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8104B - 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8104B
CN113788104B CN202111154532.7A CN202111154532A CN113788104B CN 113788104 B CN113788104 B CN 113788104B CN 202111154532 A CN202111154532 A CN 202111154532A CN 113788104 B CN113788104 B CN 1137881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water
equipment room
room
tank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45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8104A (zh
Inventor
陈艳华
严锋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45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81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8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8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8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8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3/00Conduits for emptying or ballasting; Self-bailing equipment; Scup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3/00Conduits for emptying or ballasting; Self-bailing equipment; Scuppers
    • B63B2013/005Sea ches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共有三个海水箱和四路海水总管,其中的第三海水箱位于中部,具有左右两个独立的第三总管,两个第三总管分别与两舷海底门的第一总管和第二总管连接,当第一海水箱或第二海水箱在被清洁而无法正常工作时,第三海水箱能为第一机舱和第二机舱供水且满足海水最大用量,当第三海水箱被清洁时,第一海水箱为第一机舱供水,第二海水箱为第二机舱供水,也能保证此时各机舱的海水最大用量,保证船舶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第一海水箱或第二海水箱所在的舱室发生火灾时,通过关闭隔离阀,能避免对第三海水箱造成影响,使第三海水箱至少能保证对一个机舱的正常供水,使船舶安全返港。

Description

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为一个机舱服务的海水箱基本都需要安装一高一低两个,除了进出港的需求外也便于其中一个海水箱在被清洁时,该机舱还能保证正常工作。对经济性要求很高的客船来说,机舱和机械设备间的是空间都是相当有限的,海水箱包括一套海底阀、滤器以及主海水管等设备,需要占用很多空间,每多设一个海水箱对机舱布置来说都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另外对需要满足安全返港要求的船舶来说,还要求当一个机舱因某处所的进水或失火导致该机舱失效时,那么为另外一个机舱服务的重要系统比如海水系统就不能受到影响,以便保证船舶通过另外一个机舱实现安全返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满足船舶安全返港的前提下实现了精简布局,便于船舶进行机舱布置。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海水箱、第二海水箱、第三海水箱、第一总管、第二总管、两个第三总管、两个隔离阀、第一机舱和第二机舱,两个所述第三总管均与所述第三海水箱连接,所述第一总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海水箱连接,所述第一总管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三总管连接,一个所述隔离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总管上;所述第二总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海水箱连接,所述第二总管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三总管连接,另一个所述隔离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总管上,所述第一海水箱和/或所述第三海水箱为所述第一机舱供水,所述第二海水箱和/或所述第三海水箱为所述第二机舱供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船舶海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设备间、第二设备间、第三设备间和第四设备间,所述第三海水箱为低位海水箱,所述第一海水箱和所述第二海水箱为高位海水箱,所述第一设备间和所述第四设备间均为U型舱室,所述第一设备间与所述第四设备间相邻,所述第三海水箱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间的底层并居中,所述第二海水箱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间的右舷,所述第一海水箱设置在所述第四设备间的左舷,所述第二设备间和所述第三设备间相邻且均位于所述第三海水箱的上方,一个所述第三总管设置在第二设备间,另一个所述第三总管设置在第三设备间,所述第二设备间与所述第二机舱相邻并为所述第二机舱服务,所述第三设备间与所述第一机舱相邻并为所述第一机舱服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总管经过所述第四设备间、第一设备间和所述第三设备间,所述第一总管上的所述隔离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间;
所述第二总管经过所述第一设备间和所述第二设备间,所述第二总管上的所述隔离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设备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设备间远离所述第二海水箱的一侧设有第一供油设备,所述第一供油设备与所述第一机舱连接;
所述第四设备间远离所述第一海水箱的一侧设有第二供油设备,所述第二供油设备与所述第二机舱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船舶海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和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所述第一机舱和所述第二机舱均配有除硫设备,所述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和所述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分别向所述第一机舱和所述第二机舱的除硫设备供应海水,所述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与所述第一总管或一个所述第三总管连接,所述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与所述第二总管或另一个所述第三总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设置在所述第四设备间并与所述第一总管连接,所述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设备间并与所述第二总管或所述第三总管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船舶海水循环系统的使用方法,当第一设备间失火时,关闭位于第二设备间的隔离阀,利用第三海水箱为第二机舱供水;
当第四设备间失火时,关闭位于第一设备间的隔离阀,利用第三海水箱为第一机舱供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当第一海水箱被清洁时,通过第三海水箱为第一机舱及第一机舱的除硫设备供水,当第二海水箱被清洁时,通过第三海水箱为第二机舱及第二机舱的除硫设备供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当第三海水箱被清洁时,通过第一海水箱为第一机舱及第一机舱的除硫设备供水,通过第二海水箱为第二机舱及第二机舱的除硫设备供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的具有两个独立的第三总管,两个独立的第三总管分别与第一总管和第二总管连接,使得第三海水箱和第一海水箱这两个海水箱能共同服务于第一机舱,第三海水箱和第二海水箱这两个海水箱能共同服务于第二机舱,当第一海水箱或第二海水箱在被清洁而无法正常工作时,第三海水箱能代替第一海水箱或第二海水箱供水,当第三海水箱被清洁时,第一海水箱为第一机舱供水,第二海水箱为第二机舱供水,从而保证船舶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第一海水箱或第二海水箱所在的舱室发生火灾时,通过关闭隔离阀,能避免对第三海水箱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使第三海水箱至少能保证对一个机舱的正常供水,使船舶安全返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海水箱;2、第二海水箱;3、第三海水箱;4、第一总管;5、第二总管;6、第三总管;7、隔离阀;8、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100、第一机舱;200、第二机舱;300、第一设备间;400、第二设备间;500、第三设备间;600、第四设备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船舶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海水箱1、第二海水箱2、第三海水箱3、第一总管4、第二总管5、两个第三总管6、两个隔离阀7、第一机舱100和第二机舱200,两个第三总管6均与第三海水箱3连接,第一总管4的一端与第一海水箱1连接,第一总管4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三总管6连接,一个隔离阀7设置在第一总管4上,第二总管5的一端与第二海水箱2连接,第二总管5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三总管6连接,另一个隔离阀7设置在第二总管5上,一个第三总管6通向第一机舱100,第一海水箱1和/或第三海水箱3为第一机舱100供水,另一个第三总管6通向第二机舱200,第二海水箱2和/或第三海水箱3为第二机舱200供水。
在图1中,第三海水箱3用虚线表示,在图2中,第一海水箱1也用虚线表示,是因为其并不可见,所以用虚线标明其所处的方位。
本实施例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的具有两个独立的第三总管6,两个独立的第三总管6分别与第一总管4和第二总管5连接,使得第三海水箱3和第一海水箱1这两个海水箱能共同服务于第一机舱100,第三海水箱3和第二海水箱2这两个海水箱能共同服务于第二机舱200,当第一海水箱1或第二海水箱2在被清洁而无法正常工作时,第三海水箱3能代替第一海水箱1或第二海水箱2供水,当第三海水箱3被清洁时,第一海水箱1为第一机舱100供水,第二海水箱2为第二机舱200供水,从而保证船舶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第一海水箱1或第二海水箱2所在的舱室发生火灾时,通过关闭隔离阀7,能避免对第三海水箱3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使第三海水箱3至少能保证对一个机舱的正常供水。
进一步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设备间300、第二设备间400、第三设备间500和第四设备间600,第三海水箱3为低位海水箱,第一海水箱1和第二海水箱2为高位海水箱,第一设备间300和第四设备间600均为U型舱室,第一设备间300与第四设备间600相邻,第三海水箱3设置在第一设备间300的底层并居中,第二海水箱2设置在第一设备间300的右舷,第一海水箱1设置在第四设备间600的左舷,第二设备间400和第三设备间500相邻且均位于第三海水箱3的上方,一个第三总管6设置在第二设备间400,另一个第三总管6设置在第三设备间500,第二设备间400与第二机舱200相邻,第三设备间500与第一机舱100相邻。从第一海水箱1输出的海水及从第二海水箱2输出的海水分别需要汇入到一个第三总管6后再进入第一机舱100或第二机舱200中,因此将一个第三总管6设置在与第一机舱100相邻的第三设备间500,另一个第三总管6设置在与第二机舱200相邻的第二设备间400,使管道的长度较短,便于设置。由于第三总管6上的海底阀和滤器并没有设置在第一设备间300中,当第一设备间300发生火灾时,第三总管6依然能正常从第三海水箱3中获取供第一机舱100或第二机舱200冷却用的海水。
更进一步的,第一总管4经过第四设备间600、第一设备间300和第三设备间500,第一总管4上的隔离阀7设置在第一设备间300;
第二总管5经过第一设备间300和第二设备间400,第二总管5上的隔离阀7设置在第二设备间400。
第一设备间300也是通过底部的空仓左右联通的一个U型环围舱室,当该舱室失火时,此时布置在该舱室右舷的第二海水箱2将失效,此时第二机舱200若要做到安全返港的话,就要求位于第二设备间400的第三海水箱3的第三总管6不受火灾事故影响。因此,第二总管5上的隔离阀7需要设置在第一设备间300以外的舱室,使得在第一设备间300失火时,第二总管5上的隔离阀7能正常关闭,避免火灾事故影响位于第二设备间400的第三总管6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将此隔离阀7设置在第二设备间400中。
第四设备间600是通过底部的空仓左右联通的一个U型环围舱室,当该舱室失火时,此时布置在该舱室左舷的第一海水箱1将失效,此时第一机舱100若要做到安全返港的话,就要求位于第三设备间500的第三海水箱3的第三总管6不受火灾事故影响。因此,第一总管4上的隔离阀7需要设置在第四设备间600以外的舱室,使得在第四设备间600失火时,第一总管4上的隔离阀7能正常关闭,避免火灾事故影响位于第三设备间500的第三总管6正常工作。当然,该隔离阀7在安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能设置在第三设备间500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间300远离第二海水箱2的一侧设有第一供油设备(图中未示出),第一供油设备与第一机舱100连接,使第一供油设备与第一机舱100的距离较近,便于相关管路进行布置。虽然第一设备间300失火后,第一供油设备也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第一机舱100无法提供动力,为第二机舱200服务的第二海水箱2也无法正常工作,但此时依靠第三海水箱3,依然可以保证第二机舱200的正常运行,使船舶安全返港。
第四设备间600远离第一海水箱1的一侧设有第二供油设备(图中未示出),第二供油设备与第二机舱200连接,使第二供油设备与第二机舱200的距离较近,便于相关管路进行布置。虽然第四设备间600失火后,第二供油设备也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第二机舱200无法提供动力,为第一机舱100服务的第一海水箱1也无法正常工作,但此时依靠第三海水箱3,依然可以保证第一机舱100的正常运行,使船舶安全返港。
进一步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8和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图中未示出),第一机舱100和第二机舱200均配有除硫设备(图中未示出),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8和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分别向第一机舱100和第二机舱200的除硫设备供应海水,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8与第一总管4或一个第三总管6连接,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与第二总管5或另一个第三总管6连接。除硫设备能净化船舶排放的废气,减少对大气的污染,部分船东要求一套除硫设备按照要求也需要搭配两个海水箱,以便其中一个海水箱无法正常工作时,除硫设备仍然能够正常运行。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8能够从第一海水箱1或第三海水箱3中获取海水,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则能从第二海水箱2或第三海水箱3中获取海水,因而都实现了冗余设计。至于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8和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的具体设置舱室,需要根据船舶的实际状况进行选择,在保证除硫系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管道长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8设置在第四设备间600并与第一总管4连接,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设置在第二设备间400并与第二总管5或第三总管6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船舶海水循环系统的使用方法,当第一设备间300失火时,关闭位于第二设备间400的隔离阀7,利用第三海水箱3为第一机舱100或第二机舱200供水;当第四设备间600失火时,关闭位于第一设备间300的隔离阀7,利用第三海水箱3为第一机舱100或第二机舱200供水,从而保证船舶不会失去动力,做到安全返港。
当第一海水箱1被清洁时,通过第三海水箱3为第一机舱100及第一机舱100的除硫设备供水,当第二海水箱2被清洁时,通过第三海水箱3为第二机舱200及第二机舱200的除硫设备供水。当第三海水箱3被清洁时,通过第一海水箱1为第一机舱100及第一机舱100的除硫设备供水,通过第二海水箱2为第二机舱200及第二机舱200的除硫设备供水。因此,无论哪个海水箱被清洁,船舶的动力系统依然能保持正常运行。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的”、“进一步的”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案,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案,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案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海水箱、第二海水箱、第三海水箱、第一总管、第二总管、两个第三总管、两个隔离阀、第一机舱和第二机舱,两个所述第三总管均与所述第三海水箱连接,所述第一总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海水箱连接,所述第一总管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三总管连接,一个所述隔离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总管上;所述第二总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海水箱连接,所述第二总管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三总管连接,另一个所述隔离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总管上,所述第一海水箱和/或所述第三海水箱为所述第一机舱供水,所述第二海水箱和/或所述第三海水箱为所述第二机舱供水;
还包括第一设备间、第二设备间、第三设备间和第四设备间,所述第三海水箱为低位海水箱,所述第一海水箱和所述第二海水箱为高位海水箱,所述第一设备间和所述第四设备间均为U型舱室,所述第一设备间与所述第四设备间相邻,所述第三海水箱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间的底层并居中,所述第二海水箱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间的右舷,所述第一海水箱设置在所述第四设备间的左舷,所述第二设备间和所述第三设备间相邻且均位于所述第三海水箱的上方,一个所述第三总管设置在第二设备间,另一个所述第三总管设置在第三设备间,所述第二设备间与所述第二机舱相邻并为所述第二机舱服务,所述第三设备间与所述第一机舱相邻并为所述第一机舱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管经过所述第四设备间、第一设备间和所述第三设备间,所述第一总管上的所述隔离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间;
所述第二总管经过所述第一设备间和所述第二设备间,所述第二总管上的所述隔离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设备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间远离所述第二海水箱的一侧设有第一供油设备,所述第一供油设备与所述第一机舱连接;
所述第四设备间远离所述第一海水箱的一侧设有第二供油设备,所述第二供油设备与所述第二机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和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所述第一机舱和所述第二机舱均配有除硫设备,所述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和所述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分别向所述第一机舱和所述第二机舱的除硫设备供应海水,所述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与所述第一总管或一个所述第三总管连接,所述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与所述第二总管或另一个所述第三总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硫系统海水管设置在所述第四设备间并与所述第一总管连接,所述第二除硫系统海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设备间并与所述第二总管或所述第三总管连接。
6.一种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设备间失火时,关闭位于第二设备间的隔离阀,利用第三海水箱为第二机舱供水;
当第四设备间失火时,关闭位于第一设备间的隔离阀,利用第三海水箱为第一机舱供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海水箱被清洁时,通过第三海水箱为第一机舱及第一机舱的除硫设备供水,当第二海水箱被清洁时,通过第三海水箱为第二机舱及第二机舱的除硫设备供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海水循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三海水箱被清洁时,通过第一海水箱为第一机舱及第一机舱的除硫设备供水,通过第二海水箱为第二机舱及第二机舱的除硫设备供水。
CN202111154532.7A 2021-09-29 2021-09-29 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788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4532.7A CN113788104B (zh) 2021-09-29 2021-09-29 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4532.7A CN113788104B (zh) 2021-09-29 2021-09-29 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8104A CN113788104A (zh) 2021-12-14
CN113788104B true CN113788104B (zh) 2022-12-13

Family

ID=78877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4532.7A Active CN113788104B (zh) 2021-09-29 2021-09-29 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810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2584A (ja) * 2000-06-16 2002-01-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バラスト水の取水システム
JP2014113899A (ja) * 2012-12-07 2014-06-26 Oshima Shipbuilding Co Ltd 海水吸入箱及び船舶
KR20150081755A (ko) * 2014-01-06 2015-07-15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선박의 스프링클러 시스템 및 이를 구비한 선박
CN208306970U (zh) * 2018-06-01 2019-01-01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核动力船舶多冗余冷却海水供应管路系统
WO2020159067A1 (ko) * 2019-01-29 2020-08-06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냉각수 제어 시스템을 갖는 극지용 선박 및 상기 극지용 선박에서의 냉각수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2584A (ja) * 2000-06-16 2002-01-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バラスト水の取水システム
JP2014113899A (ja) * 2012-12-07 2014-06-26 Oshima Shipbuilding Co Ltd 海水吸入箱及び船舶
KR20150081755A (ko) * 2014-01-06 2015-07-15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선박의 스프링클러 시스템 및 이를 구비한 선박
CN208306970U (zh) * 2018-06-01 2019-01-01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核动力船舶多冗余冷却海水供应管路系统
WO2020159067A1 (ko) * 2019-01-29 2020-08-06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냉각수 제어 시스템을 갖는 극지용 선박 및 상기 극지용 선박에서의 냉각수 제어 방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某钻井船冰区海底门设计;黄吉,于再红;《船舶》;20180228(第1期);第60页-第62页,图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8104A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94228A1 (ko) 선박의 발전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50004764A (ko) 장대한 해상 부체 설비
CN109562818B (zh) 具有多个燃料管路的船舶
WO2020074367A1 (en) Optimized tanker
KR20080106927A (ko) 해수 및 소방수의 결합 시스템
CN111232178B (zh) 一种利用lng船舶机舱热空气的干隔舱保温系统
CN105799863A (zh) 船用海水供给系统
CN113788104B (zh) 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JP2010254281A (ja) 船舶の機関冷却装置
CA2347582C (en) Distributed machinery structure for ships
KR100557353B1 (ko) 선박의 밸러스트 시스템
CN103879522A (zh) 一种水上天然气加注站趸船的平面布置
KR100802584B1 (ko) 상갑판에 연료유 저장탱크를 갖는 선박
CN203740104U (zh) 一种水上天然气加注站趸船的平面布置
CN209096995U (zh) 一种用于小型船舶的动力驱动系统
WO2017078445A1 (ko) 선박의 평형수 자동관리장치와 그 작동방법
CN114030582A (zh) 一种集成式机舱海水冷却系统
JP6569141B2 (ja) 船舶の航行方法、及び船舶
CN218198695U (zh) 一种燃油和甲醇燃料兼用舱船舶布置结构
CN210799195U (zh) 一种满足dp3要求的半潜平台发电机供油系统
CN216611487U (zh) 一种玻璃钢船舶分列式海水阀箱
CN218839693U (zh) 甲醇燃料供应系统的船上布置系统
CN115432113A (zh) 一种燃油和甲醇燃料兼用舱船舶布置结构
CN218662341U (zh) 一种应用于船用燃油舱的共用透气结构
CN216153988U (zh) 一种带有独立连通舱室的浮式储油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