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7017A - 竞技用轮椅用轮胎 - Google Patents

竞技用轮椅用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7017A
CN113767017A CN201980095797.9A CN201980095797A CN113767017A CN 113767017 A CN113767017 A CN 113767017A CN 201980095797 A CN201980095797 A CN 201980095797A CN 113767017 A CN113767017 A CN 113767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tread
region
concave
wheelc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57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7017B (zh
Inventor
佐桥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767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7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7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7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2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bi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竞技用轮椅用轮胎的特征在于,在轮胎的胎面着地面的、以轮胎赤道为界的两侧的各区域中,在胎面的整周具备平行地排列有多个凹条的抓着区域,该凹条以比所述胎面着地面的轮廓线向轮胎的内侧凹入的形状从胎面端侧沿相对于轮胎赤道倾斜的方向延伸,在所述各区域中具备凹部,该凹部由两条线和将该两条线的顶端相互连结的线划分形成,该两条线从比所述轮胎赤道靠所述抓着区域侧的一点朝向所述抓着区域以放射状延伸。

Description

竞技用轮椅用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各种竞技所使用的轮椅使用的轮胎,特别是提出了具备排水性和与坐在轮椅上的使用者的手的抓着性的竞技用轮椅用轮胎。
背景技术
在轮椅的使用者利用自身力量控制轮胎的动作的自行式轮椅中,在椅子部分的两侧的轮胎的轴向外侧设有与轮胎同轴的手轮圈,使用者通过用手使该手轮圈旋转而使轮椅行进。
特别是在坐在竞技用轮椅上进行网球等运动竞技的情况下,竞技者需要与比赛展开相应地快速进行反应而使行动发生变化,迅速地改变竞技者本人的位置,进而微调整位置,因此需要在轮椅的划出和制动的时刻直接用手触碰轮胎,从而控制轮椅的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特许第7156407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在竞技者的手直接触碰轮胎时,若轮胎有隆起的部分,则有时会由隆起的部分的端缘等导致手受伤。为了防止竞技者的手受伤,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轮椅轮胎的供手触碰的区域的表面设为平滑的没有凹凸的性状。
但是,对于竞技用轮椅,需要在划出时使轮胎从停止的状态以变成较快的速度的方式旋转,在制动时使轮胎的旋转紧急停止,在竞技者的手和轮胎之间要求更高的抓着性。此时,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具有完全没有凹凸的表面性状的轮椅用轮胎与使用者的手的抓着性并不充分。
并且,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轮椅用轮胎对于在接地面存在水膜的情况下用于进行轮胎的排水的排水性未做任何考虑。例如,网球等室外竞技所使用的竞技用轮椅用轮胎也被在雨天后的湿润的土地、草坪的球场中使用。此时,若接地面存在水膜,则在轮胎和接地面之间存在水膜,轮胎的接地受阻,结果发生滑移,对竞技产生不良影响。为了防止该轮胎的滑移,要求将附着于轮胎的水分排出的排水性。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损伤竞技者的手而具备与手的抓着性和排水性的竞技用轮椅用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发明人等深入地探究了解决所述问题的方案。即,对竞技用轮椅用轮胎的与接地面的接触区域和与手的接触区域详细地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对与接地面的接触区域和与手的接触区域各自的表面性状进行设计,能够具备与手的抓着性和排水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旨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竞技用轮椅用轮胎的特征在于,在轮胎的胎面着地面的、以轮胎赤道为界的两侧的各区域中,在胎面的整周具备平行地排列有多个凹条的抓着区域,该凹条以比所述胎面着地面的轮廓线向轮胎的内侧凹入的形状从胎面端侧沿相对于轮胎赤道倾斜的方向延伸,在所述各区域中具备凹部,该凹部由两条线和将该两条线的顶端相互连结的线划分形成,该两条线从比所述轮胎赤道靠所述抓着区域侧的一点朝向所述抓着区域以放射状延伸。
在此,“胎面端”是指与每个轮椅轮胎的要求相应地形成的胎面花纹的形成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
此外,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位置、尺寸就是指产品轮胎的状态下的位置、尺寸。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会损伤竞技者的手而具备与手的抓着性和排水性的竞技用轮椅用轮胎。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一部分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展开地表示的图。图1的(b)是沿着图1的(a)的II-II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2A是沿着图1的(a)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2B是沿着图1的(a)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3A是图1的(a)的凹部的放大图。
图3B是表示凹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3C是表示凹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3D是表示凹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3E是表示凹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4A是沿着图3A的线段t1的剖视图。
图4B是沿着图3A的线段t1的剖视图。
图5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一部分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展开地表示的图。
图6是将图5的抓着区域的一部分放大的图。
图7是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一部分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展开地表示的图。
图8是将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一部分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展开地表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例示出本发明的竞技用轮椅用轮胎(以下也简称为“轮胎”)的实施方式并详细地说明该竞技用轮椅用轮胎。
图1的(a)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着地面2的一部分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展开地表示,图1的(b)是沿着图1的(a)的II-II线的概略截面。此外,图2A表示沿着图1的(a)的III-III线的截面。另外,该轮胎1的内部构造没有限定,虽省略图示,但从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将跨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的胎体作为骨架,在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具有胎面。
轮胎1在胎面着地面2的、以轮胎赤道CL为界的两侧的区域A1和区域A2中具有抓着区域4a和抓着区域4b。在抓着区域4a和抓着区域4b分别以比胎面着地面2的轮廓线向轮胎的内侧凹入的形状平行地排列有多个凹条3a和凹条3b,该凹条3a和凹条3b从胎面端TE侧沿相对于轮胎赤道CL倾斜的方向延伸。以下,将凹条3a作为典型例地详细说明凹条3a和凹条3b的形状。
如图2A所示,凹条3a是比胎面着地面2的轮廓线O1、即在胎面宽度方向剖视图中省去了凹入的部分的情况下的、沿着胎面着地面2的表面的线向轮胎的内侧凹入的形状。凹入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在图示例中是自轮廓线O1以曲线状凹入的形状,通过多个凹条3a并列而形成波形。
另外,在图1的(a)中,凹条3a用实线图示,以示出延伸形状。
另外,作为凹条3a的截面形状,并不限于图2A所示的事例,能够适当变形为例如图2B所示的、自轮廓线O1以矩形形状开口的形态等。
在竞技用轮椅划出时和制动时等情况下,若竞技者直接用手触碰轮胎1的抓着区域4a,则在抓着区域4a排列的多个凹条3a和手会接触。在多个凹条3a与手的表面接触时,在凹条3a和手之间产生摩擦,能够发挥抓着性。此时,由于凹条3a具有比胎面着地面2的轮廓线O1凹入的形状,因此不存在手、手指的表面被自胎面着地面2的轮廓线O1突出的成分顶压而彼此强有力地抵接的情况,能够不会损伤竞技者的手地提高抓着性。
在此,凹条3a的要点在于,沿着相对于轮胎赤道CL倾斜的方向延伸。即,在网球等球类运动中,特别是在前后方向上前进和后退的动作是中心,手的输入方向也成为前后方向。因此,通过沿着横穿前后方向的方向、即相对于轮胎赤道CL倾斜的方向形成凹条3a,能够发挥轮胎1和手之间的抓着力。
凹条3a相对于轮胎赤道CL的倾斜角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凹条3a与轮胎赤道CL所成的锐角θ1优选为30°以上。通过将锐角θ1设为30°以上,能够对进行前后方向的动作的手发挥更高的抓着性。另外,凹条3a也可以沿着与轮胎赤道CL正交的方向延伸。
另外,凹条3b与轮胎赤道CL所成的锐角θ2优选与锐角θ1相同,但也可以是不同的角度。此外,凹条3b也可以沿着与轮胎赤道CL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凹条3a和凹条3b也可以将轮胎赤道CL作为对称轴地沿着相对于轮胎赤道CL轴对称的方向延伸。
并且,凹条3a从胎面端TE侧、即与胎面端TE相邻的区域开始。竞技者在直接用手触碰轮胎1时主要触碰与胎面端TE相邻的区域。即,竞技者在竞技用轮椅划出时和制动时进行这样的动作:用手触碰与接近竞技者的身体的一侧的胎面端TE相邻的区域,使轮胎1旋转。因而,通过在与胎面端TE相邻的区域配置凹条3a,能够提高手和胎面着地面2的抓着性。
优选的是,凹条3a在距胎面端TE为胎面着地面2的沿着外缘的宽度方向长度WD的7.0%~33.0%的位置具有始端,更优选的是,始端位于胎面端TE。其原因在于,存在特别是竞技者的手的输入较强的区域位于此处的倾向。
此外,排列有凹条3a的抓着区域4a的、沿着胎面着地面2的外缘的胎面宽度方向长度W1优选为胎面着地面2的宽度方向长度WD的7.0%~33.0%。通过将比W1/WD设为7.0%以上,能够充分地提高与竞技者的手的抓着性,通过将比W1/WD设为33.0%以下,能够维持胎面着地面2的表面的刚度。
并且,轮胎1的要点在于,在胎面着地面2的整周具备排列有凹条3a的抓着区域4a,使得在滚动的过程中无论竞技者的手接触轮胎周向的哪个部分都能获得较高的抓着性。
另外,凹条3a的深度d1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设为0.5mm~2.0mm。通过将深度d1设为0.5mm以上,能够充分地提高与手的抓着性,通过将深度d1设为2.0mm以下,能够维持胎面着地面2的刚度。
并且,凹条3a的开口宽度w10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设为0.5mm~2.0mm。在此,凹条3a的开口宽度w10是指轮廓线O1上的、与凹条3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开口长度。通过将开口宽度w10设为0.5mm以上,能够进一步提高与手的抓着性,通过将开口宽度w10设为2.0mm以下,能够维持胎面着地面2的刚度,并且能够防止沙子等异物进入到凹条3a的内部而使凹条3a的内部损伤、或者由进入的异物导致竞技者的手受伤。
此外,凹条3a的排列间隔优选为0mm~3.0mm以下。在此,排列间隔是指相邻的凹条3a之间的最短距离。在图2A所示的例子中,凹条3a不空开间隔、也就是将排列间隔设为0mm地排列。另外,如图2B所示,在凹条3a的侧壁沿着轮胎径向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优选凹条3a空开0.5mm~3.0mm的间隔地配置,以在对手发挥充分的抓着性的同时防止相邻的凹条3a一体化。
此外,通过将抓着区域4a和抓着区域4b分别配置在以轮胎赤道CL为界的两侧的区域A1和区域A2,从而无论轮胎的安装方向如何都能够提高轮胎1与手的抓着性。即,像上述那样,竞技者在竞技用轮椅划出时和制动时进行这样的动作:用手触碰与接近竞技者的身体的一侧的胎面端TE相邻的区域,使轮胎1旋转。接近竞技者的身体的一侧根据轮胎的安装方向来确定,但无论沿哪个方向安装轮胎,都能够发挥与手的抓着性。此外,一般来讲,对于竞技用轮椅用轮胎,为了使转弯动作变容易,通常以负外倾的样态进行安装。在这样的安装样态中,区域A1和区域A2中的一者主要与接地面接触,在与接地面接触的一侧的区域优先产生磨损。当在区域A1和区域A2中的一者发生了磨损之后,大多以轮胎1的安装方向变为相反方向的方式进行更换而使用。因而,通过在区域A1和区域A2这两者分别具备抓着区域4a或抓着区域4b,从而在更换前后都能够发挥抓着性。
接着,轮胎1在区域A1和区域A2中分别具备凹部5a和凹部5b,该凹部5a和凹部5b由从比轮胎赤道CL靠抓着区域4a或抓着区域4b侧的一点朝向抓着区域4a或抓着区域4b以放射状延伸的两条线和将该两条线的顶端相互连结的线划分形成。
图3A放大地表示图1的凹部5a。将凹部5a作为典型例地说明凹部5a和凹部5b的形状。在区域A1中,两条线L1和线L2分别从比轮胎赤道CL靠抓着区域4a侧的一点E1朝向抓着区域4a以放射状弯曲地延伸。并且,利用弯曲状的线L3将线L1的抓着区域4a侧的顶端E2和线L2的抓着区域4a侧的顶端E3相互连结,由上述线L1和线L2、线L3形成凹部5a。凹部5a通过包含以放射状延伸的两条线而成为从点E1向抓着区域4a侧张开的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对轮胎1赋予较高的排水性。即,特别是在打网球时,竞技用轮椅的直进动作和后退动作为中心。此时,胎面着地面2会以轮胎赤道CL和与轮胎赤道CL相邻的区域为中心地与接地面接触。若胎面着地面2与湿润的接地面接触,则伴随着轮胎1的旋转,接地面的水分从轮胎赤道CL侧被吸入到凹部5a,并沿着放射形状被向胎面端TE侧排出。由此,能够提高排水性,防止轮胎1的滑移。另外,凹部5a具有将从点E1起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线段作为对称轴s1地相对于对称轴s1轴对称的形状。通过设为相对于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对称轴s1轴对称的形状,易于促进从轮胎赤道CL侧向胎面端TE侧排出水分,但也可以设为不是轴对称的形状。
另外,对于轮胎赤道CL与凹部5a的点E1之间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距离r1而言,优选的是,凹部5a的点E1在胎面宽度方向上位于距轮胎赤道CL为胎面着地面2的沿着外缘的宽度方向长度WD的5%~15%的位置。如上所述,以轮胎赤道CL为中心的区域特别是在直进动作和后退动作的过程中存在与接地面的接地压力升高的倾向,因此通过在这样的范围配置凹部5a,能够更有效率地提高排水性。
此外,凹部5a的、沿着胎面着地面2的外缘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大长度w1优选为胎面着地面2的宽度方向长度WD的7.0%~33.0%。通过将比w1/WD设为7.0%以上,能够充分地吸入接地面的水分,通过将比w1/WD设为33.0%以下,胎面着地面2能够充分地抓着接地面。
更具体而言,凹部5a的宽度方向最大长度w1优选为1.0mm~5.0mm。通过将宽度方向最大长度w1设为1.0mm以上,能够充分地吸入接地面的水分,通过将宽度方向最大长度w1设为5.0mm以下,胎面着地面2能够充分地抓着接地面。
另外,凹部5a的胎面周向上的最大长度h1优选为1.0mm~10.0mm。通过将胎面周向上的最大长度h1设为1.0mm以上,能够充分地吸入接地面的水分,通过将胎面周向上的最大长度h1设为10.0mm以下,胎面着地面2能够充分地抓着接地面。
凹部5a的、连结点E1和顶端E2的线段t1以及连结点E1和顶端E3的线段t2分别与对称轴s1所成的锐角即倾斜角度θ3和倾斜角度θ4优选为20°~70°。通过将倾斜角度θ3和倾斜角度θ4设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促进从轮胎赤道CL侧朝向胎面端TE侧的排水作用。
另外,倾斜角度θ3和倾斜角度θ4优选设为相同的角度,但也可以设为不同的角度。
图4A是沿着图3A的线段t1的剖视图。凹部5a的轮胎径向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轮胎径向上的深度随着从点E1朝向顶端E2而逐渐减小,以有效率地从轮胎赤道CL侧朝向胎面端TE侧排水。另外,凹部5a既可以如图4B所示从轮胎赤道CL侧到胎面端TE侧都以恒定的轮胎径向深度延伸,也可以使深度变化。
凹部5a的轮胎径向上的最大深度d2优选为0.5mm~2.0mm。通过将凹部5a的最大深度d2设为0.5mm以上,能够将接地面的水分充分地吸入到凹部5a的内部,通过将凹部5a的最大深度d2设为2.0mm以下,能够维持胎面着地面2的表面的耐久性和刚度。
凹部5a优选在胎面着地面2的整周等间隔地配置。更优选在胎面着地面2的整周配置有80个~320个。通过在以轮胎赤道CL为界的一侧的区域等间隔地配置有40个以上,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水性,通过设为160个以下,能够维持胎面着地面2的刚度。
另外,凹部5a不限于图1和图3A所示的事例,能够适当变形为例如图3B~图3E所示的形状等。图3B的凹部5c是由从点E10朝向抓着区域4a以放射状延伸的两条边L4和边L5、以及将该两条边的顶端相互连结的边L6划分形成的三角形状,相对于从点E10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线段s1轴对称。此外,图3C所例示的凹部5d是由从点E20朝向抓着区域4a沿着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边L7、从点E20朝向抓着区域4a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边L8、以及将边L7和边L8相互连结的边L9划分形成的三角形状。并且,图3D所例示的凹部5e是由从点E30朝向抓着区域4a以放射状延伸的、弯曲的弧状的曲线L10和曲线L11、以及将上述曲线L10和曲线L11相互连结的线段L12划分形成的半圆状。此外,图3E所例示的凹部5f是由从点E40朝向抓着区域4a以放射状延伸的、弧状的曲线L13和曲线L14、以及将上述曲线L13和曲线L14相互连结的弧状的曲线L15划分形成的月牙状的形状。
另外,优选的是,区域A1和区域A2这两者的比抓着区域4a和抓着区域4b靠轮胎赤道CL侧为除凹部5a之外不具有凹凸的大致光滑的表面性状。根据上述结构,在接地面干燥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与接地面的抓着性。此外,凹部5a和凹部5b也能够作为用于把握轮胎1的磨损状态的磨损指示器发挥功能。
另外,优选的是,凹部5a和凹部5b在区域A1和区域A2之间沿着轮胎赤道CL带有相位差地配置。在本说明书中,例如构成要素X和构成要素Y“沿着轮胎赤道CL带有相位差地配置”也可以是构成要素X和构成要素Y“相对于轮胎赤道CL的位置互不相同”。其目的在于,防止胎面宽度方向上的磨损量的不均匀。
(第2方式)
接着,参照图5和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轮胎10。图5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轮胎10的胎面着地面20的一部分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展开地表示,图6是将图5的抓着区域的一部分放大的图。在图5和图6中,与图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5中,在抓着区域40a和抓着区域40b分别排列有相对于轮胎赤道CL而言沿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叉的凹条30a和凹条30b、凹条30c和凹条30d。抓着区域40a中的凹条30a和凹条30b、抓着区域40b中的凹条30c和凹条30d分别沿用上述的凹条3a的形状和尺寸。
以下,将抓着区域40a作为典型例地说明抓着区域40a和抓着区域40b。凹条30a和凹条30b沿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叉,在胎面着地面2形成有格子状的图案。根据上述结构,在抓着区域40a中,与凹条相对于轮胎赤道CL向单一的方向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高的密度排列凹条,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与手的抓着性。
另外,凹条30a与凹条30b所成的角度θ5是任意的,但优选设为凹条30a和凹条30b正交的90°。若凹条30a与凹条30b所成的角度为90°,则在任一个方向上都未形成小于90°的锐角,因此能够防止凹条30a与凹条30b所成的角部弄伤手。
(第3方式)
接着,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101。图7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101的胎面着地面201的一部分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展开地表示。在图7中,与图1和图5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在抓着区域40a和抓着区域40b分别具有沿着相对于轮胎赤道CL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刀槽花纹6c和刀槽花纹6d。以下,将抓着区域40a作为典型例进行说明。在图示例中,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从抓着区域40a的靠胎面端TE侧的端延伸至靠轮胎赤道CL侧的端。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竞技者在比赛的过程中等出汗时手相对于胎面着地面201打滑。即,当竞技者在比赛的过程中等出汗时,若在手指、手掌和胎面着地面之间存在汗的水膜,则手与胎面着地面的抓着被妨碍,手会相对于胎面着地面打滑。于是,在胎面着地面201中,在抓着区域40a设置刀槽花纹,从而在抓着区域40a与湿手接触时,汗的水分被吸入到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并伴随着轮胎的旋转而被向胎面端TE侧排出。由此,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对轮胎101赋予排水性,能够防止手相对于胎面着地面201打滑的状况。
优选的是,多个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具有多对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A,在该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A中,相邻的一对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处于将与轮胎赤道CL正交的线段、即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线段作为对称轴s10轴对称的关系。在图示例中,在胎面着地面201的整周形成有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A。并且,优选的是,在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A中,各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从轮胎赤道CL朝向胎面端TE而沿远离对称轴s10的方向倾斜。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从轮胎赤道CL侧朝向胎面端TE侧更有效率地排汗。
各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的、相对于对称轴s10的倾斜角度θ6和θ7优选为20°~70°。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促进从轮胎赤道CL侧向胎面端TE侧的排水。
另外,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开口宽度w3优选为2.0mm~8.0mm。通过将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的开口宽度w3设为2.0mm以上,能够赋予充分的排水功能,通过将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的开口宽度w3设为8.0mm以下,能够维持胎面着地面201的刚度。
此外,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的最大深度d4优选为0.5mm~2.0mm。通过将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的最大深度d4设为0.5mm以上,能够对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赋予充分的排水功能,通过将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的最大深度d4设为2.0mm以下,能够维持胎面着地面201的刚度。
此外,如图7所示,优选凹部5a的点E1位于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A的对称轴s10上。根据该结构,吸入到凹部5a的水分在随着轮胎的旋转而被向胎面端TE侧排出时沿着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流动,从而促进排水。
并且,在点E1位于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A的对称轴s10上时,通过使各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相对于对称轴s10的倾斜角度θ6和θ7与凹部5a的倾斜角度θ3和θ4一致,能够进一步促进从轮胎赤道CL侧朝向胎面端TE的排水。
另外,优选的是,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A在胎面着地面201的整周等间隔地配置。更优选的是,在区域A1中,在胎面着地面201的整周等间隔地配置有40对~160对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A。通过在以轮胎赤道CL为界的一侧的区域配置有40对以上的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A,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水性,通过将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A设为160对以下,能够维持胎面着地面201的刚度。
此外,从均匀性和胎面宽度方向上的磨损的均匀化的观点出发,形成于抓着区域40a的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A和形成于抓着区域40b的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B优选在区域A1和区域A2之间沿着轮胎赤道CL带有相位差地配置。
(第4方式)
接着,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轮胎102。图8将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轮胎102的胎面着地面202的一部分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展开地表示。在图8中,与图1、图5及图7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8所示,轮胎102具备具有比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大的开口宽度的宽度方向槽7a和宽度方向槽7b而替代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101的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此外,在抓着区域40b设有宽度方向槽7c和宽度方向槽7d而替代刀槽花纹6c和刀槽花纹6d。宽度方向槽7a和宽度方向槽7b与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同样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从抓着区域40a的靠胎面端TE侧的端延伸至靠轮胎赤道CL侧的端。在图示例中,宽度方向槽7a和宽度方向槽7b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
以下,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宽度方向槽7a和宽度方向槽7b就能够具有与刀槽花纹6a和刀槽花纹6b相同的结构。
对于宽度方向槽7a和宽度方向槽7b,在将宽度方向槽7a作为典型例时,宽度方向槽7a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开口宽度w4优选为0.5mm~5.0mm。通过将开口宽度w4设为0.5mm以上,在盛夏等竞技者出更多的汗的时期也能够赋予充分的排水性,通过将开口宽度w4设为5.0mm以下,能够抑制胎面着地面202的刚度的下降。
并且,宽度方向槽7a的轮胎径向上的深度d5优选为0.5mm~2.0mm。通过将宽度方向槽7a的深度d5设为0.5mm以上,能够对轮胎102赋予较高的排水性,通过将宽度方向槽7a的深度d5设为2.0mm以下,能够抑制胎面着地面202的刚度下降。
优选的是,宽度方向槽7a和宽度方向槽7b具有多对轴对称宽度方向槽对70A,在该轴对称宽度方向槽对70A中,相邻的一对宽度方向槽7a和宽度方向槽7b处于将与轮胎赤道CL正交的线段、即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线段作为对称轴s11轴对称的关系。轴对称宽度方向槽对70A能够具有与轴对称刀槽花纹对60A相同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10、101、102、轮胎;2、20、201、202、胎面着地面;3a、3b、3c、3d、30a、30b、凹条;4a、4b、40a、40b、抓着区域;5a、5b、5c、5d、5e、5f、凹部;6a、6b、6c、6d、刀槽花纹;60A、60B、轴对称刀槽花纹对;7a、7b、宽度方向槽;70A、70B、轴对称宽度方向槽对;CL、轮胎赤道;TE、胎面端;A1、A2、区域;O1、轮廓线;E1、E10、E20、E30、E40、点;t1、t2、线段;L1、L2、L3、线;L4、L5、L6、边;L7、L8、L9、边;L10、L11、曲线;L12、线段;L13、L14、L15、曲线;s1、s2、s10、对称轴。

Claims (5)

1.一种竞技用轮椅用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轮胎的胎面着地面的、以轮胎赤道为界的两侧的各区域中,
在胎面的整周具备平行地排列有多个凹条的抓着区域,该凹条以比所述胎面着地面的轮廓线向轮胎的内侧凹入的形状从胎面端侧沿相对于轮胎赤道倾斜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各区域中具备凹部,该凹部由两条线和将该两条线的顶端相互连结的线划分形成,该两条线从比所述轮胎赤道靠所述抓着区域侧的一点朝向所述抓着区域以放射状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竞技用轮椅用轮胎,其中,
在所述抓着区域排列有相对于轮胎赤道而言沿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叉的凹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竞技用轮椅用轮胎,其中,
所述抓着区域具有沿相对于轮胎赤道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刀槽花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竞技用轮椅用轮胎,其中,
所述多个刀槽花纹具有多对轴对称刀槽花纹对,在该轴对称刀槽花纹对中,相邻的一对刀槽花纹处于将与轮胎赤道正交的线段作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的关系,
在所述轴对称刀槽花纹对中,各刀槽花纹从所述轮胎赤道朝向所述胎面端而沿远离所述对称轴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竞技用轮椅用轮胎,其中,
所述轴对称刀槽花纹对在所述各区域之间沿着轮胎赤道带有相位差地配置。
CN201980095797.9A 2019-04-26 2019-12-10 竞技用轮椅用轮胎 Active CN113767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6621 2019-04-26
JP2019086621A JP7123853B2 (ja) 2019-04-26 2019-04-26 競技用車椅子用タイヤ
PCT/JP2019/048337 WO2020217580A1 (ja) 2019-04-26 2019-12-10 競技用車椅子用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7017A true CN113767017A (zh) 2021-12-07
CN113767017B CN113767017B (zh) 2023-10-27

Family

ID=72942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5797.9A Active CN113767017B (zh) 2019-04-26 2019-12-10 竞技用轮椅用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50414A1 (zh)
EP (1) EP3960499A4 (zh)
JP (1) JP7123853B2 (zh)
CN (1) CN113767017B (zh)
WO (1) WO20202175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46225S (zh) * 2019-04-15 2020-11-16
DE102020113270A1 (de) * 2020-05-15 2021-11-18 Dt Swiss Ag Laufradkomponente insbesondere für Fahrräder
USD996348S1 (en) * 2022-01-26 2023-08-22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Tir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40513A (ja) * 2001-02-20 2002-08-28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20125678A1 (en) * 2001-03-06 2002-09-12 Ralf Bohle Gmbh & Co.Kg Wheelchair tire
JP2003341307A (ja) * 2002-05-24 2003-12-03 Mikuni Makino Kogyo Kk 周縁側面で摩擦駆動される車輪のタイヤ
CN101296807A (zh) * 2005-08-25 2008-10-2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JP2013112106A (ja) * 2011-11-28 2013-06-10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US20140062054A1 (en) * 2012-08-29 2014-03-06 Bobergo B.V. Tire Rim, Wheel, Rolling Apparatus, and Tire
CN103963552A (zh) * 2013-02-06 2014-08-06 玛维克简易股份公司 复合材料制成的轮圈
CN105015277A (zh) * 2014-04-28 2015-11-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轮胎
WO2016017543A1 (ja) * 2014-07-28 2016-02-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7510161U (zh) * 2017-10-31 2018-06-19 范亚军 一种与轮毂配合紧密的轮椅轮胎
CN109334353A (zh) * 2018-11-08 2019-02-15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轮椅用轮胎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4426A (en) * 1981-03-26 1982-12-21 Dunlop Tire & Rubber Corporation Motorcycle tire tread
CN208630276U (zh) * 2018-07-26 2019-03-22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209305249U (zh) 2018-11-08 2019-08-27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轮椅用轮胎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40513A (ja) * 2001-02-20 2002-08-28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20125678A1 (en) * 2001-03-06 2002-09-12 Ralf Bohle Gmbh & Co.Kg Wheelchair tire
JP2003341307A (ja) * 2002-05-24 2003-12-03 Mikuni Makino Kogyo Kk 周縁側面で摩擦駆動される車輪のタイヤ
CN101296807A (zh) * 2005-08-25 2008-10-2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JP2013112106A (ja) * 2011-11-28 2013-06-10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US20140062054A1 (en) * 2012-08-29 2014-03-06 Bobergo B.V. Tire Rim, Wheel, Rolling Apparatus, and Tire
CN103963552A (zh) * 2013-02-06 2014-08-06 玛维克简易股份公司 复合材料制成的轮圈
CN105015277A (zh) * 2014-04-28 2015-11-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轮胎
WO2016017543A1 (ja) * 2014-07-28 2016-02-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7510161U (zh) * 2017-10-31 2018-06-19 范亚军 一种与轮毂配合紧密的轮椅轮胎
CN109334353A (zh) * 2018-11-08 2019-02-15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轮椅用轮胎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23853B2 (ja) 2022-08-23
US20220250414A1 (en) 2022-08-11
EP3960499A4 (en) 2022-12-21
EP3960499A1 (en) 2022-03-02
WO2020217580A1 (ja) 2020-10-29
JP2020183126A (ja) 2020-11-12
CN113767017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67017A (zh) 竞技用轮椅用轮胎
CN104275989B (zh) 轮胎
JP200116301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641490A (zh) 充气轮胎
CN105818616A (zh)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用轮胎
JP200023851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3727865B (zh) 竞技用轮椅用轮胎
JP410738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14576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3748029B (zh) 竞技用轮椅用轮胎
JP682219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44283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26035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157210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8602396A (zh) 充气轮胎
JPH03178809A (ja)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533841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08598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0727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13114B2 (ja)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689402A (zh) 充气轮胎
WO2019203288A1 (ja)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JPH0221220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64311B2 (ja)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