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0276U - 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30276U
CN208630276U CN201821196984.5U CN201821196984U CN208630276U CN 208630276 U CN208630276 U CN 208630276U CN 201821196984 U CN201821196984 U CN 201821196984U CN 208630276 U CN208630276 U CN 208630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tch
laterally
block
bending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969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秀雄
林文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969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30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30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30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若干组沟槽单元及若干由沟槽单元切割而成的花纹块;每组沟槽单元包含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和纵向倾斜沟,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分别从胎面一侧边缘位置跨过胎面中心线并对称延伸到胎面另一侧边缘位置,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均指向轮胎的滚动方向,所述纵向倾斜沟从靠近胎面中心线位置沿轮胎周向倾斜向外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整体呈箭头型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两横向弯折沟的弯折角度之间差值为30°~50°,从而本实用新型兼顾胎面的耐磨耗和舒适性能,确保胎面中心至两侧边缘的排水通道,帮助排水、避免甩水。

Description

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胎面花纹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使用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两轮车上的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两轮车通常使用在路况良好的城市铺装路面,为了确保车辆在城市路面行驶的耐磨耗和舒适性能,现行配套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上的轮胎的胎面花纹通常为混合型设计。混合型花纹结合了横、纵沟花纹的优点,但也存在部分性能上的不足,主要是湿地排水性、抗滑性欠佳,容易出现打滑的安全隐患,同时在雨天积水路面也容易发生甩水情况,造成出行人员的困扰。
现行轮胎通常在胎面中心设计大致呈纵向连续的条形花纹块,以获得较大的连续接地面积,在胎面两侧设计倾斜的相对横向花纹块,以确保耐磨耗和舒适性能。但是,胎面中心光滑面易使轮胎在湿地的抓地力不足,容易打滑,尤其是在雨天积水路面,不仅胎面排水不及时产生打滑的安全性问题,也会由于排水方向不规则导致甩水。现有针对轮胎湿地性能提升研究,其通常是在胎面上增加更多沟槽,但却往往降低了胎面刚性,损失了部分耐磨耗和舒适性能,也无法有效避免轮胎甩水问题。因此,现行使用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两轮车的轮胎在湿地性能存有缺陷,需研究改进轮胎胎面花纹的设计,能确保轮胎在城市路面行驶的耐磨耗和舒适性能,提升湿地排水性、抗滑性以及避免甩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轮胎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可兼顾耐磨耗和舒适性能,帮助排水及避免甩水。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轮胎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可确保花纹块刚性,增加边缘效应,提升直行时抗滑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轮胎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提升过弯抓地和抗滑性,引导水流规则排出,避免甩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若干组沿轮胎周向均匀循环分布的沟槽单元及若干由沟槽单元切割而成的花纹块;每组沟槽单元包含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和纵向倾斜沟,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分别从胎面一侧边缘位置跨过胎面中心线并对称延伸到胎面另一侧边缘位置,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均指向轮胎的滚动方向,所述纵向倾斜沟从靠近胎面中心线位置沿轮胎周向倾斜向外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整体呈箭头型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的弯折角度之间差值为30°~50°。
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的弯折顶点均位于胎面中心线上。
所述纵向倾斜沟端部在靠近胎面中心线位置,并连接在周向相邻上一组沟槽单元内的第二横向弯折沟中部,所述纵向倾斜沟贯穿同组沟槽单元内的第一横向弯折沟和第二横向弯折沟,所述纵向倾斜沟尾部连接在周向相邻下一组沟槽单元内的第一横向弯折沟尾部。
每组沟槽单元的纵向倾斜沟为两条,两条纵向倾斜沟关于胎面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纵向倾斜沟与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所切割成的花纹块包括第一中心块、第一胎肩块、第二中心块、过渡块及第二胎肩块,第一中心块、第二中心块处在胎面中心线上并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胎肩块、第二胎肩块位于胎面边缘并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过渡块位于第二中心块与第二胎肩块的轴向位置之间,第一胎肩块、过渡块、第二胎肩块分别沿胎面中心线对称配置。
在第一中心块或/和第二中心块上设置缺口。
所述缺口底部为双层倾斜面,所述双层倾斜面分别为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所述上倾斜面的径向夹角小于下倾斜面的径向夹角。
所述上倾斜面的径向夹角为20°~40°,所述下倾斜面的径向夹角为45°~60°。
在过渡块外端或/和第一胎肩块内端设置切面。
所述切面设置在过渡块外端,所述切面自过渡块表面缓缓倾斜切到过渡块的尾端;所述切面与过渡块表面形成圆弧界线。
所述切面的总深度设置为30%~80%的过渡块的深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
1、本实用新型由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纵向倾斜沟切割而成若干花纹块,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整体呈箭头型沿周向间隔交替,二者弯折角度差值为30°~50°,从而兼顾胎面的耐磨耗和舒适性能,也确保胎面中心至两侧边缘的排水通道,帮助排水、避免甩水。
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中心块或/和第二中心块上设置缺口,以该缺口设置在第一中心块的下端边缘举例说明,可增加边缘效应,提升直行时抗滑性,且所述缺口的底部双层倾斜面搭配倾斜面的径向夹角上小下大的设计,可降低缺口对第一中心块的削弱作用,确保花纹块刚性,确保耐磨耗和舒适性能。
3、本实用新型在过渡块外端或/和第一胎肩块内端设置切面,以所述切面设置于过渡块外端举例说明,所述切面与过渡块表面形成圆弧界线,使切面平缓过渡,提升过弯抓地和抗滑性,引导水流规则排出,避免甩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胎面花纹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胎面花纹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示图;
图4为图2中的B-B’剖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胎面花纹示意图。
【符号说明】
胎面1
第一横向弯折沟11 第二横向弯折沟12 纵向倾斜沟13
第一中心块21 第一胎肩块22
第二中心块23 过渡块24
第二胎肩块25 缺口31
切面32 粗化纹33
第一横向弯折沟的弯折顶点11 a
第二横向弯折沟的弯折顶点12a
第一横向弯折沟尾部11 b 第二横向弯折沟尾部12b
纵向倾斜沟头部13a 纵向倾斜沟尾部13b
上倾斜面31a 下倾斜面31b
圆弧界线32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中,竖直方向设定为轮胎周向,横向方向设定为轮胎轴向, 单点划线表示赤道平面,CL表示胎面中心线,靠近胎面中心线CL定义为内侧,远离胎面中心线CL定义为外侧,箭头指向代表轮胎的滚动方向,顺向轮胎的滚动方向定义为向上,逆向轮胎的滚动方向定义为向下。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胎面花纹结构,胎面1是由若干组沟槽单元沿轮胎周向均匀循环切割而成,为方便理解,图1中阴影填充部分代表一组沟槽单元,每组沟槽单元包含第一横向弯折沟11、第二横向弯折沟12和纵向倾斜沟13,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11、所述第二横向弯折沟12均分别从胎面1一侧边缘位置跨过胎面中心线CL并对称延伸到胎面另一侧边缘位置,所述纵向倾斜沟13从靠近胎面中心线CL位置沿轮胎周向倾斜向外并向下延伸。第一横向弯折沟11、第二横向弯折沟12整体呈箭头型,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11、第二横向弯折沟12的弯折顶点11 a、12a均位于胎面中心线CL上,并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11、第二横向弯折沟12的箭头指向轮胎的滚动方向。第一横向弯折沟11、第二横向弯折沟12的弯折角度α、β之间差值为30°~50°,本实施例以α小于β为例进行说明,此时第一横向弯折沟11的角度α设置为80°~110°。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11、第二横向弯折沟12沿周向间隔交替设置,是为了兼顾胎面1的耐磨耗性和舒适性能,同时也确保胎面中心至两侧边缘的排水通道,提供良好的排水性能。纵向倾斜沟头部13a在靠近胎面中心线CL位置,并连接在周向相邻上一组沟槽单元内的第二横向弯折沟12中部,所述纵向倾斜沟13沿轮胎周向倾斜向外、向下延伸并贯穿同组沟槽单元内的第一横向弯折沟11和第二横向弯折沟12,最后纵向倾斜沟尾部13b终止并连接在周向相邻下一组沟槽单元内的第一横向弯折沟尾部11b。从而可产生纵向倾斜的通道,起到辅助排水并引导水流规则排出,避免甩水问题。每组沟槽单元的纵向倾斜沟13为两条,两条纵向倾斜沟13关于胎面中心线CL对称设置,并与第一横向弯折沟11、第二横向弯折沟12共同将胎面1切割成多个独立的花纹块:第一中心块21、第一胎肩块22、第二中心块23、过渡块24、第二胎肩块25,其中第一中心块21、第二中心块23处在胎面中心线CL上并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胎肩块22、第二胎肩块25位于胎面边缘并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过渡块24位于第二中心块23与第二胎肩块25的轴向位置之间,第一胎肩块22、过渡块24、第二胎肩块25分别沿胎面中心线CL对称配置。
如图2所示,为了提升雨天路面抗滑性,在第一中心块21或/和第二中心块23上设置缺口31,本实施例以第一中心块21上设置缺口31为例,该缺口31设在第一中心块21的下端边缘,可增加边缘效应,提升潮湿路面上胎面1中心的抓地力,进而达到直行时抗滑效果。配合图3所示,缺口31底部设计为包含上倾斜面31a和下倾斜面31b的双层倾斜面,其中上倾斜面31a的径向夹角γ小于下倾斜面31b的径向夹角δ,优选地:上倾斜面31a的径向夹角γ为20°~40°,下倾斜面31b的径向夹角δ为45°~60°,所述缺口31底部的双层倾斜面搭配的径向夹角上小下大的设计可以降低缺口31对第一中心块21刚性的削弱作用,保持花纹块刚性,确保耐磨耗和舒适性能。再结合图2、图4所示,为提升胎面1两侧的抓地力和抗滑性,在过渡块24外端或/和第一胎肩块22内端设置切面32,本实施例以过渡块24设置切面32为例,该切面32自过渡块24表面缓缓倾斜切到过渡块24的尾端,并与过渡块24表面形成圆弧界线32a,使切面32平缓过渡。切面32的总深度h设置为30%~80%的过渡块24的深度H,可增加边缘效应和摩擦力,提升轮胎过弯时抓地力和抗滑性,同时切面32位于胎面1两侧的位置,也可引导水流规则排出胎面1边缘,避免甩水问题。
另外,如图5所示,在处于胎肩位置的第一胎肩块22或/和第二胎肩块25表面增加粗化纹33,该粗化纹33可以是颗粒、细槽,也可以是在表面形成凹凸粗糙化的不规则纹理,可进一步提升转弯抗滑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第一横向弯折沟11、第二横向弯折沟12、纵向倾斜沟13及若干花纹块,两条横向弯折沟整体呈箭头型沿周向间隔交替,二者弯折角度差异值为30°~50°;纵向倾斜沟13贯穿同组沟槽单元内的第一横向弯折沟11和第二横向弯折沟12,两端分别终止于相邻沟槽单元的横向弯折沟,兼顾耐磨耗性和舒适性能,帮助排水并避免甩水。在第一中心块21或/和第二中心块23上设置缺口31,所述缺口31的底部双层倾斜面搭配倾斜面的径向夹角上小下大的设计,确保花纹块刚性,确保耐磨耗和舒适性能;在过渡块24外端或/和第一胎肩块22内端设置切面32,在花纹块表面形成圆弧界线32a,使切面32平缓过渡,提升过弯抓地和抗滑性,可引导水流规则排出,避免甩水。
以上所述,仅是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其实质作任何简单修改、修饰与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沿轮胎周向均匀循环分布的沟槽单元及若干由沟槽单元切割而成的花纹块;
每组沟槽单元包含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和纵向倾斜沟,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分别从胎面一侧边缘位置跨过胎面中心线并对称延伸到胎面另一侧边缘位置,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均指向轮胎的滚动方向,所述纵向倾斜沟从靠近胎面中心线位置沿轮胎周向倾斜向外并向下延伸;
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整体呈箭头型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的弯折角度之间差值为30°~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的弯折顶点均位于胎面中心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倾斜沟端部在靠近胎面中心线位置,并连接在周向相邻上一组沟槽单元内的第二横向弯折沟中部,所述纵向倾斜沟贯穿同组沟槽单元内的第一横向弯折沟和第二横向弯折沟,所述纵向倾斜沟尾部连接在周向相邻下一组沟槽单元内的第一横向弯折沟尾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沟槽单元的纵向倾斜沟为两条,两条纵向倾斜沟关于胎面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纵向倾斜沟与第一横向弯折沟、第二横向弯折沟所切割成的花纹块包括第一中心块、第一胎肩块、第二中心块、过渡块及第二胎肩块,第一中心块、第二中心块处在胎面中心线上并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胎肩块、第二胎肩块位于胎面边缘并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过渡块位于第二中心块与第二胎肩块的轴向位置之间,第一胎肩块、过渡块、第二胎肩块分别沿胎面中心线对称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中心块或/和第二中心块上设置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底部为双层倾斜面,所述双层倾斜面分别为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所述上倾斜面的径向夹角小于下倾斜面的径向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倾斜面的径向夹角为20°~40°,所述下倾斜面的径向夹角为45°~60°。
8.如权利要求4所述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过渡块外端或/和第一胎肩块内端设置切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面设置在过渡块外端,所述切面自过渡块表面缓缓倾斜切到过渡块的尾端;所述切面与过渡块表面形成圆弧界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面的总深度设置为30%~80%的过渡块的深度。
CN201821196984.5U 2018-07-26 2018-07-26 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Active CN208630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6984.5U CN208630276U (zh) 2018-07-26 2018-07-26 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6984.5U CN208630276U (zh) 2018-07-26 2018-07-26 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30276U true CN208630276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38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96984.5U Active CN208630276U (zh) 2018-07-26 2018-07-26 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302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76749A1 (en) * 2019-04-17 2022-06-0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Competition wheelchair tire
US20220250414A1 (en) * 2019-04-26 2022-08-1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Competition wheelchair tir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76749A1 (en) * 2019-04-17 2022-06-0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Competition wheelchair tire
US11932056B2 (en) * 2019-04-17 2024-03-1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Competition wheelchair tire
US20220250414A1 (en) * 2019-04-26 2022-08-1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Competition wheelchair tir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1337B (zh) 充气轮胎
CN104097459B (zh) 充气轮胎
CN101417589B (zh) 充气轮胎
JP5732018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US9145031B2 (en) Tyres for motor vehicles
CN102574428B (zh) 摩托车轮胎
CN105873775B (zh) 用于车辆车轮的具有改进的胎面花纹的轮胎
JP394993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8630276U (zh) 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104955660A (zh) 充气轮胎
KR20160060665A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3863017B (zh) 摩托车用轮胎
JP201021507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20130092476A (ko) 자동 이륜차용 타이어
JP534406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6712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415541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69001B2 (ja) 方向性パターンを有する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160948A (zh) 机动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JP457026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6915209A (zh) 一种抗湿滑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
CN109515070A (zh) 公路和越野路面两用的轮胎胎面结构
CN106739839B (zh) 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TW202003287A (zh) 輪胎花紋結構
JP2003515485A (ja) 自動車ホイール用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