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2544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2544B
CN113782544B CN202110906605.7A CN202110906605A CN113782544B CN 113782544 B CN113782544 B CN 113782544B CN 202110906605 A CN202110906605 A CN 202110906605A CN 113782544 B CN113782544 B CN 113782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ole
display panel
source
d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66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2544A (zh
Inventor
王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066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2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2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2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2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2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hape of the interlayer dielectric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层、钝化层和保护层。其中,薄膜晶体管层设置在衬底基板上,薄膜晶体管层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源层、栅极层和源漏极层;钝化层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上,钝化层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源漏极层至少部分重叠;至少部分保护层设置在第一通孔内,并覆盖在于第一通孔对应的源漏极层上;保护层的材质为导电材料。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至少部分保护层设置在第一通孔内,并覆盖在与第一通孔对应的源漏极层上,可以避免在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与第一通孔对应的源漏极层因直接暴露在外面而发生氧化腐蚀,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顶发光显示面板具有轻薄、色域广、视角宽、低功耗及高分辨率等优点,在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制作显示面板的过程中,源漏极层易发生氧化腐蚀,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源漏极层易发生氧化腐蚀而影响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薄膜晶体管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源层、栅极层和源漏极层;
钝化层,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所述钝化层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源漏极层至少部分重叠;
保护层,至少部分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并覆盖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源漏极层上;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导电材料。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层包括辅助电极,所述钝化层对应所述辅助电极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钝化层上设置有隔断部,所述隔断部具有凸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侧边边缘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辅助电极间有间隙。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并覆盖在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辅助电极上。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断部与所述保护层的材质相同。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层包括源极和漏极;
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源极至少部分重叠;至少部分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并覆盖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源极上;和/或,
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漏极至少部分重叠;至少部分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并覆盖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漏极上。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材质包括钼、钛或钼钛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断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00nm且小于或等于1000nm。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层包括源极,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源极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平坦层,设置在所述钝化层上,所述平坦层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平坦层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四通孔;
阳极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层上,所述阳极层包括阳极,所述阳极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保护层电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层和所述平坦层上,所述像素定义层对应所述第四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五通孔;
发光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层上;
阴极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上,所述阴极层穿过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填充层和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阴极层和所述填充层上;
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或,
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内;或,
所述填充层填充在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内;
封装层,设置在所述阴极层和所述填充层上。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的材质为固化胶。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层、钝化层和保护层,薄膜晶体管层包括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漏极层,通过在钝化层开设第一通孔,至少部分保护层设置在第一通孔内,且覆盖在与第一通孔对应的源漏极层上,可以避免在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与第一通孔对应的源漏极层因直接暴露在外面而发生氧化腐蚀,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层、钝化层和保护层。其中,薄膜晶体管层设置在衬底基板上,薄膜晶体管层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源层、栅极层和源漏极层;钝化层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上,钝化层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源漏极层至少部分重叠;至少部分保护层设置在第一通孔内,并覆盖在与第一通孔对应的源漏极层上,且保护层的材质为导电材料。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10,主要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00中其他膜层结构,保证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稳定性。其中,衬底基板110可以选用玻璃基板或其他类型基板,其具体材质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调整。
显示面板100包括薄膜晶体管层120,薄膜晶体管层120设置在衬底基板110上,薄膜晶体管层120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源层122、栅极层124和源漏极层126。有源层122、栅极层124和源漏极层126的相互配合使得薄膜晶体管层120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以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正常运行。
其中,栅极层124包括有栅极以及相关金属走线;源漏极层126包括有源极1261、漏极1262以及相关金属走线,且源极1261和漏极1262与有源层122电连接。在显示面板100应用过程中,通过控制栅极端部的电压,可以促使有源层122中电子的转移以及空穴的形成,从而形成导电沟道,使得源极1261与漏极1262间导通,从而使薄膜晶体管导通,以控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满足显示面板100的不同显示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薄膜晶体管层120还包括有绝缘层,具体包括设置在有源层122与衬底基板110之间的缓冲层121,设置在有源层122与栅极层124之间的栅极绝缘层123、设置在栅极层124与源漏极层126之间的层间介质层125,用于将有源层122、栅极层124和源漏极层126隔开,避免其直接接触影响显示面板100电路的设计与连接,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正常运行。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包括钝化层130,钝化层130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120上,用于对薄膜晶体管层120表面膜层进行保护,避免后续膜层制作过程中蚀刻液等对薄膜晶体管造成损伤,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正常使用。
其中,钝化层130开设有第一通孔131,第一通孔131与源漏极层126至少部分重叠。即第一通孔131至少部分漏出源漏极层126上的源极1261、漏极1262或金属走线,用于与其他膜层连接,以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正常运行。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保护层140,至少部分保护层140设置在第一通孔131内,并覆盖在第一通孔131对应的源漏极层126上,以对源漏极层126形成保护,避免在其他膜层制作过程中损伤源漏极层126。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层140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通孔131内,即保护层140能够只设置在第一通孔131内,只需保证保护层140覆盖与第一通孔131对应的源漏极层126,对其形成保护,避免遭受侵蚀即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层140能够部分位于钝化层130上。在对保护层140进行刻蚀或其他处理时,由于加工精度的限制,难以在保证钝化层130表面完全没有保护层140的同时,不对第一通孔131内的保护层140产生影响。因此,使部分保护层140位于钝化层130上,能够在降低工艺制造难度的同时,保证保护层140结构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铜的电阻小、电导率高,为降低显示面板100内阻,源漏极层126采用含有铜等低电阻的金属材料制作,但铜易发生腐蚀,在显示面板100制作过程中,在源漏极层126裸露的地方极易发生氧化腐蚀,从而导致源漏极层126的失效,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因此,在第一通孔131对应的源漏极层126上设置一层保护层140,可以有效避免源漏极层126在显示面板100制作过程中因裸露而发生氧化腐蚀,提高源漏极层126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保护层140的材质为导电材料。由于保护层140覆盖在第一通孔131对应的源漏极层126上,而第一通孔131漏出的源漏极层126需要与其他膜层进行电连接,以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正常运行。故选用导电材料制作保护层140,使得其他膜层能够通过与保护层140的连接实现与源漏极层126的连接,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制作保护层140所选用的导电材料,需要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以及导电性能,才能在保证源漏极层126与其他膜层正常连接的同时,避免源漏极层126以及保护层140发生氧化腐蚀,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增设保护层140,使至少部分保护层140设置在钝化层130的第一通孔131内,并覆盖在与第一通孔131对应的源漏极层126上,对源漏极层126进行保护,避免在显示面板100制作过程中,源漏极层126由于裸露而发生氧化腐蚀,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源漏极层126包括辅助电极1263,钝化层130对应辅助电极1263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132。即第二通孔132至少部分漏出辅助电极1263,以实现与其他膜层的电连接,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00内阻,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其中,辅助电极1263与源漏极层126中的源极1261和漏极1262的材质相同,即在形成源极1261和漏极1262的同时可同时形成辅助电极1263,无需单独对源漏极层126进行处理,从而简化显示面板100制作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的,钝化层130上设置有隔断部150,隔断部150具有凸设于第二通孔132侧边边缘的凸出部151,凸出部151与辅助电极1263间有间隙。即隔断部150的凸出部151由第二通孔132边缘向第二通孔132中心方向延伸,直至凸出部151在薄膜晶体管层120上的正投影部分覆盖辅助电极1263,使得在后续膜层制作过程中,隔断部150能够在该膜层与辅助电极1263连接后将该膜层进行打断,避免该膜层形成一个整体。
需要说明的是,将与辅助电极1263电连接的膜层打断,相当于在该膜层上并联一个电阻,以减小该膜层的整体电阻,通过调整辅助电极1263的设置位置,能够改善该膜层在各个位置的电阻分布,减小不同位置的显示差异性,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至少部分保护层140设置在第二通孔132内,并覆盖在与第二通孔132对应的辅助电极1263上,以对漏出的辅助电极1263进行保护,避免后续膜层制作过程中对辅助电极1263造成损坏,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层140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通孔132内,即保护层140能够只设置在第二通孔132内,只需保证保护层140覆盖与第二通孔132对应的辅助电极1263,对其形成保护,避免遭受侵蚀即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层140能够部分位于钝化层130上。在对保护层140进行刻蚀或其他处理时,由于加工精度的限制,难以在保证钝化层130表面完全没有保护层140的同时,不对第二通孔132内的保护层140产生影响。因此,使部分保护层140位于钝化层130上,能够在降低工艺制造难度的同时,保证保护层140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隔断部150与保护层140的材质相同。即在显示面板100的制作过程中,隔断部150与保护层140能够同时形成,无需在形成保护层140后先将对应位置的保护层140去除后单独形成隔断部150,从而简化制作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隔断部150采用与保护层140相同的材质,能够避免在显示面板100制作过程中,隔断部150裸露的表面发生氧化腐蚀,甚至导致体积膨胀堵住第二通孔132,使得后续膜层无法与辅助电极1263正常连接,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隔断部150与保护层140采用相同材质时,保护层140除需要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与导电性能外,还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隔断部150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避免隔断部150在显示面板100制作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坍塌,从而保证隔断部15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源漏极层126包括源极1261,第一通孔131与源极1261至少部分重叠,至少部分保护层140设置在第一通孔131内,并覆盖在与第一通孔131对应的源极1261上。即第一通孔131至少部分漏出源极1261,便于后续膜层与源极1261的电连接,以实现显示面板100中电路的连通;源极1261漏出表面覆盖有保护层140,以避免在显示面板100制作过程中对源极1261漏出表面造成侵蚀,影响源极1261稳定性。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源漏极层126包括漏极1262,第一通孔131与漏极1262至少部分重叠,至少部分保护层140设置在第一通孔131内,并覆盖在与第一通孔131对应的漏极1262上。即第一通孔131至少部分漏出漏极1262,便于后续膜层与漏极1262的电连接,以实现显示面板100中电路的连通;漏极1262漏出表面覆盖有保护层140,以避免在显示面板100制作过程中对漏极1262漏出表面造成侵蚀,影响漏极1262稳定性。
可选的,源漏极层126包括源极1261和漏极1262,第一通孔131分别与源极1261和漏极1262至少部分重叠,即第一通孔131至少部分漏出源极1261和漏极1262,且源极1261和漏极1262漏出的表面覆盖有保护层140,以避免在显示面板100制作过程中对源极1261和漏极1262漏出表面造成侵蚀,影响源极1261和漏极1262的整体稳定性。
可选的,保护层140的材质包括钼、钛或钼钛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钼、钛或钼钛合金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和导电性,能对源漏极层126漏出的部分形成保护;此外,钼、钛或钼钛合金也具有较高的强度,在用作隔断部150时,也能保证隔断部150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避免隔断部150在显示面板100制作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坍塌,保证隔断部150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钼钛合金作为保护层140时,钼钛合金中钼和钛各自的比例需要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对钼钛合金耐腐蚀性、导电性以及强度的需求进行调节,只需保证钼钛合金既能对源漏极层126漏出的表面进行保护,也能使隔断部150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即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隔断部15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00nm且小于或等于1000nm。若隔断部150厚度过小,则隔断部150的支撑能力有限,在显示面板100制作或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坍塌,导致显示面板100的失效;若隔断部150厚度过大,则会导致显示面板100的整体厚度过大,从而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将隔断部150的厚度设置为300nm、500nm、800nm或1000nm,既能保证隔断部150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也能避免显示面板100整体厚度过大,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源漏极层126包括源极1261,第一通孔131与源极1261至少部分重叠。即第一通孔131至少部分漏出源极1261,便于源极1261与后续膜层的电连接,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正常使用。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平坦层160,平坦层160设置在钝化层130上,平坦层160对应第一通孔131的位置开设有第三通孔161,即第三通孔161与第一通孔131连通,且至少部分漏出源极1261;平坦层160对应第二通孔132的位置开设有第四通孔162,即第四通孔162与第二通孔132连通,且至少部分漏出辅助电极1263。通过第三通孔161和第四通孔162的设置,可以使后续膜层穿过平坦层160和钝化层130与源极1261或辅助电极1263电连接,以满足显示面板100不同的电路设计需求。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阳极层170,阳极层170设置在平坦层160上,阳极层170包括阳极,阳极穿过第三通孔161与保护层140电连接。在显示面板100制作过程中,阳极需与源极1261电连接,以实现显示面板100内部电路的导通,从而实现对显示面板100的控制,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其中,源极1261漏出的表面覆盖有保护层140,避免在显示面板100制作过程中,后续膜层的制作对源极1261造成损伤,以保证源极1261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将阳极与保护层140电连接,可以实现阳极与源极1261的间接连接。同时,由于保护层140具有较强的导电性能,不会影响阳极与源极1261之间的连接效果,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正常显示。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包括像素定义层180,像素定义层180设置在阳极层170和平坦层160上,像素定义层180对应第四通孔162的位置开设有第五通孔181。即第五通孔181与第四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32连通,且至少部分漏出辅助电极1263,用于后续膜层与辅助电极1263的连接。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发光层190和阴极层200,发光层190设置在阳极层170上,阴极层200设置在发光层190和像素定义层180上,阴极层200穿过第五通孔181、第四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32与辅助电极1263电连接。
其中,钝化层130上设置有隔断部150,隔断部150具有凸设于第二通孔132侧边边缘的凸出部151,凸出部151与辅助电极1263间有间隙,使得在制作阴极层200时,隔断部150将阴极打断,通过控制阴极蒸镀或溅射角度,能够保证阴极层200与辅助电极1263的有效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面板100制作过程中,尤其是顶发射显示面板100,光从阴极面发出,为保证较高的透过率及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除采用高反射率的阳极和高透过率的阴极外,还需要降低阴极膜层的厚度,以进一步增大阴极的透光率,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但是,随着阴极膜层厚度的减小,阴极面电阻增大,导致显示面板100边缘与中心存在内阻压降,从而导致在显示过程中出现边缘发亮,中心发暗的亮度不均现象,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利用隔断部150将阴极层200打断,并使阴极层200与辅助电极1263电连接,相当于在阴极打断处并联连接一个电阻,从而减小打断处的整体内阻,降低打断处与其他区域由于内阻压降带来的显示差异,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均一性。
其中,阴极层200与发光层190之间还设置有电子传输层230,以增强发光层190与阴极层200之间的电子传输。但电子传输层230本身不导电,在制作电子传输层230时,电子传输层230会部分覆盖于辅助电极1263上,为保证阴极层200与辅助电极1263的正常连接,需控制电子传输层230与阴极层200的蒸镀角度,使得阴极层200能够覆盖电子传输层230并与辅助电极1263电连接,从而实现减小打断处整体内阻的作用,降低打断处与其他区域由于内阻压降带来的显示差异,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隔断部150的设置位置根据显示面板100上内阻压降的分布进行调节,主要设置于内阻压降较大的区域,以进一步减小内阻压降较大区域与其他区域的显示差异,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包括填充层210和封装层220,封装层220设置在阴极层200和填充层210上。在对显示面板100进行封装时,由于辅助电极1263对应位置开设有连通的第二通孔132、第四通孔162和第五通孔181,通孔深度较深,当直接沉积封装层220进行封装时,封装层220易发生断裂,导致封装失效,从而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正常使用。
可选的,填充层210设置在第二通孔132内,即填充层210填充第二通孔132。由于第二通孔132上边缘设置有隔断部150,直接沉积封装层220进行封装难度较大,通过填充层210的设置能够对复杂结构或盲区进行填充,从而避免封装不完全导致的显示面板100失效。
可选的,填充层210设置在第二通孔132和第四通孔162内,以减小封装层220的封装深度,降低封装层220在制作过程中发生断裂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稳定性,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正常运行。
可选的,填充层210设置在第二通孔132、第四通孔162和第五通孔181内,以最大程度减小封装层220的封装深度,降低封装层220发生断裂的风险;此外,填充层210的设置还能够起到对显示面板100进行平坦化的作用,降低封装层220表面高度差异。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填充层210的材质为固化胶,即填充后发生固化以保证填充层210的结构稳定性。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所用固化胶为紫外线固化胶,即在填充后,对填充层210进行紫外照射,填充层210即可迅速固化,从而大大减少填充层210固化时间,节约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对填充层210进行固化时,能够结合加热对填充层210进行处理,以加快填充层210固化速度,进一步缩短填充层210制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其具体处理方式根据填充层210种类进行调整,此处不做特殊限制。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00、控制电路300及壳体400。其中,壳体400与显示面板100连接以对显示面板100进行支撑和固定,控制电路300设置在壳体400内,且控制电路300与显示面板100电连接,以控制显示面板100进行画面显示。
其中,显示面板100可以固定到壳体400上,与壳体400形成一个整体,显示面板100和壳体400形成密闭空间,用以容纳控制电路300。控制电路300可以为显示装置的主板,同时,控制电路300上还可以集成有电池、天线结构、麦克风、扬声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受话器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显示装置10能适应于各种应用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10并不限于以上内容,其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比如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天线结构、指纹解锁模块等,以扩大其使用范围,此处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电视机、电脑、移动电话、可折叠以及可卷曲显示屏等柔性显示及照明,以及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所属应用领域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薄膜晶体管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源层、栅极层和源漏极层;所述源漏极层包括辅助电极;
钝化层,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所述钝化层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源漏极层至少部分重叠;所述钝化层对应所述辅助电极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钝化层上设置有隔断部,所述隔断部具有凸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侧边边缘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辅助电极间有间隙;
保护层,至少部分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并覆盖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源漏极层上;所述保护层沿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延伸至所述钝化层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层的一侧;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导电材料,所述保护层与所述隔断部的材质相同;
所述隔断部与所述保护层采用同一道工艺制备;
平坦层,设置在所述钝化层上,所述平坦层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平坦层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四通孔;
阳极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层上,所述阳极层包括阳极,所述阳极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保护层电连接;
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层和所述平坦层上,所述像素定义层对应所述第四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五通孔;
发光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层上;
阴极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上,所述阴极层穿过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并覆盖在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辅助电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极层包括源极和漏极;
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源极至少部分重叠;至少部分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并覆盖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源极上;和/或,
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漏极至少部分重叠;至少部分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并覆盖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漏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材质包括钼、钛或钼钛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00nm且小于或等于10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极层包括源极,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源极至少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填充层和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阴极层和所述填充层上;
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或,
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内;或,
所述填充层填充在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的材质为固化胶。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906605.7A 2021-08-09 2021-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782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6605.7A CN113782544B (zh) 2021-08-09 2021-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6605.7A CN113782544B (zh) 2021-08-09 2021-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2544A CN113782544A (zh) 2021-12-10
CN113782544B true CN113782544B (zh) 2023-10-31

Family

ID=78837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6605.7A Active CN113782544B (zh) 2021-08-09 2021-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2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0266A (zh) * 2022-07-07 2022-10-21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0750A (zh) * 2017-04-24 2017-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0634793A (zh) * 2019-09-26 2019-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3097409A (zh) * 2021-03-17 2021-07-0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3192986A (zh) * 2021-04-27 2021-07-3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0750A (zh) * 2017-04-24 2017-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0634793A (zh) * 2019-09-26 2019-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3097409A (zh) * 2021-03-17 2021-07-0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3192986A (zh) * 2021-04-27 2021-07-3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2544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1739B (zh) 大面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8878503B (zh)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31105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1485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7409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US20230157133A1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015421A1 (zh) 阵列基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165038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 layer on cathode layer
US2021034399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12968139B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11583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598145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378254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48103B (zh) 一种oled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081898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EP3506379B1 (en) Oled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60051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71927A (zh) 显示背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JP2006146155A (ja) 平板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600612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2117312B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317849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71724B (zh) 发光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9318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9969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