003-10-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11278048A (ja) * 1998-03-27 1999-10-12 Denso Corp 車両用芳香制御装置
JP2006290244A (ja) * 2005-04-13 2006-10-26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8698473B (zh) * 2016-02-23 2021-09-07 株式会社电装 座位空调装置
JP6933889B2 (ja) 2016-10-14 2021-09-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温感付与システム
CN109801653B (zh) 2017-11-16 2021-03-19 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非挥发存储器的区块解码器与位准移位器
JP6766841B2 (ja) 2018-03-28 2020-10-14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バネ接点式電池ホルダ及び計測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58807A (ja) * 1990-10-24 1992-06-01 Nippondenso Co Ltd 車両用疲労回復シート
JPH0821649A (ja) * 1994-07-07 1996-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9104215A (ja) * 1995-10-11 1997-04-2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空調制御装置
JP2003211933A (ja) * 2002-01-21 2003-07-30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運転疲労低減装置
JP2004290499A (ja) * 2003-03-27 2004-10-21 Denso Corp 車両用覚醒装置
WO2007011060A1 (ja) * 2005-07-20 2007-01-2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精神状態調整装置
CN101331034A (zh) * 2006-04-18 2008-12-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乘员加热装置
CN107635805A (zh) * 2015-06-12 2018-01-26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18177188A (ja) * 2017-04-11 2018-11-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制御装置
JP2019038392A (ja) * 2017-08-25 2019-03-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30596A1 (ja) 2020-11-19
DE112020002374T5 (de) 2022-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1805B2 (en) Occupant thermal state detection and comfort adjust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11718147B2 (en) Vehicle microclimat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US11919366B2 (en) Vehicle heating device,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vehicle heating device
JP5533274B2 (ja) 車両用輻射暖房装置
JP2690803B2 (ja) 空調制御装置
US20080248736A1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JP518679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608901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11766918B2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2018062297A (ja) 温感付与システム
JP7459473B2 (ja) 温熱感調整装置
JP2019038392A (ja) 空調制御装置
CN113811457A (zh) 温热感调整装置
JP202012164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暖房システム
JPH01240314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664316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730809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23021939A1 (ja) 温熱感調整システム
JP201717783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214484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2187805A (ja) 車両用の空調装置
JP2023028119A (ja) 温熱感調整システム
JPH0456617A (ja) 空調制御装置
JPH1134852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606926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